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8758A - 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8758A
CN117348758A CN202311189704.3A CN202311189704A CN117348758A CN 117348758 A CN117348758 A CN 117348758A CN 202311189704 A CN202311189704 A CN 202311189704A CN 117348758 A CN117348758 A CN 117348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signal
reference value
signal line
infrare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97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华
汪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897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87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8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87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步骤:控制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获取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判断步骤:确认当前帧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其中,第一更新条件包括:存在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且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红外信号线,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满足|A‑B|>Th2的红外信号线,其中,A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B为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Th2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更新步骤:若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

Description

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各种触控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红外触控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设备上。红外触控屏的边框上设置有若干个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通过检测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以判断红外触控屏中是否存在触控区域。具体地,通常会预先设置红外触控屏在无触控状态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在红外触控屏工作过程中将红外接收器实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与设置的信号强度参考值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区域。
随着红外触控屏的工作时间加长,设备温度升高,会对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信号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若红外触控屏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利于红外信号的传输,也会对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信号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若继续将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与预先设置的信号强度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则会造成误判。因此,如何及时更新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以提高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准确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及时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以提高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准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应用于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红外触控屏,该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获取步骤:控制所述红外发射器向所述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其中,发射红外信号的红外发射器与接收该红外信号的红外接收器之间形成红外信号线;获取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判断步骤:根据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和信号强度参考值,确认当前帧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且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红外信号线,其中,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为所述第一常数的红外信号线指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认为被遮挡的红外信号线,所述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满足A-B>Th2的红外信号线,其中,A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B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Th2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更新步骤:若满足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和所述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
优选地,每扫描一帧形成有n根红外信号线,所述第二更新条件包括:所述n根红外信号线中,存在满足A-B>Th2的m根红外信号线,其中,n、m均为正整数,m≥n*a,a为预设的第二常数,且0<a≤1。
优选地,每扫描一帧形成有n根红外信号线,所述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分别从各所述红外接收器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若干条形成t根红外信号线,所述t根红外信号线中至少存在满足A-B>Th2的k根红外信号线,其中,t、k均为正整数,t≤n,k≥t*b,b为预设的第三常数,且0<b≤1。
优选地,所述从各所述红外接收器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若干条,包括:从各个所述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位于其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
优选地,所述更新步骤包括:若连续的预设帧均满足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和所述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否则不更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
优选地,所述更新步骤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存在所述信号强度值与第三信号强度阈值的和小于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红外信号线,则认为存在触控区域;否则认为不存在触控区域;若不存在所述触控区域,则执行所述更新步骤;否则不执行所述更新步骤。
优选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初始值和/或对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采用如下步骤:控制所述红外发射器多次向所述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获取每次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得到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根据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或平均值确定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或平均值确定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包括: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最小值小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则将第四常数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则将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最小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其中,所述第四常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阈值;或者,
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平均值;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平均值小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则将第五常数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则将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平均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其中,所述第五常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五信号强度阈值。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发射器向所述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其中,发射红外信号的红外发射器与接收该红外信号的红外接收器之间形成红外信号线,获取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和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确认当前帧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且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红外信号线,其中,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的红外信号线为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认为被遮挡的红外信号线,所述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满足A-B>Th2的红外信号线,其中,A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B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Th2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更新模块,用于若满足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和所述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红外触控屏的当前帧的扫描数据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只要满足任一更新条件,则说明原先确定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可能不适用于判断当前状态的红外触控屏中是否存在触控区域,通过及时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以使更新后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与当前红外触控屏的状态相适应,从而提高了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准确度,降低误判率。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和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红外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红外触控屏中形成的红外信号线光网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位于其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更好地介绍红外触控屏,图1示出了红外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红外触控屏10包括四个边框,分别为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其中,在这些边框上分布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具体的分布方式本申请不作限定,可以在同一边框上设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也可以在两个相邻边框或者两个相对的边框中一者设置红外发射器,一者设置红外接收器,如图1所示示出了在相对的两个边框中分别设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示例,即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包括若干个红外发射器11,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上包括若干个红外接收器12。红外触控屏通常还包括驱动电路,在驱动电路的作用下,控制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则该红外发射器和该红外接收器之间就会形成红外信号线。
由于通常一个红外发射器会对应多个红外接收器,一个红外接收器也会对应多个红外发射器,从而红外发射器会向其对应的所有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相应地,红外接收器会接收其对应的所有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由此在红外触控屏的屏幕表面形成一个红外信号线光网。此处为了更好地说明红外信号线光网,图2示出了图1提供的红外触控屏中形成的红外信号线光网的示意图。
触控操作的物体(例如手指)在触摸屏幕表面时会生成触控区域,那么红外信号线光网中的触控区域中的红外信号线就会被遮挡(相应地将被遮挡的红外信号线简称为遮挡线),则触控区域对应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与无触控状态相比会减小,因此,通常根据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来判断红外触控屏中是否存在触控区域。
具体地,通常会设置一个信号强度参考值,用来表示该红外触控屏在无触控状态时,红外接收器应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若红外触控屏工作过程中,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与设置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相比下降超过一定程度时,则确认当前红外触控屏存在触控区域。
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控屏通电后,通常会进行初始化,进而确定并设置信号强度参考值,并在后续红外触控屏工作过程中,一直利用初始化阶段设置的信号强度参考值来判断红外触控屏中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直至红外触控屏断电并再次通电后,才会再次进行初始化并再次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
然而,随着红外触控屏的工作时间加长,设备可能会出现温度升高的情况,即使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的发射功率不变,也会影响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那么若仍然以原先设置的信号强度参考值来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误判率较高。或者,当前红外触控屏的状态与在红外触控屏的初始化阶段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的状态相比,发生较大变化时,若仍然以原先设置的信号强度参考值来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也会导致误判率较高。
基于以上考虑,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一种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红外触控屏。其中,该方法通过根据当前红外触控屏中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以及信号强度参考值,判断是否满足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条件,若满足更新条件,则及时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而不是待红外触控屏断电并再次通电工作后才重新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也就使得所更新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与当前红外触控屏的状态相适应,从而提高了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准确度,降低了误判率。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由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红外触控屏执行。该红外触控屏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红外触控屏,该处理器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在此不做限定。在红外触控屏包括多个处理器时,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在此不做限定。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步骤:控制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其中,发射红外信号的红外发射器与接收该红外信号的红外接收器之间形成红外信号线;获取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其中,通常红外触控屏会包括驱动电路,通过控制驱动电路以使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具体是指,控制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则对应的红外接收器会接收到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那么若一个红外接收器对应有多个红外发射器,则该红外接收器与对应的红外发射器之间会相应形成多根红外信号线。
通过控制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后,则可以获取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可以理解的是,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的发射功率不同,相应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也会不同。由于一个红外接收器会对应多个红外发射器,也即一个红外接收器会分别接收到多个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那么一个红外接收器会与其对应的多个红外发射器中的各个红外发射器分别形成一根红外信号线,从而一个红外接收器会对应有多根红外信号线,而每根红外信号线会对应一个信号强度值,用来表示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红外触控屏包括多个红外发射器,则在控制红外发射器向其对应的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时,可以是依次控制各个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直至所有的红外发射器均发射过红外信号,从而对红外触控屏完成一次扫描,进而会相应地获得一帧扫描数据,每帧扫描数据中包括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S120,判断步骤:根据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和信号强度参考值,确认当前帧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其中,
第一更新条件包括:存在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且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红外信号线,其中,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的红外信号线指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认为被遮挡的红外信号线,
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满足A-B>Th2的红外信号线,其中,A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B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Th2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其中,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一个红外接收器会分别接收到多个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则一个红外接收器会分别与各个红外发射器之间形成一根红外信号线,也即每根红外信号线会对应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红外接收器,而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一个信号强度值和一个信号强度参考值,信号强度值表示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大小。信号强度参考值是指用于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参考值,正如背景技术介绍,在红外触控屏工作过程中,通过根据当前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与信号强度参考值来比较是否存在触控区域,其中,本步骤中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确定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时,通常是对红外触控屏在未发生触控时进行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根据扫描数据来确定的。然而,在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未触控状态扫描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当时正好存在某一遮挡物(例如笔)在红外触控屏的屏幕的表面,那么就会存在遮挡区域,则这种情况下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获得的扫描数据中会存在一些遮挡线,这时将属于遮挡线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为第一常数,即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的红外信号线是在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已经存在了遮挡的红外信号线,将这些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设置地较小,如此,可以避免在后续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并判断是否存在触控区域时,误将该遮挡区域判断为触控区域,且在该次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中也不需要将遮挡物取掉再重新扫描,进而节省了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的时间。
其中,在红外触控屏形成的红外信号线光网中,若至少存在1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且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则确认当前帧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其中,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的红外信号线为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认为被遮挡的红外信号线,第一常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具体如前文所述,在获得扫描数据后,根据被遮挡的这些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一般可以选择这些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或者比最小值更小的值,例如,可以设置为0、1等,优选地第一常数为0,如此,在后续扫描中各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值一般都会大于0,因此这些在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时被认为是遮挡线的红外信号线,更不易由于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比较而被误认为是当前扫描帧中的遮挡线。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能根据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比较结果判断该红外信号线当前是否为遮挡线即可。优选地,第一常数为0,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常数。对于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的红外信号线,若该根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则认为在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该根红外信号线为遮挡线,当时存在遮挡物,而当前帧中遮挡物已移除,该根红外线不再是遮挡线。也就是说,第一更新条件是判断是否存在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认为是遮挡线的那些红外信号线,在当前帧中该信号线已经不是遮挡线了。
对于在确定信强度参考值时被认为是遮挡线的红外信号线,称为目标红外信号线,在执行上述S110的获取步骤时,获取到的一帧扫描数据中若存在至少1根目标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则说明当前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时的遮挡物已经被移除,若仍然用原先确定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判断触控区域,则在原遮挡区域(当前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时认为的遮挡区域)发生触控操作,将会产生漏判的情况,而本申请通过第一更新条件的设置,能够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具体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遮挡物存在时,通过将遮挡物所处位置处的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参考值设置为第一常数,那么在遮挡物移除前,均不会将遮挡区域误识别为触控区域;当监测到放置在红外触控屏的遮挡物移除后,也即满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更新条件后,通过及时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后续用户在原遮挡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使得红外触控屏能准确识别出该触控区域,而不会将触控区域误认为是遮挡区域,从而可以及时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
其中,对于同一红外信号线来说,若在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过程中未被遮挡,即该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不是第一常数,且在当前帧中,该红外信号线也未发生遮挡,则该红外信号线的当前帧的信号强度值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基本一致,即相等或者相差很小,而实际中由于多种原因,如受温度、发射器功率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同一红外信号线,虽然其始终未被遮挡(即始终认为是非遮挡线),但在不同时刻扫描得到的信号强度值也会不一样,这种情况认为该红外信号线是发生了漂移。具体地,第二条件中,若存在满足A-B>Th2的红外信号线,则认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出现漂移,说明当前红外触控屏的状态(也即红外发射器的工作状态)与之前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红外触控屏的状态差异较大,若用原先确定的信号强度参考值来判断当前的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将导致误判率较高。而本申请通过第二条件的设置,在发生漂移的时候能够及时对信号强度参考值进行更新,进而能够降低甚至消除误判的概率。
值得说明的是,利用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和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时,可以先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若不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则继续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更新条件,若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则无需再进行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更新条件;也可以先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更新条件,若不满足第二更新条件,则继续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若满足第二更新条件,则无需再进行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还可以只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或只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更新条件,或者同时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
S130,更新步骤:若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
执行S120的判断步骤后,若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对红外触控屏进行重新扫描,进而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其中,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可以是只满足第一更新条件,也可以是只满足第二更新条件,或者是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均满足。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红外触控屏的当前帧的扫描数据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只要满足任一更新条件,则说明原先确定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不适用于判断当前红外触控屏中是否存在触控区域,通过及时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以使更新后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与当前红外触控屏的状态相适应,从而提高了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准确度,降低误判率。
若频繁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则在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若响应触控操作,则会可能造成触控位置响应不准确;若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时,不响应触控操作,则可能长时间无法进行触控操作,因此,若一直高频率地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会严重降低用户体验。然而,本申请实施例是利用当前帧的扫描数据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或第二更新条件,只有满足更新条件后才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也即红外触控屏的状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后才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而不是一直高频率地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可以适当减少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次数,并且不影响触控区域判断的准确度,也就不会降低用户体验。
由于在如此多的红外信号线中,难免某一条红外信号线的扫描值会不准确,甚至发生错误,若仅仅在其中一条红外信号线发生了漂移时就认为当前帧的各红外信号线均发生了漂移,进而对信号强度参考值进行更新,有可能造成对当前帧漂移的误判,导致不必要的信号强度参考值更新,浪费资源。本申请为了提高判断是否需要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准确度,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更新条件包括:每扫描一帧形成的n根红外信号线中,存在满足A-B>Th2的m根红外信号线,其中,n、m均为正整数,m≥n*a,a为预设的第二常数,且0<a≤1。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红外触控屏包括若干个红外发射器和若干个红外接收器,若干个红外发射器和若干个红外接收器组成n组红外发射接收器,每组红外发射接收器包括1个红外发射器和1个用于接收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的红外接收器,每组红外发射接收器对应1个信号强度参考值,因此,对红外触控屏每扫描一次,获得的一帧扫描数据中包括n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需要说明的是,a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50%、60%等,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a为60%。
由于红外触控屏包括多个红外发射器和多个红外接收器,若一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出现漂移的情况就进行更新,则会导致红外触控屏频繁进行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降低用户体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只有当前帧的扫描数据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出现漂移的情况时,才确定当前红外触控屏满足第二更新条件,进而才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避免频繁更新导致的用户体验差的问题。进一步地,只有一定数量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出现漂移的情况,才会导致红外触控屏的工作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即这种情况下原先设定的信号强度参考值才会不适用于当前工作状态的红外触控屏,才需对信号强度参考值进行更新,如此也提高了判断是否需要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准确度。
为了既准确又快速地判断是否需要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本申请实施例中,每扫描一帧形成有n根红外信号线,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分别从各红外接收器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若干条形成t根红外信号线,t根红外信号线中至少存在满足A-B>Th2的k根红外信号线,其中,t、k均为正整数,t≤n,k≥t*b,b为预设的第三常数,且0<b≤1。
正如前文所述,对红外触控屏每扫描一次,获得的一帧扫描数据中包括n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当n较大时,若对所有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均进行判断是否满足A-B>Th2,那么计算量较大,判断效率较低。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从n根红外信号线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t根红外信号线,并判断选取的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是否满足A-B>Th2,从而可以减少计算量,也就提升了判断效率。值得说明的是,从n根红外信号线中选取t根红外信号线,可以是根据预先设定的特征要求,选取满足该特征要求的t根红外信号线,以使所选取的t根红外信号线在n根红外信号线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如何从n根红外信号线中选取t根红外信号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做限定,只要是每个红外接收器对应的红外信号线中都选择一部分即可,如可以每个红外接收器对应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即每个红外接收器对应的两条红外信号线构成t根红外信号线;再或者每个红外接收器对应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五条,具体可以选择最左边的一条、较中间的三条、最右边的一条,即每个红外接收器对应的五条红外信号线构成t根红外信号线;当然可以按照其他方式进行选取,且本申请的选取方式中并不限定一定包括最左边、最右边和中间的红外线,也可以仅包括中间部分的红外线、或者仅包括最左边的红外线、或者最后边的红外线。需要说明的是,b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50%、60%等,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b为60%。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各红外接收器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若干条,包括:从各个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位于其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
此处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从一个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所有红外信号线中选取位于其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即在该实施例中,各红外接收器对应的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形成了满足预设条件的t根红外信号线,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位于其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红外触控屏10中,包括多个红外发射器11和多个红外接收器12,图中仅以一个红外接收器为例进行说明,该红外接收器与9个红外发射器对应,即该红外接收器可以接收到该9个对应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由此该红外接收器和对应的各个红外发射器之间都会形成1根红外信号线,共形成如图中示出的9根红外信号线,其中,这9根红外信号线中,通过实线和虚线进行区分,其中的3根实线即为该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所有红外信号线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红外信号线,即位于其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其中的6根虚线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红外信号线。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红外接收器形成的所有红外信号线中,位于最左边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是显而易见的。位于红外接收器最中间的红外信号线为与该红外接收器中垂线之间的夹角最小的一根红外信号线。其中,红外接收器中垂线为触控屏幕表面与红外接收器垂直的虚拟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若一个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所有红外信号线数量是双数,那么可以从位于其中间的2根红外信号线中任选1根红外信号线作为中间的红外信号线,也可以将其中间的2根红外信号线均作为中间的红外信号线,在此不做限定。若一个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所有红外信号线数量是单数,那么可以将位于其正中间的红外信号线作为中间的红外信号线。
由于一个红外接收器会对应多个红外发射器,也即一个红外接收器会接收到多个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也就是说一个红外接收器会接收到一定区域内的红外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满足预设条件的红外信号线包括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所有红外信号线中位于其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从而选出的这些红外信号线对该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所有红外信号线具有代表性,可以很好地表示该红外接收器所能接收到的一定区域内的红外信号,从而提高判断当前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是否出现漂移的准确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判断是否需要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准确度,本申请实施例在图3提供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另一种步骤S130的具体实现方式,S130包括:
若连续的预设帧均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否则不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
其中,连续的预设帧是指连续对红外触控屏进行多次扫描获得的多帧的扫描数据,可以是连续的两帧、三帧等。
若红外触控屏的状态确实发生较大变化,那么对其进行多次扫描获得的连续多帧的扫描数据均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然而若只是红外触控屏的状态不稳定或发生突变,其一般只会影响一帧的扫描数据,而不会影响连续多帧的扫描数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只有监测到连续多帧的扫描数据均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时,才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提高判断是否需要更新信号强度值的准确度。进一步地,若红外触控屏状态不稳定或发生突变,若一直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会出现无法及时识别到触控区域的情况,也就降低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只有监测到连续多帧扫描数据满足更新条件后才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若红外触控屏状态不稳定或发生突变,只影响一帧的扫描数据时,不会立即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在图3提供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步骤S130之前,该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还包括:
步骤a1:根据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和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大小关系,确认是否存在触控区域。
其中,正如前文介绍,若红外触控屏存在触控区域,则触控区域处的红外信号被遮挡,相应的该位置处的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值会下降,因此,可以根据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和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大小关系,确认是否存在触控区域,例如,若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值小于信号强度参考值,则确认红外触控屏存在触控区域,该红外信号线为遮挡线。
步骤a2:若不存在触控区域,则执行更新步骤;否则不执行更新步骤。
若存在触控区域,则说明当前用户正在触控操作红外触控屏,则红外触控屏应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若当前存在触控区域,而执行更新步骤,那么会出现无法响应用户触控操作的情况,从而降低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中,只有当前不存在触控区域且满足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条件后,才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也即当前用户没有对红外触控屏进行触控操作时,才对信号强度参考值进行更新,从而不会出现存在触控区域时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而无法响应用户触控操作的情况,也就不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与定时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方式相比,若设置定时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即当红外触控屏每工作固定时长后就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方式,也会出现更新信号强度值时存在触控区域的情况,那么也就会降低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先判断是否存在触控区域,若不存在触控区域才进行更新信号强度参考值,也就不会降低用户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步骤a1可以在执行步骤S120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120之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地,步骤a1在执行步骤S120之前执行,也即先执行步骤S110的获取步骤,获取当前帧的扫描数据后,再利用当前帧的扫描数据执行步骤a1,若当前存在触控区域,则无需步骤S120和步骤S130,若当前不存在触控区域,则继续执行步骤S120和步骤S130,从而提高效率。
为了提升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准确度,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a1包括:若存在信号强度值与第三信号强度阈值的和小于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红外信号线,则认为存在触控区域;否则认为不存在触控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若在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过程中存在信号抖动的情况,那么会影响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的大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信号强度阈值,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将信号抖动造成的信号强度值发生变化的情况误识别成红外触控屏存在触控区域的情况,也就可以提升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准确度。需要说明的是,若红外触控屏存在触控区域,则触控区域处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值会大幅下降,也即其下降幅度会远大于第三信号强度阈值,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三信号强度阈值,只要设置的第三信号强度阈值能将信号出现抖动造成的信号强度值发生变化的情况和存在触控区域造成的信号强度值发生变化的情况区分即可。
为了提升确定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准确度,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初始值和/或对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采用如下步骤b1~步骤b3确定,其中,在第1次执行步骤S120判断步骤时,其中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为初始值。
步骤b1:控制红外发射器多次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
步骤b2:获取每次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得到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
其中,步骤b1~步骤b2与步骤S110类似,因此,步骤b1~步骤b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步骤S110的具体实现方式。值得说明的是,执行步骤b1~步骤b2后,会相应获得多帧扫描数据,也即,同一根红外信号线会对应有多个信号强度值。
步骤b3:根据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或平均值确定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
其中,根据步骤b2中获得的多帧扫描数据中,可以先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有的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和平均值,再根据确定的最小值和平均值来确定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例如,可以将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最小值或平均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参考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红外触控屏进行多次扫描,进而再利用获得的多帧扫描数据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相较于通过一帧的扫描数据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方式,可以提高所确定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准确度,从而提高判断红外触控屏是否存在触控区域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b3包括:
步骤c1: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
其中,根据步骤b2中获得的多帧扫描数据,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
步骤c2: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最小值小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则将第四常数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则将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最小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其中,第四常数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
其中,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最小值小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则表示当前该根红外信号线属于遮挡线,也即在执行步骤b1对红外触控屏进行多次扫描时红外触控屏中存在遮挡物,存在遮挡物的区域相应为遮挡区域。因此,本步骤中,通过将最小值小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的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为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可以避免在后续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时误将遮挡区域识别为触控区域,从而减少误判的概率。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四常数,则说明在执行步骤b1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时,该根红外信号线不属于遮挡线,通过将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最小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可以在后续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时,能准确识别出该根红外信号线是否属于遮挡线。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常数小于或等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且前文所述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需满足大于或等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四常数和第四信号强度阈值,例如,可以设置第四常数为0、1等,优选地,第四常数设置为0。
或者,步骤b3包括:
步骤d1: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平均值。
其中,根据步骤b2中获得的多帧扫描数据,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平均值。
步骤d2: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平均值小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则将第五常数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则将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平均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其中,第五常数小于或等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
其中,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平均值小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则表示当前该根红外信号线属于遮挡线,也即在执行步骤b1对红外触控屏进行多次扫描时红外触控屏中存在遮挡物,存在遮挡物的区域相应为遮挡区域。因此,本步骤中,通过将平均值小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的红外信号线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确定为第五常数,可以避免在后续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时误将遮挡区域识别为触控区域,从而减少误判的概率。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则说明在执行步骤b1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时,该根红外信号线不属于遮挡线,通过将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平均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可以在后续对红外触控屏进行扫描时,能准确识别出该根红外信号线是否属于遮挡线。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常数小于或等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且前文所述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需满足大于或等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五常数和第五信号强度阈值,例如,可以设置第五常数为0、1等,优选地,第五常数设置为0。
由于控制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时,即使红外发射器发射的功率是一定的,则红外发射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所发射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若某一红外信号线为遮挡线,则其对应的信号强度值会相应下降,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从多帧的扫描数据中根据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来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从而可以避免因红外发射器异常而发射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后,误将该红外信号线误判为触控区域中的遮挡线,也就提高判断触控区域的准确度。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从多帧的扫描数据中根据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平均值来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而多帧的信号强度平均值可以很好地体现该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水平,从而可以避免因红外发射器异常而发射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后,误将该红外信号线误判为触控区域中的遮挡线,也就提高判断触控区域的准确度。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的具体实现做限定。该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应用在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红外触控屏中。
如图5所示,该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01、判断模块202和更新模块203。
其中:获取模块201、判断模块202和更新模块203用于实现上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例如,获取模块201用于实现步骤S110,判断模块202用于实现步骤S120,更新模块203用于实现步骤S130。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02和存储器(memory)304。
其中:处理器302,用于执行程序306,具体可以执行上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306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3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304,用于存储程序306。存储器304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芯片、光盘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执行程序,该执行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不限定于上述所给实施例,例如还可以为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其中,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本文中对于各步骤的编号仅为了方便说明和引用,并不用于限定前后顺序,具体的执行顺序是由技术本身确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技术本身确定各种允许的、合理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步骤编号(字母或数字编号)来指代某些具体的方法步骤,仅仅是出于描述方便和简洁的目的,而绝不是用字母或数字来限制这些方法步骤的顺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明了,相关方法步骤的顺序,应由技术本身决定,不应因步骤编号的存在而被不适当地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技术本身确定各种允许的、合理的步骤顺序。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具体数值以及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值区间的选取,不仅需要发明人具有远远超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水平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根据预期目标设计结果,进行创造性尝试和选择,并辅以若干次艰辛试验,最终才能得到预期的目标结果。这个数值的确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永远无法获得,首先,这些比例关系的初始选取区间是(0,∞),仅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的人员无法在这么大的初始选取区间内去限缩确定大致的范围、供后续试验选择,再进一步,其也不具备创造性的能力来构建可行性的试验来在这个限缩后的大致范围内精确出得到最佳效果的具体的最终被选取的数值区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红外触控屏,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控制所述红外发射器向所述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其中,发射红外信号的红外发射器与接收该红外信号的红外接收器之间形成红外信号线;获取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判断步骤:根据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和信号强度参考值,确认当前帧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其中,
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且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红外信号线,其中,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为所述第一常数的红外信号线指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认为被遮挡的红外信号线,
所述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满足|A-B|>Th2的红外信号线,其中,A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B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Th2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更新步骤:若满足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和所述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扫描一帧形成有n根红外信号线,
所述第二更新条件包括:所述n根红外信号线中,存在满足|A-B|>Th2的m根红外信号线,其中,n、m均为正整数,m≥n*a,a为预设的第二常数,且0<a≤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扫描一帧形成有n根红外信号线,
所述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分别从各所述红外接收器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若干条形成t根红外信号线,所述t根红外信号线中至少存在满足|A-B|>Th2的k根红外信号线,其中,t、k均为正整数,t≤n,k≥t*b,b为预设的第三常数,且0<b≤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各所述红外接收器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若干条,包括:从各个所述红外接收器所形成的红外信号线中选择位于其最左边、中间和最右边的红外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步骤包括:
若连续的预设帧均满足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和所述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否则不更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步骤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存在所述信号强度值与第三信号强度阈值的和小于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红外信号线,则认为存在触控区域;否则认为不存在触控区域;
若不存在所述触控区域,则执行所述更新步骤;否则不执行所述更新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初始值和/或对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采用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红外发射器多次向所述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
获取每次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得到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
根据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或平均值确定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或平均值确定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包括:
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最小值;
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最小值小于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则将第四常数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则将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最小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其中,所述第四常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阈值;或者,
确定每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值中的平均值;
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平均值小于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则将第五常数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若某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信号强度阈值,则将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平均值确定为该根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其中,所述第五常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五信号强度阈值。
9.一种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发射器向所述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信号,其中,发射红外信号的红外发射器与接收该红外信号的红外接收器之间形成红外信号线,获取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各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和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信号强度参考值,确认当前帧是否满足第一更新条件和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其中,
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且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红外信号线,其中,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为第一常数的红外信号线为确定信号强度参考值时认为被遮挡的红外信号线,
所述第二更新条件包括:存在满足|A-B|>Th2的红外信号线,其中,A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值,B为该红外信号线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Th2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更新模块,用于若满足所述第一更新条件和所述第二更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更新条件,则更新所述信号强度参考值。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89704.3A 2023-09-14 2023-09-14 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3487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9704.3A CN117348758A (zh) 2023-09-14 2023-09-14 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9704.3A CN117348758A (zh) 2023-09-14 2023-09-14 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8758A true CN117348758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0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9704.3A Pending CN117348758A (zh) 2023-09-14 2023-09-14 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87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5746B (zh) 信号发射方法及主动笔、信号接收方法及触摸屏
KR100901971B1 (ko) 적외선 터치 스캐닝 모듈
CN114201069B (zh) 触控处理装置、系统与方法
CN110489015B (zh) 触摸点确定方法及装置、触摸屏和显示器
CN109074200B (zh) 触控芯片、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主动笔及电容式触摸屏与电容式主动笔的双向通信方法
US10338741B2 (en) Failure detection device and failure detection method for input interface device
WO2014044180A1 (zh) 红外多点识别方法、红外多点识别装置和红外触摸屏
US9285928B2 (en)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optical touch system
JP2009303178A (ja) 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データ受信プログラム
CN110502160B (zh) 触摸点的分类方法及装置、触摸屏和显示器
KR101875301B1 (ko) HotKnot에 기반하는 근접 감지 방법, 장치 및 터치스크린 단말기
CN117348758A (zh) 信号强度参考值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373262B (zh) 一种识别红外触摸屏无效光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75090B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其增益调整方法
CN107870685B (zh) 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和装置
US2023018539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riving pen position and reporting pen position to host computer
CN111475060B (zh) 触控识别方法及设备
CN114077359A (zh) 触摸识别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04216570B (zh) 一种提高红外触摸屏触摸精度的方法
CN111061396B (zh) 红外触摸背景值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215227B2 (ja) 無線信号復調装置、無線信号復調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信号復調方法
CN111753564A (zh) 磁卡信息读取设备的状态显示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设备
JP3263567B2 (ja) 誤り訂正装置
JP268951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117032497A (zh) 触控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