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05077A - 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05077A
CN117305077A CN202311250532.6A CN202311250532A CN117305077A CN 117305077 A CN117305077 A CN 117305077A CN 202311250532 A CN202311250532 A CN 202311250532A CN 117305077 A CN117305077 A CN 117305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sociation
chamber
tissue
bag
cultur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505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寒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aiengin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aiengin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aiengin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aiengin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505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050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05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5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4Ba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7/00Means for sterilizing, maintaining sterile conditions or avoiding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 C12M37/04Se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9/00Means for cleaning the apparatus or avoiding unwanted deposits of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基于一种组织解离组件,其包括组织解离器、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具体地,该方法通过将待解离组织放在底座与滑套形成的密封环境内,然后利用接管机将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分别与组织解离器的解离腔连通;并驱动解离活塞杆进行解离;解离完成后挤压培养液袋,使得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最后利用无菌培养袋进行培养。本发明中整个解离过程,以及解离之后的转移组织过程均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使得解离过程或转移过程都无需单独提供无菌环境,使得组织的解离更加的方便减少环境的约束,同时使得解离后的组织免除了被污染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原代细胞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解离和解离后的组织颗粒转移至培养袋的过程都处于密封环境中的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背景技术
原代细胞是从体内组织或器官中直接分离和培养的细胞,原代细胞在临床医学和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TILs是指存在于肿瘤组织、肿瘤转移淋巴结等组织中的淋巴细胞。TI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这一类淋巴细胞通过体外分离、扩增、活化后已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可用于肿瘤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并在恶性黑色素瘤等癌种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传统的组织解离方法是将临床(例如,无菌环境的手术室)获得的标本转移至实验室,在超净工作台内使用无菌剪刀将组织块剪开,再用剪刀或刀片剁成小碎片,使细胞得以自由分散,再进行后续的培养扩增。该方法始终无法避免将组织块暴露的风险,存在易污染、效率低的问题。使得该类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对环境洁净度要求高,成本增加。
为了避免污染,通常需要将从一个无菌环境(例如手术室)中获取到的组织样品利用密闭容器进行存储,并转移至实验室或检验室,然后在另一个无菌操作环境下(例如大型无菌操作设备下)将该组织样品加入到组织解离装置中进行解离,并且解离之后,在该无菌操作环境下转移至培养皿中。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单独无菌操作环境,无疑会大大增加成本,并且不仅使得整个操作过程都比较繁琐,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并且,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一些条件较差的实验室或检测机构或医疗机构来说,因为无法购入大型的无菌操作设备或提供一个无菌操作环境而导致无法进行组织解离,从而无法进行组织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通过全封闭式处理避免了组织在解离和转移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基于一种组织解离组件,所述组织解离组件包括:组织解离器,以及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其中,所述组织解离器包括:滑套以及可与所述滑套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解离腔,还包括可沿滑套轴向内空运动至解离腔的解离活塞杆,所述解离活塞杆进入所述解离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解离组织的解离部;所述解离腔上设置有一端与解离腔连通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未与所述解离腔连通的一端封闭;相应地,所述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将预先放置在无菌采集环境中的底座与滑套分离,并将获得的待解离组织置入底座的解离腔内,然后将所述底座与滑套连接;
利用接管机将培养液袋的出液软管和无菌培养袋的出液软管分别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通,使得所述培养液袋和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连通;
将所述培养液袋中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挤压进入所述解离腔,然后阻断所述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进液通路;
驱动所述解离活塞杆对所述待解离组织进行解离;其中,解离过程中,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出液通路保持通畅;
解离完成后挤压培养液袋,使得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阻断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出液通路,并将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组织解离器分离,且分离后的所述无菌培养袋的进液软管处于封闭状态。优选地,利用热合机将所述无菌培养袋与组织解离器分离,且分离后的所述无菌培养袋的进液管路处于封闭状态。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所述解离活塞杆之前,利用管夹隔断所述培养液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进液通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液袋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液软管,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分隔膜,所述分隔膜可在外作用力的作用下开启,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二预设体积量小于所述第二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三预设体积量;相应地,将所述培养液袋中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挤压进入所述解离腔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
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内存储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通过所述出液软管进入所述解离腔。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挤压所述培养液袋,使得所述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所述无菌培养袋中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
挤压所述第二腔室,使得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分隔膜开启,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培养液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通过所述出液软管进入所述解离腔对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袋中预存有第一预设体积量的无菌气体,且解离过程中,所述培养袋中气体的体积量与所述解离活塞杆距离所述解离腔底部的距离呈负相关。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对称设置在解离腔两侧,且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倾斜设置使得各自中心线的延长线经过解离腔底部。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解离腔的中心线相较于一公共点,且所述公共点位于所述解离腔内,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的步骤具体包括:
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培养液进入所述解离腔;
振荡或摇晃所述组织解离器,使得粘附在所述解离腔腔壁上的大部分组织颗粒脱离所述腔壁,并汇聚于所述解离腔底部;
将所述组织解离器倾斜放置,并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培养液在挤压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冲洗所述解离腔底部,以将解离后的组织颗粒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将所述组织解离器倾斜放置时,所述解离腔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0°-45°。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为塑料软管。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离活塞杆端部设置有解离活塞,所述解离部安装在解离活塞端部;所述解离活塞的直径大于解离活塞杆,所述解离腔上端设置有限位台阶。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离活塞杆上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且所述底座与所述滑套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中的底座部分作为耗材一次性使用,使用时在无菌环境(例如手术室)中承接临床获得的标本(待解离组织)并立即与滑套连接,使得待解离组织处于密封空间;然后通过接管机将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分别与原本封闭的进液管和出液管进行无菌连通后再解离;且当组织解离完成后,通过培养液袋中的培养液对解离腔进行冲洗从而将解离后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完成组织的转移,且转移之后,还可热合机等方式阻断无菌培养袋与解离腔之间的出液通路,并将无菌培养袋从组织解离器上分离(例如,直接剪短两者之间的管路),且分离后的无菌培养袋处于封闭状态,使得无菌培养袋可直接进行无菌培养;整个解离和转移组织的过程,甚至培养的过程均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无需单独提供无菌环境,也无需再准备密封的培养容器,使得组织的解离更加的方便减少环境的约束,同时使得解离后的组织免除了被污染的风险。
本发明中通过预先在培养袋中预存了一定的无菌气体(当然,优选地,无菌培养袋内的气体体积量小于该无菌培养袋的容量,具体地,其体积量只需要使得解离活塞能够在滑套和解离腔所限定的活动空间内自由活动即可),从而为密封环境下,因为误操作等原因而导致密封空间内气压不足而导致解离活塞的运行行程受到限制。
如前所述,组织解离过程和转移过程,甚至培养过程都是在无菌密闭环境下完成,并且无需单独提供一个无菌操作环境或无菌操作设备,从而大大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降低了成本,并且使得即使偏远地区或经济条件差的实验室、医疗机构和检测机构都能够进行组织解离和培养,相较于现有组织解离装置,其灵活性更高,适应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织解离器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织解离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织解离器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织解离组件中培养液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1滑套、2解离活塞杆、3底座、4进液管、5出液管、6压盘、7解离活塞、8解离腔、9环形密封圈;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出液软管、24分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本文中,术语“上”、“下”、“内”、“外”“前”、“后”、“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和/或”包括任何和所有一个或多个列出的相关项的组合。本文中“多个”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即其包含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
本文中“无菌环境”或“无菌采集环境”是指洁净度等级最高的洁净操作环境,例如,手术室。本文中“解离操作环境”是指洁净度等级不是最高的各种洁净操作环境(例如,检测室的洁净操作区),或非洁净操作环境(例如,医疗机构或检测机构的办公室)。
中国专利CN201880042732.3公开了一种组织解离器,包括刀片固持器,所述刀片固持器具有刀片;以及样品固持器,所述样品固持器包括具有远端柔韧止挡件的组织致动器,其中所述组织致动器被配置成沿着所述样品固持器内的纵向轴线移位。
上述现有技术中仅提出了如何对组织进行解离的解决方案,并不包含如何保证组织在解离和转移的过程中不被污染的方法。实际上,上述技术同样需要在无菌室内,或大型无菌操作设备所提供的无菌操作环境内操作。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解离器及其组件,并基于该组件提供了一种组装解离方法。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组织解离器包括滑套1以及可与滑套1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的底座3;底座3内设置解离腔8,解离腔8与滑套1轴向内空相通;还包括可沿滑套1轴向内空运动至解离腔8的解离活塞杆2,解离活塞杆2进入解离腔8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解离组织的解离部(图中未示出);解离腔8上对称设置有进液管4和出液管5,而进液管4和出液管5未与解离腔8连接的一端封闭。
本发明中,进液管4和出液管5未与解离腔连接的一端原本为封闭,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密闭的无菌环境。而当将进液管4与出液管5分别与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连接后,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与解离腔8连通,使得在连接后其仍旧为一个密闭的环境。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实施例中进液管4和出液管5为塑料软管(例如,PVC管),通过接管机和培养液袋、无菌培养袋连接后就实现了连通。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培养液袋、无菌培养袋上也应该配备一个塑料(PVC)接头,例如,培养液袋上设置塑料软管(如PVC管)作为出液软管,无菌培养袋上设置塑料软管(如PVC管)作为进液软管,用于在接管机作用下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
本发明中在解离操作环境(例如,洁净度等级较低的环境)中将两根管路(例如,解离腔上的进液管和培养液袋上的出液软管;或解离腔上的出液管和无菌培养袋上的进液软管)结合,并保持管路始终处于连通状态的医疗器械,其主要利用热合原理将两根管理连通,因此,也称之为热合机。在采供血,临床手术,生物制药等领域必不可少。
本实施例中,滑套1和底座3为可拆卸地连接,其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卡扣、过盈等配合方式,在进行解离的时候二者连接在一起。而二者分离时便于放置和拿取组织。
由于在解离完毕后需要通过挤压培养液袋使得培养液在具备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对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完成的组织带入无菌培养袋中,进液管4和出液管5对称设于解离腔8两侧,并且进液管4和出液管5倾斜设置,使得各自中心线的延长线经过解离腔8底部(优选地,两者中心线的延长线与解离腔中心线相较于一公共点,且该公共点位于该解离腔内)。这样就能保持压力的连贯性,使得整个解离腔8中的组织被冲洗得更加干净。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解离腔8可以单独设置在底座3上,也可以由底座3和滑套1内的腔体拼合而成。本实施例中解离活塞杆2端部设置有解离活塞7,解离部安装在解离活塞7端部;解离活塞7的直径大于解离活塞杆2,所述解离腔8上端设置有限位台阶,避免解离活塞杆2从滑套1内滑脱。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解离部可采用刀片阵列的形式,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在解离活塞7端部设置纹路或凸起,使得其不光滑、不平整,从而在解离活塞杆往复运动过程中,由该纹路或凸起对待解离组织进行解离。
为了避免在进行解离的时候培养液或组织与培养液的混合物从解离腔8内溢出,进入滑套轴向内空,还可在解离活塞7上设置环形密封圈9。同样,环形密封圈9也能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解离腔内污染组织。
为了便于驱动解离活塞杆2运动,所述解离活塞杆2上端延伸出滑套1,并设置有压盘6(也即组织解离操作部件)。压盘6的形状便于操作者手持推拉解离活塞杆。
实施例2:组织解离组件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组织解离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装解离组件,其包括上述组织解离器,以及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培养液袋上设置有出液软管,无菌培养袋上设置有进液软管。
当出液软管和进液软管在接管机的作用下,可分别与组织解离器的进液管和出液管进行无菌连通,从而将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与解离腔之间的连通,为组织解离及解离之后的转移提供了密闭操作环境,也即使得当采集到待解离组织后,无需再为组织解离,以及解离后的转移提供单独的无菌环境,大大降低了操作便捷度,并且大大提高了组织解离,甚至组织培养的成本,非常适应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无法购入大型无菌操作设备(用于提供无菌解离环境,尤其是无菌转移环境)的一些医疗机构或实验室。
参见图4,为了避免手工挤压所带来的误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培养液袋包括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以及与第一腔室21连通的出液软管24,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之间设置有分隔膜24,且第一腔室21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二预设体积量小于第二腔室22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三预设体积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分隔膜24可采用弱焊度的焊条,即当施加一定作用力挤压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时,都可以使得两个腔室之间连通。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较于培养液袋,培养袋的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腔室,并连接一根进液软管,且其内部预先存储一定量的无菌气体(例如,无菌空气)。
本实施例中,通常解离腔内的待解离组织的量非常少,而为了向组织解离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缓冲,因此,可在进行解离之前,先将第一腔室内预存的少量培养液;而解离完成之后,由于不仅要将解离后的组织颗粒冲入培养袋中,还需要对解离腔进行冲洗防止残留,因此,第二腔室中的培养液量远远大于第一腔室内的培养液量。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进行将第一腔室内的培养液挤压入解离腔之前,或接合机接通管路之前,先利用管夹将培养液袋的出液软管和无菌培养袋的进液软管(或组织解离器的两个软管)夹紧以关闭两者各自与解离腔之间的通路,而当需要将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内的培养液挤压入解离腔时,取掉相应的管夹;而解离之前,也需要将培养袋对应的管夹去掉,从而使得解离活塞可运动。
实施例3:组织解离方法。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应用与上述组织解离器或上述组织解离组件,具体地,其包括:
S1将预先放置在无菌采集环境中的底座与滑套分离,并将获得的待解离组织置入底座的解离腔内,然后将底座与滑套连接。
本发明中底座为一次性使用的耗材,而滑套和活塞杆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可以将底座配备在取样的无菌环境中如手术室,当然可以预见的是底座在使用前需要通过密封袋进行密封。在获得待解离组织后,将底座从密封袋中取出,将待解离的组织置入底座的解离腔内。
本实施例中,底座和滑套连接后,此时进液管和出液管为封闭状态,因此内部解离腔的形成了一个密闭的无菌环境,没有被污染的风险。
S2利用接管机将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使得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与解离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S3可在无菌采集环境中完成;当然,为了不额外占用无菌采集环境较多空间,该步骤S3也可不在无菌采集环境中完成,而是在无菌采集环境外的任何地方完成,相应地,该任何地方也可称之为解离操作环境。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任何地方并不包含有严重污染的地方,例如,垃圾站或垃圾桶旁边。
通过接管机将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后,培养液袋与进液管连通,无菌培养袋与出液管连通,因此培养液袋、解离腔、无菌培养袋形成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菌培养袋中预存有第一预设体积量的无菌气体,从而为后续在密封环境中解离活塞杆自由活动提供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利用接管机接通软管之前,还可利用管夹将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的软管夹紧,或者将组织解离器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夹紧。
S3将培养液袋中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挤压进入解离腔,然后阻断培养袋与解离腔之间的进液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不采用上述两腔室的培养液袋时,由人工来控制挤压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上述两腔室培养液袋时,可预先根据解离过程中实际所需的第二预设体积的培养液量预存在培养液袋的第一腔室内,从而避免了人工操作所引起的误差(例如,若挤压多了,可能削弱解离过程中活塞的力度,从而延长解离时间,甚至使得培养液溢到活塞顶部空间;若挤压少了,缓冲作用不大,可能影响解离效果)。具体地,沿出液软管的方向挤压第一腔室,使得第一腔室内存储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通过出液软管进入解离腔。
如前所述,由于两个腔室之间设置了分隔膜,因此也可不采用管夹来阻断培养袋与解离腔之间的进液通路。
S4驱动解离活塞杆对待解离组织进行解离。
解离时,通过解离活塞杆\解离活塞上的解离部对待解离组织进行解离,在解离活塞杆推拉过程中培养袋内将解离腔内的气体排入无菌培养袋中,避免了解离腔内气压的影响,使得解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优选地,还可在该无菌培养袋中预先存储一定量的无菌气体,且在解离过程中,该无菌培养袋中气体的体积量与解离活塞杆距离所述解离腔底部的距离呈负相关。也即将解离活塞杆推向解离腔过程中,气体会进入培养袋,使得培养袋内的气体体积量逐渐增多,相应地,而将解离活塞杆沿远离解离腔方向拉的过程中,气体会从培养袋进入解离腔及滑套内,也即培养袋内的气体体积量逐渐减少。
S5解离完成后挤压培养液袋,使得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解离工作完成后,通过人工或者其他方式对培养液袋进行挤压,使得其中的培养液向解离腔内喷射。培养液具有一定的压力,能够对解离腔进行冲洗从而将解离腔壁上的组织冲刷下来随培养液一起进入无菌培养袋中,从而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完成了组织的解离和转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第二腔室,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分隔膜开启,从而使得第二腔室内的培养液进入第一腔室;然后沿出液软管的方向多次挤压第一腔室,使得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通过出液软管进入所述解离腔对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降低解离腔内组织颗粒的残留,当挤压第一腔室,使得培养液进入解离腔后,可振荡或摇晃组织解离器,使得粘附在解离腔腔壁上的大部分组织颗粒脱离腔壁,并汇聚于解离腔底部;然后将组织解离器倾斜放置(例如,当将组织解离器倾斜设置时,解离腔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0°-45°;当然,具体地,可分别向出液管侧倾斜,或者向进液管侧倾斜,从而对解离腔两侧壁和底部进行冲洗),并多次挤压第一腔室,使得培养液在挤压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冲洗解离腔底部,以将解离后的组织颗粒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S6阻断无菌培养袋与解离腔之间的出液通路,并将无菌培养袋与组织解离器分离,且分离后的无菌培养袋处于密封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直接利用热合机来隔断出液通路,使得无菌培养袋与组织解离器之间自动分离的同时,将进液软管密封,使得无菌培养袋处于密封状态,从而使得可直接在该无菌培养袋中进行无菌培养,无需再进行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组织解离组件,所述组织解离组件包括:组织解离器,以及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其中,所述组织解离器包括:滑套以及可与所述滑套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解离腔,所述组织解离器还包括可沿所述滑套轴向内空运动至所述解离腔的解离活塞杆,所述解离活塞杆进入所述解离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解离组织的解离部;所述解离腔上设置有一端与所述解离腔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未与所述解离腔连通的一端封闭;相应地,所述组织解离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将预先放置在无菌采集环境中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滑套分离,并将获得的待解离组织置入所述底座的解离腔内,然后将所述底座与所述滑套连接;
利用接管机将所述培养液袋的出液软管和所述无菌培养袋的出液软管分别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通,使得所述培养液袋和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连通;
将所述培养液袋中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挤压进入所述解离腔,然后阻断所述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进液通路;
驱动所述解离活塞杆对所述待解离组织进行解离;其中,解离过程中,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出液通路始终保持通畅;
解离完成后挤压所述培养液袋,使得所述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所述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所述无菌培养袋中;
利用热合机阻断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出液通路,并将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组织解离器分离,且分离后的所述无菌培养袋的进液软管处于封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解离活塞杆之前,利用管夹隔断所述培养液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进液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袋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液软管,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分隔膜,所述分隔膜可在外作用力的作用下开启,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二预设体积量小于所述第二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三预设体积量;相应地,将所述培养液袋中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挤压进入所述解离腔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
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内存储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通过所述出液软管进入所述解离腔;
相应地,解离完成后挤压所述培养液袋,使得所述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所述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所述无菌培养袋中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
挤压所述第二腔室,使得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分隔膜开启,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培养液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通过所述出液软管进入所述解离腔对所述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的步骤具体包括:
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培养液进入所述解离腔;
振荡或摇晃所述组织解离器,使得粘附在所述解离腔腔壁上的大部分组织颗粒脱离所述腔壁,并汇聚于所述解离腔底部;
将所述组织解离器倾斜放置,并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培养液在挤压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冲洗所述解离腔底部,以将解离后的组织颗粒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培养袋中预存有第一预设体积量的无菌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倾斜设置,且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各自中心线的延长线经过解离腔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组织解离器倾斜放置时,所述解离腔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0°-4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为塑料软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离活塞杆端部设置有解离活塞,所述解离部安装在解离活塞端部;所述解离活塞的直径大于解离活塞杆,所述解离腔上端设置有限位台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离活塞杆上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且所述底座与所述滑套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CN202311250532.6A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Pending CN1173050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0532.6A CN117305077A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0532.6A CN117305077A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5077A true CN117305077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5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0532.6A Pending CN117305077A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050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5078A (zh) * 2023-09-25 2023-12-29 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917261U (zh) * 2016-07-28 2017-0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原代细胞消化快速分离装置
CN106459873A (zh) * 2014-05-28 2017-02-22 通用电气健康护理生物科学股份公司 用于细胞培养的袋组件
WO2017078563A1 (ru) * 2015-11-03 2017-05-1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ДЖОИН ТЕКСЭЛЛ" (ООО "Джоин ТекСэлл")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деления клеточных фракций из тканей человека и животных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CN106826943A (zh) * 2017-03-30 2017-06-1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原代细胞培养的硬组织切割器
CN208440603U (zh) * 2018-06-06 2019-01-29 太原师范学院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自动分离装置
CN209997652U (zh) * 2019-05-24 2020-01-31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用于制作细胞块的离心管
CN114964937A (zh) * 2021-02-18 2022-08-30 普利西格玛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解聚装置及其应用
CN115244173A (zh) * 2019-12-20 2022-10-25 英研生物(英国)有限公司 用于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装置及方法及其用途
CN219567923U (zh) * 2023-04-13 2023-08-22 上海长征医院 一种用于肿瘤细胞组织样本的提取装置
CN117305076A (zh) * 2023-09-25 2023-12-29 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解离系统及组织解离方法
CN117305078A (zh) * 2023-09-25 2023-12-29 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
CN117327563A (zh) * 2023-09-25 2024-01-02 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9873A (zh) * 2014-05-28 2017-02-22 通用电气健康护理生物科学股份公司 用于细胞培养的袋组件
WO2017078563A1 (ru) * 2015-11-03 2017-05-1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ДЖОИН ТЕКСЭЛЛ" (ООО "Джоин ТекСэлл")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деления клеточных фракций из тканей человека и животных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CN205917261U (zh) * 2016-07-28 2017-0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原代细胞消化快速分离装置
CN106826943A (zh) * 2017-03-30 2017-06-1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原代细胞培养的硬组织切割器
CN208440603U (zh) * 2018-06-06 2019-01-29 太原师范学院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自动分离装置
CN209997652U (zh) * 2019-05-24 2020-01-31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用于制作细胞块的离心管
CN115244173A (zh) * 2019-12-20 2022-10-25 英研生物(英国)有限公司 用于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装置及方法及其用途
CN114964937A (zh) * 2021-02-18 2022-08-30 普利西格玛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解聚装置及其应用
CN219567923U (zh) * 2023-04-13 2023-08-22 上海长征医院 一种用于肿瘤细胞组织样本的提取装置
CN117305076A (zh) * 2023-09-25 2023-12-29 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解离系统及组织解离方法
CN117305078A (zh) * 2023-09-25 2023-12-29 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
CN117327563A (zh) * 2023-09-25 2024-01-02 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5078A (zh) * 2023-09-25 2023-12-29 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27563A (zh)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
CN117305076A (zh) 一种组织解离系统及组织解离方法
EP0858589B1 (en) A device for introduction and/or withdrawal of a medium into/from a container
CN117305077A (zh) 一种全封闭式组织解离方法
CN101082023B (zh) 微生物测试装置、组件和方法
CN117305078A (zh)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
CN102575215A (zh) 取样端口、多层过滤器、取样方法以及取样端口在取样中的应用
EP4372073A1 (en) Quantitative, sterile and disposable automatic cell sampl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1609174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eptic sampling
CN102313655A (zh) 收集液体样本的装置
CN221051858U (zh) 一种组织解离器及其组件
CN221051859U (zh) 一种组织解离器及其组件
CN113351267A (zh) 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之快速拆接之密封匹配接头模块及其操作平台
CN217677510U (zh) 一种可定量加样的病毒采集管
CN208621402U (zh) 一种批量制备小体积滤液样品的装置
CN218089510U (zh) 一种pbmc分离分装装置
CN213933291U (zh) 样品前处理装置
CN215050239U (zh) 一种生物反应器无菌取样套件
CN204620025U (zh) 一种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
US20110287472A1 (en) Modular system of functional units for mixing, processing and/or separating samples for use in biological/medical research and for diagnostics
CN217786697U (zh) 一种大体积细胞液浓缩洗涤装置
CN115057084B (zh) 用于医疗护理的样品保存密封设备
JP2007325765A (ja) 液体移送具
CN220201924U (zh) 用于生物反应器培养过程中连续性取样的装置
CN220159395U (zh) 一种多样品同时抽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