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7251A - 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 Google Patents

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7251A
CN117427251A CN202311167240.6A CN202311167240A CN117427251A CN 117427251 A CN117427251 A CN 117427251A CN 202311167240 A CN202311167240 A CN 202311167240A CN 117427251 A CN117427251 A CN 117427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bin
fan
air duct
resis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672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uruimeiya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uruimeiya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uruimeiya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uruimeiya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672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272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27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7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1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in systems with fluid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42Reducing noi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风舱结构包括阻性消声舱,所述阻性消声舱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与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相连通;其中,所述风道用于供气体流动,所述风道具有多个弯折角,以减小所述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呼吸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背景技术
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但是呼吸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能够解决现有呼吸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舱结构,包括阻性消声舱,所述阻性消声舱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与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风道用于供气体流动,所述风道具有多个弯折角,以减小所述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性消声舱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盖板,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主侧壁与副侧壁;
所述阻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侧壁上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风舱隔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副侧壁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风舱隔板;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舱隔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风舱隔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布置,以使所述风道具有多个弯折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风舱隔板与所述第二风舱隔板之间;
其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一风舱隔板与所述第二风舱隔板相平行,且所述导流板的两端与所述主侧壁、所述副侧壁之间均具有间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导流板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沿第一方向且随着与进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的风阻件,所述风阻件位于所述风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风阻件上设置有多个风阻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风舱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装置包括风机舱,所述风机舱包括设置于所述阻性消声舱上的第一分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舱体内的第一分风道、风机,所述第一分风道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风道上;
其中,所述风机在所述第一分舱体内具有多个自由度,且所述风机的叶轮轴线垂直于所述风道所在的平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装置包括抗性消声舱,所述抗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分舱体的侧面上的第二分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舱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分风道相连通的第二分风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分舱体内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设置于第二分风道靠近所述第一分风道的一端上,所述引流板沿平行于所述风机的叶轮轴线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分风道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分舱体远离所述第二分舱体的一侧上。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机,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风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多个弯折角,在不增加阻性消声舱体积的前提下,延长风道的长度,以增加噪音的传播距离,从而增加噪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实现降噪消音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多个弯折角,增强噪音的反射,使噪音中同频率的声波在风道内经多次反射叠加相消,从而减小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与舒适性,解决了现有呼吸机的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阻性消声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风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降噪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风舱结构;1101、阻性消声舱;1102、主体部;1103、盖板;1104、主侧壁;1105、副侧壁;1106、第一风舱隔板;1107、第二风舱隔板;1108、第一导流板;1109、风阻件;1110、风阻孔;1111、出风口;1112、第一侧壁;1113、第二侧壁;1114、第二导流板;1115、缺口;
120、风机舱;1201、第一分舱体;1202、减震件;1203、支脚;1204、筒体;1205、封板;
130、抗性消声舱;1301、第二分舱体;1302、引流板;1303、第一分舱壁;1304、第二分舱壁;1305、第三分舱壁;1306、第四分舱壁;1307、第五分舱壁;
20、风机;
30、进风口;40、出口;
510、风道;520、第一分风道;530、第二分风道;
60、密封件;70、降噪件;80、流量传感器;90、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但是呼吸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一
如图3、图4所示,风舱结构包括阻性消声舱1101,阻性消声舱1101设置有进风口30、出风口1111与风道510,风道510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30、出风口1111相连通;其中,风道510用于供气体流动,风道510具有多个弯折角,以减小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
由上可见,通过在风道510内设置多个弯折角,在不增加阻性消声舱1101体积的前提下,延长风道510的长度,以增加噪音的传播距离,从而增加噪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实现降噪消音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多个弯折角,增强噪音的反射,使噪音中同频率的声波在风道510内经多次反射叠加相消,从而减小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与舒适性,解决了现有呼吸机的风机20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风舱结构包括阻性消声舱1101,阻性消声舱1101设置有进风口30、出风口1111与风道510,风道510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30、出风口1111相连通;其中,风道510用于供气体流动,风道510具有多个弯折角,以减小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性消声舱1101包括主体部1102以及设置于主体部1102上的盖板1103,主体部1102包括相对设置的主侧壁1104与副侧壁1105;
阻性消声舱1101包括设置于主侧壁1104上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风舱隔板1106以及设置于副侧壁1105上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风舱隔板1107;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风舱隔板1106、至少一个第二风舱隔板1107沿第一方向交错布置,以使风道510具有多个弯折角。
通过设置交错布置的第一风舱隔板1106、第二风舱隔板1107使风道510具有多个弯折角,以形成蛇形结构的风道510,不仅增加了风道510的长度,还使噪音经多次180°往复折返,从而进一步提高降噪消音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风道510包括多个通道,通道的截面积均相等。例如,通道可以是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相邻的第二风舱隔板1107、以及主体部1102、盖板1103共同形成,也可以是第一风舱隔板1106、主体部1102以及盖板1103共同形成,当然还可以是第二风舱隔板1107、主体部1102以及盖板1103共同形成。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主体部1102包括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12与第二侧壁1113,第一侧壁1112、第二侧壁1113均位于主侧壁1104与副侧壁1105之间,进风口30位于主侧壁1104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阻性消声舱1101包括但不限于立方体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阻性消声舱1101是立方体结构时,主侧壁1104、副侧壁1105均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侧壁1112、第二侧壁1113均与第三方向相平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图4所示,第一方向与Y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与Z方向相平行,第三方向与X方向相平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103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螺丝安装于主体部1102上;出风口1111设置于盖板1103上,且出风口1111位于盖板1103远离进风口30的一侧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盖板1103、底板相连,第二风舱隔板1107与盖板1103、主体部1102的底部相连,避免噪音不经过风道510而直接从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盖板1103、底板之间的缝隙、第二风舱隔板1107与盖板1103、底板之间的缝隙流出;第一风舱隔板1106、第二风舱隔板1107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主体部1102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性消声舱1101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02内的导流结构,导流结构位于相邻的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第二风舱隔板1107之间;
其中,导流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导流板,导流板、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第二风舱隔板1107相平行,且导流板的两端与主侧壁1104、副侧壁1105之间均具有间距。
通过设置导流板对相邻的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第二风舱隔板1107之间的通道进行划分,使气流与导流板发生碰撞,不断折返,不仅可以增加噪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还起到反弹降噪的作用。通过设置多个导流板,使气流在导流板的左右两侧形成湍流,保证气流顺利流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当阻性消声舱1101为立方体结构时,导流板、第一风舱隔板1106以及第二风舱隔板1107均与第三方向相平行,直线形的导流板反弹降噪效果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与盖板1103、底板相连,避免噪音不经过风道510而直接从导流板与盖板1103、底板之间的缝隙;导流板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主体部1102相连。
还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导流板,多个导流板同轴且等间距布置,导流板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当导流板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沿第一方向且随着与进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时,降噪效果会更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的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制,但导流板不能过多,过多会产生乱流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同轴设置;其中,导流板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沿第一方向且随着与进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例如,如图4所示,在第三方向上,第二导流板1114的长度大于第一导流板1108的长度,第二导流板1114的两端分别超出第一导流板1108的距离为3-5mm,超出的距离不能过大,过大会出现乱流现象,超出的距离也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无法反弹降噪。
当气流进入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第二风舱隔板1107之间的通道时,一部分气流与第二风舱隔板1107发生碰撞,折返流入第二风舱隔板1107与第二导流板1114之间,另一部分气流分成两股气流,一股气流与第二导流板1114发生碰撞,折返流入第二导流板1114与第一导流板1108之间,另一股气流与第一导流板1108发生碰撞,折返流入第一导流板1108与第一风舱隔板1106之间,从而使气流不断折返,起到反弹降噪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副侧壁1105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以形成第一开口,第二风舱隔板1107与主侧壁1104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距,以形成第二开口;当气流从第一开口流入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第二风舱隔板1107之间的通道时,导流板与副侧壁110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间距,以保证发生反弹降噪,当气流从第二开口流入第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第二风舱隔板1107之间的通道时,导流板与主侧壁110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间距,以保证发生反弹降噪。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性消声舱1101包括设置于风道510内的风阻件1109,风阻件1109位于风道510靠近出风口1111的一端上;其中,风阻件1109上设置有多个风阻孔1110。
通过设置风阻件1109稳定气流,为监测气体的流量提高结构基础,以提高气体流量的测量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风舱结构包括设置于阻性消声舱1101上的流量传感器80,阻性消声舱110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流量传感器80的测量孔,测量孔分别位于风阻件1109的两侧。
还需要说明的是,风阻孔111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六边形。例如,如图5所示,风阻孔1110的形状为六边形,使风阻件1109为蜂窝状结构。
还需要说明的是,风阻孔1110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制;但风阻孔1110的数量不能过少,风阻孔1110过少时虽然流量传感器80的检测数据准确,但会导致呼吸机流出的面罩的气流的压力、流量达不到要求;当然,风阻孔1110的数量也不能过多,风阻孔1110过多时虽然呼吸机流出的面罩的气流的压力、流量能达到要求,但会导致流量传感器80的检测数据不准确。
还需要说明的是,风阻孔1110在风阻件1109上所占的总面积与过风量相关,所有风阻孔1110的面积之和不小于风阻件1109面积的一半,如图4所示,风阻孔1110的面积为垂直于第三方向的截面面积,风阻件1109的面积为垂直于第三方向的截面面积。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风阻件1109上设置有缺口1115,以为流量传感器的检测提供位置,避免风阻件1109阻挡气流,导致流量传感器80的检测数据不准确;缺口1115的具体位置根据流量传感器80的具体安装位置以及结构来确定。例如,如图5所示,缺口1115设置于风阻件1109的边缘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风阻件1109插设于风道510内,第二风舱隔板1107、主体部1102上均设置有与风阻件1109相配合的凹槽。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风阻件1109位于第二风舱隔板1107与主体部1102、盖板共同形成的通道时,风阻件与第二风舱隔板1107远离副侧壁的一端的距离为D1,风阻件的厚度为D2,D1>4D2,从而提高导流效果,提高流量传感器80的检测准确性;
当风阻件1109位于第一风舱隔板1106与主体部1102、盖板共同形成的通道时,风阻件与第二风舱隔板1106远离副侧壁的一端的距离为D3,风阻件的厚度为D4,D3>4D4,从而提高导流效果,提高流量传感器80的检测准确性。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性消声舱1101的内壁上设置有降噪件70。
通过设置降噪件,利用阻性消声原理吸收噪声,提高对中频和高频声波的消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舱隔板1106、第二风舱隔板1107、主侧壁1104、副侧壁1105、第一侧壁1112、第二侧壁1113、底板以及盖板1103上均设置有降噪件,安装风阻件1109的通道内不设置降噪件,以避免影响气流稳定性,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还需要说明的是,降噪件包括吸音棉层以及设置于吸音棉层上的无纺布层,吸音棉层远离无纺布层的一端设置于阻性消声舱1101的内壁上。吸音棉层、无纺布层利用声波在多孔性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中传播,因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掉,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随距离而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目的。
实施例三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风舱结构1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技术效果。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装置包括风机舱120,风机舱120包括设置于阻性消声舱1101上的第一分舱体1201以及设置于第一分舱体1201内的第一分风道、风机20,第一分风道与风道相连通,风机20设置于第一分风道上;其中,风机20在第一分舱体内具有多个自由度,且风机20的叶轮轴线垂直于风道所在的平面。
通过限定风机20的叶轮轴线垂直于第一分风道510所在的平面,使气体从风道510流入风机20时发生变向,从而使第一分风道510具有弯折角,延长噪音的传播路径、使噪音碰壁回来反射相互抵消,起到降噪消音的作用。通过风机20在第一分舱体内具有多个自由度,使风机20能够在第一分舱体内自由运动,从而避免因风机20固定,易与壳体发生共振的问题,以实现减震、降噪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0在第一分舱体内具有六个自由度,即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第二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第三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第一方向的转动自由度、第二方向的转动自由度、第三方向的转动自由度,所以风机20具有完全的自由度,能够自由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减震件1202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材质,且减震件1202底部设置有多个支脚1203。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减震件1202包覆风机20的出气口,第一分舱体1201上设置有供风机20的线束穿过的线束孔,线束孔内设置有密封垫90,以保证密封,防止漏气。
还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0的叶轮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0通过软连接的方式与抗性消声舱130相连,以保证风机20的自由运动。例如,软连接的方式可以是保温管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风机20的进气口的截面积与通道的截面积之间的关系影响着风噪、呼吸机流入面罩的压力、呼吸机流入面罩的流量;风机20的进气口的截面积为S1,通道的截面积为S2,S1=nS2,n为正数,当n增加时,风噪、呼吸机流入面罩的压力、以及呼吸机流入面罩的流量均增加,但n不能过大,因为过大会导致阻性消声舱面积增加,导致呼吸机的体积增加,具体关系如下表所述:
因此,本发明中,风机20的进气口的截面积不小于通道的截面积的三倍,且风机20的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所有风阻孔1110的面积之和,从而能够在保证呼吸机流入面罩的压力、呼吸机流入面罩的流量足够的前提下,使风噪、风舱体积尽可能地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0外壁上包覆有减震件1202,减震件1202包覆风机20的出气口,第一分舱体1201上设置有供风机20的线束穿过的线束孔,线束孔内设置有密封垫90,以保证密封,防止漏气。
通过设置减震件1202起到减震吸震作用,消除风机2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小因风机20运动产生的振动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减震件1202可以是硅胶减震件1202,且减震件1202底部设置有多个支脚,硅胶减震件1202既可以减震,也可以避免漏风。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装置包括抗性消声舱130,抗性消声舱130包括设置于第一分舱体1201的侧面上的第二分舱体1301以及设置于第二分舱体1301内且与第一分风道相连通的第二分风道5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抗性消声舱130包括设置于第二分舱体1301内的引流板1302,引流板1302设置于第二分风道530靠近第一分风道的一端上,引流板1302沿平行于风机20的叶轮轴线的方向延伸;
其中,第二分风道530的出口设置于第二分舱体1301远离第二分舱体1301的一侧上。
通过设置引流板1302起到引流、导流的作用,同时通过出口40设置于第二分舱体远离第一分舱体的一侧,使第二分风道530具有弯折角,延长噪音的传播路径、使噪音碰壁回来反射相互抵消,起到降噪消音的作用。同时,通过第二分风道530的截面积发生突变,形成抗性消声,提高低频与中频噪音的消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0的出气口的轴线、第二分舱体1301的入口的轴线与第二分舱体1301的出口的轴线相平行,引流板1302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从而使第二分风道内具有多个弯折角。例如,如图3所示,风机20的出气口的轴线、第二分舱体1301的入口的轴线、第二分舱体1301的出口的轴线均与第三方向相平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风机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分风道530的出口上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出气压力,第二分风道530的出口上设置有供压力传感器安装的出风孔。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3所示,第二分舱体1301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分舱壁1303、第二分舱壁1304、第三分舱壁1305、第四分舱壁1306以及第五分舱壁1307;第一分舱壁1303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分舱壁1304、第三分舱壁1305均为弧形状;第四分舱壁1306为直线壁,第四分舱壁1306与第一分舱壁1303之间具有第一倾角;第五分舱壁1307与第四分舱壁1306之间具有第二倾角,第五分舱壁1307与第一分舱壁1303之间具有第三倾角;从而使第二分舱体的截面面积发生多次突变,形成抗性消声,提高对低频、中频噪声的消声效果,同时,可以在提高消声效果、延长第二分风道长度的同时,减小第二分舱体1301的体积,避免风机装置的体积过大。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分舱体1301包括底壁,第一分舱壁1303、第二分舱壁1304、第三分舱壁1305、第四分舱壁1306以及第五分舱壁1307均与底壁相连,第二分舱体1301的出口40设置于底壁上。
如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装置包括密封件60;降噪件70密封件60分别设置于盖板1103与主体部1102之间。
通过设置密封件60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气。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60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材质,密封件60的邵氏硬度在35-45度之间时,密封效果最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分舱体1201包括筒体1204以及封板1205,封板1205设置于筒体1204远离阻性消声舱的一侧上,封板1205与筒体1204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螺丝相连,封板1205与筒体120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60。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舱体1201以及第二分舱体130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降噪件。
实施例四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呼吸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风机装置,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性消声舱,所述阻性消声舱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与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风道用于供气体流动,所述风道具有多个弯折角,以减小所述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性消声舱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盖板,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主侧壁与副侧壁;
所述阻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侧壁上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风舱隔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副侧壁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风舱隔板;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舱隔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风舱隔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布置,以使所述风道具有多个弯折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风舱隔板与所述第二风舱隔板之间;
其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一风舱隔板与所述第二风舱隔板相平行,且所述导流板的两端与所述主侧壁、所述副侧壁之间均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导流板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沿第一方向且随着与所述进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的风阻件,所述风阻件位于所述风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风阻件上设置有多个风阻孔。
6.一种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舱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装置包括风机舱,所述风机舱包括设置于所述阻性消声舱上的第一分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舱体内的第一分风道、风机,所述第一分风道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风道上;
其中,所述风机在所述第一分舱体内具有多个自由度,且所述风机的叶轮轴线垂直于所述风道所在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装置包括抗性消声舱,所述抗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分舱体的侧面上的第二分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舱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分风道相连通的第二分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性消声舱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分舱体内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设置于第二分风道靠近所述第一分风道的一端上,所述引流板沿平行于所述风机的叶轮轴线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分风道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分舱体远离所述第二分舱体的一侧上。
10.一种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装置。
CN202311167240.6A 2023-09-11 2023-09-11 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Pending CN1174272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7240.6A CN117427251A (zh) 2023-09-11 2023-09-11 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7240.6A CN117427251A (zh) 2023-09-11 2023-09-11 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7251A true CN117427251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5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67240.6A Pending CN117427251A (zh) 2023-09-11 2023-09-11 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2725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23138U (zh) * 2010-09-21 2011-05-11 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无创呼吸机装置
CN207919791U (zh) * 2018-02-09 2018-09-28 夏敬懿 消音装置
CN115591069A (zh) * 2022-10-31 2023-01-13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呼吸机风道组件及便携式呼吸机
CN218338800U (zh) * 2022-04-21 2023-01-20 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水平呼吸机气道结构
CN218961517U (zh) * 2022-12-13 2023-05-05 飞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呼吸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23138U (zh) * 2010-09-21 2011-05-11 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无创呼吸机装置
CN207919791U (zh) * 2018-02-09 2018-09-28 夏敬懿 消音装置
CN218338800U (zh) * 2022-04-21 2023-01-20 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水平呼吸机气道结构
CN115591069A (zh) * 2022-10-31 2023-01-13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呼吸机风道组件及便携式呼吸机
CN218961517U (zh) * 2022-12-13 2023-05-05 飞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呼吸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3816B2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with axial fans and heat exchanger partition
US5473123A (en) Air handling structure for fan inlet and outlet
US5587563A (en) Air handling structure for pan inlet and outlet
CN111561484A (zh) 一种消音流道装置
CN108954759B (zh) 风口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1059753A (zh) 一种风管机
CN115088032A (zh) 消音装置及送气系统
CN117427251A (zh) 风舱结构、风机装置及呼吸机
CN216742049U (zh) 风机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JP5521648B2 (ja) 消音ボックス付送風機
JP3507522B2 (ja) 能動消音装置
CN212615634U (zh) 一种大风量尾排低流阻管式消声房
JP2000074471A (ja) エアダクト用消音器
CN117350099B (zh)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呼吸机降噪结构优化方法
CN215597743U (zh) 一种消声器和消声装置
CN110822547A (zh) 具有降噪功能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20646085U (zh) 一种消声片及片式消声器
CN218563753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静音箱
CN220963481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储能装置
CN21595075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与暖通气流用消声装置
CN115875313A (zh) 风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呼吸机
JP2014081164A (ja) サイレ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空調システム
CN216666042U (zh) 消声结构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6306342U (zh) 模块化风机
CN212538246U (zh) 一种地送风管道局部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