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3241A - 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3241A
CN117363241A CN202311272316.1A CN202311272316A CN117363241A CN 117363241 A CN117363241 A CN 117363241A CN 202311272316 A CN202311272316 A CN 202311272316A CN 117363241 A CN117363241 A CN 117363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acrylate
reducing
mass ratio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23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
童建宇
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Bye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Bye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Bye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Bye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23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32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3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3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4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containing boron, silicon, phosphorus, selenium, tellurium, or a metal;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4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onomer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减粘胶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所述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后加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反应得混合物;将增粘树脂和光引发剂加入混合物中搅拌混合均匀,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的一侧,烘干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本申请UV减粘胶带环保无污染,其初始剥离强度高,UV后剥离强度低,且剥离后无残胶。

Description

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减粘胶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UV减粘胶带主要用于显示、触控、半导体芯片、光学膜片、印刷电路等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中的临时保护。UV减粘胶带作为一种制程保护材料,在产品加工时提供粘接力,防止移动、错位或碎片飞溅;产品加工完成后,通过紫外辐射使胶带粘结力瞬间下降,从而保证在不影响被粘材料性能的前提下,毫不费力的将胶带从被粘材料上剥离。
UV减粘胶具有固化速度快,固化设备简单,短时间内可实现完全剥离等众多优异性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中,UV减粘胶多以丙烯酸酯类压敏胶为主。专利公开号CN113956800A公开了一种减粘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专利中的减粘胶组合物包括60-90份丙烯酸胶水、10-40份UV活性化合物、0.3-3份固化剂、0.3-2.5份光引发剂和0.2-0.8份表面活性剂;其中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含羟基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和/或钛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其中的丙烯酸胶水的原料包括50-80份丙烯酸异辛酯、6-1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8份丙烯酸、0.1-1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0.2-1.5份引发剂;该专利初始剥离力最高仅为383g/25mm,400MJ能量紫外光照射后剥离力最低仍高达26g/25mm,存在初始剥离力低,紫外光照射后剥离力高等问题。
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制备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中由于不含碳碳双键,可UV固化的交联点较少,存在UV固化后交联密度小,体积收缩程度小,表面粗糙度小,进而导致UV固化后减粘效果差,难以满足当前电子产品等加工的减粘要求。基于上述陈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UV减粘胶带存在的初始剥离力低,紫外光照射后剥离力高,减粘效果差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V减粘胶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70份、UV活性组分20-28份、硅烷改性剂3-5份、过硫酸盐1-3份、丙烯酸锌1-3份、增粘树脂5-10份、光引发剂3-7份、去离子水15-30份。
优选的,所述基材为PET膜、PO膜或CPP膜,厚度为25-150μm。
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6:2-3: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优选的,所述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26:11-14: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优选的,所述硅烷改性剂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优选的,所述增粘树脂为C5石油树脂和/或C9石油树脂。
优选的,所述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3: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
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9:3-5: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方法:
S1、按重量份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反应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均匀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的一侧,烘干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采用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预交联后,加硅烷改性剂改性,然后与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共混制成所需的UV减粘胶;本申请中的丙烯酸酯单体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的复配物;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聚合反应的主要基础,为单体反应提供聚合平台,丙烯酸-2-羟乙基酯含有的羟基、乙烯基可以在反应中引入交联点或交联结构,有助于形成网络聚合物,增加减粘胶的初始粘附性和强度;利用丙烯酸月桂酯在聚合反应中引入分支或较长的侧链,能够在改善减粘胶流动性和加工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减粘胶的初始粘附特性和机械性能。
本申请中的UV活性组分选用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的复配物;UV活性组分的添加,一方面,能够与丙烯酸酯单体进一步聚合或交联,形成3D网络结构,提高减粘胶的初始粘附性和强度,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UV固化交联点,改善减粘胶的减粘效果。
本申请选用含有碳碳双键的硅烷改性剂,除了能够引入碳碳双键增加胶粘剂体系中可UV固化的交联点;还能够向胶粘剂体系中引入硅氧键,能够在提高减粘胶耐热性、耐候性、粘附力等综合性能的同时,调节减粘胶的粘附力,实现减粘胶在粘附性和非粘附性之间灵活转换应用,进一步改善减粘胶的减粘效果。
本申请通过添加增粘树脂,能够在提高减粘胶粘附性的同时,改变减粘胶的涂布性能和流动性,实现减粘胶在黏附力和黏度之间的有效调节,进一步实现在UV能量照射前具有高剥离力,而在UV能量照射后黏度降低的效果,改善减粘胶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本申请原料选用简单,配比严谨,在保证制得减粘胶粘附性和加工性能的同时,选用去离子水做稀释剂,解决了传统有机溶剂做稀释剂高VOC排放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消除了易燃易爆溶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本申请制备方法简单,所得UV减粘胶带环保无污染,其有效解决了现有UV减粘胶带存在的初始剥离力低,紫外光照射后剥离力高,减粘效果差等问题;本申请制得的减粘胶带初始剥离强度高达25.5N/25mm,而经300mj/cm2的UV能量照射后的剥离强度低至0.05N/25mm,且剥离后无残胶,不会损伤、污染被保护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显示、触控、半导体、新能源、5G、光学膜片、印刷电路、汽车、纳米技术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UV减粘胶带的产品图。
图2为本申请UV减粘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5提供了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1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1: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实施例2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60Kg、UV活性组分24Kg、硅烷改性剂4Kg、过硫酸盐2Kg、丙烯酸锌2Kg、增粘树脂8Kg、光引发剂5Kg、去离子水22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11:5: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4:13: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钾;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5: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8:4: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O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实施例3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70Kg、UV活性组分28Kg、硅烷改性剂5Kg、过硫酸盐3Kg、丙烯酸锌3Kg、增粘树脂10Kg、光引发剂7Kg、去离子水30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6:3: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6:14: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钠;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3: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9:5: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CPP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实施例4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1: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为C5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实施例5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1: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为C9石油树脂,C9石油树脂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1-5中制备的UV减粘胶带的综合性能,申请人设置了对比例1-8,具体如下:
对比例1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3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羟乙基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1: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对比例2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2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对比例3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33: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对比例4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1: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对比例5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1: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对比例6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1: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4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和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对比例7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70Kg、硅烷改性剂3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搅拌反应3h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对比例8
一种UV减粘胶带,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Kg、UV活性组分20Kg、过硫酸盐1Kg、丙烯酸锌1Kg、增粘树脂5Kg、光引发剂3Kg、去离子水15Kg;
其中,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2: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11: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均为颗粒状,购自济南鑫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3: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一种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在氮气气氛下,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升温至60℃,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min,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3h后加入丙烯酸锌,继续搅拌反应1h,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30min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PET膜的一侧,于120℃的温度下烘干2min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性能检测
将本申请实施例1-5和对比例1-8中的UV减粘胶带分别制成厚度为125μm的试样(控制基材厚度100μm,UV减粘胶厚度25μm)。
180°剥离强度:根据国家标准GB/T 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分别测试各试样与不锈钢板的初始剥离强度和经300mj/cm2的UV能量照射后的剥离强度;
耐温性能:将各试样置于120℃烘箱保温处理18h,分别测试保温后各试样与不锈钢板的初始剥离强度;
得出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
由上述表1显示数据可知:本实施例1-5中制备的UV减粘胶带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对比例1-8,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候性、机械性能等;其初始剥离强度高,UV后剥离强度低,且剥离后无任何残胶余留,不会对被保护产品产生污染。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知:本申请丙烯酸酯单体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的复配物,能够在改善减粘胶流动性和加工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减粘胶的初始粘附特性和机械性能。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2-3可知:本申请中的UV活性组分选用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的复配物,三者协同增效,能够显著提高制得UV减粘胶的初始剥离强度,改善UV固化后的减粘效果,降低UV后的剥离强度。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4-5可知:本申请硅烷改性剂选用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和氨基硅烷复配,能够在提高减粘胶耐热性、耐候性、粘附力等综合性能的同时,调节减粘胶的粘附力,改善减粘胶的减粘效果。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6可知:本申请光引发剂选用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添加能够显著增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和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光敏效果,进而改善UV固化后的减粘效果,降低UV后的剥离强度。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7可知:本申请中UV活性组分的添加,一方面,能够与丙烯酸酯单体进一步聚合或交联,形成3D网络结构,提高减粘胶的初始粘附性和强度,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UV固化交联点,改善减粘胶的减粘效果。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8可知:本申请中硅烷改性剂的加入,能够向减粘胶结构中引入碳碳双键、硅氧键等基团,能够在提高减粘胶耐热性、耐候性、粘附力等综合性能的同时,调节减粘胶的粘附力,实现减粘胶在粘附性和非粘附性之间灵活转换应用,进一步改善减粘胶的减粘效果。
为了验证本申请制得的UV减粘胶带的环保性能,申请人设置了对比例9。对比例9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将实施例1中的去离子水等质量替换为有机溶剂甲苯。
将本申请实施例1和对比例9中的UV减粘胶带分别制成厚度为125μm的试样(控制基材厚度100μm,UV减粘胶厚度25μm);按照烘箱测试方法计算VOC含量。
具体的:将各试样分别放入铝杯中,置于120℃烘箱保温处理1h,取出空冷至室温后称量,并记录烘箱保温前后各试样的重量损失,得出实施例1中VOC含量为153ppm,对比例9中VOC含量为2378ppm。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9可知:本申请中在保证制得减粘胶粘附性和加工性能的同时,选用去离子水做稀释剂,解决了传统有机溶剂做稀释剂高VOC排放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消除了易燃易爆溶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基材、UV减粘胶和离型膜;所述UV减粘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酯单体50-70份、UV活性组分20-28份、硅烷改性剂3-5份、过硫酸盐1-3份、丙烯酸锌1-3份、增粘树脂5-10份、光引发剂3-7份、去离子水15-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PET膜、PO膜或CPP膜,厚度为25-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5-6:2-3: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丙烯酸月桂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UV活性组分包括质量比22-26:11-14:1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烯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改性剂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改性剂包括质量比1:1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为C5石油树脂和/或C9石油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包括质量比2-3:1的C5石油树脂和C9石油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减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质量比7-9:3-5:1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复配物。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UV减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按重量份计,称取原料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硅烷改性剂、过硫酸盐、丙烯酸锌、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去离子水;
S2、将去离子水、过硫酸盐预先加入到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后加入丙烯酸酯单体、UV活性组分,搅拌反应后加入硅烷改性剂和丙烯酸锌,继续反应得混合物;
S3、将混合物升温至120℃,加入增粘树脂和引发剂,搅拌混合均匀后,抽真空除气泡,获得UV减粘胶;
S4、将UV减粘胶均匀涂覆于基材的一侧,烘干后覆离型膜,收卷即得所需的UV减粘胶带。
CN202311272316.1A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363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2316.1A CN117363241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2316.1A CN117363241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3241A true CN117363241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2316.1A Pending CN117363241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32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8751B (zh) 触控面板用粘结剂组合物、粘结膜和触控面板
KR101576689B1 (ko) 터치패널용 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필름 및 터치패널
CN104160491A (zh) 芯片用树脂膜形成用片材
CN115322740B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TW201936855A (zh) 光硬化性黏著劑組成物、光硬化性黏著劑層、黏著片、黏著劑層及電子材料構件
CN107936906B (zh) 一种oled保护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85760B (zh) 一种触摸屏双面光学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63241A (zh) 一种uv减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1613B (zh) 一种应用于af显示屏保护膜的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及保护膜
WO2018124371A1 (ko) 경화수축율이 작은 자외선 경화형 점착 조성물을 포함하는 점착 테이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1440466A (zh) Pet或bopp薄膜用uv特种离型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52013B (zh) 一种耐高温丙烯酸泡棉胶胶带的制备方法
CN113372835B (zh) 一种耐高温紫外光固化减粘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67486B1 (ko) 긴 측쇄 알킬기를 가지는 이타콘산 에스테르를 포함하는 이형필름용 수지 조성물
CN115340834B (zh) 一种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45505A (ko) Semi―IPN 구조를 도입한 무기재 타입 도전성 점착필름
CN116904127A (zh) 一种双面耐高温uv减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1810A (zh) 辐射固化密封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04146A (zh) 一种高绝缘阻抗的热固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0951A (zh) 一种低表面能耐温耐湿丙烯酸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861856A (zh) 一种高剥离力的用于光学膜的贴合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7801770A (zh) 一种uv、湿气双固化可剥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68290A (zh) 一种电子束固化有机硅离型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70366A1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キスパンドテープ
CN117801731A (zh) 一种反应型uv减粘丙烯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