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2700A -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2700A
CN117352700A CN202311526908.1A CN202311526908A CN117352700A CN 117352700 A CN117352700 A CN 117352700A CN 202311526908 A CN202311526908 A CN 202311526908A CN 117352700 A CN117352700 A CN 117352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tomic
carbon
sodium
doped carbon
viol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269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蓉
唐泽勋
彭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gru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gr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gru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gr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269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2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2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2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45Phosphates containing plural metal, or metal and ammo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碳纳米材料的基底上聚合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将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后分散在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混合后纯化,得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在pH为1‑4的溶液中依次加入水溶性铁源、钠源以及磷源,反应后得前驱体溶胶;对前驱体溶胶干燥处理,得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将所述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与所述碳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研磨得到前驱体,干燥后煅烧,得到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本发明得到的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越。

Description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90年代索尼首次将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储能的主要候选电池。目前新能源市场发展如火如荼,锂离子蓄电池已经在汽车行业(如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移动穿戴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储能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在急速增加,但不幸的是,锂元素匮乏并且在地球上分布不均。钠与锂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主族,拥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钠离子电池同样具有高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性。并且与锂元素相反,钠作为地壳中含量第五丰富的元素,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储备。故考虑到大规模储能装置的价值成本以及钠与锂相似的这些特性,从而钠离子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品,特别是在大规模储能系统(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钠离子正极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以及聚阴离子型材料,不同材料在容量、倍率以及结构稳定性上差异明显。许多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高容量但其进一步应用受到低输出电压(大多低于3.5V)、不可逆相变以及存储不稳定性的阻碍。而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的晶体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水,其易在高电位下分解产气,造成电池鼓胀失效。相比前两类材料,由于聚阴离子基团的感应效应,聚阴离子型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电位,其坚固的3D框架显著降低了钠离子脱/插层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此外,强X-O(X=S、P、Si等)共价键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析氧,这些优点促成了聚阴离子型材料优越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安全性。
磷酸焦磷酸铁钠具有低体积应变、优异的热稳定性以及较高的理论容量等优点,而考虑到环保以及成本问题,其被认为是更有潜力的聚阴离子型材料。然而目前电子导电性低的问题仍然制约着磷酸焦磷酸铁钠的进一步应用,为了克服其的缺点,对其进行了各种改性,以提高其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各种改性方法包括:碳包覆、材料颗粒尺寸纳米化、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和材料颗粒形态调控。如专利号为CN114538403A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焦磷酸铁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碳包覆进行改性,在球磨过程中有发生化学反应,所得的球磨产物只需较短时间热处理即可得到最终产物;且本发明高温烧结过程可以是2小时,耗能较少。专利号为CN116565165A的一种双连续相包覆的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利用金属氧化物TiNb2O7和碳层均匀混合形成连续复合相的包覆层包覆在磷酸焦磷酸铁钠颗粒表面,形成了具有连续复合相结构的高导电性网络层;上述现有技术采用的是碳包覆或者是碳包覆结合另一种材料形成混合包覆,结合工艺使得制备得到的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材料具备优于纯磷酸焦磷酸铁钠的导电性。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复合磷酸盐的导电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碳纳米材料的基底上聚合所述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所述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后分散在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混合后纯化,得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
步骤三、在pH为1-4的溶液中依次加入水溶性铁源、钠源以及磷源,反应后得前驱体溶胶;对所述前驱体溶胶干燥处理,得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
步骤四、将所述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与所述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研磨得到前驱体,对前驱体干燥在还原性气氛下进行煅烧,得到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
紫精单体的加入为包覆材料提供氮原子的掺杂,同时为后面非金属阴离子中的非金属掺杂提供交换的基底;非金属阴离子中的非金属阴离子以聚紫精作为阴离子交换的基底,在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的碳纳米复合材料中引入非金属阴离子,形成双原子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将步骤二得到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对步骤三得到的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通过步骤四进行包覆,处理后得到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
本发明创造性地通过紫精聚合物薄膜修饰碳材料做为碳骨架和碳源,通过形成的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上的功能位点,将非金属阴离子均匀的利用离子交换作用引入到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出双原子共掺杂的碳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该碳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的三维碳骨架可有效适应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中钠离子脱嵌/嵌入过程中材料的体积变化,并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表面电子电导率,提升了倍率和容量性能。同时,本发明中碳层通过聚紫精掺杂氮原子以及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掺杂非金属阴离子,从而形成碳层掺杂非金属双原子,通过双原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表面进行碳纳米复合材料包覆,可以有效的抑制得到的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团聚发生,极大的降低了材料的粒径,并同时增加材料表面的缺陷,引入更多活性位点,提高了Na+的储存性能,从而增强了Na+和电子的传输能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一中,紫精单体与碳纳米材料通过恒电位≤-0.75V电聚合,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一中,碳纳米材料占紫精单体的质量百分比小于20%,所述步骤二中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后分散在饱和的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所述步骤四中磷酸焦磷酸铁纳材料与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不超过10%。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碳纳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纳米碳球;所述非金属阴离子溶液包括磷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代硫酸盐离子溶液。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二中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的干燥方式为鼓风干燥,温度为60~100℃,干燥时间1~4h,所述步骤二中分散在非金属阴离子溶液加热80~100℃,反应时间为10~12h后,对混合溶液进行冲洗后抽滤,得到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三中,通过柠檬酸在水中调节pH至1-4,加入依次加入水溶性铁源、钠源以及磷源后在80~120℃条件下反应1~6h,得前驱体溶液。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其中铁源包括但不限于硫酸铁/亚铁、甲酸铁、乙酸铁、硝酸铁、柠檬酸亚铁以及硫酸亚铁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其中磷源包括但不限于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一氢/二氢钠、磷酸钠以及焦磷酸二氢二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其中钠源包括但不限于碳酸钠、草酸钠、硝酸钠、柠檬酸钠、磷酸钠、磷酸一氢/二氢钠,磷酸钠以及焦磷酸二氢二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三中,在pH为1-4的溶液中依次加入水溶性铁源、钠源以及磷源,反应加热,所述反应加热方式为水浴或者油浴;其中水浴加热温度为80~100℃,反应时间为3~6h;其中油浴加热温度为90~120℃,反应时间为1~4h。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干燥方式包括真空烘干和喷雾干燥。真空烘干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4~12h,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1~0.5MPa,温度为100~150℃。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四中,还原性气氛为含氢或氨气的氮气、含氢或氨气的氩气气氛,氨或氢气含量范围1~5%,升温速度为2~5℃/min,第一段煅烧温度为300~350℃,煅烧时间为1.5~3小时,第二段煅烧温度为400~600℃,煅烧时间为8~12小时。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步骤四中,采用砂磨机进行纳米化,砂磨时使用的氧化锆球的直径0.3mm,氧化锆球、物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0:1:1,砂磨机的转速为2000r/min,研磨时间为30~120min。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三中,通过调节铁源与钠源和磷源的比例,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通式为Na4Fe3–3x(PO4)2P2O7,其中x取值范围为0.01≤x≤0.05,材料为纯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制得的材料中包覆材料为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待包覆材料为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所述待包覆材料为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化学通式为Na4Fe3–3x(PO4)2P2O7,其中x取值范围为0.01≤x≤0.05,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为纯相;所述包覆材料中双原子包括步骤一中聚紫精引入的氮原子和步骤二中非金属阴离子溶液引入的非金属阴离子。
本发明通过调节铁源的比例,得到的复合磷酸盐为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通式为Na4Fe3–3x(PO4)2P2O7,其中x取值范围为0.01≤x≤0.05,使得该复合材料内部形成铁缺陷,从而抑制了在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中无电化学活性杂质产生,进一步诱导纯相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的形成,纯相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具有较好离子扩散动力学,提高了电子和钠离子电导率,表现出较高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步骤一中聚紫精的加入为包覆材料提供氮原子的掺杂,同时为后面非金属阴离子中的非金属掺杂提供交换的基底;步骤二中非金属阴离子中的非金属阴离子以聚紫精作为阴离子交换的基底,在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的碳纳米复合材料中引入非金属阴离子,形成双原子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创造性地通过紫精聚合物薄膜修饰碳材料做为碳骨架和碳源,通过形成的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上的功能位点,将非金属阴离子均匀的利用离子交换作用引入到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出双原子共掺杂的碳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该碳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的三维碳骨架可有效适应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中钠离子脱嵌/嵌入过程中材料的体积变化,并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表面电子电导率,提升了倍率和容量性能。
同时,本发明中碳层通过聚紫精掺杂氮原子以及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掺杂非金属阴离子,从而形成碳层掺杂非金属双原子,通过双原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表面进行碳纳米复合材料包覆,可以有效的抑制得到的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团聚发生,极大的降低了材料的粒径,提高了Na+的储存性能,从而增强了Na+和电子的传输能力。
本发明通过调节铁源的比例,得到的复合磷酸盐为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通式为Na4Fe3–3x(PO4)2P2O7,其中x取值范围为0.01≤x≤0.05,使得该复合材料内部形成铁缺陷,从而抑制了在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中无电化学活性杂质产生,进一步诱导纯相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的形成,纯相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具有较好离子扩散动力学,提高了电子和钠离子电导率,表现出较高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采用廉价的水溶性金属源实现了金属基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批量化制备,有效降低了材料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得到的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碳纳米材料的基底上聚合所述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的碳纳米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所述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后分散在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混合后纯化,得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
步骤三、在pH为1-4的溶液中依次加入水溶性铁源、钠源以及磷源,反应后得前驱体溶胶;对所述前驱体溶胶干燥处理,得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
步骤四、将所述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与所述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研磨得到前驱体,对前驱体干燥在还原性气氛下进行煅烧,得到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
所述步骤一中,紫精单体与碳纳米材料通过恒电位≤-0.75V电聚合,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
所述步骤一中,碳纳米材料占紫精单体的质量百分比小于20%,所述步骤二中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后分散在饱和的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所述步骤四中磷酸焦磷酸铁纳材料与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不超过10%。
所述碳纳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纳米碳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金属阴离子溶液包括磷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代硫酸盐离子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二中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温度为60~100℃,干燥时间1~4h,所述步骤二中分散在非金属阴离子溶液加热80~100℃,反应时间为10~12h后,对混合溶液进行冲洗后抽滤,得到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
所述步骤三中,通过柠檬酸在水中调节pH至1-4,加入依次加入水溶性铁源、钠源以及磷源后在80~120℃条件下反应1~6h,得前驱体溶液。
所述步骤四中,还原性气氛为含氢或氨气的氮气、含氢或氨气的氩气气氛,氨或氢气含量范围1~5%,升温速度为2~5℃/min,第一段煅烧温度为300~350℃,煅烧时间为1.5~3小时,第二段煅烧温度为400~600℃,煅烧时间为8~12小时。
所述步骤三中,通过调节铁源与钠源和磷源的比例,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
所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通式为Na4Fe3–3x(PO4)
2P2O7,其中x取值范围为0.01≤x≤0.05,材料为纯相。
实施例1:
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有石墨烯的基底上通过施加-0.75V恒电位电聚合的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石墨烯,60℃鼓风干燥4h后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粉末均匀分散在含磷酸根离子的溶液中,80℃加热反应10h后得到混合溶液,对上述混合溶液冲洗后进行抽滤,得到氮磷掺杂石墨烯;
水中加入柠檬酸调整pH至2,后依次加入九水硝酸铁、碳酸钠、磷酸二氢铵100℃油浴加热2h后得到前驱体溶胶,将上述前驱体溶胶真空下100℃干燥12h,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式为Na4Fe2.91(PO4)2P2O7
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Na4Fe2.91(PO4)2P2O7以及氮磷掺杂石墨烯材料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机中的氧化锆球直径为0.3mm,氧化锆球和物料的质量比为10:1,砂磨机的转速为2200r/min,研磨60min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浆料喷雾干燥进入混合灌中,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3MPa,温度为120℃,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在氩气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在300℃下烧结1.5h,之后升温至500℃烧结10h,得到氮磷掺杂石墨烯包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本实施例中聚紫精单体占石墨烯的重量的10%;氮磷掺杂石墨烯材料的质量占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8%;所述氮磷掺杂石墨烯包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的SEM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有石墨烯的基底上通过施加-0.9V恒电位电聚合的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石墨烯,80℃鼓风干燥4h后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粉末均匀分散在含磷酸根离子的溶液中,80℃加热反应10h后得到混合溶液,对上述混合溶液冲洗后进行抽滤,得到氮磷掺杂石墨烯;
水中加入柠檬酸调整pH至2,后依次加入九水硝酸铁、碳酸钠、磷酸二氢铵100℃油浴加热2h后得到前驱体溶胶,将上述前驱体溶胶真空下100℃干燥12h,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式为Na4Fe2.91(PO4)2P2O7
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Na4Fe2.91(PO4)2P2O7以及氮磷掺杂石墨烯材料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机中的氧化锆球直径为0.3mm,氧化锆球和物料的质量比为10:1,砂磨机的转速为2200r/min,研磨60min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浆料喷雾干燥进入混合灌中,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3MPa,温度为120℃,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在氩气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在300℃下烧结1.5h,之后升温至500℃烧结10h,得到氮磷掺杂石墨烯包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本实施例中聚紫精单体占石墨烯的重量的10%;氮磷掺杂石墨烯材料的质量占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8%。
实施例3
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有石墨烯的基底上通过施加-0.9V恒电位电聚合的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石墨烯,80℃鼓风干燥4h后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粉末均匀分散含硫酸根离子的溶液中,80℃加热反应10h后得到混合溶液,对上述混合溶液冲洗后进行抽滤,得到氮硫掺杂石墨烯;
水中加入柠檬酸调整pH至2,后依次加入九水硝酸铁、碳酸钠、磷酸二氢铵100℃油浴加热2h后得到前驱体溶胶,将上述前驱体溶胶真空下105℃干燥12h,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式为Na4Fe2.91(PO4)2P2O7
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Na4Fe2.91(PO4)2P2O7以及氮硫掺杂石墨烯材料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机中的氧化锆球直径为0.3mm,氧化锆球和物料的质量比为10:1,砂磨机的转速为2200r/min,研磨60min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浆料喷雾干燥进入混合灌中,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3MPa,温度为120℃,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在氩气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在300℃下烧结1.5h,之后升温至500℃烧结10h,得到氮硫掺杂石墨烯包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本实施例中聚紫精单体占石墨烯的重量的10%;氮硫掺杂石墨烯材料的质量占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8%。
实施例4
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有石墨烯的基底上通过施加-0.9V恒电位电聚合的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石墨烯,80℃鼓风干燥4h后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粉末均匀分散含硫酸根离子的溶液中,80℃加热反应10h后得到混合溶液,对上述混合溶液冲洗后进行抽滤,得到氮硫掺杂石墨烯;
水中加入柠檬酸调整pH至2,后依次加入九水硝酸铁、碳酸钠、磷酸二氢铵100℃油浴加热2h后得到前驱体溶胶,将上述前驱体溶胶真空下105℃干燥12h,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式为Na4Fe2.85(PO4)2P2O7
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Na4Fe2.85(PO4)2P2O7以及氮硫掺杂石墨烯材料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机中的氧化锆球直径为0.3mm,氧化锆球和物料的质量比为10:1,砂磨机的转速为2200r/min,研磨60min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浆料喷雾干燥进入混合灌中,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3MPa,温度为120℃,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在氩气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在300℃下烧结1.5h,之后升温至500℃烧结10h,得到氮硫掺杂石墨烯包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本实施例中聚紫精单体占石墨烯的重量的10%;氮硫掺杂石墨烯材料的质量占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8%。
实施例5
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有石墨烯的基底上通过施加-0.9V恒电位电聚合的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石墨烯,80℃鼓风干燥4h后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粉末均匀分散在含磷酸根离子的溶液中,80℃加热反应10h后得到混合溶液,对上述混合溶液冲洗后进行抽滤,得到氮磷掺杂石墨烯;
水中加入柠檬酸调整pH至2,后依次加入九水硝酸铁、碳酸钠、磷酸二氢铵100℃油浴加热2h后得到前驱体溶胶,将上述前驱体溶胶真空下100℃干燥12h,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式为Na4Fe2.91(PO4)2P2O7
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Na4Fe2.91(PO4)2P2O7以及氮磷掺杂石墨烯材料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机中的氧化锆球直径为0.3mm,氧化锆球和物料的质量比为10:1,砂磨机的转速为2200r/min,研磨60min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浆料真空干燥12h,温度为120℃,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在氩气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在300℃下烧结1.5h,之后升温至550℃烧结10h,得到氮磷掺杂石墨烯包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本实施例中聚紫精单体占石墨烯的重量的10%;氮磷掺杂石墨烯材料的质量占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8%。
对比例1
水中加入柠檬酸调整pH至2,后依次加入九水硝酸铁、碳酸钠、磷酸二氢铵100℃油浴加热2h后得到前驱体溶胶,将上述前驱体溶胶真空下100℃干燥12h,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式为Na4Fe2.91(PO4)2P2O7
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Na4Fe2.91(PO4)2P2O7以及石墨烯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机中的氧化锆球直径为0.3mm,氧化锆球和物料的质量比为10:1,砂磨机的转速为2200r/min,研磨60min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浆料真空干燥12h,温度为120℃,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在氩气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在300℃下烧结1.5h,之后升温至550℃烧结10h,得到石墨烯包覆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
对比例2
水中加入柠檬酸调整pH至2,后依次加入九水硝酸铁、碳酸钠、磷酸二氢铵100℃油浴加热2h后得到前驱体溶胶,将上述前驱体溶胶真空下100℃干燥12h,得到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式为Na4Fe3(PO4)2P2O7
将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Na4Fe3(PO4)2P2O7以及石墨烯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机中的氧化锆球直径为0.3mm,氧化锆球和物料的质量比为10:1,砂磨机的转速为2200r/min,研磨60min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浆料喷雾干燥进入混合灌中,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3MPa,温度为120℃,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在氩气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在300℃下烧结1.5h,之后升温至550℃烧结10h,得到石墨烯包覆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得到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石墨烯后,没有与非金属阴离子反应,而是直接与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Na4Fe2.91(PO4)2P2O7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然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性能检测:采用扣式电池测试分别测定实施例中铁基复合磷酸盐的克容量,扣式电池的制备和测试方法如下:采用NMP作为溶剂,按活性物质:SP:PVDF=80:10:10配制成固含量为60%的浆料均匀涂覆于铝箔上,制成正极。负极选用直径14mm的金属钠片,电解液选用1mo1LiFP6(EC:DMC:EMC=1:1:1,V/V),以负极壳-弹片-垫片-钠片-电解液-隔膜-正极片-垫片-正极壳的顺序将电池进行封装,整个过程都在充有氩气的手套箱中完成。在测试温度为25℃下进行电性能测试,电池容量测试方法:以恒流恒压充电方式进行充电,限制电流为0.1C(65mA),终止电压4.4V:以恒流放电方式进行放电,放电电流为1C(650mA),放电的截止电压为2.5V,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电池性能检测
根据表1实验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双原子掺杂碳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克容量有明显提高,双原子掺杂碳包覆复合磷酸盐在1C倍率循环100圈后保持率大于95%;在0.1C倍率克容量大于115mAh/g;在1C倍率克容量大于100mAh/g;其电化学性能均优于对比例中的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双原子掺杂是通过阴离子交换实现,没有电聚合聚紫精为基底无法实现双原子掺杂,聚紫精加入的目的之一是掺杂氮原子,此对比例3则属于氮原子单独掺杂;目的之二是为了作为阴离子交换的基底,溶入阴离子溶液后从而实现双原子掺杂,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双原子掺杂碳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用于电池中,电池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合成含有4-氰基吡啶官能团的紫精单体,在碳纳米材料的基底上聚合所述紫精单体,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的碳纳米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所述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后分散在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混合后纯化,得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
步骤三、在pH为1-4的溶液中依次加入水溶性铁源、钠源以及磷源,反应后得前驱体溶胶;对所述前驱体溶胶干燥处理,得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
步骤四、将所述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与所述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研磨得到前驱体,对前驱体干燥在还原性气氛下进行煅烧,得到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紫精单体与碳纳米材料通过恒电位≤-0.75V电聚合,形成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碳纳米材料占紫精单体的质量百分比小于20%,所述步骤二中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后分散在饱和的非金属阴离子溶液中,所述步骤四中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不超过磷酸焦磷酸铁纳材料质量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纳米碳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金属阴离子溶液包括磷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代硫酸盐离子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聚紫精有机薄膜修饰碳纳米复合材料干燥温度为60~100℃,干燥时间1~4h,所述步骤二中分散在非金属阴离子溶液加热80~100℃,反应时间为10~12h后,对混合溶液进行冲洗后抽滤,得到双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通过柠檬酸在水中调节pH至1-4,加入依次加入水溶性铁源、钠源以及磷源后在80~120℃条件下反应1~6h,得前驱体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还原性气氛为含氢或氨气的氮气、含氢或氨气的氩气气氛,氨或氢气含量范围1~5%,升温速度为2~5℃/min,第一段煅烧温度为300~350℃,煅烧时间为1.5~3小时,第二段煅烧温度为400~600℃,煅烧时间为8~1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通过调节铁源与钠源和磷源的比例,得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化学通式为Na4Fe3–3x(PO4)2P2O7,其中x取值范围为0.01≤x≤0.05,材料为纯相。
10.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制得的材料中包覆材料为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待包覆材料为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所述待包覆材料为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化学通式为Na4Fe3–3x(PO4)2P2O7,其中x取值范围为0.01≤x≤0.05,铁缺陷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为纯相;所述包覆材料中双原子包括步骤一中聚紫精引入的氮原子和步骤二中非金属阴离子溶液引入的非金属阴离子。
CN202311526908.1A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352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6908.1A CN117352700A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6908.1A CN117352700A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2700A true CN117352700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63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26908.1A Pending CN117352700A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27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66743A (zh) * 2024-02-22 2024-03-26 中南大学 一种聚阴离子型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66743A (zh) * 2024-02-22 2024-03-26 中南大学 一种聚阴离子型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8420B (zh) 鋰離子電池之磷酸亞鐵前驅物、使用其製備之磷酸鋰鐵粉末、及其製作方法
US20120058039A1 (en) HIGH PERFORMANCE CATHODE MATERIAL LiFePO4, ITS PRECURSO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JP2015525182A (ja) グラフェン基LiFePO4/C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5036103B (zh) 一种长方体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锰锂的制备方法
Chen et al. Chemical reaction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Cu 2 O hollow octahedra and core–shell structures
CN107808958B (zh) 四氧化三铁/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6505186A (zh) 一种原位包覆石墨烯膜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1303B (zh) 一种纳米片状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制得的LiFePO4/C正极活性材料
CN114361425B (zh) 一种黄铁矿直接制备焦磷酸磷酸铁钠复合材料的方法、焦磷酸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Ren et al. Co-modification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nd carbon on Li3V2 (PO4) 3 particles with excellent long-term and high-rate performance for lithium storage
CN117352700A (zh) 一种双原子掺杂碳材料包覆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7385A (zh) 铁基复合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钠离子电池
Wei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hollow MnO microcubes as superior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5557537A (zh) MnS纳米点材料、三元钠电前驱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Liu et al. Constructing hierarchical ZnO@ C composites using discarded Sprite and Fanta drinks for enhanced lithium storage
CN114188508B (zh)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583123A (zh) 磷杂碳包覆的超薄磷酸铁锂片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Ren et al. Iron-based Prussian blue coupled with polydopamine film for advanced sodium-ion batteries
Wang et al. Enhancing Co/Co 2 VO 4 Li-ion battery anode performances via 2D–2D heterostructure engineering
CN109399600B (zh) 一种三维有序大孔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05955A (zh) 电池正极材料LiMPO4的制备方法
CN116986572A (zh) 一种改性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CN114933292B (zh)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752719B (zh) 一种LiMnxFe1‑xPO4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6903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