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3720A - 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3720A
CN117273720A CN202311555663.5A CN202311555663A CN117273720A CN 117273720 A CN117273720 A CN 117273720A CN 202311555663 A CN202311555663 A CN 202311555663A CN 117273720 A CN117273720 A CN 117273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ed
index
main body
me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56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sheng Optimiz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sheng Optimiz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sheng Optimiz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sheng Optimiz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556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37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3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3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4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l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69Query processing with adaptation to specific hardware, e.g. adapted for using GPUs or SS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2Grid compu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5Establishing or using transaction specific ru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0
    • G06F2209/502Proxim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该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包括:计量服务模块、计费服务模块、结算模块、账单模块和支付模块。本发明通过根据不同场景的计量要求更改计量服务模块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根据不同场景的计费要求更改计费服务模块的计费规则和策略,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而实现了扩大该计量计费服务平台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了该计量计费服务平台的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量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区电商等新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与企业发生的内外部经济往来也将日益繁杂,给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量必将带来更大的挑战,对人的挑战主要体现:一方面,企业内部会不断出现新的工种及对应的薪酬计费规则,同时也会频繁调整计费规则,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而且在执行具体计费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种从不同的系统获取相关的作业数据,才能结合规则得到费用结果,这些无不体现了工作量和复杂性的挑战;另一方面,对外提供的诸如货主仓储等多种增值服务需要根据不同的商务规则按用量计费,简单来说,就是复杂多变的计费场景及计费规则和结合多数据源取数带来的挑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手段来协助处理以上挑战,目前计量计费领域已有的云计算计费、用电计费和用气计费等系统,可以应对云计算、用电和用气场景。
现有的计量计费系统通过根据具体计费项目相关计费规则制定计费系统实现计量计费功能。
例如公开号为:CN113313480A公开申请的一种面向多用户、多场景的能力开放计量计费模式,包括:管理功能模块,管理功能模块的一端与应用程序接口配置模块连接,应用程序接口配置模块依次与应用程序接口审核模块、应用程序接口发布模块和计量计费模型电性连接,计时计费模型分别与计费模型的关联配置、计量计费的定时任务模块电性连接,应用程序接口的审核、发布模块是系统的基础,计量计费模型的配置模块是改发明的核心,用于依据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定制合适的方案。
例如公告号为:CN111865622B公告的一种基于规则引擎集群的云服务计量计费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云服务的计量数据并存储;根据接收的计费任务从存储的云服务计量数据中获取对应的目的计量数据;将目的计量数据传输至规则引擎集群进行计费得到计费结果,该发明可解决大规模云计算服务计量计费响应慢的问题。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使用计量计费功能的场景种类有许多,存在不能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的问题,实现了在复杂多变的计费场景及计费规则情况下使用一个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包括:计量服务模块、计费服务模块、结算模块、账单模块和支付模块,计费服务模块分别与计量服务模块和结算模块通过线缆连接,结算模块与账单模块通过线缆连接,账单模块和支付模块通过线缆连接;其中,所述计量服务模块:用于对内提供通用计量能力,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所述计费服务模块:用于对外提供计费配置,通过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所述结算模块:用于对得出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行结算显示;所述账单模块:用于对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行核算、审批及发放,并生成和保留各种需要的单据;所述支付模块:用于接收资金发放指令,完成银企直连和二级代付的转账。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服务模块包括:关系映射模型单元、指标采集器单元、计量服务数据存储单元、计量服务数据处理单元、计量服务计算单元和计量服务数据接口单元;所述关系映射模型单元:用于描述一种采集器与启用的指标的映射关系;所述指标采集器单元:用于从特定的数据源收集需要的元数据;所述计量服务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每个指标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所述计量服务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与已有数据进行聚合;所述计量服务计算单元:用于将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所述计量服务数据接口单元:用于提供关系映射模型管理能力和对外管理接口,对外提供查询指标聚合数据的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指标采集器单元具体表现为:每个采集器先会根据关系映射模型确定需要采集的指标,再从特定的数据源采集指标数据;采集方式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每个采集器能够提供多个指标的采集能力,由上层根据计费场景从指标集合中选择并下发至计量服务修改映射关系模型来激活和禁用指标,实现动态按需采集;采集到的每个指标数据是一种时序数据,包括时间戳、指标id、ownerId、数值、计量单位和备注,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
进一步的,所述计费服务模块包括:计费主体提取器单元、指标数据收集器单元、计费引擎单元、数据存储器单元、报表生成器单元和对外服务接口单元;所述计费主体提取器单元:用于存储和获取需要计费的主体列表,对应一个计费主体的后端数据库;所述指标数据收集器单元:用于根据计费主体列表从计量服务中获取相应时间范围的计量数据,并转化为计费引擎能够识别的格式;所述计费引擎单元:用于对外提供管理计费规则和策略的API接口,对内负责根据规则计算对应时间范围内各指标的费用和总费用,通过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所述数据存储器单元:用于负责把计费引擎单元处理好的费用结果持久化存储到后端数据库中,应该支持通过扩展不同的插件来适配不同的数据库;所述报表生成器单元:用于最终的计费信息除了存储到后端数据库外,还能够用文件的形式存储到磁盘或oss上;所述对外服务接口单元:用于对外提供管理计费规则和策略的API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待计费主体数据,将待计费主体数据进行编号,,v为待计费主体总数,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标准消耗时长所占比重,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误差;根据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具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和/>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标准消耗时长所占比重,/>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的误工时长,S表示为待计费主体的消耗时长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额外作业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进行编号,,i为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总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完成情况,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中标准作业数据所占比重,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各作业数据的作业数据误差;根据额外作业指数计算公式得到/>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具体的额外作业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完成情况,/>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中标准作业数据所占比重,/>和/>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完成作业数据完成情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的作业数据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各待计费主体额外消耗时长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单位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标,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误差;根据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具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单位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标,/>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的误工时长,/>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中的单位误工时长收费指标,/>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误差,/>表示为修正因子,e表示为自然常数。
进一步的,所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单位额外作业的额外作业收费标准,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误差;根据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具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单位额外作业的额外作业收费标准,/>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误差,/>表示为修正因子。
进一步的,所述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误差;根据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具体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误差,/>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和额外作业收费指数所占权重比例。
进一步的,所述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名称和收费费用,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进行编号,,u为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总数,收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名称和数据,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进行编号,/>,c为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总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误差;根据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具体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退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误差,/>和/>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收费费用和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退费费用所占权重比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通过该服务平台基于高性能、可扩展、分层的系统架构设计,从而使得前端按租户实现权限和数据隔离、按项目的维度来组织各组件实现场景订制;后端开放了指标数据采集和边缘聚合、计费引擎和规则配置、存储后端等核心组件的扩展能力,同时标准化了组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和工作流程,进而实现了通过扩展点快速实现新的计费需求和灵活的配置强大的计费引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的问题。
2、通过根据不同场景的计量要求更改计量服务模块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根据不同场景的计费要求更改计费服务模块的计费规则和策略,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从而达到了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进而实现了扩大该计量计费服务平台的使用范围。
3、通过对采集的指标数据进行边缘聚合和边缘计算提前对数据做加工,从而降低存储的数据量和提高计费服务查询时的性能,进而实现了提高该计量计费服务平台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中计量服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中计费服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中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具体计算过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的问题,通过根据不同场景的计量要求更改计量服务模块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根据不同场景的计费要求更改计费服务模块的计费规则和策略,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实现了在复杂多变的计费场景及计费规则情况下使用一个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不能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根据待计费主体所处不同场景更改计量服务模块的映射关系,并计算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根据待计费主体所处不同场景更改计费服务模块的计费规则和策略,并通过计算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并进一步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通过结算模块对得出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行结算显示,通过账单模块对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行核算、审批及发放,并生成和保留各种需要的单据,支付模块根据接收资金发放指令,完成银企直连和二级代付的转账,达到了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包括:计量服务模块、计费服务模块、结算模块、账单模块和支付模块,计费服务模块分别与计量服务模块和结算模块通过线缆连接,结算模块与账单模块通过线缆连接,账单模块和支付模块通过线缆连接;其中,计量服务模块:用于对内提供通用计量能力,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计费服务模块:用于对外提供计费配置,通过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结算模块:用于对得出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行结算显示;账单模块:用于对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行核算、审批及发放,并生成和保留各种需要的单据;支付模块:用于接收资金发放指令,完成银企直连和二级代付的转账。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中计量服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计量服务模块包括:关系映射模型单元、指标采集器单元、计量服务数据存储单元、计量服务数据处理单元、计量服务计算单元和计量服务数据接口单元;关系映射模型单元:用于描述一种采集器与启用的指标的映射关系;指标采集器单元:用于从特定的数据源收集需要的元数据;计量服务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每个指标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计量服务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与已有数据进行聚合;计量服务计算单元:用于将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计量服务数据接口单元:用于提供关系映射模型管理能力和对外管理接口,对外提供查询指标聚合数据的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计量服务模块主要由关系映射模型和指标采集器组成,该模型用来描述一种采集器与启用的指标的映射关系;该采集器用来从特定的数据源收集需要的元数据,可通过插件机制或服务发现机制实现采集器的扩展性;当该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应用于不同场景时,需要根据不同场景的计量要求更改计量服务模块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
进一步的,指标采集器单元具体表现为:每个采集器先会根据关系映射模型确定需要采集的指标,再从特定的数据源采集指标数据;采集方式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每个采集器能够提供多个指标的采集能力,由上层根据计费场景从指标集合中选择并下发至计量服务修改映射关系模型来激活和禁用指标,实现动态按需采集;采集到的每个指标数据是一种时序数据,包括时间戳、指标id、ownerId、数值、计量单位和备注,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指标采集器单元采集到一个指标数据后同时会根据指标配置的“归档策略”将其与已有数据进行聚合,归档策略包括:聚合方法(即sum/min/max/avg等统计算法),时间粒度(即聚合频率),数据点数,时间跨度,向后兼容的时间窗口数(可以用于对晚到的数据进行补数),这是一种边缘计算特性,有利于降低存储的数据量和提高计费服务查询时的性能;采集方式包括:主动(轮询)和被动(推送)两种;采集到的每个指标数据是一种时序数据,包括时间戳、指标id、ownerId(即所有者),数值,计量单位,备注等信息,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优选列示存储的数据库或时序数据库)。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中计费服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计费服务模块包括:计费主体提取器单元、指标数据收集器单元、计费引擎单元、数据存储器单元、报表生成器单元和对外服务接口单元;计费主体提取器单元:用于存储和获取需要计费的主体列表,对应一个计费主体的后端数据库;指标数据收集器单元:用于根据计费主体列表从计量服务中获取相应时间范围的计量数据,并转化为计费引擎能够识别的格式;计费引擎单元:用于对外提供管理计费规则和策略的API接口,对内负责根据规则计算对应时间范围内各指标的费用和总费用,通过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数据存储器单元:用于负责把计费引擎单元处理好的费用结果持久化存储到后端数据库中,应该支持通过扩展不同的插件来适配不同的数据库;报表生成器单元:用于最终的计费信息除了存储到后端数据库外,还能够用文件的形式存储到磁盘或oss上;对外服务接口单元:用于对外提供管理计费规则和策略的API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计费服务模块主要由计费主体提取器(fetcher)、指标数据收集器(collector)、计费引擎(rating engine)、数据存储器(storage)、报表生成器(reportwriter)、对外服务接口(API),除API外的各组件均采用插件式或服务发现机制实现可扩展行,便于使用不同的数据源、算法、存储后端等,并且这些组件也是无状态的,以便扩容;Fetcher:用于存储和获取需要计费的主体列表,对应一个计费主体的后端数据库。它维护着能够识别主体的必要而不敏感的信息,如主体id等;Collector:用于根据计费主体列表从计量服务中获取相应时间范围的计量数据,并转化为计费引擎可以识别的格式;RatingEngine(RE):核心组件,对外提供管理计费规则和策略的API接口,对内负责根据规则计算对应时间范围内各指标的费用和总费用。它从collector获取各项计量数据记录,然后根据计费规则和策略对这些记录进行费用的计算。可以使用多个计费模块按先后顺序依次处理费用,得到最终费用。费用组成一般是:(+)基础费用、(+)绩效费用、(+)奖金补贴、(-)罚款扣款,每个组成部分可以对应一个计费模块;Storage:负责把Rating Engine处理好的费用结果持久化存储到后端数据库中,应该支持通过扩展不同的插件来适配不同的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redis等;Report Writer(RW):最终的计费信息除了存储到后端数据库外,还可以用文件的形式存储到磁盘或oss上,方便与第二/三方系统交换数据,可以使用JSON/xml等常用格式;当该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应用于不同场景时,根据不同场景的计费要求更改计费服务模块的计费规则和策略,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
进一步的,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待计费主体数据,将待计费主体数据进行编号,,v为待计费主体总数,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标准消耗时长所占比重,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误差;根据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具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和/>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标准消耗时长所占比重,/>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的误工时长,S表示为待计费主体的消耗时长误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时间跨度归档策略的边缘计算特性对待计费主体数据、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各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标准消耗时长所占比重和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误差进行处理,使得这些数据进行聚合。
进一步的,额外作业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进行编号,,i为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总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完成情况,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中标准作业数据所占比重,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各作业数据的作业数据误差;根据额外作业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具体的额外作业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完成情况,/>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中标准作业数据所占比重,/>和/>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完成作业数据完成情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的作业数据误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数据点数归档策略的边缘计算特性对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完成情况、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中标准作业数据所占比重和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各作业数据的作业数据误差进行处理,有利于降低这些数据存储的数据量和提高计费服务查询时的性能。
进一步的,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各待计费主体额外消耗时长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单位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标,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误差;根据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具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单位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标,/>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的误工时长,/>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中的单位误工时长收费指标,/>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误差,/>表示为修正因子,e表示为自然常数。
在本实施例中,对收集到的各待计费主体额外消耗时长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单位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标和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误差进行预处理,使得得到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单位额外作业的额外作业收费标准,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误差;根据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具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单位额外作业的额外作业收费标准,/>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误差,/>表示为修正因子。
在本实施例中,对收集到的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各待计费主体单位额外作业的额外作业收费标准和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误差进行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重复值、缺失值、错误值和异常值,使得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计算结果更加精准。
进一步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误差;根据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具体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误差,/>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和额外作业收费指数所占权重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对收集的各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和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误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使得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的参数更加准确,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计算结果也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具体计算过程为:收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名称和收费费用,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进行编号,,u为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总数,收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名称和数据,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进行编号,/>,c为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总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误差;根据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具体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退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误差,/>和/>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收费费用和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退费费用所占权重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广泛适用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中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具体计算过程的结构图,对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的参数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使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的计算结果更加精准;计费服务模块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后,结算模块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数据并进行显示,账单模块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数据并进行核算、审批及发放同时生成和保留各种需要的单据,确保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无误后,通过支付模块接收资金发放指令,完成银企直连和二级代付的转账。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相对于公开号为:CN113313480A公开申请的一种面向多用户、多场景的能力开放计量计费模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不同场景的计量要求更改计量服务模块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根据不同场景的计费要求更改计费服务模块的计费规则和策略,进而得到对应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从而达到了在不同场景使用一个平台实现计量计费功能,进而实现了扩大该计量计费服务平台的使用范围;相对于公告号为:CN111865622B公告的一种基于规则引擎集群的云服务计量计费方法及系统,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采集的指标数据进行边缘聚合和边缘计算提前对数据做加工,从而降低存储的数据量和提高计费服务查询时的性能,进而实现了提高该计量计费服务平台的性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计量服务模块、计费服务模块、结算模块、账单模块和支付模块,计费服务模块分别与计量服务模块和结算模块通过线缆连接,结算模块与账单模块通过线缆连接,账单模块和支付模块通过线缆连接;
其中,所述计量服务模块:用于对内提供通用计量能力,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
所述计费服务模块:用于对外提供计费配置,通过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
所述结算模块:用于对得出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行结算显示;
所述账单模块:用于对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进行核算、审批及发放,并生成和保留各种需要的单据;
所述支付模块:用于接收资金发放指令,完成银企直连和二级代付的转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服务模块包括:关系映射模型单元、指标采集器单元、计量服务数据存储单元、计量服务数据处理单元、计量服务计算单元和计量服务数据接口单元;
所述关系映射模型单元:用于描述一种采集器与启用的指标的映射关系;
所述指标采集器单元:用于从特定的数据源收集需要的元数据;
所述计量服务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每个指标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
所述计量服务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与已有数据进行聚合;
所述计量服务计算单元:用于将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和额外作业指数;
所述计量服务数据接口单元:用于提供关系映射模型管理能力和对外管理接口,对外提供查询指标聚合数据的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采集器单元具体表现为:
每个采集器先会根据关系映射模型确定需要采集的指标,再从特定的数据源采集指标数据;
采集方式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
每个采集器能够提供多个指标的采集能力,由上层根据计费场景从指标集合中选择并下发至计量服务修改映射关系模型来激活和禁用指标,实现动态按需采集;
采集到的每个指标数据是一种时序数据,包括时间戳、指标id、ownerId、数值、计量单位和备注,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计费服务模块包括:计费主体提取器单元、指标数据收集器单元、计费引擎单元、数据存储器单元、报表生成器单元和对外服务接口单元;
所述计费主体提取器单元:用于存储和获取需要计费的主体列表,对应一个计费主体的后端数据库;
所述指标数据收集器单元:用于根据计费主体列表从计量服务中获取相应时间范围的计量数据,并转化为计费引擎能够识别的格式;
所述计费引擎单元:用于对外提供管理计费规则和策略的API接口,对内负责根据规则计算对应时间范围内各指标的费用和总费用,通过计算得到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和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
所述数据存储器单元:用于负责把计费引擎单元处理好的费用结果持久化存储到后端数据库中,支持通过扩展不同的插件来适配不同的数据库;
所述报表生成器单元:最终的计费信息存储到后端数据库或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到磁盘或oss上;
所述对外服务接口单元:用于对外提供管理计费规则和策略的API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收集待计费主体数据,将待计费主体数据进行编号,,v为待计费主体总数,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标准消耗时长所占比重,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误差;
根据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具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和/>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标准消耗时长所占比重,/>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的误工时长,S表示为待计费主体的消耗时长误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作业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收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将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进行编号,,i为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总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完成情况,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作业数据中标准作业数据所占比重,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对应各作业数据的作业数据误差;
根据额外作业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具体的额外作业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完成情况,/>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中标准作业数据所占比重,/>和/>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完成作业数据完成情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第/>个消耗时长作业数据的作业数据误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收集各待计费主体额外消耗时长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单位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标,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误差;
根据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具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单位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标,/>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中的误工时长,/>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中的单位误工时长收费指标,/>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误差,/>表示为修正因子,e表示为自然常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单位额外作业的额外作业收费标准,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误差;
根据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具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单位额外作业的额外作业收费标准,/>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误差,/>表示为修正因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误差;
根据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具体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的额外作业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误差,/>和/>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标准消耗时长的收费费用、消耗时长标准作业数据的收费费用、额外消耗时长收费指数和额外作业收费指数所占权重比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进一步得到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具体计算过程为:
收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名称和收费费用,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进行编号,,u为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总数,收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名称和数据,将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进行编号,/>,c为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总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收集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误差;
根据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计算公式得到第个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具体的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收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退费费用,/>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误差,/>和/>分别表示为第/>个待计费主体主要收费指数、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额外收费项目的收费费用和第/>个待计费主体在计算待计费主体收费费用前产生的退回费用项目的退费费用所占权重比例。
CN202311555663.5A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Pending CN1172737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5663.5A CN117273720A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5663.5A CN117273720A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3720A true CN117273720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1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5663.5A Pending CN117273720A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3720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6343A2 (en) * 2006-04-12 2007-10-18 Nokia Corporation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services within this system and entities thereof
US20140324647A1 (en) * 2013-03-15 2014-10-30 Gravitant, Inc. Cloud services expenditure analytics
US20150254740A1 (en) * 2014-03-06 2015-09-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n-Intrusive Cloud Services Billing
KR20160148908A (ko) * 2015-06-17 2016-12-27 유상훈 휴대용 운송비용 결제장치
US20180052714A1 (en) * 2016-08-16 2018-02-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mized resource metering in a multi tenanted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US20190279178A1 (en) * 2018-03-12 2019-09-12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utomated bill payment
WO2021258719A1 (zh) * 2020-06-23 2021-12-30 海尔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容器平台计费方法及系统
CN114549155A (zh) * 2022-01-28 2022-05-27 深圳英飞拓智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财务数据处理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034674A (zh) * 2022-07-04 2022-09-09 阿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计费管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5098274A (zh) * 2022-05-06 2022-09-23 湖南兴盛优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字节码增强技术的动态路由系统
CN115277271A (zh) * 2022-07-18 2022-11-01 湖南兴盛优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服务架构下混合云的计费管理方法
CN116645195A (zh) * 2023-05-31 2023-08-25 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消费金融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6343A2 (en) * 2006-04-12 2007-10-18 Nokia Corporation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services within this system and entities thereof
US20140324647A1 (en) * 2013-03-15 2014-10-30 Gravitant, Inc. Cloud services expenditure analytics
US20150254740A1 (en) * 2014-03-06 2015-09-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n-Intrusive Cloud Services Billing
KR20160148908A (ko) * 2015-06-17 2016-12-27 유상훈 휴대용 운송비용 결제장치
US20180052714A1 (en) * 2016-08-16 2018-02-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mized resource metering in a multi tenanted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US20190279178A1 (en) * 2018-03-12 2019-09-12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utomated bill payment
WO2021258719A1 (zh) * 2020-06-23 2021-12-30 海尔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容器平台计费方法及系统
CN114549155A (zh) * 2022-01-28 2022-05-27 深圳英飞拓智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财务数据处理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098274A (zh) * 2022-05-06 2022-09-23 湖南兴盛优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字节码增强技术的动态路由系统
CN115034674A (zh) * 2022-07-04 2022-09-09 阿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计费管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5277271A (zh) * 2022-07-18 2022-11-01 湖南兴盛优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服务架构下混合云的计费管理方法
CN116645195A (zh) * 2023-05-31 2023-08-25 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消费金融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0275A (zh) 一种电子商务平台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系统
CN108269182B (zh) 一种基于资金归集的余额计算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9598631B (zh) 基于社保政策的人力资源外包客户账单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CN102262664A (zh) 一种质量评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69308A (zh) 一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
US8543480B2 (en) Logistics-exposure management integration for commodity price risks
CN111984677B (zh) 资源数据核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54330A (zh) 定期账户提前支取的计息装置及方法
CN112258306B (zh) 账务信息核对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21677A (zh) 一种基于云管理员资源的运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160886B (zh) 电子账单的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862584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将财务成本、收入分摊到户的方法及系统
CN117273720A (zh) 一种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计量计费服务平台
CN102354317A (zh) 数据生成装置和方法
CN112035681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信用卡费率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6128542B (zh) 一种购电侧电费线上核算方法及系统
CN111798012A (zh) 一种物流园共享运营管理系统
CN105469303A (zh) 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征信方法
CN110135851A (zh)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交易回退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997109A (zh) 单据转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16797A (zh) 一种结算租车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88539A (zh) 一种薪酬指标测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49398A (zh) 一种快速生成电商企业经营利润报表的系统
CN11206896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营销电费计算方法
CN105203838B (zh) 一种电量采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