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4638A - 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4638A
CN117254638A CN202311533294.XA CN202311533294A CN117254638A CN 117254638 A CN117254638 A CN 117254638A CN 202311533294 A CN202311533294 A CN 202311533294A CN 117254638 A CN117254638 A CN 117254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iquid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moto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32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4638B (zh
Inventor
王长路
高贵彬
曹建
汪凯
王冠博
王晶
张立勇
岳增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gong High E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gong High E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gong High E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gong High E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32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46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4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4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4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4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永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所述缩短冷却路径组件包括有基座贴合框、引流板、隔断杆、冷却液流经腔、断层、分流板、插入框、散热片与隔板,而另一个活动框就会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活动框就会联合本身对交替送液框内部的冷却液进行输送,冷却液会从交替送液框中流出,并进入到冷却液流经腔的内部,这种输送冷却液的方式,会让永磁电机更加全面的冷却液,同时缩短冷却液流经的路径,这样可保证永磁电机的散热均匀,使得永磁电机的散热更加的彻底,缩短冷却液循环的流程,增大冷却液同步流过永磁电机的范围,进而可提高永磁电机的散热效果,有效保证永磁电机进行正常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动机以永磁体提供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且省去了容易出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又因无需励磁电流,没有励磁损耗,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动机由定子、转子和端盖等部件构成,定子与普通感应电动机基本相同,采用叠片结构以减小电动机运行时的铁耗,转子可做成实心,也可用叠片叠压,电枢绕组可采用集中整距绕组的,也可采用分布短距绕组和非常规绕组。
目前的永磁电机在实际使用的当中,由于其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中,永磁电机会存在发热发烫的情况,而目前为了永磁电机避免一直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会把永磁电机放置在水套冷机座上,利用水冷对工作中的永磁电机进行降温,有效的对永磁电机进行保护,使其能够稳定的工作。
而目前的水套冷机座均是通过连续的弯管实现对冷却水的输送,冷却水从弯管的一头输送到弯管的另一头,实现一个冷却循环,在冷却水输送的过程中,即可对永磁电机进行降温处理,但是这种降温方式存在降温效果差的情况,即冷却液的输送路径过长,导致冷却液最初输送时,冷却效果最佳,随着冷却液吸收热量,冷却液在管道的后半部分因为已经吸收了部分热量,导致其吸收的有限,这就使得永磁电机与冷却液首先接触的部分散热降温效果好,后半部分与冷却液接触的部分散热效果差,使得永磁电机的散热降温并不均匀,因此现有的水套冷机座并不能完整的实现永磁电机的全面降温,导致永磁电机的工作仍然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以解决上述过程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包括永磁电机与水套冷机座,所述水套冷机座包括缩短冷却路径组件与冷却液储存组件,其中冷却液储存组件设置在缩短冷却路径组件的下侧;
所述缩短冷却路径组件包括有基座贴合框、引流板、隔断杆、冷却液流经腔、断层、分流板、插入框、散热片与隔板,其中引流板设置在基座贴合框的内部,所述隔断杆均匀固定在引流板上,其中冷却液流经腔形成在每个隔断杆之间,其中断层设置在引流板的中部,所述分流板设置在断层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基座贴合框固定在永磁电机的下侧,其中基座贴合框设置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分流板设置的形状为三角形,其中分流板固定在基座贴合框上。
优选的,所述插入框贯穿断层设置,其中散热片对称设置在插入框的两侧,所述隔板对称设置在引流板的下侧,其中隔板与基座贴合框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入框的下侧设置固定连接的交替送液框,其中交替送液框设置的形状为U形,所述交替送液框的内部对称设置固定连接的密封挡块,其中交替送液框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设置固定连接的控制板,其中旋转杆中部贯穿设置固定连接的操控杆,所述操控杆贯穿交替送液框设置,其中操控杆活动连接在交替送液框上,所述交替送液框的下侧设置有错开式加压送液组件。
优选的,所述错开式加压送液组件包括有活动框、进液口、单向阀、内齿杆、传动齿轮、电机轴与外齿杆,其中进液口均匀开设在活动框上,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活动框上,其中内齿杆均匀固定安装在活动框上,所述传动齿轮处于内齿杆的一侧,其中电机轴贯穿传动齿轮设置,所述外齿杆固定在活动框远离内齿杆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活动框对称插入设置在交替送液框的内部,其中传动齿轮处于两个内齿杆之间,所述电机轴与传动齿轮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框上下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储存组件包括储存框、加液管、制冷管、回液槽、上挡板、下挡板与阶梯板,其中加液管安装在储存框上,所述制冷管均匀安装在储存框的内部,其中回液槽对称开设在储存框上,所述上挡板对称设置在储存框的内部,所述下挡板设置在上挡板的一侧,其中阶梯板均匀固定在下挡板朝向上挡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储存框固定在基座贴合框的下侧,其中基座贴合框上开设对应回液槽的穿槽。
优选的,所述操控杆贯穿储存框设置,其中电机轴贯穿储存框设置,所述插入框贯穿储存框设置,其中交替送液框处于储存框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储存框的内部设置活动连接的转动支杆,其中转动支杆上均匀设置固定连接的搅拌扇叶,所述转动支杆不与储存框接触的一侧设置固定连接的随转齿轮,其中随转齿轮与外齿杆之间啮合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当一个活动框向下移动时,控制板就可被操控杆驱动,对向下移动活动框相对应的通道进行密封,在活动框向下移动时,对应的空间处于密封负压状态,这样冷却液就可进入到交替送液框的内部,而另一个活动框就会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活动框就会联合本身对交替送液框内部的冷却液进行输送,冷却液会从交替送液框中流出,并进入到冷却液流经腔的内部,这种输送冷却液的方式,会让永磁电机更加全面的冷却液,同时缩短冷却液流经的路径,这样可保证永磁电机的散热均匀,使得永磁电机的散热更加的彻底,缩短冷却液循环的流程,增大冷却液同步流过永磁电机的范围,进而可提高永磁电机的散热效果,有效保证永磁电机进行正常作业;
在活动框上下移动时,外齿杆会随着活动框一起移动,这样外齿杆就会对随转齿轮发生转动,因此转动支杆带着搅拌扇叶进行转动,对冷却液进行搅拌,让循环的冷却液快速进行冷却,以便冷却液的下次冷却,保证永磁电机的散热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座贴合框前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座贴合框半剖前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座贴合框半剖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引流板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活动框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活动框半剖右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控制板前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储存框半剖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转动支杆立体示意图。
图中:1、永磁电机;2、基座贴合框;21、引流板;22、隔断杆;23、冷却液流经腔;24、断层;25、分流板;26、插入框;2601、交替送液框;2602、密封挡块;2603、旋转杆;2604、控制板;2605、操控杆;2606、活动框;2607、进液口;2608、单向阀;2609、内齿杆;2610、传动齿轮;2611、电机轴;2612、外齿杆;27、散热片;28、隔板;3、储存框;301、转动支杆;302、搅拌扇叶;303、随转齿轮;31、加液管;32、制冷管;33、回液槽;34、上挡板;35、下挡板;36、阶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永磁电机1与水套冷机座,水套冷机座包括缩短冷却路径组件与冷却液储存组件,其中冷却液储存组件设置在缩短冷却路径组件的下侧;
缩短冷却路径组件包括有基座贴合框2、引流板21、隔断杆22、冷却液流经腔23、断层24、分流板25、插入框26、散热片27与隔板28,其中引流板21设置在基座贴合框2的内部,引流板21与基座贴合框2的内侧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隔,此间隔是便于冷却液流经的,隔断杆22均匀固定在引流板21上,其中冷却液流经腔23形成在每个隔断杆22之间,其中断层24设置在引流板21的中部,分流板25设置在断层24的上方。
基座贴合框2固定在永磁电机1的下侧,其中基座贴合框2设置的形状为弧形,引流板21设置的形状为弧形,引流板21的圆心与基座贴合框2的圆心落在同一个点上,分流板25设置的形状为三角形,其中分流板25固定在基座贴合框2上,插入框26贯穿断层24设置,插入框26与引流板21之间贴合设置,引流板21的两个翘起的端部不接触基座贴合框2设置,其中散热片27对称设置在插入框26的两侧,散热片通过铝合金制成,隔板28对称设置在引流板21的下侧,其中隔板28与基座贴合框2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插入框26的下侧设置固定连接的交替送液框2601,其中交替送液框2601设置的形状为U形,交替送液框2601的内部对称设置固定连接的密封挡块2602,其中交替送液框260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旋转杆2603,旋转杆2603上设置固定连接的控制板2604,其中旋转杆2603中部贯穿设置固定连接的操控杆2605,操控杆2605贯穿交替送液框2601设置,其中操控杆2605活动连接在交替送液框2601上,交替送液框2601的下侧设置有错开式加压送液组件。操控杆2605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交替送液框2601上。
错开式加压送液组件包括有活动框2606、进液口2607、单向阀2608、内齿杆2609、传动齿轮2610、电机轴2611与外齿杆2612,其中进液口2607均匀开设在活动框2606上,单向阀2608设置在活动框2606上,单向阀2608安装的位置与进液口2607的位置相对应,冷却液只可借助单向阀2608进入到活动框2606的内部,其中内齿杆2609均匀固定安装在活动框2606上,传动齿轮2610处于内齿杆2609的一侧,传动齿轮2610与内齿杆2609之间啮合设置,其中电机轴2611贯穿传动齿轮2610设置,外齿杆2612固定在活动框2606远离内齿杆2609的一侧。
活动框2606对称插入设置在交替送液框2601的内部,其中传动齿轮2610处于两个内齿杆2609之间,在活动框2606第一次工作之前,把插入框26、交替送液框2601与活动框2606的内部均灌满冷却液,这样才能保证冷却液被输送到冷却液流经腔23的内部,电机轴2611与传动齿轮2610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框2606上下交错设置。
冷却液储存组件包括储存框3、加液管31、制冷管32、回液槽33、上挡板34、下挡板35与阶梯板36,其中加液管31安装在储存框3上,借助加液管31便于向储存框3的内部补充冷却液,制冷管32均匀安装在储存框3的内部,其中回液槽33对称开设在储存框3上,上挡板34对称设置在储存框3的内部,下挡板35设置在上挡板34的一侧,其中阶梯板36均匀固定在下挡板35朝向上挡板34的一侧。上挡板34与下挡板35位于回液槽33的两侧,
储存框3固定在基座贴合框2的下侧,其中基座贴合框2上开设对应回液槽33的穿槽,操控杆2605贯穿储存框3设置,其中电机轴2611贯穿储存框3设置,电机轴2611与操控杆2605均通过电机进行带动转动,插入框26贯穿储存框3设置,其中交替送液框2601处于储存框3的内部。
当一个活动框向下移动时,控制板就可被操控杆驱动,对向下移动活动框相对应的通道进行密封,在活动框向下移动时,对应的空间处于密封负压状态,这样冷却液就可进入到交替送液框的内部,而另一个活动框就会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活动框就会联合本身对交替送液框内部的冷却液进行输送,冷却液会从交替送液框中流出,并进入到冷却液流经腔的内部,这种输送冷却液的方式,会让永磁电机更加全面的冷却液,同时缩短冷却液流经的路径,这样可保证永磁电机的散热均匀,使得永磁电机的散热更加的彻底,缩短冷却液循环的流程,增大冷却液同步流过永磁电机的范围,进而可提高永磁电机的散热效果,有效保证永磁电机进行正常作业;
在活动框上下移动时,外齿杆会随着活动框一起移动,这样外齿杆就会对随转齿轮发生转动,因此转动支杆带着搅拌扇叶进行转动,对冷却液进行搅拌,让循环的冷却液快速进行冷却,以便冷却液的下次冷却,保证永磁电机的散热有效性,
储存框3的内部设置活动连接的转动支杆301,转动支杆301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储存框3上,其中转动支杆301上均匀设置固定连接的搅拌扇叶302,转动支杆301不与储存框3接触的一侧设置固定连接的随转齿轮303,其中随转齿轮303与外齿杆2612之间啮合设置。
在需要对永磁电机1进行散热时,电机轴2611带着传动齿轮2610进行转动,传动齿轮2610会使得一个内齿杆2609向上移动,另一个内齿杆2609向下移动,内齿杆2609带着活动框2606一起移动,这样反复转动,控制板2604可控制交替送液框2601的两个通道,当一个活动框2606向下移动时,控制板2604就可被操控杆2605驱动,对向下移动活动框2606相对应的通道进行密封,在活动框2606向下移动时,对应的空间处于密封负压状态,这样冷却液就可进入到交替送液框2601的内部,而另一个活动框2606就会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活动框2606就会联合本身对交替送液框2601内部的冷却液进行输送,冷却液会从交替送液框2601中流出,并进入到冷却液流经腔23的内部,这种输送冷却液的方式,会让永磁电机1更加全面的冷却液,同时缩短冷却液流经的路径,这样可保证永磁电机1的散热均匀,使得永磁电机的散热更加的彻底,缩短冷却液循环的流程,增大冷却液同步流过永磁电机的范围,进而可提高永磁电机的散热效果,有效保证永磁电机进行正常作业;
冷却液经过冷却液流经腔23后会从回液槽33流出,实现冷却液的一个循环;
在活动框2606上下移动时,外齿杆2612会随着活动框2606一起移动,这样外齿杆2612就会对随转齿轮303发生转动,因此转动支杆301带着搅拌扇叶302进行转动,对冷却液进行搅拌,让循环的冷却液快速进行冷却,以便冷却液的下次冷却,保证永磁电机的散热有效性。
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包括永磁电机(1)与水套冷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冷机座包括缩短冷却路径组件与冷却液储存组件,其中冷却液储存组件设置在缩短冷却路径组件的下侧;
所述缩短冷却路径组件包括有基座贴合框(2)、引流板(21)、隔断杆(22)、冷却液流经腔(23)、断层(24)、分流板(25)、插入框(26)、散热片(27)与隔板(28),其中引流板(21)设置在基座贴合框(2)的内部,所述隔断杆(22)均匀固定在引流板(21)上,其中冷却液流经腔(23)形成在每个隔断杆(22)之间,其中断层(24)设置在引流板(21)的中部,所述分流板(25)设置在断层(2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贴合框(2)固定在永磁电机(1)的下侧,其中基座贴合框(2)设置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分流板(25)设置的形状为三角形,其中分流板(25)固定在基座贴合框(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框(26)贯穿断层(24)设置,其中散热片(27)对称设置在插入框(26)的两侧,所述隔板(28)对称设置在引流板(21)的下侧,其中隔板(28)与基座贴合框(2)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框(26)的下侧设置固定连接的交替送液框(2601),其中交替送液框(2601)设置的形状为U形,所述交替送液框(2601)的内部对称设置固定连接的密封挡块(2602),其中交替送液框(260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旋转杆(2603),所述旋转杆(2603)上设置固定连接的控制板(2604),其中旋转杆(2603)中部贯穿设置固定连接的操控杆(2605),所述操控杆(2605)贯穿交替送液框(2601)设置,其中操控杆(2605)活动连接在交替送液框(2601)上,所述交替送液框(2601)的下侧设置有错开式加压送液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开式加压送液组件包括有活动框(2606)、进液口(2607)、单向阀(2608)、内齿杆(2609)、传动齿轮(2610)、电机轴(2611)与外齿杆(2612),其中进液口(2607)均匀开设在活动框(2606)上,所述单向阀(2608)设置在活动框(2606)上,其中内齿杆(2609)均匀固定安装在活动框(2606)上,所述传动齿轮(2610)处于内齿杆(2609)的一侧,其中电机轴(2611)贯穿传动齿轮(2610)设置,所述外齿杆(2612)固定在活动框(2606)远离内齿杆(2609)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2606)对称插入设置在交替送液框(2601)的内部,其中传动齿轮(2610)处于两个内齿杆(2609)之间,所述电机轴(2611)与传动齿轮(2610)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框(2606)上下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储存组件包括储存框(3)、加液管(31)、制冷管(32)、回液槽(33)、上挡板(34)、下挡板(35)与阶梯板(36),其中加液管(31)安装在储存框(3)上,所述制冷管(32)均匀安装在储存框(3)的内部,其中回液槽(33)对称开设在储存框(3)上,所述上挡板(34)对称设置在储存框(3)的内部,所述下挡板(35)设置在上挡板(34)的一侧,其中阶梯板(36)均匀固定在下挡板(35)朝向上挡板(34)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框(3)固定在基座贴合框(2)的下侧,其中基座贴合框(2)上开设对应回液槽(33)的穿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杆(2605)贯穿储存框(3)设置,其中电机轴(2611)贯穿储存框(3)设置,所述插入框(26)贯穿储存框(3)设置,其中交替送液框(2601)处于储存框(3)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框(3)的内部设置活动连接的转动支杆(301),其中转动支杆(301)上均匀设置固定连接的搅拌扇叶(302),所述转动支杆(301)不与储存框(3)接触的一侧设置固定连接的随转齿轮(303),其中随转齿轮(303)与外齿杆(2612)之间啮合设置。
CN202311533294.XA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Active CN117254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3294.XA CN117254638B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3294.XA CN117254638B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4638A true CN117254638A (zh) 2023-12-19
CN117254638B CN117254638B (zh) 2024-01-23

Family

ID=89129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3294.XA Active CN117254638B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463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937665U (zh) * 2020-10-30 2021-08-10 无锡苏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种永磁电机用散热装置
CN213990430U (zh) * 2020-12-31 2021-08-17 江苏祝尔慷电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液体冷却式节能永磁同步电机
CN214577579U (zh) * 2021-05-26 2021-11-02 台州强威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泵
CN219101704U (zh) * 2022-08-16 2023-05-30 莘县水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排降耗通用泵装置
CN219875317U (zh) * 2023-05-30 2023-10-20 李福晋 一种矿用隔爆型变频一体电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937665U (zh) * 2020-10-30 2021-08-10 无锡苏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种永磁电机用散热装置
CN213990430U (zh) * 2020-12-31 2021-08-17 江苏祝尔慷电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液体冷却式节能永磁同步电机
CN214577579U (zh) * 2021-05-26 2021-11-02 台州强威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泵
CN219101704U (zh) * 2022-08-16 2023-05-30 莘县水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排降耗通用泵装置
CN219875317U (zh) * 2023-05-30 2023-10-20 李福晋 一种矿用隔爆型变频一体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4638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90430U (zh) 液体冷却式节能永磁同步电机
CN218868028U (zh) 一种永磁同步发电机
CN117254638B (zh) 一种半直驱永磁电机的水套冷机座结构
CN215772783U (zh) 一种正压式高散热电机护罩
CN201797411U (zh) 电机冷却结构
CN207677579U (zh) 一种具有高效冷却和自清洁功能的潜水电机
CN210927359U (zh)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CN116404814B (zh) 一种水冷管道循环散热电机
CN211219903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冷却液冷却装置
CN114915055B (zh) 一种高效永磁电机的冷却结构
CN209562335U (zh) 高压泵
CN111969736A (zh) 一种高效水冷水利发电机结构
CN21573389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CN218243262U (zh) 高效散热的永磁直驱电机
CN215420031U (zh) 一种高散热型永磁同步电机定子
CN112018958A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
CN219980600U (zh) 一种双重冷却的扁线异步感应电机
CN215528774U (zh) 一种三相异步电机节能装置
CN212803752U (zh) 一种电磁屏蔽型自降温磁力泵
CN217968251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快速冷却系统
CN205178770U (zh) 一种具有封装的端部线匝的电动机冷却系统
CN212726686U (zh) 一种高转速高转矩步进电机的安装支件
CN218997867U (zh) 一种电驱水平定向钻机中的电机冷却系统
CN218958681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风扇电机安装架
CN216819581U (zh) 一种安全防爆型的励磁改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