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2022A - 管状柱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管状柱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62022A
CN117262022A CN202211342877.XA CN202211342877A CN117262022A CN 117262022 A CN117262022 A CN 117262022A CN 202211342877 A CN202211342877 A CN 202211342877A CN 117262022 A CN117262022 A CN 117262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er
engagement
bracket
lower portion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28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重贤
许哲希
金大胜
吴熙大
千政宗
金珉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7262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2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4/00Connections between vehicle body and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6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 B62D27/065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using screwth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外接合支架,结合到下边梁的下边梁外构件,其中柱构件的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以及内接合支架,结合到下边梁内构件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其中下边梁内构件和下边梁外构件彼此接合。

Description

管状柱的连接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6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2-0069676号的权益,该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间构架具有重量轻、刚性高的优点,因此适用于轻量化、小批量生产的车身。
空间构架可被构造为下车身和结合到下车身的上车身。例如,空间构架可以被构造为采用管状构件的上车身。
空间构架可以通过构件支承施加到车身的负载和前后轴的反作用力。另外,空间构架可以实现上车身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可变性(或可扩展性)。
因此,确保构件的连接刚性对于空间构架来说很重要,并且空间构架需要具有在确保车身的刚性的同时吸收外力(例如,侧面冲击载荷)的特性。
本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实施例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具体实施例涉及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其中管状柱和下边梁组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其能够确保管状柱和下边梁的连接刚度,同时保持上车身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结构可变性。
示例性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通过将管状柱构件结合到下边梁而形成,该下边梁具有彼此接合的下边梁内构件和下边梁外构件,并且该连接结构包括结合到下边梁内构件的外接合支架,以及结合到下边梁内构件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的内接合支架,其中柱构件的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
外接合支架包括一对第一成形部,该一对第一成形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从外接合支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从而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柱构件的下部。
内接合支架包括一对第二成形部,该一对第二成形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从内接合支架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并且与一对第一成形部相结合以限定箱形截面。
下边梁外构件包括接合支承面,该接合支承面形成在低于下边梁内构件的上部的位置并构造为支承被结合到柱构件的下部的外接合支架的下部。
下边梁内构件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第一接合凸缘、设置在下部的第二接合凸缘、以及连接到第一接合凸缘和第二接合凸缘的第三成形部。
下边梁外构件包括接合到第一接合凸缘的第三接合凸缘、接合到第二接合凸缘的第四接合凸缘、以及连接到第三接合凸缘和第四接合凸缘的第四成形部。
第四成形部包括:接合支承面,在低于第一接合凸缘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三接合凸缘,并被构造为支承外接合支架的下部;以及成形面,从接合支承面向下延伸并连接到第四接合凸缘。
第三接合凸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接合凸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
外接合支架包括:第一接合部,接合到接合支承面;第二接合部,从第一接合部向上延伸并接合到第三接合凸缘;以及第三接合部,从第一接合部向下延伸并接合到成形面。
该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螺栓,接合到柱构件的下部、外接合支架和内接合支架。
示例性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的下部和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内接合支架,第一紧固螺栓与螺母接合;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到柱构件的下部,并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下边梁外构件;以及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第一管螺母,并且其一端布置在下边梁外构件与下边梁内构件之间的空间中。
示例性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的下部和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内接合支架,第一紧固螺栓与螺母接合;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到柱构件的下部,并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下边梁外构件;第二管螺母,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下边梁内构件;以及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第一管螺母和第二管螺母,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
示例性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接合到柱构件的下部;第一紧固螺栓,接合到第一管螺母,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内接合支架,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第二管螺母,布置在第一管螺母的下方,并沿车辆宽度方向接合到柱构件的下部;以及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第二管螺母,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下边梁外构件,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
柱构件的横截面为梯形。
根据实施例,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能够在保持上车身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结构可变性的同时,确保管状柱和下边梁的连接刚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明确或隐含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可能获得或预测的其他效果。也就是说,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预测的各种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旨在用于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附图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应用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沿图1的A-A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应用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外接合支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应用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内接合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沿图1的B-B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沿图1的C-C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横截面图。
应当理解,上述附图不一定要按比例绘制,而是呈现了各种优选特征的某种简化表示,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基本原理。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设计特征,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取决于特定的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
可以结合附图使用以下附图标记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1:车身 3:下车身
5:上车身 7:侧面结构
9:车顶结构 10:柱
11:柱构件 13:梯形截面
20:下边梁 21:下边梁内构件
23:第一接合凸缘 25:第二接合凸缘
27:第三成形部 29:第一成形面
31:下边梁外构件 33:第三接合凸缘
35:第四接合凸缘 37:第四成形部
38:接合支承面 39:第二成形面
40:外接合支架 41:第一成形部
43:第一接合部 45:第二接合部
47:第三接合部 50:内接合支架
51:第二成形部 52:箱形截面
60,160,285:第一紧固螺栓 61,161,261,173,273:螺母
70,171,281:第一管螺母 90,190,295:第二紧固螺栓
100,200,300:管状柱的连接结构
172,291:第二管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所有这些均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
如本文所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了”是指指定特征、整数、步骤、动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也应理解,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动作、组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项目的任何一种或所有组合。术语“结合”表示两个组件之间的物理关系,其中组件彼此直接连接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组件通过焊接、自冲铆钉(SPR)、结构粘合剂等间接连接。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车辆”、“车辆的”、“汽车”或其他类似术语通常包括乘用车,包括跑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专用车辆(PBV)和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源自石油以外资源的燃料)。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采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车身的侧视图。
参考图1,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可以应用于例如专用机动车辆(以下称为PBV)的车身1。
在示例中,PBV可以用作基于电动车辆的模块车辆,其被构造为在以自主驾驶方法行驶到目的地时向乘员提供各种服务。此种PBV可以以具有大内部空间的一体式设计来制造。
PBV的车身1包括滑板式的下车身3(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称为滚动底盘或底盘框架)和组装在下车身3上的上车身5。
诸如电池组件(未示出)和驱动电机等车辆部件可以安装在下车身3上。此外,上车身5可以是组装到下车身3的白车身(BIW)并且可以形成很大内部空间的客舱空间。
在本发明中,对于车身而言,车身前后方向(即车身长度方向或纵长方向)、车身宽度方向(即车身横方向或横向方向)以及竖直方向(即高度方向)可作为描述构成元件的参考方向。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组件的“上端部”、“上部”、“上端”或“上部表面”指示组件的位于图中相对较高位置的端部、部分、端或表面,而组件的“下端部”、“下部”、“下端”或“下部表面”指示组件的位于图中相对较低位置的端部、部分、端或表面。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组件的“端”(例如,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组件在任何方向上的端,而组件的“端部”(例如一个端部、另一个端部等)指示组件的包含端在内的特定部分。
同时,上车身5包括侧面结构7和车顶结构9,其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侧面结构7和车顶结构9可构造空间构架,其中多个管状构件多向结合以形成车身1的内部空间。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侧面结构7包括多个竖直连接到车顶结构9的柱10和连接到多个柱10各自下部的下边梁20。
多个柱1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设置为管状构件。此外,下边梁20可以沿车辆宽度方向连接到下车身3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多个柱10中的柱10的柱构件11连接到下边梁20的结构为例。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考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下边梁20之间的内部区域称为“内部”,下边梁20之外的区域称为“外部”。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被构造为改善上车身5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结构可变性(或可扩展性)。
此外,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该结构可以确保下边梁20和柱构件11的下部的连接刚度,并提高车身1的抗冲击性能。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的A-A线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
参考图2至图4,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包括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外接合支架40包括一对第一成形部41。此外,内接合支架50包括一对第二成形部51。
在详细描述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的构造之前,在上述下边梁20的构造中,下边梁20包括相互接合的下边梁内构件21和下边梁外构件31。
下边梁内构件21包括第一接合凸缘23、第二接合凸缘25和第三成形部27。
第一接合凸缘23沿车身长度方向形成在下边梁内构件21的上部。第二接合凸缘25沿车身长度方向形成在下边梁内构件21的下部。此外,第三成形部27沿竖直方向连接到第一接合凸缘23和第二接合凸缘25。
在此,第三成形部27从第一接合凸缘23和第二接合凸缘25向内延伸,并沿着车身长度方向布置。第三成形部27包括第一成形面29。
下边梁外构件31包括第三接合凸缘33、第四接合凸缘35和第四成形部37。
第三接合凸缘33沿车身长度方向形成在下边梁外构件31的上部。第三接合凸缘33接合(例如焊接)到下边梁内构件21的第一接合凸缘23。
第四接合凸缘35沿车身长度方向形成在下边梁外构件31的下部。第四接合凸缘35接合(例如焊接)到下边梁内构件21的第二接合凸缘25。
此外,第四成形部37沿竖直方向连接到第三接合凸缘33和第四接合凸缘35。在此,第四成形部37从第三接合凸缘33和第四接合凸缘35向外延伸,并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成形部37包括接合支承面38和第二成形面39。
接合支承面38被构造为支承(将在后面进一步描述的)外接合支架40的下部。接合支承面38被设置成第四成形部37的上表面,并且可以形成在低于下边梁内构件21的上部的位置处。也就是说,接合支承面38在低于下边梁内构件21的第一接合凸缘23的位置处竖直地连接到第三接合凸缘33。
此外,第二成形面39从接合支承面38向下延伸并连接到第四接合凸缘35。第三接合凸缘33可以形成为其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接合凸缘23沿垂直方向的宽度。
同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外接合支架40构造为将柱构件11的下部连接(例如,结合)到下边梁20。外接合支架40结合到下边梁外构件31并结合到柱构件11的下部。
柱构件11的下部可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40。
图5是示出应用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外接合支架的立体图。
参考图2至图5,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外接合支架40包括上述一对第一成形部41。
一对第一成形部41形成在外接合支架40的外表面上,使得柱构件11的下部可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装配。一对第一成形部41从外接合支架40的外表面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向外延伸。
在此,柱构件11的下部可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并结合在一对第一成形部41之间。
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外接合支架40包括第一接合部43、第二接合部45和第三接合部47。
第一接合部43接合(例如,焊接)到下边梁外构件31的接合支承面38。第二接合部45从第一接合部43向上延伸并接合(例如,焊接)到下边梁外构件31的第三接合凸缘33。此外,第三接合部47从第一接合部43向下方延伸,并接合(例如,焊接)到下边梁外构件31的第二成形面39。
参考图2至图4,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内接合支架50被构造为与外接合支架40一起将柱构件11的下部连接(例如,结合)到下边梁20。内接合支架50结合到下边梁内构件21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40。
图6是示出应用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内接合支架的立体图。
参考图2至图6,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内接合支架50接合到下边梁内构件21的第一接合凸缘23和第三成形部27,并且接合(例如焊接)到外接合支架40的第二接合部45。
此外,内接合支架50包括上述一对第二成形部51。
如图7所示,一对第二成形部51与外接合支架40的一对第一成形部41相结合以形成箱形截面52。
一对第二成形部51形成在内接合支架50的内表面上。该一对第二成形部51从内接合支架50的内表面沿车辆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向内延伸。
也就是说,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彼此接合,并且可以通过一对第一成形部41和一对第二成形部51的组合来形成箱形截面52。
参考图2至图4,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还包括紧固单元,该紧固单元构造为接合柱构件11的下部、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
在此,尽管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彼此结合,柱构件11的下部可以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在外接合支架40的一对第一成形部41之间,并通过紧固单元接合到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此外,柱构件11的下部可通过紧固单元,连同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一起接合到下边梁内构件21和下边梁外构件31。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紧固单元包括第一紧固螺栓60、第一管螺母70和第二紧固螺栓90。
第一紧固螺栓60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11的下部以及彼此接合的外、内接合支架40和50,并与螺母61接合。
在此,第一紧固螺栓60的一端从内接合支架50的内表面突出。此外,螺母61可以是接合到内接合支架50的内表面的焊接螺母。
第一管螺母70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在柱构件11的下部,并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40和下边梁外构件31。
此外,第二紧固螺栓90与第一管螺母70接合,并且其一端位于下边梁内构件21和下边梁外构件31之间的空间中。
如图8所示,通过紧固单元与下边梁内构件21、下边梁外构件31、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接合的管状柱构件11,可以具有梯形截面13。由于柱构件11具有梯形截面13,因此可以改进柱构件11的下部相对于外接合支架40的组装的便利性。
在下文中,参考图1至图8详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连接结构100的组装过程和操作。
首先,下边梁20结合到下车身3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下边梁20被构造成具有彼此接合的下边梁内构件21和下边梁外构件31。
下边梁内构件21的上部和下边梁外构件31的上部通过第一接合凸缘23和第三接合凸缘33彼此接合,下边梁内构件21的下部和下边梁外构件31的下部通过第二接合凸缘25和第四接合凸缘35彼此接合。
在此,下边梁外构件31包括在第四成形部37上形成的接合支承面38和第二成形面39。此时,接合支承面38形成在低于下边梁内构件21的第一接合凸缘23的位置处。
在这种状态下,内接合支架50接合到下边梁内构件21,外接合支架40接合到下边梁外构件31。
在此,外接合支架40通过第一接合部43接合到下边梁外构件31的接合支承面38。外接合支架40通过第二接合部45接合到下边梁外构件31的第三接合凸缘33,并接合到内接合支架50。此外,外接合支架40通过第三接合部47接合到下边梁外构件31的第二成形面39。
此时,外接合支架40的一对第一成形部41和内接合支架50的一对第二成形部51组合在一起,形成箱形截面52。
当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结合到下边梁20时,柱构件11的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在一对第一成形部41之间。此时,柱构件11的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到第一管螺母70。
此后,第一紧固螺栓60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11的下部以及彼此接合的外、内接合支架40和50。此外,螺母61与第一紧固螺栓60的端部相接合。因此,柱构件11的下部通过第一紧固螺钉60结合到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40的上部和内接合支架50的上部。
此外,第二紧固螺栓90接合到第一管螺母70。然后,柱构件11的下部通过第二紧固螺栓90结合到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40和下边梁外构件31。此时,第二紧固螺栓90的端部位于下边梁内构件21和下边梁外构件31之间的空间中。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由于柱构件11的下部通过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结合到下边梁20,因此可以保持或提高上车身5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可变性(或可扩展性)。
此外,根据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柱构件11的下部装配到外接合支架40,并且可以通过紧固单元与外接合支架40、内接合支架50和下边梁20接合。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可以确保柱构件11的下部和下边梁20的连接刚度,并且可以改进车身1的抗侧向冲击性能。
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由于外接合支架40在低于下边梁内构件21的上部的位置处结合到下边梁外构件31的接合支承面38,因此可以确保支承柱构件11的下部的下边梁20的支承强度。
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100,由于箱形截面52由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形成,因此可以改善柱构件11的下部和下边梁20的连接的强度和耐久性。
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横截面图。在附图中,与先前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先前实施例相同的组件。
参考图9,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200可包括作为紧固单元的第一紧固螺栓160、第一管螺母171、第二管螺母172和第二紧固螺栓190。
第一紧固螺栓160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11的下部以及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并与螺母161接合。
在此,第一紧固螺栓160的一端从内接合支架50的内表面突出。另外,螺母161可以是接合到内接合支架50的内表面的焊接螺母。
第一管螺母171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到柱构件11的下部,并且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40和下边梁外构件31。
第二管螺母172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下边梁内构件21。
此外,第二紧固螺栓190接合到第一管螺母171和第二管螺母172。螺母173与第二紧固螺栓190的一端接合。螺母173可以是接合到下边梁内构件21的内表面的焊接螺母。
在此,由于第二紧固螺栓190与第一管螺母171、第二管螺母172、外接合支架40、下边梁内构件21和下边梁外构件31接合,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下边梁20和柱构件11的下部的结构刚度。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200的其他详细构造和操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且可以从中清楚地理解。
图10是示出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横截面图。在附图中,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组件。
参考图10,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300可包括作为紧固单元的第一管螺母281、第一紧固螺栓285、第二管螺母291和第二紧固螺栓295。
第一管螺母281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11的下部并接合到柱构件11。
第一紧固螺栓285与第一管螺母281接合。第一紧固螺栓285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40和内接合支架50。螺母261与第一紧固螺栓285的一端接合。螺母261可以是接合到内接合支架50的内表面的焊接螺母。
第二管螺母291布置在第一管螺母281的下方,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11的下部,并接合到柱构件11。
此外,第二紧固螺栓295与第二管螺母291接合。第二紧固螺栓295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40和下边梁外构件31。螺母273与第二紧固螺栓295的一端接合。螺母273可以是接合到下边梁外构件31的内表面的焊接螺母。
在此,由于第二紧固螺栓295与第二管螺母291、外接合支架40和下边梁外构件31接合,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下边梁20和柱构件11的下部的结构刚度。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300的其他详细构造和操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且可以从中清楚地理解。
尽管本发明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用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Claims (13)

1.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外接合支架,结合到下边梁的下边梁外构件,其中柱构件的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并结合到所述外接合支架;以及
内接合支架,结合到下边梁内构件并结合到所述外接合支架,其中所述下边梁内构件和所述下边梁外构件彼此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外接合支架包括一对第一成形部,所述一对第一成形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从所述外接合支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从而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所述柱构件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内接合支架包括一对第二成形部,所述一对第二成形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从所述内接合支架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并且其中所述一对第二成形部与所述一对第一成形部相结合以限定箱形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下边梁外构件包括接合支承面,所述接合支承面布置在低于所述下边梁内构件的上部的位置并构造为支承被结合到所述柱构件的下部的所述外接合支架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下边梁内构件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第一接合凸缘、设置在下部的第二接合凸缘、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合凸缘和所述第二接合凸缘的第三成形部;并且
所述下边梁外构件包括接合到所述第一接合凸缘的第三接合凸缘、接合到所述第二接合凸缘的第四接合凸缘、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三接合凸缘和所述第四接合凸缘的第四成形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四成形部包括:
接合支承面,在低于所述第一接合凸缘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三接合凸缘,并被构造为支承所述外接合支架的下部;以及
成形面,从所述接合支承面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四接合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外接合支架包括:
第一接合部,接合到所述接合支承面;
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一接合部向上延伸并接合到所述第三接合凸缘;以及
第三接合部,从所述第一接合部向下延伸并接合到所述成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三接合凸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接合凸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接合到所述柱构件的下部、所述外接合支架和所述内接合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一紧固螺栓,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柱构件的下部和彼此接合的所述外接合支架和所述内接合支架,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与螺母接合;
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到所述柱构件的下部,并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所述外接合支架和所述下边梁外构件;以及
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所述第一管螺母,并且其一端布置在所述下边梁外构件与所述下边梁内构件之间的空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一紧固螺栓,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柱构件的下部和彼此接合的所述外接合支架和所述内接合支架,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与螺母接合;
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到所述柱构件的下部,并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所述外接合支架和所述下边梁外构件;
第二管螺母,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所述下边梁内构件;以及
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所述第一管螺母和所述第二管螺母,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接合到所述柱构件的下部;
第一紧固螺栓,接合到所述第一管螺母,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所述外接合支架和所述内接合支架,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
第二管螺母,布置在所述第一管螺母的下方,并沿车辆宽度方向接合到所述柱构件的下部;以及
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所述第二管螺母,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所述外接合支架和所述下边梁外构件,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柱构件的横截面为梯形。
CN202211342877.XA 2022-06-08 2022-10-31 管状柱的连接结构 Pending CN1172620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69676A KR20230168867A (ko) 2022-06-08 2022-06-08 튜블러 타입의 필러 연결 구조
KR10-2022-0069676 2022-06-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2022A true CN117262022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07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2877.XA Pending CN117262022A (zh) 2022-06-08 2022-10-31 管状柱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9060A1 (zh)
KR (1) KR20230168867A (zh)
CN (1) CN11726202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68867A (ko) 2023-12-15
US20230399060A1 (en)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24208B2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US8459728B2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US881424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6725070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2398632A (zh) 汽车车身底板的框架结构、底板单元、下部结构和车身
US9969435B2 (en) Pillar assembly to floor cross support member reinforcement gussets for vehicle side structures
US20120119542A1 (en) Car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9242674B2 (en) Rear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2013006519A (ja) 車体上部構造
KR20220086891A (ko) 차체 결합 구조
CN113401223A (zh) 汽车车身
CN116353711A (zh) 前部车身结构
JP4133723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17262022A (zh) 管状柱的连接结构
CN116409392A (zh) 前车身结构
JP2016112914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10294020B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结构
US20230382467A1 (en) Vehicle Body Joint Structure
US20230331310A1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5402417B (zh) 一种非承载式下车身结构
US20230016200A1 (en) Rocker component with tapered shape
US20230202579A1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20240079463A (ko) 차량용 언더 바디 구조
CN116353709A (zh) 前车身结构
KR20240079464A (ko) 차량용 언더 바디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