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2251A - 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2251A
CN117402251A CN202311722658.9A CN202311722658A CN117402251A CN 117402251 A CN117402251 A CN 117402251A CN 202311722658 A CN202311722658 A CN 202311722658A CN 117402251 A CN117402251 A CN 117402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rbj
protein
seq
hos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226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02251B (zh
Inventor
王子乔
徐贺楠
曹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of CAM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of CA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of CA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of CAMS
Priority to CN2023117226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22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2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2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02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2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nzy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6Hybrid immunoglobuli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7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enzymes or isoenzy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90Enzymes; Proenzymes
    • G01N2333/914Hydrolases (3)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所述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RBJ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本发明为本领域开发RBJ蛋白相关的检测和/或辅助检测产品奠定了基础,同时,本发明有望为RBJ蛋白表达相关疾病的免疫分析及其预后监测提供更多检测工具和策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G蛋白是指分子量在20至30 kDa间可水解GTP的低分子量酶,共包含150多个成员,其中Ras超家族根据同源性、结构和功能可分为6个亚家族:Ras、Rab、Rho、Arf、Ran和RJL。Rab的突变或功能异常与其不同的细胞定位密切相关,并参与调控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有一系列研究表明,Rab相关小GTP酶在细胞存活、细胞周期、肿瘤增殖、侵袭、粘附、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Yin G, Huang J, Petela J, et al. Targeting smallGTPases: emerging grasps on previously untamable targets, pioneered by KRAS[J].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3, 8(1):212.)。它们作为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分子开关,其活性也受到GTP与GDP的调控,当与GTP结合时,活化的小GTP酶可调控下游级联反应,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当与GDP结合时,则进入非激活的关闭状态。小G蛋白RBJ(DnaJ homolog subfamily C member 27,又称为DNAJC27、RabJ、RABJS)由273个氨基酸组成,含有两类蛋白的特征性功能域:其氨基端含可与GTP结合调控其酶活性的位点;其羧基(217-273)端含一个J功能域。因其具有与Rab蛋白分子同源性较高的GTP结合位点和GTP酶活性功能域,也被认为是一种小GTP酶。RBJ已被证实在胃肠道肿瘤中失调,并通过介导活性MEK1/2在核内的聚集和ERK1/2的持续激活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Chen T,Yang M, Yu Z, et al. Small GTPase RBJ mediates nuclear entrapment of MEK1/MEK2 in tumor progression [J]. Cancer Cell, 2014, 25:682-96.)。此外,RBJ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Liu Q, Zhu H, Zhang C, etal. Small GTPase RBJ promotes cancer progression by mobilizing MDSCs via IL-6[J]. Oncoimmunology, 2016, 6(1):e1245265.)。
鉴于以上研究成果,RBJ可在临床中作为一种新的肿瘤诊断标志物以及研发抗肿瘤药物的潜在靶点,因此针对RBJ蛋白分子的识别与鉴定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目前关于靶向RBJ的抗体研究相对较少,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对RBJ具有较好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筛选得到了一种靶向小G蛋白RBJ的单克隆抗体,经实验验证发现,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RBJ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本发明提供的单克隆抗体为本领域开发RBJ蛋白相关的检测和/或辅助检测产品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
进一步,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中的HCDR1-3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中的HCDR1-3;
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中的LCDR1-3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轻链可变区中的LCDR1-3。
进一步,所述HCDR1、HCDR2、H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所示;
所述LCDR1、L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6、SEQ ID NO:7所示,所述L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GES。
进一步,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80%同源性;
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80%同源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根据所采用的CDR编号方案的不同,本发明所述的抗体中对应的HCDR1-3、LCDR1-3具有多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只要是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抗体中如SEQID NO:1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轻链可变区定义得到的HCDR1-3、LCDR1-3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采用任何CDR编号方案(现有的CDR编号方案或将来产生的新的CDR编号方案)分别对如SEQ ID NO:1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中的HCDR1-3进行定义、对如SEQ ID NO:2所示的轻链可变区中的LCDR1-3进行定义得到的HCDR1-3、LCDR1-3对应的抗体的氨基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示例性地,所述CDR编号方案包括但不限于:IMGT编号方案、Kabat编号方案、Chothia编号方案、Martin(增强型Chothia)编号方案、AbM编号方案、Aho编号方案、Contact编号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抗体的功能性变体同样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所述功能性变体是指与亲本抗体相比具有明显或显著序列同一性或相似性的蛋白,所述功能性变体保留了亲本抗体的生物活性。功能性变体涵盖例如本文中所述抗体(亲本抗体)的以下变体,其与亲本抗体相比在类似程度上、在相同程度上或在更高程度上保留识别靶抗原的能力。参考亲本抗体,功能性变体可例如与亲本抗体在氨基酸序列方面具有至少约30%、50%、70%、75%、80%、85%、90%、95%或更高的同源性。
进一步,功能性变体可例如包含具有至少一个保守性氨基酸替换的亲本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作为替选或补充,功能性变体可包含具有至少一个非保守性氨基酸替换的亲本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在这种情况下,非保守性氨基酸替换优选不干扰或抑制功能性变体的生物活性。非保守性氨基酸替换可增强功能性变体的生物活性,使得与亲本抗体相比,功能性变体的生物活性提高。
进一步,保守性氨基酸替换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包括其中将一个具有特定物理和/或化学特性的氨基酸替换为另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化学或物理特性的氨基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保守性氨基酸替换可以是酸性/带负电荷的极性氨基酸替换另一个酸性/带负电荷的极性氨基酸(例如,Asp或Glu)、具有非极性侧链的氨基酸替换另一个具有非极性侧链的氨基酸(例如,Ala、Gly、Val、He、Leu、Met、Phe、Pro、Trp、Cys、Val等)、碱性/带正电荷的极性氨基酸替换另一个碱性/带正电荷的极性氨基酸(例如,Lys、His、Arg等)、具有极性侧链的不带电荷氨基酸替换另一个具有极性侧链的不带电荷的氨基酸(例如,Asn、Gin、Ser、Thr、Tyr等)、具有β支化侧链的氨基酸替换另一个具有β支化侧链的氨基酸(例如,He、Thr和Val)、具有芳香族侧链的氨基酸替换另一个具有芳香族侧链的氨基酸(例如,His、Phe、Trp和Tyr)。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
进一步,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以及一个与其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第二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针对两种不同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其中一种抗原为本发明所述的小G蛋白RBJ,另外一种抗原为除小G蛋白RBJ之外的抗原)。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针对同一抗原(例如小G蛋白RBJ)的两种不同的结合特异性(例如,针对同一抗原具有不同的结合亲和力和/或特异性表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除小G蛋白RBJ之外的抗原包括但不限于:B7H3、Her2、B7H4、Her3、PSMA、BCMA、CDH6、Trop-2、CD55、CD2、CD3、CD59、CD38、CD46、CD71、EphB2、TMEFF2、CD69、CD70、MUC1、uPA、MAGE3、MUC16、KLK3、GPNMB、EphA2、Her4、EGF、EGFR、CD5。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核酸分子。
进一步,所述核酸分子编码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核酸分子包括如下任一种核酸分子:
(1) 编码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抗体的核酸分子;
(2) 编码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核酸分子;
(3) 编码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核酸分子;
(4) 编码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的核酸分子。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编码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编码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的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采用已知的方法,例如采用定向进化和点突变的方法,对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抗体对应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突变。那些经过人工修饰的,具有与本发明所述抗体对应的核苷酸序列80%或80%以上同源性的核苷酸,只要编码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均是衍生于本发明的核苷酸序列并且等同于本发明的序列,同样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
进一步,所述重组载体包含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核酸分子。
进一步,所述重组载体包括表达载体、克隆载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任何能够递送核酸的载体都可以适用于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载体是病毒载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载体是逆转录病毒载体、DNA载体、鼠白血病病毒载体、SFG载体、质粒、RNA载体、腺病毒载体、杆状病毒载体、Epstein Barr病毒载体、乳多空病毒载体、痘苗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腺病毒相关载体(AAV)、慢病毒载体或其任何组合。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重组宿主细胞。
进一步,所述重组宿主细胞包含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宿主细胞包括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或适用于制备抗体的其他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合适的宿主细胞包括原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宿主细胞还可以是真核微生物如丝状真菌或酵母,或各种真核细胞,例如昆虫细胞等。也可以将脊椎动物细胞用作宿主细胞。
在本发明中,能够用作表达抗体的宿主细胞是本领域公知的,并且许多宿主细胞可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获得。这些宿主细胞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NS0、SP2细胞、海拉细胞(HeLa cell)、小仓鼠肾(BHK)细胞、猴肾细胞(COS)、人肝细胞癌细胞(例如,HepG2)、A549细胞、3T3细胞、HEK-293细胞和许多其他多种类型的细胞系。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如下任一种产品:
(1) 一种抗体偶联物,所述抗体偶联物为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直接或间接偶联至可检测标记物上形成的复合物;
(2) 一种检测试剂,所述检测试剂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和/或所述抗体偶联物;
(3) 一种检测产品,所述检测产品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所述抗体偶联物和/或所述检测试剂。
进一步,所述可检测标记物是指任何能够用于辅助所述抗体或双特异性抗体检测RBJ蛋白的物质,示例性的,所述可检测标记物包括但不限于:荧光素酶、荧光素、碱性磷酸酯酶、葡萄糖氧化酶、原卟啉、血卟啉、辣根过氧化物酶、β-D-半乳糖苷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水母发光蛋白、亚甲基蓝等。
进一步,所述检测产品包括检测试剂盒、检测试纸条、检测芯片。
进一步,所述检测试剂盒包括但不限于:ELISA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流式分选检测试剂盒、IHC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检测试剂盒。
进一步,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固相载体,本发明提供的抗体或双特异性抗体被固定于固相载体(例如多孔板、盖玻片、微珠)或游离存在。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能与所述抗体或双特异性抗体连接的可检测部分,可检测部分可分离地存在于试剂盒中;和/或与可检测部分相对应的底物;和/或酶联免疫反应试剂,所述反应试剂包括但不限于:包被液、洗涤液、封闭液、固定液、终止液、显色液;和/或说明检测RBJ蛋白的方法的使用说明书。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如下任一种方法:
(1) 一种生产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从重组宿主细胞培养产物中分离得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
(2) 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引入到宿主细胞中,得到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
(3) 一种非诊断和非治疗目的地检测待测样品中RBJ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样品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检测试剂或检测产品接触,检测RBJ蛋白与所述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待测样品包括但不限于液体类,比如尿、唾液、脑脊髓液、血液、血清及类似物,或者固体或半固体类,比如组织、粪便及类似物,或者,可以是如那些常用于组织学诊断的固体组织。本发明对待测样品并无特别限制,只要有RBJ蛋白检测需要的待测样品,其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所述RBJ蛋白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定量检测或定性检测,示例性的检测方法可以涉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例如,FACS)、抗体分子复合的磁珠、ELISA测定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抗或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偶联荧光素酶、生物素酶等可检测标记,在液相或固相中用于FACS、IHC、ELISA等直接或间接的免疫测定,包括竞争性或非竞争性等。
示例性的,本发明提供检测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RBJ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RBJ蛋白在生物样品中的存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将生物样品与如本发明所述的抗体或双特异性抗体在允许该抗体或双特异性抗体与RBJ蛋白结合的条件下接触,并检测在所述抗体或双特异性抗体和RBJ蛋白之间是否形成复合物。复合物的形成表示在生物样品中存在RBJ蛋白。该方法可以是体外方法或体内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本领域熟知的技术将所述重组载体引入到宿主细胞中。对于真核细胞,合适的技术可以包括磷酸钙转染、DEAE葡聚糖、电穿孔、脂质体介导的转染,以及使用逆转录病毒或其他病毒的转导。对于细菌细胞,合适的技术可以包括氯化钙转化、电穿孔和使用噬菌体的转染。引入后可以引起或允许核酸表达,例如通过在基因表达的条件下培养宿主细胞。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诊断和/或辅助诊断受试者是否患有RBJ蛋白表达相关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检测试剂和/或检测产品与受试者来源的待测样品接触,检测受试者来源的待测样品中是否存在RBJ蛋白,进而判断受试者是否患有RBJ蛋白表达相关疾病或患RBJ蛋白表达相关疾病的风险。
在本发明中,所述RBJ蛋白表达相关疾病是指任何与RBJ蛋白表达相关的疾病,例如:癌症,所述癌症包括但不限于: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肾癌、皮肤癌、胃癌、黑色素瘤、卵巢癌、头颈部癌、膀胱癌、胰腺癌、食管癌、神经胶质瘤、神经母细胞瘤、咽喉癌、鼻咽癌、甲状腺癌、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胸膜间皮瘤。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如下任一种应用:
(1)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核酸分子、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和/或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在制备用于检测RBJ蛋白的抗体偶联物中的应用;
(2)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核酸分子、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和/或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在制备用于检测RBJ蛋白的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3)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核酸分子、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和/或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检测试剂在制备用于检测RBJ蛋白的检测产品中的应用;
(4)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核酸分子、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检测试剂和/或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检测产品在非诊断和非治疗目的地检测RBJ蛋白中的应用;
(5)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核酸分子、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检测试剂和/或本发明第六方面中所述的检测产品在制备用于诊断或辅助诊断RBJ蛋白表达相关疾病的诊断产品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靶向小G蛋白RBJ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相关检测产品,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RBJ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本发明为本领域开发RBJ蛋白相关的检测和/或辅助检测产品奠定了基础,同时,本发明有望为RBJ蛋白表达相关疾病(例如:癌症)的免疫分析及其预后监测提供更多检测工具和策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SDS-PAGE电泳分析抗RBJ单克隆抗体纯化结果图,图中标号M为Marker,标号1为纯化后的HA16AU0301抗体;
图2为Western Blot检测纯化抗体HA16AU0301对内源性RBJ蛋白识别结果图,其中,1泳道样品为野生型人源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系的全细胞裂解液,2泳道为RBJ敲除的A549全细胞裂解液;
图3为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纯化抗体HA16AU0301与RBJ纯化蛋白间亲和力的拟合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筛选得到了一种靶向小G蛋白RBJ的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RBJ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应用于RBJ蛋白相关的检测和/或辅助检测产品的开发中。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所述重链可变区中HCDR1、HCDR2、H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SEQID NO:4、SEQ ID NO:5所示,所述轻链可变区中LCDR1、L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NO:6、SEQ ID NO:7所示,所述轻链可变区中L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GES。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术语进行如下解释,除非另外规定,本申请中涉及的以下术语指代以下内容。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含”或“包括”是指在给定实施方案中存在的组合物、方法及其相应组分,但是也是开放式的,包含未指定的要素。
在本申请中,术语“抗体”是指能够非共价地、可逆地并以特异性方式结合对应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家族的多肽。例如,天然存在的IgG抗体是一种包括通过二硫键互连的至少两个重(H)链和两个轻(L)链的四聚体。每个重链包含重链可变区(在此缩写为VH)和重链恒定区。重链恒定区包含三个结构域CH1、CH2和CH3。每个轻链包含轻链可变区(在此缩写为VL)和轻链恒定区。轻链恒定区包含一个结构域CL。VH区和VL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被称作互补决定区(CDR)的超变区,所述超变区散布有更保守的被称作框架区(FR)的区。每个VH和VL由按照以下顺序从氨基末端到羧基末端布置的三个CDR和四个FR构成:FR1、CDR1、FR2、CDR2、FR3、CDR3和FR4。其中,重链的三个CDR区分别通过HCDR1、HCDR2和HCDR3表示,轻链的三个CDR区分别通过LCDR1、LCDR2和LCDR3表示。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含有与抗原相互作用的结合结构域。
在本申请中,术语“亲和力”是指分子(例如,抗体)的单一结合位点及其结合配偶体(例如,抗原)之间总计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强度。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如本文所用,“结合亲和力”是指反映结合对子的成员(例如,抗体和抗原)之间1:1相互作用的固有结合亲和力。分子X对其配偶物Y的亲和力可以通常由解离常数(KD)代表。KD是抗体与其抗原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与亲和力成反比,KD值与抗体的浓度(特定实验所需的抗体的量)有关,因此,KD值越低,抗体的亲和力越高。亲和力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见方法测量,例如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等。在下文中描述用于测量结合亲和力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
在本申请中,术语“同源性”是指与目标氨基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可与术语“同一性”互换使用。“同源性”包括与本发明提供的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5%或更高,或85%或更高,或90%或更高,或95%或更高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与本发明提供的抗体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5%或更高,或85%或更高,或90%或更高,或95%或更高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可以用肉眼或计算机软件进行评价。使用计算机软件时,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可以用百分比(%)表示,其可以用来评价相关序列之间的同源性。所述75%或75%以上同源性,可为75%、80%、85%、90%或95%以上的同源性。
在本申请中,术语“核酸分子”可包含天然的、非天然的或被改变的核苷酸;并且其可包含天然的、非天然的或被改变的核苷酸间连接,例如氨基磷酸酯连接或硫代磷酸酯连接,代替在未经修饰寡核苷酸的核苷酸之间存在的磷酸二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核酸不包含任何插入、缺失、倒位和/或替换。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对核酸而言,包含一个或更多个插入、缺失、倒位和/或替换可以是合适的,因此,这些插入、缺失、倒位和/或替换形成的核酸同样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中,术语“表达载体”可以是任何合适的重组表达载体,并且可用于转化或转染任何合适的宿主细胞。合适的载体包括针对增殖和扩增或针对表达或这二者而设计的那些,例如质粒和病毒。载体可选自pUC系列(Fermentas Life Sciences,GlenBumie,MD)、pBluescript系列(Stratagene,LaJolla,CA)、pET系列(Novagen,Madison,WI)、pGEX系列(Pharmacia Biotech,Uppsala,Sweden)和pEX系列(Clontech,Palo Alto,CA)。
在本申请中,术语“克隆载体”是指在宿主细胞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DNA分子,例如质粒、粘粒或噬菌体。克隆载体通常含有一个或少量限制内切核酸酶识别位点以及标记基因,其中,在所述限制内切核酸酶识别位点将外源DNA序列以确定的方式插入而不会丧失载体的必需生物学功能,所述标记基因适合用于对用克隆载体转化的细胞的鉴定和选择。标记基因通常包括提供四环素抗性或氨苄青霉素抗性的基因。
在本申请中,术语“受试者”是指任何动物,优选为哺乳动物,包括但不限于:人、高等灵长类、家养和农场动物,以及动物园动物、竞技动物或宠物,诸如马、猪、牛、狗、猫和雪貂等。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优选为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检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生物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抗小G蛋白RBJ抗体的制备
1、免疫原准备
本发明使用人RBJ蛋白作为免疫原,采用SDS-PAGE鉴定该蛋白质纯度与分子量,并将该蛋白质偶联Immunoplus提高免疫原性。
2、动物免疫
常规方法免疫2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兔使用200 μg免疫原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并乳化,在腹部与背部皮下进行多位点注射。第三周使用200 μg免疫原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并乳化,在腹部与背部皮下进行多位点注射。之后每间隔14天时使用100 μg免疫原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混合乳化,经皮下注射进行第二次免疫与第三次免疫。三次免疫后取血清,使用ELISA检测效价。再使用100 μg免疫原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混合乳化在皮下多位点注射加强免疫。终免四天后取兔脾脏进行后续实验。
3、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与筛选
提前复苏鼠来源sp2/0骨髓瘤细胞,培养其至对数生长期。取兔脾脏,并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混合(细胞量约5:1),离心弃净上清,逐滴加入1 mL预热的PEG溶液,静置90秒后分多次加入无血清IMDM培养基,离心弃净上清,加入HAT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再铺到96孔板中,37℃ 5%CO2条件下培养。融合培养至细胞融合度为10%~20%时,使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其中,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最佳的杂交瘤细胞株编号为HA16AU0301。
4、间接ELISA检测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
以重组人RBJ蛋白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包被抗原浓度为0.1 µg/mL、1 µg/mL与5µg/mL,100 µL/孔,包被缓冲液为中性PBS(PH=7.4),于4℃放置过夜。次日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每孔加入200 µL 1% BSA封闭,37℃孵育2 h。弃去BSA,加入含有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培养上清,浓度为0.1 µg/mL,每孔100 µL。以空白培养上清作为阴性对照(Blank),37℃孵育2 h。弃去一抗,使用洗涤液洗5次,加山羊抗兔IgG Fc/HRP,0.08 µg/mL,37℃孵育1 h。最后加入底物显色,以酶标仪测定吸光值(OD450)。
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包被不同浓度抗原的情况下,扣除背景后抗体的吸光度值均>3.8,并且较低浓度即可达到饱和状态,表明本发明筛选得到的HA16AU0301抗人RBJ兔单克隆抗体对RBJ蛋白具有很好的亲和力。
表1 ELISA检测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
5、单克隆抗体序列的纯化与测序
首先使用TriZol(购于Thermo Fisher公司)裂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HA16AU0301,并通过氯仿进行总RNA抽提。接着使用High Capacity cDKA ReverTranscription Kit试剂盒(购于Thermo Fisher公司)对得到的RNA进行逆转录,再分别使用重链可变区特异性引物与轻链可变区特异性引物对c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纯化,连接入TA载体,并送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分析。将获得的HA16AU0301抗人RBJ兔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的DNA序列克隆至pFUSE-CHIg与pFUSE2-CLIg(InvivoGen公司)中,用于后续细胞转染。
经测序和分析后发现,所述HA16AU0301抗人RBJ兔单克隆抗体的序列如表2所示,其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其轻链可变区(VL)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所述重链可变区中包含的三个互补决定区(HCDR1-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5所示,所述轻链可变区中包含的互补决定区LCDR1、L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6、SEQID NO:7所示,所述轻链可变区中包含的互补决定区L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GES。
表2 单克隆抗体的序列
/>
6、细胞培养和瞬时转染
提前复苏HEK293至稳定状态,待细胞融合度到70%时消化并铺入24孔板,瞬时转染时,将质粒与PEI按1:6混合,滴加入含有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EK293培养板中,并在37℃5%CO2摇床中培养6天。
7、细胞上清单抗制备与纯化
收集细胞培养液并离心,获得细胞培养上清。
使用AKTA系统与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经平衡-上样-洗脱-再生-平衡-浓缩的步骤对抗体进行纯化,浓缩后的纯化抗体保存在磷酸盐缓冲液中。
8、纯化抗体鉴定
对纯化抗体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见图1,并使用在NanoDrop2000测定抗体浓度。经检测抗体纯度>90%,抗体浓度为1.04 mg/mL,分装后于-20℃保存。
实施例2 HA16AU0301抗人RBJ兔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
对野生型与RBJ缺失型人肺癌细胞系A549进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将待检测的细胞培养上清弃掉,用预冷1×PBS洗两次后,加入含蛋白酶抑制剂(PMSF与Cocktail)的细胞裂解液(1×CLB,购于CST公司),在冰上用刮板将细胞全部刮下并收集至EP管中,4℃ 13600 rpm离心20分钟,立即收集上清作为全细胞裂解液。接着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购于Thermo Fisher公司)与酶标仪检测蛋白浓度。向剩余裂解液中加入5×上样缓冲液(购于CST公司),100℃水浴煮样10 min。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蛋白样品浓度,每个样品取10 µg蛋白总量上样至10% SDS-Page,加入电泳液电泳检测直至溴酚蓝指示剂跑出凝胶,将SDS-Page取出并在转膜液中将蛋白转移至NC膜。待转膜结束后取出NC膜进行丽春红染色以判断整体转膜效果。使用5%脱脂牛奶于室温低速摇床上封闭1 h后,进行一抗(5% BSA稀释纯化后的HA16AU0301抗人RBJ兔单克隆抗体与内参蛋白β-Actin,稀释比例1:1000)孵育后置于4℃过夜。第二天,使用1×TBST洗膜10分钟,共洗3次。进行物种对应的二抗(5% BSA稀释,稀释比例1:2000)孵育,室温静置1小时。1×TBST洗膜5 min,共洗3次后,使用曝光液进行ECL显色成像。
曝光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HA16AU0301抗人RBJ兔单克隆抗体与人细胞系中RBJ的结合很强,并且在敲除RBJ的细胞中无对应条带,证明本发明制备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内源性RBJ蛋白。
实施例3 HA16AU0301抗人RBJ兔单克隆抗体与抗原亲和力检测
使用Sartorius公司Octet RED 96蛋白质相互作用工作站对实施例1获得的抗体进行亲和力检测实验。所述亲和力检测实验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进行预湿,需要将ProteinA生物探针放置200 µL缓冲液(含0.02% Tween-20的PBS溶液)中震荡预湿,1000 rpm,600s;其次进行起始点校准,将预湿后的Protein A探针放置200 μL缓冲液中,1000 rpm,60 s;然后进行固化步骤,将Protein A探针放置含有HA16AU0301的缓冲液中,固化浓度为5 µg/mL,1000 rpm,300 s;接着,将固化抗体后的探针放置200 µL缓冲液中震荡洗涤,1000 rpm,180 s。完成固化后的探针进入第二个实验程序,首先将探针放置200 µL缓冲液中,1000rpm,60 s进行起始点校准作为基线(Baseline);接着探针放置第一个不含人RBJ重组蛋白的缓冲液(Reference well)中进行结合检测,1000 rpm,180 s;探针随后进入与基线一致的孔中进行解离,1000 rpm,120 s;接着对不同浓度梯度的人RBJ重组蛋白样品重复基线-结合-解离步骤。全部完成后,未固化抗体的新Protein A探针作为Reference Sensor再次重复与之前相同的步骤。
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分析,通过Reference well与Reference Sensor对固化探针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双扣除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的HA16AU0301抗人RBJ兔单克隆抗体对人RBJ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KD<1.0E-12(M);并且较长时间内无明显解离。

Claims (10)

1.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中的HCDR1-3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中的HCDR1-3;
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中的LCDR1-3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轻链可变区中的LCDR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HCDR1、HCDR2、H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所示;
所述LCDR1、L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6、SEQ ID NO:7所示,所述L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GE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4.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以及一个与其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第二抗体。
5.一种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编码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
6.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载体包含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酸分子。
7.一种重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宿主细胞包含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载体。
8.如下任一种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
(1) 一种抗体偶联物,所述抗体偶联物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直接或间接偶联至可检测标记物上形成的复合物;
(2) 一种检测试剂,所述检测试剂包含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和/或所述抗体偶联物;
(3) 一种检测产品,所述检测产品包含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所述抗体偶联物和/或所述检测试剂。
9.如下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 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从重组宿主细胞培养产物中分离得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
(2)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载体引入到宿主细胞中,得到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
(3) 一种非诊断和非治疗目的地检测待测样品中RBJ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样品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检测试剂或检测产品接触,检测RBJ蛋白与所述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10.如下任一种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
(1)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载体和/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在制备用于检测RBJ蛋白的抗体偶联物中的应用;
(2)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载体、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和/或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在制备用于检测RBJ蛋白的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3)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载体、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和/或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检测试剂在制备用于检测RBJ蛋白的检测产品中的应用;
(4)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载体、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检测试剂和/或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检测产品在非诊断和非治疗目的地检测RBJ蛋白中的应用;
(5)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载体、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抗体偶联物、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检测试剂和/或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检测产品在制备用于诊断或辅助诊断RBJ蛋白表达相关疾病的诊断产品中的应用。
CN202311722658.9A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Active CN1174022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2658.9A CN117402251B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2658.9A CN117402251B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2251A true CN117402251A (zh) 2024-01-16
CN117402251B CN117402251B (zh) 2024-02-23

Family

ID=89492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22658.9A Active CN117402251B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225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1805A1 (en) * 2000-03-14 2002-01-03 Roden Richard Bruce Immunogenic ovarian cancer genes
CN105368925A (zh) * 2014-08-23 2016-03-02 陈铁华 用于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用途
CN107703311A (zh) * 2017-11-01 2018-02-16 合肥瀚科迈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il‑2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2509A (zh) * 2017-11-02 2019-06-25 北京大学 检测或抑制细胞外游离mg53的方法和用途
US20200129636A1 (en) * 2015-02-18 2020-04-30 Yale University Methods for dna-dependent targeting of a cell permeant antibody
US20220213481A1 (en) * 2020-04-02 2022-07-07 Mirecule, Inc. Targeted Inhibition Using Engineered Oligonucleotides
CN116096737A (zh) * 2020-06-05 2023-05-09 索拉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突触核蛋白病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16474095A (zh) * 2022-01-13 2023-07-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小g蛋白rbj的抑制剂的应用
CN116948025A (zh) * 2023-09-14 2023-10-27 北京凯祥弘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Tau蛋白的抗体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1805A1 (en) * 2000-03-14 2002-01-03 Roden Richard Bruce Immunogenic ovarian cancer genes
CN105368925A (zh) * 2014-08-23 2016-03-02 陈铁华 用于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用途
US20200129636A1 (en) * 2015-02-18 2020-04-30 Yale University Methods for dna-dependent targeting of a cell permeant antibody
CN107703311A (zh) * 2017-11-01 2018-02-16 合肥瀚科迈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il‑2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2509A (zh) * 2017-11-02 2019-06-25 北京大学 检测或抑制细胞外游离mg53的方法和用途
US20220213481A1 (en) * 2020-04-02 2022-07-07 Mirecule, Inc. Targeted Inhibition Using Engineered Oligonucleotides
CN116096737A (zh) * 2020-06-05 2023-05-09 索拉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突触核蛋白病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16474095A (zh) * 2022-01-13 2023-07-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小g蛋白rbj的抑制剂的应用
CN116948025A (zh) * 2023-09-14 2023-10-27 北京凯祥弘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Tau蛋白的抗体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佚名: "GenBank: AAB59259.1", 《NCBI》, 26 July 2016 (2016-07-26) *
佚名: "GenBank:UUJ35476.1", 《NCBI》, 8 August 2022 (2022-08-08) *
俞宙: "小G蛋白RBJ致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分子机制的临床标本验证", 《 第三届免疫学博士生论坛》, 23 July 2014 (2014-07-23) *
胡静, 李继华, 唐正龙, 王大章, 高占巍: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no. 02, 30 April 2002 (2002-04-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2251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5210B (zh) 新型抗体分子、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US20100303812A1 (en)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dll4
KR101682257B1 (ko) 인간 cxcl1 단백질의 면역학적 측정 방법
CN111378043B (zh) 一种具有中和作用的人鼠嵌合抗Siglec-15全分子IgG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756621B (zh) 新型雙特異性抗體分子以及同時結合pd-l1和lag-3的雙特異性抗體
CN114773473B (zh) 抗cd39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539411A (zh) 一种ror1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CN109336973B (zh) 抗转铁蛋白抗体及其用途
CN113402607B (zh) 一种抗lap单克隆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应用
CN112500484B (zh) 一种抗trop2抗体及其应用
JPH06505011A (ja) erbB−2受容体タンパク質に結合し且つ細胞性応答を誘導するリガンド成長因子
CN117402251B (zh) 一种抗小g蛋白rbj的抗体及其应用
WO2019238074A1 (zh) 一种高亲和力高生物活性的lag-3抗体及其应用
CN116410322A (zh) 抗人pcdh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WO2022247804A1 (zh) 抗gprc5d抗体、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3912716B (zh) 针对α-突触核蛋白抗原的抗体及其应用
CN113150139B (zh) 一种PBP2a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3920556B2 (ja) 短縮型ミッドカイン(tMK)タンパク質特異的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及びその用途
CA3206241A1 (en) Antigen binding protein and use thereof
US7517663B2 (en) Rabbit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Id1 protein
CN111018988B (zh) 一种抗cd19的抗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4012434A1 (en) Antibody, antigen-binding fragment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 use thereof
TW201840588A (zh) 抗gpr20抗體
CN103261221B (zh) 肌动蛋白丝切蛋白1蛋白质的免疫学测定方法
CN112724253B (zh) 抗人穹窿体蛋白的抗体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