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6962A -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6962A
CN117346962A CN202311652002.4A CN202311652002A CN117346962A CN 117346962 A CN117346962 A CN 117346962A CN 202311652002 A CN202311652002 A CN 202311652002A CN 117346962 A CN117346962 A CN 117346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ance
capacitance value
value
battery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520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46962B (zh
Inventor
李明星
杨冬强
孙辉佳
王文义
江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a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a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a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a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520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6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6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6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46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6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应用于配置有测试电容的检测设备,包括:获取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第二电容值为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根据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确定容差系数;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本公开能够更加准确的对电池进行漏液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池由于使用寿命或结构缺陷等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可能会发生漏液的现象。漏出的电解液含有可燃的有机物质,暴露在空气中易被火花或者静电放电点燃,从而降低电池的安全性。因此,及时发现电池漏液对电池的使用安全十分重要。相关技术中,检测电池是否出现漏液现象通常是通过检测电池漏液后释放出的挥发气体来完成漏液检测,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只有在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发现,此时检测得到漏液结果较晚,电解液已经泄漏较多,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应用于配置有测试电容的检测设备,测试电容一端连接检测设备的处理器,另一端连接电池的电极,方法包括:
获取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第二电容值为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
根据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
确定容差系数;
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
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在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大于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在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不大于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确定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及标准使用时长值;
根据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和标准使用时长值,计算容差系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在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长对测试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
确定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各自对应的测量时间;
根据第一目标电容值及第一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量时间,计算漏液趋势斜率,第一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中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
将漏液趋势斜率与预设告警斜率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
根据第二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在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在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不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检测设备还配置有对比电容,对比电容一端连接处理器,方法还包括:
在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长对测试电容及对比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测试电容对应的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和对比电容对应的对比电容值;
根据第二目标电容值,计算测试电容值变化率,第二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中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
根据第三目标电容值,计算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第三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对比电容值中相邻两次对比电容值,第二目标电容值与第三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试时间相同;
将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进行对比,得到第三对比结果;
根据第三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第三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在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超过预设差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在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差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漏液检测装置,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第二电容值为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容差系数;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
第一对比模块,用于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第一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电池漏液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电池漏液检测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实施本公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获取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第二电容值为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根据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确定容差系数;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本公开通过获取不同条件下测得的测试电容的电容值,并对上述电容值进行计算处理,得到电容预警值,能够从电容变化的角度,确定电池漏液的电容预警值;通过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确定电池漏液状态,能够更加及时、更加准确的对电池进行漏液检测。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试电容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试电容及对比电容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漏液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电池漏液检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相关技术中,检测电池是否出现漏液现象通常是通过检测电池漏液后释放出的挥发气体来完成漏液检测,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只有在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发现,此时检测得到漏液结果较晚,电解液已经泄漏较多,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更加准确、及时的检测电池漏液情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可以包括服务器01和终端0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01可以用于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具体的,服务器01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02可以结合服务器01的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具体的,终端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音箱、数字助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类型的电子设备。可选的,电子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安卓系统、IOS系统、Linux系统、Windows系统、Unix系统等。
例如,通过终端02获取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第二电容值为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并将上述各个值发送至服务器01。服务器01根据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确定容差系数;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仅仅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应用环境。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上述服务器01以及终端02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的电池漏液检测方法应用于配置有测试电容的检测设备,如图3所示,测试电容为图3中的电极容性测量电容,测试电容一端连接检测设备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是MCU芯片,另一端连接电池的电极,正电极或负电极均可,上述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S201:获取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第二电容值为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
本公开实施例中,获取的第一电容值记为,第二电容值记为/>,第三电容值记为/>,第四电容值记为/>,上述各电容值均可通过试验测得。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电容值可通过电容极板面积和极板间距离计算得到,计算方式如下式(1):
(1)
式(1)中,为平面之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真空中的相对介电常数,S为电容极板面积,d为电容极板之间的距离。/>是干燥的空气下的电容值。
步骤S202:根据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可通过下式(2)计算得到:
(2)
式(2)中,为环境波动系数,/>为第四电容值,/>为第三电容值。
步骤S203:确定容差系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容差系数,包括:
步骤S2031:确定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及标准使用时长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温度波动系数表征模数转换器随温度的波动系数,模数转换器存在于检测设备中,用于将测量电路中的电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环境温度波动值表征检测设备使用环境的温度波动范围,器件老化漂移系数表征测量电路中的各元件随电路使用的时间的老化影响,例如模数转换器、电压基准、以及电路中的其他元件等,标准使用时长值表征检测设备、测量电路元件等的设计使用时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温度波动系数记为,环境温度波动值记为/>,器件老化漂移系数记为/>,标准使用时长值记为/>
步骤S2032:根据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和标准使用时长值,计算容差系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和标准使用时长值,计算容差系数,可通过下式(3)计算得到:
(3)
式(3)中,为容差系数,/>为温度波动系数,/>为环境温度波动值,/>为器件老化漂移系数,/>为标准使用时长值。
基于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根据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和标准使用时长值,计算容差系数,能够将检测设备使用环境及设备条件相关的影响因素引入对电池漏液情况的检测过程,使对电池漏液情况的检测更加准确。
步骤S204: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可通过下式(4)计算得到:
(4)
式(4)中,为电容预警值,/>为第二电容值,/>为环境波动系数,/>为容差系数。
步骤S205: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的大小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步骤S206: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步骤S2061:在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大于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步骤S2062:在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不大于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基于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并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能够及时判断第一电容值是否超过预警值;通过在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大于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告知技术人员电池出现漏液,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在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长对测试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时长可根据检测需求进行设置,如每间隔5秒。在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每间隔5秒对测试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
步骤S302:确定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各自对应的测量时间。
步骤S303:根据第一目标电容值及第一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量时间,计算漏液趋势斜率,第一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中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目标电容值及第一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量时间,计算漏液趋势斜率,可通过下式(5)计算得到:
(5)
式(5)中,为漏液趋势斜率,/>为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中测量时间较晚的测量电容值,/>为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中测量时间较早的测量电容值,/>为测量时间较晚的测量电容值对应的测量时间,/>为测量时间较早的测量电容值对应的测量时间。上述测量电容值均为经过滤波后的电容值。
步骤S304:将漏液趋势斜率与预设告警斜率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漏液趋势斜率与预设告警斜率的大小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
步骤S305:根据第二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步骤S3051:在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步骤S3052:在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不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基于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根据第一目标电容值及第一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量时间,计算漏液趋势斜率,并将漏液趋势斜率与预设告警斜率进行对比处理能够及时判断漏液趋势斜率是否超过告警斜率;通过在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告知技术人员电池出现漏液,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检测设备还配置有对比电容,对比电容为图4中的环境容性测量电容,对比电容一端连接处理器,另一端连接非导电的介质,如空气、或电池塑料外壳等,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1:在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长对测试电容及对比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测试电容对应的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和对比电容对应的对比电容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时长可根据检测需求进行设置,如每间隔5秒。在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每间隔5秒对测试电容及对比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测试电容对应的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和对比电容对应的对比电容值。
步骤S402:根据第二目标电容值,计算测试电容值变化率,第二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中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目标电容值,计算测试电容值变化率,可通过下式(6)计算得到:
(6)
式(6)中,为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为第二目标电容值中测量时间较晚的测量电容值,/>为第二目标电容值中测量时间较早的测量电容值。
步骤S403:根据第三目标电容值,计算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第三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对比电容值中相邻两次对比电容值,第二目标电容值与第三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试时间相同。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第三目标电容值,计算对比电容值变化率,可通过下式(7)计算得到:
(7)
式(7)中,为对比电容值变化率,/>为第三目标电容值中测量时间较晚的对比电容值,/>为第三目标电容值中测量时间较早的对比电容值。
步骤S404:将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进行对比,得到第三对比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大小进行对比,得到第三对比结果。
步骤S405:根据第三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第三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步骤S4051:在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超过预设差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步骤S4052:在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差值的情况下,即两者约等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基于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根据第二目标电容值,计算测试电容值变化率,并根据第三目标电容值,计算对比电容值变化率,能够;通过在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告知技术人员电池出现漏液,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结合,以实现更准确,快速的检测电池是否漏液。
具体的,在检测设备仅设置有测试电容的情况下,同时采用步骤S201-S206的方法,及步骤S301-S305的方法进行检测,在满足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大于电容预警值,或满足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大于预设告警斜率中任一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具体的,在检测设备设置有测试电容和对比电容的情况下,同时采用步骤S201-S206的方法,步骤S301-S305的方法,及步骤S401-S405的方法进行检测,在满足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大于电容预警值,或满足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大于预设告警斜率,或满足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超过预设差值中任一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漏液检测装置框图。参照图5,该装置应用于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01、第一计算模块502、第一确定模块503、第二计算模块504、第一对比模块505和第一状态确定模块506,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第二电容值为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
第一计算模块502,用于根据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
第一确定模块503,用于确定容差系数;
第二计算模块504,用于根据第二电容值、环境波动系数和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
第一对比模块505,用于将第一电容值与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第一状态确定模块506,用于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状态确定模块506,包括:
第二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大于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第三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一对比结果指示第一电容值不大于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及标准使用时长值;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和标准使用时长值,计算容差系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第一测量模块,用于在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长对测试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各自对应的测量时间;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目标电容值及第一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量时间,计算漏液趋势斜率,第一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中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
第二对比模块,用于将漏液趋势斜率与预设告警斜率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
第四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四状态确定模块,包括:
第五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第六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漏液趋势斜率不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检测设备还配置有对比电容,对比电容一端连接处理器,装置还包括:
第二测量模块,用于在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长对测试电容及对比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测试电容对应的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和对比电容对应的对比电容值;
第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目标电容值,计算测试电容值变化率,第二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中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
第六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三目标电容值,计算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第三目标电容值为至少两次对比电容值中相邻两次对比电容值,第二目标电容值与第三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试时间相同;
第三对比模块,用于将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进行对比,得到第三对比结果;
第七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三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七状态确定模块,包括:
第八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超过预设差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第九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差值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电池漏液检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公开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池漏液检测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池漏液检测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配置有测试电容的检测设备,所述测试电容一端连接所述检测设备的处理器,另一端连接电池的电极,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所述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值为所述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所述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所述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
根据所述第三电容值和所述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
确定容差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电容值、所述环境波动系数和所述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
将所述第一电容值与所述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比结果指示所述第一电容值大于所述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在所述第一对比结果指示所述第一电容值不大于所述电容预警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温度波动系数、环境温度波动值、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及标准使用时长值;
根据所述温度波动系数、所述环境温度波动值、所述器件老化漂移系数和所述标准使用时长值,计算所述容差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长对所述测试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
确定所述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各自对应的测量时间;
根据第一目标电容值及所述第一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量时间,计算漏液趋势斜率,所述第一目标电容值为所述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中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
将所述漏液趋势斜率与预设告警斜率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所述漏液趋势斜率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在所述第二对比结果指示所述漏液趋势斜率不大于预设告警斜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还配置有对比电容,所述对比电容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长对所述测试电容及所述对比电容的电容值进行测量,得到所述测试电容对应的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和所述对比电容对应的对比电容值;
根据第二目标电容值,计算测试电容值变化率,所述第二目标电容值为所述至少两次测量电容值中相邻两次测量电容值;
根据第三目标电容值,计算对比电容值变化率,所述第三目标电容值为所述至少两次对比电容值中相邻两次对比电容值,所述第二目标电容值与所述第三目标电容值对应的测试时间相同;
将所述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所述对比电容值变化率进行对比,得到第三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第三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所述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所述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超过预设差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处于漏液状态,并生成漏液预警信息;
在所述第三对比结果指示所述测试电容值变化率与所述对比电容值变化率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差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处于非漏液状态。
8.一种电池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试电容对应的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所述第一电容值为当前时刻对应的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值为所述测试电容的初始电容,所述第三电容值为干燥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所述第四电容值为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值的测量环境下测得的电容;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容值和所述第四电容值,计算环境波动系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容差系数;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容值、所述环境波动系数和所述容差系数,计算电容预警值;
第一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容值与所述电容预警值进行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第一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电池漏液状态。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漏液检测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漏液检测方法。
CN202311652002.4A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346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52002.4A CN117346962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52002.4A CN117346962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6962A true CN117346962A (zh) 2024-01-05
CN117346962B CN117346962B (zh) 2024-03-12

Family

ID=8936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52002.4A Active CN117346962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6962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3975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Eaglepicher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thermal batteries
CN101047272A (zh) * 2006-03-31 2007-10-03 索尼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池泄漏检测系统
CN102096057A (zh) * 2010-11-16 2011-06-15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 一种电容测量电路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202663367U (zh) * 2012-06-26 2013-01-09 武汉大学 一种连续时间滤波器的自适应调谐系统
KR20140148097A (ko) * 2013-06-21 2014-12-3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누설 진단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200209A1 (en) * 2015-01-13 2016-07-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ircuit and Method for Battery Leakage Detection
CN105866690A (zh) * 2016-03-28 2016-08-17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电池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DE102015215091A1 (de) * 2015-08-07 2017-02-09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s Drucks innerhalb eines Gehäuses einer Batteriezelle und Batteriezelle
CN108226235A (zh) * 2016-12-21 2018-06-2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电容式mems气体传感器
CN108362446A (zh) * 2018-02-11 2018-08-03 北京天隆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漏液检测方法、装置及漏液检测系统
CN110873630A (zh) * 2018-09-01 2020-03-10 浙江格恩电源有限公司 基于介电常数连续变化的一种电解液漏液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51742A (zh) * 2020-06-30 2020-10-09 上海瓶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检功能的电池包进水漏液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378597A (zh) * 2020-10-28 2021-02-19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电池包测试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799754A (zh) * 2022-12-09 2023-03-14 东莞市海诚达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用铜铝复合材料正负同级端子
CN115986890A (zh) * 2023-02-22 2023-04-18 江苏中锦磁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超级电容电池保护装置
CN219015556U (zh) * 2022-11-25 2023-05-12 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6266763A (zh) * 2021-12-16 2023-06-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状态检测参数调整方法、装置以及穿戴设备
CN116400232A (zh) * 2023-06-09 2023-07-07 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数据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3975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Eaglepicher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thermal batteries
CN101047272A (zh) * 2006-03-31 2007-10-03 索尼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池泄漏检测系统
CN102096057A (zh) * 2010-11-16 2011-06-15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 一种电容测量电路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202663367U (zh) * 2012-06-26 2013-01-09 武汉大学 一种连续时间滤波器的自适应调谐系统
KR20140148097A (ko) * 2013-06-21 2014-12-3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누설 진단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200209A1 (en) * 2015-01-13 2016-07-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ircuit and Method for Battery Leakage Detection
DE102015215091A1 (de) * 2015-08-07 2017-02-09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s Drucks innerhalb eines Gehäuses einer Batteriezelle und Batteriezelle
CN105866690A (zh) * 2016-03-28 2016-08-17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电池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226235A (zh) * 2016-12-21 2018-06-2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电容式mems气体传感器
CN108362446A (zh) * 2018-02-11 2018-08-03 北京天隆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漏液检测方法、装置及漏液检测系统
CN110873630A (zh) * 2018-09-01 2020-03-10 浙江格恩电源有限公司 基于介电常数连续变化的一种电解液漏液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51742A (zh) * 2020-06-30 2020-10-09 上海瓶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检功能的电池包进水漏液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378597A (zh) * 2020-10-28 2021-02-19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电池包测试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266763A (zh) * 2021-12-16 2023-06-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状态检测参数调整方法、装置以及穿戴设备
CN219015556U (zh) * 2022-11-25 2023-05-12 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5799754A (zh) * 2022-12-09 2023-03-14 东莞市海诚达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用铜铝复合材料正负同级端子
CN115986890A (zh) * 2023-02-22 2023-04-18 江苏中锦磁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超级电容电池保护装置
CN116400232A (zh) * 2023-06-09 2023-07-07 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数据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乐玲凤: "电容型设备绝缘监测参数的修正方法", 供用电,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6962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0899B (zh) 电化学传感器测量结果的补偿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650446A (zh) 电力参数测量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66395B (zh) 网格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14740B (zh) 指针仪表读数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90645B (zh) 用电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3793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urface temperature of object
CN117346962B (zh)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28445A (zh) 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16938A (zh) 一种气体浓度检测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14578121A (zh) 高压电压测量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5431810B (zh) 一种电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25400A (zh) 电池剩余寿命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1815A (zh) 一种提高模拟量采集精度的方法
CN114859236A (zh) 一种电池边电压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83901A (zh) 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341279A (zh) 一种gil局部放电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748186B (zh) 压敏电阻器含水量检测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和介质
CN113514013B (zh) 弧垂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08578B (zh) 电力设备的电压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3655093B (zh) 气体浓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816915B (zh) 电缆破损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98235B (zh) 用于泄漏定位的温度补偿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781567B (zh) 检测设备安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87702A (zh) 电连接器的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238611B (zh) 振动源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