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8743B -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8743B
CN117258743B CN202311536965.8A CN202311536965A CN117258743B CN 117258743 B CN117258743 B CN 117258743B CN 202311536965 A CN202311536965 A CN 202311536965A CN 117258743 B CN117258743 B CN 1172587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polymerization
gas
para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69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8743A (zh
Inventor
赵汝臣
吴静
宋丹丹
王寿权
尹凤交
杜滨
史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ianli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ianli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ianli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ianli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69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8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8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8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8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8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6Nozzle-type reactors, i.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itial reactants within the reactor is effected by their introduction or injection through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4/00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react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4Production of inert gas mixtures; Use of inert gases in gene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01Feed or outlet devices as such, e.g. feeding tubes
    • B01J4/002Nozzle-typ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2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for feeding measured, i.e. prescribed quantities of re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8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3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from aromatic diamines and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with both amino and carboxylic groups aromatically bou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am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属于对位芳纶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改变传统生产工艺的加料方式及采用独特的反应器结构,先将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PD)分别均匀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助溶剂氯化钙复合溶剂体系中,制得两种反应液,然后通过计量泵输送进入对撞流反应器上部的两个雾化喷嘴中,雾化后的两股反应液进行对撞接触并进行聚合反应,保证了聚合反应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同时通过氮气循环,及时将反应产生的热量和小分子副产物带离反应体系。反应得到的凝胶状产物在重力作用下下落,通过多级打散装置及挡板和折流板的共同作用,完成产物的破碎‑凝聚‑破碎的过程,实现反应体系混合均匀的效果。

Description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属于对位芳纶的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位芳纶纤维因其自身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与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并称为三大高性能纤维,在光纤光缆,防弹防护,橡胶骨架,摩擦密封,复合材料等多种工业应用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位芳纶纤维尚处于产业化初期,产量及市场占有量较低,产品规格系列少,质量稳定性较差,在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上有一定困难,这都严重限制了我国对位芳纶纤维产业化进程。对位芳纶纤维批量稳定生产的关键在于保证对位芳纶树脂(PPTA)的生产稳定性。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低温溶液法合成PPTA树脂,即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PD)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助溶剂氯化钙复合溶剂中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PTA树脂。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PD)的缩聚反应需要在低温下进行,因两种单体的反应速度极快,放热量大,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反应体系粘度急速增大,提前发生凝胶化,使反应单体在反应体系中的扩散受到限制,无法充分混合均匀,同时反应产生的副产物HCI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不利于聚合反应的正向进行,最终导致生成的高分子链的分子量低、分子量分布不均匀,影响后续纺丝工艺形成的纤维质量,因此对反应体系的温度控制尤其重要。
目前工业中常采用双螺杆挤出机作为PPTA树脂的反应器,通过外夹套冷媒移热方式来控制体系的温度,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将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热及时带走,HCl无法及时排出,同时螺杆的剪切作用也向反应物输入更多热量,在螺杆凹槽内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不仅增加了装置能耗,而且影响聚合产物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通过改变传统生产工艺的加料方式及采用独特的反应器结构,先将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PD)分别均匀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助溶剂氯化钙复合溶剂体系中,制得两种反应液,然后通过计量泵输送进入对撞流反应容器上部的两个雾化喷嘴中,雾化后的两股反应液进行对撞接触并进行反应,保证了聚合反应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同时通过氮气循环,及时将反应产生的热量和小分子副产物带离反应体系。反应得到的凝胶状产物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先经过打散装置,进一步破碎成为更小颗粒,有利于热传递和小分子副产物扩散,然后下落至挡板上,并沿挡板倾角方向反应器中心聚集下落至折流板上,聚集下落过程中聚合产物颗粒之间相互碰撞凝聚,完成传质传热过程。聚集下落的反应物颗粒在折流板上被随打散机构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重新分散开来,进入下级打散机构,再次破碎。经过多级打散装置及挡板和折流板的共同配合,多次完成产物的破碎-凝聚-破碎的过程,实现反应体系良好的传质传热效果,保证小分子副产物的及时扩散,同时延长了聚合物运动路径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利于反应充分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包括:两个溶解容器、两个反应液缓冲罐、一台对撞流反应容器、一套气体净化系统、一台气体缓冲容器、一组冷冻机组、一组加热机组和两台鼓风机;
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上部为混合段,下部为聚合段;
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包括驱动系统、两个雾化喷头和多级打散机构;所述两个雾化喷头对向设置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的混合段的上部;所述打散机构设置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的聚合段;每级所述打散机构包括主轴、打散叶片和挡板;所述主轴,竖向设置,在所述驱动系统的驱动下水平转动;所述打散叶片,与所述主轴具有夹角,与所述主轴静连接;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打散叶片下方、朝向主轴的一端向下倾斜。
上述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具有进料口、出料口、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混合段上部,所述出料口位于聚合段的下部;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聚合段上部,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聚合段下部;所述第二进气口位混合段下部,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混合段上部;两个溶解容器的出口分别与两个反应液缓冲罐的进口相连,两个反应液缓冲罐的出口均与对撞流反应容器的进料口相连;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均与气体净化系统的进口连接,气体净化系统的出口与气体缓冲容器进口连接,气体缓冲容器的出口分别与冷冻机组的进口、加热机组的进口连接,冷冻机组的出口与第二进气口连接,加热机组的出口与第一进气口连接,一台鼓风机连接于冷冻机组和第二进气口之间,另一台鼓风机连接于加热机组与第一进气口之间。
上述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采用两个溶解容器分别用于配置对苯二甲酰氯(TPC)反应液与对苯二胺(PPD)反应液。通过预先分别配置对苯二甲酰氯(TPC)反应液与对苯二胺(PPD)反应液,将反应单体均匀溶解于溶剂中,避免了固体进料造成的反应物聚集,浓度分布不均问题。
所述溶解容器可以包括壳体、动力系统和夹套层;所述壳体内设有搅拌机构,包括中心轴和随所述中心轴旋转的框式搅拌桨,框式搅拌桨采用卡箍形式固定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且由动力系统驱动旋转;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夹套结构,内走冷却介质,调节、控制所述溶解容器内的温度。溶解容器的出口与反应液缓冲容器的进口相连,利用高位差实现物料的输送。
所述反应液缓冲容器可以包括罐体和夹套层,所述罐体外壁有夹套结构,内走冷却介质,调节、控制反应液缓冲容器内的温度。所述反应液缓冲容器,将溶解容器制得的不同单体的反应液进行存储,缓冲溶解容器间歇操作对连续生产造成的影响,可实现反应系统连续稳定供料。反应液缓冲容器出口与计量泵相连,进而与对撞流反应容器的进料口相连,通过计量泵实现反应液的定量输送。
上述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采用对撞流反应容器代替双螺杆挤出机,反应液在对撞流反应容器内进行聚合反应。对撞流反应容器内部较大的反应空间,可充分缓解聚合反应后期聚合物的相态变化效应,不仅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好,而且能够突破双螺杆单机产能,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设备成本。
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对向设置有两个雾化喷头,即,两个雾化喷头的喷射方向相对。可以实现对苯二甲酰氯(TPC)反应液与对苯二胺(PPD)反应液的雾化及对撞。具体来说,改变传统生产工艺的加料方式,先将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PD)分别均匀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助溶剂氯化钙复合溶剂体系中,制得两种反应液;两种反应液根据计算好的物料配比通过计量泵准确控制,进入雾化喷头,喷头将反应液均匀雾化成为40-60μm粒径扇形分布的反应液雾滴,对向射出的雾滴再相互碰撞并进行聚合反应。从而改变了对位芳纶树脂聚合工艺的加料方式避免了固体进料造成的反应物聚集,浓度分布不均问题,并通过喷雾进料的方式,保证了单体之间配比的均匀和稳定。
对撞流反应容器内进一步设置液雾除沫器;所述液雾除沫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和第二雾化喷头的上方30±5cm处设置液雾除沫器,可以防止粒径较小的反应液液滴被保护气流带入后续气体净化系统增加净化系统负荷,同时避免了反应单体配比的变化。
经过雾化喷头对撞、反应生成的聚合体进入聚合段后首先进入第一级打散机构空间,在第一级打散机构的打散作用下,反应物颗粒随打散机构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向四周、向下运动至挡板周边。由于挡板呈周围高、中心低的漏斗形状,位于挡板周边的反应物颗粒向挡板中心运动,从挡板与主轴之间的空间下落,进入第二级打散机构空间,继续被第二至N级打散机构打散。经过多级打散机构,完成聚合物颗粒的破碎-碰撞凝聚-破的过程,实现聚合颗粒之间的混合,有利于小分子副产物的扩散和反应物浓度的均匀分布,进而保证了反应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均一性。挡板的设置,延长了反应物颗粒下落路径及停留时间,使得反应更充分。
所述打散机构的主轴的上端可以凸出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的外壁且由所述驱动系统驱动旋转。所述打散叶片可以水平或近似水平设置。所述打散叶片,一端与所述主轴连接,另一端靠近但不接触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壁。所述打散叶片可以采用卡箍形式固定在所述主轴上。相邻两级打散机构的所述打散叶片之间间距可以为60±5cm。
进一步的,各级打散叶片在水平方向上交错分布;即,对多级打散机构进行竖直投影、投影于同一水平面,相邻两级打散叶片的投影不重合。更进一步的,各级打散叶片在水平方向上交错、均匀分布;即,对多级打散机构进行竖直投影、投影于同一水平面,各级打散叶片的竖直投影沿主轴均匀分布,任意相邻打散叶片之间的角度相等。实验证明,采用这种方式设置打散叶片,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反应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均一性。
所述挡板可以是呈周围高、中心低的漏斗形状。所述挡板可以焊机在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壁上。所述挡板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壁位于该挡板上方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可以100°~120°。所述挡板与位于其上方、与其相邻的所述打散叶片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1cm。具体的,所述挡板具有第一边缘(外)和第二边缘(内),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边缘低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主轴不接触。
其中,多级打散机构的级数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定。优选的,要保证反应物在对撞流反应容器内的停留时间在20min左右。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所述折流板具有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第四边缘低于所述第三边缘。
所述折流板与所述主轴连接的一端高于其朝向周围的一端,可以是呈中心高、周围低的锥面状。所述折流板可以采用卡箍形式固定在所述主轴上。所述折流板与主轴之间的角度可以为120°~140°。所述挡板朝向第二边缘的延伸线与所述主轴具有交界位置,所述第三边缘在所述交界位置处与所述主轴静连接;即,每层所述挡板延伸线与所述主轴交界点处均设有呈一定角度固定在所述主轴上的折流板。
聚合物颗粒在从挡板中心下落至折流板上,利用折流板的角度及随打散机构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聚集下落的反应物颗粒重新分散开来,进入下级打散机构中。折流板的设置,延长了反应物颗粒在对撞流反应容器内的下落路径及停留时间,使得反应更充分,利于提高聚合物分子量。
可在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的每层打散叶片所在高度的对撞流反应容器壁上设有手孔,便于所述打散叶片、挡板及折流板的拆卸与更换;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下部可以设有锥形的卸料区及旋转卸料阀,反应完成的物料最终汇集在锥形落料区内,通过旋转卸料阀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排出。
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混合段外侧设有夹套层,夹层外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内壁上开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气孔,在混合段顶部设有第二出气口。向第二进气口通入低温保护气体,低温保护气体与混合段产物接触后从第二出气口排出。在对撞流反应容器混合段,通过循环流动的低温保护气体,及时带走反应产生的小分子副产物及反应热,能将反应温度稳定地控制在-10~10℃,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有利于提高聚合物分子量。
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聚合段设有夹套层,夹层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在聚合段顶部侧壁设有第一出气口。向第一进气口通入热保护气体,热保护气体与聚合段产物接触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在对撞流反应容器聚合段,通过循环流动的热保护气体,及时带走反应产生的小分子副产物,同时将反应温度稳定地控制在70~90℃(合适的反应温度),可适当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聚合反应时间,提高聚合效率。
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可以包含一台碱洗池及一台干燥器,用于除去气体中携带的酸性气体及水分。碱洗池所使用的碱液为Ca(OH)2或NaOH或KOH中的一种多几种,优选的是Ca(OH)2溶液。干燥器内所使用的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活性炭、硅胶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是活性炭。
所述的气体缓冲容器,用于存储净化后的气体,稳定整个反应系统的压力;所述的冷冻机组用于实现混合段循环气体的温度控制;所述的加热机组用于实现聚合段循环气体的温度控制。
两台鼓风机分别用于实现混合段和聚合段的保护气体循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方法,通过改变传统生产工艺的加料方式,先将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PD)分别均匀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助溶剂氯化钙复合溶剂体系中,制得两种反应液;两种反应液分别进行雾化,雾化后的两股反应液进行对撞接触并进行聚合反应,保证了聚合反应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用两个溶解容器将对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胺分别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助溶剂氯化钙复合溶剂体系中获得对苯二甲酰氯(TPC)反应液和对苯二胺(PPD)反应液,对苯二甲酰氯(TPC)反应液和对苯二胺(PPD)反应液分别暂存于两个反应液缓冲罐中、然后分别输送至两个雾化喷头、经过雾化对撞发生聚合反应,聚合物颗粒经过多级打散机构、挡板及折流板的共同作用,多次完成破碎-凝聚-破碎的过程;打散机构的转速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确定,优选的,可以将打散机构的转速控制在1800-2000r/min;
保护气体分别通过加热机组、冷冻机组进入聚合段、混合段,然后依次进入气体净化系统和气体缓冲容器,再分别进入冷冻机组和加热机组,实现反应温度的分段控制及小分子副产物的移除;进入聚合段的保护气体的温度为70~90℃,优选为75~85℃;进入混合段的保护气体的温度为-10~10℃,优选为-5~0℃;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和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为为氮气。
具体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溶剂制备:将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进行脱水至含水量在100ppm以下;然后将无水氯化钙溶解到脱水后的N-甲级吡咯烷酮中,控制氯化钙的质量浓度在6%~10%,冷却至10~30℃,得到混合溶剂;
(2)对苯二胺反应液制备:将混合溶剂送入其中一个溶解容器中,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将对苯二胺加入混合溶剂中,持续搅拌至对苯二胺均匀溶解于混合溶剂中,制得摩尔浓度为0.4~0.8mol/L的对苯二胺反应液;将对苯二胺反应液存储于其中一个反应液缓冲容器中,控制对苯二胺反应液温度-10~10℃;
(3)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制备:将混合溶剂送入另一个溶解容器中,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将对苯二甲酰氯(TPC)加入混合溶剂中,持续搅拌至对对苯二甲酰氯(TPC)均匀溶解于混合溶剂中,制得摩尔浓度为0.4~0.8mol/L的对苯二甲酰氯(TPC)反应液;将对苯二甲酰氯(TPC)反应液存储于另一个反应液缓冲容器中,控制苯二甲酰氯(TPC)反应液温度-10~10℃;
(4)反应单体混合:按照对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胺的摩尔比为(1.01~1):1,将对苯二胺反应液和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用计量泵分别送入对撞流反应容器混合段内对向设置的两个雾化喷头内,实现对苯二胺反应液和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的雾化、对撞;同时,通过冷冻机组向第二进气口输入-10~10℃的保护气体,以控制混合段温度在-5~0℃;优选的,向第二进气口输入-5~0℃的保护气体;
(5)聚合反应:启动打散机构,对苯二胺反应液和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在对撞下落过程中,形成的聚合物颗粒进行多级打散;同时,通过加热机组向第一进气口输入70~90℃的保护气体,控制聚合段反应温度在75~85℃;优选的,向第一进气口输入75~85℃的保护气体;
(6)反应产物排出:聚合产物通过出料口排出;
(7)产物后处理:将步骤(6)得到的聚合产物进行水洗、干燥,得到对位芳纶树脂粉末;具体的,干燥温度在80~120℃,干燥压力在-0.06 ~ -0.1mpa,干燥时间在20~30min;
(8)保护气体循环:保护气体经过聚合段从第一出气口排出,然后依次进入气体净化系统和气体缓冲容器;保护气体经过混合段从第二出气口排出,然后依次进入气体净化系统和气体缓冲容器;从气体缓冲容器出来的保护气体再分别进入冷冻机组和加热机组。
步骤(4)中,反应单体在碰撞的同时即可发生聚合反应,聚合物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相互碰撞,形成更大粒径的聚合物颗粒。开启所述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带动所述主轴水平旋转,多级打散机构对所形成更大粒径的聚合物颗粒逐级进行打散,并配合挡板和折流板,完成聚合物颗粒的破碎-碰撞凝聚-破的过程,实现聚合颗粒之间的良好的传质传热,有利于小分子副产物的扩散和反应物浓度的均匀分布,进而保证了反应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均一性。
在PPTA的聚合反应体系中,反应速度极快,在两股雾化反应液对撞的瞬间,即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反应热及酸性小分子副产物。由混合段夹套层进气口进入反应器混合段的低温保护气,及时带走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及酸性小分子副产物,控制反应温度在-5~0℃。在进入聚合段后,在每级打散机构下方设置的挡板用于收集下落的反应物颗粒,并将其导向反应器中心聚集下落,下落至折流板上,利用折流板的角度及随打散机构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聚集下落的反应物颗粒重新分散开来,进入下级打散机构中。由聚合段夹套层进气口进入反应器聚合段的保护气体,及时带走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及酸性小分子副产物,控制反应温度在75~85℃。
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包括碱洗池和干燥器;所述的碱洗池所使用的碱液为Ca(OH)2或NaOH或KOH中的一种多几种,优选的是Ca(OH)2溶液。所述干燥器内所使用的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活性炭、硅胶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是活性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对对位芳纶聚合工艺的加料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预先配置反应液,将反应单体均匀溶解于溶剂中,避免了固体进料造成的反应物聚集,浓度分布不均问题,并通过喷雾进料的方式,计算好的物料配比通过计量泵准确控制,进入雾化喷头,喷头将反应液均匀雾化成为40-60μm粒径扇形分布的反应液雾滴,对向射出的雾滴再相互碰撞,保证了单体之间配比的均匀和稳定。
(2)对撞流反应容器内雾化喷头上方,设置有液雾除沫器,防止粒径较小的反应液液滴被保护气气流带入后续气体净化系统,增加净化系统负荷,同时避免了反应液配比的变化。
(3)在对撞流反应容器混合段,通过循环流动的低温保护气体,及时带走反应产生的小分子副产物及反应热,反应温度控制稳定,促进反应正想进行,有利于提高聚合物分子量。
(4)在对撞流反应容器聚合段,通过循环流动的热保护气体,及时带走反应产生的小分子副产物及反应热,同时合适的反应温度可适当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聚合反应时间,提高聚合效率。
(5)在聚合物颗粒下落过程中,聚合物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粒径不断增大,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液滴粘度不断增大,变为凝胶态物质,不利于反应物在颗粒内的均匀混合及小分子副产物的排出。多级打散机构可完成液滴的破碎-凝聚-破碎的过程,实现颗粒之间的均匀混合,强化颗粒之间的传质传热效果,同时有利于液滴内部小分子副产物的扩散,促进聚合反应正向进行,提高聚合物分子量。
(6)独特设计的挡板及折流板设计,将下落的反应物颗粒收集并将其导向对撞流反应容器中心聚集下落至折流板上,利用折流板的角度及随打散机构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聚集下落的反应物颗粒重新分散开来,进入下级打散机构中。挡板及折流板的设置,延长了反应物颗粒下落路径及停留时间,反应更充分,利于提高聚合物分子量。
(7)对撞流反应容器内部较大的反应空间,可充分缓解聚合反应后期聚合物的祥泰变化效应,不仅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好,而且能够突破双螺杆单机产能,而且对撞流反应容器造价远低于双螺杆挤出机,还可以大幅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连续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连续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连续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连续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对比例2提供的连续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对比例3提供的连续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溶解容器,2-第二溶解容器,3-第一反应液缓冲容器,4-第二反应液缓冲容器,5-对撞流反应容器, 6-碱洗池,7-干燥器,8-气体缓冲容器,9-冷冻机组,10-混合段鼓风机,11-加热机组,12-聚合段鼓风机,13-旋转卸料阀,501-驱动系统,502-液雾除沫器,503-第一雾化喷头,504-第二雾化喷头,505-挡板,506-折流板,507-打散叶片,508-聚合段夹套层,509-第一进气口,510-第一出气口,511-混合段夹套层,512-第二进气口,513-第二出气口,514-混合段气孔,515-聚合段气孔。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包括:第一溶解容器1、第二溶解容器2、第一反应液缓冲容器3、第二反应液缓冲容器4、对撞流反应容器5、驱动系统501、一套气体净化系统、一台气体缓冲容器8、一组冷冻机组9、一组加热机组11和两台鼓风机;气体净化系统包含一台碱洗池6及一台干燥器7;
对撞流反应容器5内设置有第一雾化喷头503、第二雾化喷头504和N级打散机构(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下同);第一雾化喷头503和第二雾化喷头504作为进料口位于对撞流反应容器5上部,第一雾化喷头503的喷射方向与第二雾化喷头504的喷射方向相对;在第一雾化喷头503和第二雾化喷头504的上方30cm处设置液雾除沫器502;对撞流反应容器5的出料口位于对撞流反应容器5的底部;
N级打散机构包括主轴、N层打散叶片507和N层挡板505,其中,一层打散叶片507、一层挡板505和主轴成一级打散机构;主轴,竖向设置,其一端凸出于对撞流反应容器5的外壁,在驱动系统501的驱动下水平转动;打散叶片507采用卡箍形式固定在主轴上,随主轴旋转;每层打散叶片507之间间距约为60cm;每层打散叶片507下方约10cm处均设有呈一定角度焊接在对撞流反应容器5壁上的挡板505,挡板505与位于其上方的对撞流反应容器5壁之间的角度呈100°~120°;每层挡板505延伸线与主轴交界点处均设有呈一定角度固定在主轴上的折流板506,折流板506采用卡箍形式固定在主轴上,折流板506与位于其上方的主轴之间的角度呈120°~140°;对撞流反应容器5每级打散机构所在高度的对撞流反应容器5壁上均设有手孔,便于打散叶片507及折流板506的拆卸与更换;
N级打散机构,从上而下依次为第一级打散机构、第二级打散机构至第N级打散机构;第一级打散机构位于第一雾化喷头503、第二雾化喷头504下方,第N级打散机构位于出料口上方;在第一级打散机构对应位置至对撞流反应容器5顶部之间的空间为对撞流反应容器5的混合段,由第一级打散机构至最后一打散机构之间的空间为对撞流反应容器5的聚合段;
对撞流反应容器5混合段外侧设有混合段夹套层511,混合段夹套层511外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512,混合段夹套层511对应的内壁上开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混合段气孔514,在混合段顶部设有第二出气口513,混合段内通有循环流动的低温保护气体,控制混合段温度在-10~10℃;对撞流反应容器5壁聚合段设有聚合段夹套层508,聚合段夹套层508上设有第一进气口509,聚合段夹套层508对应的内壁上开有若干均匀排布的聚合段气孔515,在聚合段顶部侧壁设有第一出气口510,聚合段内通有循环流动的热保护气体,控制聚合段温度在70~90℃;对撞流反应容器5下部设有锥形的卸料区及旋转卸料阀13,反应完成的物料最终汇集在锥形落料区内,通过旋转卸料阀13从对撞流反应容器5内排出;
第一溶解容器1的出口连接第一反应液缓冲容器3的进口,第二溶解容器2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反应液缓冲容器4的进口,利用高位差实现物料的输送;第一反应液缓冲容器3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雾化喷头503的进口,第二反应液缓冲容器4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雾化喷头504的进口,通过计量泵实现反应液的定量输送;
第一出气口510和第二出气口513均与气体净化系统的进口连接,气体净化系统的出口与气体缓冲容器8进口连接,气体缓冲容器8的出口分别与冷冻机组9的进口、加热机组11的进口连接,冷冻机组9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512连接,加热机组11的出口与第一进气口509连接,一台鼓风机连接于冷冻机组9和第二进气口512之间,另一台鼓风机连接于加热机组11与第一进气口509之间。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方法,采用本实施例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溶剂制备:将生产所用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进行脱水处理,处理后溶剂含水量在90ppm左右;然后将无水氯化钙溶解到N-甲级吡咯烷酮中,得到复合溶剂,控制氯化钙的质量浓度在8%,然后将混合溶剂冷却至20℃。
(2)对苯二胺反应液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一定量的混合溶剂送入第一溶解容器1中,加入一定量对苯二胺,控制对苯二胺的摩尔浓度为0.4mol/L,持续搅拌15~20min,使对苯二胺均匀溶解于混合溶液中,将制得对苯二胺反应液存储于第一反应液缓冲容器3中,控制反应液温度0~10℃
(3)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一定量的混合溶剂送入第二溶解容器2中,加入一定量对苯二甲酰氯(TPC),持续搅拌15~20min,使对苯二甲酰氯均匀溶解于混合溶液中,控制对苯二甲酰氯的摩尔0.4mol/L,制得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存储于第二反应液缓冲容器4中,控制反应液温度0~10℃。
(4)反应单体混合:按照1.006:1的比例,将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和对苯二胺反应液用计量泵分别送入第二雾化喷头504、第一雾化喷头503内,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和对苯二胺反应液分别从第二雾化喷头504、第一雾化喷头503内喷出、雾化、对撞,混合,同时发生聚合反应;从冷冻机组9出来的氮气经由混合段鼓风机10向第二进气口512通入低温氮气,低温氮气与聚合物接触从第二出气口513排出,及时带走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及酸性小分子副产物,控制反应温度在-5~0℃。
(5)聚合反应:开启驱动系统501,生成的聚合物颗粒在对撞流反应容器5内边反应边下落,经过多级打散机构,完成聚合物颗粒的破碎-碰撞凝聚-破的过程,打散机构转速控制在2200-2400r/min,同时经过多级挡板505及折流板506,保证反应物在对撞流反应容器5内的停留时间在20min左右;从加热机组11出来的氮气经由聚合段鼓风机12向第一进气口509通入热氮气,控制反应温度在75~80℃。
(6)反应产物排出及后处理:在对撞流反应容器5聚合物段完成聚合反应的聚合产物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对撞流反应容器5底部的锥形落料区,通过旋转卸料阀13从对撞流反应容器5内排出。经过水洗,然后利用真空干燥机在100~105℃,-0.09mpa下干燥20min,得到对位芳纶树脂粉末。
(7)从第二出气口513、第一出气口510排出的氮气均依次进入气体净化系统、气体缓冲容器8,从气体缓冲容器8出来的氮气分别进入冷冻机组9、加热机组11。
用乌氏粘度计测试本实施例对位芳纶树脂粉末的比浓对数粘度,生产过程中随机取5个样品测其粘度,用标准公式计算其数据偏差。乌氏粘度计测定对数比浓粘度为6.4±0.2。
实施例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对撞流反应容器5内省略了折流板506。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方法,采用本实施例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操作步骤同实施例1。
用乌氏粘度计测试本实施例对位芳纶树脂粉末的比浓对数粘度,生产过程中随机取5个样品测其粘度,用标准公式计算其数据偏差。乌氏粘度计测定对数比浓粘度为6.1±0.2。
实施例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对撞流反应容器5存在以下区别:
对撞流反应容器5混合段外侧设有混合段夹套层511,混合段夹套层511外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512,在混合段顶部夹层外壁上设有第二出气口513,夹套内有能使空气流通的通道,混合段通道内有循环流动的低温保护气体,控制混合段温度在-10~10℃;对撞流反应容器5壁聚合段设有夹套层,夹层外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509,在聚合段顶部夹层外壁上设有第一出气口510,夹套内有能使空气流通的通道,聚合段通道有循环流动的热保护气体,控制聚合段温度在70~90℃。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方法,采用本实施例的对位芳纶的连续聚合系统,操作步骤同实施例1。
用乌氏粘度计测试本实施例对位芳纶树脂粉末的比浓对数粘度,生产过程中随机取5个样品测其粘度,用标准公式计算其数据偏差。乌氏粘度计测定对数比浓粘度为6.0±0.2。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对撞流反应容器5省略了第一雾化喷头503、第二雾化喷头504。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方法,采用本实施例的对位芳纶的连续聚合系统,操作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步骤(4)是将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和对苯二胺反应液用计量泵分别送入进料口,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和对苯二胺反应液在进料口处反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
用乌氏粘度计测试本实施例对位芳纶树脂粉末的比浓对数粘度,生产过程中随机取5个样品测其粘度,用标准公式计算其数据偏差。乌氏粘度计测定对数比浓粘度为5.3±0.2。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对撞流反应容器5省略了挡板505、第一雾化喷头503、第二雾化喷头504。
一种对位芳纶连续聚合方法,采用本对比例的对位芳纶的连续聚合系统,操作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步骤(4)是将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和对苯二胺反应液用计量泵分别送入进料口,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和对苯二胺反应液在进料口处反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
用乌氏粘度计测试本实施例对位芳纶树脂粉末的比浓对数粘度,生产过程中随机取5个样品测其粘度,用标准公式计算其数据偏差。乌氏粘度计测定对数比浓粘度为5.1±0.2。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溶解容器、两个反应液缓冲罐、一台对撞流反应容器、一套气体净化系统、一台气体缓冲容器、一组冷冻机组、一组加热机组和两台鼓风机;
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上部为混合段,下部为聚合段;
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包括驱动系统、两个雾化喷头和多级打散机构;所述两个雾化喷头对向设置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的混合段的上部,喷头将反应液均匀雾化成为40-60μm粒径扇形分布的反应液雾滴,对向射出的雾滴再相互碰撞并进行聚合反应;所述打散机构设置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的聚合段;每级所述打散机构包括主轴、打散叶片和挡板;所述主轴,竖向设置,在所述驱动系统的驱动下水平转动;所述打散叶片,与所述主轴具有夹角,与所述主轴静连接;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打散叶片下方;
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具有进料口、出料口、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混合段上部,所述出料口位于聚合段的下部;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聚合段上部,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聚合段下部;所述第二进气口位混合段下部,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混合段上部;
两个溶解容器的出口分别与两个反应液缓冲罐的进口相连,两个反应液缓冲罐的出口均与对撞流反应容器的进料口相连;
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均与气体净化系统的进口连接,气体净化系统的出口与气体缓冲容器进口连接,气体缓冲容器的出口分别与冷冻机组的进口、加热机组的进口连接,冷冻机组的出口与第二进气口连接,加热机组的出口与第一进气口连接,一台鼓风机连接于冷冻机组和第二进气口之间,另一台鼓风机连接于加热机组与第一进气口之间;
相邻两级打散机构的打散叶片之间间距为60±5cm;所述挡板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壁位于该挡板上方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100°~120°;所述挡板与位于其上方、与其相邻的所述打散叶片之间的距离为10±1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边缘低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主轴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所述折流板具有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第四边缘低于所述第三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与主轴位于该折流板上方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朝向第二边缘的延伸线与主轴具有交界位置;所述第三边缘在所述交界位置处与所述主轴静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雾除沫器;所述液雾除沫器,设置于所述对撞流反应容器内,位于第一雾化喷头和第二雾化喷头上方。
7.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聚合系统,
用两个溶解容器将对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胺分别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和助溶剂氯化钙复合溶剂体系中获得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和对苯二胺反应液,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和对苯二胺反应液分别暂存于两个反应液缓冲罐中、然后分别输送至两个雾化喷头、经过雾化对撞反应生成聚合物,聚合物经过多级打散机构,完成破碎-凝聚-破碎的过程;
保护气体分别通过加热机组、冷冻机组进入聚合段、混合段,然后依次进入气体净化系统和气体缓冲容器,再分别进入冷冻机组和加热机组;进入聚合段的保护气体的温度为70~90℃,进入混合段的保护气体的温度为-10~10℃,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和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具体的,对位芳纶的连续聚合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溶剂制备:将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进行脱水至含水量在100ppm以下;然后将无水氯化钙溶解到脱水后的N-甲级吡咯烷酮中,控制氯化钙的质量浓度在6%~10%,冷却至10~30℃,得到混合溶剂;
(2)对苯二胺反应液制备:将混合溶剂送入其中一个溶解容器中,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将对苯二胺加入混合溶剂中,持续搅拌至对苯二胺均匀溶解于混合溶剂中,制得摩尔浓度为0.4~0.8mol/L的对苯二胺反应液;将对苯二胺反应液存储于其中一个反应液缓冲容器中,控制对苯二胺反应液温度-10~10℃;
(3)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制备:将混合溶剂送入另一个溶解容器中,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将对苯二甲酰氯加入混合溶剂中,持续搅拌至对对苯二甲酰氯均匀溶解于混合溶剂中,制得摩尔浓度为0.4~0.8mol/L的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将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存储于另一个反应液缓冲容器中,控制苯二甲酰氯反应液温度-10~10℃;
(4)反应单体混合:按照对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胺的摩尔比为(1.01~1):1,将对苯二胺反应液和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用计量泵分别送入对撞流反应容器混合段内对向设置的两个雾化喷头内,实现对苯二胺反应液和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的雾化、对撞;同时,通过冷冻机组向第二进气口输入保护气体,以控制混合段温度在-5~0℃;
(5)聚合反应:启动打散机构,对苯二胺反应液和对苯二甲酰氯反应液在对撞下落过程中,形成的聚合物颗粒进行多级打散;同时,通过加热机组向第一进气口输入保护气体,控制聚合段反应温度在75~85℃;
(6)反应产物排出:聚合产物通过出料口排出;
(7)产物后处理:将步骤(6)得到的聚合产物进行水洗、干燥,得到对位芳纶树脂粉末;具体的,干燥温度在80~120℃,干燥压力在-0.06 ~ -0.1mpa,干燥时间在20~30min;
(8)保护气体循环:保护气体经过聚合段从第一出气口排出,然后依次进入气体净化系统和气体缓冲容器;保护气体经过混合段从第二出气口排出,然后依次进入气体净化系统和气体缓冲容器;从气体缓冲容器出来的保护气体再分别进入冷冻机组和加热机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聚合段的保护气体的温度为75~85℃,进入混合段的保护气体的温度为-5~0℃,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
CN202311536965.8A 2023-11-17 2023-11-17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7258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6965.8A CN117258743B (zh) 2023-11-17 2023-11-17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6965.8A CN117258743B (zh) 2023-11-17 2023-11-17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8743A CN117258743A (zh) 2023-12-22
CN117258743B true CN117258743B (zh) 2024-03-19

Family

ID=8920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6965.8A Active CN117258743B (zh) 2023-11-17 2023-11-17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874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496A (zh) * 1995-06-07 1998-08-26 克拉伦斯S·弗里曼 一种聚合方法,设备和聚合物
CN205042452U (zh) * 2015-04-28 2016-02-2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撞击流多相反应器
WO2017181761A1 (zh) * 2016-04-18 2017-10-26 山东万圣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苯二胺的连续溶解装置及方法
WO2017214743A1 (zh) * 2016-06-13 2017-12-21 杨磊 聚对苯二甲酰对二苯胺的制备工艺
CN108014732A (zh) * 2016-10-28 2018-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老化反应器及氢氧化铝的老化方法
EP3771489A1 (en) * 2019-08-01 2021-02-03 Kraton Polymers Research B.V. Process for a continuous reaction with feedstocks derived from bio-renewable resources
CN112473610A (zh) * 2020-10-31 2021-03-12 山东广垠新材料有限公司 半芳族聚酰胺的熔融聚合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496A (zh) * 1995-06-07 1998-08-26 克拉伦斯S·弗里曼 一种聚合方法,设备和聚合物
CN205042452U (zh) * 2015-04-28 2016-02-2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撞击流多相反应器
WO2017181761A1 (zh) * 2016-04-18 2017-10-26 山东万圣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苯二胺的连续溶解装置及方法
WO2017214743A1 (zh) * 2016-06-13 2017-12-21 杨磊 聚对苯二甲酰对二苯胺的制备工艺
CN108014732A (zh) * 2016-10-28 2018-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老化反应器及氢氧化铝的老化方法
EP3771489A1 (en) * 2019-08-01 2021-02-03 Kraton Polymers Research B.V. Process for a continuous reaction with feedstocks derived from bio-renewable resources
CN112473610A (zh) * 2020-10-31 2021-03-12 山东广垠新材料有限公司 半芳族聚酰胺的熔融聚合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8743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5842B (zh) 锦纶6连续聚合生产工艺
JP5591111B2 (ja) 高粘度ポリエステル溶融物でできた低加水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顆粒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ポリエステル顆粒の製造装置
CN101899152B (zh) 锦纶6连续聚合生产工艺中二氧化钛添加剂的配制
CN108570148A (zh) 一种防氧化的尼龙6切片聚合生产装置及方法
CN103660065A (zh) 惰性气体下用于聚合物直接晶化的方法和设备
KR101797123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과립의 잔열을 이용한 분자량 증대 방법
CN102691130A (zh) 阻燃性聚酯纤维的制造工艺
EA005896B1 (ru) Получение сферических частиц из расплава полимера
CN101605643A (zh) 生产均匀结晶的缩聚物粒料的方法
CN117258743B (zh) 对位芳纶连续聚合系统及方法
CN109776702A (zh) 聚丙烯或丙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0605079A (zh) 超声波雾化微混合器、微通道反应器、预聚系统、对位芳纶树脂连续聚合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02212194B (zh) 一种粒子相聚合反应制备有机聚合物的方法
CN105126711B (zh) 一种搅拌研磨反应器及其用于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10229329A (zh) 一种高聚合度半生物质基呋喃聚酰胺树脂连续生产装置及连续生产方法
EP2678374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ether polyols
RU220584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ного полиэтилентерефталата
CN104862810B (zh) 一种生产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的方法
CN100509913C (zh) 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生产工艺
CN202626370U (zh) 阻燃性聚酯纤维的制造设备系统
CN110358082A (zh) 一种聚酯酰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12174854U (zh) 尼龙盐液的蒸发聚合装置
CN111494976A (zh) 一种淤浆法聚乙烯工艺中稀释剂的脱除装置
CN207552224U (zh) 一种聚酮的生产工艺装置
CN220780270U (zh) 一种半芳香族尼龙复合盐的制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