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4078A -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4078A
CN117294078A CN202210696002.3A CN202210696002A CN117294078A CN 117294078 A CN117294078 A CN 117294078A CN 202210696002 A CN202210696002 A CN 202210696002A CN 117294078 A CN117294078 A CN 117294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axial
circumferential
shaf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60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燚平
舒森
谢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22106960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940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94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4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Abstract

本申请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与现有的利用双层壳体或利用铁芯内部形成冷却流路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电机在定子的铁芯和壳体组件之间构建冷却流路的一部分结构。这样,不必大幅改变壳体和铁芯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对电机的定子进行冷却的功能,因而简化了实现冷却功能的结构,由此减轻了甚至基本消除了对电机的壳体组件和定子两者的结构和尺寸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地,包括上述电机的电桥驱动系统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电桥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车辆中,利用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电桥驱动系统可以用于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为了配合提高电桥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设置用于电机的冷却系统。在一种现有的用于电机的冷却系统中,使电机壳体形成为双层构造来构建冷却流路,使得流体介质能够流到定子上实现冷却的目的。在另一种现有的用于电机的冷却系统中,在电机的定子铁芯中形成冷却流路,使得流经定子铁芯的冷却介质能够实现冷却的目的。
但是,在以上说明的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冷却流路的构造复杂,而且为了构建冷却流路,使得壳体或铁芯等其它部件的结构较复杂,而且还导致壳体或铁芯等其它部件的尺寸不期望地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态而做出本申请。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机,其能够实现对电机进行冷却的同时,简化实现该功能的结构且减轻或基本消除该结构对电机的其它部件的结构和尺寸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机的电桥驱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如下的电机,包括壳体组件和定子,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筒状的主体,所述定子包括铁芯和绕组,所述铁芯固定于所述主体且位于所述主体的径向内侧,所述绕组具有从所述铁芯的轴向两端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和第二伸出部分,
所述主体形成有贯通的进入流路,所述主体与所述铁芯之间形成有周向流路和轴向流路,所述周向流路沿着所述主体的周向延伸,所述轴向流路沿着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壳体组件形成有排出流路,并且所述排出流路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开放,
所述进入流路经由所述周向流路和所述轴向流路与所述排出流路连通,使得由所述进入流路进入的流体介质能够经由所述周向流路、所述轴向流路和所述排出流路流到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主体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和沿着所述轴向延伸的轴向槽,所述周向槽和所述轴向槽朝向径向外侧凹陷,并且所述轴向槽与所述周向槽连通,
所述主体通过所述周向槽与所述铁芯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周向流路,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轴向槽与所述铁芯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轴向流路。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周向流路沿着所述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多条所述轴向流路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地分布,所述周向流路位于所述轴向流路在所述轴向上的中央位置。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所述轴向流路从其轴向一侧端朝向轴向另一侧端延伸的过程中,所述轴向流路的宽度逐渐增大;或者
在所述轴向流路从其轴向一侧端和轴向另一侧端分别朝向所述周向流路延伸的过程中,所述轴向流路的宽度逐渐减小。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铁芯的轴向两侧的第一环和第二环,所述第一环与所述主体和所述铁芯固定,并且所述第一环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二环与所述主体和所述铁芯固定,并且所述第二环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第二腔,
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与所述轴向流路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开放的第一排出孔,所述第二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伸出部分开放的第二排出孔,
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一排出孔以及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二排出孔用作所述排出流路。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环位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环位于所述第二伸出部分的径向外侧。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主体在底部形成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循环流路,经由所述排出流路排出到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的流体介质能够从所述循环流路流出所述电机。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和轴组件,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且与所述轴组件传动联接,所述轴组件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轴排出孔,所述轴排出孔位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的径向内侧且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开放。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轴组件包括同轴套装在一起的外轴和内轴,所述外轴和所述内轴均形成为中空结构,所述外轴和所述内轴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空腔,所述内轴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使所述内轴的内部与所述空腔连通,
所述外轴的内径被形成为从其它部位朝向所述轴排出孔所在的部位逐渐增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下的电桥驱动系统,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与现有的利用双层壳体或利用铁芯内部形成冷却流路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电机在定子的铁芯和壳体组件之间构建冷却流路的一部分结构。这样,不必大幅改变壳体和铁芯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对电机的定子进行冷却的功能,因而简化了实现冷却功能的结构,由此减轻了甚至基本消除了对电机的壳体组件和定子两者的结构和尺寸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地,包括上述电机的电桥驱动系统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机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流体介质在电机中的流动方向。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壳体组件的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壳体组件的第一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壳体组件的第二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轴组件的内轴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组件;11主体;11h进入孔;11c1周向槽;11c2轴向槽;11c3第一环槽;11c4第二环槽;12第一环;12h第一排出孔;13第二环;13h第二排出孔;14盖;
2定子;21铁芯;22绕组;221第一伸出部分;222第二伸出部分;
P1进入流路;P2周向流路;P3轴向流路;P4排出流路;P5循环流路;
3转子;
4轴组件;41外轴;41h轴排出孔;411第一小径部;412大径部;413第二小径部;42内轴;42h通孔;43端塞;
A轴向;R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申请,而不用于穷举本申请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传动联接”是指两个部件之间能够传递扭矩地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在本申请中,如无其它特殊说明,“轴向”、“径向”和“周向”分别是指壳体组件(主体)的轴向、径向和周向。“轴向一侧”是指图1中的左侧,“轴向另一侧”是指图1中的右侧,“径向外侧”是指沿着径向远离壳体组件(主体)的中心轴线的那侧,“径向内侧”是指沿着径向接近壳体组件(主体)的中心轴线的那侧。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机包括壳体组件1、定子2、转子3和轴组件4。定子2、转子3和轴组件4基本位于壳体组件1所包围的空间内。定子2与壳体组件1固定在一起,转子3能够相对于定子2转动,转子3和轴组件4固定在一起以实现直接传动联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壳体组件1和定子2的铁芯21构建用于冷却定子2的第一冷却流路,而且通过轴组件4构建用于冷却定子2、转子3和轴组件4的第二冷却流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组件1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主体11、第一环12、第二环13和盖14。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主体1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在轴向A上的中央位置(这里的中央位置包括在轴向A上的恰好中央位置或者大致中央位置),主体11形成有一个沿着径向R贯通的进入孔11h。进入孔11h的径向外侧端可以与供给设备通过管路连通,使得供给设备能够通过管路向进入孔11h供给流体介质(例如油)。进一步地,在轴向A上的中央位置且与进入孔11h对应地,主体11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的一条周向槽11c1。该周向槽11c1朝向径向外侧凹陷且沿着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周向槽11c1与进入孔11h的径向内侧端连通,使得经由进入孔11h进入周向槽11c1的流体介质能够沿着周向流动从而遍及整个周向槽11c1。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轴向一侧端部,主体11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一环槽11c3,第一环槽11c3朝向径向外侧凹陷且沿着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在轴向另一侧端部,主体11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环槽11c4,第二环槽11c4朝向径向外侧凹陷且沿着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主体11的内周面还形成有多条沿着轴向A延伸的轴向槽11c2,多条轴向槽11c2在周向上间隔开地布置。每条轴向槽11c2的轴向一侧端朝向第一环槽11c3开放以与第一环槽11c3连通,每条轴向槽11c2的轴向另一侧端朝向第二环槽11c4开放以与第二环槽11c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在轴向槽11c2从其轴向一侧端朝向轴向另一侧端延伸的过程中,轴向槽11c2的宽度逐渐增大,从而有利于流体介质朝向轴向另一侧端流动。所有的轴向槽11c2均与周向槽11c1连通,使得遍及周向槽11c1的流体介质能够进入每一条轴向槽11c2,轴向槽11c2内的流体介质能够沿着轴向槽11c2流入第一环槽11c3和第二环槽11c4中。
此外,主体11的底部形成有沿着轴向A延伸的底部流路,该底部流路与壳体组件1内部空间连通,使得进行冷却之后的流体介质能够沿着该底部流路流出,并返回例如车辆的存储设备中。
进一步地,如图3所述,第一环12具有沿着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第一环12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或者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主体11和定子2的铁芯21。第一环12设置在第一环槽11c3所在的位置,从而通过第一环12和主体11包围形成与轴向槽11c2的轴向一侧端连通的第一腔。而且,第一环12形成有多个沿着径向R贯通的第一排出孔12h。多个第一排出孔12h在周向上间隔开地布置,相邻的第一排出孔12h可以在轴向A上错开布置。
进一步地,如图4所述,第二环13具有沿着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第二环13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或者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主体11和定子2的铁芯21。第二环13设置在第二环槽11c4所在的位置,从而通过第二环13和主体11包围形成与轴向槽11c2的轴向另一侧端连通的第二腔。而且,第二环13形成有多个沿着径向R贯通的第二排出孔13h。多个第二排出孔13h在周向上间隔开地布置,相邻的第二排出孔13h可以在轴向A上错开布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盖14从轴向另一侧固安装于主体11,从而封闭主体11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盖14的中央部位形成有朝向轴向一侧凸出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可以用作安装轴承的轴承座。在可选的方案中,壳体组件还可以包括安装在主体11的轴向一侧的开口处的另一盖,有利于将电机应用于电桥驱动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定子2包括铁芯21和绕组22。铁芯21固定于主体11且位于主体11的径向内侧。铁芯21在轴向A上的尺寸与主体11的位于第一环槽11c3和第二环槽11c4之间的部分在轴向A上的尺寸大致相等。在定子2安装到位之后,铁芯21的外周面与主体11的形成周向槽11c1和轴向槽11c2的部分对准且彼此面对,从而主体11通过周向槽11c1与铁芯2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周向流路P2,主体11通过轴向槽11c2与铁芯2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轴向流路P3。绕组22具有从铁芯21的轴向两端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221和第二伸出部分222。第一伸出部分221位于第一环12的径向内侧且在径向R上与第一排出孔12h面对。第二伸出部分222位于第二环13的径向内侧且在径向R上与第二排出孔13h面对。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构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冷却流路。具体地,该第一冷却流路包括进入流路P1、周向流路P2、轴向流路P3、排出流路P4和循环流路P5。主体11的进入孔11h用作进入流路P1。利用主体11形成的周向槽11c1和轴向槽11c2,主体11与铁芯21之间形成有彼此连通的一条周向流路P2和多条轴向流路P3,周向流路P2沿着主体11的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每条轴向流路P3沿着主体11的轴向延伸到定子2铁芯21的轴向两端。第一环12与主体11包围形成的第一腔与轴向流路P3的轴向一侧端连通,第二环13与主体11包围形成的第二腔与轴向流路P3的轴向另一侧端连通。第一环12还形成有与第一腔连通且朝向第一伸出部分221开放的第一排出孔12h,第二环13还形成有与第二腔连通且朝向第二伸出部分222开放的第二排出孔13h。第一腔和第一排出孔12h以及第二腔和第二排出孔13h可以用作排出流路P4,排出流路P4朝向第一伸出部分221和第二伸出部分222开放。这样,进入流路P1与周向流路P2连通,周向流路P2与轴向流路P3连通,轴向流路P3的轴向两端与排出流路P4连通,使得由进入流路P1进入的流体介质能够经由周向流路P2、轴向流路P3和排出流路P4流到第一伸出部分221和第二伸出部分222。在流体介质在周向流路P2和轴向流路P3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定子2的铁芯21进行冷却,在流体介质流到绕组22的伸出部分221、222的过程中可以对绕组22进行冷却。进一步地,主体11在底部形成有沿着轴向A延伸的底部流路用作循环流路P5,经由排出流路P4排出的流体介质对绕组22的伸出部分221、222进行冷却之后能够从循环流路P5流出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子3位于定子2的铁芯21的径向内侧,转子3与铁芯21之间具有预定大小的气隙。转子3固定于轴组件4,使得转子3与轴组件4实现传动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轴组件4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外轴41、内轴42和端塞43,外轴41和内轴42均可以形成为中空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外轴41包括同轴地形成为一体的第一小径部411、大径部412和第二小径部413。第一小径部411位于大径部412的轴向一侧,且第一小径部411的外径小于大径部412的外径。第二小径部413位于大径部412的轴向另一侧,且第二小径部413的外径小于大径部412的外径。第一小径部411和第二小径部413可以用于安装轴承。大径部412用于支撑固定转子3,大径部412形成内径较大的空间,用于收纳来自内轴42的流体介质。大径部412的轴向一侧肩部与第一伸出部分221在径向R上彼此面对且位于第一伸出部分221的径向内侧,轴向一侧肩部形成有朝向第一伸出部分221开放且贯通大径部412的轴排出孔41h。大径部412的轴向另一侧肩部与第二伸出部分222在径向R上彼此面对且位于第二伸出部分222的径向内侧,轴向另一侧肩部形成有朝向第二伸出部分222开放且贯通大径部412的轴排出孔41h。大径部412内的流体介质能够在轴组件4转动的过程中依靠离心力从轴排出孔41h排出到绕组22的第一伸出部分221和第二伸出部分222。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内轴42插入安装在外轴41的内部且内轴42与外轴41的内部空间连通。具体地,内轴42的轴向两侧端部分别形成有多个条状缺口,使得内轴42的轴向两侧端部具有弹性。内轴42的轴向一侧端部直接插入第一小径部411的内部,内轴42的轴向另一侧端部插入端塞43中,端塞43插入第二小径部413中,由此利用上述结构关系和过盈配合方式使得外轴41、内轴42和端塞43固定组装成一个整体。由于外轴41的大径部412内的空间的内径大于内轴42的外径,因此在外轴41的大径部412和内轴42之间形成空腔。进一步地,内轴42在与空腔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多个通孔42h,通孔42h使内轴42的内部与空腔连通。多个通孔42h在轴向A上间隔开地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构建了本实施例的第二冷却流路。具体地,该第二冷却流路包括第一小径部411的内部空间、内轴42的内部空间、通孔42h、大径部412和内轴42之间的空腔、轴排出孔41h以及循环流路P5。从轴组件4的轴向一侧的开口进入第一小径部411的流体介质将沿着轴向A流入内轴42内,由于内轴42的内径与外轴41的第一小径部411的内径相比变化不大,因此流体介质的压力在到达内轴42之后不会明显下降,从而保证流体介质能够遍及整个内轴42。之后,流体介质经由内轴42的通孔42h流到外轴41的大径部412和内轴42之间的空腔内,进而流体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轴排出孔41h排出到绕组22的第一伸出部分221和第二伸出部分222。在流体介质于大径部412的内壁上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对转子3和外轴41进行冷却,在流体介质流到绕组22的伸出部分221、222的过程中可以对绕组22进行冷却。进一步地,实现冷却功能之后的流体介质能够从循环流路P5流出电机。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对上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变型和改变,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
i.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1的主体11可以形成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进入孔11h,只要第一进入孔11h与周向槽11c1连通即可。另外,周向槽11c1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
在可选的方案中,可以在铁芯21的外周面形成凹槽结构,从而在铁芯21的凹槽结构和主体1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周向流路P2和轴向流路P3。
另外,主体11形成有在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轴向槽11c2以与铁芯21构成多条轴向流路P3,有利于改善流体介质的分布均匀性。在可选的方案中,在轴向流路P3从其轴向一侧端和轴向另一侧端分别朝向周向流路P2延伸的过程中,轴向流路P3的宽度逐渐减小,有利于朝向轴向两侧均匀分配流体介质。可以理解,在周向流路P2的两侧的轴向流路P3不必须彼此对准,而是可以错开布置。
ii.为了使流体介质尽可能通过第一排出孔12h和第二排出孔13h流到绕组22的伸出部分221、222,而不会发生不期望的泄露,可以在第一环12与主体11和铁芯21之间设置密封圈,并且可以在第二环13与主体11和铁芯21之间设置密封圈。
iii.外轴41的内径被形成为从外轴41的其它部分朝向外轴41的设置轴排出孔41h的部位逐渐增大(形成为锥形面),也就是说在外轴41的用于形成空腔的部分,外轴41的内径从每个轴排出孔41h朝向该排出孔41h的两侧减小。这种对外轴41的内周壁进行加工的使其相对于轴向A倾斜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增大外轴41内的流路的轴向长度,提高对外轴41和转子3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得流到外轴41的内壁上的流体介质能够朝向轴排出孔41h汇聚,以利于流体介质从轴排出孔41h排出,避免轴组件4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产生流体介质不能流出的死点区域。
iv.可以理解,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对定子2的铁芯21、定子2的绕组22、转子3和轴组件4进行冷却,改善流体介质的分配的均匀性,提高冷却效率。由此,有助于增大电机的功率密度。进一步地,能够减小成本且减小主动部件的体积。
v.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桥驱动系统,其可以包括具有以上结构的电机、离合机构和/或变速机构。该电桥驱动系统可以作为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该电桥驱动系统还可以与发动机配合使用,构成混合动力系统。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和定子(2),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筒状的主体(11),所述定子(2)包括铁芯(21)和绕组(22),所述铁芯(21)固定于所述主体(11)且位于所述主体(11)的径向内侧,所述绕组(22)具有从所述铁芯(21)的轴向两端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221)和第二伸出部分(222),
所述主体(11)形成有贯通的进入流路(P1),所述主体(11)与所述铁芯(21)之间形成有周向流路(P2)和轴向流路(P3),所述周向流路(P2)沿着所述主体(11)的周向延伸,所述轴向流路(P3)沿着所述主体(11)的轴向(A)延伸,所述壳体组件(1)形成有排出流路(P4),并且所述排出流路(P4)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221)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222)开放,
所述进入流路(P1)经由所述周向流路(P2)和所述轴向流路(P3)与所述排出流路(P4)连通,使得由所述进入流路(P1)进入的流体介质能够经由所述周向流路(P2)、所述轴向流路(P3)和所述排出流路(P4)流到所述第一伸出部分(221)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周向延伸的周向槽(11c1)和沿着所述轴向(A)延伸的轴向槽(11c2),所述周向槽(11c1)和所述轴向槽(11c2)朝向径向外侧凹陷,并且所述轴向槽(11c2)与所述周向槽(11c1)连通,
所述主体(11)通过所述周向槽(11c1)与所述铁芯(2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周向流路(P2),所述主体(11)通过所述轴向槽(11c2)与所述铁芯(2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轴向流路(P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流路(P2)沿着所述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多条所述轴向流路(P3)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地分布,所述周向流路(P2)位于所述轴向流路(P3)在所述轴向(A)上的中央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向流路(P3)从其轴向一侧端朝向轴向另一侧端延伸的过程中,所述轴向流路(P3)的宽度逐渐增大;或者
在所述轴向流路(P3)从其轴向一侧端和轴向另一侧端分别朝向所述周向流路(P2)延伸的过程中,所述轴向流路(P3)的宽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铁芯(21)的轴向两侧的第一环(12)和第二环(13),所述第一环(12)与所述主体(11)和所述铁芯(21)固定,并且所述第一环(12)与所述主体(11)之间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二环(13)与所述主体(11)和所述铁芯(21)固定,并且所述第二环(13)与所述主体(11)之间形成第二腔,
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与所述轴向流路(P3)连通,所述第一环(12)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221)开放的第一排出孔(12h),所述第二环(13)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伸出部分(222)开放的第二排出孔(13h),
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一排出孔(12h)以及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二排出孔(13h)用作所述排出流路(P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12)位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221)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环(13)位于所述第二伸出部分(222)的径向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在底部形成有沿着轴向(A)延伸的循环流路(P5),经由所述排出流路(P4)排出到所述第一伸出部分(221)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222)的流体介质能够从所述循环流路(P5)流出所述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3)和轴组件(4),所述转子(3)位于所述定子(2)的径向内侧且与所述轴组件(4)传动联接,所述轴组件(4)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轴排出孔(41h),所述轴排出孔(41h)位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221)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222)的径向内侧且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221)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222)开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组件(4)包括同轴套装在一起的外轴(41)和内轴(42),所述外轴(41)和所述内轴(42)均形成为中空结构,所述外轴(41)和所述内轴(42)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空腔,所述内轴(42)形成有多个通孔(42h),所述通孔(42h)使所述内轴(42)的内部与所述空腔连通,
所述外轴(41)的内径被形成为从其它部位朝向所述轴排出孔(41h)所在的部位逐渐增大。
10.一种电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210696002.3A 2022-06-20 2022-06-20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Pending CN117294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6002.3A CN117294078A (zh) 2022-06-20 2022-06-20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6002.3A CN117294078A (zh) 2022-06-20 2022-06-20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4078A true CN117294078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7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6002.3A Pending CN117294078A (zh) 2022-06-20 2022-06-20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940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0846B1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0800191A (zh) 电机的定子和用于定子的冷却装置
CN101755376A (zh) 旋转电机
CN114503408A (zh) 具有集成的冷却系统的电机
KR20210102522A (ko)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기
JP2017060319A (ja) 電動機の冷却構造。
JP4100170B2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2015080386A (ja) 電動機
CN117294078A (zh)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AU2014322794B2 (en) An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using motor-generator having shaft with centrifugal fan blades for cooling
CN215009955U (zh) 电机冷却结构及电机
CN11242185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驱动电机
CN210129776U (zh) 定子芯的内部冷却结构
CN112436654A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机壳体和电机
KR20220045317A (ko) 모터의 냉각을 위한 오일 회수 구조
JP2004023805A (ja) モータ冷却構造
CN220586037U (zh) 电机组件及用电设备
CN112792363B (zh) 一种电主轴和机床
CN220732469U (zh) 一种油冷电机转子的油路结构
US20230361640A1 (en) Electric machine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CN220732450U (zh) 电机及车辆用动力系统
WO2023132093A1 (ja) 回転電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駆動装置
WO2023173267A1 (zh) 电机
US20220302795A1 (en) Cooling 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14977620B (zh) 机动车辆的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