CN117444487A - 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44487A
CN117444487A CN202311712190.5A CN202311712190A CN117444487A CN 117444487 A CN117444487 A CN 117444487A CN 202311712190 A CN202311712190 A CN 202311712190A CN 117444487 A CN117444487 A CN 117444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welded
electric pulse
heat source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21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晓娟
骆顺存
裴鹏飞
宋佳
王晓南
胡增荣
吴子彬
长海博文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qiao Suzhou Lightweigh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iqiao Suzhou Lightweigh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qiao Suzhou Lightweigh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iqiao Suzhou Lightweigh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121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44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44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4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包括:确定焊接热源在待焊工件上的焊接路径;在焊接热源沿焊接路径对待焊工件进行焊接的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已焊区域进行电脉冲处理。本发明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度集中的瞬时热输入导致焊后工件焊缝出现成分偏析、热裂纹、较大残余应力甚至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连接技术,其广泛地应用于船舶、航空航天、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度集中的瞬时热输入在焊接结构中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焊接后在焊接接头处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幅热应力和残余应力,容易产生裂纹降低工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目前,针对焊接接头性能提高的问题存在多种解决方法,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焊后热处理法,(如申请号为CN202211065595.X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403337.7的发明专利和申请号为CN201110358082.3的发明专利等)。焊后将工件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使工件发生应力松弛,以此来消除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但是该法需要的设备造价高、能耗高且工时长。其它提高焊接接头性能的方法,诸如反变形法、温差拉伸法、机械拉伸法等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操作较为复杂且装置的成本较高、使用场景受限等问题。
电脉冲处理即在金属导体中通入电流,使其物理机械性能得到改善。脉冲电流输入时,利用脉冲电流的高能刺激和焦耳热能,能够使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升温至较高的温度,使金属导体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在金属凝固前或在凝固过程中,脉冲电流的输入能够提供给元素额外的激活能,提高其扩散速度,进而改善合金凝固组织,使元素在组织中均匀分布,避免产生表面微裂纹。而且,电脉冲处理作为一种快速反应的非平衡过程,能够通过周期性地输入瞬态能量激发材料内部的带电粒子运动,实现对处于高能亚稳定状态的粒子(残余应力的微观表象)的微观激励,最终降低位错密度、消除残余应力,进而改善金属导体的各方面性能。
目前,申请号为CN 202111607338.X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 202210046687.7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 201210026909.5的发明专利等均采用电脉冲热处理工艺取代传统的焊后热处理。利用高能脉冲电流在加电区域段产生的焦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耦合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焊件的温度急剧升高,达到热处理的效果。然而,仅进行电脉冲热处理的焊后矫正效果有限,且在焊接过程中通过电脉冲技术实时控制焊接质量尚未有研究。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度集中的瞬时热输入导致焊后工件焊缝出现成分偏析、热裂纹、较大残余应力甚至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包括:
确定焊接热源在待焊工件上的焊接路径;
在焊接热源沿焊接路径对待焊工件进行焊接的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已焊区域进行电脉冲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焊接热源沿焊接路径对待焊工件进行焊接的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已焊区域进行电脉冲处理,包括:
在待焊工件上、沿焊接路径设置至少两组电极组,每组电极组包括对应设置于焊接路径两侧且与待焊工件相接触的两个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组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的前端第一预设距离处,用以对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第二电极组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的后端第二预设距离处,用以对已焊区域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
在焊接热源对待焊工件进行焊接的同时,控制第一电极组对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并控制第二电极组同步对已焊区域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热源沿焊接路径移动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均同步沿焊接路径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焊接过程中,控制所述焊接热源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之间始终保持第一预设距离,且控制所述焊接热源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之间始终保持第二预设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每组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相对焊接路径或焊缝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始终保持所述电极与待焊工件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10mm-30mm,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电极距焊接路径的直线距离为5mm~15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20mm-35mm,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电极距焊缝中心线的直线距离为10mm~3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焊接过程中,控制每组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60°~90°。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焊接过程中,控制每组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90°。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进行电脉冲预热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脉冲频率为0.5Hz-1000 Hz,脉冲宽度为10us-1000us,脉冲电流为100A-200A。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进行电脉冲处理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脉冲频率为0.5Hz-1000 Hz,脉冲宽度为10us-1000us,脉冲电流为100A-200A。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的材质包括铜合金、钨合金或钨铜复合材料,所述铜合金、钨合金或钨铜复合材料具有高熔点、高强度、低线膨胀系数、高导热导电性,且具有抗熔焊性、耐电弧烧蚀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包括滚轮电极,所述滚轮电极相对所述待焊工件表面滚动设置,以在焊接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所述待焊工件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轮电极的直径为1cm-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在焊接热源的焊接方向前后分别设置两组电脉冲电极,在焊接时,两组电脉冲电极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待焊工件施加脉冲电流。该过程能够改善焊接过程产生的温度梯度、细化已焊区域内焊缝凝固过程的晶粒组织、减少焊接开裂缺陷,降低焊后残余应力,矫正焊接变形,提高焊接质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在焊接的同时,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焊接热源前端的待焊工件进行电脉冲预热处理,减小焊接时焊接热源引起的已焊区域内的焊缝与待焊工件原本材料之间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小焊接应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在焊接的同时,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焊接热源后端的已焊区域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电脉冲即电场的施加对因静电相吸的原子团簇的聚散作用产生影响,增加形核率促进晶粒细化,避免产生表面微裂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的具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的针对提高焊接接头性能方法,有焊后热处理法、反变形法、温差拉伸法、机械拉伸法等,但上述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操作较为复杂且装置的成本较高、能耗高且工时长、使用场景受限等问题。随着电脉冲处理工艺的出现,因其操作简单且实施成本低,能耗低、工时短且效果好等优点,取代了上述传统的处理工艺,利用高能脉冲电流在加电区域段产生的焦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耦合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焊件的温度急剧升高,达到热处理的效果。然而,仅进行电脉冲热处理的焊后矫正效果有限,且在焊接过程中通过电脉冲技术实时控制焊接质量尚未有研究。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通过在焊接热源的焊接方向前后分别设置两组电脉冲电极,在焊接时,两组电脉冲电极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待焊工件施加脉冲电流,以在焊接过程中改善焊接过程产生的温度梯度、细化已焊区域的焊缝凝固过程的晶粒组织、减少焊接开裂缺陷,降低焊后残余应力,矫正焊接变形,提高焊接质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包括:s1,确定焊接热源在待焊工件上的焊接路径;s2,在焊接热源沿焊接路径对待焊工件进行焊接的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已焊区域进行电脉冲处理。
其中,在步骤s2中,可以通过在待焊工件上、沿焊接路径设置至少两组电极组,利用两组电极组分布在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的不同端,实现在焊接的同时完成对待焊区域的电脉冲预热以及对已焊区域的电脉冲处理。具体的,参考图2所示,第一电极组A位于焊接热源C在焊接方向的前端第一预设距离处,用以对待焊工件X的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第二电极组B位于焊接热源C在焊接方向的后端第二预设距离处,用以对待焊工件X的已焊区域的焊缝D进行电脉冲处理,每组电极组均包括对应设置于焊接路径两侧且与待焊工件X相接触的两个电极-电极1和电极2,对两个电极通入脉冲电流,利用焦耳热对焊接前的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并利用焦耳热对焊接后的已焊区域进行电脉冲处理。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焊接热源C沿焊接路径移动的同时,第一电极组A和第二电极组B均同步沿焊接路径移动,且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接热源C与第一电极组A之间始终保持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电极组B之间始终保持第二预设距离。
为了获得更好的电脉冲预热效果,第一电极组A中的两个电极相对焊接路径对称设置,且每个电极距焊接路径的直线距离为5mm~15mm。焊接热源C与第一电极组A之间始终保持的第一预设距离为10mm-30mm。第一电极组A中的两个电极始终保持与待焊工件相接触;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在60°~90°的范围内,优选的,保持在90°左右最佳。进行电脉冲预热时,第一电极组A中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脉冲频率优选为0.5Hz-1000 Hz,脉冲宽度为10us-1000us,脉冲电流为100A-200A。
同理,为了获得更好的电脉冲处理效果,第二电极组B中的两个电极相对焊缝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每个电极距焊缝中心线的直线距离为10mm~30mm。焊接热源C与第二电极组B之间始终保持的第二预设距离为20mm-35mm。第二电极组B中的两个电极始终保持与待焊工件相接触;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或者焊缝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在60°~90°的范围内,优选的,保持在90°左右最佳。进行电脉冲处理时,第二电极组B中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脉冲频率优选为0.5Hz-1000 Hz,脉冲宽度为10us-1000us,脉冲电流为100A-200A。
可以理解的是,电极组可以由脉冲电流发生装置提供,也可以由其他能产生脉冲电流的装置提供,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多个电极组可以由一个脉冲电流发生装置提供,也可以由多个脉冲电流发生装置提供。作为一优选实施例,电极可以为滚轮电极,滚轮电极相对待焊工件表面滚动设置,以在焊接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待焊工件相接触。滚轮电极的直径优选为1cm-2cm。滚轮电极材质包括但不限为高熔点、高强度、低线膨胀系数、高导热导电性并具有抗熔焊性、耐电弧烧蚀性的铜合金、钨合金或钨铜复合材料。
本申请可应用的焊接工艺可以为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搅拌摩擦焊、MIG、TIG和CMT等弧焊,以及以上焊接工艺的复合焊接等。本申请中的待焊工件可以为任意金属导体。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通过本发明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进行工件焊接的优势之处。
实施例1:
1)将表面清洁后的待焊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确定焊接热源的焊接路径及焊接参数,焊接热源置于焊接路径的起点。
2)将脉冲电流发生装置的两个直径为2cm滚轮电极置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20mm,距离焊接路径直线距离10mm处,两个滚轮电极沿焊接路径对称放置并保证滚轮电极与待焊工件充分接触,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为90度。
3)将另一脉冲电流发生装置的两个直径为1cm滚轮电极放置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20mm,沿焊缝中心线对称放置且距焊缝中心线直线距离20mm,并保证滚轮电极与待焊工件充分接触,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为90度。
4)在焊接的同时,通入频率为1000Hz,脉冲宽度为100us,100A的脉冲电流,利用焦耳热对焊接前的待焊区域内的材料进行预热,并通入频率为100Hz,脉冲宽度为500us,100A的脉冲电流,对焊接后的已焊区域内的焊缝进行脉冲处理。
5)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的材料进行电脉冲预热处理并同步对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直至焊接完成。
焊接完成后,对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发现,焊缝晶粒尺寸相较于没有同步进行电脉冲处理的焊缝晶粒尺寸有所减小。并且,同步进行电脉冲处理的工件在焊接接头处未观察到裂纹,焊缝中心的拉应力水平也有所降低。
对比例1:
1)将表面清洁后的待焊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确定焊接热源的焊接路径及焊接参数,其中,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与实施例1中相同,焊接热源置于焊接路径的起点。
2)焊接热源对待焊工件沿焊接路径进行焊接,直至焊接完成。
3)对完成焊接的工件进行电脉冲处理,处理过程与实施例1中一致,其中,通入频率为100Hz,脉冲宽度为500us,100A的脉冲电流。
电脉冲处理后,焊缝中心的拉应力水平有所降低,但降低的程度小于实施例1。
对比例2:
1)将表面清洁后的待焊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确定焊接热源的焊接路径及焊接参数,其中,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与实施例1中相同,焊接热源置于焊接路径的起点。
2)对待焊工件进行电脉冲预热处理,处理过程与实施例1中一致,其中,通入频率为1000Hz,脉冲宽度为100us,100A的脉冲电流。
3)预热完成后,焊接热源对待焊工件沿焊接路径进行焊接,直至焊接完成。
焊接完成后,焊缝中心的拉应力水平降低,但其降低幅度小于实施例1。并且,焊缝晶粒尺寸大于实施例1焊板的焊缝晶粒尺寸。
对比例3:
1)将表面清洁后的待焊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确定焊接热源的焊接路径及焊接参数,其中,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与实施例1中相同,焊接热源置于焊接路径的起点。
2)对待焊工件进行电脉冲预热处理,处理过程与实施例1中一致,其中,通入频率为1000Hz,脉冲宽度为100us,100A的脉冲电流。
3)预热完成后,焊接热源对待焊工件沿焊接路径进行焊接,直至焊接完成。
4)对完成焊接的工件进行电脉冲处理,处理过程与实施例1中一致,其中,通入频率为100Hz,脉冲宽度为500us,100A的脉冲电流。
电脉冲处理完成后,焊缝中心的拉应力水平降低,但降低幅度小于实施例1。
从上述实施例1和对比例1-3可知,在焊接过程中同步进行电脉冲处理,能够有效改善焊缝的晶粒组织,减小晶粒尺寸,从而提高焊缝的强度。而且,能够在较低的电脉冲能量输入下,释放焊缝中心的有害拉应力。且在生产应用中,焊接同步进行电脉冲处理能够有效缩短生产工时。
实施例2:
1)将表面清洁后的待焊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确定焊接热源的焊接路径及焊接参数,焊接热源置于焊接路径的起点。
2)将脉冲电流发生装置的两个直径为2cm滚轮电极置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20mm,距离焊接路径直线距离10mm处,两个滚轮电极沿焊接路径对称放置并保证滚轮电极与待焊工件充分接触,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为60度。
3)将另一脉冲电流发生装置的两个直径为1cm滚轮电极放置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20mm,沿焊缝中心线对称放置且距焊缝中心线直线距离20mm,并保证滚轮电极与待焊工件充分接触,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为60度。
4)在焊接的同时,通入频率为1000Hz,脉冲宽度为100us,100A的脉冲电流,利用焦耳热对焊接前的待焊区域内的材料进行预热,并通入频率为100Hz,脉冲宽度为500us,100A的脉冲电流,对焊接后的已焊区域内的焊缝进行脉冲处理。
5)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的材料进行电脉冲预热处理并同步对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直至焊接完成。
实施例3:
1)将表面清洁后的待焊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确定焊接热源的焊接路径及焊接参数,焊接热源置于焊接路径的起点。
2)将脉冲电流发生装置的两个直径为2cm滚轮电极置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20mm,距离焊接路径直线距离10mm处,两个滚轮电极沿焊接路径对称放置并保证滚轮电极与待焊工件充分接触,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为75度。
3)将另一脉冲电流发生装置的两个直径为1cm滚轮电极放置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20mm,沿焊缝中心线对称放置且距焊缝中心线直线距离20mm,并保证滚轮电极与待焊工件充分接触,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为75度。
4)在焊接的同时,通入频率为1000Hz,脉冲宽度为100us,100A的脉冲电流,利用焦耳热对焊接前的待焊区域内的材料进行预热,并通入频率为100Hz,脉冲宽度为500us,100A的脉冲电流,对焊接后的已焊区域内的焊缝进行脉冲处理。
5)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的材料进行电脉冲预热处理并同步对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直至焊接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在焊接热源的焊接方向前后分别设置两组电脉冲电极,在焊接时,两组电脉冲电极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待焊工件施加脉冲电流。该过程能够改善焊接过程产生的温度梯度、细化已焊区域内焊缝凝固过程的晶粒组织、减少焊接开裂缺陷,降低焊后残余应力,矫正焊接变形,提高焊接质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在焊接的同时,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焊接热源前端的待焊工件进行电脉冲预热处理,减小焊接时焊接热源引起的已焊区域内的焊缝与待焊工件原本材料之间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小焊接应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在焊接的同时,随焊接热源的移动同步对焊接热源后端的已焊区域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电脉冲即电场的施加对因静电相吸的原子团簇的聚散作用产生影响,增加形核率促进晶粒细化,避免产生表面微裂纹。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焊接热源在待焊工件上的焊接路径;
在焊接热源沿焊接路径对待焊工件进行焊接的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已焊区域进行电脉冲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焊接热源沿焊接路径对待焊工件进行焊接的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前端的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同时对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后端的已焊区域进行电脉冲处理,包括:
在待焊工件上、沿焊接路径设置至少两组电极组,每组电极组包括对应设置于焊接路径两侧且与待焊工件相接触的两个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组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的前端第一预设距离处,用以对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第二电极组位于焊接热源在焊接方向的后端第二预设距离处,用以对已焊区域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
在焊接热源对待焊工件进行焊接的同时,控制第一电极组对待焊区域进行电脉冲预热,并控制第二电极组同步对已焊区域的焊缝进行电脉冲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热源沿焊接路径移动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均同步沿焊接路径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接过程中,控制所述焊接热源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之间始终保持第一预设距离,且控制所述焊接热源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之间始终保持第二预设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每组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相对焊接路径或焊缝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始终保持所述电极与待焊工件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10mm-30mm;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电极距焊接路径的直线距离为5mm~15mm;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20mm-35mm;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电极距焊缝中心线的直线距离为10mm~30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接过程中,控制每组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脉冲电流方向与焊接路径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60°~9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电脉冲预热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脉冲频率为0.5Hz-1000 Hz,脉冲宽度为10us-1000us,脉冲电流为100A-200A。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电脉冲处理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脉冲频率为0.5Hz-1000 Hz,脉冲宽度为10us-1000us,脉冲电流为100A-200A。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材质包括铜合金、钨合金或钨铜复合材料;和/或,
所述电极包括滚轮电极,所述滚轮电极相对所述待焊工件表面滚动设置,以在焊接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所述待焊工件相接触;
所述滚轮电极的直径为1cm-2cm。
CN202311712190.5A 2023-12-13 2023-12-13 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Pending CN117444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2190.5A CN117444487A (zh) 2023-12-13 2023-12-13 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2190.5A CN117444487A (zh) 2023-12-13 2023-12-13 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44487A true CN117444487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82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2190.5A Pending CN117444487A (zh) 2023-12-13 2023-12-13 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444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3056B2 (en) Resistance welding method and resistance welding apparatus
US20110233173A1 (en) Seam welding method and machine therefor
US8357871B2 (en) Welding assembly and method
US716409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friction welding
US3823299A (en) Metallurgical bonding and forming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US10160055B2 (en) Welding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welding and heat treating metals and metal alloys
JP2009241136A (ja) 高張力鋼板のシリーズスポットまたはインダイレクトスポット溶接法
CN102821904B (zh) 在焊接过程中控制电极进入金属基板的压痕深度的方法
US20120074113A1 (en) Spot welding method and spot welding apparatus
US3851138A (en) Diffusion bonding of butt joints
JP2019051523A (ja) 抵抗溶接方法及び抵抗溶接装置
JP5814906B2 (ja) 抵抗溶接方法及び抵抗溶接装置
JP2005088029A (ja) 亜鉛めっき鋼板のスポット溶接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312765B (zh) 一种核电站单极磁控带极电渣堆焊方法及装置
CN117444487A (zh) 电脉冲处理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JP4753411B2 (ja) スポット抵抗溶接の通電制御方法
US3757079A (en) Low current electrostatic coo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 arc welding utilizing high voltage
JP6969649B2 (ja)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および溶接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0000448B (zh) 一种焊接钢板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70766B (zh) 一种铝合金板材焊接方法
CN111408834B (zh) 冷金属过渡焊接在线激光后热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KR20140016268A (ko) 2 단계 용접을 이용한 분산강화형 백금계 합금의 용접 물품 제조 방법
KR101739947B1 (ko) 점용접 제어방법
CN115874130B (zh) 一种强流窄脉冲辅助钛铝焊接接头低温应力缓释方法
CN112779484B (zh) 一种提高时效强化铝合金焊接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