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5168A - 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5168A
CN117355168A CN202311443502.7A CN202311443502A CN117355168A CN 117355168 A CN117355168 A CN 117355168A CN 202311443502 A CN202311443502 A CN 202311443502A CN 117355168 A CN117355168 A CN 117355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icro
convex structure
opening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35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志东
李永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35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51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5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5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该显示基板包括驱动基板、平坦层、第一电极和像素限定层,平坦层、第一电极和像素限定层依次叠置于驱动基板的一侧,像素限定层中开设有开口,第一电极的对应位于开口处的部分裸露,平坦层的靠近第一电极的一侧在对应开口处的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第一电极的位于开口处的部分与微凹凸结构的形状相匹配;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能使经第一电极反射的光线或者经第一电极透射的光线发生汇聚。该显示基板不仅能提高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而且能确保传统工艺条件即可实现微凹凸结构的制备以及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的制备。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因具有色域宽、视角广、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以及适用于柔性基底等优势,逐渐成为显示行业高端产品的主流选择,在手机、电脑和车载产品端具有广阔市场。
如何提高OLED显示装置中OLED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出光率,以及如何提高OLED发光器件的寿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采用普通凸透镜提高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难以实现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该显示基板不仅能提高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而且能确保传统工艺条件即可实现微凹凸结构的制备以及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的制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驱动基板、平坦层、第一电极和像素限定层,所述平坦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像素限定层依次叠置于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电极的对应位于所述开口处的部分裸露,
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在对应所述开口处的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
所述第一电极的位于所述开口处的部分与所述微凹凸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能使经所述第一电极反射的光线或者经所述第一电极透射的光线发生汇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凹凸结构包括多个凹陷部,所述多个凹陷部由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凹陷,
所述多个凹陷部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凹凸结构包括多个凸起部,所述多个凸起部由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凸起,
所述多个凸起部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凹凸结构具有菲涅尔透镜的形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在对应所述开口处的区域形成有一个所述微凹凸结构,
所述微凹凸结构的中心位于所述开口的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在对应所述开口处的区域形成有多个所述微凹凸结构,
多个所述微凹凸结构呈阵列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凹凸结构还形成于所述开口外围的周边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开口外围周边区域的所述微凹凸结构和位于所述开口区域的所述微凹凸结构呈阵列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凹凸结构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轮廓形状包括圆形、六边形或者正六边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还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依次叠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中像素限定层的背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开口处的部分与所述显示基板中微凹凸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基板,通过在平坦层的对应开口处的区域形成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且第一电极的位于开口处的部分与微凹凸结构的形状相匹配,能使第一电极形成微凹凸形状,从而能使后续蒸镀形成在开口处的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具有与第一电极相匹配的形状,即微凹凸形状,这一方面能够增加开口处第一电极的面积,从而增加后续形成在开口处的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的面积,另一方面,开口处第一电极、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叠置构成OLED发光器件,微凹凸结构使整个OLED发光器件具有微凹凸形状,由于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能使经第一电极反射的光线或者经第一电极透射的光线发生汇聚,所以微凹凸结构能使整个OLED发光器件具有使光线发生汇聚的微透镜特性,从而提高了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同时微凹凸结构能够减小其整体轮廓的倾斜角度,从而减小微凹凸结构的厚度,使微凹凸结构不会在开口处形成较大断差,进而确保后续第一电极、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能够在传统蒸镀工艺条件下顺利成膜,确保传统工艺条件即可实现微凹凸结构的制备以及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的制备,同时还减小了OLED发光器件的整体轮廓倾斜角度和厚度,避免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在微凹凸斜坡处光发射导致的漏光现象。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采用上述显示基板,提高了该显示模组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同时还减小了显示模组中OLED发光器件的整体轮廓倾斜角度和厚度,避免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在微凹凸斜坡处光发射导致的漏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产品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基板中开口处微凹凸结构的一种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菲涅尔透镜和普通凸透镜的形貌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基板中开口处微凹凸结构的另一种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基板中开口处微凹凸结构的又一种结构俯视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驱动基板;10、基底;11、钝化层;12、驱动晶体管;121、有源层;122、栅绝缘层;123、栅极;124、中间介电层;125、第一极;126、第二极;13、遮光层;14、滤色层;2、平坦层;20、微凹凸结构;201、凹陷部;202、凸起部;2001、中心凹陷部;2002、中心凸起部;3、第一电极;4、像素限定层;40、开口;5、有机发光材料层;6、第二电极;7、菲涅尔透镜;8、凸透镜;9、阳极;15、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OLED显示产品通常包括驱动基板1和依次叠置于驱动基板1一侧的平坦层2、阳极9、像素限定层4、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阴极15,像素限定层4中开设有开口40,阳极9在开口40处裸露,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阴极15依次叠置于开口40处裸露的阳极9上方,阳极9、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阴极15叠置构成OLED发光器件。像素限定层4中的开口40区内通常是平坦的,为了提高OLED显示产品中OLED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出光率以及OLED发光器件的寿命,越来越多的OLED显示产品采用微透镜结构,基于微透镜结构对光线能进行汇聚的原理,提高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和效率,从而提高OLED发光器件的寿命。
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产品中通常在像素开口区形成普通的凸透镜图案,如在平坦层的对应像素开口区的区域形成凸透镜图案,从而能使后续形成在像素开口区的阳极层、有机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都具有凸透镜的形态,进而使由阳极层、有机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叠置构成的OLED发光器件具有凸透镜的特性,如能使OLED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汇聚,最终提高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和效率以及寿命。
但是,普通的凸透镜厚度较大,在平坦层中形成厚度较大的普通凸透镜,一方面,其工艺难度较大,传统工艺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厚度较大的普通凸透镜使像素开口区内会形成较大断差,受传统蒸镀工艺的限制,后续蒸镀形成有机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时容易出现膜层断裂等不良问题,因此,普通的凸透镜方案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较难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采用普通凸透镜提高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难以实现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包括驱动基板1、平坦层2、第一电极3和像素限定层4,平坦层2、第一电极3和像素限定层4依次叠置于驱动基板1的一侧,像素限定层4中开设有开口40,第一电极3的对应位于开口40处的部分裸露,平坦层2的靠近第一电极3的一侧在对应开口40处的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20,第一电极3的位于开口40处的部分与微凹凸结构20的形状相匹配;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20能使经第一电极3反射的光线或者经第一电极3透射的光线发生汇聚。
其中,通过在平坦层2的对应开口40处的区域形成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20,且第一电极3的位于开口40处的部分与微凹凸结构20的形状相匹配,能使第一电极3形成微凹凸形状,从而能使后续蒸镀形成在开口40处的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第二电极6具有与第一电极3相匹配的形状,即微凹凸形状,这一方面能够增加开口40处第一电极3的面积,从而增加后续形成在开口40处的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第二电极6的面积,另一方面,开口40处第一电极3、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第二电极6叠置构成OLED发光器件,微凹凸结构20使整个OLED发光器件具有微凹凸形状,由于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20能使经第一电极3反射的光线或者经第一电极3透射的光线发生汇聚,所以微凹凸结构20能使整个OLED发光器件具有使光线发生汇聚的微透镜特性,从而提高了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同时微凹凸结构20能够减小其整体轮廓的倾斜角度,从而减小微凹凸结构20的厚度,使微凹凸结构20不会在开口40处形成较大断差,进而确保后续第一电极3、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第二电极6能够在传统蒸镀工艺条件下顺利成膜,确保传统工艺条件即可实现微凹凸结构20的制备以及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的制备,同时还减小了OLED发光器件的整体轮廓倾斜角度和厚度,避免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在微凹凸斜坡处光发射导致的漏光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微凹凸结构20包括多个凹陷部201,多个凹陷部201由平坦层2的靠近第一电极3的一侧表面向显示基板的出光侧凹陷,多个凹陷部201间隔排布。
其中,图2b中的微凹凸结构20能使开口40处由第一电极3、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第二电极6叠置构成OLED发光器件在实现底发射时具有微透镜特性,从而提高底发射型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微凹凸结构20包括多个凸起部202,多个凸起部202由平坦层2的靠近第一电极3的一侧表面向显示基板的出光侧凸起,多个凸起部202间隔排布。
其中,图2c中的微凹凸结构20能使开口40处由第一电极3、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第二电极6叠置构成OLED发光器件在实现顶发射时具有微透镜特性,从而提高顶发射型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微凹凸结构20具有菲涅尔透镜7的形态。即,本实施例中的微凹凸结构20的形态满足菲涅尔透镜7的斜率以及曲率要求。菲涅尔透镜7与普通的凸透镜8相比,在实现同样程度的光线汇聚的同时,菲涅尔透镜7的厚度远小于普通的凸透镜8的厚度,如本实施例中,菲尼尔透镜7的厚度小于平坦层2的厚度,例如菲涅尔透镜7的厚度可以是平坦层2厚度的1/3或者1/4或者更小,因此,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普通的凸透镜8提高OLED发光器件出光率、效率和寿命的方案,本实施例中采用菲涅尔透镜7能减小微凹凸结构20的厚度,使微凹凸结构20不会在开口40处形成较大断差,从而确保后续第一电极3、有机发光材料层5和第二电极6能够在传统蒸镀工艺条件下顺利成膜,进而确保传统工艺条件即可实现微凹凸结构20的制备以及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的制备,同时还减小了OLED发光器件的整体轮廓倾斜角度和厚度,避免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在微凹凸斜坡处光发射导致的漏光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平坦层2在对应开口40处的区域形成有一个微凹凸结构20,微凹凸结构20的中心位于开口40的中心。
其中,具有菲涅尔透镜形态的微凹凸结构20的中心区域形成为凹陷部201或者凸起部202,其他的凹陷部201或者凸起部202依次封闭式地环绕在中心区域的凹陷部201或者凸起部202的外围,整体形成同心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平坦层2在对应开口40处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微凹凸结构20,多个微凹凸结构20呈阵列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微凹凸结构20还形成于开口40外围的周边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开口40外围周边区域的微凹凸结构20和位于开口40区域的微凹凸结构20呈阵列排布。如此设置,能避免由于工艺上的原因使开口40与微凹凸结构20分布区域发生错位后,部分开口40区域内未设置微凹凸结构20导致OLED发光器件的局部区域发射的光线无法汇聚或者发生漏光的现象发生,确保即使开口40错位后整个开口40区域内也都分布有微凹凸结构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微凹凸结构20在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轮廓形状包括圆形、六边形或者正六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凹凸结构20通过在平坦层2涂布形成后在平坦层2上涂布光刻胶(如正性光刻胶)、曝光、干刻形成,上述正投影的轮廓形状的微凹凸结构20通过传统构图工艺更容易实现。例如:如果微凹凸结构20的正投影的轮廓形状为矩形,则传统构图工艺无法实现精准的90°直角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位于微凹凸结构20中心的中心凹陷部2001或者中心凸起部2002在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圆形,其他的凹陷部201或者凸起部202在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圆环形,圆环形的凹陷部201或者凸起部202依次围绕于圆形的中心凹陷部2001或者中心凸起部2002的外围,从而形成整个微凹凸结构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位于微凹凸结构20中心的中心凹陷部2001或者中心凸起部2002在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状为正六边形,其他的凹陷部201或者凸起部202在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状为正六边环形,正六边环形的凹陷部201或者凸起部202依次围绕于正六边形的中心凹陷部2001或者中心凸起部2002的外围,从而形成整个微凹凸结构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位于微凹凸结构20中心的中心凹陷部2001比其他凹陷部201的曲率半径或深度更大,有利于收集或汇聚开口区中部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位于微凹凸结构20中心的中心凹陷部2001在靠近驱动基板1的底部为弧面,其他围绕该中心凹陷部2001的其他凹陷部201的底部呈尖角形,且位于该中心凹陷部2001两侧的呈尖角形凹陷部201,均向开口区40的中心倾斜。如此设计,有利于从两侧的光线尽量汇聚到中心出射。同理,如图2c所示,位于微凹凸结构20中心的中心凸起部2002,远离驱动基板1的顶部为弧面,其他围绕该中心凸起部2002的其他凸起部202的顶部呈尖角形,且位于该中心凸起部2002两侧的呈尖角形凸起部202,均向开口区40的中心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位于微凹凸结构20中心的中心凸起部2002比其他凸起部202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更大,例如:位于微凹凸结构20中心的中心凸起部2002的水平方向宽度,大致等于5个其他凸起部202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有利于收集或汇聚开口区中部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和图2c所示,驱动基板1包括基底10、像素电路和钝化层11,像素电路和钝化层11依次叠置于基底10的一侧,像素电路用于驱动OLED发光器件发光。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12,驱动晶体管12包括有源层121、栅绝缘层122、栅极123、中间介电层124、第一极125和第二极126,第一电极3与第二极126通过开设在平坦层2和钝化层11中的过孔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12的靠近基底10的一侧还设置有遮光层13,遮光层13能遮挡照射到驱动晶体管12有源层121上的光线,从而避免驱动晶体管12的漏电流在光照下增大,确保驱动晶体管12的漏电特性正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发射白光的OLED发光器件,为了实现OLED发光器件的彩色显示,也可以在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侧设置滤色层14,如图2b所示,滤色层14位于平坦层2和钝化层11之间,且滤色层14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像素限定层4中的开口40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发射白光的OLED发光器件,为了实现OLED发光器件的彩色显示,也可以在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侧设置滤色层14,如图2b所示,滤色层14位于平坦层2和钝化层11之间,且滤色层14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像素限定层4中的开口40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微凹凸结构20中心的中心凹陷部2001比其他凹陷部201距离滤色层14更近,更容易收集和汇聚滤色层14发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和钝化层11均采用传统构图工艺制备,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通过在平坦层的对应开口处的区域形成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且第一电极的位于开口处的部分与微凹凸结构的形状相匹配,能使第一电极形成微凹凸形状,从而能使后续蒸镀形成在开口处的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具有与第一电极相匹配的形状,即微凹凸形状,这一方面能够增加开口处第一电极的面积,从而增加后续形成在开口处的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的面积,另一方面,开口处第一电极、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叠置构成OLED发光器件,微凹凸结构使整个OLED发光器件具有微凹凸形状,由于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能使经第一电极反射的光线或者经第一电极透射的光线发生汇聚,所以微凹凸结构能使整个OLED发光器件具有使光线发生汇聚的微透镜特性,从而提高了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同时微凹凸结构能够减小其整体轮廓的倾斜角度,从而减小微凹凸结构的厚度,使微凹凸结构不会在开口处形成较大断差,进而确保后续第一电极、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能够在传统蒸镀工艺条件下顺利成膜,确保传统工艺条件即可实现微凹凸结构的制备以及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的制备,同时还减小了OLED发光器件的整体轮廓倾斜角度和厚度,避免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在微凹凸斜坡处光发射导致的漏光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还包括上述显示基板,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依次叠置于显示基板的一侧,且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位于显示基板中像素限定层的背离驱动基板的一侧,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的位于像素限定层中开口处的部分与显示基板中微凹凸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其中,有机发光材料层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显示基板中的第一电极、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在开口处叠置构成OLED发光器件,微凹凸结构使整个OLED发光器件具有微凹凸形状,从而使整个OLED发光器件具有使光线发生汇聚的微透镜特性,进而提高了OLED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同时还减小了OLED发光器件的整体轮廓倾斜角度和厚度,避免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在微凹凸斜坡处光发射导致的漏光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通过传统蒸镀工艺制备,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提高了该显示模组的出光率、效率以及寿命,同时还减小了显示模组中OLED发光器件的整体轮廓倾斜角度和厚度,避免微凹凸形状的OLED发光器件在微凹凸斜坡处光发射导致的漏光现象。
该显示模组可以为:OLED面板、OLED电视、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驱动基板、平坦层、第一电极和像素限定层,所述平坦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像素限定层依次叠置于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电极的对应位于所述开口处的部分裸露,
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在对应所述开口处的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
所述第一电极的位于所述开口处的部分与所述微凹凸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至少一个微凹凸结构能使经所述第一电极反射的光线或者经所述第一电极透射的光线发生汇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凸结构包括多个凹陷部,所述多个凹陷部由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凹陷,
所述多个凹陷部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凸结构包括多个凸起部,所述多个凸起部由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凸起,
所述多个凸起部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凸结构具有菲涅尔透镜的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在对应所述开口处的区域形成有一个所述微凹凸结构,
所述微凹凸结构的中心位于所述开口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在对应所述开口处的区域形成有多个所述微凹凸结构,
多个所述微凹凸结构呈阵列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凸结构还形成于所述开口外围的周边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开口外围周边区域的所述微凹凸结构和位于所述开口区域的所述微凹凸结构呈阵列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凸结构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轮廓形状包括圆形、六边形或者正六边形。
10.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依次叠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中像素限定层的背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开口处的部分与所述显示基板中微凹凸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CN202311443502.7A 2023-10-31 2023-10-31 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Pending CN1173551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3502.7A CN117355168A (zh) 2023-10-31 2023-10-31 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3502.7A CN117355168A (zh) 2023-10-31 2023-10-31 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5168A true CN117355168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6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3502.7A Pending CN117355168A (zh) 2023-10-31 2023-10-31 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51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1113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9985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345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573842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883684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014973A1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7648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11393884B2 (en) Pixel definition layer,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0071154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50123952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234587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11554701A (zh) 显示设备
CN115915812A (zh) 显示面板
CN105826356B (zh) 一种高开口率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146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355168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US20220320060A1 (en)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64489B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49741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065206A1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15184043U (zh) 背板及显示面板
US1174412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light blocking layer including scattering particles
KR100773936B1 (ko) 오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1348851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50174041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improved light emitting di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