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5867A - 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5867A
CN117315867A CN202311280197.4A CN202311280197A CN117315867A CN 117315867 A CN117315867 A CN 117315867A CN 202311280197 A CN202311280197 A CN 202311280197A CN 117315867 A CN117315867 A CN 117315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efense
area
alarm
defens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801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阚章鑫
吴磊
吴跃军
张凯华
时凯
张耿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15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58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02Mechanical actuation
    • G08B13/12Mechanical actuation by the breaking or disturbance of stretched cords or wires
    • G08B13/122Mechanical actuation by the breaking or disturbance of stretched cords or wires for a perimeter fence
    • G08B13/124Mechanical actuation by the breaking or disturbance of stretched cords or wires for a perimeter fence with the breaking or disturbance being optically detected, e.g. optical fibers in the perimeter fen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air or other fluid
    • G08B13/165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air or other fluid using passive vibr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02Image analysis to detect motion of the intruder, e.g. by frame subtraction
    • G08B13/19613Recognition of a predetermined image pattern or behaviour pattern indicating theft or intrus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5/00Identifying, scaring or incapacitating burglars, thieves or intruders, e.g. by explosi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针对飞行区围界划分若干防区并进行编号;每个防区安装有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报警装置;采集光纤传感器探测到的振动信号并记录每个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的编号;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提取,判断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类型;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确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并进行报警信息备案以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执行报警措施。本申请能够获取飞行区围界被入侵、盗窃、破坏的具体位置并针对性的执行报警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周界防护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机场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枢纽,属于对安全要求极高的重要场所。通过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外来人员对于飞行区物理围界蓄意敲击、攀爬翻越、剪切破坏的行为并进行相应的报警处理。
现有的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大多采用图像监控方式或者光纤传感监测方式实现报警功能,以上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过滤小动物和外界环境等因素产生的误报,但无法获得具体被入侵、盗窃、破坏的围界位置,从而无法及时警示非法人员。此外,现有的安防系统往往仅针对人的非法越界、破坏行为进行对应的报警处理,实际上针对动物的一些敲击、翻越以及破坏行为,也应当提供相应的报警处理,防止造成安全隐患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获取飞行区围界被入侵、盗窃、破坏的具体位置并针对性的执行报警操作,本申请提供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包括:
针对飞行区围界划分若干防区并对每个防区进行编号;所述飞行区围界的每个防区安装有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报警装置;
采集光纤传感器探测到的传感光缆因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对应记录每个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的编号;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提取,并根据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判断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类型;所述振动类型包括自然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以及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
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确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
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以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执行报警措施,并进行报警信息备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划分防区并针对每个防区安装传感光缆与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传感器获取每个防区内传感光纤因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振动信号的类型进行识别,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的防区,基于防区相对位置与幅值最终判断出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针对性的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准确及时的警示人员。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防区安装有视频采集装置;
对应采集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视频数据,通过轮廓检测算法获取视频数据中轮廓信息;根据轮廓信息确认是否为人形轮廓,若不是人形轮廓,则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发送强制关闭指令,以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强制关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振动信号以及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等手段判断得到的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并非完全正确,采用视频装置获取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视频数据,并基于轮廓检测算法进一步判断检测视频中是否存在人形轮廓,若是则表明判断正确,若不是则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发送强制关闭指令强制关闭指令强制关闭报警装置,从而避免误报情况。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防区安装有超声波驱逐装置;
获取所有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判定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
向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下达驱逐执行指令,以使得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执行超声波驱逐措施,并进行驱逐信息备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所有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并判断出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由此针对性的向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下达驱逐执行指令,准确并及时驱逐动物。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报警信息、驱逐信息、报警措施执行情况、超声波驱逐措施执行情况并展示在报警信息展示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存储报警信息、驱逐信息、报警措施执行情况、超声波驱逐措施执行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于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便于工作人员掌握、分析当前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飞行区围界的每个防区安装有振动装置;
定期按照各个防区的编号顺序依次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达模拟测试指令完成模拟测试;所述模拟测试具体包括:
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发模拟测试指令,以使得对应防区的振动装置输出模拟振动信号;检测是否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若未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中至少一个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若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继续检测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是否正确;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不正确,则判定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正确,则判定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模拟测试指令使得振动装置模拟输出振动信号从而完成模拟测试;下发模拟测试指令输出模拟振动信号,检测是否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若未采集到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将判定结果传送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以便工作人员对光纤传感器、报警传感器、振动装置进行排查,找出故障设备,对故障设备进行及时维护,避免由于装置故障的原因导致报警不及时;若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继续检测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判定报警装置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将判定结果传送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工作人员将对装置进行维护,避免由于装置故障的原因导致报警不及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所述飞行区围界划分有若干防区且每个防区具有编号,具体包括:
安装于每个防区的传感光缆,用于传输光信号;
若干光纤传感器,每个光纤传感器独立连接一个防区的传感光缆,用于探测传感光缆因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
与光纤传感器连接的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神经网络模块与第一判定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每个防区的振动信号并对应记录每个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的编号;所述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提取振动信号的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并根据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判断输出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类型;所述振动类型包括自然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以及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述第一判定模块用于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判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
安装于每个防区的报警装置,用于执行报警措施;
与第一信号处理模块、报警装置连接的报警模块,包括报警执行指令生成模块;所述报警执行指令生成模块用于获取到第一判定模块输出的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时生成报警执行指令,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以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执行报警措施,并进行报警信息备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光纤传感器快速获得传感光缆因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利用神经网络模块的自适应学习功能提高对振动信号的识别判断,以此区分出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避免环境因素产生振动的干扰,利用第一判定模块根据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如相邻的防区)以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幅值越大离振动源所在防区越接近)确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利用报警模块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从而实现利用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及时进行警示,提高了警示操作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传感光缆采用挂网式安装或半挂网式安装于各个防区;
所述挂网式安装具体为:防区为栅栏或栅栏与墙体的组合,当防区为栅栏时,传感光缆铺设在防区的栅栏上;当防区为栅栏与墙体的组合时,墙体表面安装有扣网,传感光缆铺设在防区的栅栏和扣网上;
所述半挂网式安装具体为:防区为墙体,墙体的顶部安装有扣网,传感光缆铺设在扣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各个防区为不同的介质,有的防区为网状介质的栅栏,或者网状介质与混凝土介质的墙体,这种类型的防区直接铺设较为便利,可直接铺设或只需要在墙体的部分安装小部分扣网后直接安装;有的防区为墙体,需要在墙体的顶部安装扣网然后在进行铺设。
可选的,传感光缆采取平行线型铺设方式和/或S型铺设方式铺设在栅栏和/或扣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平行铺设的方式和/或S型铺设方式能够更大范围的接受人或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
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如上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时,采用了如上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针对光纤传感器获取的振动信号,采用神经元网络技术提取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并对振动信号进行判断,极大提高了对信号的智能识别能力。通过神经元网络的自适应学习功能,可以针对每个防区的环境进行学习,避免环境因素对入侵行为判断的干扰,提高系统在各种环境下无误报探测的能力;
2、通过获取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并确定其所在防区,结合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以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大小确定振动源所在防区,针对性的对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或声波驱逐装置;
3、通过下发模拟测试指令完成模拟测试,若模拟测试成功,则说明当前装置没有出现故障,能够实现对于人、动物产生的振动信号的预警;若模拟测试失败,则说明当前装置出现故障,需要及时的进行维护处理,避免出现未及时的做出报警或驱逐处理的情况;由于防区范围较大,若通过人工对防区进行检测需耗费大量的精力,通过定期的进行模拟测试,及时排查出装置故障问题避免出现非法越界、破坏围界行为未及时报警处理的同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中飞行区围界划分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中防区为栅栏时传感光缆挂网式安装中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中防区为墙体与栅栏组合时传感光缆挂网式安装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中传感光缆半挂网式安装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中模拟测试模块与振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包括:
S1、针对飞行区围界划分若干防区并对每个防区进行编号,所述每个防区安装有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报警装置、超声波驱逐装置、视频采集装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区围界为矩形飞行区围界,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顺序编号为A、B、C、D、E、……L。
S2、通过光纤传感器探测振动信号并进行振动信号分类。
具体的,采集光纤传感器探测到的传感光缆因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对应记录每个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的编号;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提取,并根据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判断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类型;所述振动类型包括自然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以及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
S3、确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并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
具体的,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确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并进行报警信息备案。
具体的,根据防区编号搜索是否存在相邻的防区,对于相邻的防区,进一步比较相邻防区对应的振动信号的幅值,将振动幅值最大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作为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对于非相邻的防区则每个独立的防区均作为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
S4、根据获取的报警执行指令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报警装置执行报警措施。
S5、获取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视频数据,基于轮廓检测算法对视频数据进行轮廓信息检测并根据轮廓信息检测结果发送强制关闭指令。
具体的,根据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对应采集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视频数据,通过轮廓检测算法获取视频数据中轮廓信息;根据轮廓信息确认是否为人形轮廓,若不是人形轮廓,则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发送强制关闭指令。
S6、根据获取的强制关闭指令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强制关闭。
S7、确定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并向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驱逐执行指令。
具体的,获取所有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判定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根据获取的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向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下达驱逐执行指令并进行驱逐信息备案。
具体的,根据防区编号搜索是否存在相邻的防区,对于相邻的防区,进一步比较相邻防区对应的振动信号的幅值,将振动幅值最大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作为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对于非相邻的防区则每个独立的防区均作为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
S8、根据获取的驱逐执行指令使得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执行超声波驱逐措施。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可以对人或动物入侵、破坏飞行区围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警示或驱逐,并获取飞行区围界被入侵、破坏的位置进行针对性的警示或驱逐操作。
S9、获取报警信息、驱逐信息、报警措施执行情况、超声波驱逐措施执行情况并展示在信息展示平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还包括:
每个防区安装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能够输出各种类型模拟振动信号;各种类型包括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自然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
定期按照各个防区的编号顺序依次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达模拟测试指令完成模拟测试;所述模拟测试指令包括第一模拟测试指令、第二模拟测试指令、第三模拟测试指令;所述各个防区的编号顺序可以人为设定,本实施例中,各个防区的编号为顺序编号:A-B-C-D-E-……-L;定期完成模拟测试的时间设置为一天、一周或一个月。
所述模拟测试具体为: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发模拟测试指令,以使得对应防区的振动装置输出模拟振动信号;检测是否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若未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中至少一个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若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继续检测采集的模拟振动信号的类型是否与模拟测试指令要求输出模拟振动信号类型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对应防区的振动装置输出出错,判定振动装置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若一致,则判定振动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继续检测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是否正确;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不正确,则判定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正确,则判定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具体的,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达第一模拟测试指令以使得对应防区的振动装置输出属于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类型的模拟振动信号;检测是否采集到了模拟振动信号,若未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中至少一个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若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继续检测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的状态;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则判定报警装置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并结束模拟测试,将判定结果反馈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则判定报警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达第二模拟测试指令以使得对应防区的振动装置输出属于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类型的模拟振动信号;检测是否采集到了模拟振动信号,若未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中至少一个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若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继续检测对应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的状态;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则判定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非正常状态并结束模拟测试,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则判定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达第三模拟测试指令以使得对应防区的振动装置输出属于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类型的模拟振动信号;检测是否采集到了模拟振动信号,若未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中至少一个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若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继续检测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和超声波驱逐装置的状态;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和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则判定报警装置和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非正常状态并结束模拟测试,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和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则判定报警装置和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通过上述定期测试方式,实现任意设置检测周期,例如每小时或每天对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超声波驱逐装置进行故障排除,从而防止由于设备的故障导致未能及时进行报警与驱逐操作,保证飞行区的安全稳定;同时通过本测试方式,无需人工对防区进行检测,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检测成本。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具体包括:若干传感光缆101、若干光纤传感器102、若干报警装置103、若干超声波驱逐装置104、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5、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6、报警模块107、报警信息展示平台108、若干视频采集装置109。
每个防区内安装有传感光缆101,用于传输光信号。
具体的,传感光缆101采用挂网式安装或半挂网式安装于各个防区;所述挂网式安装具体为:防区为栅栏或栅栏与墙体的组合,当防区为栅栏时,传感光缆铺设在防区的栅栏上;当防区为栅栏与墙体的组合时,墙体表面安装有扣网,传感光缆铺设在防区的栅栏和扣网上;所述半挂网式安装具体为:防区为墙体,墙体的顶部安装有扣网,传感光缆铺设在扣网上。
如图4所示,传感光缆101采用挂网式安装于所在防区。防区为栅栏,传感光缆101通过防紫外线扎带110(图中仅显示部分防紫外线扎带)直接固定铺设在栅栏上,且传感光缆101于栅栏网状部分呈平行线型,传感光缆101于栅栏立柱部分呈S型缠绕。通过设置平行形状或者S形状传感光缆101铺设方式,进一步扩大检测的范围。利用防紫外线扎带将传感光缆固定栅栏和/或扣网上,有效防止紫外线等因素对设备的老化、损害,确保设备能长期工作在室外环境。传感光缆101在安装时每隔50米维护环111(图中仅显示部分防紫外线扎带),用于日后传感光缆的维护使用。
如图5所示,传感光缆101采用挂网式安装于所在防区。防区为栅栏与墙体的组合。由于防区为两者的组合,若墙体占组合面积比例较大时,墙体表面安装有扣网,传感光缆101通过防紫外线扎带110(图中仅显示部分防紫外线扎带)迂回敷设在扣网上与栅栏上,且传感光缆101于栅栏网状部分呈平行线型,分别距离地面约4/5和1/4栅栏高度;若墙体占组合面积比例不大时,传感光缆101可越过墙体部分通过防紫外线扎带110直接固定铺设在栅栏。
如图6所示,传感光缆101采用半挂网式安装于所在防区。防区为墙体,由于纯墙体不便于直接铺设,墙体的顶部加装有扣网,传感光缆101通过防紫外线扎带110(图中仅显示部分防紫外线扎带)直接铺设在扣网上。
每个光纤传感器102独立连接一个防区的传感光缆101,用于探测传感光缆101因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具体的,每个光纤传感器中102包括反射镜、耦合器、光探测器等。外界振动、应变等因素引起传感光缆101中光信号的变化,经过反射耦合等操作后生成干涉信号,干涉信号经光探测器检测并进行光电转换后获得振动信号。
与每个光纤传感器102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5进行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5包括信号采集模块201、神经网络模块202、第一判定模块203以及第二判定模块204。
具体的,所述信号采集模块201用于采集并获取每个防区的振动信号并对应记录每个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的编号。
所述神经网络模块202用于提取振动信号的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并根据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判断输出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类型;所述振动类型包括自然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以及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
具体的,所述神经网络模块202选取LSTM神经网络或PB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块202的输入为振动信号,输出的振动信号分类。
所述第一判定模块203用于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判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
具体的,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中每个振动信号对应的防区编号;根据防区编号搜索是否存在相邻的防区,对于相邻的防区,进一步比较相邻防区对应的振动信号的幅值,将振动幅值最大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作为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对于非相邻的防区则每个独立的防区均作为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
所述第二判定模块204用于获取所有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判定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
具体的,获取所有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中每个振动信号对应的防区编号;根据防区编号搜索是否存在相邻的防区,对于相邻的防区,进一步比较相邻防区对应的振动信号的幅值,将振动幅值最大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作为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对于非相邻的防区则每个独立的防区均作为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
报警模块107,包括报警执行指令生成模块301、驱逐执行指令生成模块302、信息存储模块303;所述报警模块107分别与若干报警装置103、若干超声波驱逐装置104、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5、报警信息展示平台108采用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具体的,所述报警执行指令生成模块301,用于获取到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时生成报警执行指令,并根据第一判定模块203输出的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103下达报警执行指令并进行报警信息备案。
所述驱逐执行指令生成模块302,用于获取到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时生成驱逐执行指令,根据第二判定模块204输出的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并向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104下达驱逐执行指令并进行驱逐信息备案。
所述信息存储模块303用于存储报警信息、驱逐信息、报警措施执行情况、超声波驱逐措施执行情况。具体的,报警执行指令生成模块301将备案的报警信息、驱逐执行指令生成模块302将备案的驱逐信息、报警装置103将报警措施执行情况、超声波驱逐装置104将超声波驱逐措施执行情况传输并存储于信息存储模块303。
安装于每个防区的报警装置103,用于获取报警执行指令并根据报警执行指令执行报警措施,将报警措施执行情况回传至报警模块107;还用于获取强制关闭指令以使得报警装置强制关闭;当报警装置103同时收到报警执行指令与强制关闭指令时,执行强制关闭指令。
安装于每个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104,用于获取驱逐执行指令并根据驱逐执行指令执行相应超声波驱逐措施,将超声波驱逐措施执行情况回传至报警模块107。
安装于各个防区的视频采集装置109,用于采集各个防区的视频数据并传输至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6。各个防区的视频采集装置109与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6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6与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5、每个防区的报警装置103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6用于根据获取到第一判定模块203输出的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时对应采集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视频数据,基于轮廓检测算法获取视频数据中轮廓信息;根据轮廓信息确认是否为人形轮廓,若不是人形轮廓,则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103发送强制关闭指令。
通过本申请公开的系统,能够针对人或动物对飞行区围界的存在的敲击、翻越以及破坏等行为,提供对应的警告处理与驱逐处理,从而保护飞行区围界的安全性。
此外,本申请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还包括:
如图7所示(仅展示所述报警系统中部分模块),安装在各个防区振动装置401,用于模拟输出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自然因素产生的振动信息。
模拟测试模块402,用于定期按照各个防区的编号顺序依次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401下达模拟测试指令完成模拟测试;所述模拟测试指令包括第一模拟测试指令、第二模拟测试指令、第三模拟测试指令;所述模拟测试具体包括:
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401下发模拟测试指令,以使得对应防区的振动装置401输出模拟振动信号;检测是否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若未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当前防区的传感光缆101、光纤传感器102、振动装置401中至少一个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108展示;
若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101、光纤传感器102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继续检测采集的模拟振动信号的类型是否与模拟测试指令要求输出振动信号类型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振动装置401模拟输出出错,判定振动装置401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108展示;
若一致,则判定振动装置401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继续检测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103和/或超声波驱逐装置104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是否正确;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103和/或超声波驱逐装置104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不正确,则判定报警装置103或超声波驱逐装置104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108展示;
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103或超声波驱逐装置104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正确,则判定报警装置103或超声波驱逐装置104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108展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
其中,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件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元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上述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并且,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例如,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以及总线等。
其中,处理器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存储器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的硬盘或者内存,也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C)、安全数字卡(SD)或者闪存卡(FC)等,并且,存储器还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与外部存储设备的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飞行区围界划分若干防区并对每个防区进行编号;所述飞行区围界的每个防区安装有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报警装置;
采集光纤传感器探测到的传感光缆因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对应记录每个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的编号;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提取,并根据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判断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类型;所述振动类型包括自然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以及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
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确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
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以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执行报警措施,并进行报警信息备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个防区安装有视频采集装置;
对应采集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视频数据,通过轮廓检测算法获取视频数据中轮廓信息;根据轮廓信息确认是否为人形轮廓,若不是人形轮廓,则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发送强制关闭指令,以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强制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个防区安装有超声波驱逐装置;
获取所有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判定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
向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下达驱逐执行指令,以使得第二振动源所在防区的超声波驱逐装置执行超声波驱逐措施,并进行驱逐信息备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报警信息、驱逐信息、报警措施执行情况、超声波驱逐措施执行情况并展示在报警信息展示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飞行区围界的每个防区安装有振动装置;
定期按照各个防区的编号顺序依次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达模拟测试指令完成模拟测试;所述模拟测试具体包括:
向各个防区所在的振动装置下发模拟测试指令,以使得对应防区的振动装置输出模拟振动信号;检测是否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若未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中至少一个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若采集到模拟振动信号,则判定对应防区的传感光缆、光纤传感器、振动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继续检测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是否正确;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不正确,则判定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若检测到对应防区的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正确,则判定报警装置或超声波驱逐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结束模拟测试并将判定结果上传至报警信息展示平台展示。
6.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所述飞行区围界划分有若干防区且每个防区具有编号,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安装于每个防区的传感光缆,用于传输光信号;
若干光纤传感器,每个光纤传感器独立连接一个防区的传感光缆,用于探测传感光缆因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
与光纤传感器连接的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神经网络模块与第一判定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每个防区的振动信号并对应记录每个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的编号;所述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提取振动信号的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并根据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判断输出振动信号对应的振动类型;所述振动类型包括自然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动物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以及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述第一判定模块用于获取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信号所在防区编号,根据所在防区的相对位置及振动信号的幅值判定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
安装于每个防区的报警装置,用于执行报警措施;
与第一信号处理模块、报警装置连接的报警模块,包括报警执行指令生成模块;所述报警执行指令生成模块用于获取到第一判定模块输出的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时生成报警执行指令,向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下达报警执行指令,以使得第一振动源所在防区的报警装置执行报警措施,并进行报警信息备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光缆采用挂网式安装或半挂网式安装于各个防区;
所述挂网式安装具体为:防区为栅栏或栅栏与墙体的组合,当防区为栅栏时,传感光缆铺设在防区的栅栏上;当防区为栅栏与墙体的组合时,墙体表面安装有扣网,传感光缆铺设在防区的栅栏和扣网上;
所述半挂网式安装具体为:防区为墙体,墙体的顶部安装有扣网,传感光缆铺设在扣网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传感光缆采取平行线型铺设方式和/或S型铺设方式铺设在栅栏和/或扣网上。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时,采用了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280197.4A 2023-09-13 2023-09-28 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3158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10406 2023-09-13
CN202311181040 2023-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5867A true CN117315867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80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80197.4A Pending CN117315867A (zh) 2023-09-13 2023-09-28 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586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367A (en) * 1974-02-28 1978-05-23 Robert Keith Harman Perimeter surveillance system
KR101046635B1 (ko) * 2011-01-05 2011-07-06 (주)아이제이일렉트론 보안펜스 침입감지시스템 및 침입감지방법
CN202205305U (zh) * 2011-09-05 2012-04-25 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振动和视频监控的防区型安防入侵系统
CN202711439U (zh) * 2012-08-10 2013-01-30 广州市浩云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感探测器自检系统
CN104574732A (zh) * 2015-02-09 2015-04-29 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振动光纤技术的周界入侵监测系统
CN105488968A (zh) * 2015-12-24 2016-04-13 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标定定位型光纤振动主机的振动源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65656A (zh) * 2018-05-21 2018-10-16 安徽国电京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站防入侵报警系统
CN109118689A (zh) * 2018-10-25 2019-01-01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智能光纤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CN113936402A (zh) * 2020-06-29 2022-01-14 宁波陆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预警系统及视频目标识别技术的周界安防系统及安防方案
CN115100802A (zh) * 2022-06-16 2022-09-23 成都理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双鉴围界探测系统及入侵报警方法
CN115457717A (zh) * 2022-09-05 2022-12-09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周界安防报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367A (en) * 1974-02-28 1978-05-23 Robert Keith Harman Perimeter surveillance system
KR101046635B1 (ko) * 2011-01-05 2011-07-06 (주)아이제이일렉트론 보안펜스 침입감지시스템 및 침입감지방법
CN202205305U (zh) * 2011-09-05 2012-04-25 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振动和视频监控的防区型安防入侵系统
CN202711439U (zh) * 2012-08-10 2013-01-30 广州市浩云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感探测器自检系统
CN104574732A (zh) * 2015-02-09 2015-04-29 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振动光纤技术的周界入侵监测系统
CN105488968A (zh) * 2015-12-24 2016-04-13 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标定定位型光纤振动主机的振动源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65656A (zh) * 2018-05-21 2018-10-16 安徽国电京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站防入侵报警系统
CN109118689A (zh) * 2018-10-25 2019-01-01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智能光纤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CN113936402A (zh) * 2020-06-29 2022-01-14 宁波陆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预警系统及视频目标识别技术的周界安防系统及安防方案
CN115100802A (zh) * 2022-06-16 2022-09-23 成都理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双鉴围界探测系统及入侵报警方法
CN115457717A (zh) * 2022-09-05 2022-12-09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周界安防报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9645B2 (en) Fibre optic distributed sensing
Catalano et al. An optical fiber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railway security
CN201819697U (zh) 一种桥梁安全监控警示装置
CN101533547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军火库区周界报警系统
CN101916492A (zh) 一种在安防系统中应用的光纤智能传感装置
CN108986364A (zh) 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及方法
CN107862821A (zh) 一种周界安防系统
CN103606236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入侵报警单元的实时安全监测系统
CN105954791A (zh) 一种用于地下文物防盗掘的振动地波光纤传感探测系统
CN206610396U (zh) 一种光纤光栅围栏入侵报警检测系统
CN102982639A (zh) 视频监控光纤围栏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1932201A (zh) 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监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4599415B (zh) 集成有光纤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和图像监测器的安防装置
CN103794010A (zh) 一种周界安全防护系统
CN113484858A (zh) 一种入侵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6781152A (zh) 一种光纤光栅围栏入侵报警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2034330A (zh) 一种防火防入侵同步预警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15100816A (zh) 一种穿戴式近电感知设备及监控系统
CN112288977A (zh) 一种精确定位型水下安防拦阻网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8320420A (zh) 一种双参量otdr周界安全监测系统
CN117315867A (zh) 一种飞行区围界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04484968B (zh) 一种人体探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7909272U (zh) 一种双参量otdr周界安全监测系统
CN116186642B (zh) 一种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分布式光纤传感事件预警方法
CN205691786U (zh) 一种用于地下文物防盗掘的振动地波光纤传感探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