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0712A -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0712A
CN117250712A CN202210653259.0A CN202210653259A CN117250712A CN 117250712 A CN117250712 A CN 117250712A CN 202210653259 A CN202210653259 A CN 202210653259A CN 117250712 A CN117250712 A CN 117250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pacer
optical
image sid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32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韬
何旦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32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0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0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0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该光学镜头包括:镜筒;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间隔件和第四间隔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中至少两个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正光焦度,另外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中至少两个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和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4s满足以下条件:6<(f4/R6)*(d4s/d1s)<30。本申请不仅可以有效减小第四透镜的场曲敏感性,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敏感透镜的最佳承靠位置。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简称AIoT,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组合。AIoT技术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数据并存储于云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万物数据化和智联化。
近年来,随着AIoT技术的日渐成熟,机器视觉、自动驾驶、智能家居、AR设备、VR设备等相关领域随之快速发展。由于这些领域均涉及到光学镜头,并且光学镜头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些领域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光学镜头技术的发展。
相关技术中,光学镜头一般包括镜筒和透镜。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拍摄要求,光学镜头中透镜的数量通常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装配时,各个透镜依次装入镜筒,并分别与镜筒过盈配合连接。虽然透镜数量的增多提高了用户体验,但是也导致敏感透镜也即靠近镜筒后端面透镜的场曲敏感性高,并且难以将其控制在最佳承靠位置上,进而影响光学镜头的组装稳定性和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敏感透镜最佳承靠位置,提升组装稳定性的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括:镜筒;透镜组,设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以及多个间隔件,位于所述镜筒内;多个间隔件,位于所述镜筒内;多个所述间隔件包括抵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一间隔件以及抵设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第四间隔件;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中至少两个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正光焦度,另外一个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两个的像侧面为凹面;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和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4s满足以下条件:6<(f4/R6)*(d4s/d1s)<3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以及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4m满足以下条件:-30<(f2*D0s)/(R5*D4m)<4。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所述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所述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所述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以及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满足以下条件:33<(d0s*d0m*f)/(D0s*D0m*T34)<5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抵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二间隔件和/或抵设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三间隔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光轴方向、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三间隔件,多个所述第三间隔中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大于0.3mm。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所述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以及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满足以下条件:
40<D1s*(R1+R2)/(EP01*EP12)<7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所述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3m以及所述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满足以下条件:21<(D3m+L+CT1+CT2)/(CP1+CP4)<3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2s、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2s以及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2m满足以下条件:95<(f1*D2s*D2m)/(d2s*T12*CT4)<16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筒朝向所述像侧的端面外径D0m、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2m以及所述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满足以下条件:5<(D1m+d2m)*(R7+R8)/(D0m*CP3)<78。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以及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34满足以下条件:12<(EP34/T23)*(f3/EP23)<2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所述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3s以及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4s满足以下条件:3<(R3/R4+D4s/d3s)*(d0m/d0s)<1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3m以及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3s满足以下条件:70<(d3m*D3s)/(f*T34)<9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所述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以及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34满足以下条件:
40<(CT2/CP2+f/EPD)*(L/EP34)<76。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成像元件以及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成像元件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通过在镜筒内设置多个间隔件并利用第一间隔件、第四间隔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参数关系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小第四透镜也即靠近镜筒后端面透镜的场曲敏感性,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敏感透镜也即第四透镜的最佳承靠位置,进而提升第四透镜和镜筒的组装稳定性,从而提升整个光学镜头的组装稳定性,保证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7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1、实施例1-2或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至图13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1、实施例2-2或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至图19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1、实施例3-2或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附图标记:
E1、第一透镜;E2、第二透镜;E3、第三透镜;E4、第四透镜;
P1、第一间隔件;P2、第二间隔件;P3、第三间隔件;P4、第四间隔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结合图1至图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多个间隔件;其中,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多个间隔件包括抵设于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第一间隔件P1以及抵设于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第四间隔件P4。其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和第三透镜E3中至少两个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正光焦度,另外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和第四透镜E4中至少两个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f4、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内径d1s和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内径d4s满足以下条件:6<(f4/R6)*(d4s/d1s)<30。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镜筒内设置多个间隔件并利用第一间隔件P1、第四间隔件P4、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之间的参数关系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小第四透镜E4也即靠近镜筒后端面透镜的场曲敏感性,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敏感透镜也即第四透镜E4的最佳承靠位置,进而提升第四透镜E4和镜筒的组装稳定性,从而提升整个光学镜头的组装稳定性,保证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违背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透镜组中透镜的数量来获得本申请描述的各个效果,也就是说,透镜组中的透镜数量并不局限于四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为凹面。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E1的光焦度和面型,可以有效减小入射光线的倾角,实现对物方大视场有效分担,进而获得更大的视场角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为凸面。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合理配置第三透镜E3的光焦度和面型,能够有效矫正光学镜头的轴外像差,进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为凹面。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E4的光焦度和面型,有助于缩短光学系统即透镜组的总长,实现模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间隔件还包括抵设于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的第二间隔件P2和/或抵设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的第三间隔件P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违背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间隔件P1、第二间隔件P2、第三间隔件P3或第四间隔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间隔件P1、第二间隔件P2、第三间隔件P3和第四间隔件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光轴方向、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至少三个第三间隔件P3,多个第三间隔中位于中间的第三间隔件P3的最大厚度大于0.3mm。例如,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三个第三间隔件P3,三个第三间隔件P3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这三个第三间隔件P3中位于中间的第三间隔件P3的最大厚度大于0.3m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各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以及各个透镜与镜筒的配合方式,而且还可以减小光学镜头的杂光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内径大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内径,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外径大于第二间隔件P2的像侧面外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梯度配置第一间隔件P1、第二间隔件P2和第三间隔件P3,可以利用第三间隔件P3有效改善第一间隔件P1和第二间隔件P2残留的杂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P1的像侧面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EP12以及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外径D1s满足以下条件:40<D1s*(R1+R2)/(EP01*EP12)<7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可以有效避免第一透镜E1产生的全反射杂光光路和折射杂光光路,进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E2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镜筒沿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第一间隔件P1的最大厚度CP1、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外径D3m以及第四间隔件P4的最大厚度CP4满足以下条件:21<(D3m+L+CT1+CT2)/(CP1+CP4)<3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不仅可以降低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因高温高湿变形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消除第三透镜E3在30°的折射杂光,进而有助于提升整个光学镜头信赖性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外径D2s、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内径d2s以及第二间隔件P2的像侧面外径D2m满足以下条件:95<(f1*D2s*D2m)/(d2s*T12*CT4)<16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不仅可以有效限制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的位置,提高整个光学镜头的紧凑性,而且还有助于矫正轴外像差,进而提升光学系统即透镜组的整体像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一间隔件P1的像侧面外径D1m、第二间隔件P2的像侧面内径d2m以及第三间隔件P3的最大厚度CP3满足以下条件:5<(D1m+d2m)*(R7+R8)/(D0m*CP3)<78。由于第二间隔件P2对第二透镜E2和第三透镜E3的遮挡面积越大,其遮挡的反射光线越多,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可以有效管控第二间隔件P2的内径,进而增大第二间隔件P2对第二透镜E2和第三透镜E3的遮挡面积,从而有助于整体改善光学镜头的杂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第二间隔件P2的像侧面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EP23以及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EP34满足以下条件:12<(EP34/T23)*(f3/EP23)<2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可以有效控制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的空气间隔,降低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高温高湿的敏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内径d3s以及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外径D4s满足以下条件:3<(R3/R4+D4s/d3s)*(d0m/d0s)<13。由于第四间隔件P4的斜面容易产生杂光,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可以优化第四间隔件P4,进而消除第四间隔件P4的斜面反射的杂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内径d3m以及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外径D3s满足以下条件:70<(d3m*D3s)/(f*T34)<90。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可以减小光学镜头组装过程中第三间隔件P3产生的弯矩,进而提高光学镜头的组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外径D0s、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以及第四间隔件P4的像侧面外径D4m满足以下条件:-30<(f2*D0s)/(R5*D4m)<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镜筒头部的直径,进而有利于模组开窗的设计计算,而且还能保证组装第二透镜E2和第三透镜E3后两者的空气间隔变化符合光学镜头成像品质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镜筒沿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第二透镜E2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二间隔件P2的最大厚度CP2以及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EP34满足以下条件:40<(CT2/CP2+f/EPD)*(L/EP34)<76。由于第二段镜筒的长度越大,光学镜头的稳定性则越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第二透镜E2沿光轴方向的边厚与镜筒沿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之间的比例,进而保证第二透镜E2的组装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影响其与第二段镜筒的配合方式以及配合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以及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满足以下条件:33<(d0s*d0m*f)/(D0s*D0m*T34)<53。由于第三间隔件P3的厚度越小,越有利于改善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的杂光,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上述条件式可以有效控制第三间隔件P3的厚度,也就是说,减小第三间隔件P3的厚度,进而改善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的杂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还包括设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和/或保护玻璃,用于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并防止光学镜头的像方元件例如芯片被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中的任意一个可为球面透镜或非球面透镜,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球面透镜和非球面透镜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球面透镜的曲率从透镜的中心至透镜的周边恒定不变,非球面透镜的曲率从透镜的中心至透镜的周边是连续变化的,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优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和改善像散像差的优势。若要提高解像质量,可以增加透镜组中非球面透镜的数量。例如,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可均为非球面透镜。这样设置能够尽可能地消除成像时出现的像差,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提升解像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中的任意一个可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相比于塑料透镜,玻璃透镜不仅可以抑制光学镜头后焦随温度变化的偏移、提高稳定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使用环境中高温、低温温度变化导致的成像模糊、甚至影响光学镜头正常使用的问题。若对温度性能和解像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可均采用玻璃非球面透镜。反之,若使用环境温度不高、温差变化不大,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则可均采用成本较低的塑料透镜。当然,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也可以一部分采用玻璃透镜,剩余一部分采用塑料透镜。
实施例1-1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中的光学镜头。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凹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以下表1示出了实施例1-1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与面号S1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与面号S2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的空气间隔,与面号S3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二透镜E2的中心厚度,以此类推。
表1
以下表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1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2.0603E-02 -2.1378E+00 2.4100E+01 -1.6222E+02 5.9317E+02 -1.1311E+03 8.7076E+02 0.0000E+00 0.0000E+00
S2 -2.0881E-01 5.8730E-01 -1.1570E+01 6.9580E+01 -2.4802E+02 4.5462E+02 -3.3120E+02 0.0000E+00 0.0000E+00
S3 -4.8812E-01 7.9599E-01 -1.9920E+01 1.3840E+02 -5.4625E+02 1.0982E+03 -8.3622E+02 0.0000E+00 0.0000E+00
S4 -2.3439E-01 9.1649E-01 -7.0389E+00 1.8061E+01 -2.5978E+01 2.9850E+01 -1.6961E+01 0.0000E+00 0.0000E+00
S5 3.9954E-02 -1.4514E+00 1.0962E+01 -5.6889E+01 1.5321E+02 -1.9062E+02 8.7208E+01 0.0000E+00 0.0000E+00
S6 -2.5555E-01 -1.0452E+00 7.2948E+00 -2.3481E+01 4.2052E+01 -3.7016E+01 1.2511E+01 0.0000E+00 0.0000E+00
S7 -9.5687E-03 -5.1552E-01 9.5770E-01 -8.9866E-01 5.2653E-01 -2.0204E-01 4.9809E-02 -7.1780E-03 4.5820E-04
S8 -1.5312E-01 -3.6085E-02 2.0642E-01 -2.7889E-01 2.2469E-01 -1.1636E-01 3.7672E-02 -6.9366E-03 5.5540E-04
以下表3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3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4 1.4 2.1 2.1 1.6 1.6 2.3 2.3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76 1.76 2.6 2.6 3.395 3.4 3.525 3.539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3.68 2.4 3.96 0.426 0.03 0.4 0.02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472 0.03 0.74 0.17 2.399
实施例1-2
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光学镜头。为简洁起见,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凹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可采用实施例1-1中表1的参数。此外,本实施例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可采用实施例1-1中表2的参数。
以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1-2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4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5 1.5 2.3 2.3 1.7 1.7 2.5 2.5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86 1.86 2.8 2.8 3.495 3.5 3.84 3.67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3.883 2.6 4.16 0.426 0.03 0.4 0.02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472 0.03 0.74 0.17 2.399
实施例1-3
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为简洁起见,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1相似的描述。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凹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可采用实施例1-1中表1的参数。此外,本实施例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可采用实施例1-1中表2的参数。
以下表5示出了实施例1-2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5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3 1.3 2.4 2.4 1.56 1.56 2.6 2.6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66 1.66 2.9 2.9 3.335 3.34 3.94 3.765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4 2.799 4.26 0.426 0.03 0.4 0.02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472 0.03 0.74 0.17 2.399
综上,图5示出了实施例1-1、实施例1-2或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6示出了实施例1-1、实施例1-2或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7示出了实施例1-1、实施例1-2或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值。由此,结合图5至图7可知,实施例1-1至实施例1-3提供的光学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1
以下参照图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1的光学镜头。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凸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以下表6示出了实施例2-1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与面号S1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与面号S2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的空气间隔,与面号S3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二透镜E2的中心厚度,以此类推。
表6
以下表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1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7
以下表8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3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44 1.44 2.18 2.18 1.56 1.56 2.38 2.38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872 2.035 2.443 2.473 3.295 3.401 3.525 3.539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3.768 2.5 4.04 0.426 0.03 0.36 0.02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3 0.212 0.735 0.207 2.399
实施例2-2
以下参照图9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2的光学镜头。为简洁起见,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2-1相似的描述。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凸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可采用实施例2-1中表6的参数。此外,本实施例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可采用实施例2-1中表7的参数。
以下表9示出了实施例2-2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9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5 1.5 2.14 2.14 1.66 1.66 2.34 2.34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872 2.035 2.443 2.473 3.356 3.401 3.525 3.539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3.728 2.48 4 0.426 0.03 0.36 0.02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3 0.212 0.735 0.207 2.399
实施例2-3
以下参照图10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为简洁起见,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2-1相似的描述。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凸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可采用实施例2-1中表6的参数。此外,本实施例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可采用实施例2-1中表7的参数。
以下表10示出了实施例2-2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10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4 1.4 2.1 2.1 1.6 1.6 2.3 2.3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872 2.035 2.443 2.473 3.295 3.401 3.525 3.539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3.688 2.4 3.96 0.426 0.03 0.36 0.02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3 0.212 0.735 0.207 2.399
综上,图11示出了实施例2-1、实施例2-2或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2示出了实施例2-1、实施例2-2或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3示出了实施例2-1、实施例2-2或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值。由此,结合图11至图13可知,实施例2-1至实施例2-3提供的光学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1
以下参照图1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1的光学镜头。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凸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以下表11示出了实施例3-1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与面号S1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与面号S2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的空气间隔,与面号S3同行的“厚度/距离”是指第二透镜E2的中心厚度,以此类推。
表11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折射率/阿贝数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600.0000
STO 球面 无穷 -0.1193
S1 非球面 1.2711 0.3400 1.66/20.4 1.4156
S2 非球面 3.2500 0.3194 6.5878
S3 非球面 15.6144 0.3047 1.66/20.4 99.0000
S4 非球面 3.6219 0.1276 -95.8633
S5 非球面 -2.1004 0.5152 1.66/20.4 2.4435
S6 非球面 -0.5733 0.0300 -4.0504
S7 非球面 1.8350 0.3000 1.54/56.1 -6.2936
S8 非球面 0.5332 0.4330 -4.8992
S9 球面 无穷 0.2100 1.51/62.6
S10 球面 无穷 0.3712
S11 球面 无穷
以下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1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12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1067E-01 6.3951E-02 -6.3525E+00 5.8314E+01 -2.7105E+02 6.0408E+02 -5.2564E+02 0.0000E+00 0.0000E+00
S2 -2.4223E-01 1.8142E+00 -2.3954E+01 1.4215E+02 -4.6872E+02 7.9618E+02 -5.4428E+02 0.0000E+00 0.0000E+00
S3 -9.2365E-01 4.5115E+00 -4.1198E+01 1.8956E+02 -5.4054E+02 8.8521E+02 -5.9768E+02 0.0000E+00 0.0000E+00
S4 -9.3276E-01 8.0784E+00 -4.4872E+01 1.4262E+02 -2.8584E+02 3.2105E+02 -1.4747E+02 0.0000E+00 0.0000E+00
S5 -4.2408E-01 3.6683E+00 -2.3778E+00 -2.7542E+01 7.7535E+01 -8.1083E+01 3.0260E+01 0.0000E+00 0.0000E+00
S6 -5.9963E-01 1.6034E+00 -3.4979E+00 7.7790E+00 -8.4796E+00 3.1551E+00 9.3566E-02 0.0000E+00 0.0000E+00
S7 -9.9129E-02 -3.6894E-01 7.4309E-01 -6.0231E-01 2.6386E-01 -6.6510E-02 9.6337E-03 -7.4561E-04 2.3911E-05
S8 -1.8589E-01 6.7410E-02 -6.2347E-03 -3.8964E-03 9.4259E-04 -9.1777E-05 4.6171E-06 -1.1889E-07 1.2430E-09
以下表13示出了实施例3-1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13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331 1.331 1.92 1.92 1.68 1.68 2.58 2.58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9 1.9 2.74 2.74 3.285 3.307 3.411 3.466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3.754 3.2 4.16 0.426 0.03 0.455 0.03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407 0.03 0.697 0.172 2.399
实施例3-2
以下参照图15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2的光学镜头。为简洁起见,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3-1相似的描述。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凸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可采用实施例3-1中表11的参数。此外,本实施例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可采用实施例3-1中表12的参数。
以下表14示出了实施例3-2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14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471 1.471 1.84 1.84 1.62 1.62 2.5 2.5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86 1.86 2.66 2.66 3.325 3.347 3.411 3.466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3.702 3 4.06 0.426 0.03 0.455 0.03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407 0.03 0.697 0.172 2.399
实施例3-3
以下参照图1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为简洁起见,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3-1相似的描述。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均为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为S3凸面,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P1,且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一间隔件P1的物侧面接触;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件P2,且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接触;第三透镜E3与第四透镜E4之间设有第三间隔件P3,且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边缘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接触;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设有第四间隔件P4,且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的边缘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物面OBJ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的设置有利于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有效收束,有利于减小透镜的口径。进一步地,光阑STO可临近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设置。
另外,光学镜头还包括保护玻璃,保护玻璃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保护玻璃的物侧面朝向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保护玻璃的像侧面朝向成像面,保护玻璃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位于第四透镜E4与成像面之间,滤光片用于校正色彩偏差。
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折射率/阿贝数以及圆锥系数可采用实施例3-1中表11的参数。此外,本实施例中面号S1至面号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可采用实施例3-1中表12的参数。
以下表15示出了实施例3-3中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至D4s、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内径d1m至d4m、第一间隔件至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1m至D4m、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23、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以及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
表15
参数 d1s(mm) d1m(mm) D1s(mm) D1m(mm) d2s(mm) d2m(mm) D2s(mm) D2m(mm)
数值 1.4 1.4 2.1 2.1 1.74 1.74 2.3 2.3
参数 d3s(mm) d3m(mm) D3s(mm) D3m(mm) d4s(mm) d4m(mm) D4s(mm) D4m(mm)
数值 1.76 1.76 2.6 2.6 3.265 3.287 3.411 3.466
参数 d0s(mm) d0m(mm) D0s(mm) D0m(mm) EP01(mm) CP1(mm) EP12(mm) CP2(mm)
数值 1.929 3.642 2.4 3.95 0.426 0.03 0.435 0.015
参数 EP23(mm) CP3(mm) EP34(mm) CP4(mm) L(mm)
数值 0.442 0.03 0.697 0.172 2.399
综上,图17示出了实施例3-1、实施例3-2或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8示出了实施例3-1、实施例3-2或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9示出了实施例3-1、实施例3-2或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值。由此,结合图17至图19可知,实施例3-1至实施例3-3提供的光学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1至实施例3-3分别满以下表16和表17所示的关系。
其中,表16示出了光学镜头中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也即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Fno;其中,Fno等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的比值。
表16
实施例参数 实施例1-1至实施例1-3 实施例2-1至实施例2-3 实施例3-1至实施例3-3
f1(mm) 2.97 3.87 3.09
f2(mm) 40.15 13.19 -7.52
f3(mm) 1.49 3.01 1.10
f4(mm) -2.05 -8.23 -1.57
f(mm) 1.98 2.01 1.97
TTL(mm) 2.99 2.93 2.95
ImgH(mm) 1.79 1.79 1.79
Fno 1.73 1.75 1.72
表1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的透镜组、镜筒以及间隔件之间可以任意组合,也就是说,不限于某一个实施例中的透镜组只能与该实施例中的镜筒和间隔件等组合。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成像元件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其中,成像元件用于将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探测距离相机的独立电子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探测距离设备上的成像模块。此外,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诸如车载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辅助驾驶系统上的成像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元件可以但不限于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
透镜组,设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以及
多个间隔件,位于所述镜筒内;多个所述间隔件包括抵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一间隔件以及抵设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第四间隔件;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中至少两个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正光焦度,另外一个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两个的像侧面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1s和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4s满足以下条件:
6<(f4/R6)*(d4s/d1s)<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以及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D4m满足以下条件:
-30<(f2*D0s)/(R5*D4m)<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所述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内径d0s、所述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内径d0m、所述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以及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满足以下条件:
33<(d0s*d0m*f)/(D0s*D0m*T34)<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抵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二间隔件和/或抵设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三间隔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沿所述光轴方向、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三间隔件,多个所述第三间隔中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大于0.3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所述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以及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满足以下条件:
40<D1s*(R1+R2)/(EP01*EP12)<75。
CN202210653259.0A 2022-06-09 2022-06-09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250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3259.0A CN117250712A (zh) 2022-06-09 2022-06-09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3259.0A CN117250712A (zh) 2022-06-09 2022-06-09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0712A true CN117250712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1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3259.0A Pending CN117250712A (zh) 2022-06-09 2022-06-09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07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996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381348B (zh)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2711127A (zh) 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87230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216956501U (zh) 光学摄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4845997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248496A (zh) 一种高清晰度光学镜头及高性能激光雷达
WO2022151157A1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360425U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CN11198377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7250712A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CN115047585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442260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3805305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217213281U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CN217879788U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CN219574481U (zh) 摄像镜头
CN220553028U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509857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218601560U (zh) 成像系统
CN218601565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8601561U (zh) 成像系统
CN218938626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2020796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20064489U (zh) 光学摄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