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0533B - 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30533B CN117330533B CN202311637217.9A CN202311637217A CN117330533B CN 117330533 B CN117330533 B CN 117330533B CN 202311637217 A CN202311637217 A CN 202311637217A CN 117330533 B CN117330533 B CN 1173305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ibration
- cavity
- light
- cavities
- air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5 absorb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66 IR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29 infrared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04—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for analysing gases, e.g. multi-gas analysi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属于气体分析仪技术领域,分析仪包括底座、测量组件、综合气室和驱动组件,综合气室沿轴向设置测量腔体及校准腔体,测量腔体及校准腔体均匀分布,腔体前后两端均设置无色透明的透光窗口,校准腔体密封,测量腔体设置进气口及出气口;综合气室外设置固定轴,综合气室前设置挡光板,固定轴与挡光板可转动地连接,挡光板与驱动组件连接,挡光板设置透光通孔,透光通孔与测量腔体或其中一个校准腔体对准。本发明具有自动校准功能,能长时间稳定测量样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避免因零点校准、量程校准带来的数据缺失,提升实测碳排放量数据质量,对于测准碳排放量具有较大的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分析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外非常关注环境问题、关注温室效应以及关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测定固定污染源的碳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测量固定污染源烟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测量碳排放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国内外测量烟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分析仪主流技术原理是非分散红外吸收光谱技术(NDIR),红外光源发出连续红外光谱通过含有待测气体的气体层,待测气体浓度不同,吸收的红外线能量不同,根据被吸收后的能量测得待测气体的浓度。现有的分析仪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现有的非分散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都需要进行校准,需要频繁校准的原因是仪表的测量数据会漂移,而漂移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是红外光源、检测器、温度等微小变化,这些微小的变化会影响光强从而影响精度。零点校准的频率一般为每四小时校准一次,量程校准的频率一般为每七天校准一次,这校准频次是比较高的,如果出现忘记校准的情况,则可能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目前也有自动校准的装置,比如CN2022114859903公开的校准轮、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中提出,在现有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外设置校准轮,通过转动校准轮来实现自动校准,但是校准轮必须搭配检测气室使用,检测气室内的气体会直接影响校准结果,这种校准结构仍有缺陷。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校准的分析仪。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具有自动校准的功能,能长时间稳定地测量样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避免因零点校准、量程校准带来的数据缺失,提升实测碳排放量的数据质量,对于测准碳排放量具有较大的意义,具有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上的测量组件、综合气室和驱动组件;
所述综合气室沿轴向设置一个测量腔体及多个校准腔体,所述测量腔体及多个所述校准腔体围绕所述综合气室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测量腔体及所述校准腔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无色透明的透光窗口,其中,所述校准腔体密封,所述测量腔体设置进气口及出气口;
所述综合气室一端沿轴线向外延伸设置固定轴,所述综合气室前设置圆柱形的挡光板,所述挡光板朝向综合气室的侧面面积大于综合气室的端面面积,所述固定轴沿挡光板的轴线与挡光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挡光板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挡光板设置透光通孔,所述透光通孔的面积大于测量腔体或校准腔体的截面面积,所述透光通孔与测量腔体或其中一个校准腔体对准。
优选的,所述测量组件包括红外光源、光源凹面镜、红外检测器及检测器凹面镜,所述光源凹面镜及所述检测器凹面镜沿综合气室的轴线设置于综合气室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光源凹面镜的焦点及所述检测器凹面镜的焦点处于综合气室的轴线上,其中,所述光源凹面镜处于挡光板外,所述红外光源设置于光源凹面镜的焦点处,所述红外检测器设置于检测器凹面镜的焦点处。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及主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基座上,且与挡光板同侧,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挡光板外设置齿圈,所述主动齿轮与齿圈啮合。
更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挡光板外的齿圈啮合。
优选的,所述校准腔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相邻的校准腔体内气体含量相同或不同。
更优选的,所述校准腔体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校准腔体包括零气气室腔体、半量程标气气室腔体和满量程标气气室腔体。
优选的,所述综合气室的周向侧面设置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综合气室的侧面形成密封且真空的检测腔体,所述检测腔体内设置真空检测传感器,以测量真空度。
优选的,在综合气室外,测量腔体及所有校准腔体外均分别设置一个接近开关,所述透光通孔内设置与接近开关配合的检测挡板,所述检测挡板处于透光通孔圆心与挡光板圆心的连线延长线上。
优选的,所述检测器凹面镜与所述综合气室端部之间设置遮光挡板,所述遮光挡板将检测器凹面镜的边缘与综合气室的端部边缘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包括校准模式和测量模式,如下:
测量模式:向测量腔体内通入待测气体;挡光板转动,使透光通孔与测量腔体对准,测量组件发出红外光穿过透光通孔进入测量腔体,红外光在测量腔体中被待测气体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红外光穿出测量腔体后被测量组件接收,得到测量腔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校准模式:挡光板转动,使透光通孔与其中一个校准腔体对准,测量组件发出的红外光穿过透光通孔进入相应的校准腔体,红外光在校准腔体中被标气吸收,红外光穿出校准腔体后被测量组件接收,得到校准腔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以该数据校准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
优选的,当校准腔体是三个时,三个校准腔体分别是零气气室腔体、半量程标气气室腔体和满量程标气气室腔体,校准模式包括零点校准、半量程校准、满量程校准;
其中,零点校准的频次是4~6小时/次;半量程校准的频次是3~7天/次;满量程校准的频次是14~15天/次。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分析仪能够实现长时间稳定工作,不需要手动干预校准,而且在自动校准过程中,不需要外部标气,本发明的综合气室由测量腔体及多个校准腔体组成,多个腔体结构对称,整体综合气室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当温度变化,导致气室热胀冷缩时,四个气室同时热胀冷缩,减少了温度对测量或校准的影响,本发明避免因零点校准、量程校准带来的数据缺失,提升实测碳排放量的数据质量,对于测准碳排放量具有较大的意义,具有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综合气室的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综合气室的剖面图;
图4所示为挡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综合气室设置检测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挡光板设置检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设置遮光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综合气室,3-驱动组件,4-测量组件;
21-测量腔体,22-校准腔体,23-固定轴,24-挡光板,25-进气口,26-出气口,27-透光通孔,28-检测腔体,29-检测挡板;
31-驱动电机,32-主动齿轮;
41-光源凹面镜,42-红外光源,43-检测器凹面镜,44-红外检测器,45-遮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包括底座1及设置于底座1上的测量组件4、综合气室2和驱动组件3,综合气室2及驱动组件3设置于测量组件4之间,综合气室2和驱动组件3配合,在测量组件4内实现智能校准。
如图2-3所示,综合气室2沿轴向设置一个测量腔体21及多个校准腔体22,所述测量腔体21及多个所述校准腔体22围绕所述综合气室2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测量腔体21及校准腔体2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无色透明的透光窗口,其中,校准腔体22密封,测量腔体21设置进气口25及出气口26,便于将待测量的气体导入或排出。
综合气室2一端沿轴线向外延伸设置固定轴23,综合气室2前设置圆柱形的挡光板24,挡光板24朝向综合气室2的侧面面积大于综合气室2的端面面积,以遮挡综合气室2,固定轴23沿挡光板24的轴线与挡光板24可转动地连接,挡光板24设置透光通孔27,透光通孔27的面积大于测量腔体21或校准腔体22的截面面积,透光通孔27与测量腔体21或其中一个校准腔体22对准,容易理解,在挡光板24转动时,透光通孔27可以与测量腔体21或任意一个校准腔体22对准。
本发明将多个校准腔体22与测量腔体21在一个整体内集中,由于多个腔体结构对称分布,综合气室2整体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当温度变化导致综合气室2热胀冷缩时,多个腔体同时热胀冷缩,减少了温度对测量或校准的影响。
挡光板24与驱动组件3配合,使挡光板24能够转动从而使挡光板24的透光通孔27与测量腔体21对准或与任意一个校准腔体22对准,具体的,挡光板24外设置齿圈,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及主动齿轮32,驱动电机31固定设置于基座上,且与挡光板24同侧,驱动电机31的传动轴与主动齿轮32连接,主动齿轮32与齿圈啮合,从而实现挡光板24的转动。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3还包括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上,从动齿轮与挡光板24外的齿圈啮合,从动齿轮起到辅助支撑挡光板24的作用,且能够保持挡光板24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测量组件4发出的红外光从挡光板24的外侧射入,与透光通孔27对准的腔体才能够被测量组件4检测到,当透光通孔27与其中一个校准腔体22对准时,此时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处于校准状态,当透光通孔27与测量腔体21对准时,智能CO2红外气体分析仪处于检测状态。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3实现挡光板24的自动精确旋转,实现了自动校准。
进一步的,校准腔体2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相邻的校准腔体22内气体含量相同或不同。更优选的,校准腔体22的数量为三个,包括零气气室腔体、半量程标气气室腔体和满量程标气气室腔体。容易理解,当校准腔体22大于三个时,还可以包括多种不同量程标气气室腔体,比如,四分之一量程标气气室腔体、四分之三量程标气气室腔体、三分之一量程标气气室腔体、三分之二量程标气气室腔体等。
本发明基于朗伯-比尔定律而实现,朗伯-比尔定律是指一束光强为I0的平行单色光入射到均匀气体介质,在不考虑散射的情况下,出射光的光强衰减为I,吸收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I指红外光被气体吸收后的光强度,I0指气体浓度为零
(既不存在吸收气体)时的光强度,C指气体的浓度,L指红外光通过气室的长度,K指气体的
吸收常数。
根据吸光度的定义,通过对上式变形,得到吸光度A的计算公式:
,在一个气室中,吸收常数K、气室长度L都是基本不变的,通过测量气体吸收前后红外光的强度,可测得待测气体的浓度C。
由于校准腔体22是密封的,当校准腔体22出现泄漏时,会直接影响校准结果,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综合气室2的周向侧面设置外壳,外壳与综合气室2的侧面形成密封且真空的检测腔体28,在检测腔体28内设置真空检测传感器,用于测量检测腔体28的真空度,当任意校准腔体22发生泄漏时,检测腔体28内的真空度会发生变化,从而被真空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并及时反馈。
测量组件4包括红外光源42、光源凹面镜41、红外检测器44及检测器凹面镜43,光源凹面镜41及检测器凹面镜43沿综合气室2的轴线设置于综合气室2的前后两端,且光源凹面镜41的焦点及检测器凹面镜43的焦点处于综合气室2的轴线上,其中,光源凹面镜41处于挡光板24外,红外光源42设置于光源凹面镜41的焦点处,红外检测器44设置于检测器凹面镜43的焦点处。
当红外检测器44发出红外光时,向前的红外光大部分被挡光板24遮挡,向后的红外光经光源凹面镜41的发射后形成向前射出的平行光,平行光穿过挡光板24的透光通孔27并穿过相应的测量腔体21或校准腔体22,达到检测器凹面镜43,平行光通过检测器凹面镜43的反射聚集于其焦点处,由红外检测器44接收并得到测量结果。
为提高检测及校准的准确性,检测器凹面镜43与综合气室2端部之间设置遮光挡板45,遮光挡板45将检测器凹面镜43的边缘与综合气室2的端部边缘连接,如图7所示。遮光挡板45的作用是防止红外光源42发出的红外光未经过综合气室2直接到达检测器凹面镜43,避免对红外检测器44的测量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挡光板24转动到位,综合气室2朝向挡光板24的一端设置多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数量与测量腔体21及校准腔体22的总数量相同,测量腔体21及所有校准腔体22外均分别设置一个接近开关,透光通孔27内设置检测挡板29,如图6所示,检测挡板29处于透光通孔27圆心与挡光板24圆心的连线延长线上,当挡光板24转动使透光通孔27与其中一个腔体对准时,该腔体的接近开关检测到检测挡板29的存在,说明此时透光通孔27已经处于对准的状态,可以进行测量或校准。
基于上述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自动校准的方法,包括校准模式和测量模式,如下:
测量模式:向测量腔体21内通入待测气体;驱动电机31带动挡光板24转动,使挡光板24的透光通孔27与测量腔体21对准,光源凹面镜41将红外光源42发出的光线变为平行光,平行光通过透光通孔27进入综合气室2的测量腔体21,红外光在测量腔体21中被待测气体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红外光穿出测量腔体21后被检测器凹面镜43反射聚焦带红外检测器44处,从而测量被吸收的光强,得到测量腔体21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校准模式:驱动电机31带动挡光板24转动,使挡光板24的透光通孔27与其中一个校准腔体22对准,光源凹面镜41将红外光源42发出的光线变为平行光,平行光通过透光通孔27进入相应的校准腔体22,红外光在校准腔体22中被标气吸收,红外光穿出校准腔体22后被检测器凹面镜43反射聚焦带红外检测器44处,得到校准腔体22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以该数据校准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
驱动电机31带动挡光板24继续转动,使挡光板24的透光通孔27与其他的校准腔体22对准,并测量该校准腔体22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以该数据校准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
容易理解,由于测量腔体21及多个校准腔体22是均匀分布的,当挡光板24转动特定的角度,透光通孔27即可与测量腔体21或其中一个校准腔体22对准,比如,当校准腔体22的数量为三个时,如图2所示,测量腔体21及三个校准腔体22均匀分布,当挡光板24转动90°或90°整数倍的角度,透光通孔27可以与测量腔体21或校准腔体22对准。同理,校准腔体22的数量为五个时,当挡光板24转动60°或60°整数倍的角度,透光通孔27可以与测量腔体21或校准腔体22对准,以此类推。
进一步的,当校准腔体22是三个时,三个校准腔体22分别是零气气室腔体、半量程标气气室腔体和满量程标气气室腔体,校准模式包括零点校准、半量程校准、满量程校准。
更进一步的,零点校准的频次是4~6小时/次,在一天内可以实现两到三次零点校准。在零点校准时,驱动电机31驱使挡光板24的透光通孔27与零气气室腔体对准,完成校准后,挡光板24可以转动至透光通孔27与测量腔体21对准,等待测量。优选的,零点校准的频次是6小时/次。
半量程校准的频次是3~7天/次,在一周内可以实现一到两次半量程校准。优选的,半量程校准的频次是7天/次。
满量程校准的频次是14~15天/次,在一个月内可以实现两次满量程校准。优选的,满量程校准的频次是14天/次。
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分析仪能够实现长时间稳定工作,不需要手动干预校准,而且在自动校准过程中,不需要外部标气,在本发明中,一体成型的综合气室2由测量腔体21及多个校准腔体22组成,多个腔体结构对称,整体综合气室2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当温度变化,导致气室热胀冷缩时,四个气室同时热胀冷缩,减少了温度对测量或校准的影响,本发明避免因零点校准、量程校准带来的数据缺失,提升实测碳排放量的数据质量,对于测准碳排放量具有较大的意义,具有应用价值。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及设置于底座(1)上的测量组件(4)、综合气室(2)和驱动组件(3);
所述综合气室(2)沿轴向设置一个测量腔体(21)及多个校准腔体(22),所述测量腔体(21)及多个所述校准腔体(22)围绕所述综合气室(2)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测量腔体(21)及所述校准腔体(2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无色透明的透光窗口,其中,所述校准腔体(22)密封,所述测量腔体(21)设置进气口(25)及出气口(26);
所述综合气室(2)一端沿轴线向外延伸设置固定轴(23),所述综合气室(2)前设置挡光板(24),所述挡光板(24)朝向综合气室(2)的侧面面积大于综合气室(2)的端面面积,所述固定轴(23)沿挡光板(24)的轴线与挡光板(24)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挡光板(24)与驱动组件(3)连接,所述挡光板(24)设置透光通孔(27),所述透光通孔(27)的面积大于测量腔体(21)或校准腔体(22)的截面面积,所述透光通孔(27)与测量腔体(21)或其中一个校准腔体(22)对准;
所述测量组件(4)包括红外光源(42)、光源凹面镜(41)、红外检测器(44)及检测器凹面镜(43),所述光源凹面镜(41)及所述检测器凹面镜(43)沿综合气室(2)的轴线设置于综合气室(2)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光源凹面镜(41)的焦点及所述检测器凹面镜(43)的焦点处于综合气室(2)的轴线上,其中,所述光源凹面镜(41)处于挡光板(24)外,所述红外光源(42)设置于光源凹面镜(41)的焦点处,所述红外检测器(44)设置于检测器凹面镜(43)的焦点处;
所述综合气室(2)的周向侧面设置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综合气室(2)的侧面形成密封且真空的检测腔体(28),所述检测腔体(28)内设置真空检测传感器,以测量真空度;
在综合气室(2)外,测量腔体(21)及所有校准腔体(22)外均分别设置一个接近开关,所述透光通孔(27)内设置与接近开关配合的检测挡板(29),所述检测挡板(29)处于透光通孔(27)圆心与挡光板(24)圆心的连线延长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及主动齿轮(32),所述驱动电机(31)固定设置于基座上,且与挡光板(24)同侧,所述驱动电机(31)的传动轴与主动齿轮(32)连接,所述挡光板(24)外设置齿圈,所述主动齿轮(32)与齿圈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挡光板(24)的齿圈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腔体(2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相邻的校准腔体(22)内气体含量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腔体(2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校准腔体(22)包括零气气室腔体、半量程标气气室腔体和满量程标气气室腔体。
6.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包括校准模式和测量模式,如下:
测量模式:向测量腔体(21)内通入待测气体;挡光板(24)转动,使透光通孔(27)与测量腔体(21)对准,测量组件(4)发出的红外光穿过透光通孔(27)进入测量腔体(21),红外光在测量腔体(21)中被待测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红外光穿出测量腔体(21)后被测量组件(4)接收,得到测量腔体(21)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校准模式:挡光板(24)转动,使透光通孔(27)与其中一个校准腔体(22)对准,测量组件(4)发出的红外光穿过透光通孔(27)进入相应的校准腔体(22),红外光在校准腔体(22)中被标气吸收,红外光穿出校准腔体(22)后被测量组件(4)接收,得到校准腔体(22)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以该数据校准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校准腔体(22)是三个时,三个校准腔体(22)分别是零气气室腔体、半量程标气气室腔体和满量程标气气室腔体,校准模式包括零点校准、半量程校准、满量程校准;
零点校准的频次是4~6小时/次;
半量程校准的频次是3~7天/次;
满量程校准的频次是14~15天/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37217.9A CN117330533B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37217.9A CN117330533B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30533A CN117330533A (zh) | 2024-01-02 |
CN117330533B true CN117330533B (zh) | 2024-02-27 |
Family
ID=8927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37217.9A Active CN117330533B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30533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306205D0 (en) * | 1982-03-09 | 1983-04-13 | Horiba Ltd | Infrared radiation gas analyzer |
US4578762A (en) * | 1983-07-01 | 1986-03-25 | Tri-Med Inc. | Self-calibrating carbon dioxide analyzer |
JP2005315587A (ja) * | 2004-04-27 | 2005-11-10 | Yokogawa Electric Corp | 赤外線ガス分析計およびその校正方法 |
CN104541142A (zh) * | 2012-07-23 | 2015-04-22 | 阿迪克森真空产品公司 | 用于检查密封产品的泄漏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
CN104655567A (zh) * | 2015-03-19 | 2015-05-27 | 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可自动校准的紫外气体分析装置 |
CN104764693A (zh) * | 2015-04-09 | 2015-07-08 | 重庆工商大学 | 带自动量程校准的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及校准方法 |
CN108007867A (zh) * | 2017-09-22 | 2018-05-08 | 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尾气检测遥感仪用检定装置 |
CN108732176A (zh) * | 2018-06-29 | 2018-11-02 | 深圳大学 | 一种医用呼吸二氧化碳检测系统 |
CN112763443A (zh) * | 2020-12-02 | 2021-05-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传感器、校准方法及在线检测仪 |
CN214844655U (zh) * | 2021-04-30 | 2021-11-23 | 深圳市云顶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后散射烟尘仪的校准结构 |
CN115096840A (zh) * | 2022-07-01 | 2022-09-23 | 深圳市诺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校零的多气体传感器及自动校零方法 |
CN115127998A (zh) * | 2021-03-26 | 2022-09-30 | 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带自动校准功能的气体分析装置及校准方法 |
CN115791673A (zh) * | 2022-11-24 | 2023-03-14 | 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校准轮、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
-
2023
- 2023-12-01 CN CN202311637217.9A patent/CN1173305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306205D0 (en) * | 1982-03-09 | 1983-04-13 | Horiba Ltd | Infrared radiation gas analyzer |
US4578762A (en) * | 1983-07-01 | 1986-03-25 | Tri-Med Inc. | Self-calibrating carbon dioxide analyzer |
JP2005315587A (ja) * | 2004-04-27 | 2005-11-10 | Yokogawa Electric Corp | 赤外線ガス分析計およびその校正方法 |
CN104541142A (zh) * | 2012-07-23 | 2015-04-22 | 阿迪克森真空产品公司 | 用于检查密封产品的泄漏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
CN104655567A (zh) * | 2015-03-19 | 2015-05-27 | 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可自动校准的紫外气体分析装置 |
CN104764693A (zh) * | 2015-04-09 | 2015-07-08 | 重庆工商大学 | 带自动量程校准的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及校准方法 |
CN108007867A (zh) * | 2017-09-22 | 2018-05-08 | 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尾气检测遥感仪用检定装置 |
CN108732176A (zh) * | 2018-06-29 | 2018-11-02 | 深圳大学 | 一种医用呼吸二氧化碳检测系统 |
CN112763443A (zh) * | 2020-12-02 | 2021-05-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传感器、校准方法及在线检测仪 |
CN115127998A (zh) * | 2021-03-26 | 2022-09-30 | 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带自动校准功能的气体分析装置及校准方法 |
CN214844655U (zh) * | 2021-04-30 | 2021-11-23 | 深圳市云顶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后散射烟尘仪的校准结构 |
CN115096840A (zh) * | 2022-07-01 | 2022-09-23 | 深圳市诺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校零的多气体传感器及自动校零方法 |
CN115791673A (zh) * | 2022-11-24 | 2023-03-14 | 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校准轮、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30533A (zh) | 2024-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58634B (zh) | 一种用于气体检测的脉冲式多通道光声光谱装置 | |
CA1136886A (en) | Spectrophotometer | |
CN105319178B (zh) | 机动车尾气co和co2浓度实时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199228Y (zh) | 智能型红外多组分有害气体监测仪 | |
WO2021179592A1 (zh) | 一种液体吸收系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
CN105606562B (zh) | 一种近红外漫反射自动校正探头 | |
WO2012075958A1 (zh) | 实时在线吸收检测系统 | |
CN111829974B (zh) | 一种旋转式气室红外气体检测装置 | |
CN114279563B (zh) | 便携式辐射标准源及其对成像光谱仪的辐射定标方法 | |
CN103969210A (zh) | 一种基于非分光红外原理的开路式co2/h2o监测装置 | |
CN1758051A (zh) | 基于气体相关滤波的非分散红外法多组份气体分析仪 | |
CN117330533B (zh) | 一种自动校准的智能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及使用方法 | |
CN101929952A (zh) | 空气质量连续在线监测仪标气校准方法及校准装置 | |
CN110501312A (zh) | 一种透射式烟度计 | |
CN111504461B (zh) | 一种优化重复性的双光束测光装置及优化方法 | |
CN112414959A (zh) | 一种小型、高灵敏度的分光光度计 | |
CN112033925A (zh) | 一种多组分宽量程气体分析仪及气体分析方法 | |
CN112730301B (zh) | 一种红外燃气报警检测气体浓度方法 | |
CN110887805A (zh) | 一种多点瞄准区域性异常气体探测装置 | |
CN114136912B (zh) | 一种双光可调式红外气体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 |
CN205538666U (zh) | 一种旋转平衡式双组分气体标定装置 | |
CN214066916U (zh) | 一种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测量装置 | |
CN212748725U (zh) | 一种多组分宽量程气体分析仪 | |
CN114235701A (zh) | 一种实时自校准痕量气体浓度的检测装置 | |
CN210036967U (zh) | 在线非接触分光测色仪用45度环形全谱led照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