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8782A - 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8782A
CN117318782A CN202311039106.8A CN202311039106A CN117318782A CN 117318782 A CN117318782 A CN 117318782A CN 202311039106 A CN202311039106 A CN 202311039106A CN 117318782 A CN117318782 A CN 117318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signal
performance parameter
optimal
signal combination
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91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ocom Wirele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ocom Wireless Inc filed Critical Fibocom Wireless Inc
Priority to CN2023110391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87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8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8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支持输出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基于K个性能参数值,从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基于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N个天线开关从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这样,无需借助日志或者网页等工具来人为查看各天线的指标性能,也无需人为调整天线位置和方向来调整天线的指标性能,从而提高了调整效率,且简化了人为操作。

Description

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5G)的发展,越来越多的5G终端应运而生,如CPE、MIFI、路由器等。为了获取较高的速率,5G终端通常会设置多个天线来接收多个频段的信号。
在现有技术中,当5G终端信号指标不佳时,通常需要通过日志或者网页等工具来查看各个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ngnal Received Power,简称为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ngnal Received Quality,简称为RSRQ)等参数,以此来人为判断各天线的指标性能,然后再通过人为调整天线位置和方向的方式来调整天线的指标性能。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调整效率较低,且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借助工具来确定各天线的指标性能,并人为调整天线位置和方向来调整天线的指标性能,导致调整效率较低且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应用于通信模组,所述通信模组包括处理器、M个天线、N个天线开关,以及与所述N个天线开关对应设置的N个数据端口和N个射频端口,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N个数据端口与所述N个天线开关连接,所述N个数据端口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对所述N个天线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选择不同的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所述N个射频端口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为N的倍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支持输出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
基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
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所述N个天线开关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包括:
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中确定出最优性能参数值;
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
将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
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在确定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将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
可选地,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用于表征所述通信模组在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的最大频谱效率;
所述确定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包括:
确定所述最大频谱效率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所述N个天线开关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包括:
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确定所述N个数据端口所需输出的N个电平信号,其中,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数据端口与所述N个电平信号中的电平信号一一对应;
控制所述N个数据端口输出所述N个电平信号给所述N个天线开关,以使所述N个天线开关在所述N个电平信号的控制下,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所述N个目标天线,并将所述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包括:
依次对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的电平信号进行切换,并在每次切换后获取当前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性能参数值,直至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均完成切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模组,所述通信模组包括:
M个天线;
N个天线开关,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为N的倍数;
与所述N个天线开关对应设置的N个数据端口和N个射频端口,所述N个数据端口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对所述N个天线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选择不同的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所述N个射频端口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处理器通过所述N个数据端口与所述N个天线开关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支持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基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所述N个天线开关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模组。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通过获取所述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支持输出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基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所述N个天线开关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通过上述方式,通信模组可以自动获取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最优电平信号组合,然后通过N个数据端口控制N个天线开关,选择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对应的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使得通信模组能够自动保持在最优性能状态,而无需借助日志或者网页等工具来人为查看各天线的指标性能,也无需人为调整天线位置和方向的方式来调整天线的指标性能,从而提高了调整效率,且简化了人为操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天线选择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支持输出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应用于通信模组,该通信模组包括处理器、M个天线、N个天线开关,以及与N个天线开关对应设置的N个数据端口和N个射频端口,其中,处理器通过N个数据端口与N个天线开关连接,N个数据端口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对N个天线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选择不同的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N个射频端口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为N的倍数。例如,假设该天线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该数据端口可以输出2种电平信号,通过设置4个单刀双掷开关,可以实现将4根天线拓展为8根天线,从而能够从8根天线中优选4根天线与射频端口连接,扩大了通信模组的天线选择范围,使得通信模组能够利用优选的4根天线保持在最优性能状态,该通信模组的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图2中的每个天线开关可以与2个天线选择性连接,当数据端口输出为第一种电平信号(如高电平信号)时,可以通过天线开关将射频端口与左侧的天线连接;当数据端口输出为第二种电平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时,可以通过天线开关将射频端口与右侧的天线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当数据端口输出为第一种电平信号(如高电平信号)时,可以通过天线开关将射频端口与右侧的天线连接;当数据端口输出为第二种电平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时,可以通过天线开关将射频端口与左侧的天线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开关还可以为单刀三掷开关或者单刀四掷开关等,该数据端口也可以根据该天线开关的类型支持3种或者4种等电平信号的输出,上述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该步骤中,处理器可以对每个数据端口的电平信号进行控制,从而实现K个电平信号组合的切换,以此获得到每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性能参数值。例如,在图2所示的通信模组中,由于每个数据端口输出的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2种选择,因而4个天线开关共可获取16(即2的4次方)个电平信号组合,这样,就可以获取到16个性能参数值。其中,此处的性能参数值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烦躁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Noise Ratio,简称为SINR)、频谱效率(SpectralEfficiency,简称为SE)等参数。
步骤102、基于K个性能参数值,从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
在该步骤中,在获取到K个性能参数值之后,可以对K个性能参数值进行排序,从而选择出K个性能参数值中的最优性能参数值,然后基于最优性能参数值,得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此处的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是指通信模组在最优性能参数值时N个数据端口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组合。
步骤103、基于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N个天线开关从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
在该步骤中,在确定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之后,可以控制N个数据端口输出该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所对应的N个电平信号,以控制N个天线开关从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组可以自动获取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最优电平信号组合,然后通过N个数据端口控制N个天线开关,选择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对应的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使得通信模组能够自动保持在最优性能状态,而无需借助日志或者网页等工具来人为查看各天线的指标性能,也无需人为调整天线位置和方向的方式来调整天线的指标性能,从而提高了调整效率,且简化了人为操作。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02、基于K个性能参数值,从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包括:
从K个性能参数值中确定出最优性能参数值;
从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
将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时,可以先对K个性能参数值进行排序,从而选择出K个性能参数值中的最优性能参数值,然后基于最优性能参数值,从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再将该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例如,继续以图2所示的通信模组为例,一共可以得到16种电平信号组合对应的16个性能参数值,此时可以对这16个性能参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选取出最大的性能参数值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作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这样,可以确保通信模组每次选取出的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以保证通信模组信号处于最优的状态,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将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在确定最优性能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将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将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之前,还需要确定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如果最优性能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继续执行步骤:将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如果最优性能参数值小于或等于该预设阈值,则保持N个天线开关的状态不变,即保持通信模组当前连通的天线不变。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天线切换的条件限制,只有在最优性能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时,通信模组才会对当前连通的天线进行切换,从而避免天线切换过于频繁,反而影响了通信模组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最优性能参数值用于表征通信模组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的最大频谱效率;
上述步骤、确定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包括:
确定最大频谱效率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选择频谱效率来作为性能参数,这样,在确定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时,只需要判断最大频谱效率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即可。通过这种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中选用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信烦躁比SINR等参数来作为性能参数,要更加准确。这是因为频谱效率也称系统容量、频带利用率,它定义为系统传输的有效信息速率R除以通信信道带宽B,即单位带宽传输频道上每秒可传输的比特。也就是说,频谱效率综合考虑了基站过载、环境干扰等多方面的因素,因而相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信烦躁比SINR等参数考虑更加全面。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03、基于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N个天线开关从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包括:
基于最优电平信号组合,确定N个数据端口所需输出的N个电平信号,其中,N个数据端口中的数据端口与N个电平信号中的电平信号一一对应;
控制N个数据端口输出N个电平信号给N个天线开关,以使N个天线开关在N个电平信号的控制下,从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并将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在确定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之后,可以基于最优电平信号组合,确定N个数据端口所需输出的N个电平信号,然后控制N个数据端口输出N个电平信号给N个天线开关,以使N个天线开关在N个电平信号的控制下,从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并将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这样,在通信模组处于弱环境或者快速移动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找到最优的信号,保证信号处于最优的状态,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01、获取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包括:
依次对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的电平信号进行切换,并在每次切换后获取当前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性能参数值,直至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均完成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在获取K个性能参数值时,可以依次对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的电平信号进行切换,并在每次切换后获取当前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性能参数值,直至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均完成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在切换电平信号组合之后,可以通过下发QMI-GET指令来获取频谱效率,并在获取到频谱效率后对该电平信号组合下原有的频谱效率进行更新。这样,不需要人为的摆动天线或者查看日志,就能知道通信模组的性能参数值,以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流程如图3所示,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数据端口的所有电平信号组合是否切换完成。
如果数据端口的所有电平信号组合切换完成,则执行步骤302;如果数据端口的所有电平信号组合未切换完成,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2、获取最大频谱效率。
步骤303、判断最大频谱效率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可以为预先设置的切换频谱效率的门限值。
如果最大频谱效率大于预设阈值,则执行步骤304;如果最大频谱效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结束该流程。
步骤304、根据该最大频谱效率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控制天线开关进行切换。
步骤305、继续切换数据端口的电平信号组合。
步骤306、下发QMI-GET指令获取频谱效率。
步骤307、更新当前电平信号组合的频谱效率。
通过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7,可以借助硬件在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前端设计的多余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 Port,简称为GPIO)GPIO来控制分集的天线开关,方便操作和调试。并且,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获取每种组合的SPEFF值的大小,来选择比较好的天线通道,此参数相对于以前的RSRP、RSRQ、SINR等参数更加的准确。另外,对终端客户而言,不需要时刻关注天线摆放位置和方向,而是通过软件自动的进行匹配和选择较好的天线通道。
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模组,通信模组包括:
M个天线410;
N个天线开关420,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为N的倍数;
与N个天线开关420对应设置的N个数据端口430和N个射频端口440,N个数据端口430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对N个天线开关420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选择不同的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440连通;N个射频端口440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处理器450通过N个数据端口430与N个天线开关420连接,处理器450用于获取N个数据端口430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N个数据端口430中的每个数据端口430支持输出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基于K个性能参数值,从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基于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N个天线开关420从M个天线410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440连通。
进一步地,处理器450还用于从K个性能参数值中确定出最优性能参数值;从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将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
进一步地,处理器450还用于确定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在确定最优性能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将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
进一步地,最优性能参数值用于表征通信模组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的最大频谱效率;处理器450还用于确定最大频谱效率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进一步地,处理器450还用于基于最优电平信号组合,确定N个数据端口430所需输出的N个电平信号,其中,N个数据端口430中的数据端口430与N个电平信号中的电平信号一一对应;控制N个数据端口430输出N个电平信号给N个天线开关420,以使N个天线开关420在N个电平信号的控制下,从M个天线410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并将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440连通。
进一步地,处理器450还用于依次对N个数据端口430中的每个数据端口430的电平信号进行切换,并在每次切换后获取当前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性能参数值,直至N个数据端口430中的每个数据端口430均完成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组可以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除此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模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能够实现通信功能的模组或包含该模组的终端设备等,该终端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或智能终端。移动终端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的至少一种;智能终端具体可以是智能汽车、智能手表、共享单车、智能柜等含有无线通信模组的终端;模组具体可以为无线通信模组,例如2G通信模组、3G通信模组、4G通信模组、5G通信模组、NB-IOT通信模组等中的任意一种。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511、通信接口512、存储器513和通信总线514,其中,处理器511,通信接口512,存储器513通过通信总线5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5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511,用于执行存储器51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包括:
获取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支持输出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
基于K个性能参数值,从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
基于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N个天线开关从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N个射频端口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模组,所述通信模组包括处理器、M个天线、N个天线开关,以及与所述N个天线开关对应设置的N个数据端口和N个射频端口,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N个数据端口与所述N个天线开关连接,所述N个数据端口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对所述N个天线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选择不同的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所述N个射频端口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为N的倍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支持输出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
基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
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所述N个天线开关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包括:
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中确定出最优性能参数值;
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
将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在确定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将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确定为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用于表征所述通信模组在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的最大频谱效率;
所述确定所述最优性能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包括:
确定所述最大频谱效率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所述N个天线开关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包括:
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确定所述N个数据端口所需输出的N个电平信号,其中,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数据端口与所述N个电平信号中的电平信号一一对应;
控制所述N个数据端口输出所述N个电平信号给所述N个天线开关,以使所述N个天线开关在所述N个电平信号的控制下,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所述N个目标天线,并将所述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包括:
依次对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的电平信号进行切换,并在每次切换后获取当前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性能参数值,直至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均完成切换。
7.一种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组包括:
M个天线;
N个天线开关,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为N的倍数;
与所述N个天线开关对应设置的N个数据端口和N个射频端口,所述N个数据端口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对所述N个天线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选择不同的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所述N个射频端口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处理器通过所述N个数据端口与所述N个天线开关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N个数据端口在K个电平信号组合下对应的K个性能参数值,其中,所述N个数据端口中的每个数据端口支持i种电平信号,i为大于1的整数,K等于i的N次方;基于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从所述K个电平信号组合中确定出最优电平信号组合,其中,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为所述K个性能参数值中最优性能参数值所对应的电平信号组合;基于所述最优电平信号组合,控制所述N个天线开关从所述M个天线中选择出N个目标天线与所述N个射频端口连通。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模组。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步骤。
CN202311039106.8A 2023-08-16 2023-08-16 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3187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9106.8A CN117318782A (zh) 2023-08-16 2023-08-16 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9106.8A CN117318782A (zh) 2023-08-16 2023-08-16 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8782A true CN117318782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8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9106.8A Pending CN117318782A (zh) 2023-08-16 2023-08-16 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87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2257C (zh) 通讯设备rf前端的动态可变线性系统
EP3068156B1 (en) Beam precoding manner reporting method, and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US8983533B2 (en)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implementation
CN108419281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US20100113090A1 (en)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CN111106916B (zh) 一种信道和干扰测量方法和设备
JP5367166B2 (ja) 移動通信端末
CN111901819B (zh) 一种测试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4064760A1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073085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CN102264158A (zh) 多模装置的工作方法和多模装置
US7801516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out of range determin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wit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7318782A (zh) 天线选择方法、通信模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3612010B2 (ja) 偏波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2398491B (zh) 电子设备
CN112054879B (zh) 一种电压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465442B (zh) 多天线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模块
CN108768420B (zh) 一种天线处理方法、系统及天线组件
US20100329124A1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a method of network accessing for the device
CN111641439B (zh) 天线装置及参考信号发送方法
CN102545980B (zh) 一种mimo模式下的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870483B2 (en) Smart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412945A (zh) 一种优化终端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5361732A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347345A (zh) 柔性屏终端、天线调节方法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