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8088B - 一种风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68088B CN117268088B CN202311555127.5A CN202311555127A CN117268088B CN 117268088 B CN117268088 B CN 117268088B CN 202311555127 A CN202311555127 A CN 202311555127A CN 117268088 B CN117268088 B CN 1172680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eam
- width
- chamber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89 SAE 304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61 blow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刀,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口、多个风腔、至少一个连接缝、以及出气缝;进气口用于接入气体;多个所述风腔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分布;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上游的所述风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使气体能够在多个所述风腔内依次流动;所述连接缝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风腔;出气缝与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下游的所述风腔连通,并用于向外界吹出高压空气;所述出气缝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缝的宽度。本发明的风刀用于提高风刀吹风时各处风量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刀。
背景技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誉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其相比于传统的硅基和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转换效率发展速度快、电池制作工艺简单、电池发电成本低等优点,因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逐渐被广泛采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的工艺中包括钙钛矿涂层的制作。钙钛矿涂层在涂覆完成后会进行干燥结晶,钙钛矿层结晶时的晶核分布是否均匀,是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之一。
现有用于干燥钙钛矿层的方式之一为通过风刀向钙钛矿层吹拂干燥风,以实现对钙钛矿层的干燥。由于现有的风刀通过一长条状的出气口向外界吹出干燥风,而该长条状的出气口各处的出风量可能会出现差异,这就导致钙钛矿层部分区域被吹扫的风量大,部分区域被吹扫的风量小,导致钙钛矿层结晶时的晶核分布不均匀,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刀,用于提高风刀吹风时各处风量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刀,包括:
至少一个进气口,用于接入气体;
多个风腔,多个所述风腔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分布;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上游的所述风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使气体能够在多个所述风腔内依次流动;
至少一个连接缝,所述连接缝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风腔;
出气缝,与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下游的所述风腔连通,并用于向外界吹出高压空气;所述出气缝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缝的宽度。
优选地,多个所述风腔的径向截面积大小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减小;
和/或,所述连接缝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缝的宽度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增大。
通过将多个风腔的径向截面积设置为逐渐变小,使得气体可以先经过体积较大的风腔进行充分扩散均匀,之后经过体积较小的风腔进行增压,通过多个风腔的配合,实现多级扩散和多级增压,提高气体流动时的均匀性;此外,通过将多个连接缝的宽度设置为依次增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气体流动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风腔至少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风腔分别为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一风腔、与所述出气缝连接的第三风腔以及沿气体流向位于所述第一风腔和第三风腔之间的第二风腔;
所述连接缝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缝分别为连通所述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的第一连接缝、连通所述第二风腔和第三风腔的第二连接缝。
通过将风腔设置为三个,连接缝设置为至少两个,以提供一种风腔和连接缝数量的优选方式,在避免风刀引风腔和连接缝的数量过多,导致体积增大的同时,可以满足风刀出风时的各处风量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腔的径向截面积为所述第二风腔径向截面积的5-15倍,所述第二风腔的径向截面积为所述第三风腔径向截面积的1.2-5倍;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缝的第一宽度为所述第二连接缝的第二宽度的0.08-0.9倍,所述第二连接缝的第二宽度为所述出气缝的第三宽度的0.2~0.9倍。
通过对第一风腔、第二风腔、第三风腔的径向截面积比值的限定,和/或第一连接缝、第二连接缝、出气缝宽度比值的限定,以提供一种多个风腔径向截面变化,和/或,连接缝与出气缝宽度变化的优选方式,提高风刀出风时的各处风量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缝的第一宽度为0.8-5mm,所述第二连接缝的第二宽度为3-10mm,所述出气缝的第三宽度为4-15mm。
通过对第一连接缝、第二连接缝、出气缝宽度的限定,以提供连接缝和出气缝的优选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二风腔和所述第三风腔的径向截面均为矩形,且所述第二风腔的矩形截面的长大于所述第三风腔的矩形截面的长,所述第二风腔的矩形截面的宽大于所述第三风腔的矩形截面的宽。
通过对第二风腔和第三风腔长宽的限定,提供一种第二风腔与第三风腔径向截面在优选状态下的关系,提高风刀内气体流动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风腔、所述连接缝以及所述出气缝均为居中设置。
通过将风腔、连接缝和出气缝居住设置,以便于气体的均匀扩散和均匀过渡,提高风刀内气体流动时的均匀性。
优选地,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所述风腔设为第一风腔,所述第一风腔的径向截面形状包括相连的圆弧部和梯形部,所述梯形部用于与所述连接缝连接,所述梯形部的腰构成所述第一风腔的径向截面形状的一部分。
通过将第一风腔的径向截面形状设置为包括圆弧部和梯形部,可以避免气体在第一风腔的底部,即第一风腔与连接缝连接的位置出现涡流,提高气体在第一风腔内流动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风刀出风量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圆弧部为1/9-5/18的圆,所述圆弧部的直径为15-45mm;
和/或,所述梯形部的腰的一端与所述圆弧部的自由端相切,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缝的边缘处连接,所述梯形部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形部的上底为构成所述连接缝的入口。
通过对圆弧部形状与尺寸,和/或梯形部与圆弧部之间位置关系的限定,提供一种第一风腔径向截面形状的优选设置关系,提高气体在第一风腔内流动时的均匀性。
优选地,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所述风腔设为第一风腔,所述第一风腔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半球面部;所述半球面部的直径为15-45mm。
通过在第一风腔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设置半球面部,可以使得气体在流入第一风腔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时进行缓冲,避免气体在流至第一风腔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时出现涡流。
优选地,还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开设所述风腔、所述连接缝、所述进气口以及所述出气缝。
通过设置主体组件,提供一种风刀结构的优选设置方式。
优选地,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模体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二模体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缝和所述出气缝;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表面直线度小于10μm,所述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接合后形成多个所述风腔;
和/或,所述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的材质均为630钢。
通过对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的表面直线度进行限制,以提高连接缝和出气缝在沿风刀长度方向上的各处宽度的均一性;通过将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的材质选用为630钢,以较好的保持连接缝以及出气缝之间宽度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通过设置多个风腔,使得气体可以在多个风腔内进行多级扩散和多级增压,进而使得自出气缝吹出的风量较为均匀;并且通过将出气缝的宽度设置为大于连接缝的宽度,可以进一步增加风刀出风时的均匀性。
2、通过将多个风腔的径向截面积设置为逐渐变小,使得气体可以先经过体积较大的风腔进行充分扩散均匀,之后经过体积较小的风腔进行增压,通过多个风腔的配合,实现多级扩散和多级增压,提高气体流动时的均匀性;此外,通过将多个连接缝的宽度设置为依次增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气体流动的均匀性。
3、通过将第一风腔的径向截面形状设置为包括圆弧部和梯形部,可以避免气体在第一风腔的底部,即第一风腔与连接缝连接的位置出现涡流,提高气体在第一风腔内流动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风刀出风量的均匀性。
4、通过在第一风腔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设置半球面部,可以使得气体在流入第一风腔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时进行缓冲,避免气体在流至第一风腔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时出现涡流。
5、通过对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的表面直线度进行限制,以提高连接缝和出气缝在沿风刀长度方向上的各处宽度的均一性;通过将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的材质选用为630钢,以较好的保持连接缝以及出气缝之间宽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刀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刀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刀的平面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风腔与第一连接缝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风腔与第二连接缝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风腔与出气缝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口;21、第一风腔;211、圆弧部;2111、自由端;212、梯形部;2121、腰;213、半球面部;22、第二风腔;221、圆弧倒角部;23、第三风腔;31、第一连接缝;D1、第一宽度;32、第二连接缝;D2、第二宽度;4、出气缝;D3、第三宽度;5、主体组件;51、第一模体;511、第一内壁;52、第二模体;521、第二内壁;53、密封垫片;531、第一弧面部;532、第二弧面部;533、第三弧面部;54、调节组件;541、固定件;5411、螺杆;5412、固定头;542、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8所述,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风刀,包括主体组件5,主体组件5开设有进气口1、多个风腔、至少一个连接缝、以及出气缝4。
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5,进气口1用于接入气体,例如进气口1可以与外部充气设备连接,以使得充气设备可以通过进气口1向主体组件5内通入气体,通入的气体可以是高压气体。进气口1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当进气口1仅设置为一个时,进气口1设置在主体组件5的中部;当进气口1设置为两个时,两个进气口1可以分布在主体组件5的相对两端;当进气口1为三个及三个以上时,多个进气口1可以沿主体组件5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通过主体组件5内的气体的均匀性。此外,进气口1也可以预设为多个,之后选取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进气口1进行通气,在此不作限定。
出气缝4用于与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下游的风腔连通,以使得该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下游的风腔内的空气可以自该出气缝4吹向外界。其中,出气缝4可以居中设置。
多个风腔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分布,且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上游的风腔可以与进气口1连接,以使得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通入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上游的风腔,并依次流经多个风腔。其中,多个风腔的径向截面积可以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减小,以使得气体在通入时,先流动至径向截面积较大的风腔,进行充分扩散,减少涡流;之后流向径向截面积较小的风腔以保证气体可以有足够的压力。此外,多个风腔可以居中设置,以便于气体在风腔内的均匀扩散。
多个风腔中至少包括一个与进气口1连通的第一风腔21、一个与出气缝4连通的第三风腔23、以及至少一个沿气体流向位于第一风腔21和第三风腔23之间的第二风腔22。即第一风腔21位于气体流动方向的最上游,第三风腔23位于气体流动方向的最下游,气体依次流经第一风腔21、第二风腔22和第三风腔23。其中,第一风腔21的径向截面积可以为第二风腔22径向截面积的5-15倍,第二风腔22的径向截面积可以为第三风腔23径向截面积的1.2-5倍。
进一步参照图4和图6,第一风腔21的径向截面形状可以包括相连的圆弧部211和梯形部212。圆弧部211的圆弧边和梯形部212的腰2121围成第一风腔21的径向截面形状。例如,圆弧部211包括两个自由端2111,梯形部212包括两个腰2121,两个腰2121与两个自由端2111一一对应连接,以围成第一风腔21的径向截面形状。梯形部212的两个腰2121均自圆弧部211的自由端2111延伸至连接缝的边缘处,以使得圆弧部211的两个自由端2111的连线形成梯形部212的下底,连接缝入口处形成梯形部212的上底。其中,梯形部212的腰2121的一端可以为与圆弧部211相切,即梯形部212的腰2121与经过圆弧部211的自由端2111且与圆弧部211相切的切线重合,梯形部212的腰2121的另一端则与连接缝的边缘处连接。梯形部212具体可以为等腰梯形,且梯形部212和圆弧部211均居中设置,以使得第一风腔21居中设置。其中,圆弧部211可以为1/9-5/18的圆,且圆弧部211的直径可以为15-45mm。
通过设置该梯形部212,可以避免气体在第一风腔21的底部,即第一风腔21与连接缝连接的位置出现涡流,提高风刀各处出风量的均匀性。经测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圆形截面的第一风腔21的风刀,其出风量的均匀性多为95%以下,而采用本发明的圆弧部211加矩形部的第一风腔21的风刀,其出风量的均匀性可以达到96.5%以上。
进一步参照图5,第一风腔21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还可以设置半球面部213,半球面部213可以是半球状、球冠状、近似半球状或近似球冠状,该半球面部213可以用于调节第一风腔21内的气体压力,并防止气体出现涡流。该半球面部213的直径可以为15-45mm。由于进气口1普遍会设置在风刀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位置,因此气体在流入第一风腔21时,第一风腔21在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的风量较大,之后气体逐渐向第一风腔21的中部扩散。半球面部213的设置可以对第一风腔21在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的气体进行缓冲,进而避免该处气体出现涡流现象。并且,气体在半球面部213进行缓冲后,压力也可以降低,进而能够在第一风腔21内进行充分扩散;通过调整半球面部213的体积,也可以对第一风腔21内的气体压力进行调节。经测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两端为矩形结构的第一风腔21的风刀,其出风量的均匀性多为95.5%以下,而采用本发明的带半球面部213的第一风腔21的风刀,其出风量的均匀性可以达到97%以上。
进一步参照图4,第二风腔22的径向截面可以为矩形,第三风腔23的径向截面也可以为矩形,且第二风腔22的矩形截面的长可以大于第三风腔23的矩形截面的长,第二风腔22的矩形截面的宽大于第三风腔23的矩形截面的宽,两风腔的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气体流动方向相同。通过将气体依次流经径向截面尺寸依次减小的风腔,可以使得气体在较大径向截面尺寸的风腔内进行扩散,之后流动径向截面尺寸较小的风腔内进行增压,经过多级扩散和多级增压,使得气体的扩散和增压较为平缓,可以使得气体在保持所需的吹出压力时,可以较为均匀。
进一步参照图5,第二风腔22和第三风腔23其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可以设置圆弧倒角部221,该圆弧倒角部221可以在气体流动至第二风腔22或第三风腔23其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时,对气体进行缓冲,以避免气体出现涡流,增强气体的在风腔内的均匀性。
进一步参照图6至图8,连接缝用于连通相邻两个风腔。且连接缝可以设置至少两个,两个连接缝分别为用于连通第一风腔21和第二风腔22的第一连接缝31,和连接第二风腔22和第三风腔23的第二连接缝32。当第二风腔22设置有多个时,连接缝也可以设置为多于两个,且包括连接相邻两个第二风腔22的第三连接缝。多个连接缝沿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的宽度依次增大,且多个连接缝的宽度均小于出气缝4的宽度。在现有风刀中,用于供气体流向另一风腔的连接缝的宽度普遍大于出气缝的宽度,以使得气体可以较为容易的自上一风腔流向下一风腔,且较小宽度的出气缝用于保证出气压力。但这种设置方式可能会使风腔内的气体在流经出气缝时,压力产生较大的变化,且容易导致气体在出气缝处出现湍流和涡流,影响出气缝流出时各处风量的均匀性。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出气缝与连接缝的宽度相同的风刀。然而,当气体由体积较大的风腔流入连接缝或出气缝,体积较大的风腔内气体的压力较小,气体在流入连接缝或出气缝容易出现湍流和涡流,影响风刀各处吹出的风量较为均匀。本发明采用较大宽度的出气缝4,以及沿气体流动方向宽度依次增加的连接缝,可以使得气体在经过宽度较小的连接缝以及径向截面积逐渐较小的腔室时,压力逐级增大,故而出气缝4无需设置较小的宽度以保证风刀的出气压力。将出气缝4的宽度设置为多于多个连接缝的宽度,可以使得气体在第三风腔23内均匀扩散后,可以较为容易的子出气缝4流出,减少气体在出气缝4出现涡流和湍流的风险,进而使得风刀各处吹出的风量较为均匀。 其中,第一连接缝31的第一宽度D1可以为第二连接缝32的第二宽度D2的0.08-0.9倍;第二连接缝32的第二宽度D2可以为出气缝4的第三宽度D3的0.2~0.9倍。具体地,第一连接缝31的第一宽度D1可以为0.8-5mm,第二连接缝32的第二宽度D2可以为3-10mm,出气缝4的第三宽度D3可以为4-15mm。连接缝可以居中设置。第一连接缝31、第二连接缝32、出气缝4的宽度方向,均可以为垂直于风刀延伸方向,且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的方向。第一连接缝31、第二连接缝32、出气缝4的长度方向,可以与风刀的延伸方向平行,即与风刀的较长一边平行。第一连接缝31、第二连接缝32、出气缝4的高度方向可以与气体流动方向平行。
经测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当连接缝的宽度大于出气缝4宽度时,例如连接缝宽度为5mm,出气缝4宽度为3mm,风刀出气时沿出气缝4长度方向的均匀度为96%。当连接缝的宽度等于出气缝4宽度时,例如连接缝和出气缝4的宽度均为4mm时,风刀出气时沿出气缝4长度方向的均匀度为95%。当连接缝的宽度小于出气缝4的宽度时,例如连接缝宽度为3mm,出气缝4宽度为5mm,风刀出气时沿出气缝4长度方向的均匀度为98%。
进一步参照图3和图4,主体组件5可以包括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此外,还可以包括密封垫片53。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可以进行结合,以形成多个风腔、连接缝和出气缝4。具体地,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均开设有多个风腔的一部分,当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结合时,第一模体51中的部分风腔结构即可与第二模体52中的部分风腔结构拼合形成完整风腔。第一模体51可以设置有面向第二模体52的第一内壁511,第二模体52可以设置有面向第一模体51的第二内壁521;当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接合后,第一内壁511和第二内壁521之间会形成多个狭缝,其中部分狭缝形成连接缝,部分狭缝形成出气缝4。
为使得连接缝和出气缝4在沿风刀延伸方向上的各处宽度尺寸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第一内壁511和第二内壁521的表面直线度均小于10μm。其中,连接缝和出气缝4的宽度,即为第一内壁511和第二内壁521之间在对应的出气缝4或连接缝位置的间隔距离。
其中,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的材质可以均采用630钢。采用630钢的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加工稳定性、硬度较高,且不易变形,可以较好的保持连接缝以及出气缝4之间宽度的稳定性。现有的采用304钢材质的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的风刀,其出风量的均匀度在96%左右,而采用630钢材质的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的风刀,其出风量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8%以上。
密封垫片53用于垫设在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之间,且密封垫片53的一面与第一内壁511抵接,另一面与第二内壁521抵接,以密封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的连接处。其中,密封垫片53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且密封垫片53在安装在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之间时,存在一定的预压紧量,以使得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之间产生微量活动时,密封垫片53可以通过弹性形变保持其密封作用。
此外,当需要对连接缝和出气缝4的宽度进行调节时,可以调节密封垫片53的压缩量,当密封垫片53相较初始状态被进一步压缩时,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之间的间隙变小,连接缝和出气缝4的宽度变小;当密封垫片53相较初始状态被释放时,密封垫片53会产生回弹,此时,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之间的间隙变大,连接缝和出气缝4的宽度变大。亦或,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调节密封垫片53分隔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以调整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之间的间隙,进而实现对连接缝和出气缝4的宽度的调节。
进一步参照图9,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垫片53还设置有第一弧面部531、第二弧面部532和第三弧面部533。第一弧面部531设置有一对,且第一弧面部531位于第一风腔21沿风刀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以使得气体在流动至第一风腔21沿风刀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时,可以在第一弧面部531的作用下进行缓冲,避免气体出现涡流。其中,第一弧面部531可以与第一风腔21的半球面部213配合共同对气体进行缓冲。具体地,第一弧面部531的弧形部分可以与半球面部213的外周弧形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例如,第一弧面部531的弧形部分,与半球面部213远离第一连接缝31的一侧的外周弧形部分重合。
第二弧面部532设置有一对,且一对第二弧面部532设置在第二风腔22沿风刀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当气体流动至第二风腔22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时,第二弧面部532可以用于缓冲气体,以避免气体出现涡流。其中,第二弧面部532可以与第二风腔22的圆弧倒角部221配合共同对气体进行缓冲。具体地,第二弧面部532的弧形部分可以与第二风腔22的圆弧倒角部221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例如,第二弧面部532的弧形部分可以与第二风腔22的圆弧倒角部221远离第二连接缝32一侧的部分重合。
第三弧面部533设置有一对,一对第三弧面部533设置在第三风腔23沿风刀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当气体流动至第三风腔23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时,第三弧面部533可以用于缓冲气体,以避免气体出现涡流。其中,第三弧面部533可以与第三风腔23的圆弧倒角部221配合共同对气体进行缓冲。具体地,第三弧面部533的弧形部分可以与第三风腔23的圆弧倒角部221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例如,第三弧面部533的弧形部分与第三风腔23的圆弧倒角部221完全重合。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体组件5还可以包括调节组件54,调节组件54可以包括多个固定件541以及多个调节件542。固定件541用于固定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例如固定件541可以包括螺杆5411和固定头5412。螺杆5411的一端设置为螺纹部,并与第一模体51螺纹连接,螺杆5411的另一端为光滑部,并与第二模体52间隙配合,且固定头5412与第二模体52限位抵接,以使得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之间实现固定连接。多个固定件541可以设置主体组件5的外周侧。调节件542可以同时于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螺纹连接,例如调节件542为螺钉。调节件54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连接缝的宽度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多个调节件542沿风刀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当风刀的出气缝4沿该出气缝4长度方向所吹出的风量不均时,可以通过释放或锁紧调节件542,以调节该调节件542对应位置的连接缝或出气缝4或风腔中任意一个的宽度,进而控制该对应位置的出风量。固定件541可以保持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之后当释放或锁紧调节件542时,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对应位置的夹紧力会增大,导致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产生微量的变形,进而使得该调节件542对应位置的连接缝或出气缝4或风腔的宽度发生变化;并且,当连接缝或出气缝4或风腔的宽度发生变化时,密封垫片53也可以产生对应的弹性变形,以使得密封垫片53始终对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具体地,调节件542设置在第二风腔22处,且调节件542的一端穿过第二模体52和第二风腔22,并与第一模体51螺纹连接。通过控制该调节件542,可以调节第二风腔22以及连接缝的宽度,以使得第二风腔22作为调节风腔,对风刀的各个位置的出风量进行调节。此外,为了保持主体组件5在第二风腔22处的结构稳定性,在沿风刀的延伸方向上,调节件542和固定件541交替设置,固定件541用于保持主体组件5的结构稳定性,调节件542用于调节主件对应位置的微量变形;即相邻两个固定件541形成两个固定点,位于该相邻两个固定件541之间的调节件542作为调节点对第二风腔22进行调节,以避免对一个调节件542进行调节后,主体组件5产生较大程度的变形。
经过调节件542调节完毕后,即调节至风刀各处的出风量一致后,该风刀即可作为成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出气缝4长度较短的风刀中,例如出气缝4长度小于600mm的风刀中,因其出气长度较短,出气较为均匀,可以不设置调节件542,仅设置固定件541对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进行固定。
此外,调节组件54也可以用于调节密封垫片53的变形量。具体地,当控制多个固定件541和多个调节件542进一步旋入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时,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对密封垫片53施加的作用力增加,密封垫片53被进一步压缩,且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之间的间隙变小。当控制多个固定件541和多个调节件542旋出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时,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对密封垫片53施加的作用力减小,密封垫片53被释放,且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之间的间隙变大。通过控制密封垫片53的变形量,控制第一模体51与第二模体52之间的间隙,进而可以实现对连接缝和出气缝4宽度的控制。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风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进气口(1),用于接入气体;
至少三个风腔,至少三个所述风腔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分布,且径向截面积大小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减小;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上游的所述风腔与所述进气口(1)连通,以使气体能够在多个所述风腔内依次流动;
多个连接缝,所述连接缝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风腔,多个所述连接缝的宽度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增大;
出气缝(4),与位于气体流动方向最下游的所述风腔连通,并用于向外界吹出高压空气;所述出气缝(4)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缝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风腔分别为与所述进气口(1)连通的第一风腔(21)、与所述出气缝(4)连接的第三风腔(23)以及沿气体流向位于所述第一风腔(21)和第三风腔(23)之间的第二风腔(22);
所述连接缝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缝分别为连通所述第一风腔(21)和第二风腔(22)的第一连接缝(31)、连通所述第二风腔(22)和第三风腔(23)的第二连接缝(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腔(21)的径向截面积为所述第二风腔(22)径向截面积的5-15倍,所述第二风腔(22)的径向截面积为所述第三风腔(23)径向截面积的1.2-5倍;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缝(31)的第一宽度(D1)为所述第二连接缝(32)的第二宽度(D2)的0.08-0.9倍,所述第二连接缝(32)的第二宽度(D2)为所述出气缝(4)的第三宽度(D3)的0.2~0.9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缝(31)的第一宽度(D1)为0.8-5mm,所述第二连接缝(32)的第二宽度(D2)为3-10mm,所述出气缝(4)的第三宽度(D3)为4-1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腔(22)和所述第三风腔(23)的径向截面均为矩形,且所述第二风腔(22)的矩形截面的长大于所述第三风腔(23)的矩形截面的长,所述第二风腔(22)的矩形截面的宽大于所述第三风腔(23)的矩形截面的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所述连接缝以及所述出气缝(4)均为居中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进气口(1)连通的所述风腔设为第一风腔(21),所述第一风腔(21)的径向截面形状包括相连的圆弧部(211)和梯形部(212),所述梯形部(212)用于与所述连接缝连接,所述梯形部(212)的腰(2121)构成所述第一风腔(21)的径向截面形状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211)为1/9-5/18的圆,所述圆弧部(211)的直径为15-45mm;
和/或,所述梯形部(212)的腰(2121)的一端与所述圆弧部(211)的自由端(2111)相切,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缝的边缘处连接,所述梯形部(212)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形部(212)的上底为构成所述连接缝的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进气口(1)连通的所述风腔设为第一风腔(21),所述第一风腔(21)沿风刀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半球面部(213);所述半球面部(213)的直径为15-4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体组件(5),所述主体组件(5)开设所述风腔、所述连接缝、所述进气口(1)以及所述出气缝(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5)包括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所述第一模体(51)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模体(52)的第一内壁(511),所述第二模体(52)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模体(51)的第二内壁(521),所述第一内壁(511)和所述第二内壁(521)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缝和所述出气缝(4);所述第一内壁(511)和所述第二内壁(521)的表面直线度小于10μm,所述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接合后形成多个所述风腔;
和/或,所述第一模体(51)和第二模体(52)的材质均为630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55127.5A CN117268088B (zh) | 2023-11-21 | 2023-11-21 | 一种风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55127.5A CN117268088B (zh) | 2023-11-21 | 2023-11-21 | 一种风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68088A CN117268088A (zh) | 2023-12-22 |
CN117268088B true CN117268088B (zh) | 2024-01-30 |
Family
ID=89218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555127.5A Active CN117268088B (zh) | 2023-11-21 | 2023-11-21 | 一种风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26808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72176A (en) * | 1964-04-13 | 1966-09-13 | Du Pont | Air knife |
KR101728896B1 (ko) * | 2016-02-25 | 2017-04-20 | 주식회사 한빛테크놀로지 | 에어나이프 |
CN212778528U (zh) * | 2020-07-15 | 2021-03-23 | 深圳市启星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风量固定的风刀 |
CN115371409A (zh) * | 2022-08-16 | 2022-11-22 | 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风刀组件、玻璃风干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218262691U (zh) * | 2022-10-27 | 2023-01-10 | 深圳市启星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圆形风刀 |
-
2023
- 2023-11-21 CN CN202311555127.5A patent/CN1172680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72176A (en) * | 1964-04-13 | 1966-09-13 | Du Pont | Air knife |
KR101728896B1 (ko) * | 2016-02-25 | 2017-04-20 | 주식회사 한빛테크놀로지 | 에어나이프 |
CN212778528U (zh) * | 2020-07-15 | 2021-03-23 | 深圳市启星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风量固定的风刀 |
CN115371409A (zh) * | 2022-08-16 | 2022-11-22 | 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风刀组件、玻璃风干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218262691U (zh) * | 2022-10-27 | 2023-01-10 | 深圳市启星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圆形风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68088A (zh) | 2023-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79707B (zh) | 一种等厚度弯掠轴流叶片及轴流风机 | |
CN212057676U (zh) | 能够均匀出风的风道 | |
CN111197584A (zh) | 一种离心风机、风道系统及空调 | |
CN117268088B (zh) | 一种风刀 | |
CN102537448B (zh) | 用于流体调节器的流动引导设备 | |
TW200612811A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flow direction control structure thereof | |
US10639653B1 (en) | Air outlet device | |
ITMI20060341A1 (it) | Pala di un rotore di un non stadio di un compressore | |
CN218118156U (zh) | 多气源蒸汽增压装置 | |
CN206145206U (zh) | 一种减震型天然气减压器 | |
US20160334100A1 (en) | Multi-cavity gas and air mixing device | |
CN114738118A (zh) | 高超声速进气道失稳预警及控制机构设计方法 | |
CN210717656U (zh) | 一种基于单三次曲线的整流风道系统 | |
CN208458222U (zh) | 一种蜗舌结构和空调器 | |
CN208222790U (zh) | 内导风板、导风板组件、空调器 | |
CN202140280U (zh) | 用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上的气阀 | |
CN221959243U (zh) | 一种风刀垫片及风刀装置 | |
CN221036665U (zh) | 一种波浪状出风口均压精密风刀 | |
CN207735149U (zh) | 粒状棉喷涂机用锥形组合风箱 | |
CN208050508U (zh) | 一种加热仪表空气吹扫系统 | |
CN220015590U (zh) | 蜗壳和空调器 | |
CN215283979U (zh) | 吹风展平低压型风刀结构 | |
CN220015592U (zh) | 蜗壳和空调器 | |
CN213978361U (zh) | 一种空气转向器风门调节结构 | |
CN103925070A (zh) | 中冷器前管路以及具有该中冷器前管路的进气歧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