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3587B -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3587B
CN117403587B CN202311311763.3A CN202311311763A CN117403587B CN 117403587 B CN117403587 B CN 117403587B CN 202311311763 A CN202311311763 A CN 202311311763A CN 117403587 B CN117403587 B CN 117403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channel
water
channels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17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03587A (zh
Inventor
陈文龙
王建国
黄伟杰
刘晋
谢志高
吴琼
张敏
朱小平
李宁
吴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Original Assignee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filed Critical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Priority to CN2023113117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3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3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3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03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3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E02B5/08Details, e.g. gates, screens
    • E02B5/082Clos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涌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包括主涌道,城市包括市区以及郊区,主涌道具有上游段及下游段;郊区布置有两个外涌道,外涌道的上端与上游段连通,外涌道的下端的下游段连通;主涌道与外涌道之间设有多个副涌道;中部段中具有内部蓄水湖,内部蓄水湖连接有分洪道;外涌道中具有外部蓄水湖,外部蓄水湖与内部蓄水湖之间通过分流道连通;上游段、副涌道、外涌道、分洪道以及分流道中分别设有控制闸门;布置主涌道、副涌道以及外涌道,且三者形成连通状态,实现河涌交错布局,快速实现水体的排泄分流等,提高河涌的连通性以及承载能力,大大增强防洪效果。

Description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河涌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城市居民生存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城市河涌布局结构,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城市一般包括城区以及郊区,现有技术中,河涌包括多个涌道,多个涌道与市政管道连通,涌道贯穿城市的城区以及郊区,从而构成了河涌布局结构。
现有技术中,在河涌布局结构中,在涌道的上游采用截洪处理,并对局部采用修建堤坝进行防洪,以实现防洪的效果,但是,模腔的河涌布局结构的连通性较差,并且涌道的承载能力有限,在遇到汛期水量较多的时候,容易引发城市内涝,防洪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河涌布局结构存在防洪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包括穿过城市且与市政管道连通的主涌道,所述城市包括市区以及郊区,沿着所述主涌道的流经方向,所述主涌道具有位于郊区的上游段、位于市区的中部段以及位于郊区的下游段;
所述郊区布置有两个外涌道,两个所述外涌道分别布置在主涌道的两侧,所述外涌道的上端与上游段连通,所述外涌道的下端的下游段连通;所述主涌道与外涌道之间设有多个副涌道,所述副涌道的内端与主涌道连通,所述副涌道的外端外涌道连通;
所述中部段中具有内部蓄水湖,所述内部蓄水湖连接有分洪道,所述分洪道的内端与内部蓄水湖连通,所述分洪道的外端依序穿过市区以及郊区,延伸至郊区的外部;所述外涌道中具有外部蓄水湖,所述外部蓄水湖与内部蓄水湖之间通过分流道连通;所述上游段、副涌道、外涌道、分洪道以及分流道中分别设有控制水位的控制闸门。
进一步的,沿着所述主涌道的流经方向,所述主涌道呈多段弯曲状布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副涌道分别与市政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沿着所述分洪道的流经方向,所述分洪道呈阶梯状布置,且所述分洪道的深度逐渐加深。
进一步的,所述分洪道的底部具有多个倾斜部,沿着所述分洪道的流经方向,多个所述倾斜部依序布置,且相邻的所述倾斜部之间形成朝下的台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台阶结构的底部设有顶部开口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沿着分洪道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收纳槽中设有转动布置的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的外周设有多个弹性的弯曲钩,多个所述弹性的弯曲钩沿着滚动轴的周向以及轴向间隔布置;当水流沿着所述分洪道流动的过程中,所述滚动轴受水流冲击滚动,所述弯曲钩钩取水体中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蓄水湖具有与进水口,所述中部段通过进水口与内部蓄水湖连通;所述进水口设有多个滚动筒,多个所述滚动筒沿着进水口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滚动筒之间具有供水体通过的进水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筒的内部具有横向布置的滚动腔,所述滚动筒中设有多个滚动槽,多个所述滚动槽沿着滚动筒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滚动腔通过滚动槽与外部连通;相邻的所述滚动槽之间形成滚动壁,所述滚动壁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外部开口的凹陷槽,沿着所述凹陷槽自外而内的方向,所述凹陷槽沿着水体的流动方向倾斜布置;
多个所述凹陷槽沿着滚动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所述凹陷槽的倾斜角度相异,沿着所述滚动壁的中部至端部的方向,相邻的凹陷槽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
当水体冲击滚动筒时,冲击着滚动壁上的凹陷槽,驱动滚动筒转动,所述水体中的杂质通过滚动槽进入滚动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腔中设有转动布置的内部轴,所述内部轴沿着滚动筒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内部轴的两端分别与滚动筒的端部转动连接,且所述内部轴与滚动筒呈偏心错位布置;
所述内部轴的外周设有多个外凸轴,多个所述外凸轴沿着内部轴的周向以及轴向间隔布置;当所述滚动筒受水体冲击转动时,所述内部轴随滚动筒偏心转动,进入在滚动腔中的杂质受外凸轴的搅动缠绕在内部轴的外周。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端与滚动筒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内端与内部轴的端部转动连接;
所述内部轴的内部呈空心状,形成有空心腔,所述内部轴的外周具有封闭部以及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以及封闭部分别沿着内部轴的周向弯曲布置;所述封闭部呈封闭布置,所述连通部中设有贯穿孔,所述空心腔通过贯穿孔与外部连通;
当所述内部轴随着滚动筒同步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滚动腔中水体通过贯穿孔进入空心腔,冲击着内部轴相对于连接轴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布置主涌道、副涌道以及外涌道,且三者形成连通状态,实现河涌交错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快速实现水体的排泄分流等,提高河涌的连通性以及承载能力,大大增强防洪效果。其次,设置内部蓄水湖以及外部蓄水湖,可以起到蓄水以及缓冲排水的作用,通过设置分洪道,可以起到快速排水的效果,通过设置闸门,可以实现河涌水位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倾斜部与台阶结构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进水口布置多个滚动筒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滚动筒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包括穿过城市且与市政管道连通的主涌道,城市包括市区100以及郊区101,沿着主涌道的流经方向,主涌道具有位于郊区101的上游段201、位于市区100的中部段200以及位于郊区101的下游段202。
郊区101布置有两个外涌道300,两个外涌道300分别布置在主涌道的两侧,外涌道300的上端与上游段201连通,外涌道300的下端的下游段202连通;主涌道与外涌道300之间设有多个副涌道400,副涌道400的内端与主涌道连通,副涌道400的外端外涌道300连通。
中部段200中具有内部蓄水湖203,内部蓄水湖203连接有分洪道302,分洪道302的内端与内部蓄水湖203连通,分洪道302的外端依序穿过市区100以及郊区101,延伸至郊区101的外部;外涌道300中具有外部蓄水湖301,外部蓄水湖301与内部蓄水湖203之间通过分流道401连通。
上游段201、副涌道400、外涌道300、分洪道302以及分流道401中分别设有控制水位的控制闸门,在特定时候,可以根据排涝需要或者蓄水需求等,实现控制闸门的开启或关闭,或者,也可以通过水位监测,实现控制闸门的自动开启或关闭。
上述提供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布置主涌道、副涌道400以及外涌道300,且三者形成连通状态,实现河涌交错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快速实现水体的排泄分流等,提高河涌的连通性以及承载能力,大大增强防洪效果。其次,设置内部蓄水湖203以及外部蓄水湖301,可以起到蓄水以及缓冲排水的作用,通过设置分洪道302,可以起到快速排水的效果,通过设置闸门,可以实现河涌水位控制。
沿着所述主涌道的流经方向,主涌道呈多段弯曲状布置,这样,增长主涌道的流经途径,在市区100中可以起到快速排水的效果。
多个副涌道400分别与市政管道连通,保持与市政管道多位置连通,可以起到快速排水的效果。
沿着分洪道302的流经方向,分洪道302呈阶梯状布置,且分洪道302的深度逐渐加深,通过形成阶梯状的深度布置,保持水体在分洪道302中快速流动,起到快速排水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分洪道302的底部具有多个倾斜部500,沿着分洪道302的流经方向,多个倾斜部500依序布置,且相邻的倾斜部500之间形成朝下的台阶结构501。
台阶结构501的底部设有顶部开口的收纳槽502,收纳槽502沿着分洪道302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收纳槽502中设有转动布置的滚动轴503,滚动轴503的外周设有多个弹性的弯曲钩,多个弹性的弯曲钩沿着滚动轴503的周向以及轴向间隔布置;当水流沿着所述分洪道302流动的过程中,滚动轴503受水流冲击滚动,弯曲钩钩取水体中杂质。
当水体沿着分流道401进行分流的过程中,水体中的部分杂质受到弯曲钩的搅动,进入收纳槽502中。
本实施例中,内部蓄水湖203具有与进水口,中部段200通过进水口与内部蓄水湖203连通;进水口设有多个滚动筒600,多个滚动筒600沿着进水口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滚动筒600之间具有供水体通过的进水间隔601。
水体在中部段200流动过程中,通过进水口时,通过进水间隔601进入内部蓄水湖203,且水体中的杂质会被滚动筒600阻挡,避免过多杂质进入内部蓄水湖203中。
本实施例中,滚动筒600的内部具有横向布置的滚动腔605,滚动筒600中设有多个滚动槽603,多个滚动槽603沿着滚动筒600的周向间隔布置,滚动腔605通过滚动槽603与外部连通;相邻的滚动槽603之间形成滚动壁602,滚动壁602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外部开口的凹陷槽604,沿着凹陷槽604自外而内的方向,凹陷槽604沿着水体的流动方向倾斜布置。
多个凹陷槽604沿着滚动壁6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凹陷槽604的倾斜角度相异,沿着滚动壁602的中部至端部的方向,相邻的凹陷槽604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
当水体冲击滚动筒600时,冲击着滚动壁602上的凹陷槽604,驱动滚动筒600转动,水体中的杂质通过滚动槽603进入滚动腔605中。
通过水体的流动冲击滚动筒600,带动滚动筒600转动,且滚动筒600在转动的过程中,搅动水体,将水体中的杂质通过滚动槽603收纳至滚动腔605中。
本实施例中,滚动腔605中设有转动布置的内部轴700,内部轴700沿着滚动筒60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内部轴700的两端分别与滚动筒600的端部转动连接,且内部轴700与滚动筒600呈偏心错位布置。
内部轴700的外周设有多个外凸轴702,多个外凸轴702沿着内部轴700的周向以及轴向间隔布置;当滚动筒600受水体冲击转动时,内部轴700随滚动筒600偏心转动,进入在滚动腔605中的杂质受外凸轴702的搅动缠绕在内部轴700的外周。
杂质和水体进入滚动筒600中,杂质受到外凸轴702的搅动,缠绕在内部轴700的外周,避免在滚动腔605中的杂质随着水体流出滚动腔605外。
本实施例中,内部轴700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端与滚动筒600的端部转动连接,连接轴的内端与内部轴700的端部转动连接。
内部轴700的内部呈空心状,形成有空心腔701,内部轴700的外周具有封闭部以及连通部,连通部以及封闭部分别沿着内部轴700的周向弯曲布置;封闭部呈封闭布置,连通部中设有贯穿孔703,空心腔701通过贯穿孔703与外部连通。
当内部轴700随着滚动筒600同步转动的过程中,滚动腔605中水体通过贯穿孔703进入空心腔701,冲击着内部轴700相对于连接轴转动。
这样,水体冲击进入滚动腔605的过程中,冲击着内部轴700,通过贯穿孔703进入空心腔701中,冲击着内部轴700转动,从而搅动滚动腔605中的杂质,限制杂质随着水体流出滚动腔605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过城市且与市政管道连通的主涌道,所述城市包括市区以及郊区,沿着所述主涌道的流经方向,所述主涌道具有位于郊区的上游段、位于市区的中部段以及位于郊区的下游段;
所述郊区布置有两个外涌道,两个所述外涌道分别布置在主涌道的两侧,所述外涌道的上端与上游段连通,所述外涌道的下端与下游段连通;所述主涌道与外涌道之间设有多个副涌道,所述副涌道的内端与主涌道连通,所述副涌道的外端与外涌道连通;
所述中部段中具有内部蓄水湖,所述内部蓄水湖连接有分洪道,所述分洪道的内端与内部蓄水湖连通,所述分洪道的外端依序穿过市区以及郊区,延伸至郊区的外部;所述外涌道中具有外部蓄水湖,所述外部蓄水湖与内部蓄水湖之间通过分流道连通;所述上游段、副涌道、外涌道、分洪道以及分流道中分别设有控制水位的控制闸门;
所述内部蓄水湖具有进水口,所述中部段通过进水口与内部蓄水湖连通;所述进水口设有多个滚动筒,多个所述滚动筒沿着进水口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滚动筒之间具有供水体通过的进水间隔;
所述滚动筒的内部具有横向布置的滚动腔,所述滚动筒中设有多个滚动槽,多个所述滚动槽沿着滚动筒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滚动腔通过滚动槽与外部连通;相邻的所述滚动槽之间形成滚动壁,所述滚动壁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外部开口的凹陷槽,沿着所述凹陷槽自外而内的方向,所述凹陷槽沿着水体的流动方向倾斜布置;
多个所述凹陷槽沿着滚动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所述凹陷槽的倾斜角度相异,沿着所述滚动壁的中部至端部的方向,相邻的凹陷槽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
当水体冲击滚动筒时,冲击着滚动壁上的凹陷槽,驱动滚动筒转动,所述水体中的杂质通过滚动槽进入滚动腔中;
所述滚动腔中设有转动布置的内部轴,所述内部轴沿着滚动筒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内部轴的两端分别与滚动筒的端部转动连接,且所述内部轴与滚动筒呈偏心错位布置;
所述内部轴的外周设有多个外凸轴,多个所述外凸轴沿着内部轴的周向以及轴向间隔布置;当所述滚动筒受水体冲击转动时,所述内部轴随滚动筒偏心转动,进入在滚动腔中的杂质受外凸轴的搅动缠绕在内部轴的外周;
所述内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端与滚动筒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内端与内部轴的端部转动连接;
所述内部轴的内部呈空心状,形成有空心腔,所述内部轴的外周具有封闭部以及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以及封闭部分别沿着内部轴的周向弯曲布置;所述封闭部呈封闭布置,所述连通部中设有贯穿孔,所述空心腔通过贯穿孔与外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主涌道的流经方向,所述主涌道呈多段弯曲状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副涌道分别与市政管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分洪道的流经方向,所述分洪道呈阶梯状布置,且所述分洪道的深度逐渐加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洪道的底部具有多个倾斜部,沿着所述分洪道的流经方向,多个所述倾斜部依序布置,且相邻的所述倾斜部之间形成朝下的台阶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结构的底部设有顶部开口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沿着分洪道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收纳槽中设有转动布置的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的外周设有多个弹性的弯曲钩,多个所述弹性的弯曲钩沿着滚动轴的周向以及轴向间隔布置;当水流沿着所述分洪道流动的过程中,所述滚动轴受水流冲击滚动,所述弯曲钩钩取水体中杂质。
CN202311311763.3A 2023-10-11 2023-10-11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Active CN117403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1763.3A CN117403587B (zh) 2023-10-11 2023-10-11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1763.3A CN117403587B (zh) 2023-10-11 2023-10-11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3587A CN117403587A (zh) 2024-01-16
CN117403587B true CN117403587B (zh) 2024-05-10

Family

ID=89497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1763.3A Active CN117403587B (zh) 2023-10-11 2023-10-11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358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37499A (en) * 1970-12-23 1973-11-14 Akers Mek Verksted As Arrangement for collecting floating garbage
CN108330898A (zh) * 2018-04-23 2018-07-2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
CN211523112U (zh) * 2019-12-16 2020-09-18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滚筒式拦污清污装置
CN115354616A (zh) * 2022-10-21 2022-11-18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37499A (en) * 1970-12-23 1973-11-14 Akers Mek Verksted As Arrangement for collecting floating garbage
CN108330898A (zh) * 2018-04-23 2018-07-2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
CN211523112U (zh) * 2019-12-16 2020-09-18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滚筒式拦污清污装置
CN115354616A (zh) * 2022-10-21 2022-11-18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3587A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1147B (zh) 一种环形多级自由跌落式消能竖井
JP2010530484A (ja) 下水道管路逆流防止装置
CN213508341U (zh) 一种水库预泄兼生态流量下泄结构
KR100514555B1 (ko) 혼합형 수문장치
CN117403587B (zh)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CN114458197A (zh) 一种水陆交接区群桩钻孔泥浆循环装置及方法
JP2008144361A (ja) ダムの水管理装置
CN114718169B (zh)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1169765Y (zh) 自冲淤堰涵
CN207092027U (zh) 一种适于调节溢洪道泄流能力的自动卧倒式闸门
CN213926618U (zh) 一种用于沿海地区的防倒灌污水截流井结构
CN201713794U (zh) 一种排沙设施
CN109235387B (zh) 一种适用于应急泄洪的竖缝式鱼道及其运行方法
CN114541327A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挡土止水效果的生态护岸
CN106759163B (zh) 一种采用底孔进行排沙的消力池尾坎结构
CN112554132A (zh) 一种排沙坝
KR200244423Y1 (ko) 지수장치의 역할에 의해 밀폐되어 작동하는 수문
KR100919132B1 (ko) 수문용 관리수위 유지구조 및 그를 이용한 수문
CN218933040U (zh) 泄洪洞事故检修门流道结构
CN205314072U (zh) 导流隧洞改建为弧形闸门控制的生态放水洞
CN207392412U (zh) 一种排洪、排涝泵站结构
CN214574054U (zh) 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下穿河流的截流结构
CN219137582U (zh) 一种分流坝
KR20080005325U (ko) 조립식 콘크리트 수로
JP4084241B2 (ja) コンクリート用水路の壁保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