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9176A - 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9176A
CN117399176A CN202311587687.9A CN202311587687A CN117399176A CN 117399176 A CN117399176 A CN 117399176A CN 202311587687 A CN202311587687 A CN 202311587687A CN 117399176 A CN117399176 A CN 117399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
polar plate
plates
plate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876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陈尼青
费本开
陈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876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91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9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91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66Appl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techniques
    • B03C3/68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静电净化器包括由电离区和吸附区构成的电场净化区,吸附区包括多个第一极板和多个第二极板,各第一极板与各第二极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其特征在于,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若是,则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能够在保证油烟吸附能力的同时,有效的延长静电净化器的清洗周期,从而可以大幅减小静电净化器中各部件被强碱浸泡的次数,能够有效保证静电净化器的电离能力和吸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油烟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净化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厨房油烟净化的设备,其作用是气流进入电场高压电离区时,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空气快速产生电离,其正、负离子流可捕捉到油烟颗粒物,使其带上正电荷和负电荷,但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不对等。
当前静电净化器一般采用负高压电源,负高压接电场电离区的钨丝,使空气电离大部分粒子带负电荷,使大部分油烟颗粒物荷负电;负低压接电场吸附区的负极板,吸附区正极板有效接地,使吸附区提供电场力,驱动荷负电粒子吸附到正极板(见原理图1)。荷负/正电油烟颗粒物在电场吸附区的电场力及气流作用下向电场的正/负极板运动,被收集在极板上,但负电粒子较多,收集在正极板上的油污较多,长周期运行后使得正极板被油污完全覆盖,吸附效果下降,净化器净化效率降低,只能通过清洗维护来去除,而负极板还较干净。
因此,目前静电净化器的最大弊端就是净化效率下降快,清洗维护周期短。另外电场的清洗维护要经过强碱浸泡,正负极板集油污程度不同导致干净的负极板被过渡浸泡侵蚀,导致电离能力和吸附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解决净化效率下降快,清洗维护周期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所述静电净化器包括由电离区和吸附区构成的电场净化区,所述吸附区包括多个第一极板和多个第二极板,各所述第一极板与各所述第二极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所述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可选的,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包括:
在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中,沿第二方向,获取所述第一极板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多个位置点到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单点距离;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进风方向;
根据各所述单点距离确定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可选的,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信息,包括:
在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中,获取所述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
沿第二方向,确定所述有效检测区域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极板的单点距离;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进风方向;
确定各所述单点距离的平均值为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可选的,在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中,获取所述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包括:
获取所述静电净化器每次运行时,所述第一极板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历史单点距离;
根据各所述历史单点距离确定所述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
可选的,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包括:
获取N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其中,N≥2且N为整数;
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包括:
确定N组所述相邻的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的平均值为综合平均距离;
根据所述综合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之后,还包括:
持续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
若是,则控制所述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并控制所述静电净化器输出清洗告警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所述静电净化器包括由电离区和吸附区构成的电场净化区,所述吸附区包括多个第一极板和多个第二极板,各所述第一极板与各所述第二极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所述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平均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极性互换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极性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平均距离确定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时,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器,包括:控制器和由电离区和吸附区构成的电场净化区;
所述吸附区包括间隔多个第一极板和多个第二极板,各所述第一极板与各所述第二极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上述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
可选的,所述静电净化器还包括:测距机构;
所述测距机构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和/或电连接;
所述测距机构用于检测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信息,并将所述距离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静电净化器还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供电电源;
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低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触点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低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第二线圈、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触点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一极板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四触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接地端之间;
所述供电电源的负高压输出端与所述电离区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对静电净化器的吸附区中,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进行获取,在根据平均距离确定当前的正极板吸附油烟过多时,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能够在保证油烟吸附能力的同时,有效的延长静电净化器的清洗周期,从而可以大幅减小静电净化器中各部件被强碱浸泡的次数,能够有效保证静电净化器的电离能力和吸附能力。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距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距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A0-电场净化区;A1-电离区;A11-钨丝连杆;A12-钨丝;A13-高压接线端子;A14-接地极板;A15-接地连杆;A2-吸附区;A21-第一极板;A22-第二极板;A23-第一端子;A24-第二端子;X-进风方向;Y-第一方向;
10-测距机构;11-电机;12-主轴;13-转轴;14-红外探测头;15-连接杆;16-连接片;
20-第一继电器;T1-第一线圈;K1-第一触点;K2-第二触点;
30-第二继电器;T2-第二线圈;K3-第三触点;K4-第四触点;
40-供电电源;HO-负高压输出端;LO-负低压输出端;
50-控制器;OUT1-第一输出端;OUT2-第二输出端;
D-红外探测头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L-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θ-电机的转动角度;
θ1-电机向左的转动角度;θ2-电机向右的转动角度;D1-红外探测头与第一极板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D2-红外探测头与第二极板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L1-虚拟平面与第一极板之间的距离;L2-虚拟平面与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
100-平均距离获取模块;200-极性互换判断模块;300-极性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静电净化器的油烟净化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延长其清洗周期,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可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执行,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且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可配置于静电净化器的控制器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是图1的俯视图,结合参考图1和图2,静电净化器包括由电离区A1和吸附区A2构成的电场净化区A0,吸附区A2包括多个第一极板A21和多个第二极板A22,各第一极板A21与各第二极板A22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方向Y垂直于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X。
基于上述的静电净化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具体的,结合参考图1和图2,静电净化器可设置测距机构10,则可以通过测距机构10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其中,测距机构10可固定于静电净化器的边框上,测距机构10包括:电机11、主轴12、多个转轴13和多个红外探测头14;主轴12和各转轴13沿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X延伸,主轴12和转轴13上均分别设置一个红外探测头14,且各红外探测头14均位于电场净化区的上方。可通过电机11控制主轴12沿主轴12轴线转动,从而可以使设置于主轴12上的红外探测头14转动,能够在转动过程中扫描到第一极板A21和/或第二极板A22。同时,在主轴1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杆15移动,连接杆15通过各连接片16带动各转轴13沿各自的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各转轴13与主轴12的同步转动。如此,每个红外探测头14可检测位于其下方的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A21和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检测,可以设置主轴12和各转轴13分别位于一个第一极板A21的正上方,或分别位于一个第二极板A22的正上方,如此,在测量相邻的一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时,仅使红外探测头14向一个方向转动即可。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距原理图,如图4所示,主轴12位于第二极板A22的正上方,则红外探测头14对应的位于第二极板A22的正上方,将其向一个方向转动,通过电机转动角度θ和红外探测头14测得的距离D(红外探测头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即可计算相邻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L,即L=D*sinθ,如此有利于检测操作过程并简化距离L的计算过程。其中,将红外探测头14转动不同的角度,可以使红外探测头14沿第二方向Z探测到第一极板A21的多个位置点,如此可以实现多个位置点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根据多个位置点的距离确定平均距离。对于设置于各转轴13上的红外探测头14的检测原理相同。如此,能够避免仅以某个位置点的距离为依据时偶然性较大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各主轴12与各转轴13分别位于一个第一极板A21的正上方时,第一极板A21作为负极板使用,而第二极板A22作为正极板使用,如此,各红外探测头14可测得第二极板A22外侧附着的油烟层与第一极板A21之间的距离。同理,在各主轴12与各转轴13分别位于一个第二极板A22的正上方时,第二极板A22作为负极板使用,而第一极板A21作为正极板使用,如此,各红外探测头14可测得第一极板A21外侧附着的油烟层与第一极板A21之间的距离。
S120、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若是,则执行步骤S130。
具体的,根据平均距离可以确定当前作为正极板使用的极板的油烟吸附情况。例如,若平均距离较小,则可以确定当前作为正极板使用的极板吸附的油烟过多,正极板上的油烟层厚度较厚,已无法进一步有效吸附油烟,导致吸附能力不足,此时可以确定应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示例性的,若静电净化器当前的运行中,第一极板为正极板,第二极板为负极板,则若平均距离较小,说明各第一极板上吸附的油烟较多,此时可确定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即控制第一极板为负极板,而第二极板为正极板。
S130、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具体的,在确定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后,可以执行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的动作,使得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第二极板作为正极板进行大部分的油烟吸附,第一极板作为负极板主要提供电场力,如此能够在保证油烟吸附能力的同时,有效的延长静电净化器的清洗周期,从而可以大幅减小静电净化器中各部件被强碱浸泡的次数,能够有效保证静电净化器的电离能力和吸附能力。
可以理解的,若根据平均距离确定不需要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则持续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以实现对正极板油烟吸附情况的实时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对静电净化器的吸附区中,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进行获取,在根据平均距离确定当前的正极板吸附油烟过多时,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能够在保证油烟吸附能力的同时,有效的延长静电净化器的清洗周期,从而可以大幅减小静电净化器中各部件被强碱浸泡的次数,能够有效保证静电净化器的电离能力和吸附能力。
可选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210、在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中,沿第二方向,获取第一极板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多个位置点到第二极板之间的单点距离。
其中,第二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Y,且第二方向Y垂直于进风方向X。
S220、根据各单点距离确定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具体的,首先以获取其中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为例,结合参考图1和图4,通过控制电机11转动不同的角度,可以控制主轴12沿轴线转动,从而设置于主轴12上的红外探测头14在第一极板上A21沿第二方向Z扫描,从而可以实现红外探测头14在第一极板A21上多个位置点之间的距离的采集,结合电机11的转动角度,可以确定各位置点到红外探测头14正下方的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极板A21中多个位置点到第二极板A22之间的单点距离的获取。在获取到各位置点的单点距离后,可将各单点距离相加后取平均值,将该平均值确定为该组相邻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平均距离。基于同样的原理,可通过其他红外探测器实现对多组相邻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平均距离的获取。
其中,控制红外探测头14沿第二方向Z扫描时,可以使得红外探测头14沿第二方向Z从第一极板A21的一端扫描至另一端,并且所检测的位置点的数量越多越好,如此可以保证检测准确性。
S230、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若是,则执行步骤S240。
其中,当获取多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时,可将各平均距离相加后再取平均值,根据该平均值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如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检测结果的偶然性,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从而能够保证在作为正极板使用的极板无法进一步有效净化油烟时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示例性的,在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时,可以获取N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其中,N≥2且N为整数。此时,在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时,可以首先确定N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的平均值为综合平均距离,然后根据综合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具体可以将综合平均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值进行比较,例如,若综合平均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则说明当前的正极板还未达到油烟吸附饱和的状态,仍然能够吸附油烟,不必对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进行互换。而若综合平均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说明当前的正极板已达到油烟吸附饱和的状态,无法进一步有效吸附油烟,此时可将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S240、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本发明实施例,在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时,沿第二方向,获取第一极板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多个位置点到第二极板之间的单点距离,将各单点距离加和后的平均值确定为该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能够降低检测结果的偶然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能够保证在作为正极板使用的极板无法进一步有效净化油烟时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从而能够在保证油烟净化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延长静电净化器的清洗周期。
可选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310、在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中,获取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
具体的,在静电净化器运行的过程中,沿第二方向,吸附区中的正极板通常位于较为中间区域的位置吸附的油烟较多,而沿第二方向靠近两端的位置吸附的油烟较少,因此可首先获取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即第一极板作为正极板使用时吸附油烟较多的区域。该有效检测区域可根据用户的历史使用数据进行标定。
示例性的,在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中,获取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时,可以首先获取静电净化器每次运行时,第一极板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第二极板之间的历史单点距离,然后根据各历史单点距离确定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
具体的,可以在用户每次使用静电净化器时,使用云平台对第一极板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第二极板之间的单点距离进行获取并存储,作为历史单点距离,根据每次使用时的历史单点距离,可以确定第一极板在作为正极板使用时的能够吸附大部分油烟的有效检测区域。或者,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4,可以确定第二极板A22作为正极板使用时的能够吸附大部分油烟的有效检测区域,然后将第一极板A21沿第一方向Y与第二极板A22的有效检测区域重合的区域,作为第一极板A21的有效检测区域。
S320、沿第二方向,确定有效检测区域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第二极板的单点距离。
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垂直于进风方向。
S330、确定各单点距离的平均值为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具体的,在确定了有效检测区域后,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极板中有效检测区域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的各位置点与相邻的第二极板的单点距离,再将各单点距离加和后的平均值确定为该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如此,能够大幅减少数据的采集,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从而能够在作为正极板使用的极板吸附油烟的能力饱和时,及时的控制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能够有效的保证静电净化器的油烟吸附能力。
S340、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若是,则执行步骤S350。
S350、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可选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410、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S420、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若是,则执行步骤S430。
S430、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S440、持续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具体的,在控制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后,较为干净的极板作为正极板使用,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负责吸附大部分的油烟,在此情况下,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会进一步减小。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过小,将会影响油烟气体的通过率,使得油烟气体无法通过吸附区,从而无法实现油烟气体的净化。因此,在控制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后,可持续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S450、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若是,则执行步骤S460。
S460、控制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并控制静电净化器输出清洗告警信号。
具体的,可判断平均距离是否小于第二预设距离,若确定平均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确定需要控制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并执行控制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的动作,同时可控制静电净化器通过显示装置或声音报警装置输出清洗告警信号,以及时提示用户对静电净化器进行清洗。可以理解的,若平均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则持续检测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以实现对油烟吸附情况的持续检测。其中,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可根据设计需求自行设置。
示例性的,为了兼顾静电净化器初始使用时对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的获取,以及实现控制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后,对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的持续获取,可设置主轴和各转轴分别位于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的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距原理图,如图8所示,主轴12位于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的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假设主轴12正下方具有虚拟平面A3且该虚拟平面A3与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均平行,则红外探测头14向左转动角度θ1(图中未示出),测得红外探测头14与第一极板A21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D1(图中未示出),从而可以确定虚拟平面A3与第一极板A21之间的距离L1=D1*Sinθ1,红外探测头14向右转动角度θ1,测得红外探测头14与第二极板A22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D2,测得虚拟平面与第一极板A21之间的距离L2=D2*Sinθ1,则(L1+L2)即为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技术特征,能够达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1和图2,静电净化器包括由电离区A1和吸附区A2构成的电场净化区A0,吸附区A2包括多个第一极板A21和多个第二极板A22,各第一极板A21与各第二极板A22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方向Y垂直于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X。
基于上述的静电净化器,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平均距离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极性互换判断模块200,用于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极性控制模块300,用于在判断模块根据平均距离确定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时,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通过平均距离获取模块对静电净化器的吸附区中,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进行获取,在极性互换判断模块根据平均距离确定当前的正极板吸附油烟过多时,通过极性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能够在保证油烟吸附能力的同时,有效的延长静电净化器的清洗周期,从而可以大幅减小静电净化器中各部件被强碱浸泡的次数,能够有效保证静电净化器的电离能力和吸附能力。
可选的,平均距离获取模块包括第一单点距离获取单元,用于在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中,沿第二方向,获取第一极板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多个位置点到第二极板之间的单点距离;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垂直于进风方向;第一平均距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单点距离确定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可选的,平均距离获取模块包括有效检测区域获取单元,用于在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中,获取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第二单点距离获取单元,用于沿第二方向,确定有效检测区域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第二极板的单点距离;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垂直于进风方向;第二平均距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单点距离的平均值为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可选的,有效检测区域获取单元包括历史单点距离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静电净化器每次运行时,第一极板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第二极板之间的历史单点距离;有效检测区域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历史单点距离确定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
可选的,平均距离获取模块包括第三平均距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N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其中,N≥2且N为整数;极性互换判断模块包括综合平均距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N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的平均值为综合平均距离;极性互换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综合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可选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平均距离持续获取模块,用于在极性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之后,持续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停止运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停止运行控制模块,用于在停止运行判断模块根据平均距离确定控制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时,控制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并控制静电净化器输出清洗告警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器,参考图1和图2,静电净化器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由电离区A1和吸附区A2构成的电场净化区A0;吸附区A2包括多个第一极板A21和多个第二极板A22,各第一极板A21与各第二极板A22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方向Y垂直于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X。控制器用于执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技术特征,能够达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参考图1,静电净化器还包括测距机构10;测距机构10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和/或电连接(图中未示出);测距机构10用于检测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信息,并将距离信息发送至控制器,从而控制器能够根据距离信息确定相邻的一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平均距离,从而可以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
具体的,测距机构10可固定于静电净化器的边框上,测距机构10包括:电机11、主轴12、多个转轴13和多个红外探测头14;主轴12和各转轴13沿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X延伸,主轴12和转轴13上均分别设置一个红外探测头14,且各红外探测头14均位于电场净化区的上方。可通过电机11控制主轴12沿主轴12轴线转动,从而可以使设置于主轴12上的红外探测头14转动,能够在转动过程中扫描到第一极板A21和/或第二极板A22。同时,主轴12和各转轴13通过连接片16连接于连接杆15上,在主轴1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杆15移动,连接杆15通过各连接片16带动各转轴13沿各自的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各转轴13与主轴12的同步转动。如此,每个红外探测头14可检测位于其下方的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A21和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检测,可以设置主轴12和各转轴13分别位于一个第一极板A21的正上方,或分别位于一个第二极板A22的正上方,如此,在测量相邻的一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时,仅使红外探测头14向一个方向转动即可。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距原理图,如图4所示,主轴12位于第二极板A22的正上方,则红外探测头14对应的位于第二极板A22的正上方,将其向一个方向转动,通过电机转动角度θ和红外探测头14测得的距离D,即可计算相邻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L,即L=D*sinθ,如此有利于检测操作过程并简化距离L的计算过程。其中,将红外探测头14转动不同的角度,可以使红外探测头14沿第二方向Z探测到第一极板A21的多个位置点,如此可以实现多个位置点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根据多个位置点的距离确定平均距离。对于设置于各转轴13上的红外探测头14的检测原理相同。如此,能够避免仅以某个位置点的距离为依据时偶然性较大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各主轴12与各转轴13分别位于一个第一极板A21的正上方时,第一极板A21作为负极板使用,而第二极板A22作为正极板使用,如此,各红外探测头14可测得第二极板A22外侧附着的油烟层与第一极板A21之间的距离。同理,在各主轴12与各转轴13分别位于一个第二极板A22的正上方时,第二极板A22作为负极板使用,而第一极板A21作为正极板使用,如此,各红外探测头14可测得第一极板A21外侧附着的油烟层与第一极板A21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主轴和各转轴分别位于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的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参考图8,主轴12位于一组相邻的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的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假设主轴12正下方具有虚拟平面A3且该虚拟平面A3与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均平行,则红外探测头14向左转动角度θ1(图中未示出),测得红外探测头14与第一极板A21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D1(图中未示出),从而可以确定虚拟平面A3与第一极板A21之间的距离L1=D1*Sinθ1,红外探测头14向右转动角度θ1,测得红外探测头14与第二极板A22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D2,测得虚拟平面与第一极板A21之间的距离L2=D2*Sinθ1,则(L1+L2)即为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静电净化器还包括第一继电器20、第二继电器30和供电电源40;第一继电器20包括第一线圈T1、第一触点K1和第二触点K2;第一线圈T1与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电连接,第一触点K1电连接于各第一极板A21)供电电源10的负低压输出端LO之间,第二触点K2电连接于各第二极板A22与供电电源10的负低压输出端LO之间;第二继电器30包括第二线圈T2、第三触点K3和第四触点K4;第二线圈T2与控制器50的第二输出端OUT2电连接,第三触点K3电连接于各第一极板A21与接地端GND之间,第四触点K4电连接于第二极板A22与接地端GND之间;供电电源40的负高压输出端HO与电离区A1电连接。
具体的,电离区A1可以包括钨丝连杆A11、钨丝A12以及与钨丝连接杆A11连接的高压接线端子A13。其中,静电净化器的壳体上可以设置用于固定钨丝连杆A11的过孔,钨丝连杆A12的两端分别穿过壳体两侧的过孔,再由高压接线端子A13固定,然后再将钨丝A13串接于钨丝连杆A14上,如此实现钨丝A12在电离区A1的布设。供电电源40的负高压输出端HO于高压接线端子A13实现电连接,如此供电电源40输出的负高压电源可通过高压接线端子A13、钨丝连杆A11传输至钨丝A12,从而钨丝A12在接收到负高压电源后产生电晕放电,使空气电离大部分粒子带负电荷,从而可以使大部分油烟颗粒荷负电。设置电离区A1与吸附区A2沿进风方向X排列,可以使得油烟颗粒首先经过电离区A1进行荷电,再进入吸附区A2被吸附在极板上,实现静电净化器对油烟的净化作用。其中,电离区A1还包括接地极板A14和用于固定接地极板A14的接地连杆A15,接地极板A14与钨丝A12绝缘设置。
吸附区A2包括多个第一极板A21、多个第二极板A22、第一端子A23和第二端子A24。其中,第一极板A21的数量与第二极板A22的数量可以相同,沿垂直于进风方向X的第一方向Y,各第一极板A21与各第二极板A22间隔设置,如此气流可沿进风方向X从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空隙中流过。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的带电极性相反,例如可以设置第一极板A21接收供电电源40的负低压电源,第二极板A22接地,即将第一极板A21作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将第二极板A22作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或者,也可以设置第一极板A21接地,第二极板A22接收供电电源40的负低压电源,则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如此,气流在经过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空隙时,已荷电油烟颗粒会由于第一极板A21与第二极板A22之间的电场力,向与油烟颗粒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板运动,从而吸附于与油烟颗粒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板上。即荷负电的油烟颗粒吸附于正极板上,荷正电的油烟颗粒吸附于负极板上。
其中,第一端子A23和第二端子A24均为接线端子,其中第一端子A23与第一极板A21电连接,用于向第一极板A21传输电信号,第二端子A24与第二极板A22电连接,用于为第二极板A22传输电信号。在吸附区A2的具体结构中,可以分别设置用于固定第一极板A21的连杆和第二极板A22的连杆,连杆的两端穿过壳体两侧的边框并通过对应的端子固定。即用于固定第一极板A21的连杆通过第一端子A23固定,用于固定第二极板A22的连杆通过第二端子A24固定。如此,第一端子A23可通过所固定的连杆与各第一极板A21实现电连接,第二端子A24可通过所固定的连杆与各第二极板A22实现电连接。
可以设置两个继电器与两个端子电连接,以向第一极板A21和第二极板A22传输对应的电信号。其中,第一继电器20中的第一线圈T1与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电连接,具体可以设置第一线圈T1电连接于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接地端GND之间。当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未输出电压时,第一线圈T1未通电,第一触点K1和第二触点K2保持原有状态不动作。当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输出电压时,第一线圈T1通电,第一触点K1和第二触点K2动作。对于第二继电器30,其中的第二线圈T2与控制器50的第二输出端OUT2电连接,具体可以电连接于控制器50的第二输出端OUT2与接地端GND之间。当控制器50的第二输出端OUT2未输出电压时,第二线圈T2未通电,第三触点K3和第四触点K4保持原有状态不动作。当控制器50的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电压时,第二线圈T2通电,第三触点K3和第四触点K4动作。
可以设置第一触点K1和第二触点K2的其中一个为常开触点,另一个为常闭触点,则无论第一线圈T1是否通电,供电电源40的负低压电源仅能通过第一触点K1和第二触点K2中的其中一个触点提供至对应的其中一个端子。同样设置第三触点K3和第四触点K4的其中一个为常开触点,另一个为常闭触点,则无论第二线圈T2是否通电,接地电压仅能通过第三触点K3和第四触点K4中的其中一个触点提供至对应的其中一个端子。如此,可以通过控制器50控制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对应的电压,以控制第一极板A21和第二极板A22的极性。
示例性的,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为常闭触点,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为常开触点。则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未输出电压时,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保持常闭导通,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保持常开断开。则供电电源40的负低压可通过第一触点K1传输至第一端子A23进而提供至第一极板A21,同时第二极板A22可通过第二端子A24和第四触点K4接地,则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而当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输出电压时,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动作,处于断开状态,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导通。则供电电源40的负低压可通过第二触点K2传输至第二端子A24进而提供至第二极板A22,同时第一极板A21可通过第一端子A24和第三触点K3接地,则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
或者,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为常开触点,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为常闭触点。则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未输出电压时,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保持常开断开,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保持常闭导通,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而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输出电压时,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导通,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断开,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
或者,第一触点K1和第三触点K3为常闭触点,第二触点K2和第四触点K4为常开触点。则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不输出电压而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电压时,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导通,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断开,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而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输出电压而第二输出端OUT2不输出电压时,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断开,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导通,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一触点K1和第三触点K3为常开触点,第二触点K2和第四触点K4为常闭触点。则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输出电压而第二输出端OUT2不输出电压时,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导通,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断开,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而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不输出电压而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电压时,第一触点K1和第四触点K4导通,第二触点K2和第三触点K3断开,此时第一极板A21为吸附区A2的正极板,第二极板A22为吸附区A2的负极板。
控制器50在控制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电压时,可根据各触点的类型对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第一极板A21和第二极板A22的其中一个为正极板,另一个极板为负极板,以能够在两个相邻的极板之间形成电场,实现对油烟颗粒的吸附。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所述静电净化器包括由电离区和吸附区构成的电场净化区,所述吸附区包括多个第一极板和多个第二极板,各所述第一极板与各所述第二极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包括:
在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中,沿第二方向,获取所述第一极板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多个位置点到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单点距离;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进风方向;
根据各所述单点距离确定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信息,包括:
在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中,获取所述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
沿第二方向,确定所述有效检测区域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极板的单点距离;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进风方向;
确定各所述单点距离的平均值为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中,获取所述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包括:
获取所述静电净化器每次运行时,所述第一极板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中各位置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历史单点距离;
根据各所述历史单点距离确定所述第一极板的有效检测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包括:
获取N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其中,N≥2且N为整数;
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包括:
确定N组所述相邻的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的平均值为综合平均距离;
根据所述综合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之后,还包括:
持续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
若是,则控制所述静电净化器停止运行,并控制所述静电净化器输出清洗告警信号。
7.一种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所述静电净化器包括由电离区和吸附区构成的电场净化区,所述吸附区包括多个第一极板和多个第二极板,各所述第一极板与各所述第二极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净化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平均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
极性互换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极性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平均距离确定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时,控制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互换。
8.一种静电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50)和由电离区(A1)和吸附(A2)区构成的电场净化区(A0);
所述吸附区(A2)包括间隔多个第一极板(A21)和多个第二极板(A22),各所述第一极板(A21)与各所述第二极板(A22)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于所述静电净化器的进风方向(X);
所述控制器(50)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净化器的控制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距机构(10);
所述测距机构(10)与所述控制器(50)通信连接和/或电连接;
所述测距机构(10)用于检测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一极板(A21)与所述第二极板(A22)之间的距离信息,并将所述距离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5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继电器(20)、第二继电器(30)和供电电源(40);
所述第一继电器(20)包括第一线圈(T1)、第一触点(K1)和第二触点(K2);所述第一线圈(T1)与所述控制器(50)的第一输出端(OUT1)电连接,所述第一触点(K1)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一极板(A21)与所述供电电源(10)的负低压输出端(LO)之间,所述第二触点(K2)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二极板(A22)与所述供电电源(10)的负低压输出端(LO)之间;
所述第二继电器(30)包括第二线圈(T2)、第三触点(K3)和第四触点(K4);所述第二线圈(T2)与所述控制器(50)的第二输出端(OUT2)电连接,所述第三触点(K3)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一极板(A21)与接地端(GND)之间,所述第四触点(K4)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板(A22)与所述接地端(GND)之间;
所述供电电源(10)的负高压输出端(HO)与所述电离区(A1)电连接。
CN202311587687.9A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Pending CN1173991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7687.9A CN117399176A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7687.9A CN117399176A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9176A true CN117399176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8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87687.9A Pending CN117399176A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91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7029B (zh) 一种铁路电力机车车载自动过分相检测装置
JP2009509601A (ja) 自立走行可能な床用集塵装置
CN101567398A (zh) 太阳能电池板自动清洁系统和方法
CN103958068A (zh) 用于清洁静电除尘器的方法及装置
CN117399176A (zh) 一种静电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2422498B (zh) 离子产生装置
CN205462726U (zh) 工业静电除尘器
CN107442273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箱的自动除尘系统
CN104338395B (zh) 空气净化器过滤膜电场清洗装置及方法
CN110068033B (zh) 一种旋转自清洁油烟净化器总成
JP2013013538A (ja) 室内用集塵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機能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103769298A (zh) 静电除尘系统及方法
CN101099944B (zh) 一种具有自清理功能的电极组件
CN209346890U (zh) 清洁设备
CN116047342A (zh) 一种储能电池多簇并联系统的绝缘阻值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8050587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22340U (zh) 碳刷清洁系统
CN1180814A (zh) 自动转换滤网排油烟机
CN205587144U (zh) 一种高效安全的静电除尘器
CN114288797A (zh) 一种工厂车间内部尘埃处理设备
CN112556077A (zh) 一种抗干扰的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732287U (zh) 一种带火灾报警功能的配电柜
CN209313750U (zh) 软启动柜和软启动柜控制系统
CN117824095A (zh) 自清洁控制方法、自清洁装置及净化系统
CN214052098U (zh) 一种离子风凝并辅助集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