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6710A -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6710A
CN117366710A CN202210768453.3A CN202210768453A CN117366710A CN 117366710 A CN117366710 A CN 117366710A CN 202210768453 A CN202210768453 A CN 202210768453A CN 117366710 A CN117366710 A CN 117366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system
heat pump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84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名亮
黄招彬
徐振坤
李金波
黄剑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84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67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6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6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89Systems using radiation from walls or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在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通过设置速冷模式,将热泵冷热水机组降低至预设水温值进行辐射制冷,并同时控制与热泵冷热水机组联动的除湿机对辐射制冷的空气进行除湿。解决了如何快速辐射降温的同时避免凝露现象产生的问题,达到了提升制冷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通过水源对房间进行辐射制冷时,通常会在辐射层表面(例如墙面)产生凝露,当凝露长时间在辐射层表面聚集时,会造成房间内空气潮湿,对家具、墙面造成损坏,因此,凝露现象是辐射制冷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出现的现象。
在相关技术方案中,为了减少辐射层表面凝结的露珠,通常会将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出水温度的目标温度设定较高,从而避免出现凝露现象。然而,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当房间需要快速降温时,会由于目标温度不够低而导致降温速度较慢。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旨在解决如何快速辐射降温的同时避免凝露现象产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
在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当所述温度差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的步骤之后,包括:
确定所述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和/或露点温度;
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者等于湿度阈值,和/或所述露点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露点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除湿机增大制冷输出功率。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除湿机增大除湿功率的步骤之后,包括:
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所述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当所述温度差小于预设第二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所述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的步骤之后,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出水温度;
当所述出水温度小于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当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时长阈值,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维持所述速冷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目标出水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出水温度,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对应的压缩机频率;
将所述压缩机的功率置为所述压缩机频率,以根据所述压缩机频率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所述制冷模式。
可选地,所述速冷模式启动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当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与单个所述作用空间连接,判断所述作用空间内的所述温度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温度差满足所述速冷模式启动条件;
当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与多个所述作用空间连接,判断所述作用空间内绝对值最大的所述温度差的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温度差满足所述速冷模式启动条件。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温度差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不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
可选地,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所述速冷模式下的出水温度低于所述制冷模式下的所述出水温度,所述防凝露模式下所述除湿机的除湿功率增大,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热泵冷热水机组、新风除湿机、供水管道、多功能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当所述温度差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通过设置速冷模式,将热泵冷热水机组以最低水温进行辐射制冷,并同时控制与热泵冷热水机组联动的除湿机对辐射制冷的空气进行除湿。解决了如何快速辐射降温的同时避免凝露现象产生的问题,达到了提升制冷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作为一种实现方案,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硬件架构可以如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是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硬件架构,所述架构包括:处理器101,例如CPU,存储器102,通信总线103。其中,通信总线1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存储器1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2中可以包括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而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
在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当所述温度差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和/或露点温度;
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者等于湿度阈值,和/或所述露点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露点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除湿机增大制冷输出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所述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当所述温度差小于预设第二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温度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出水温度;
当所述出水温度小于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当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时长阈值,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维持所述速冷模式。
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所述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当所述温度差小于预设第二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目标出水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出水温度,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对应的压缩机频率;
将所述压缩机的功率置为所述压缩机频率,以根据所述压缩机频率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所述制冷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温度差不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
基于上述基于制冷技术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硬件架构,提出本发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参照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
步骤S10可以由用户通过选择速冷模式按键控制热泵系统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也可以根据作用空间的环境自动控制热泵系统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除湿机可以为新风设备、空调器等中一个部件或者装置。除湿机可具有恒温除湿、制冷不除湿、制冷除湿、制热、除湿后制热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冷热水机组在进入速冷模式前,处于常规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下,设置在作用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到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并将环境温度发送给与热泵冷热水机组之间通信连接(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控制终端,使控制终端获取到空气调节系统当前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作用空间为一个空间有限的房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系统与多个作用空间连接,受限于空气调节系统的开发成本,空气调节系统的运行功率是有限的,当多个作用空间存在快速制冷需求(即控制终端判断有多个作用空间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时,需要选择需求最大的一个作用空间对应的热泵冷热水机组进入速冷模式。获取各个作用空间的空气温差,选取温度差的绝对值最大的一个值作为速冷模式进入信号,生成速冷模式进入指令,再根据速冷模式进入指令控制热泵冷热水机组进入速冷模式。
步骤S20,在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热泵冷热水机组进入速冷模式时,热泵冷热水机组会向控制终端反馈一个进入速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控制终端根据该控制指令判断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已进入预设的速冷模式。在速冷模式下,热泵冷热水机组中的压缩机将水源的目标出水温度降低至一个比制冷模式下更低的目标温度,在更低的目标温度下,热泵冷热水机组中的水温向作用空间四周的辐射速度也会加快,从而增加空气调节系统的制冷速率。然而,更低的目标温度更容易导致作用空间的辐射表面出现凝露现象,因此在进入速冷模式时,控制终端还会向除湿机发送除湿指令,控制除湿机进行除湿,以使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降低至湿度阈值以下,从而防止凝露现象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以使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降低至湿度阈值以下和/或露点温度降低至露点温度阈值以下,从而确保作用空间内不会产生凝露。其中,湿度阈值和露点温度阈值可以为空气调节系统预先设置的值;湿度阈值和露点温度阈值也可以为用户设置的设定温度对应的不会产生凝露的值,此时,在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之前,方法需要包括:获取/确定该设定温度。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时,就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无需判断作用空间环境是否会出现凝露),使作用空间在出现凝露之前就提前进行除湿,避免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在降温过程中出现凝露现象。
参照图3,在第二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0,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步骤S40,当所述温度差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的步骤。
可选地,控制终端在接收到空调组件发送的环境温度数据时,将环境温度的数值同一个设定温度数值进行对比,得到一个反应二者之间差值的空气温度差,然后再将该温度差同一个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进行对比,当空气温差大于或者等于该第一温差阈值时,判断为温度差满足预设的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控制终端向热泵冷热水机组发送一个将控制模式切换为速冷模式的控制指令,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接收到该控制指令时将控制模式切换为速冷模式。在速冷模式下,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以更大的制冷功率来进行制冷;在一些实施例中,速冷模式为热泵冷热水机组以允许的最大制冷能力运行的工作模式,此时,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降低至设定温度。
可选地,若温度差不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控制热泵冷热水机组保持在制冷模式下运行。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热泵冷热水机组周围空气的环境温度,在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值之间的空气温差大于预设温差阈值时,将热泵冷热水机组由制冷模式自动切换为速冷模式,在速冷模式下将热泵冷热水机组中水源的目标温度降低,并同时启动除湿机执行除湿动作的方式。当水源处于较低的目标温度时,能够更快的向热泵冷热水机组周围的空气辐射,并且通过除湿机对热泵冷热水机组周围的空气进行除湿,从而在更快的进行制冷的同时避免凝露现象发生,提升了空气调节系统的使用舒适度。
参照图4,在第三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20之后,包括:
步骤S50,确定所述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和/或露点温度;
步骤S60,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者等于湿度阈值,和/或所述露点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露点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除湿机增大制冷输出功率。
可选地,在除湿机进入防凝露模式时,控制终端向作用空间中设置的多功能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多功能传感器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采集作用空间周围的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并根据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计算出对应的露点温度。将采集到的空气湿度和/或露点温度发送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将空气湿度与预设的湿度阈值对比,和/或将露点温度与预设的露点温度阈值对比,当空气湿度小于或等于湿度阈值,和/或所述露点温度小于预设露点温度阈值时,判断此时作用空间内的空气湿度较低,生成除湿机的制冷指令,根据制冷指令控制所述除湿机增大制冷输出功率,以更加快速地降低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此时,除湿机具有制冷功能。
可选地,在所述环境湿度大于所述预设湿度阈值,和/或所述露点温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阈值时,判断此时作用空间内空气湿度较大,生成除湿机的除湿指令,根据除湿指令向除湿机发送增大除湿功率的控制指令,除湿机在接收到该控制指令时进入防凝露模式,增大除湿功率,降低空调组件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避免凝露。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监测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和/或露点温度,根据环境湿度和/或露点温度确定除湿机需要增大制冷功率还是增大除湿功率,降低了空调组件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避免凝露。
参照图5,在第四实施例中,基于任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60之后,包括:
步骤S70,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所述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步骤S80,当所述温度差小于预设第二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将热泵冷热水机组从速冷模式自动切换回制冷模式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在热泵冷热水机组处于速冷模式下,控制终端实时监测热泵冷热水机组当前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并将环境温度和终端内的目标温度之间进行比对,得到二者之间的温度差,即空气温差,当空气温差小于终端内的一个预设温差阈值,即第二温差阈值时,判断此时热泵冷热水机组所述位置周围的环境温度已接近目标温度,此时控制终端向除湿机发送模式切换信号,以控制除湿机退出防凝露模式,与此同时,生成速冷模式退出指令,并根据速冷模式退出指令向热泵冷热水机组发送退出速冷模式的控制指令,使热泵冷热水机组以制冷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下,热泵冷热水机组以第一水温作为目标温度进行制冷,第一水温表征为该温控单元在制冷过程中不会产生凝露现象的目标水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温差阈值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温差阈值,在数值上都为正值,且第二温差阈值小于第一温差阈值,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空气调节系统进入速冷模式的用户需求为:作用空间内实际的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因此需要快速制冷;而退出速冷模式的用户需求为:作用空间内实际的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之间已经较为接近,需要节省空气调节系统的运行功耗。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第二温差阈值设置为小于第一温差阈值,即,温度差大于第一温差阈值,则意味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距离目标温度较远;温度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则意味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已接近或达到目标温度。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监测空气温差,当空气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时,自动退出速冷模式,控制空调组件的温控单元以制冷模式下的水温作为目标温度进行制冷,降低了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的功耗,并且避免了凝露现象出现。
参照图6,在第五实施例中,基于任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70之后,包括:
步骤S90,当所述温度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出水温度;
步骤S100,当所述出水温度小于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步骤S110,当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时长阈值,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维持所述速冷模式。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自动将热泵冷热水机组从速冷模式置为制冷模式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在热泵冷热水机组处于速冷模式时,控制终端监测热泵冷热水机组中的出水温度,在制冷过程中,温控单元中的出水温度会逐渐降低,从而通过辐射水温降低作用空间附近的环境温度,当出水温度降低至一预设水温阈值时,控制终端开始记录温控单元的出水温度处于水温阈值之下状态的持续时长,并在当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阈值时,意味着热泵冷热水机组周围的环境温度已经达到或接近制冷的目标温度,此时若仍处于速冷模式下,会增加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不必要的功耗,因此,控制终端会向除湿机发送模式切换信号,除湿机退出防凝露模式,并生成速冷模式退出指令,根据速冷模式退出指令向热泵冷热水机组发送切换至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使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以制冷模式下的功率运行,在制冷模式下,热泵冷热水机组以第一水温作为目标温度进行制冷,第一水温表征为温控单元在制冷过程中不会产生凝露现象的目标水温。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监测温控单元的出水温度,当出水温度降低至水温阈值时,记录温控单元处于该阈值下的运行时长,当运行时长大于预设时长阈值时,向热泵冷热水机组发送切换至制冷模式的指令,使热泵冷热水机组退出速冷模式,以较低运行功耗的制冷模式运行,降低了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的功耗,并且避免了凝露现象的产生。
参照图7,在第六实施例中,基于任一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包括:
步骤S121,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目标出水温度;
步骤S122,根据所述目标出水温度,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对应的压缩机频率;
步骤S123,将所述压缩机的功率置为所述压缩机频率,以根据所述压缩机频率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所述制冷模式。
可选地,热泵冷热水机组在速冷模式下的目标出水温度(第一目标水温)可以为系统设置的热泵冷热水机组能够到达的最低温度,在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以能够达到的最低出水温度运行,最低出水温度小于制冷模式时的目标出水温度。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制冷模式下的目标出水温度(第二目标水温)可以由设定温度确定,或者,第二目标水温可以由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确定,例如,第二目标水温可以由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确定。在热泵冷热水机组从速冷模式转换为制冷模式的过程中,热泵冷热水机组中的目标出水温度从一个水温较低的第一目标水温变为水温较高的第二目标水温,由于第一目标水温低于第二目标水温,因此当目标出水温度在速冷模式下达到或接近第二目标水温之后再切换至制冷模式时,需要将目标出水温度的数值调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控制终端检测到速冷模式退出指令生成时,获取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目标出水温度,根据目标出水温度确定出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对应的压缩机频率。然后根据压缩机频率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对应的运行参数,在该运行参数下,热泵冷热水机组中的水温会以一个恒定的调节速度将当前水温逐渐恢复至第一水温。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目标出水温度,根据所述目标出水温度,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对应的压缩机频率,将所述压缩机的频率置为所述压缩机频率,以控制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所述制冷模式,从而在热泵冷热水机组由速冷模式转变为制冷模式时,以一个恒定的调节速度升高水热泵冷热水机组中水源的目标出水温度,不仅实现了目标出水温度的控制,而且避免了冷热水机组频繁启停。
此外,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架构示意图,所述架构包括热泵冷热水机组1,新风除湿机2,辐射单元31、辐射单元32...辐射单元3n,通风口40,供水口50,回水口60,辐射单元31..3n通过供水管道与热泵冷热水机组1的供水口50和回水口60连接,热泵冷热水机组1通过供水口50和回水口60向辐射单元31...3n提供冷热水,新风除湿机2通过通风管道与辐射单元31...3n连接,且新风除湿机2向辐射单元31...3n输送新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间住宅安装一个热泵冷热水机组1和一个新风除湿2机,并且有多个需要辐射制冷的房间(即作用空间),每个房间安装一个辐射单元31..3n,热泵冷热水机组1通过供水口50和回水口60为每一个房间提供水源辐射,以通过房间内安装的辐射单元31..3n对房间进行辐射制冷或制热,新风除湿机2通过通风口40向房间内提供新风,以通过新风对房间中的空气进行除湿。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只有单个需要辐射制冷的房间,则只安装一个辐射单元31,热泵冷热水机组1通过供水口50和回水口60为该房间中的辐射单元31提供水源辐射,以通过房间内安装的辐射单元31对房间进行辐射制冷,新风除湿机2通过通风口40向房间内提供新风,以通过新风对房间中的空气进行除湿。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热泵冷热水机组、新风除湿机、供水管道、多功能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空气调节系统,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热泵冷热水机组和除湿机,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
在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作用空间的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当所述温度差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除湿机运行防凝露模式的步骤之后,包括:
确定所述作用空间内的环境湿度和/或露点温度;
在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者等于湿度阈值,和/或所述露点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露点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除湿机增大制冷输出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除湿机增大除湿功率的步骤之后,包括:
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所述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当所述温度差小于预设第二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所述作用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的步骤之后,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出水温度;
当所述出水温度小于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并控制所述除湿机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
当所述持续时长小于所述时长阈值,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维持所述速冷模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的目标出水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出水温度,确定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压缩机对应的压缩机频率;
将所述压缩机的功率置为所述压缩机频率,以根据所述压缩机频率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所述制冷模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冷模式启动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当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与单个所述作用空间连接,判断所述作用空间内的所述温度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温度差满足所述速冷模式启动条件;
当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与多个所述作用空间连接,判断所述作用空间内最大的所述温度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温度差满足所述速冷模式启动条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温度差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速冷模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不满足速冷模式启动条件时,控制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制冷模式。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所述速冷模式下的出水温度低于所述制冷模式下的所述出水温度,所述防凝露模式下所述除湿机的除湿功率增大,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
10.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热泵冷热水机组、新风除湿机、供水管道、多功能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68453.3A 2022-07-01 2022-07-01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3667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453.3A CN117366710A (zh) 2022-07-01 2022-07-01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453.3A CN117366710A (zh) 2022-07-01 2022-07-01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6710A true CN117366710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87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8453.3A Pending CN117366710A (zh) 2022-07-01 2022-07-01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67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69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humidity with an air conditioner
CN112665117B (zh) 多联机化霜方法、装置、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14893A (zh) 定频一拖多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7270471A (zh) 一种变频空调器的自动风控制方法
CN109751730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US10496057B2 (en) HVAC system, a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HVAC system and a HVAC controller configured for the same
CN114440414B (zh) 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170109794A (ko) 중소형 건물에서 실시간 실내 온도 부하를 통한 공조기기의 쾌적 및 에너지 절감 운영 방법
CN113934152A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7142003A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CN113864914B (zh) 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4110773A (zh) 一种空调的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366710A (zh)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JP4950725B2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CN112710065B (zh) 一拖多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拖多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KR101779797B1 (ko) 빅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자기학습형 havc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 방법
WO2023241068A1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692433B (zh) 变频空调制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变频空调器
CN112443948A (zh) 多联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26238B (zh) 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制冷设备
KR10165224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외기냉방 운전방법
CN110542174B (zh) 一种空调外机的化霜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7366717A (zh) 辐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辐射空调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83303A (zh) 除湿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0057056B (zh) 温湿度调节设备运行模式监控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