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4136A -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4136A
CN117374136A CN202311669458.1A CN202311669458A CN117374136A CN 117374136 A CN117374136 A CN 117374136A CN 202311669458 A CN202311669458 A CN 202311669458A CN 117374136 A CN117374136 A CN 117374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gate electrode
main
main gate
sola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694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74136B (zh
Inventor
龚林
郭琦
萧吉宏
罗瑞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Wuxi Huash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Wuxi Huash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Wuxi Huash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694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4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4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4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74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4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33Particular geometry of the gri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7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eterojunction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包括:半导体衬底层以及位于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表面的透明导电膜;副栅电极,位于透明导电膜远离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副栅电极包括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和第二副栅,第一副栅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第二副栅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若干主栅电极组,主栅电极组平行排布于透明导电膜远离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的表面;主栅电极组包括若干主栅电极,位于主栅电极设置区且在垂直于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该太阳能电池能够减小主栅电极对太阳能电池的遮光面积,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还减少主栅电极浆料的消耗量,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太阳能电池中的主栅电极在焊接串联工序的工艺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焊带表面的镀锡层融化与电池主栅线及主栅Pad点粘接,从而实现电流导通。
现有的主栅电极包括主栅线及主栅Pad点,主栅线位于相邻的副栅电极之间,部分副栅电极具有主栅Pad点。若焊带与主栅电极发生偏移,暴露出来的主栅线对太阳能电池的遮光面积大,会导致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少。此外,设置主栅线需要消耗一定浆料,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主栅电极的生产成本高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少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半导体衬底层以及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层一侧的透明导电膜,还包括:若干条状的副栅电极,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所述副栅电极包括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和第二副栅,所述第一副栅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所述第二副栅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若干主栅电极组,所述主栅电极组平行排布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的表面;所述主栅电极组包括若干主栅电极,一所述主栅电极位于一所述第一副栅的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中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沿直线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互相平行、按规律间隔交叠排列;包括: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相邻所述第一副栅之间有n条未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所述第二副栅,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N为所述副栅电极的总数,n、N均为自然数;所述主栅电极与部分所述第一副栅重叠设置,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主栅电极、所述第二副栅适于与所述焊带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副栅电极沿延伸方向设置有过渡部;其中,所述第一副栅包括多对对称、且分离设置的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主栅电极设置于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之间的间隙区域,所述主栅电极与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之间的间隙在正投影面积上重叠;所述第二副栅包括第三过渡部;所述第三过渡部与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的轮廓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三过渡部为封闭形状。
可选的,所述主栅电极呈矩形状,所述主栅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副栅的宽度的1/2-3/4;所述主栅电极的长度为1mm-1.4mm。
可选的,全部所述主栅电极阵列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0mm-12mm;在平行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6mm-20mm。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焊带,所述焊带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与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以及部分所述副栅电极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若干胶层,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所述胶层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副栅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副栅之间;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胶层适于固定所述焊带。
可选的,全部所述胶层阵列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胶层之间的距离为10mm-12mm;在平行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胶层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所述焊带的宽度为0.2mm-0.35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层;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膜;还包括:在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形成若干条状的副栅电极,所述副栅电极包括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和第二副栅,所述第一副栅具有主栅电极设置区;所述第二副栅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在平行排布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的表面形成若干主栅电极组;所述主栅电极组包括若干主栅电极,一所述主栅电极位于一所述第一副栅的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中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沿直线间隔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形成副栅电极的工艺包括丝网印刷: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互相平行、按规律间隔交叠排列;包括: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相邻所述第一副栅之间有n条未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所述第二副栅,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N为所述副栅电极的总数,n、N均为自然数;所述主栅电极与部分所述第一副栅重叠设置,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主栅电极、所述第二副栅适于与所述焊带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在所述第一副栅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仅在主栅电极设置区设置主栅电极,取消了若干副栅电极之间的主栅电极,即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和第二副栅之间的部分主栅电极,使得在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具有若干主栅电极且所述主栅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沿直线间隔设置,一方面当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在焊带与主栅电极发生偏移时,这样设置由于取消了现有的若干副栅电极之间的主栅电极,能够减小主栅电极对太阳能电池的遮光面积,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其次,能够减少主栅电极浆料的消耗量,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太阳能电池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的相邻第一副栅之间有2条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的第二副栅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太阳能电池的部分主栅电极设置区设置有主栅电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太阳能电池的全部主栅电极设置区设置有主栅电极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半导体衬底层;2-本征半导体层;3-掺杂层;4-透明导电膜;5-副栅电极;6-主栅电极设置区;7-主栅电极;81-第一副栅;811-第一过渡部;812-第二过渡部;82-第二副栅;9-胶层;10-焊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参考图1,包括:半导体衬底层1以及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一侧的透明导电膜4,参考图2和图4,还包括:若干条状的副栅电极5,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即副栅电极5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4的上表面;所述副栅电极5包括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81和第二副栅82,所述第一副栅81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6(参考图2);若干主栅电极组,所述主栅电极组平行排布于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一侧的表面;所述主栅电极组包括若干主栅电极7(参考图4),一所述主栅电极7位于一所述第一副栅81的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6,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中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7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5的延伸方向上沿直线间隔设置、且该连接线相对于多条所述副栅电极5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副栅81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6,仅在主栅电极设置区6设置主栅电极7,取消了若干副栅电极5之间的主栅电极,即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81和第二副栅82之间的部分主栅电极,使得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具有若干主栅电极7且所述主栅电极7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5的延伸方向上沿直线间隔设置,一方面当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在焊带与主栅电极7发生偏移时,这样设置由于取消了现有的若干副栅电极之间的主栅电极,能够减小主栅电极7对太阳能电池的遮光面积,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其次,能够减少主栅电极7浆料的消耗量,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异质结电池。继续参考图1,所述异质结电池还包括:本征半导体层2和掺杂层3,其中,本征半导体层2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层和所述透明导电膜4之间,掺杂层3位于所述本征半导体层2和所述透明导电膜4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PERC电池、HBC电池、IBC电池或TOPCon电池中的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栅81和所述第二副栅82互相平行、按规律间隔交叠排列;包括: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6的相邻所述第一副栅81之间有n条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6的所述第二副栅82,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N为所述副栅电极的总数,n、N均为自然数。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以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6的相邻所述第一副栅81之间有2条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6的所述第二副栅82作为示意。参考图3,部分主栅电极设置区6设置有主栅电极7;参考图4,全部主栅电极设置区6设置有主栅电极7。
在其他实施例中,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6的相邻所述第一副栅81之间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6的所述第二副栅82的条数可以根据所述副栅电极5的总数调节,按照实际工艺进行设置。
此外,本实施例集中为主栅电极7相对均匀的设置在透明导电膜4远离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栅电极7的设置也可以是不均匀的,例如,以图4的情况为基准,发生如下变化:自中间向左右第一条设置主栅电极7的第一副栅81和第二条设置主栅电极7的第一副栅81之间间隔两条不设置主栅电极7的第二副栅82,第二条设置主栅电极7的第一副栅81和第三条设置主栅电极7的第一副栅81之间间隔三条不设置主栅电极7的第二副栅82……即相邻主栅电极7之间间隔的第二副栅82的条数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中间间隔条数多,两侧间隔条数逐渐减少。又或者是,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间隔逐渐增加或减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主栅电极7阵列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5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7之间的距离为10mm-12mm,例如为10.23mm、10.84mm或11.48mm;在平行于所述副栅电极5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7之间的距离为16mm-20mm,例如为16.3mm、18.1mm或19.8mm。
所述主栅电极7与部分所述第一副栅81重叠设置,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主栅电极7、所述第二副栅82适于与所述焊带电性连接。主栅电极7与部分所述第一副栅81重叠设置,有利于第一副栅81、主栅电极7将电流汇集到焊带,以便于后续电流收集并输出电能。
所述副栅电极5沿延伸方向设置有过渡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栅81包括多对对称、且分离设置的第一过渡部811和第二过渡部812;所述主栅电极7设置于第一过渡部811和第二过渡部812之间的间隙区域,所述主栅电极7与所述第一过渡部811和所述第二过渡部812之间的间隙在正投影面积上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提前提供成品的网板进行丝网印刷得到副栅电极,成品的网板图形根据所需副栅电极的形状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若部分第一副栅81需要形成过渡部,则对提供的网板图形进行更改,具体的,更改用于形成第一副栅区域的网板图形,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直接形成具有过渡部的副栅电极5,过渡部作为可实现副栅电极5的功能但却无须完整布局的一部分。副栅电极5优选的材料为银,过渡部的材料也为银。
参考图2、图3或图4,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副栅8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过渡部811和第二过渡部812的基础上,在部分第二副栅82设置与第一副栅81的形状类似的过渡部,在过渡部实现增加第二副栅82与后续焊带的接触面积的作用,进而增加第二副栅82电流汇集到焊带的能力;而其他部分保证其电连接作用即可,以节省材料和成本。
具体的,参考图2或图4,第二副栅82包括第三过渡部;第三过渡部在与第一副栅81对应设置过渡部的位置(即在焊带10垂直通过第二副栅82与第一副栅81对应的位置)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副栅81的所述第一过渡部811和所述第二过渡部812的形状类似,具体的,所述第三过渡部与所述第一过渡部811和所述第二过渡部812的轮廓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三过渡部为封闭形状。所述第三过渡部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阵列排布。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10连接时,第二副栅82设置类似形状的过渡部适于与所述焊带10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栅电极7的材料为银。
可以理解的是,在形成具有过渡部的副栅电极5时,虽然过渡部的位置需要消耗一定量的银浆,但正是由于过渡部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副栅电极5与后续形成的主栅电极7和焊带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更好的收集副栅电极5位置的电流;并且过渡部的位置仅在与主栅电极7和焊带的接触位置设置,过渡部所使用的银浆远远小于现有的副栅电极之间的主栅电极的使用银浆,采用同一批次的四太阳能电池按本申请制作方法制成电池成品,经测试,银浆使用量分别减少20%、21%、22%、23%,综合银浆平均用量减少约21.5%。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由于取消了现有的搭接于副栅电极之间的主栅电极,可以减少主栅电极浆料的消耗量,也就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银浆用量,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3或图4,所述第一过渡部811的宽度自远离所述主栅电极7的一侧至靠近所述主栅电极7的一侧逐渐增加;所述第二过渡部812的宽度自远离所述主栅电极7的一侧至靠近所述主栅电极7的一侧逐渐增加。由于所述主栅电极7设置于第一过渡部811和第二过渡部812之间,这样能够避免在丝印主栅电极7的过程中第一副栅81被刮断,提高第一副栅81的可靠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副栅81的所述第一过渡部811的宽度自远离所述主栅电极的一侧至靠近所述主栅电极的一侧保持一致;所述第二过渡部812的宽度自远离所述主栅电极的一侧至靠近所述主栅电极的一侧保持一致(图中未示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栅电极7呈矩形状,所述主栅电极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副栅81的宽度的1/2-3/4,例如为1/2、5/8或3/4;所述主栅电极7的长度为1mm-1.4mm,例如为1mm、1.2mm或1.4mm。若所述主栅电极的长度过大,太阳能电池表面的遮挡面积大,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的作用较小;若所述主栅电极的长度过小,焊带容易偏离主栅电极,导致接触不良。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栅电极7的形状可以是呈点状的。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图5中X表示所述主栅电极7的长度,所述副栅电极5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主栅电极7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副栅82设置的过渡部的宽度自第二副栅8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先增加后递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副栅82设置的过渡部的宽度自第二副栅8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保持一致(图中为示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结合图1和图6,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焊带10,所述焊带10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5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与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7以及部分所述副栅电极5连接;具体的,与所述主栅电极7、第二副栅82的第三过渡部为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带10的宽度为0.2mm-0.35mm,例如为0.22mm、0.28mm或0.3mm。若所述焊带的宽度过大,太阳能电池表面的遮挡面积大,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的作用较小;若所述焊带的宽度过小,焊带与主栅电极的焊接拉力较小,串联线阻值过大,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的作用较小。
所述焊带1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栅电极7的长度方向。
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若干胶层9,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所述胶层9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副栅82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7和所述第二副栅82之间;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胶层9适于固定所述焊带。在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设置胶层9,使得焊带固定在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避免焊接过程的虚焊导致焊带的偏移,提升串焊工序的良率,一方面增强焊带10与主栅电极7的拉力,同时提高焊带10与副栅电极5的电流导通能力,另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胶层9阵列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5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胶层9之间的距离为10mm-12mm,例如为10.23mm、10.84mm或11.48mm;在平行于所述副栅电极5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胶层9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例如为10.2mm、16.1mm或19.5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参考图7,包括:
S1:提供半导体衬底层;
S2: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膜;
S3:在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形成若干条状的副栅电极;所述副栅电极包括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和第二副栅,所述第一副栅具有主栅电极设置区;
S4:在平行排布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的表面形成若干主栅电极组;所述主栅电极组包括若干主栅电极,一所述主栅电极位于一所述第一副栅的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中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沿直线间隔设置、且该连接线相对于多条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部分所述第一副栅具有主栅电极设置区,通过在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形成若干主栅电极,且所述主栅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无需在相邻的副栅电极之间形成额外的主栅线,这样在焊带与主栅电极发生偏移时,能够减小主栅电极对太阳能电池的遮光面积,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其次,能够减少主栅电极浆料的消耗量,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形成副栅电极5的工艺包括丝网印刷;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形成副栅电极5的过程中,沿平行于所述副栅电极5的延伸方向,在各所述副栅电极5上间隔的形成若干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在所述太阳能电池表面阵列排布。其中,所述第一副栅81包括多对对称、且分离设置的第一过渡部811和第二过渡部812;所述主栅电极7设置于第一过渡部811和第二过渡部812之间;所述第二副栅82包括第三过渡部。在丝网印刷副栅电极之前,提供成品的网板,通过对网板的图形区域进行调整,使得丝网印刷副栅电极之后,在透明导电膜4背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可以直接在形成副栅电极5的过程中,对部分所述副栅电极5进行加宽处理,以使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6形成于第一过渡部811和第二过渡部812之间,增加与后续焊带的电接触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栅81和所述第二副栅82互相平行、按规律间隔交叠排列;包括: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相邻所述第一副栅81之间有n条未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所述第二副栅,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N为所述副栅电极的总数,n、N均为自然数;所述主栅电极7与部分所述第一副栅81重叠设置,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主栅电极7、所述第二副栅82适于与所述焊带10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副栅81和所述第二副栅82的设置情况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栅电极7呈矩形状,所述主栅电极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副栅81的宽度的1/2-3/4,例如为1/2、5/8或3/4;所述主栅电极7的长度为1mm-1.4mm,例如为1mm、1.2mm或1.4m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栅电极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副栅81的宽度为同一方向。
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5的延伸方向上,在相邻的所述第二副栅82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7和所述第二副栅82之间形成胶层9。所述胶层9用于将焊带10固定在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层9包括固化胶层或点胶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胶层包括其他材料的胶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具体的,形成所述胶层9之后,在所述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形成焊带10,所述焊带10与所述主栅电极7、所述胶层9以及部分所述第二副栅82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带10包括锡铅铋焊带、锡铋银焊带或锡铅焊带。在其他实施例中,焊带可以包括其他材料的焊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在形成所述焊带10的过程中,对所述胶层9进行照射处理;以使所述胶层9将焊带固定在透明导电膜4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1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照射处理的温度为160℃-190℃,例如为160℃、180℃或190℃;照射处理的时间为0.2S-0.6S,例如为0.2S、0.3S或0.5S。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在形成所述焊带10的过程中,对所述焊带10进行焊接处理;使所述焊带10与所述主栅电极7和部分所述第二副栅82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焊接处理的温度为180℃-230℃,例如为180℃、200℃或230℃;焊接处理的时间为0.2S-0.6S,例如为0.2S、0.3S或0.4S。
串焊焊带之后,后续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可参考现有的工艺,本申请不做具体说明。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半导体衬底层以及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层一侧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条状的副栅电极,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所述副栅电极包括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和第二副栅,所述第一副栅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所述第二副栅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
若干主栅电极组,所述主栅电极组平行排布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的表面;所述主栅电极组包括若干主栅电极,一所述主栅电极位于一所述第一副栅的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中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沿直线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互相平行、按规律间隔交叠排列;包括: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相邻所述第一副栅之间有n条未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所述第二副栅,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N为所述副栅电极的总数,n、N均为自然数;
所述主栅电极与部分所述第一副栅重叠设置,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主栅电极、所述第二副栅适于与所述焊带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电极沿延伸方向设置有过渡部;
其中,所述第一副栅包括多对对称、且分离设置的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主栅电极设置于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之间的间隙区域,所述主栅电极与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之间的间隙在正投影面积上重叠;
所述第二副栅包括第三过渡部;所述第三过渡部与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的轮廓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三过渡部为封闭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电极呈矩形状,所述主栅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副栅的宽度的1/2-3/4;所述主栅电极的长度为1mm-1.4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主栅电极阵列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0mm-12mm;在平行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6mm-20mm。
6.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
焊带,所述焊带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与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以及部分所述副栅电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胶层,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所述胶层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副栅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主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副栅之间;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胶层适于固定所述焊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胶层阵列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胶层之间的距离为10mm-12mm;在平行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胶层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
所述焊带的宽度为0.2mm-0.35mm。
9.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层;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膜;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形成若干条状的副栅电极,所述副栅电极包括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副栅和第二副栅,所述第一副栅具有主栅电极设置区;所述第二副栅未开设主栅电极设置区;
在平行排布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一侧的表面形成若干主栅电极组;所述主栅电极组包括若干主栅电极,一所述主栅电极位于一所述第一副栅的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同属一所述主栅电极组中的若干所述主栅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沿直线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导电膜远离所述半导体衬底层的表面形成副栅电极的工艺包括丝网印刷:
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互相平行、按规律间隔交叠排列;包括: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相邻所述第一副栅之间有n条未开设所述主栅电极设置区的所述第二副栅,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N为所述副栅电极的总数,n、N均为自然数;
所述主栅电极与部分所述第一副栅重叠设置,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焊带连接时,所述主栅电极、所述第二副栅适于与所述焊带电性连接。
CN202311669458.1A 2023-12-07 2023-12-07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Active CN117374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9458.1A CN117374136B (zh) 2023-12-07 2023-12-07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9458.1A CN117374136B (zh) 2023-12-07 2023-12-07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4136A true CN117374136A (zh) 2024-01-09
CN117374136B CN117374136B (zh) 2024-03-01

Family

ID=8939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69458.1A Active CN117374136B (zh) 2023-12-07 2023-12-07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413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15587U (zh) * 2013-06-27 2014-01-29 江阴鑫辉太阳能有限公司 五主栅高效率太阳能电池
CN211088284U (zh) * 2019-11-30 2020-07-24 浙江硕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电极
CN212365978U (zh) * 2020-04-30 2021-01-15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CN217655889U (zh) * 2022-05-19 2022-10-25 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15587U (zh) * 2013-06-27 2014-01-29 江阴鑫辉太阳能有限公司 五主栅高效率太阳能电池
CN211088284U (zh) * 2019-11-30 2020-07-24 浙江硕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电极
CN212365978U (zh) * 2020-04-30 2021-01-15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CN217655889U (zh) * 2022-05-19 2022-10-25 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4136B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5546B (zh) 用于光电电池的电极、光电电池和光电模块
WO2024055674A1 (zh) 一种焊接方法及光伏组件
CN21867716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和光伏组件
CN218730966U (zh)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15732577B (zh) 一种光伏电池及光伏组件
CN117374136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891890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18069862U (zh) 背接触电池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CN21598878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1598878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116504875A (zh) 一种光伏组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
CN220253256U (zh) 一种无主栅的电池片、无主栅的电池串及光伏组件
KR20190116772A (ko) 후면 전극형 태양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 전지 모듈
CN115295651A (zh) 无主栅ibc电池组件单元及制作方法、电池组件、电池组串
CN220510046U (zh) 电池片及光伏电池
CN220873586U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和电池串
CN219610445U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220692034U (zh) 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
CN220873587U (zh) 太阳能电池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2082157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19610446U (zh) 光伏组件及叠瓦电池片
CN218677163U (zh) 一种电池片和光伏组件
CN220652022U (zh) 一种电池片、电池串及光伏组件
CN111403499A (zh) 条形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598878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