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1589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1589A
CN117411589A CN202210804320.7A CN202210804320A CN117411589A CN 117411589 A CN117411589 A CN 117411589A CN 202210804320 A CN202210804320 A CN 202210804320A CN 117411589 A CN117411589 A CN 117411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ource
sequence
correlation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43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凯
戴金晟
董雁飞
任美嘉
王森
赵殊伦
袁弋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043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1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1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1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本方案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以及信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编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给定的一对相关信源,在现有技术方案考虑的场景中,两个信源本身是均匀的(无冗余)的,现有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主要是为了利用两个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不考虑信源本身是否具有冗余。
具体的,现有技术方案中,两个相关信源本身被假设为无冗余的均匀信源,并不考虑信源本身存在冗余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方案无法利用信源本身的冗余改善性能,导致编解码的系统性能较差。
由上,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存在性能较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
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源的第一编码码率;
根据所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一编码码率,得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一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相关性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第二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第二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源的第二编码码率;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二编码码率,得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
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
可选的,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量化值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冗余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相关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包括:
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将所述第一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二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以及将所述第二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一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得到最终的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之前,还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更新目标信源的初始化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一信源的第一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一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二信源;和/或,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二信源的第二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二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一信源;
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初始化LLR、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
第一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之后,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
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源的第一编码码率;
根据所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一编码码率,得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一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之后,将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相关性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第二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第二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源的第二编码码率;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二编码码率,得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
第一译码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前,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量化值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冗余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相关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包括:
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将所述第一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二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以及将所述第二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一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得到最终的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之前,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更新目标信源的初始化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一信源的第一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一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二信源;和/或,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二信源的第二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二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一信源;
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初始化LLR、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之后,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
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源的第一编码码率;
根据所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一编码码率,得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一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之后,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相关性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第二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第二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源的第二编码码率;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二编码码率,得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第三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
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前,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量化值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冗余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相关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包括:
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将所述第一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二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以及将所述第二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一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得到最终的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之前,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更新目标信源的初始化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一信源的第一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一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二信源;和/或,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二信源的第二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二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一信源;
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初始化LLR、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或者,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或者,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三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三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处理方法通过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信源信道极化编译码系统模型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联合译码器模型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性能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方案相关的内容进行介绍。
现有技术方案中因为认为单个信源是无冗余的,所以信源1和信源2可以直接编码为系统极化码x1和x2。码字x1和x2分别通过信道传输,在接收端进行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译码。接收端的联合译码通常由两个极化码译码器构成,可以是置信度传播(Beliefpropagation,BP)译码器或串行抵消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器。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方案中,分布式编码场景中单个信源本身被认为是均匀的,只在联合译码中考虑信源之间的相关性。然而,在实际场景中,相关信源本身也具有冗余是更常见的场景。例如,两个在不同角度拍摄同一场景的摄像头,其获得的两个图像信源不仅具有相关性,同时本身也是具有冗余的。对此,本方案将分布式信源本身的冗余也考虑在内,不仅利用信源之间的相关性能,同时也利用信源本身的冗余,从而改善系统整体性能。
基于以上,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1: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
步骤12: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步骤13: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作为发送端1,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方法通过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进行编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这样可以使得第三设备明确知晓所述冗余信息,以便准确进行译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这样可以节约传输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包括:根据第一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根据所述冗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源的第一编码码率;根据所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一编码码率,得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一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这样可以准确实现信源信道极化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1: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步骤22: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步骤23: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其中,第二设备可以作为发送端2,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信道与第一信道相同或不同,在此不作限定。本方案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以集成一体(第二设备可以执行第一设备侧的方法),或者互相独立,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方法通过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以及信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编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这样可以使得第三设备明确知晓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以便准确进行译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根据所述相关性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二量化值序号;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第二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这样可以节约传输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包括:根据第二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源的第二编码码率;根据所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二编码码率,得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这样可以准确实现信源信道极化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1: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
步骤32: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
其中,第三设备可以作为接收端,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是LLR(Log 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比)形式的信道接收值,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以及信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译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
这样可以明确知晓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以便准确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量化值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量化值序号;根据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冗余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相关性信息。
这样可以节约传输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包括: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将所述第一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二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以及将所述第二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一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得到最终的译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这样可以准确进行联合译码。
进一步的,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之前,还包括: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更新目标信源的初始化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一信源的第一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一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二信源;和/或,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二信源的第二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二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一信源;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包括:根据更新后的初始化LLR、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译码的准确度。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具体可实现为一种分布式冗余信源的联合信源信道编译码方法,可适用于分布式信源本身具有的冗余情况,使联合译码可以同时利用信源的冗余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具体的,可如图4所示的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极化编译码方法框图,本发明实施例在发送端进行分布式编码,在接收端进行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译码。
更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由双极化码所构成的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极化编译码方案。下面以两个相关信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关于更多相关信源的情况可在以下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类比实施,再次不再赘述。
首先,假设信源S1(对应于上述第一信源)为二进制伯努利信源,其产生长度为Ns=2m的信源序列(对应于上述第一信源序列):其中第i个元素等于1的概率假设信源S2(对应于上述第二信源)产生长度为Ns=2m的信源序列(对应于上述第二信源序列):/>信源S1和S2之间的相关系数为ρ=2q-1,其中q表示信源序列s1和s2对应位置的元素相等的概率。m为任意正整数。/>
其中,分布式信源的冗余参数p(对应于上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参数q(对应于上述相关性信息)可通过控制信令发送到接收端(对应于上述第三设备)。冗余参数p和相关性参数q均是在0和1之间的浮点数,故为节约传输资源,首先对冗余参数p和相关性参数q进行均匀量化,设量化位数为M,量化间隔为Δ=1/2M,共有2M个量化区间,获取量化值序号的公式如下:
其中,D(x,Δ)表示参数x对应的量化值序号,x等于p的情况下,D(x,Δ)是pD,x等于q的情况下,D(x,Δ)是qD
p和q量化得到的量化值序号pD(对应于上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qD(对应于上述第二量化值序号)的取值范围均为[0,2M-1],其可采用自然二进制码编码为两个M比特的二进制序列,级联后变为2M比特的二进制序列。对长度为2M比特的二进制序列进行信道编码后发送到接收端。设量化位数M=3,则量化值序号pD和qD的编码表示例如下:
表1量化值序号编码表
pD或qD 二进制码 pD或qD 二进制码
0 0000 8 1000
1 0001 9 1001
2 0010 10 1010
3 0011 11 1011
4 0100 12 1100
5 0101 13 1101
6 0110 14 1110
7 0111 15 1111
然后,执行具体的编译码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发送端1(对应于上述第一设备)对链路1的信源S1(对应于上述第一信源)进行联合信源信道极化编码;
具体的,对信源序列s1进行信源信道联合极化编码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进行链路1信源编码;
设c1表示信源极化后的序列(对应于上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信源序列s1与极化码生成矩阵Gs相乘即可获得极化后的信源c1,信源极化的具体过程如下:
c1=s1Gs
其中, 即矩阵/>的m次克罗内克积。链路1的信源编码码率/>(对应于上述第一编码码率)的取值范围由信源S1的熵决定,即:
其中H(S1)=-plogp-(1-p)log(1-p)。设集合H1表示信源极化码高熵位的索引集合,集合H1的大小为本方案可根据c1和/>得到信源极化编码的输出为/>(对应于上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是c1的子集。
S12,进行信道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极化码进行信道编码,设码长为 大于K1,n1为整数。集合A1表示链路1中所使用的信道极化码的信息位索引集合,集合A1的大小为K。需要编码的序列u1长度为/>由子向量/>和/>构成。其中/>向量x1表示码字(对应于上述第一编码信息),待编码序列u1与极化码生成矩阵/>(对应于上述第一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相乘即可获得极化码码字x1,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即矩阵/>的n1次克罗内克积。
S2,在发送端2(对应于上述第二设备)对链路2的信源S2(对应于上述第二信源)进行信源信道联合极化编码;
具体的,对信源序列s2进行信源信道联合极化编码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进行链路2信源编码;
设c2表示信源极化后的序列(对应于上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信源序列s2与极化码生成矩阵Gs相乘即可获得极化后的信源c2,信源极化的具体过程如下:
c2=s2Gs
其中, 即矩阵/>的m次克罗内克积。链路2的信源编码码率(对应于上述第二编码码率)的取值范围由单一信源冗余p和分布式信源之间的相关性q共同决定,即:
其中,条件熵表示信源序列s1中第j个序列值,/>涉及到上述冗余参数p,/>和/>涉及到上述相关性参数q,利用p和q是涉及到信源S2的冗余的。设集合H2表示链路2中信源极化码高熵位的索引集合,信源极化编码码率/>决定了集合H2的大小,即/>集合H2由极化子信源条件熵/>最大的前K2个极化子信源的索引构成,/>表示从c2的第一个元素值至第i-1个元素值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确定c2的第i个元素值;ci表示c2的第i个元素值,/>表示c2的第一个元素值至第i-1个元素值。本方案可根据c2和/>得到信源极化编码的输出为/>(对应于上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是c2的子集。
S22,进行信道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非系统极化码进行信道编码,设码长为 大于K2,n2为整数。集合A2表示(链路2中所使用的信道)极化码的信息位索引集合,集合A2的大小为K。需要编码的序列u2长度为/>由子向量/>和/>构成。其中/>向量x2表示码字(对应于上述第二编码信息),待编码序列u2与极化码生成矩阵/>(对应于上述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相乘即可获得极化码码字x2,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即矩阵/>的n2次克罗内克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采用BPSK调制(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在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对应于上述第一信道、第二信道)中进行传输。LLR(Log 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比)形式的信道接收值为:
对应于上述第一信息;
对应于上述第二信息;
其中,σ2为AWGN信道的噪声方差(本方案中只有这个σ2的上标2表示平方,其他地方涉及的上标2均表示链路2,上标1表示链路1),y1=(1-2x1)+b1,y2=(1-2x2)+b2,b1和b2分别为长度和/>的均值为0且方差为σ2的高斯噪声序列。y1、y2、x1、x2、b1和b2均表示向量,y1可以对应于向量/>其他类似情况可参照此解释,以下不再赘述。
S3,在接收端(对应于上述第三设备)进行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译码;
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信源信道联合极化译码方法,该算法由链路1的联合串行抵消列表(Joint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J-SCL)译码器1和链路2的J-SCL译码器2构成。接收端由控制信令中获取分布式信源的冗余参数p和相关性参数q(对应于上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首先从控制信令中提取二进制形式的量化值序号pD和qD,然后依据表1获得十进制的量化值序号pD和qD,最后依据量化值序号还原分布式信源的冗余参数p和相关性参数q,即q=qD×Δ和p=pD×Δ(根据得到);对应于上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量化值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量化值序号;根据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冗余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相关性信息。基于冗余参数p和相关性参数q,两条链路所对应的J-SCL译码器交替生成两个信源序列的估计值/>和/>可以作为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对应于上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也可理解为:在联合译码的过程中,由于两个信源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译码器1通过译码获得的信源估计值/>可以被译码器2作为边信息利用,同时,译码器2通过译码获得的信源估计值/>可以被译码器1作为边信息利用。
设最大迭代次数为Imax,初始化迭代次数t=1。译码的具体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301,初始化两条链路的信源LLR:
链路1的先验信源LLR初始化为信源1中“0”和“1”的对数域概率比值具体如下:
其中,/>表示信源序列s1的第j个元素/>等于0的概率;/>表示信源序列s1的第j个元素/>等于1的概率。
链路2的先验信源LLR初始化为信源2中“0”和“1”的对数域概率比值具体如下:
其中,/>表示信源序列s2的第j个元素/>等于0的概率;/>表示信源序列s2的第j个元素/>等于1的概率。
同时,初始化信源S1的路径度量值jpm1=0,信源S2的路径度量值jpm2=0,信源S1的信源估计值信源S2的信源估计值/>
S302,若迭代次数t小于Imax,则跳转到步骤S303;否则,跳转到步骤S307;
S303,采用J-SCL译码器1对链路1(对应于信源S1)进行译码,具体过程如下:
(1)构造混合位置信息:
设hk为上述集合H1中的第k个元素,设ai为上述集合A1中的第i个元素,设联合信源信道位的索引集合J={j1,j2,…,ji,…,jk}是大小为K的集合。信息位的索引与高熵位前的低熵位数量相加即可获得混合位置信息中联合信源信道位的索引ji,具体计算如下:
/>
为集合/>中的第k个元素(/>表示集合/>中的第i个元素,/>为上述集合H1的补集),设低熵位的索引集合/>是大小为Ns-K的集合,Ns为信源序列长度。低熵位的索引/>与冻结位数量Nfroz相加即可获得混合位置信息中低熵位的索引wi,集合W中第i个元素wi的计算如下:
其中,Nhigh表示高熵位(比特)数量。
(2)初始化:将一条空序列写入初始路径列表,未开始译码的列表空集的路径度量值/>译码信道比特数ic=0,译码信源比特数is=0,共译码比特数i=0,设vi[l]表示路径列表L(i)中的路径l;路径列表的上标表示译码到第多少个比特了,也就是当前路径列表中译码路径的长度,比如L(i)表示译码到第i个比特的路径列表,L(i-1)表示译码到第i-1个比特的路径列表。
(3)若i<Nm=Ns+Nc-K,则i=i+1,跳转到步骤(4);否则,则跳转到步骤(6);Nm表示要译码的总长度,Ns表示信源长度,Nc表示信道长度,K表示信源与信道重合长度。
(4)对路径列表L(i-1)中的每一条路径都进行路径拓展,并计算相应的路径度量值:
1)若i∈(J∪W)c(即i属于集合J和W的并集的补集),则第i个节点为冻结位,即vi[l]=0,ic=ic+1,ic表示已经译码了多少个属于信道极化码的比特,最大值就是信道极化码的长度。路径度量值衡量了该路径的概率大小。路径l的路径度量值计算如下:
其中,表示第i个节点的路径l的路径度量值,/>表示第i-1个节点的路径l的路径度量值,LC表示信道译码输出的LLR;具体的,/>可通过如下递归计算得到:
其中,表示信道极化码输出的判决LLR,/>表示信道接收值,/>表示已译码的信道比特,/>表示输入为/>极化子信道的判决LLR,/>表示极化码的译码输入,/>表示已译码序列,L1表示为方便表示所使用的代称,L2表示为方便表示所使用的代称,|L1|表示L1的绝对值,|L2|表示L2的绝对值,/>表示第2×i-1个比特,/> 表示路径l中索引属于集合Wc的长度为ic-1的子序列。对于序列/>包括:由序号为奇数的元数所构成的子序列/>和由序号为偶数的元数所构成的子序列/>则:
其中,表示/>的前一半序列,/>表示/>的奇序列(对应于/> 表示/>的偶序列(对应于/>),/>表示/>的后一半序列,/>递归到最后为/> 为码字比特的后验概率的对数似然比(对应于信道接收值),具体计算如下:
其中,xi表示信道极化码中的第i个比特,yi表示信道接收值中的第i个元素,Pr{xi=0|yi}表示给定yi时xi=0的条件概率,Pr{xi=1|yi}表示给定yi时xi=1的条件概率。
2)若i∈W,则第i个节点为低熵位,is=is+1。对列表L(i-1)内的所有候选路径通过添加元素vi=0或vi=1进行扩展,即vi[2l-1]=0,vi[2l]=1,vi表示译码路径中的第i个比特。路径度量值/>和/>的计算如下:
其中,表示译码到第i个比特的路径2l的路径度量值,/>表示译码到第i-1个比特的路径l的路径度量值,/>表示译码到第i个比特的路径2l-1的路径度量值,LS表示信源译码输出的LLR;具体的,/>其中子序列/>/>可通过如下递归计算得到:
其中,表示信源极化码输出的判决LLR,/>表示信源先验信息,/>表示已译码的信道比特,/>表示路径l中索引属于集合J∪W的长度为is-1的子序列,/>表示输入为/>极化子信道的判决LLR,/>表示已译码序列,/>表示第2×i-1个比特。
对于序列包括:由序号为奇数的元数所构成的子序列/>和由序号为偶数的元数所构成的子序列/>则:
其中,表示/>的前一半序列,/>表示/>的奇序列(对应于/> 表示/>的偶序列(对应于/>),/>表示/>的后一半序列,/>递归到最后为/> 为信源的对数似然概率比值,具体计算如下:
其中,表示信源的先验LLR。
3)若第i个节点为信源信道联合位,即i∈W,则is=is+1,vi[2l-1]=0,vi[2l]=1。路径度量值和/>的计算如下:
其中,表示译码到第i个比特的路径2l的路径度量值,/>表示译码到第i-1个比特的路径l的路径度量值,/>表示译码到第i个比特的路径2l-1的路径度量值,LS表示信源译码输出的LLR;LC和LS的计算与上述1)和2)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路径竞争。在L(i)中保留具有最小路径度量值的L条候选路径,并从L(i)中删除其余候选路径。然后,跳转到步骤(3)。
(6):提取(路径)列表中具有最小度量值的候选路径/>进入步骤(7)。
(7):输出译码结果和相应的最小路径度量值。提取路径/>中索引属于集合J∪W的比特,构成c1的估计值/>信源序列s1在第t次迭代中的估计值(对应于上述第一估计值)/>路径/>所对应的路径度量值保存为变量/>(对应于上述第一路径度量值)。
S304,采用J-SCL译码器2对链路2(对应于信源S2)进行译码:
J-SCL译码器2的译码过程与S303中基本相同,译码结束后输出译码结果(对应于上述第二估计值)和相应的最小路径度量值/>(对应于上述第二路径度量值)。
S305,译码器1是否利用信源S2的估计值进行初始化LLR的更新,是由译码器2输出的路径度量值/>决定的。如果迭代次数t=1或者/>(jpm越小越好,jpm2表示译码器2之前输出的路径度量值中的最小值),则执行/>和/>(就是更新信源S2的译码输出),同时利用(更新后的)估计值/>更新/>即给定信源2估计值后的条件对数域概率比值按照如下公式更新(就是用更新后的估计值/>来更新):
其中,/>表示信源S2的第j个比特。
否则,跳过该步骤,直接跳转到步骤S306。
S306,译码器2是否利用信源S1的估计值进行初始化LLR的更新,是由译码器1输出的路径度量值/>决定的。如果迭代次数t=1或者/>(jpm越小越好,jpm1表示译码器1之前输出的路径度量值中的最小值),则执行/>和/>(就是更新信源S1的译码输出),同时,利用(更新后的)链路1的估计值/>更新/>即给定信源1估计值后的条件对数域概率比值按照如下公式更新(就是用更新后的估计值/>来更新/> 其中,/>表示信源S1的第j个比特。
否则,跳过该步骤,直接跳转到步骤S302。
其中,步骤S305和S306对应于上述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更新目标信源的初始化对数似然比LLR;再返回步骤S302,执行步骤S303和S304,对应于上述根据更新后的初始化LLR、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S307,输出和/>作为译码结果(对应于上述最终的译码结果),译码结束。
在此说明,本方案中不一定是按照上面步骤的先后顺序进行执行,比如:不一定是先执行步骤S303译码链路1、再执行步骤S304译码链路2,这两个步骤可以是并行的,或者先执行步骤S304再执行步骤S303;又比如,在步骤S303和S304之后,不一定是先执行步骤S305,再执行步骤S306,这两个步骤可以是并行的,或者先执行步骤S306再执行步骤S305;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方案,也可以理解为包括:操作(1)一开始执行步骤S301的初始化,然后判断是否迭代次数t=1,若t=1成立,则进入操作(2)执行步骤S305和S306中的条件对数域概率比值的更新,若t=1不成立,则进入操作(3)执行步骤S302,判断迭代次数t是否小于上限Imax,若t小于上限Imax,则进入操作(4)执行步骤S303和S304,分别译码,得到最小路径度量值和/>分别判断是否/>若/>成立则进入操作(5)对应执行步骤S305、S306中的条件对数域概率比值的更新,然后返回操作(3)以循环执行;
若操作(4)中判断结果是:不成立,则返回操作(3)以循环执行;其中,/>成立执行步骤S305,与/>成立执行步骤S306,可以是和/或的关系,在此不作限定。
若操作(3)中判断结果是:t不小于上限Imax,则执行步骤S307,输出译码结果。
此外,上述内容中相同符号的参数含义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施例的译码性能仿真结果可如图6所示,其中参数设置:Ns=512,Nc=1024,K=307,最大迭代次数Imax设置为3,J-SCL译码器的列表大小为L=32。信源S1产生1的概率为信源S1和S2之间的相关性q=0.07。由图6显然可知:与分离式译码方案(等价于Imax=1的情况)相比,该分布式联合译码方法可获得显著的性能增益。图6中Eb/N0(dB)表示信噪比。
由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涉及:
1、针对由冗余的分布式编码场景,对分布式场景中的每个信源均进行联合信源信道极化编码,主链路(链路1)的信源极化编码码率依据信源冗余确定,辅链路(链路2)的信源极化编码码率依据信源冗余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共同确定。;
2、分布式信源的冗余参数和相关性参数可通过控制信令由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依据分布式信源的冗余参数和相关性参数,对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译码器中的信源译码部分进行初始化。
3、接收端采用J-SCL译码器构成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极化译码结构,对多条链路上的接收值(对应于上述y1和y2)进行译码,译码器产生的译码结果(对应于上述和/>)作为边信息在多个译码器之间传递,构成迭代译码结构。在迭代译码过程中,是否利用边信息进行初始化信息的更新,是由对应的路径度量值的变化决定的。,
综上,现有技术的分布编码方案通常针对的是分布式场景中单个信源无冗余的情况,即在编译码过程中只考虑信源1和信源2之间的相关性。与之相比,本方案采用双极化码对分布式场景中的信源进行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极化编码,使得可以适用于分布式场景中单个信源本身为非均匀信源的场景,解决了无法同时利用信源本身的冗余和分布式信源之间的相关性的问题。具体的,本方案采用J-SCL译码器构成了一个迭代结构的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译码器,相对于分离式译码方案,获得了显著的性能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
第一编码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73,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通过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进行编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之后,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包括:根据第一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根据所述冗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源的第一编码码率;根据所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一编码码率,得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一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其中,上述第一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第二编码模块82,用于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83,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通过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以及信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编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之后,将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根据所述相关性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二量化值序号;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第二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包括:根据第二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源的第二编码码率;根据所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二编码码率,得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其中,上述第二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91,用于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
第一译码模块92,用于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通过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以及信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译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前,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量化值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量化值序号;根据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冗余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相关性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包括: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将所述第一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二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以及将所述第二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一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得到最终的译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之前,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更新目标信源的初始化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一信源的第一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一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二信源;和/或,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二信源的第二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二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一信源;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包括:根据更新后的初始化LLR、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其中,上述第三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第一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处理器101和收发机102;
所述处理器101,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102,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设备通过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将所述第一编码信息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进行编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之后,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对第一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包括:根据第一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根据所述冗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源的第一编码码率;根据所述第一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一编码码率,得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一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其中,上述第一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信息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第二设备,如图11所示,包括:处理器111和收发机112;
所述处理器111,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112,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设备通过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以及信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编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之后,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根据所述相关性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二量化值序号;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第二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包括:根据第二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源的第二编码码率;根据所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二编码码率,得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其中,上述第二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信息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第三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处理器121和收发机122;
所述处理器121,用于通过所述收发机122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
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能够支撑实现利用信源本身存在的冗余以及信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译码,从而提升编解码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编解码的信息处理方案性能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前,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量化值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量化值序号;根据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冗余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相关性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包括: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将所述第一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二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以及将所述第二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一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得到最终的译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之前,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更新目标信源的初始化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一信源的第一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一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二信源;和/或,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二信源的第二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二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一信源;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包括:根据更新后的初始化LLR、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其中,上述第三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信息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三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
其中,上述第一设备侧、第二设备侧或第三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信息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三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其中,上述第一设备侧、第二设备侧或第三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此说明书中所描述的许多功能部件都被称为模块,以便更加特别地强调其实现方式的独立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规定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者是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跨越多个存储器设备分布。同样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识别,并且可以依照任何适当的形式实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
在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相关性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第二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第二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源的第二编码码率;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二编码码率,得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信道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道传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后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后的信息;
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编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冗余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量化值序号,以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冗余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量化值序号,得到所述相关性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包括:
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将所述第一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二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以及将所述第二估计值作为所述第一信源序列的边信息进行迭代交换,得到最终的译码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一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之前,还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更新目标信源的初始化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一信源的第一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一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二信源;和/或,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迭代次数为1,或者本次译出的第二信源的第二路径度量值小于之前译出的第二路径度量值;所述目标信源为第一信源;
所述根据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初始化LLR、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第一信源序列的第一估计值和第二信源序列的第二估计值。
1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之后,将所述相关性信息,或者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之前,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一量化值序号;
根据所述相关性信息,得到对应的第二量化值序号;
所述将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量化值序号和第二量化值序号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第二信源序列和信源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源的第二编码码率;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极化序列和第二编码码率,得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源编码信息和第二信道极化码生成矩阵,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14.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信源的冗余信息以及第一信源与第二信源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根据所述冗余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对第二信源序列进行信源信道极化编码,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第二编码信息通过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信源序列为所述第二信源对应的信源序列。
15.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或者,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1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或者,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0804320.7A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7411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4320.7A CN117411589A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4320.7A CN117411589A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1589A true CN117411589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9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4320.7A Pending CN117411589A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15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ngala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ar code constructions for the AWGN channel
CN109660264B (zh) 高性能极化码译码算法
CN108282264B (zh) 基于比特翻转串行消除列表算法的极化码译码方法
US803738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ayered decoding of a succession of blocks encoded with an LDPC code
JP6481913B2 (ja) Polar符号生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586730B (zh) 一种基于智能后处理的极化码bp译码算法
CN108847848B (zh) 一种基于信息后处理的极化码的bp译码算法
US10425107B2 (en) Partial sum computation for polar code decoding
CN109286405B (zh) 一种低复杂度的极化码递进式比特翻转sc译码方法
CN107612560B (zh) 基于部分信息比特似然比的极化码早期迭代停止方法
US202000071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ly termination of decoding in a multi user equipment environment
CN109075804B (zh) 使用极化码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2332864A (zh) 一种自适应有序移动剪枝列表的极化码译码方法及系统
WO2007044991A2 (en) Broadcast message passing decoding of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US20230058149A1 (en)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741158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614142A (zh) 一种基于bpl译码和osd译码的联合译码方法
CN110855298A (zh) 基于子信道冻结条件的低迭代次数极化码bp译码方法
Moradi Bit-Flipping for Stack Decoding of Polarization-Adjusted Convolutional (PAC) Codes
CN108173550A (zh) 一种适用于几乎所有nb-ldpc译码方法的通用简化方法
CN114567411B (zh) 译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3559B (zh) 基于冻结位对数似然值修正的极化码译码方法
CN108494709B (zh) 一种降低Turbo-MPA接收机复杂度的方法
Hon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with different channel encoding techniques
CN115529104A (zh) 基于最大互信息的极化码量化译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