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7996A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7996A
CN117377996A CN202280000629.9A CN202280000629A CN117377996A CN 117377996 A CN117377996 A CN 117377996A CN 202280000629 A CN202280000629 A CN 202280000629A CN 117377996 A CN117377996 A CN 117377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frame
refresh
transistor
refresh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06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元章
李健
韩婷
吴国强
侯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77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7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在与第一刷新率(F1)对应的第一刷新周期(FT1)中,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第一有效时段(VT1)和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NT1):在第一有效时段(VT1),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图像帧信号(VD1);在第一无效时段(NT1),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在与第二刷新率(F2)对应的第二刷新周期(FT2)中,第二刷新周期(FT2)包括第二有效时段(VT2)和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NT2):在第二有效时段(VT2),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图像帧信号(VD2);在第二无效时段(NT2),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其中,第一刷新率(F1)与第二刷新率(F2)不同,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与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的电压大小不同。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的种类繁多,按显示媒质和工作原理进行划分,可分为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无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ELD,Electro Luminescent 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到各种各样的场景中,满足不同的图像显示需求。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要求逐渐提高。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在与第一刷新率对应的第一刷新周期中,所述第一刷新周期包括第一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图像帧信号;在所述第一无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在与第二刷新率对应的第二刷新周期中,所述第二刷新周期包括第二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在所述第二有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图像帧信号;在所述第二无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二无效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刷新率与所述第二刷新率不同,所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与所述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大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新率小于所述第二刷新率;所述第一刷新周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中的首个第一帧周期为第一写入帧;所述第一写入帧包括所述第一有效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中,除了所述第一写入帧以外的每个第一帧周期为第一保持帧;所述第一保持帧包括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和第一空余时段,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在所述第一保持帧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在所述第一写入帧中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一空余时段在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和所述第一写入帧之间,所述第一空余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高阻 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持帧还包括第二空余时段,所述第二空余时段在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之后,所述第二空余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写入帧还包括第三空余时段,所述第三空余时段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和所述第一保持帧之间,所述第三空余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输出第一扫描信号,并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均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空余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刷新周期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帧周期,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帧周期中的首个第二帧周期为第二写入帧;所述第二写入帧包括所述第二有效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刷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帧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刷新率,所述至少三种不同的刷新率包括所述第一刷新率和所述第二刷新率;所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差的绝对值,和所述第一刷新率与所述第二刷新率之差的绝对值正相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新率小于所述第二刷新率;所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帧;数据驱动器,被配置为在与第一刷新率对应的第一刷新周期中,所述第一刷新周期包括第一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图像帧信号;在所述第一无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在与第二刷新率对应的第二刷新周期中,所述第二刷新周期包括第二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在所述第二有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图像帧信号;在所述第二无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二无效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刷新率与所述第二刷新率不同,所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与所述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大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新率小于所述第二刷新率,所述第一刷新 周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中的首个第一帧周期为第一写入帧,所述第一写入帧包括所述第一有效时段;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中,除了所述第一写入帧以外的每个帧周期为第一保持帧;所述第一保持帧包括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和第一空余时段,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在所述第一保持帧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在所述第一写入帧中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一空余时段位于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和所述第一写入帧之间,所述第一空余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中的一个,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扫描驱动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输出第一扫描信号,并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和第三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均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空余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线和多个像素电路,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数据驱动器和所述像素电路均耦接;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所述多个晶体管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均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包括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在所述控制极的控制下导通;所述多个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均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为氧化物晶体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晶体管包括有源图案,还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分别位于所述有源图案的不同侧,且均与所述有源图案绝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不同刷新频率的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5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不同刷新频率的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P型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不同刷新频率的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8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不同刷新频率的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写入帧中一行子像素的驱动时序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保持帧帧中一行子像素的驱动时序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双栅极晶体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 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示例性地,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器、电视、广告牌、家电、大面积墙壁、信息查询设备(如电子政务、银行、医院或电力等部门的业务查询设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数码相机、摄录机或导航仪等。
参见图1,显示装置DP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帧。显示面板10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面板、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面板、微LED(包括:miniLED或microLED)面板等,对此不作过多限制。
示例性地,参见图1,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AA和周边区S。其中,周边区S位于显示区AA至少一侧。例如,周边区S可以围绕显示区AA一圈设置。显示面板10中还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P,多个子像素P位于显示区AA中。示例性地,多个子像素P可以呈阵列排布。例如,沿第一方向X排列成一排的子像素P称为同一行子像素,沿第二方向Y排列成一排的子像素P称为同一列子像素。多个子像素P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发出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颜色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颜色子像素和被配置为发出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颜色子像素。例如,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例如,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可以垂直。
参见图1,显示装置DP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时序控制器20、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扫描驱动器30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数据驱动器40。每个扫描驱动器30与一个时序控制器20耦接,每个数据驱动器40也与一个时序控制器20耦接。其中,时序控制器20、扫描驱动器30和数据驱动器40的个数可以根据显示装置DP的分辨率进行设置,显示装置DP的分辨率越高,时序控制器20、扫描驱动器30和数据驱动器40的个数可以相应增多,本公开对此不作过多限制。扫描驱动器30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时序控制器20的多种扫描控制信号,例如代表一个图像帧扫描开始的帧起始(Start Vertical,STV)信号、代表一行扫描开启的扫描时钟(Clock Pulse Vertical,CPV)信号等,并响应于接收到的扫描控制信号向显示面板10输出相应的扫描信号,例如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等。数据驱动器40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时序控制器20的多种数据控制信号,例如数据时钟(Clock Pulse Horizontal,CPH)信号、代表行数据传输开始的行起始(Start Horizontal,STH)信号等,并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控制信号向显示面板10输出相应的图像帧信号。其中,图像帧信号包括与一个图像帧对应的多个数据电压,每个子像素P在一个数据电压的驱动下显示相应的灰阶。
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1,显示面板10中还可以包括多条信号线,多条信号线可以为栅线GL、数据线DL、电源电压线(图中未示出)等。 例如,当信号线为栅线GL时,信号线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与一行子像素耦接,控制该行子像素的打开和关闭。当信号线为数据线DL时,信号线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与一列子像素耦接,向该列中的每个子像素P提供一数据电压。当信号线为电源电压线时,信号线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与至少一列子像素耦接,向对应列子像素提供电源电压(例如高电平电压)。
示例性地,参见图1,显示面板10的至少一个(例如每个)子像素P包括像素电路100和发光器件L,每个像素电路100与一个发光器件L耦接,像素电路100被配置为驱动发光器件L发光。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像素电路100,示例性地,多个像素电路100也呈阵列排布,包含像素电路100的子像素P的位置作为该像素电路100的位置。
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所采用的发光器件L的类型不同,例如,发光器件L可以为LED、OLED或QLED等。发光器件L可以包括阴极和阳极,以及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发光功能层。其中,发光功能层可以包括发光层(Emission layer,EML)、位于发光层和阳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ing Layer,HTL)、位于发光层和阴极之间的电子传输层(Election Transporting Layer,ETL)。当然,根据需要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空穴传输层和阳极之间设置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HIL),可以在电子传输层和阴极之间设置电子注入层(Election Injection Layer,EIL)。为了便于表述,以下以显示面板10为OLED面板,发光器件L为OLED为例进行说明。
像素电路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每个像素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Capacitance)和多个晶体管。例如,像素电路可以包括两个晶体管(一个开关晶体管和一个驱动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构成2T1C结构;还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晶体管(多个开关晶体管和一个驱动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器。其中,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或者可以为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简称TFE)等。像素电路中所包括的多个晶体管可以均为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简称LTPS)晶体管,也可以均为氧化物(Oxide)晶体管,还可以同时包括低温多晶硅晶体管和氧化物晶体管两种晶体管。
示例性地,每个晶体管包括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第一极和第二极在控制极的控制下导通。例如,当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或者场效应晶体管时,控制极可以为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可以为晶体管的源极,第二极可以为晶 体管的漏极,源极和漏极在栅极的控制下导通。其中,当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例如低温多晶硅晶体管)时,导通时电流从晶体管的源极流向漏极;当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例如氧化物晶体管)时,导通时电流从晶体管的漏极流向源极。
参见图2,以像素电路100具有由一个电容器和七个晶体管构成的7T1C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像素电路100包括存储电容器C,还包括一个驱动晶体管DT和六个开关晶体管,其中,六个开关晶体管分别为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示例性地,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均为氧化物晶体管,驱动晶体管DT、第一晶体管T1以及第四晶体管T4~第六晶体管T6均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低温多晶硅晶体管的响应迅速,尺寸较小,迁移率较高,设置像素电路100中的多个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有利于缩短像素电路100的响应时间,同时有利于像素电路100整体尺寸的减小,对显示装置高分辨率的实现有所帮助。
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g1用于接收第二扫描信号SC2,第一极s1用于接收数据电压VD,第二极d1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相连;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g2用于接收第一扫描信号SC1,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s2和第二极d2均与驱动晶体管DT相连,具体地,第一极s2与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g相连,第二极d2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d相连;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g3用于接收复位扫描信号RST,第一极s3用于接收第一初始化信号Init1,第二极d3与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g和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s2均相连;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g4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第一极s4用于接收电源电压VDD,第二极d4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s和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s1均相连;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g5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第一极s5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d和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d2均相连,第二极d5与发光器件L的阳极耦接;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g6用于接收第三扫描信号SC3,第一极s6与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d5相连,且与发光器件L的阳极耦接,第二极d6用于接收第二初始化信号Init2。其中,对各种扫描信号而言(例如第一扫描信号SC1~第三扫描信号SC2,以及复位扫描信号RST),能够使接收到该扫描信号的晶体管导通的电压,即为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压。
参见图2和图3,像素电路100的驱动过程包括复位阶段RT、写入阶段WT和发光阶段LT。
在复位阶段RT,第三晶体管T3响应于复位扫描信号RST导通,第一初始化信号Init1通过第三晶体管T3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g和存储电容器C中,从而对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g和存储电容器C进行复位。
在写入阶段WT,第二晶体管T2响应于第一扫描信号SC1导通,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g和第二极d耦接,第一晶体管T1响应于第二扫描信号SC2导通,由数据电压VD和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得到的补偿信号施加到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g,驱动晶体管DT导通,同时补偿信号写入至存储电容器C中。然后,第一晶体管T1关断,第六晶体管T6响应于第三扫描信号SC3导通,第二初始化信号Init2通过第六晶体管T6传输至发光器件L的阳极,从而对发光器件L的阳极进行复位,之后,第二晶体管T2关断。
在发光阶段LT,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EM导通。在该阶段中,存储电容器C向驱动晶体管DT持续供电,驱动晶体管DT保持导通。驱动晶体管DT、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之间形成电流通路,发光器件L在驱动电流I的驱动下发光。
显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持续显示,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如何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提高续航能力,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显示装置的功耗与其刷新率(也可以称为刷新频率)正相关,刷新率越高,显示装置的功耗越大。其中,刷新率是指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帧刷新的频率,也即显示装置中的数据驱动器向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帧信号的频率。为了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可以在待机状态或者显示某些特殊画面(例如静态画面)时降低刷新率。进一步地,为了兼顾功耗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多种刷新率,不同的刷新率适用于不同的显示场景。例如,显示装置的最高刷新率为120Hz,显示装置还可以实现60Hz和30Hz的刷新率,当用户使用显示装置观看电影或者显示游戏画面时,显示装置的刷新率为120Hz,当用户使用显示装置查看文档、照片等内容时,显示装置的刷新率为60Hz,当用户设置显示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刷新率为30Hz。
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装置具有多种刷新率时,高刷新率与低刷新率是相对的,并不通过具体的取值范围进行划分。具体地,将显示装置能够实现的任意两种刷新率进行比较,刷新率较大的一者即为高刷新率,另一者即为低刷新率。
一个图像帧的开始时刻为扫描驱动器开始接收该图像帧对应的STV信号的时刻(以下称为第一时刻),该图像帧的结束时刻为扫描驱动器开始接收 下一图像帧对应的STV信号的时刻(以下称为第二时刻),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所间隔的时长,即为一个帧周期。
示例性地,可以改变帧周期从而改变刷新率,具体地,高刷新率下的帧周期,小于低刷新率下的帧周期。无论是高刷新率还是低刷新率,在每个帧周期中,数据驱动器都会向显示面板输出该图像帧对应的图像帧信号。可以通过改变与一个帧周期相关的时序(以下称为时序组),也即改变与帧周期相关的至少一种(例如一种)信号(可以为第一扫描信号~第三扫描信号、复位扫描信号、发光控制信号等中的至少一者)中有效电压的持续时长(或者称为脉冲宽度),从而改变帧周期。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多少种刷新率,就需要具有多少时序组。在刷新率切换时,对应的时序组也需要切换,使得刷新率与时序相匹配。例如,显示装置可以实现60Hz和90Hz的刷新率,那么就需要具有一个与60Hz刷新率对应的时序组,和一个与90Hz刷新率对应的时序组,60Hz刷新率和90Hz刷新率分别对应的时序组中,至少一种信号的脉冲宽度不同。例如,60Hz刷新率对应的时序组中,第一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可以大于90Hz刷新率对应的时序组中,第一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
又示例地,可以不改变帧周期,改变图像帧信号的输出频率,从而改变刷新率,也即采用插帧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刷新率,该方式下时序的改动程度较小,能够降低时序设计的难度。此时,高刷新率下的帧周期,与低刷新率下的帧周期相等,高刷新率和低刷新率分别对应的时序组中,各种信号的脉冲宽度相等,高刷新率下扫描信号的输出频率,可以等于低刷新率下扫描信号的输出频率,而高刷新率下图像帧信号的输出频率,大于低刷新率下图像帧信号的输出频率。例如,显示装置可以实现120Hz和60Hz两种刷新率。当刷新率为120Hz时,在每个帧周期中,扫描驱动器向显示面板输出该图像帧对应的扫描信号,数据驱动器向显示面板输出该图像帧对应的图像帧信号,扫描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的信号输出频率均为120Hz;当刷新率为60Hz时,第一个帧周期中,扫描驱动器向显示面板输出该图像帧对应的扫描信号,数据驱动器向显示面板输出该图像帧对应的图像帧信号,第二个帧周期中,扫描驱动器向显示面板输出该图像帧对应的扫描信号,数据驱动器不输出图像帧信号,其中,第一个帧周期与第二个帧周期紧邻,扫描驱动器的信号输出频率为120Hz,数据驱动器的信号输出频率为60Hz。
将数据驱动器向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帧信号的帧周期称为一个写入帧。写入帧中,扫描驱动器开始接收该图像帧对应的STV信号的时刻,即为该写入帧的开始时刻,紧邻的两个写入帧的开始时刻之间所间隔的时长,即为一个 刷新周期。不同的刷新率对应不同的刷新周期,具体地,高刷新率对应的刷新周期,小于低刷新率对应的刷新周期。一个刷新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或多个)帧周期,一个刷新周期中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内容相同。此外,在一个帧周期中,若数据驱动器不向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帧信号,则将该帧周期称为一个保持帧。
结合前述,参见图4,通过改变帧周期以改变刷新率时,无论在高刷新率HR还是低刷新率LR下,每个刷新周期仅包括一个帧周期,每个帧周期都是写入帧,在每个帧周期内,显示面板都会接收到该帧对应的图像帧信号。其中,低刷新率LR下的写入帧WL,大于高刷新率HR下写入帧WH,相应地,低刷新率LR下的刷新周期LT,大于高刷新率HR下的刷新周期HT。
而通过插帧的方式改变刷新率时,参见图5,在高刷新率HR下,可以是每个刷新周期HT仅包括一个写入帧WH,也可以是每个刷新周期HT包括至少两个(例如两个)帧周期,多个帧周期中的首个帧周期为写入帧WH,其他帧周期均为保持帧HH。在低刷新率LR下,每个刷新周期LT包括多个帧周期,多个帧周期中的首个帧周期为写入帧WL,其他帧周期均为保持帧HL。具体地,低刷新率LR下一个刷新周期LT中所包括的帧周期的个数,大于高刷新率HR下一个刷新周期HT中所包括的帧周期的个数,从而使得低刷新率LR下的刷新周期LT,大于高刷新率HR下的刷新周期HT。例如,高刷新率HR下一个刷新周期HT中包括两个帧周期,其中一个为写入帧WH,另一个为保持帧HH;低刷新率LR下一个刷新周期LT中包括三个帧周期,其中一个为写入帧WL,两个为保持帧HL,刷新周期LT大于刷新周期HT。
一个刷新周期的写入帧中,数据驱动器向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帧信号,各个像素电路的存储电容器中写入对应的补偿信号,在该写入帧中,各个像素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存储电容器向驱动晶体管持续供电,维持发光器件发光。直到下一个刷新周期的写入帧,各个存储电容器中的补偿信号才会进行更新。刷新周期越大,存储电容器需要维持供电的时间就越长。
参见图2和图3,在发光阶段LT中,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处于导通状态,存储电容器C向驱动晶体管DT持续供电,驱动晶体管DT也维持导通状态,此时,像素电路100中的其他晶体管均应关断。但由于晶体管漏电流的存在,晶体管无法完全关断,仍会微弱导通。其中,由于漏电流的存在,第三晶体管T3微弱导通,N1节点的电位会受到第一初始化信号Init1的影响而逐渐降低,也即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g电压逐渐降低,并最终导致驱动晶体管DT的输出电流和发光器件L的亮度发生改变(变大或者变小)。 在各个存储电容器C中的补偿信号不更新的情况下,刷新周期越大,存储电容器C需要维持供电的时间越长,发光器件L的亮度变化程度就越大。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6,驱动晶体管DT为P型晶体管,N1节点的电位降低,驱动晶体管DT的栅源电压差(也即控制极g与第一极s之间的电压差)Vgs减小,根据P型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可知,驱动晶体管DT的输出电流Ids变大,相应地,发光器件L的亮度也变大。因此,如前所述,继续参见图2,可以设置第三晶体管T3为氧化物晶体管,由于氧化物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较低,漏电流较小,能够减小发光阶段中N1节点电位的降低程度,从而能够延长存储电容器C持续供电的时长,有利于实现更低的刷新率,进一步降低功耗。此外,在发光阶段中,发光器件L的亮度也能够很好地维持,还有利于实现显示效果的提升。
结合前述,低刷新率下的刷新周期,大于高刷新率下的刷新周期,低刷新率下存储电容器中补偿信号更新的时间间隔,大于高刷新率下存储电容器中补偿信号更新的时间间隔,使得低刷新率下发光器件的亮度变化程度更大,显示闪烁更严重。
无论在高刷新率还是低刷新率下,每个帧周期可以包括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其中,第一时段的开始时刻,为扫描驱动器开始接收该图像帧对应的STV信号的时刻。第一时段结束的同时,第二时段开始,第一时段的结束时刻(也即第二时段的开始时刻),为数据驱动器开始向显示面板输出该图像帧的图像帧数据的时刻。第二时段结束的同时,第三时段开始,第二时段的结束时刻(也即第三时段的开始时刻),为数据驱动器结束输出该图像帧的图像帧数据的时刻,第三时段的结束时刻为扫描驱动器开始接收下一个图像帧对应的STV信号的时刻,在第三时段中,显示面板中的各个像素电路均处于发光阶段。第一时段和第三时段中,数据驱动器持续向显示面板中的各条数据线输出黑态电压,黑态电压为能够使子像素显示黑色的电压,黑态电压大于电源电压。
继续参见图2,第三时段中,理论上N2节点的电压应为电源电压VDD,但由于第一晶体管T1存在漏电流,N2节点与数据线之间会微弱导通,N2节点的电位会受到数据线所传输的黑态电压的影响而变动,使得驱动晶体管DT的输出电流发生变化(增大或者减小),在N1节点的电位变动的同时,N2节点的电位变动会导致发光器件L的发光亮度更加不稳定。
例如,当驱动晶体管DT为P型晶体管时,低刷新率下一个刷新周期中N1节点的电位降低幅度,大于高刷新率下一个刷新周期中N1节点的电位降 低幅度。对N2节点而言,黑态电压越高,和/或第一晶体管T1漏电的总时长越长,N2节点的电位的上拉幅度越大。因此,低刷新率下一个刷新周期中N2节点的电位上拉幅度,大于高刷新率下一个刷新周期中N2节点的电位上拉幅度。由于高刷新率对应的刷新周期较小,一个刷新周期中驱动晶体管DT的栅源电压差Vgs减小幅度较小,发光器件L的发光亮度也相对波动也较小。而低刷新率刷新周期较大,一个刷新周期中驱动晶体管DT的栅源电压差Vgs减小幅度更大,发光器件L的发光亮度波动较大,导致显示效果更不理想。
示例性地,参见图2,至少一个(例如每个)像素电路100中还包括一个寄生电容器C’,寄生电容器C’与N2节点和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S4均耦接。寄生电容器C’有利于维持N1节点的电位稳定。结合前述,每个保持帧包括第一保持时段、第二保持时段和第三保持时段,由于保持帧中不写入新的图像帧信号,在第一保持时段中,N1节点的电位都会由于第三晶体管T3漏电流的存在而降低,进而导致发光器件L的亮度产生变化。在第一保持时段和第二保持时段中,第四晶体管T4处于关断状态,理论上存储电容器C两极板间存在压差|VDD-V N1|(V N1为N1节点的电压),寄生电容器C’两极板间存在压差|VDD-V N2|(V N2为N2节点的电压),而由于晶体管漏电流的存在,寄生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会随着N2节点电位的改变而改变,且寄生电容器C’与存储电容器C之间会相互影响,当寄生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改变时,存储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也会发生改变,进而改变N1节点的电位。具体地,N2节点电位升高,寄生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减小,此时存储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减小,N1节点电位降低;N2节点电位降低,寄生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增大,此时存储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减小,N1节点电位升高。而相较于高刷新率和低刷新率采用相同的无效信号,本公开中在低刷新率下降低无效信号的电压,在第一保持时段中能够使N2节点的电位降低,寄生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增大,存储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压差减小,从而对N1节点电位起到上拉作用,削弱减小第三晶体管T3漏电对N1节点电位的下拉作用,有利于低刷新率下发光器件的亮度维持稳定。
具体地,寄生电容器C’会受到Vdata在porch区间的写入电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电压波动,从而对Cst的电压值也会存在波动影响,此种波动影响是可以通过Vdata写入值进行可控调节的,因此可以对频率切换的两帧之间的亮度差异进行补偿,进而达到减少低频下的闪烁问题。
为了降低上述问题出现的几率,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本公开的另 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装置。
示例性地,每个帧周期包括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按照帧周期中数据驱动器是否向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帧信号,将帧周期分为写入帧(输出图像帧信号)和保持帧(不输出图像帧信号)。为了便于表述,将写入帧所包括的三个时段分别称为第一写入时段、第二写入时段和第三写入时段,将保持帧所包括的三个时段分别称为第一保持时段、第二保持时段和第三保持时段。
示例性地,每个刷新周期包括一个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或多个)无效时段,其中,有效时段包括第二刷新帧时段,在有效时段中,向显示面板输出刷新帧对应的图像帧信号。每个无效时段为该刷新周期中,除第二刷新帧时段以外的多个时段中的一者,在无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无效数据信号,无效数据信号即为前述的黑态电压。
示例性地,参见图7,显示装置可以实现第一刷新率F1和第二刷新率F2,第一刷新率F1与第一刷新周期FT1对应,第二刷新率F2与第二刷新周期FT2对应,第一刷新率F1和第二刷新率F2不同,相应的,第一刷新周期FT1与第二刷新周期FT2也不同。具体地,可以是第一刷新率F1大于第二刷新率F2,也可以是第一刷新率F1小于第二刷新率F2,当第一刷新率F1小于第二刷新率F2时,第一刷新周期FT1大于第二刷新周期FT2,反之同理。为了表述简便,以下以第一刷新率F1小于第二刷新率F2,第一刷新率F1为低刷新率,第二刷新率F2为高刷新率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7,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第一有效时段VT1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或多个)第一无效时段NT1,在第一有效时段VT1,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图像帧信号VD1。在第一无效时段NT1,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第二刷新周期FT2包括第二有效时段VT2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或多个)第二无效时段NT2,在第二有效时段VT2,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图像帧信号VD2;在第二无效时段NT2,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具体地,第一刷新周期FT1所包括的第一有效时段VT1,可以等效为第一刷新周期FT1中写入帧的第二写入时段,第二刷新周期FT2第二图像帧中所包括的第二有效时段VT2,也可以等效为第二刷新周期FT2中写入帧的第二写入时段。
示例性地,对实现不同刷新率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不作过多限制,具体地,第一刷新周期FT1中可以仅包括一个帧周期,也可以包括多个帧周期,第二 刷新周期FT2同理。例如,第一刷新周期仅包括一个第一帧周期,该第一帧周期包括第一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例如两个)第一无效时段,第二刷新周期仅包括一个第二帧周期,该第二帧周期包括第二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例如两个)第二无效时段。又例如,参见图7,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至少两个(例如两个)第一帧周期FC1,多个第一帧周期FC1中的首个第一帧周期FC1为第一写入帧W1,其他第一帧周期FC1为第一保持帧H1,第一写入帧W1包括一个第一有效时段VT1,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六个第一无效时段VT1;第二刷新周期FT2仅包括一个第二帧周期FC2,该第二帧周期FC2包括第二有效时段VT2和两个第二无效时段NT2。还例如,参见图8,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一个第一写入帧W1和至少一个(例如两个)第一保持帧H1,第一写入帧W1包括一个第一有效时段VT1,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六个第一无效时段VT1;第二刷新周期FT2包括至少两个(例如两个)第二帧周期FC2,多个第二帧周期FC2中的首个为第二写入帧W2,其他为第二保持帧H2,第二写入帧W2包括第二有效时段VT2,第二刷新周期FT2包括四个第二无效时段NT2。此时,第二刷新周期FT2所包括的第二帧周期FC2的个数,小于第一刷新周期FT1所包括的第一帧周期FC1的个数。
进一步地,设置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与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的电压大小不同。具体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和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的电压的相对大小,可以根据第一刷新率F1和第二刷新率F2的相对大小,以及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还是N型晶体管进行设置,使得在第一无效时段NT1中,驱动晶体管输出电流的变化程度较小,相应地,第一刷新周期FT1中驱动晶体管输出电流的整体变化程度也较小,从而有利于改善第一刷新率F1(也即低刷新率)下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参见图2和图7,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第一刷新率F1小于第二刷新率F2,第一刷新率F1下的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的电压,小于第二刷新率F2下的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的电压。由于第一刷新周期F1已经确定,像素电路的结构也已经确定,在第一刷新周期F1中N1节点的电位降低幅度也相应确定。对N2节点而言,第一刷新周期F1已经确定,要改变N2节点电位的变化幅度,只能通过改变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的电压实现。一般而言,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的电压与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的电压是相等的,因此为了减小N2节点电位的变化幅度,本申请中设置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的电压,小于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的电压,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的电压减小,N2节点电位的变化幅度减小,从而能够减小第一 刷新周期F1中驱动晶体管DT的栅源电压差Vgs的减小幅度,使得驱动晶体管DT输出电流的增大幅度相应减小,从而改善显示闪烁,提升低频下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参见图7和图8,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一个第一写入帧W1和至少一个(例如两个)第一保持帧H1。每个第一保持帧H1包括一个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和一个第一空余时段ST1,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在第一保持帧H1中的位置与第一有效时段VT1在第一写入帧W1中的位置相同,第一空余时段ST1在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和第一写入帧W1之间,第一空余时段ST1为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NT1中的一个。结合前述,每个保持帧包括第一保持时段、第二保持时段和第三保持时段,对第一保持帧H1而言,其所包括的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可以等效为一个保持帧的第二保持时段,所包括的第一空余时段ST1,可以等效为一个保持帧的第一保持时段,每个第一空余时段ST1为一个第一无效时段NT1。对第一刷新周期FT1而言,从第一写入帧W1的中第一有效时段VT1的结束时刻开始,各个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电流开始由于漏电产生变化,且在该第一刷新周期FT1所包括的各个第一保持帧H1中,输出电流的变化程度不断增大,而在第一空余时段ST1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能够对减小该时段中驱动晶体管输出电流的变化程度,从而有利于减轻整个第一刷新周期FT1中的显示闪烁。
示例性地,参见图7和图8,在第一保持帧H1的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可以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在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中向显示面板输出电压恒定的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无需向每个像素电路输出其所需的像素电压,数据驱动器的输出信号的频率减小,从而有利于降低数据驱动器的功耗,相应地,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功耗。又示例地,在第一保持帧H1的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可以向显示面板输出高阻态,相当于使得显示面板中的各条数据线与数据驱动器之间开路,相较于向每个像素电路输出其所需的像素电压,该设置同样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示例性地,参见图7和图8,第一保持帧H1还包括第二空余时段ST2,第二空余时段ST2在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之后,第二空余时段ST2为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NT1中的一个。其中,第一保持帧H1所包括的第二空余时段ST2,可以等效为保持帧的第三保持时段。在该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同样有利于提升第一刷新周期FT1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参见图7和图8,第一写入帧W1还包括第三空余时段ST3, 第三空余时段ST3在第一有效时段VT1和第一保持帧H1之间,第三空余时段ST3为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NT1中的一个。其中,第一写入帧W1所包括的第三空余时段ST3,可以等效为写入帧的第三写入时段,由于第一晶体管漏电流的存在,在该时段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电流开始产生变化,因此在第三空余时段ST3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也能够改善第一刷新周期FT1的显示闪烁。
示例性地,参见图7和图8,第一写入帧W1还包括第四空余时段ST4,第四空余时段ST4在第一有效时段VT1之前,第四空余时段ST4为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NT1中的一个。其中,第一写入帧W1所包括的第四空余时段ST4,可以等效为写入帧的第一写入时段。
示例性地,参见图7~图9,第一写入帧W1中,在第四空余时段ST4向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输出复位扫描信号RST,在第一有效时段VT1向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输出第一扫描信号SC1的有效电压,并依次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扫描信号SC2和第三扫描信号SC3分别对应的有效电压。其中,第二扫描信号SC2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和第三扫描信号SC3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均在第一扫描信号SC1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内。
而参见图8和图10,第一保持帧H1中,第一空余时段ST1不向显示面板输出复位扫描信号RST,各个像素电路中的第一晶体管不导通,从而使得N1节点的点位不会被复位,进而在第一保持帧H1中能够继续维持发光器件发光。在第一空余时段ST1不输出第一扫描信号SC1的有效电压,而是直接向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SC2和第三扫描信号SC3分别对应的有效电压。相当于降低了第一扫描信号SC1的输出频率,有利于降低扫描驱动器的功耗,从而降低显示装置整体的功耗。
第二刷新周期FT2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刷新周期FT1类似。示例性地,参见图7,第二刷新周期FT2仅包括一个第二帧周期FC2,除了第二有效时段VT2外,第二帧周期FC2还包括一个第五空余时段ST5和一个第六空余时段ST6,第五空余时段ST5在第二有效时段VT2之前,第六空余时段ST6在第二有效时段VT2之后,第五空余时段ST5为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NT2中的一个,第六空余时段ST6也为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NT2中的一个。
又示例地,参见图8,第二刷新周期FT2包括一个第二写入帧W2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第二保持帧H2。第二写入帧W2包括第二有效时段VT2,还包括在第二有效时段VT2之前的第五空余时段ST5,和在第二有效时段VT2之后的第六空余时段ST6,第五空余时段ST5为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NT2 中的一个,第六空余时段ST6也为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NT2中的一个。每个第二保持帧H2包括一个第二显示控制时段CT2,第二显示控制时段CT2可以等效为一个保持帧的第二保持时段。第二保持帧H2还包括第七空余时段ST7和第八空余时段ST8,第七空余时段ST7在第二有效时段VT2之前,第八空余时段ST8在第二有效时段VT2之后,第七空余时段ST7为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NT2中的一个,第八空余时段ST8也为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NT2中的一个。
参见图2,以驱动晶体管DT为P型晶体管为例,在一个刷新周期中,第三晶体管T3的漏电会使得N1节点的电位降低,且刷新周期越大,N1节点的电位降低幅度越大。具体地,低刷新率下N1节点的电位降低幅度,大于高刷新率下N1节点的电位降低幅度,当低刷新率和高刷新率的刷新率之差的绝对值越大时,两者分别对应的N1节点的电位降低幅度之间的差异也越大。而第一晶体管T1漏电会使得N2节点的电位受到无效数据信号的影响而被拉高,刷新周期越大,N2节点的电位上拉幅度越大。具体地,低刷新率下N2节点的电位的上拉幅度,大于高刷新率下N2节点的电位的上拉幅度,当低刷新率和高刷新率的刷新率之差的绝对值越大时,两者分别对应的N2节点的电位的上拉幅度之间的差异也越大。当N1节点电位降低时的同时,N2节点电位的上拉,会导致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Vgs减小的幅度更大,结合前述,低刷新率下栅源电压差Vgs的减小幅度,大于高刷新率下栅源电压差Vgs的减小幅度,进而加重显示闪烁,使得显示效果更不理想。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示例性地,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至少三种(例如多种)不同的刷新率,多种不同的刷新率包括第一刷新率和第二刷新率。其中,第一无效数据信号和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差的绝对值,和第一刷新率与第二刷新率之差的绝对值正相关。具体地,第一刷新率与第二刷新率之差的绝对值越大,第一无效数据信号和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差的绝对值也越大,反之则越小。参见图2,以驱动晶体管DT为P型晶体管为例,低刷新率对应的无效数据信号电压值越低,N2节点电位的上拉幅度就越小,在N1节点的电位降低幅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减小N2节点电位的上拉幅度,能够维持驱动晶体管DT的栅源电压差Vgs变化幅度尽可能小,从而有利于减轻显示闪烁。
例如,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显示装置具有120Hz、90Hz、60Hz和30Hz四种刷新率,120Hz对应的无效数据信号电压值最大,可以为6.8V,90Hz对应的无效数据信号电压值可以为6.7V,60Hz对应的无效数据信号电 压值可以为6.7V,30Hz对应的无效数据信号电压值可以为6.6V。
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可以应用至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DP中,从而能够产生与相应的驱动方法同样的有益效果。示例性地,参见图1和图8,第一刷新率F1对应第一刷新周期FT1,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一个第一有效时段VT1和至少一个(例如多个)第一无效时段NT1;第二刷新率F2对应第二刷新周期FT2,第二刷新周期FT2包括一个第二有效时段VT2和至少一个(例如多个)第二无效时段NT2。显示装置DP中的数据驱动器20被配置为在第一有效时段VT1,向显示面板10输出第一图像帧信号VD1,在至少一个(例如每个)第一无效时段NT1,向显示面板10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数据驱动器20还被配置为在每个第二有效时段VT2,向显示面板10输出第二图像帧信号VD2,在至少一个(例如每个)第二无效时段NT2,向显示面板10输出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其中,第一刷新率F1与第二刷新率F2不同,第一无效数据信号ND1与第二无效数据信号ND2的电压大小不同。能够使得在第一无效时段NT1中,驱动晶体管输出电流的变化程度较小,相应地,一个刷新周期中驱动晶体管输出电流的整体变化程度也较小,从而有利于改善低刷新率下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刷新率F1小于第二刷新率F2,第一刷新周期FT1包括一个第一写入帧W1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或多个)第一保持帧H1,第一保持帧H1包括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和一个第一空余时段ST1,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在第一保持帧H1中的位置与第一有效时段VT1在第一写入帧W1中的位置相同,第一空余时段ST1位于第一显示控制时段CT1和第一写入帧W1之间,第一空余时段ST1为多个第一无效时段NT1中的一个。此时,显示装置DP中的扫描驱动器30,被配置为在第一有效时段VT1,向显示面板10中的一行子像素输出第一扫描信号,并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其中,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和第三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均在第一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内。显示装置DP中的扫描驱动器30还被配置为在第一空余时段ST1,不向显示面板10输出第一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压,而是直接向显示面板10中的一行子像素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分别对应的有效电压。相当于降低了第一扫描信号SC1的输出频率,有利于降低扫描驱动器的功耗,从而降低显示装置整体的功耗。
示例性地,第三晶体管可以为双栅极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包括彼此绝缘的有源图案、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本公开对双栅极晶体管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例如,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第三晶体管中的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均位于有源图案层的同一侧,且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可以同层设置。又例如,参见图11,第三晶体管可以是同时具有顶栅结构和底栅结构,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Z,第三晶体管T3中的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分别位于有源图案PT的不同侧,具体地,第一栅极G1位于有源图案PT靠近显示装置出光面(即用户可观察到显示画面的表面)的一侧,为顶栅,第二栅极G2位于有源图案PT远离显示装置出光面的一侧,为底栅。有源图案PT、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中的任意两者之间间隔有绝缘层。相较于采用单栅极晶体管,设置第三晶体管T3为双栅极晶体管,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且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能够对照射至有源图案PT上的光线起到遮挡作用,从而有利于减小或者消除第三晶体管T3的漏电流。第三晶体管T3的漏电流越小,越有利于刷新率的降低,且在发光阶段中,发光器件的亮度也能够很好地维持,还有利于显示效果的提升。与第三晶体管类似的,第二晶体管也可以为双栅极晶体管,当第二晶体管为双栅极晶体管时,其结构可以参照第三晶体管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表示清楚、简洁,本公开实施例并没有给出显示装置的全部组成单元。为实现显示装置的必要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提供、设置其他未示出的组成单元,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例如,显示装置)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示例性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本公开描述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术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括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 机上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程序的有益效果和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 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与第一刷新率对应的第一刷新周期中,所述第一刷新周期包括第一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图像帧信号;在所述第一无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
    在与第二刷新率对应的第二刷新周期中,所述第二刷新周期包括第二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在所述第二有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图像帧信号;在所述第二无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二无效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刷新率与所述第二刷新率不同,所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与所述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大小不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刷新率小于所述第二刷新率;
    所述第一刷新周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中的首个第一帧周期为第一写入帧;
    所述第一写入帧包括所述第一有效时段。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中,除了所述第一写入帧以外的每个第一帧周期为第一保持帧;
    所述第一保持帧包括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和第一空余时段,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在所述第一保持帧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在所述第一写入帧中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一空余时段在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和所述第一写入帧之间,所述第一空余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中的一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高阻态。
  6. 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帧还包括第二空余时段,所述第二空余时段在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之后,所述第二空余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中的一个。
  7. 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写入帧还包括第三空余时段,所述第三空余时段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和所述第一保持帧之间,所述第三空余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效 时段中的一个。
  8. 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输出第一扫描信号,并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均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内;
    在所述第一空余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刷新周期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帧周期,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帧周期中的首个第二帧周期为第二写入帧;
    所述第二写入帧包括所述第二有效时段。
  10.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刷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帧周期。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刷新率,所述至少三种不同的刷新率包括所述第一刷新率和所述第二刷新率;
    所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差的绝对值,和所述第一刷新率与所述第二刷新率之差的绝对值正相关。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刷新率小于所述第二刷新率;
    所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
  13.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帧;
    数据驱动器,被配置为在与第一刷新率对应的第一刷新周期中,所述第一刷新周期包括第一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一图像帧信号;在所述第一无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一无效数据信号;
    在与第二刷新率对应的第二刷新周期中,所述第二刷新周期包括第二有效时段和至少一个第二无效时段:在所述第二有效时段,向显示面板输出第二图像帧信号;在所述第二无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第二无效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刷新率与所述第二刷新率不同,所述第一无效数据信号 与所述第二无效数据信号的电压大小不同。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刷新率小于所述第二刷新率,所述第一刷新周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中的首个第一帧周期为第一写入帧,所述第一写入帧包括所述第一有效时段;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帧周期中,除了所述第一写入帧以外的每个帧周期为第一保持帧;所述第一保持帧包括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和第一空余时段,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在所述第一保持帧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在所述第一写入帧中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一空余时段位于所述第一显示控制时段和所述第一写入帧之间,所述第一空余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无效时段中的一个,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扫描驱动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有效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输出第一扫描信号,并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和第三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均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压的时间段内;
    在所述第一空余时段,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行子像素依次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和第三扫描信号。
  15. 根据权利要求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线和多个像素电路,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数据驱动器和所述像素电路均耦接;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所述多个晶体管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均耦接;
    所述第一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晶体管包括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在所述控制极的控制下导通;
    所述多个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均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相连;
    所述第三晶体管为氧化物晶体管。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晶体管包括有源图案,还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分别位于所述有源图案的不同侧,且均与所述有源图案绝缘。
CN202280000629.9A 2022-03-30 2022-03-30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ending CN1173779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4208 WO2023184279A1 (zh) 2022-03-30 2022-03-30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7996A true CN117377996A (zh) 2024-01-09

Family

ID=8819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0629.9A Pending CN117377996A (zh) 2022-03-30 2022-03-30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7996A (zh)
WO (1) WO202318427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9541B2 (en) * 2012-04-05 2014-06-10 Apple Inc. Decreas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display devices
JP6153530B2 (ja) * 2012-09-28 2017-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9032541B (zh) * 2017-06-09 2021-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刷新率调整方法及组件、显示装置、存储介质
CN111312145B (zh) * 2020-03-03 2021-09-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12908242B (zh) * 2021-03-04 2022-06-2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4279A1 (zh)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4613B2 (en) Display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0233491A1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969133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driving the same
JP4826597B2 (ja) 表示装置
US11380246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having pixel driving
WO2023005648A1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11474A1 (zh)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US20210174743A1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35470B2 (en)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0008523A (ja) 表示装置
US1023594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EP4016510B1 (en)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2087805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US20240038161A1 (en)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same
WO2019200901A1 (zh) 信号处理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09009049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階調制御方法
US11580897B2 (en) Pix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2156923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13658554B (zh)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3213214A1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显示面板
US11935475B2 (en) Display devic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US1162607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17377996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915656B2 (en) Gate driv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50102821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