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5785A -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5785A
CN117425785A CN202280001875.6A CN202280001875A CN117425785A CN 117425785 A CN117425785 A CN 117425785A CN 202280001875 A CN202280001875 A CN 202280001875A CN 117425785 A CN117425785 A CN 117425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sliding
hinged
connecting ro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8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25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5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铰链机构包括:基体和分别连接在基体两侧的两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支撑件和转动件第一滑动件的一端铰接于基体;支撑件与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且滑动轨迹为弧形;转动件的第一端铰接于基体,转动件上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能够在转动件上沿预定轨道滑动;滑动件与支撑件滑动连接。本公开的铰链机构通过设置支撑件的方位和姿态由第一滑动件和转动件共同约束,从而使得支撑件的转动路径能够与可折叠显示屏的折叠曲面的变化更加贴合,减小或者避免了支撑件与可折叠显示屏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可折叠显示屏在展开状态下的平整度。

Description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可折叠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就目前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而言,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电脑等可折叠显示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折叠形态的电子设备类产品,铰链机构至关重要,铰链结构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着整机的功能及体验。
现有的一些铰链方案当中,均有组装复杂,平整度差等问题。大多都是单角度折叠,由于手机可折叠显示屏折弯半径的限制,导致可折叠显示屏难以完全贴合,折叠后中间有较大的楔形空隙。
此外,相关技术中的铰链机构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造成折叠的手感欠佳,而且,容易发生故障,故障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铰链机构,包括:基体和分别连接在所述基体两侧的两旋转组件;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基体;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且滑动轨迹为弧形;和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基体,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能够在所述转动件上沿预定轨道滑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支撑件滑动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支撑件的方位和姿态由第一滑动件和转动件共同约束,从而使得支撑件的转动路径能够与可折叠显示屏的折叠曲面的变化更加贴合,减小或者避免了支撑件与可折叠显示屏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可折叠显示屏在展开状态下的平整度,并使支撑件在转动过程中保持对可折叠显示屏的稳定支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第一滑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弧形滑槽相对所述支撑件滑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第一铰接部和与所述第一铰接部 连接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为转轴孔或者转轴,所述第一滑动部呈圆弧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滑动件上开设有第二弧形滑槽,所述支撑件上具有第四滑动部,所述第四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滑动配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滑动件上开设有滑槽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滑槽部滑动配合,以使所述滑动件能够沿所述转动件的延伸方向滑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基体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具有轴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孔,并与所述轴孔转动配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滑动件滑动范围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基体和所述滑动件铰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
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基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件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同一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动件铰接;
所述基体、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以及所述转动件构成四连杆机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基体具有第三弧形滑槽,所述第三连杆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三弧形滑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基体上固定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基体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三弧形滑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三连杆包括第二铰接部和与所述第二铰接部连接的第三滑动部,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同轴铰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二铰接部为转轴孔或者转轴,所述第三滑动部为与所述第三弧形滑槽相适配的弧形滑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三铰接部、第四铰接部和第四滑动部;
所述第三铰接部与所述基体铰接,所述第四铰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四滑动部与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滑动件开设有滑槽部,所述第四滑动部与所述滑槽部滑动配合,以使所述滑动件能够沿所述转动件的延伸方向滑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滑动件上具有第五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杆具有第 六铰接部和第七铰接部;所述第五铰接部与所述第六铰接部铰接,所述七铰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第二铰接部同轴铰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二连杆具有第八铰接部和第九铰接部,所述第八铰接部与所述第四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九铰接部与所述第七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同轴铰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九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具有轴孔的第一铰接凸起和位于两个第一所述铰接凸起之间的装配槽;
所述第七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均设置于所述装配槽内,两个所述铰接凸起和所述第七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通过同一转轴铰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七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二铰接凸起,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三铰接凸起,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铰接凸起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铰接凸起相互交错分布。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五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铰接凹槽,所述第六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第四铰接凸起,至少两个所述铰接凹槽与至少两个所述第四铰接凸起相互交错分布。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显示屏和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所述基体和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可折叠显示屏。该电子设备的可折叠显示屏具有良好的平整度,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原理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背面视图;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第一剖视图;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铰链机构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铰链机构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8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第三连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转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件;11-第二滑动部;12-第一弧形滑槽;121-台阶槽;2-基体;21-第十铰接部;3-盖板;31-第三弧形滑槽;4-滑动件;41-第二弧形滑槽;42-滑槽部;43-第五铰接部;5-第一连杆;51-第六铰接部;52-第七铰接部;6-第二连杆;61-第八铰接部;62-第九铰接部;7-第三连杆;71-第二铰接部;72-第三滑动部;8-转动件;81-第三铰接部;82-第四铰接部;83-第四滑动部;9-第一滑动件;91-第一铰接部;92-第一滑动部;
100-可折叠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可用在具有可折叠屏的电子设备上。
参阅图2和图3,本公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包括:基架组件和分别连接在基架组件两侧的两旋转组件;两旋转组件均可相对基架组件转动,基架组件和两旋转组件均可用于承载可折叠显示屏100,从而两个两旋转组件可带动可折叠显示屏100折叠到预定位置。其中,两旋转组件可关于基架组件对称设置或不对称设置。两相对设置的旋转组件在折叠或展开过程可以联动或不联动,当两相对设置的旋转组件在折叠或展开过程联动时,其中一个旋转组件通过联动机构与另外一个旋转组件联动,其中一个旋转组件转动可以带动另外一个旋转组件转动,从而实现两相对设置的旋转组件同时展开或折叠。具体地,联动机构可以为齿轮机构或滑块机构等,例如:可通过齿轮机构将两个旋转组件啮合连接,从而实现联动。如图2所示,当两相对设置的旋转组件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不联动时,两个旋转组件分别相对基体2转动,其中一个旋转组件的展开或折叠不影响另外一个旋转组件的展开或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基架组件单侧设置旋转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以根据铰链机构的长度以及待安装位置等因素调整旋转组件的数量以及位置。
参阅图3和图5,基架组件包括:基体2和与基体2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的盖板3;基体2和盖板3可以为固定连接,例如:图2所示的螺栓连接,除此之外,基体2和盖板3可以为滑动连接,基体2可以相对盖板3沿支撑面的法线方向运动,以更好地容纳可折叠显示屏100和支撑可折叠显示屏100。
具体地,旋转组件主要包括:第一滑动件9、支撑件1和转动件8,第一滑动件9的一端铰接于基架组件,并能够相对于基架组件转动,第一滑动件9的一端具体可以铰接于基体2;支撑件1与第一滑动件9滑动连接,且滑动轨迹为弧形;第一滑动件9用于与转动件8配合来限制支撑件1的方位和姿态。由此,支撑件1的方位和姿态既随着第一滑动件 9的转动而变化,又随着与第一滑动件9的相对滑动而变化。
进一步地,转动件8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架组件,具体可以铰接于基体2或者盖板3,从而使得转动件8可相对基架组件在预定范围内转动,转动件8上设置有滑动件4,滑动件4能够在转动件8上沿预定轨道滑动;滑动件4与支撑件1滑动连接。转动件8的第一端与基架组件的铰接轴线与第一滑动件9和基架组件的铰接轴线平行但不同轴。沿支撑件1的支撑面的法线方向,第一滑动件9的第一端与基架组件的铰接轴线相对于转动件8和基架组件的铰接轴线更靠近支撑件1支撑面一侧。
这样,转动件8和滑动件4进一步对支撑件1形成约束,辅助调整支撑件1的方位和姿态,从而使得支撑件1的转动路径能够与可折叠显示屏100的折叠曲面的变化更加贴合,减小或者避免了支撑件1与可折叠显示屏100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可折叠显示屏100在展开状态下的平整度,并使支撑件1在转动过程中保持对可折叠显示屏100的稳定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支撑件1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动件9滑动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12,第一滑动件9能够沿第一弧形滑槽12相对支撑件1滑动。具体地:支撑件1背离其支撑面一侧设置有弧形凸起,第一弧形滑槽12位于弧形凸起内,第一弧形滑槽12开口朝向基架组件一侧。进一步地,支撑件1靠近基架组件一侧设置有避让斜面和缺口。设置缺口可留出供其他零件安装的空间,从而使得铰链机构结构更加紧凑。
示例地,第一弧形滑槽12与第一滑动件9间隙配合,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更加顺滑,提高了转动手感。
第一弧形滑槽12可设置在支撑件1的厚度范围内,从而避免因设置第一弧形滑槽12而增加支撑件1的整体厚度尺寸。参阅图4,第一弧形滑槽12的入口位置可增大槽口宽度,以便于第一滑动件9更容易装配到第一弧形滑槽12内。例如:第一弧形滑槽12的入口位置处且靠近支撑面的一侧设置有斜面一增加槽口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9包括第一铰接部91和与第一铰接部91连接的第一滑动部92,第一铰接部91与基架组件的基体2铰接,第一滑动部92与第一弧形滑槽12滑动连接。第一铰接部91和第一滑动部92一体成型,第一铰接部91位于第一滑动部92的一端部。
其中,第一铰接部91为转轴孔或者转轴,第一滑动部92呈圆弧板状,并与第一弧形滑槽12的形状相适配。在图3中第一铰接部91为转轴孔,基体2上设置有插置于第一铰接部91的第十铰接部21,从而使得第一滑动部92可通过第一铰接部91绕基体2上的转轴转动。第十铰接部21可以是设置于基体2的端部的第一转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4上开设有第二弧形滑槽41,支撑件1上具有第二滑动部11,第二滑动部11与第二弧形滑槽41滑动配合。从而,滑动件4与支撑件1也在预定范围内 滑动配合,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约束支撑件1的位置和姿态,使得支撑件1更加灵活,提高了支撑件1与可折叠显示屏100的贴合度。
示例地,第二滑动部11的半径小于滑动部92的半径,由于第二滑动部11对支撑件1的约束半径不同于第二滑动部11对滑动件4的约束半径,从而更好地调整支撑件1的方位和姿态。
具体地,第二滑动部11包括与第二弧形滑槽41相适配的弧形滑片以及连接于弧形滑片的支撑筋。支撑筋和弧形滑片一体成型,增强了弧形滑片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滑动件4上开设有滑槽部42,转动件8与滑槽部42滑动配合,以使滑动件4能够沿转动件8的延伸方向滑动。示例地,滑槽部42可以为直线滑槽,从而使得转动件8与滑动件4的相对滑动路径为直线。滑槽部42的横截面可以是梯形、或者T形,只要能够约束转动件8,并保证能够相对转动件8滑动即可。
参阅图2和图3,每个旋转组件可包括两个转动件8,同时滑动件4上设置两个滑槽部42,两个转动件8与两个滑槽部42一一对应地滑动配合。通过设置两个转动件8和与之配合的两个滑槽部42,能够提高滑动件4相对转动件8的滑动稳定性,从而提升转动手感。
示例地,两个转动件8可以在旋转组件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根据需要两个转动件8可以在旋转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也可以不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旋转组件上的转动件8相对设置,并且可以通过齿轮联动,从而实现两个旋转组件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第一滑动件9的一端具有轴孔,基体2的转轴穿设于第一滑动件9的轴孔,并与第一滑动件9的轴孔转动配合。或者,基体2的一端设置有轴孔,第一滑动件9的一端具有转轴,第一滑动件9的转轴穿设于基体2的轴孔,并与基体2的轴孔转动配合。又或者,基体2的一端和第一滑动件9的一端均具有轴孔,转轴分别插装在基体2和第一滑动件9的轴孔中以实现基体2和第一滑动件9铰接。
示例地,第一滑动件9具有第一铰接部91和与第一铰接部91连接的第一滑动部92,轴孔开设于第一铰接部91,第一滑动部92为圆弧状。第一滑动部92和第一铰接部91设置有过渡部,过渡部设置有支撑面,在铰链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过渡部的支撑面与支撑件1的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以支撑可折叠显示屏100。过渡部的背离支撑面一侧设置有缺口,缺口可以起到避让作用,以避免过渡部与盖板3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滑动件4滑动范围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分别与基体2和滑动件4铰接。通过设置连杆机构可限制滑动件4在转动件8上的位置,避免滑动件4与转动件8脱离。
进一步地,参阅图1和图3,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和第三连杆7;第 三连杆7的第一端与基体2滑动连接,第三连杆7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与转动件8铰接,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与转动件8的铰接位置位于滑动件4和转动件8的第一端之间,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和第三连杆7的第二端铰接于同一位置,第一连杆5的第二端与滑动件4铰接;其中,基体2、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以及转动件8构成四连杆机构。滑动件4在转动件8上的位置可由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夹角决定,这种连接方式能够灵活地控制滑动件4在转动件8上的位置,而且连杆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涉。
通过连杆机构约束滑动件4,连杆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涉,有利于减小整体厚度,从而可实现整机轻薄化,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参阅图3和图5,基架组件包括:基体2和与基体2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的盖板3;盖板3和基体2之间形成第三弧形滑槽31,第三连杆7滑动配合于第三弧形滑槽31。从而基架组件与第三连杆7的连接方式也为滑动配合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提高了第三连杆7的灵活性,有利于对滑动件4的灵活控制。
其中,第三弧形滑槽31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第三弧形滑槽31还可以开设于基体2或者盖板3上,只要能够使得所形成的第三弧形滑槽31能够有效约束第三连杆7滑动即可。
示例地,第三连杆7相对基体2的滑动轨迹也为弧形,第三弧形滑槽31与第三连杆7的第三滑动部72相适配,均为圆弧状,且第三弧形滑槽31与第三连杆7的第三滑动部72为间隙配合,从而保证滑动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基架组件包括:基体2和盖板3,盖板3和基体2之间限定出第三弧形滑槽31。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盖板3和基体2的配合紧密度,调整第三弧形滑槽31的大小,从而更加精确地与第三连杆7滑动配合。盖板3与基体2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例如:参见图3和图5所示,盖板3与基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盖板3与基体2活动连接时,在铰链机构相对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盖板3可以相对基体2运动。进一步地,盖板3与基体2滑动连接,在铰链机构相对展开过程中,基体2向背离盖板3一侧运动,并在展开的极限位置时基体2的支撑面与支撑件1的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以支撑可折叠显示屏100,在铰链机构相对折叠过程中,基体2向靠近盖板3一侧运动,在折叠的极限位置时,支撑件1的支撑面与基体2的支撑面呈倾斜设置以形成容屏空间。由于在铰链机构相对折叠过程中基体2向靠近盖板3一侧运动,可以增加容屏空间,以减少可折叠显示屏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9与基体2铰接,转动件8与盖板3铰接。进一步地,第一滑动件9设置有第一铰接部91,第一铰接部91为转轴孔或者转轴,基体2设置有与第一铰接部91相适配的第十铰接部21,基体2上的第十铰接部21可以为转轴孔或者转轴。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铰接部91至少包括:第一转轴孔,第十铰接部21包括:从背离支撑面一侧延伸出的第一转轴,基体2的第一转轴插置于第一转轴孔,已实现基体2与第一滑动件9的铰接。除此之外,基体2在第一转轴的位置处设置有避让缺口,以保证第一滑动件9在转动过程中不与基体2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滑动件4上开设有滑槽部42,转动件8与滑槽部42滑动配合,以使滑动件4能够沿转动件8的延伸方向滑动。参阅图13,转动件8包括第三铰接部81、第四铰接部82和第四滑动部83;第三铰接部81与基体2铰接,第四铰接部82与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铰接,第四滑动部83与滑槽部42滑动配合。
其中,第三铰接部81和第四铰接部82可以是转轴孔或者转轴,在图3中第三铰接部81和第四铰接部82是转轴孔,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铰接部81和第四铰接部82只要能够满足于相关零件的有效铰接即可,并不限于上述两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第三连杆7包括第二铰接部71和与第二铰接部71连接的第三滑动部72,第二铰接部71与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同轴铰接。
其中,第二铰接部71为转轴孔或者转轴,在图8中,第二铰接部71为三个同轴且直径相同的转轴孔,相邻的转轴孔之间具有插槽,以便于与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同轴铰接。
第三滑动部72为与第三弧形滑槽31相适配的弧形滑片,第二铰接部71与第三滑动部72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铰接部71和第三滑动部72之间可设置平板部,参阅图5,铰链机构在折叠状态下,第三滑动部72从第三弧形滑槽31内向外滑动,平板部高于基体2,铰链机构在展开状态下,第三滑动部72向第三弧形滑槽31内滑动,平板部与基体2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3,转动件8包括第三铰接部81、第四铰接部82和第四滑动部83,第三铰接部81、第四铰接部82和第四滑动部83依次连接;
第三铰接部81与基体2铰接,第四铰接部82与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铰接,第四滑动部83与滑动件4滑动连接,即:第四滑动部83与滑槽部42滑动配合。
其中,第三铰接部81位于端部,并包括一个转轴孔,第四铰接部82位于第三铰接部81和第四滑动部83之间,并具有一个转轴孔,第四滑动部83为长条板,其形状与滑槽部42相适配。第三铰接部81的中心轴线与第四滑动部83的板面平行,但位于第四滑动部83的板面之外,第四铰接部82的中心轴线与第四滑动部83的板面重合,即位于第四滑动部83的板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滑动件4开设有滑槽部42,第四滑动部83与滑槽部42滑动配合,以使滑动件4能够沿转动件8的延伸方向滑动。一个滑动件4上可以同时设置 两个或者更多个滑槽部42,从而分别与不同的第四滑动部83滑动连接,从而提高滑动件4与转动件8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当一个滑动件4上可以同时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滑槽部42时,相邻的滑槽部42间隔相等,并且在滑动件4上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参阅图9和图10,滑动件4上具有第五铰接部43,第一连杆5具有第六铰接部51和第七铰接部52;第五铰接部43与第六铰接部51铰接,第七铰接部52与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第二铰接部71同轴铰接。
具体地,第六铰接部5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四铰接凸起511,相邻的两个第四铰接凸起511之间具有插槽,第四铰接凸起511呈圆柱状,轴孔的轴线与圆柱状的轴线重合。
第七铰接部52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二铰接凸起521,相邻的两个第二铰接凸起521之间具有插槽,第二铰接凸起521呈圆柱状,轴孔的轴线与圆柱状的轴线重合。
参阅图9,第一连杆5具有三个第四铰接凸起511和两个第二铰接凸起521,三个第四铰接凸起511和两个第二铰接凸起521分别位于第一连杆5的两端,且其中一个第四铰接凸起511与两个第二铰接凸起521之间的插槽相对设置,第二铰接凸起521与两个第四铰接凸起511之间的插槽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1,第二连杆6具有第八铰接部61和第九铰接部62,第八铰接部61与第四铰接部82铰接,第九铰接部62与第七铰接部52、第二铰接部71同轴铰接。
其中,第八铰接部61具有两个同轴的轴孔,分别与两个第四铰接部82铰接。第九铰接部62包括至少两个具有轴孔的第一铰接凸起621和位于两个第一铰接凸起621之间的装配槽622;装配槽622同于容纳第七铰接部52和第二铰接部71,从而减小连杆机构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铰链机构的整体厚度。
具体地,第九铰接部62包括至少两个具有轴孔的第一铰接凸起621和位于两个第一铰接凸起621之间的装配槽622;第七铰接部52和第二铰接部71均设置于装配槽622内,两个铰接凸起621和第七铰接部52、第二铰接部71通过同一转轴铰接。
参阅图9,第七铰接部52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二铰接凸起521,参阅图8,第二铰接部7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三铰接凸起711,至少两个第二铰接凸起521与至少两个第三铰接凸起711相互交错分布,也就是说第二铰接凸起521插置于两个第三铰接凸起711之间的插槽中,第三铰接凸起711插置于两个第二铰接凸起521之间的插槽中,从而使得至少两个第二铰接凸起521与至少两个第三铰接凸起711相 互交错交叉,如此设置有利于减小第二连杆6和第三连杆7的整体尺寸,从而减小连杆机构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铰链机构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第五铰接部43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铰接凹槽431,参阅图9,第六铰接部5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第四铰接凸起511,至少两个铰接凹槽431与至少两个第四铰接凸起511相互交错分布,也就是说,第四铰接凸起511插置于两个铰接凹槽431之间,铰接凹槽431插置于两个第四铰接凸起511之间,从而形成相互交错交叉的分布结构,如此设置有利于减小滑动件4和第一连杆5的整体尺寸,从而减小连杆机构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铰链机构的整体厚度。
示例地,将铰接凹槽431为非封闭的圆孔,连接第六铰接部51和第五铰接部43时,先将转轴插入至少两个第四铰接凸起511内,然后将转轴按压到至少两个铰接凹槽431内,转轴与铰接凹槽431过盈配合,从而保证按压进铰接凹槽431后,不容易从铰接凹槽431脱落出来,如此设置可简化安装过程,提高制造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接凹槽431也可以为U形槽,U形槽的开口位置的宽度略小于U形槽的槽底的宽度,从而在装配时,装配于第四铰接凸起511的转轴从U形槽的开口挤压进入U形槽的底部,装配后不容易从U形槽内脱落,提高了装配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4上设置有第五铰接部43,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具有第六铰接部51,第一连杆5的第二端具有第七铰接部52,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铰接具有第八铰接部61,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铰接具有第九铰接部62,第三连杆7第二端铰接具有第二铰接部71,第三连杆7的第一端铰接具有第三滑动部72;第三滑动部72与基体2滑动连接,第二铰接部71与第八铰接部61铰接,第九铰接部62与第四铰接部82铰接,第六铰接部51、第八铰接部61和第二铰接部71铰接于同一位置,第七铰接部52与第五铰接部43铰接。
其中,第五铰接部43、第六铰接部51、第七铰接部52、第八铰接部61、第九铰接部62、第二铰接部71,可以是转轴孔或者转轴,在图3中,第五铰接部43为多个非封闭的圆孔,非封闭的圆孔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为多个时,多个非封闭的圆孔同轴设置。第六铰接部51为两个同轴间隔设置的转轴孔,第七铰接部52为三个同轴间隔设置的转轴孔,第八铰接部61为两个同轴间隔设置的转轴孔,第九铰接部62为两个同轴间隔设置的转轴孔,第二铰接部71为三个同轴间隔设置的转轴孔,第三滑动部72为具有圆弧结构的滑动板。第三滑动部72的宽度与所连接的三个同轴间隔设置的转轴孔的总宽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滑动件4为具有预定宽度的板状体,滑动件4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41、两个滑槽部42和位于两个滑槽部42之间的第五铰接部43,其中第二弧形滑槽41和两个滑槽部42分别开设于滑动件4的不同侧的板面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 需要还可以在滑动件4上开设安装孔或者工艺孔,以便于将滑动件4与电子设备的中框连接。
其中,第二弧形滑槽41用于与第二滑动部11滑动配合,从而使得两者之间形成预定的方位约束关系,以实现对支撑件1姿态的调整。两个滑槽部42分别与两个转动件8的第二滑动部83滑动配合,第五铰接部43与第七铰接部52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2,支撑件1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板状结构,可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形成。在支撑件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滑槽12,第一弧形滑槽12用于与第一滑动部92滑动配合。第一弧形滑槽12的长度方向沿着板状的支撑件1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支撑件1的厚度范围内,从而降低支撑件1的厚度,避免因支撑件1过厚而增加铰链机构的厚度。
参阅图4,第一弧形滑槽12的入口位置可增大槽口宽度,以便于第一滑动件9更容易装配到第一弧形滑槽12内。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弧形滑槽12的入口位置设置台阶槽121,该台阶槽121的宽度大于第一滑动部92的厚度,从而使得台阶槽121的至少一个侧壁不与第一滑动部92接触。
支撑件1的一侧板面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滑动部11,两个第二滑动部11分别与滑动件4上的两个第二弧形滑槽41滑动配合。第二滑动部11可以包括弧形滑片,弧形滑片与第二弧形滑槽41相适配。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具体地,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显示屏1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基体2和支撑件1支撑可折叠显示屏100。
参阅图6,在展开状态下,基体2和两个支撑件1支撑可折叠显示屏100,且基体2和两个支撑件1与可折叠显示屏100之间没有间隙。参阅图7,在折叠状态下,基体2和两个支撑件1支撑可折叠显示屏100,且基体2和两个支撑件1与可折叠显示屏100之间仅在少部分位置存在较小间隙。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纵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 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公开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 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组件和分别连接在所述基架组件两侧的两旋转组件;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第一滑动件(9),所述第一滑动件(9)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基架组件;
    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与所述第一滑动件(9)滑动连接,且滑动轨迹为弧形;和
    转动件(8),所述转动件(8)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基架组件,所述转动件(8)上设置有滑动件(4),所述滑动件(4)能够在所述转动件(8)上沿预定轨道滑动;所述滑动件(4)与所述支撑件(1)滑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件(9)滑动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12),第一滑动件(9)能够沿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2)相对所述支撑件(1)滑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9)包括第一铰接部(91)和与所述第一铰接部(91)连接的第一滑动部(92),所述第一铰接部(91)与所述基架组件铰接,所述第一滑动部(92)与所述支撑件(1)的第一弧形滑槽(12)滑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91)为转轴孔或者转轴;和/或,所述第一滑动部(92)呈圆弧状,并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2)的形状相适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4)和所述支撑件(1)中的一者上开设有第二弧形滑槽(41),所述滑动件(4)和所述支撑件(1)中的另一者上具有第二滑动部(11),所述第二滑动部(11)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41)滑动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部(11)包括: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41)相适配的弧形滑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弧形滑片的支撑筋。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9)包括:与所述支撑件(1)的第一弧形滑槽(12)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部(92),所述第二滑动部(11)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滑动部(92)的半径。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滑动件(4)滑动范围的连杆机构,所述基架组件和所述滑动件(4)均与所述连杆机构铰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和第三连杆(7);
    所述第三连杆(7)的第一端与所述基架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件(8)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件(8)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件(4)和所述转动件(8)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7)的第二端同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杆(5)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动件(4)铰接;
    所述基架组件、所述第二连杆(6)、所述第三连杆(7)以及所述转动件(8)构成四连杆机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组件包括:基体(2)和与所述基体(2)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的盖板(3);所述盖板(3)和所述基体(2)之间形成第三弧形滑槽(31),所述第三连杆(7)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三弧形滑槽(31)。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7)包括第二铰接部(71)和与所述第二铰接部(71)连接的第三滑动部(72),所述第二铰接部(71)与所述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同轴铰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组件具有第三弧形滑槽(31),所述第二铰接部(71)包括转轴孔或者转轴;和/或所述第三滑动部(72)包括与所述第三弧形滑槽(31)相适配的弧形滑片。
  13. 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组件包括:基体(2)和与所述基体(2)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的盖板(3);
    所述转动件(8)包括第三铰接部(81)、第四铰接部(82)和第四滑动部(83);
    所述第三铰接部(81)与所述基体(2)或所述盖板(3)铰接,所述第四铰接部(82)与所述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四滑动部(83)与所述滑动件(4)滑动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4)开设有滑槽部(42),所述第四滑动部(83)与所述滑槽部(42)滑动配合,以使所述滑动件(4)能够沿所述转动件(8)的延伸方向滑动。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4)上具有第五铰接部(43),所述第一连杆(5)具有第六铰接部(51)和第七铰接部(52);所述第五铰接部(43)与所述第六铰接部(51)铰接,所述第七铰接部(52)与所述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第二铰接部(71)同轴铰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6)具有第八铰接部(61)和第九铰接部(62),所述第八铰接部(61)与所述第四铰接部(82)铰接, 所述第九铰接部(62)与所述第七铰接部(52)、第二铰接部(71)同轴铰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6)包括至少两个具有轴孔的第一铰接凸起(621)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凸起(621)之间的装配槽(622);
    所述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7)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装配槽(622)内,且所述铰接凸起(621)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7)的第二端铰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5)包括:第七铰接部(52),所述第三连杆(7)包括:第二铰接部(71),第七铰接部(52)和第二铰接部(71)位于所述装配槽(622)内,且所述铰接凸起(621)分别和第七铰接部(52)和第二铰接部(71)通过同一轴铰接。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铰接部(52)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二铰接凸起(521),所述第二铰接部(7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三铰接凸起(711),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铰接凸起(521)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铰接凸起(711)相互交错分布。
  20.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铰接部(43)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铰接凹槽(431),所述第六铰接部(5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具有轴孔的第四铰接凸起(511),至少两个所述铰接凹槽(431)与至少两个所述第四铰接凸起(511)相互交错分布。
  21.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显示屏(100)和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所述基体(2)和所述支撑件(1)支撑所述可折叠显示屏(100)。
CN202280001875.6A 2022-05-19 2022-05-19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4257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3977 WO2023221065A1 (zh) 2022-05-19 2022-05-19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5785A true CN117425785A (zh) 2024-01-19

Family

ID=8883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875.6A Pending CN117425785A (zh) 2022-05-19 2022-05-19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25785A (zh)
WO (1) WO20232210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1509B (zh) * 2016-08-19 2020-01-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US11334122B2 (en) * 2019-06-24 2022-05-17 Fositek Corporation Hinge mechanism for a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4449068A (zh) * 2020-10-31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3949753A (zh) * 2020-07-16 2022-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CN113404768A (zh) * 2021-07-05 2021-09-17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折叠屏用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1065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07914A1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WO2022068290A1 (zh)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EP1665736B1 (en) Movable functional elemen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0422578C (zh) 带旋转规制机构的2轴铰链
CN100458649C (zh) 具有同步铰链的移动终端
CN214507124U (zh) 一种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1629087A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CN214756425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338864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994048B (zh) 一种柔性屏折叠结构
US202302097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CN113898665B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194167A (zh)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以及内折叠式电子设备
WO2022206537A1 (zh)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661469U (zh) 双轴式铰链
CN114697417A (zh) 支撑结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6447292U (zh) 一种转轴机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7425785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5695597A (zh) 折叠式屏幕及电子设备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14507123U (zh) 新型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7989220A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5306817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3920872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