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4839B - 井表一体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井表一体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4839B
CN117364839B CN202311667049.8A CN202311667049A CN117364839B CN 117364839 B CN117364839 B CN 117364839B CN 202311667049 A CN202311667049 A CN 202311667049A CN 117364839 B CN117364839 B CN 117364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water
connecting pipe
assembl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670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64839A (zh
Inventor
穆秋池
王月
穆经超
穆博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tou Puhui Me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tou Puhui Me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tou Puhui Me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tou Puhui Me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670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4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4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4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64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4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4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表一体化系统,井体、防水单元、分水单元和传输单元,井体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的井身和井盖;防水单元包括防水内胆和用于密封所述防水内胆和所述井盖之间接缝的气囊,所述防水内胆和所述井身内壁形成的第二容纳腔内填充有吸潮填料;分水单元包括主输送组件和分输送组件,所述主管输送组件包括主管道和多个分别连接于所述主管道的管接头,所述分输送组件分别连接于每一个所述管接头,所述分管输送组件连接有水表;传输单元包括设于水表上的第一传感器和设于所述井体顶部的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传输模块通讯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井表一体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表井密封性差,表井中电子器件易老化锈蚀的问题。

Description

井表一体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表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井表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水表井是为了保护水表和便于读数而设置的工作井,我国早期的城镇建设采用砖砌水表井,其具有材料价格低廉,易获取,施工难度低等优点。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表井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朝着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对水表井的密封性和寿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砖砌水表井由于强度低、结构性差、抗冻损差、寿命短、施工周期长和施工成本高,已经逐渐被淘汰。后来混凝土水表井成为砖砌水表井的替代产品,混凝土水表井主要分为三类,预制混凝土水表井、浇筑混凝土水表井、混凝土模块水表井,虽然改善了井体的整体性,缩短了施工周期,但仍存在密封性差和寿命短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PE注塑成型的表井,一般由井盖、井体和井盒三部分组成,通过在各部分连接处加装密封条来提高密封性,但由于PE材质注塑的井体存在强度低,承压结构性差等问题,在实际使用中井体易发生变形,且在读数时需要反复开启井盖读数,密封条易发生老化脱落,无法有效密封,电子器件易老化锈蚀,使用寿命也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表一体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表井密封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井表一体化系统,包括:
井体,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的井身和盖设于所述容纳腔顶部的井盖;
防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防水内胆和设于所述井盖下方的气囊,还包括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用于向所述井体内输送防潮气体,所述气囊内充填有惰性气体,用于密封所述防水内胆和所述井盖之间的接缝,所述防水内胆和所述井身内壁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填充有吸潮填料;
分水单元,包括主输送组件和多个分输送组件,所述主输送组件包括主管道和多个沿第一路径分别连接于所述主管道的管接头,所述分输送组件连接于一个所述管接头,所述分输送组件连接有水表;以及
传输单元,包括设于水表上的第一传感器和设于所述井盖顶部的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水表记录的用水量,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传输模块通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井身包括:
支撑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设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构件;以及
底座,设于所述支撑件底部,用于容纳所述分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输送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井体外部的主
阀门,所述井表一体化系统还包括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
保护井,罩设于所述井体外;以及
主阀门保护壳,设于主阀门外周,用于保护所述主阀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井包括:
保护井井身,套设于所述井身外;
保护井支架,设于保护井井身的顶部;
保护井井盖,盖设于所述保护井支架上方;以及
挡土圈,设于所述保护井井盖的底部,用于密封所述保护井井盖与所述保护井井身的连接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水单元还包括第一充气组件,所述第一充气组件设于所述井盖上方,所述第一充气组件与气囊连通,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端阀门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管接头和水表的进水端连接;
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管接头和水表的进水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联;
第三连接管,与所述水表的出水端连接;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阀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阀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通讯连接的控制器;
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出水端;以及
增压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增压组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端阀门设有第三传感器,所述分输送组件包括:
第四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管接头和水表的进水端连接;
第五连接管,与所述水表的出水端连接;
第六连接管,与所述水表的出水端连接,且所述第五连接管与所述第六连接管并联;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第三阀门、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管的第四阀门和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管的第五阀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通讯连接的控制器;
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五连接管的出水端;以及
储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管的出水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水单元还包括防冻组件,所述防冻组件包括:
加热管,绕设于所述储水组件外周,用于加热储水组件中的水;以及
供电模块,设于地面上,通过电线与所述加热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储水组件中,包括隔水板和驱动杆,所述隔水板将所述储水组件沿上下方向分为两个独立密封的腔室,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隔水板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储水组件;
齿条,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伸出端;
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及
第一驱动器,输出端与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顶部的边缘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支撑件底部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密封槽适配的凸块,所述凸块插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本发明提供的井表一体化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井表一体化系统在井身形成的第一容纳腔中设置防水内胆,相较于传统的分体式水表井,降低了水分和潮气从缝隙进入井表一体化系统,并与内部电子器件接触的可能性,在防水内胆和井盖的接缝处设置气囊,并在防水内胆和井身内壁形成的第二容纳腔内填充吸潮填料,进一步提高了井表一体化系统的密封性。气囊202内充填惰性气体,一方面惰性气体的稳定性高,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另一方面惰性气体的比热容较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水表3021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分水单元通过在主输送组件的主管道上设置多个管接头,将分输送组件与管接头对应连接,并在分输送组件上连接水表,可实现将主管道水流分流入户,并记录各户的用水量,传输单元通过水表上设置的第一传感器采集水表记录的用水量,并传输至井外传输模块,不必打开井表一体化系统就可读取用水量。本发明中的方案通过在井身中设置防水内胆和气囊,并在防水内胆和井体身之间填充吸潮填料,减少了外部水分和潮气进入,通过水表和井外数据无线传输,避免反复开井读数,提高了水表井的密封性,避免了电子器件老化锈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表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表一体化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采用的吊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采用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井身和底座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采用的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采用的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采用的分水管的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采用的分水管的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采用的齿轮齿条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井体;101、井身;1011、支撑件;1011-1、凸块;1012、底座;1012-1、第一密封槽;102、井盖;103、吊装组件;1031、连接件;1032、支脚;
20、防水单元;201、防水内胆;202、气囊;203、吸潮填料;204、第一充气组件;205、第二充气组件;
30、分水单元;301、主输送组件;3011、主管道;3012、管接头;3013、主阀门;302、分输送组件;3021、水表;3022、第一连接管;3022-1、第一阀门;3023、第二连接管;3023-1、第二阀门;3024、第三连接管;3025、第三阀门;3026、第四连接管;3026-1、第三阀门;3027、第五连接管;3027-1、第四阀门;3028、储水组件;3029、第六连接管;3029-1、第五阀门;3030、驱动组件;3030-1、驱动件;3030-11、隔水板;3030-12、驱动杆;3030-2、齿条;3030-3、齿轮;3030-4、第一驱动器;3031、防冻组件;3031-1、加热管;3031-2、供电模块;
40、传输单元;401、第一传感器;402、传输模块;
50、防护单元;501、保护井;5011、保护井井身;5012、挡土圈;5013、保护井支架;5014、保护井井盖;502、主阀门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余方位词,例如“垂直”、“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需要说明的是,水表3021为现有技术,不作为本发明的创新点,因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井表一体化系统在出厂时已完成装配,在安装施工时,完成井坑开挖后仅需对进出水口接管连接,即可按施工要求回填,完成井表一体化系统的安装。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现对本发明提供的井表一体化系统进行说明。井表一体化系统,包括井体10、防水单元20、分水单元30和传输单元40,井体10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的井身101和盖设于容纳腔顶部的井盖102;防水单元20包括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的防水内胆201和设于井盖102下方的气囊202,还包括伸入第一容纳腔内的输气管,输气管用于向所述井体内输送防潮气体,气囊202内充填有惰性气体,用于密封防水内胆201和井盖102之间的接缝,防水内胆201和井身101内壁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填充有吸潮填料203;分水单元30包括主输送组件301和多个分输送组件302,主输送组件301包括主管道3011和多个沿第一路径分别连接于主管道3011的管接头3012,分输送组件302连接于一个管接头3012,分输送组件302连接有水表3021;传输单元40包括设于水表3021上的第一传感器401和设于井盖102顶部的传输模块402,第一传感器401用于采集水表3021记录的用水量,第一传感器401与传输模块402通讯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井表一体化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井表一体化系统在井身101形成的第一容纳腔中设置防水内胆201,相较于传统的分体式水表井,降低了水分和潮气从缝隙进入井表一体化系统,并与内部电子器件接触的可能性,在防水内胆201和井盖102的接缝处设置气囊202,并在防水内胆201和井身101内壁形成的第二容纳腔内填充吸潮填料203,进一步提高了井表一体化系统的密封性。气囊202内充填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稳定性高,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另一方面惰性气体的比热容较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水表3021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分水单元30通过在主输送组件301的主管道3011上设置多个管接头3012,将分输送组件302与管接头3012对应连接,并在分输送组件302上连接水表3021,可实现将主管道3011水流分流入户,并记录各户的用水量,传输单元40通过水表3021上设置的第一传感器401采集水表3021记录的用水量,并传输至井外传输模块402,不必打开井表一体化系统就可读取用水量。本发明中的方案通过在井身101中设置防水内胆201和气囊202,并在防水内胆201和井体10身之间填充吸潮填料203,减少了外部水分和潮气进入,通过水表3021和井外数据无线传输,避免反复开井读数,提高了水表3021井的密封性,避免了电子器件老化锈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可选的,井身101设有第二充气组件205,第二充气组件205与第二容纳腔连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二充气组件205将第二容纳腔内空气抽出,并充入惰性气体,可以提高井表一体化系统的保温性能。
可选的,第一传感器401为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是把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可将水表3021指针的转数转换为脉冲信号,通过记录脉冲信号,可计算用水量。
可选的,井盖102为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并且为锥面结构,工作人员不打开井盖102即可观察井表一体化系统内部的情况,便于检修,将井盖102设为锥面结构,可在降雨时避免雨水在井盖102顶部聚集,降低雨水渗入井表一体化系统使内部电子器件锈蚀的风险。
可选的,第一传感器401与传输模块402之间采用蓝牙通讯传输数据。
可选的,防潮气体为不溶于水的气体(例如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氦气、氖气、氩气等,氦气是一种轻量级气体,由于氦气密度较低,使其可以轻松渗透至井体内壁、水表与其他结构装配的细小空隙中,起到提高防水性能的作用,与其他气体相比,氦气热传导系数较低,因此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氩气是一种低能惰性气体,氩气可以轻松渗透到井体内壁、水表与其他结构装配的间隙中,形成一层气隙,从而起到加强防水的保护作用。此外,氩气还可以保持井体和水表内部压力的平衡,使其更加稳定和持久。
在具体实施时,水表需要安装在水井内,随后还需要向水井内通入防潮气体,以使井内的压力保持在0.05MPa,能够形成井内正压,使井体内空气压力大于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向井内充防潮气体,一方面有助于保证井内干燥、不进水、不受潮,达到更好的密封防护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水表防护井的隔热保温效果。水表与井体10二者形成双氮气密封防护结构。
其中,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反应,不引起腐蚀和氧化等现象。同时,氮气温度低,可以达到一定的保持干燥的效果。在井体内使用氮气代替空气进行密封,可以减少湿气的进入,从而保护水表不受潮气影响,延长使用寿命。内部的金属管道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表面会附着小水珠,氮气由于不与水发生融合,所以可以避免水珠蒸发为水蒸气,进一步提高防潮效果。考虑到氮气占大气量的4/5,即占大气的78%以上,几乎可以使用无限量的氮气,因而制造氮气的成本低廉,采用氮气作为密封气体有利于节约成本。由氮分子中三键键能很大,不容易被破坏,因此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井身101包括支撑件1011和底座1012,第一容纳腔开设于支撑件1011,支撑件1011为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构件;底座1012设于支撑件1011底部,与支撑件1011连接,用于容纳分水单元30。
将井身101设置为支撑件1011和底座1012两部分,在生产时,可降低加工难度,同时也便于井身101内其它装置的安装,将支撑件1011设置为锥形结构,可在现场安装回填后,井表一体化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方案可便于加工和安装,并提高安装后的稳定性。
可选的,支撑件1011和底座1012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的,支撑件1011和底座1012均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温压制成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耐腐蚀性,可延长井表一体化系统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井身101还包括吊装组件103,吊装组件103包括与井身101固定的连接件1031和连接于连接件1031的支脚1032,支脚1032用于安装吊装绳索。在现场安装井表一体化系统时,需要将井表一体化系统吊装至预先挖好的坑中,设置吊装组件103,可便于挪运和吊装井表一体化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主输送组件301还包括设于井体10外部的
主阀门3013,井表一体化系统还包括防护单元50,防护单元50包括保护井和主阀门保护壳502,保护井罩设于井体10外;主阀门保护壳502设于主阀门3013外周,用于保护主阀门3013。
保护井可对井体10进行防护,主阀门保护壳502可对主阀门3013进行保护,设置防护单元50可提高井表一体化系统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主阀门3013为球阀,球阀的球体内部光滑,水流时不易堵塞,能够保证水源流量的稳定性,不会因为阀门内部的杂质或者污垢而造成阻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保护井501包括保护井井身5011、保护井支架5013、保护井井盖5014和挡土圈5012,保护井井身5011套设于井身101外;保护井支架5013设于保护井井身5011的顶部;保护井井盖5014盖设于保护井支架5013上方;挡土圈5012设于保护井井盖5014的底部,用于密封保护井井盖5014与保护井井身5011的连接处。
通过设置保护井支架5013,更便于对保护井井盖5014支撑,通过设置挡土圈5012,可减少安装井表一体化系统时,周围泥土滑落,干扰安装。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具有便于井表一体化系统的安装和防护效果好的特点。
可选的,保护井井身5011采用砖砌。砖砌的保护井井身5011具有施工难度低,原材料易获取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防水单元20还包括第一充气组件204,设于井盖102上方,第一充气组件204与气囊202连通,第一控制组件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用于给气囊202充气。
将第一充气组件204设置于井盖102上方,可在井表一体化系统在厂内完成安装后,再向气囊202中充入气体,完成密封,同时在检修时,也可不打开井盖102向气囊202内充入气体。本实施例中方案可便于安装和检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7和图8,分输送组件302包括第一连接管3022、第二连接管3023、第三连接管3024、第一驱动机构、第二传感器、和增压组件,第一连接管3022分别与管接头3012和水表3021的进水端连接;第二连接管3023分别与管接头3012和水表3021的进水端连接,且第二连接管3023与第一连接管3022并联;第三连接管3024与水表3021的出水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管3022的第一阀门3022-1和连接于第二连接管3023的第二阀门3023-1,还包括分别与第一阀门3022-1和第二阀门3023-1通讯连接的控制器;第二传感器设于第三连接管3024的出水端;增压组件连接于第三连接管3024,增压组件和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主管道3011的水流保持着流动的状态,因此不易冻结,当用户关闭阀门时,滞留在分输送组件302中的水流受气压影响无法流动,易发生冻结。
通过在第三连接管3024的出水端设置第二传感器,监测用户的用水情况,当用户停止用水时,第二传感器生成关闭信号和启动信号,控制器根据关闭信号控制第一阀门3022-1关闭,控制器根据启动信号控制增压组件启动,此时管道中滞留的水流在增压组件的作用下,经过水表3021和第二阀门3023-1,回流至主管道3011。本实施例中方案可在用户不用水时,将分输送组件302中的水流及时排出,可减少在寒冷时,井表一体化系统因冻结而发生损坏。
可选的,第二传感器为水流传感器。
可选的,第二阀门3023-1为单向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9,分输送组件302包括第四连接管3026、第五连接管3027、第六连接管3029、第二驱动机构、第三传感器和储水组件3028,第四连接管3026分别与管接头3012和水表3021的进水端连接;第五连接管3027与水表3021的出水端连接;第六连接管3029与水表3021的出水端连接,且第五连接管3027与第六连接管3029并联;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第四连接管3026的第三阀门3026-1、连接于第五连接管3027的第四阀门3027-1和连接于第六连接管3029的第五阀门3029-1,还包括分别与第三阀门3026-1、第四阀门3027-1和第五阀门3029-1通讯连接的控制器;第三传感器设于第五连接管3027的出水端;储水组件3028连接于第六连接管3029的出水端。
通过在第五连接管3027的出水端设置第三传感器监测用户的用水情况,当用户停止用水时,第三传感器生成关闭信号和打开信号,控制器根据关闭信号控制第三阀门3026-1关闭,控制器根据打开信号控制第四阀门3027-1和第五阀门3029-1打开,管道中滞留的水流流入储水组件3028。本实施例中方案可在用户不用水时,将管道中滞留的水流及时排出,可减少在寒冷时,井表一体化系统因冻结而发生损坏。
可选的,第三传感器为水流传感器。
可选的,第四阀门3027-1为调压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分水单元30还包括防冻组件3031,防冻组件3031包括加热管3031-1和供电模块3031-2,加热管3031-1绕设于储水组件3028外周,用于加热储水组件3028中的水;供电模块3031-2设于地面上,通过电线与加热管3031-1连接。
加热管3031-1绕设于储水组件3028外周,可对储水组件3028中的水进行加热,可防止用户在不用水时,储存在储水组件3028内的水冻结,进一步提高井表一体化系统的防冻性能。
可选的,供电模块3031-2为太阳能电池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驱动组件3030包括驱动件3030-1、齿条3030-2、齿轮3030-3和第一驱动器3030-4,驱动件3030-1,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储水组件3028里,包括隔水板3030-11和驱动杆3030-12,隔水板3030-11将储水组件3028沿上下方向分为两个独立密封的腔室,驱动杆3030-12的一端与隔水板3030-11连接,另一端伸出储水组件3028;齿条3030-2连接于驱动杆3030-12的伸出端;齿轮3030-3与齿条3030-2啮合;第一驱动器3030-4输出端与齿轮3030-3同轴连接,第一驱动器3030-4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第一驱动器3030-4带动齿轮3030-3转动,齿轮3030-3和齿条3030-2啮合传动可将第一驱动器3030-4输出端转动转化为直线移动,当用户端停止用水时,第三传感器生成正转信号,控制器根据启动信号控制第一驱动器3030-4正转,将管道中滞留的水吸入储水组件3028,当用户端开始用水时,第三传感器生成反转信号,控制器根据反转信号控制第一驱动器3030-4反转,将储水组件3028中的水排出。本实施例中方案可在用户用水时,将储水组件3028中的水排出,防止因储水组件3028中储水过多,影响防冻效果。
可选的,第一驱动器3030-4为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底座1012顶部的边缘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012-1,支撑件1011底部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密封槽1012-1适配的凸块1011-1,凸块1011-1插设于第一密封槽1012-1。
通过支撑件1011底部设置的凸块1011-1与底座1012边缘开设的第一密封槽1012-1插接配合,可将水分和潮气阻挡在井体10之外,提高井表一体化系统的密封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以向井体10内充入氮气,以使第一容纳腔的压力保持在0.05MPa,能够形成井体内正压,使井体内空气压力大于外部。通过向第一容纳腔内充氮气,形成井内正压,一方面有助于保证第一容纳腔内干燥、不进水、不受潮,达到更好的密封防护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井体10的隔热保温效果,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井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体,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的井身和盖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顶部的井盖;
防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防水内胆和设于所述井盖下方的气囊,还包括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用于向所述井体内输送防潮气体,所述气囊内充填有惰性气体,用于密封所述防水内胆和所述井盖之间的接缝,所述防水内胆和所述井身内壁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填充有吸潮填料;
分水单元,包括主输送组件和多个分输送组件,所述主输送组件包括主管道和多个沿第一路径分别连接于所述主管道的管接头,所述分输送组件连接于一个所述管接头,所述分输送组件连接有水表;以及
传输单元,包括设于水表上的第一传感器和设于所述井盖顶部的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水表记录的用水量,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传输模块通讯连接;
所述井身包括:
支撑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设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构件;以及
底座,设于所述支撑件底部,用于容纳所述分水单元;
所述分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驱动机构、第二传感器和增压组件,第一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管接头和水表的进水端连接;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管接头和水表的进水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联;第三连接管与所述水表的出水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阀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阀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通讯连接的控制器;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出水端;增压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增压组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或所述分输送组件包括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六连接管、第二驱动机构、第三传感器和储水组件,第四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管接头和水表的进水端连接;第五连接管与所述水表的出水端连接;第六连接管与所述水表的出水端连接,且所述第五连接管与所述第六连接管并联;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第三阀门、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管的第四阀门和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管的第五阀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通讯连接的控制器;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五连接管的出水端;储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管的出水端;
所述分水单元包括防冻组件,所述防冻组件包括加热管和供电模块,加热管绕设于所述储水组件外周,用于加热储水组件中的水;供电模块设于地面上,通过电线与所述加热管连接;所述分水单元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储水组件中,包括隔水板和驱动杆,所述隔水板将所述储水组件沿上下方向分为两个独立密封的腔室,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隔水板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储水组件;
齿条,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伸出端;
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及
第一驱动器,输出端与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送组件还
包括设于所述井体外部的主阀门,所述井表一体化系统还包括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
保护井,罩设于所述井体外;以及
主阀门保护壳,设于主阀门外周,用于保护所述主阀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井包括:
保护井井身,套设于所述井身外;
保护井支架,设于保护井井身的顶部;
保护井井盖,盖设于所述保护井支架的上方;以及
挡土圈,设于所述保护井井盖的底部,用于密封所述保护井井盖与所述保护井井身的连接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单元还包括第一充气组件,所述第一充气组件设于所述井盖上方,所述第一充气组件与气囊连通,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的边缘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支撑件底部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密封槽适配的凸块,所述凸块插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CN202311667049.8A 2023-12-07 2023-12-07 井表一体化系统 Active CN117364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7049.8A CN117364839B (zh) 2023-12-07 2023-12-07 井表一体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7049.8A CN117364839B (zh) 2023-12-07 2023-12-07 井表一体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4839A CN117364839A (zh) 2024-01-09
CN117364839B true CN117364839B (zh) 2024-02-20

Family

ID=8939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67049.8A Active CN117364839B (zh) 2023-12-07 2023-12-07 井表一体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4839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6124A (zh) * 2014-10-17 2015-01-28 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 水表远程监控系统及水表远程监控方法
DE202015103423U1 (de) * 2015-06-30 2015-08-20 Beulco Gmbh & Co. Kg Wasserzählerschacht
CN206457849U (zh) * 2016-12-08 2017-09-01 山东朝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一体式水表井
KR101804812B1 (ko) * 2016-09-22 2017-12-05 (주)천보드림워텍 부단수 상수도 밸브실 설치방법
CN107989072A (zh) * 2017-12-28 2018-05-04 山东朝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埋式多管道智能型水表井
CN113863346A (zh) * 2021-10-25 2021-12-31 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沉箱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406173U (zh) * 2021-07-20 2022-01-04 嘉兴恒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保温水表井
CN216339686U (zh) * 2021-11-30 2022-04-19 创意银航(山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水表井
CN216809999U (zh) * 2022-01-12 2022-06-24 山东朝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保温水表井
CN216865251U (zh) * 2022-02-16 2022-07-01 河北水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整体式超高分子量塑料水表井
CN217998327U (zh) * 2022-07-28 2022-12-09 烟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市政给排水管网用检查井
CN219343311U (zh) * 2023-03-09 2023-07-14 山东朝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表井智能井体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6124A (zh) * 2014-10-17 2015-01-28 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 水表远程监控系统及水表远程监控方法
DE202015103423U1 (de) * 2015-06-30 2015-08-20 Beulco Gmbh & Co. Kg Wasserzählerschacht
KR101804812B1 (ko) * 2016-09-22 2017-12-05 (주)천보드림워텍 부단수 상수도 밸브실 설치방법
CN206457849U (zh) * 2016-12-08 2017-09-01 山东朝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一体式水表井
CN107989072A (zh) * 2017-12-28 2018-05-04 山东朝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埋式多管道智能型水表井
CN215406173U (zh) * 2021-07-20 2022-01-04 嘉兴恒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保温水表井
CN113863346A (zh) * 2021-10-25 2021-12-31 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沉箱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6339686U (zh) * 2021-11-30 2022-04-19 创意银航(山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水表井
CN216809999U (zh) * 2022-01-12 2022-06-24 山东朝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保温水表井
CN216865251U (zh) * 2022-02-16 2022-07-01 河北水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整体式超高分子量塑料水表井
CN217998327U (zh) * 2022-07-28 2022-12-09 烟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市政给排水管网用检查井
CN219343311U (zh) * 2023-03-09 2023-07-14 山东朝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表井智能井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4839A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TSA20080028A1 (it) Tubo collettore per concentratori solari lineari avente micropolveri ad alta temperatura come vettore.
CN117364839B (zh) 井表一体化系统
CN206741011U (zh) 远程多功能环境参数监测装置
CN2937279Y (zh) 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温的新农村住宅
CN109579948B (zh) 一种多功能河道水位监测装置
CN209589158U (zh) 一种具有低温防冻功能的高灵敏远传水表
CN2915957Y (zh) 地上式消火栓专用井
CN103307810A (zh) 一种地下水源热泵采灌系统井口密封结构及其检测方法
CN105003101B (zh) 地下防湿构筑物除湿方法设备构筑物
CN107700548A (zh) 一种一体化阀门井
CN202194678U (zh) 利用恒温含水地层进行矿井降温的系统
CN207498990U (zh) 一种一体化阀门井
CN107062658A (zh) 太阳能热水器气压排空防冻系统
CN1869544B (zh) 真空锯齿式自动跟踪太阳集热器
CN209145120U (zh) 一种绿色建筑单元屋顶结构
CN218845266U (zh) 一种无线阀门控制器
CN105986619A (zh) 一体化雨水/污水提升泵站防冻装置
CN105002929B (zh) 地下防湿构筑物
CN105265112B (zh) 管板换热地下降温粮仓
CN2849532Y (zh) 智能型全天候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中心
CN201583306U (zh) 燃气表水表防冻罩
CN203348099U (zh) 太阳能热水器防冻节水泵
CN2637568Y (zh) 一种消防设备
CN105133886B (zh) 不锈钢板预埋钢板连接界面护墙板地下粮仓
CN116446375B (zh) 一种地下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