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5297A - 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95297A CN117395297A CN202210780063.8A CN202210780063A CN117395297A CN 117395297 A CN117395297 A CN 117395297A CN 202210780063 A CN202210780063 A CN 202210780063A CN 117395297 A CN117395297 A CN 1173952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time
- information
- receiving
- mess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消息收发方法包括: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存储于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该技术方案确保了消息收发效果以及目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消息收发过程中,接收端的无源设备要求有足够的接收信号功率,当信号的接收电平较小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储能,储能不足将导致无法接收信号或者信号接收效果较差。以无源设备为标签机为例,假设读取器需要从标签机内获取数据,标签机的电路设计要求有足够的接收信号功率,在标签机接收读取器发送的消息时,通过整流器和稳压器后输出给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该阶段需要一直有稳压器的输出电流供给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这对于标签机的供电有一定的要求。当信号的接收电平较小时,标签机通过一定时间的能量累计可以达到一定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驱动数字信号单元进行信号的开关调制。但是,如果标签机在发送消息阶段时间持续较长,则会对前期能量的累计要求比较高,从而影响信号收发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能够解决无源设备在储能不足时消息收发效果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收发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收发设备,该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收发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该方法包括: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收发设备,该设备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收发系统,包括:终端及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收发系统,包括:终端及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向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可见,在第二设备需要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先产生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即第二消息),将该响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然后才会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二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二消息的交互,能够避免第一设备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其他设备(非第二设备)的情况,从而确保了消息收发的准确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消息收发流程,比如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后、直接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消息收发流程更加完善。此外,在设备盘点模式(如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中获取数据进行盘点)下,设备双方通过中间响应消息的交互,不仅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还能使第一设备(如无源设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储能,从而在储能充足的情况下收发消息,确保消息收发效果以及目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方法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方法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方法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12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12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下一代基站(g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Receiving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收发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消息收发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11或者网络侧设备12。如图2所述,该方法包括:
S202,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其中,目标数据可存储于第一设备中,也可存储于与第一设备相关联的其他设备或者存储器中。
S204,向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S206,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
其中,若目标数据存储于第一设备中,则第一设备从本地获取目标数据携带于第四消息中发送给第二设备。若目标数据存储于与第一设备相关联的其他设备或者存储器中,则第一设备从其他设备或者存储器中获取目标数据,然后再将目标数据携带于第四消息中发送至第二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向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可见,在第二设备需要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先产生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即第二消息),将该响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在第二设备再次响应之后,第一设备才会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二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二消息的交互,能够避免第一设备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其他设备(非第二设备)的情况,从而确保了消息收发的准确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消息收发流程,比如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后、直接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消息收发流程更加完善。此外,在设备盘点模式(如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中获取数据进行盘点)下,设备双方通过中间响应消息的交互,不仅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还能使第一设备(如无源设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储能,从而在储能充足的情况下收发消息,确保消息收发效果以及目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前,可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并在成功接收到第三消息之后,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由于第三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三消息的交互,能够使消息收发效果更佳,这在多个设备之间同时交互的场景中体现更加突出。例如,若多个第二设备同时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以获取目标数据。如果第一设备向每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之后,接着向每个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就会导致第一设备同时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情况,从而造成数据传输拥堵现象,影响数据传输的成功率。而如果第一设备先等待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并在成功接收到第三消息之后、再向发送该第三消息的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就能够避免同时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情况,从而避免数据传输拥堵现象,提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方法的示意性时序图。如图3所示,图中以竖线排列的序列表示时间轴线,时间轴线上从左到右依次表示时间先后顺序。若无特别说明,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所对应的附图中,均以竖线排列的序列表示时间轴线。第二设备首先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的时间t之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时间t表示第一设备对第一消息的处理时间,包括解析第一消息。然后,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消息,T1表示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和接收第三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T1可大于或等于0。然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目标数据的第四消息,T2表示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和发送第四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T2可大于或等于0。
本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可以由第一设备生成,比如生成一个16比特的随机字符,作为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三消息是为了响应第二消息,因此第三消息至少包括由第一设备发送的16比特的随机字符,例如,第三消息为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指令的形式,则第二设备通过ACK指令将16比特的随机字符反馈给第一设备,以触发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数据。
以第一设备为标签机、第二设备为读取器为例,假设在盘点模式下,读取器需从标签机中查询目标数据,则读取器首先向标签机发送查询指令(Query),该查询指令即为第一消息。然后,标签机接收到查询指令后,生成一个16比特的随机字符(即RN16),将RN16发送给读取器。然后,读取器通过ACK指令的形式将RN16反馈给标签机,以触发标签机向读取器发送目标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消息时,可以在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立即接收第三消息,此时图3中所示的T1为0。也可在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等待一段时间后接收第三消息,即延时接收第三消息,此时图3中所示的T1大于0。可选地,在第一时刻接收第三消息,其中,第一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其中,第一时间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时刻、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与接收第三消息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刻为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的某个时刻。若第一时间信息包括第一时刻,即第一设备能够直接获知在哪个时刻接收第三消息。比如,第一设备在10:00:00点(即10点整)发送了第二消息,第一时刻为10:00:10点(即10点0分10秒),则第一设备在10:00:10点接收第三消息。若第一时间信息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则第一设备能够获知发送第二消息之后需等待的时间间隔。比如,第一设备在10:00:00点(即10点整)发送了第二消息,第一时间间隔为1秒,则第一设备在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等待1秒后接收第三消息。
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其中,储能信息用于表征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比如,储能信息包括具体的储备能量,或者储备能量是否需要延时收发消息。
第一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以及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这几种信息的携带方式有多种,以下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或者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时间信息。在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时间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信息由第二设备确定并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可根据第一消息携带的第一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刻,进而在第一时刻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消息。
其中,第二设备在确定第一时间信息时,可以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信息来确定,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了第一时间信息。或者,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来确定第一时间信息。基于此,第一设备可预先向第二设备发送设备状态信息,以使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一消息之前,即可根据第一设备发送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第一时间信息,进而将第一时间信息携带在第一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第一设备。
在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时间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信息由第一设备确定并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第一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刻,进而在第一时刻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其中,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时间信息时,可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信息来确定,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了第一时间信息。或者,第一设备可根据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来确定第一时间信息。第一设备在接收第三消息之前(比如在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或者发送第二消息之后),先根据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第一时间信息,然后将第一时间信息携带在第二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刻,并在第一时刻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包括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在第一消息包括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的情况下,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由第二设备确定并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可根据第一消息携带的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确定第一时刻,进而在第一时刻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消息。
可选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预先约定或配置好消息收发过程中各个消息的信息长度,包括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这样,第二设备可根据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信息,确定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进而将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携带在第一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第一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由第一设备确定并发送给第二设备。可选地,第一设备可根据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能够接收消息的信息长度,比如,确定当前的储能信息能够收发的消息的信息长度是多少。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确定第一时刻,进而在第一时刻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此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的长度应和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相匹配,比如,第三消息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可选地,由于第二消息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随机字符,第三消息是针对第二消息的响应消息,因此,第一设备可以根据所生成的第二消息来确定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进而将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确定为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比如,第一设备生成的第二消息的信息长度为16比特,则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可以是16比特,或者,在第三消息中需要携带其他信息的情况下,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可以大于16比特,比如32比特。
可选地,第一设备也可根据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信息,确定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进而将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携带在第二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第二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包括设备状态信息,也即,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由第一设备通过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设备状态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项: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其中,储能信息用于表征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可选地,第一设备可根据自身的储能信息来确定设备状态信息是第一状态信息或者第二状态信息。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第一时刻,进而在第一时刻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执行S206时,即发送第四消息时,可以在接收第三消息之后立即发送第四消息,此时图3中所示的T2为0。也可在接收第三消息之后等待一段时间后发送第四消息,即延时发送第四消息,此时图3中所示的T2大于0。可选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其中,第二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其中,第二时间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二时刻、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与发送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二时间间隔、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与发送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三时间间隔、接收第一消息与发送第四消息之间的第四时间间隔。第二时刻为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之后的某个时刻。若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第二时刻,即第二设备能够直接获知在哪个时刻发送第四消息。比如,第一设备在10:00:00点(即10点整)接收了第三消息,第二时刻为10:00:10点(即10点0分10秒),则第一设备在10:00:10点发送第四消息。若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第二时间间隔,则第一设备能够获知发送第二消息之后需等待的时间间隔。比如,第一设备在10:00:00点(即10点整)发送了第二消息,第二时间间隔为1秒,则第一设备在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等待1秒后发送第四消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设备在发送第四消息之后需接收第三消息,因此第二时间间隔应大于发送第二消息和接收第三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若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第三时间间隔,则第一设备能够获知接收第三消息之后需等待的时间间隔。比如,第一设备在10:00:00点(即10点整)接收了第三消息,第三时间间隔为1秒,则第一设备在接收第三消息之后,等待1秒后发送第四消息。
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其中,储能信息用于表征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
第二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以及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这几种信息的携带方式有多种,以下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消息或者第三消息包括第二时间信息。
在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时间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时间信息由第一设备确定并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第二时间信息,确定第二时刻,进而在第二时刻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
其中,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二时间信息时,可以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信息来确定,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了第二时间信息。或者,第一设备可根据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来确定第二时间信息。第一设备在发送第四消息之前,先根据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第二时间信息,然后将第二时间信息携带在第二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在第二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同时,第二设备根据第二消息中携带的第二时间信息确定第二时刻,并在第二时刻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
在第三消息包括第二时间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时间信息由第二设备确定并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三消息后,可根据第三消息携带的第二时间信息,确定第二时刻,进而在第二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
其中,第二设备在确定第二时间信息时,可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信息来确定,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了第二时间信息。或者,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来确定第二时间信息。基于此,第一设备可预先向第二设备发送设备状态信息,以使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前,即可根据第一设备发送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第二时间信息,进而将第二时间信息携带在第三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第一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包括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在第二消息包括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的情况下,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由第一设备确定并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确定第二时刻,进而在第二时刻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
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预先约定或配置好消息收发过程中各个消息的信息长度,包括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这样,第一设备可根据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信息,确定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进而将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携带在第二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第二设备。
或者,由于目标数据存储于第一设备中,因此,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目标数据来确定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比如,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为32比特,则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可以是32比特,即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或者,在第四消息中需要携带其他信息的情况下,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可以大于32比特,比如48比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消息包括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由第二设备确定并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三消息后,可根据第三消息携带的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确定第二时刻,进而在第二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
可选地,第二设备可根据和第一设备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信息,确定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进而将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携带在第三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第一设备。可选地,第二设备可根据待获取的目标数据,预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包括设备状态信息,也即,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由第一设备通过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设备状态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项: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其中,储能信息用于表征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可选地,第一设备可根据自身的储能信息来确定设备状态信息是第一状态信息或者第二状态信息。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根据第二消息携带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第二时刻,进而在第二时刻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
由上述实施例可看出,在第二设备需要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能够基于时间信息(包括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第二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和/或待收发消息的信息长度来确定收发消息的时刻,包括接收第三消息的第一时刻、以及发送第四消息的第二时刻,因此,第一设备在消息收发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累积能量,从而在第一设备能量充足(如具有足够的收发信号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消息收发,避免因设备能量不足而影响消息收发效果或者无法收发消息的情况。因此,第一设备在消息收发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累积能量,从而在第一设备能量充足(如具有足够的收发信号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消息收发,避免因设备能量不足而影响消息收发效果或者无法收发消息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消息之前,可确定自身的储能信息与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是否匹配。若不匹配,则向第二设备发送供能时间因子,该供能时间因子用于第二设备调整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其中,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与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匹配,说明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足以按照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收发消息,此时不需要向第二设备发送供能时间因子。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与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不匹配,说明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不足以按照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收发消息,此时需要增大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从而使第一设备有更多的时间储备能量,确保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足以按照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收发消息。
储能信息可包括具体的储备能量和/或储备能量是否满足当前的调度时间需求。若储能信息包括储备能量,则第一设备可根据储备能量的值,确定出当前的储备能量是否满足调度时间需求。若储备能量满足调度时间需求,则说明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与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匹配;若储备能量不满足调度时间需求,则说明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与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不匹配。
可选地,第二消息包括供能时间因子,即,供能时间因子可携带于第二消息中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供能时间因子调整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
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供能时间因子。设备状态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可选地,若设备状态信息为第一状态信息,则说明第一设备的储备能量较多,可确定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与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匹配。若设备状态信息为第二状态信息,则说明第一设备的储备能量较少,此时可进一步根据储备能量的值确定储能信息与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匹配。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供能时间因子,由于该供能时间因子可作用于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因此使得消息收发的延时时间是动态可调整的,从而能够灵活地根据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动态调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收发消息的时间,避免因设备能量不足而影响消息收发效果或者无法收发消息的情况。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消息收发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11或者网络侧设备12。如图4所述,该方法包括:
S402,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对获取请求。
其中,目标数据可存储于第一设备中,也可存储于与第一设备相关联的其他设备或者存储器中。
S404,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S408,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可以由第一设备生成,比如生成一个16比特的随机字符,作为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三消息是为了响应第二消息,因此第三消息至少包括由第一设备发送的16比特的随机字符,例如,第三消息为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指令的形式,则第二设备通过ACK指令将16比特的随机字符反馈给第一设备,以触发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目标数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消息收发机制,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可见,在第二设备需要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先产生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即第二消息),将该响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在第二设备再次响应之后,第一设备才会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二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二消息的交互,能够避免第一设备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其他设备(非第二设备)的情况,从而确保了消息收发的准确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消息收发流程,比如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后、直接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消息收发流程更加完善。此外,在设备盘点模式(如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中获取数据进行盘点)下,设备双方通过中间响应消息的交互,不仅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还能使第一设备(如无源设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储能,从而在储能充足的情况下收发消息,确保消息收发效果以及目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之前,可先向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然后再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由于第三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三消息的交互,能够使消息收发效果更佳,这在多个设备之间同时交互的场景中体现更加突出。例如,若多个第二设备同时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以获取目标数据。如果第一设备向每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之后,接着向每个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就会导致第一设备同时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情况,从而造成数据传输拥堵现象,影响数据传输的成功率。而如果第一设备先等待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并在成功接收到第三消息之后、再向发送该第三消息的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就能够避免同时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情况,从而避免数据传输拥堵现象,提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时,可以在接收到第二消息之后立即发送第三消息,此时图3中所示的T1为0。也可在接收到第二消息之后等待一段时间后发送第三消息,即延时发送第三消息,此时图3中所示的T1大于0。可选地,在第一时刻发送第三消息,其中,第一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其中,第一时间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时刻、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与接收第三消息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刻为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的某个时刻。
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其中,储能信息用于表征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比如,储能信息包括具体的储备能量,或者储备能量是否需要延时收发消息。
第一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以及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这几种信息的携带方式和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执行S406时,即接收第四消息时,可以在发送第三消息之后立即接收第四消息,此时图3中所示的T2为0。也可在发送第三消息之后等待一段时间后接收第四消息,即延时接收第四消息,此时图3中所示的T2大于0。可选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刻接收第四消息,其中,第二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
其中,第二时间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二时刻、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与发送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二时间间隔、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与发送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三时间间隔、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消息与发送第四消息之间的第四时间间隔。第二时刻为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消息之后的某个时刻。
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其中,储能信息用于表征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设备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状态信息,这说明第一设备在后续时刻已准备好收发消息。
若设备状态信息包括第二状态信息,这说明第一设备在后续时刻尚未准备好收发消息。因此,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一设备对第三消息的响应消息,则可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再次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直至第三消息满足停止发送条件。其中,停止发送条件包括:第一设备对第三消息的接收到响应消息;和/或,第三消息的发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例如,当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为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时,说明第一设备需要延时收发后续消息,比如延时接收ACK。此时,第二设备可以多次尝试发送ACK,若在预设时长(比如10毫秒)内接收到第一设备对ACK的响应消息,则停止发送ACK。若在预设时长(比如10毫秒)内未接收到第一设备对ACK的响应消息,则在预设时间间隔后(比如20毫秒)后再次发送ACK,直至接收到第一设备对ACK的响应消息,或者达到预设的发送次数。
第二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以及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这几种信息的携带方式和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可看出,在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能够基于时间信息(包括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第二时间信息)、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和/或待收发消息的信息长度来确定收发消息的时刻,包括发送第三消息的第一时刻、以及接收第四消息的第二时刻,因此,第一设备在消息收发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累积能量,从而在第一设备能量充足(如具有足够的收发信号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消息收发,避免因设备能量不足而影响消息收发效果或者无法收发消息的情况。因此,第一设备在消息收发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累积能量,从而在第一设备能量充足(如具有足够的收发信号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消息收发,避免因设备能量不足而影响消息收发效果或者无法收发消息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供能时间因子,根据供能时间因子调整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
可选地,第二消息包括供能时间因子,即,供能时间因子可携带于第二消息中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供能时间因子调整第一时刻和/或第二时刻。
下面以第一设备为标签机、第二设备为读取器为例,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消息收发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读取器需从标签机中查询目标数据,则读取器首先向标签机发送查询指令(Query),该查询指令即为第一消息。然后,标签机接收到查询指令后,生成一个16比特的随机字符(即RN16),将RN16发送给读取器。然后,读取器通过ACK指令的形式将RN16反馈给标签机,以触发标签机向读取器发送目标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标签机的电路设计要求有足够的接收信号功率,在标签机接收读取器发送的消息时,通过整流器和稳压器后输出给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该阶段需要一直有稳压器的输出电流供给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这对于标签机的供电有一定的要求。当信号的接收电平较小时,标签机通过一定时间的能量累计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驱动数字信号单元进行信号的开关调制。但是,如果标签机在发送消息阶段时间持续较长,则会对前期能量的累计要求比较高,从而影响信号接收效果。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延时收发消息机制来确保消息收发效果。
可选地,标签机向读取器发送RN16(即第二消息)时,可在RN16中携带第一时间信息,如图5所示的T1,该T1表示标签机发送RN16和接收ACK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标签机可根据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延时收发信息、储能信息等)确定当前的储能信息是否与第一时刻相匹配,若不匹配,则可以将T1值调整至更大的值,比如增加10毫秒,并按照调整后的T1接收ACK指令。或者,标签机可以向读取器反馈供能时间因子,以使读取器根据供能时间因子将T1调整至更大的值。在T1这段时间内,标签机可以储备更多的能量。
可选地,标签机向读取器发送RN16时,也可在RN16中携带可收发的信息长度,比如ACK指令的信息长度、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等中的至少一项。读取器接收到RN16后,可根据RN16中携带的信息长度,确定发送ACK指令的第一时刻(对应图5中的T1)和/或接收目标数据的第二时刻(对应图5中的T2),从而使标签机有更多的时间储能能量。
可选地,标签机发送RN16时,还可在RN16中携带自身的设备状态信息,该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是否延时收发信息、储能信息等。读取器接收到RN16后,可根据RN16中携带的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是否按照T1和T2收发消息。若设备状态信息为标签机不延时收发消息,则T1、T2为0;若设备状态信息为第一设备延时收发消息,则读取器可根据其他信息(如标签机上报的储能信息、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T1和T2)确定出T1和T2的值,进而按照T1和T2与标签机收发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读取器需从标签机中查询目标数据,则读取器首先向标签机发送查询指令(Query),该查询指令即为第一消息。然后,标签机接收到查询指令后,生成一个16比特的随机字符(即RN16),将RN16发送给读取器。然后,读取器通过ACK指令的形式将RN16反馈给标签机,以触发标签机向读取器发送目标数据。
可选地,标签机向读取器发送RN16时,可在RN16中携带第二时间信息,如图6所示的T3,该T3表示标签机发送RN16和发送目标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选地,标签机向读取器发送RN16时,可在RN16中携带如图6所示的T4,该T4表示标签机接收ACK和发送目标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选地,标签机向读取器发送RN16时,可在RN16中携带供能时间因子,以使读取器根据供能时间因子调整T3和T4的值。比如,若标签机当前的储能信息和调度时间需求(即T3和T4的值)不匹配,则可以向读取器上报供能时间因子,以使读取器调整大T3和T4的值,从而延后读取器发送ACK指令的时间,以及延后标签机发送目标数据的时间。
由上述实施例可看出,在读取器获取标签机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查询指令(Query)后,标签机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读取器,而是能够基于时间信息(比如图5-6所示的T1、T2、T3和T4)、标签机的设备状态信息和/或待收发消息的信息长度来确定收发消息的时刻,因此,标签机在消息收发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累积能量,从而在标签机能量充足(如具有足够的收发信号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消息收发,避免因标签机能量不足而影响消息收发效果或者无法收发消息的情况。因此,标签机在消息收发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累积能量,从而在标签机能量充足(如具有足够的收发信号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消息收发,避免因设备能量不足而影响消息收发效果或者无法收发消息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收发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消息收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消息收发设备执行消息收发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收发设备。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消息收发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第一发送模块72,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第二发送模块73,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前,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接收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一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和/或,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73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消息;所述第二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
或者,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时刻;
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前,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
或者,
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时刻;
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与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二时间间隔;
接收所述第三消息与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三时间间隔;
接收所述第一消息与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四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前,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前,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与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不匹配,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供能时间因子;所述供能时间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供能时间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供能时间因子之前,根据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所述供能时间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设备状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
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所述储能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向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可见,在第二设备需要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先产生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即第二消息),将该响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在第二设备再次响应之后,第一设备才会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二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二消息的交互,能够避免第一设备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其他设备(非第二设备)的情况,从而确保了消息收发的准确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消息收发流程,比如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后、直接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消息收发流程更加完善。此外,在设备盘点模式(如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中获取数据进行盘点)下,设备双方通过中间响应消息的交互,不仅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还能使第一设备(如无源设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储能,从而在储能充足的情况下收发消息,确保消息收发效果以及目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收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消息收发设备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81,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第三接收模块8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第四接收模块83,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之前,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一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和/或,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83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接收所述第四消息;所述第二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
或者,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时刻;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
或者,
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时刻;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消息与接收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二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与接收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三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与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四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所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供能时间因子;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供能时间因子,调整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供能时间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状态信息;
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前,根据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所述储能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六发送模块,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第三消息的响应消息,则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再次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直至所述第三消息满足停止发送条件;
其中,所述停止发送条件包括: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和/或,发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可见,在第二设备需要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先产生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即第二消息),将该响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在第二设备再次响应之后,第一设备才会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二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二消息的交互,能够避免第一设备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其他设备(非第二设备)的情况,从而确保了消息收发的准确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消息收发流程,比如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后、直接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消息收发流程更加完善。此外,在设备盘点模式(如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中获取数据进行盘点)下,设备双方通过中间响应消息的交互,不仅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还能使第一设备(如无源设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储能,从而在储能充足的情况下收发消息,确保消息收发效果以及目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消息收发设备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收发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存储器9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9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9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上述消息收发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9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上述消息收发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存储于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该终端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设备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存储于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该终端实施例与上述第二设备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图10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以及处理器1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0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x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x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x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0,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在第一时刻接收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一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在第二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消息;所述第二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前,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前,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前,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与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不匹配,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供能时间因子;所述供能时间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供能时间因子之前,根据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所述供能时间因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向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可见,在第二设备需要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先产生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即第二消息),将该响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在第二设备再次响应之后,第一设备才会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二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二消息的交互,能够避免第一设备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其他设备(非第二设备)的情况,从而确保了消息收发的准确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消息收发流程,比如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后、直接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消息收发流程更加完善。此外,在设备盘点模式(如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中获取数据进行盘点)下,设备双方通过中间响应消息的交互,不仅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还能使第一设备(如无源设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储能,从而在储能充足的情况下收发消息,确保消息收发效果以及目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0,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在第一时刻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一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在第二时刻接收所述第四消息;所述第二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供能时间因子;根据所述供能时间因子,调整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前,根据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第三消息的响应消息,则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再次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直至所述第三消息满足停止发送条件;其中,所述停止发送条件包括: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和/或,发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用于响应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目标数据。可见,在第二设备需要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并发出第一消息后,第一设备并非是立即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而是先产生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即第二消息),将该响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在第二设备再次响应之后,第一设备才会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二消息属于中间响应消息,即不携带真实的目标数据,因此设备双方通过第二消息的交互,能够避免第一设备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其他设备(非第二设备)的情况,从而确保了消息收发的准确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消息收发流程,比如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后、直接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消息收发流程更加完善。此外,在设备盘点模式(如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中获取数据进行盘点)下,设备双方通过中间响应消息的交互,不仅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还能使第一设备(如无源设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储能,从而在储能充足的情况下收发消息,确保消息收发效果以及目标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存储于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设备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存储于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第二设备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1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100包括:天线111、射频装置112、基带装置113、处理器114和存储器115。天线111与射频装置11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12通过天线11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1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1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12,射频装置11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1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1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1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1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1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1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11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1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1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15上并可在处理器11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14调用存储器11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6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消息收发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消息收发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消息收发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收发系统,包括:终端及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第一设备侧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第二设备侧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第二设备侧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第一设备侧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1)
1.一种消息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包括:
在第一时刻接收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一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和/或,
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包括:
在第二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消息;所述第二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
或者,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时刻;
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
或者,
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时刻;
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与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二时间间隔;
接收所述第三消息与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三时间间隔;
接收所述第一消息与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四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前,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与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不匹配,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供能时间因子;所述供能时间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供能时间因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供能时间因子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所述供能时间因子。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设备状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3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
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所述储能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
15.一种消息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包括:
在第一时刻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所述第一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和/或,
所述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包括:
在第二时刻接收所述第四消息;所述第二时刻基于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三消息的信息长度;
或者,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一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时刻;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四消息的信息长度;
或者,
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接收的消息的信息长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时刻;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消息与接收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二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与接收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三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与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间的第四时间间隔。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供能时间因子;
根据所述供能时间因子,调整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供能时间因子。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设备状态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刻和/或所述第二时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一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延时收发消息的第二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信息;所述储能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设备不延时收发消息、或者延时收发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之后,还包括:
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第三消息的响应消息,则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再次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直至所述第三消息满足停止发送条件;
其中,所述停止发送条件包括: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和/或,发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27.一种消息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28.一种消息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对目标数据的获取请求;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
2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6任一项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
30.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6任一项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
3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6任一项所述的消息收发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80063.8A CN117395297A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
PCT/CN2023/103051 WO2024007907A1 (zh) | 2022-07-04 | 2023-06-28 | 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80063.8A CN117395297A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95297A true CN117395297A (zh) | 2024-01-12 |
Family
ID=89454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80063.8A Pending CN117395297A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95297A (zh) |
WO (1) | WO202400790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78824A1 (zh) * | 2018-03-23 | 2019-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向散射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1163957A1 (zh) * | 2020-02-20 | 2021-08-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反向散射的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JP7516069B2 (ja) * | 2020-02-25 | 2024-07-16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タグ読取装置およびタグ読取システム |
CN114698071B (zh) * | 2020-12-31 | 2024-07-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能量提供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CN113645577A (zh) * | 2021-08-25 | 2021-11-12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7-04 CN CN202210780063.8A patent/CN1173952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6-28 WO PCT/CN2023/103051 patent/WO2024007907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07907A1 (zh) | 2024-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3236962A1 (zh)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7395297A (zh) | 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 |
CN117377040A (zh) | 唤醒信号监听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网络设备及介质 | |
WO2023151650A1 (zh) | 信息激活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24061111A1 (zh) |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24027746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接收端及发送端 | |
WO2024037514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24125390A1 (zh) | 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
US20240348349A1 (en) |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Medium | |
US20240334450A1 (en) | Referen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WO2024041593A1 (zh) | 反向散射通信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US20240365370A1 (en) | Gap conflict process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 |
CN117119574A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6867036A (zh) | 一种基于事件的设备操作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网络侧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 |
CN117811607A (zh) | 跳频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介质 | |
CN117528721A (zh) | 处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412407A (zh) | 处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676858A (zh) | Prs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17254890A (zh) | 反向散射通信配置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 |
CN116761259A (zh) | 资源池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7998349A (zh) | 能力指示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499972A (zh) | 测量间隔冲突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6567766A (zh) | 路径偏好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6939876A (zh) | 发起bsc链路建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8042581A (zh) | Ue辅助信息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