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9812A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9812A
CN117239812A CN202311513533.5A CN202311513533A CN117239812A CN 117239812 A CN117239812 A CN 117239812A CN 202311513533 A CN202311513533 A CN 202311513533A CN 117239812 A CN117239812 A CN 117239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grid
bidirectional inverter
storage system
exec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135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9812B (zh
Inventor
雷健华
张勇波
苏岩
田壮壮
李宗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135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9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9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9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9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9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间储能系统所处的状态时间段,如果当前时间储能系统处于充电时间段,则根据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如果当前时间储能系统处于待机时间段,则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如果当前时间储能系统处于放电时间段,则根据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离网运行、或者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然后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发送给双向逆变器,双向逆变器根据双向逆变器目标参数进行控制。本发明能够解决上述并网储能系统认证成本和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能系统可分为并网储能系统和离网储能系统,并网储能系统较离网储能系统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离网储能系统通常需要外配可实现电网充电功能的适配器电源,而并网储能系统不需要外配该适配器电源,其并网储能交流端电路就可实现双向充放电功能,且并网储能系统有充电功率大、结构简单的特点。
但是现有的并网储能系统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例如并网逆变器需要满足当地的电网认证标准要求及安装要求,这样就带来了认证成本及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并网储能系统认证成本和安装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时间所述储能系统所处的状态时间段,如果当前时间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充电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2,如果当前时间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待机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3,如果当前时间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放电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4;
S2: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继续执行步骤S5;
S3: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
S4: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离网运行、或者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S5: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发送给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根据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参数进行控制。
优选地,步骤S2中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以及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继续执行步骤S5。
优选地,步骤S2中具体包括:
S2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或者当前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是否为禁止,如果均为是,则执行步骤S26,否则,执行步骤S22;
S2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3,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4;
S23:置位充电允许标志位,并执行步骤S25;
S24:判断充电允许标志位是否置位,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5,否则,执行步骤S26;
S25:将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充电,继续执行步骤S5;
S26:清除充电允许标志位,并将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
优选地,第一阈值为90%,第二阈值为88%。
优选地,步骤S5具体包括: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发送给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根据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参数对继电器进行切换和/或对功率进行控制。
优选地,步骤S4中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以及预设参数,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离网运行、或者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其中所述预设参数包括上电后进入放电时间段的次数、状态时间段的参数、时钟运行阶段参数、继电器切换次数。
优选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判断三个预设条件是否存在是,如果存在是,则执行步骤S42,否则,执行步骤S43,其中三个预设条件包括上电后是否为首次进入放电时间段、状态时间段的参数是否有变更以及时钟运行是否跨阶段;
S42:计算每个放电时间段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K,并将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M赋值为K,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0,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其中,K=n/i,n为一个时钟运行阶段继电器切换的最值,i为当前时间到当前时钟运行阶段的最后时间节点存在的放电时间段的个数;
S43:判断储能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为离网运行,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5;
S44: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阈值,如果是,则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如果否,则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S45:每个所述放电时间段包括多个放电子时间段,判断是否跨越到下一放电子时间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6,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7;
S46:先将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M赋值为K+M-JdqCnt,再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0,并执行步骤S46;
S47:判断JdqCnt是否小于M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如果同时为是,则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JdqCnt+1,并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离网运行,继续执行步骤S5;否则,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优选地,所述第三阈值为20%,所述第四阈值为30%。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电源、电网和负载,所述储能电源中设有双向逆变器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且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能够在S1端口和S2端口之间切换连接,S1端口与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S2端口与所述电网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1端口时所述负载与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2端口时所述负载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两端设置于S1端口与S2端口之间,所述储能电源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当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2端口,所述第二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离网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1端口,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可被一处理器运行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根据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限定为并网待机、并网充电或者离网运行,可以杜绝向电网卖电的同时向负载供电,从而使得该储能系统不再需要做并网认证,与此同时,安装方面的要求也得到降低,达到在不降低用户使用的情况下降低研发和安装成本的效果。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当需要为负载供电时,可以通过继电器的切换转为离网运行带载,控制方便。其中,当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时,通过控制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2端口,第二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实现电网通过双向逆变器给电池组充电,同时电网市电旁路给负载供电;当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离网运行时,通过控制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1端口,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实现电池组经双向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后给负载供电。进一步地,在控制过程中还兼顾了继电器的切换寿命,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既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电路/信号连通作用。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述先对本案中所涉及的术语做相应的解释说明。
并网充电:有电网,通过双向逆变器使用电网给电池补电的过程。
并网待机:有电网,负载由电网提供能量,此时不使用电网为电池补电。
离网带载:此时负载由储能电源提供能量。
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能量管理系统。EMS是整个储能电源决策中枢的“大脑”,负责数据采集及分析、网络监控、优化调度,给出多尺度协调控制的调度策略,并自动维持微电网的压频稳定,通过合理的能量管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储能电源的安全经济。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俗称电池管家,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负责电池的检测、评估、保护、均衡以及通信等功能,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工作模式:本发明指储能系统配置到终端用户处后,用户使用的一种应用方式。比如:并网充电,并网待机,离网运行等。
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本发明提供的双向逆变器内部参数,用于EMS输出控制命令,控制双向逆变器处于离网运行、并网充电、并网待机。
为解决上述并网储能系统认证成本和安装成本高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时间储能系统所处的状态时间段,如果当前时间储能系统处于充电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2,如果当前时间储能系统处于待机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3,如果当前时间储能系统处于放电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4;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某个时间段为充电时间段、放电时间段或者待机时间段。比如:设置凌晨1:00-4:00为充电时间段,7:000-8:00、11:00-13:00、17:00-22:00为放电时间段,其余时间为待机时间段。
S2:根据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继续执行步骤S5;
其中,除了根据储能系统的电池SOC,还结合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来对应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是表示是否允许储能系统使用电网给电池充电,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使能则表示允许储能系统使用电网给电池充电,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禁止则表示禁止储能系统使用电网给电池充电;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为考虑电池的安全问题,当电池触发了电池补电需求时,不管该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为允许还是禁止,都应允许使用电网给电池充电。
具体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判断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或者当前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是否为禁止,如果均为是,则执行步骤S26,否则,执行步骤S22;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90%。
S22:判断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3,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4;
其中,第二阈值可以为88%。
S23:置位充电允许标志位,并执行步骤S25;
S24:判断充电允许标志位是否置位,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5,否则,执行步骤S26;
S25: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充电,继续执行步骤S5;
S26:清除充电允许标志位,并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
S3: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
S4:根据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离网运行、或者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其中,除了根据储能系统的电池SOC,还结合预设参数,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离网运行、或者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其中预设参数包括上电后进入放电时间段的次数、状态时间段的参数、时钟运行阶段参数、继电器切换次数。
预设参数中采用的上电后进入放电时间段的次数是指判断上电后是否为初次进入放电时间段;状态时间段的参数是指判断用户设置的充电时间段、放电时间段或者待机时间段参数是否更改;时钟运行阶段参数是指将时间分为多个阶段(例如一天为一个阶段),此处需判断时钟运行是否跨阶段(例如是否跨天);继电器切换次数是指判断当前继电器切换次数是否超出预设值。
具体地,步骤S4包括:
S41:判断三个预设条件是否存在是,如果存在是,则执行步骤S42,否则,执行步骤S43,其中三个预设条件包括上电后是否为首次进入放电时间段、状态时间段的参数是否有变更以及时钟运行是否跨阶段;
其中判断上电后是否为首次进入放电时间段,是表示如果上电后第一次进入放电时间段,则为是,否则为否;判断状态时间段的参数是否有变更,是表示如果对充电时间段、放电时间段或者待机时间段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变更,则为是,否则为否;判断时钟运行是否跨阶段,是表示将一段时间(例如一天)作为一个时钟运行阶段(即一个周期),如果从前一段时间跨越到下一段时间,则表示时钟运行跨阶段,例如一个时间运行阶段为一天,则跨天即表示时钟运行跨阶段。
S42:计算每个放电时间段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K,并将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M赋值为K,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0,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其中,K=n/i,n为一个时钟运行阶段继电器切换的最值,i为当前时间到当前时钟运行阶段的最后时间节点存在的放电时间段的个数;
例如一个时间运行阶段为一天的话,n就表示一天内继电器切换的最值,i就表示当前时间到当天24时存在的放电时间段的个数。
S43:判断储能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为离网运行,如果是,在执行步骤S4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5;
S44:判断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阈值,如果是,则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如果否,则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其中,例如第三阈值为20%。
S45:每个放电时间段包括多个放电子时间段,判断是否跨越到下一放电子时间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6,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7;
S46:先将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M赋值为K+M-JdqCnt,再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0,并执行步骤S47;
S47:判断JdqCnt是否小于M以及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如果同时为是,则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JdqCnt+1,并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离网运行,继续执行步骤S5;否则,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其中,例如第四阈值为30%。
S5: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发送给双向逆变器,双向逆变器根据双向逆变器目标参数进行控制。
具体地,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发送给双向逆变器,双向逆变器根据双向逆变器目标参数对继电器进行切换和/或对功率进行控制。
其中,双向逆变器可以根据双向逆变器目标参数对储能系统中的继电器进行切换,以实现对应的运行状态。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电源10、光伏面板20、负载30和电网40,其中储能电源10包括电池单元11、光伏储能逆变单元12、主控制器13、人机交互单元14、通讯单元15和继电器,电池单元11包括电池组111和BMS112,光伏储能逆变单元12包括MPPT控制器121、双向DC/DC变换器122和双向逆变器123,继电器包括切换开关JDQ1和开关JDQ2。电池单元11中的电池组111和BMS112连接,光伏储能逆变单元12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122、双向逆变器123和MPPT控制器121之间共直流母线连接;MPPT控制器121还与光伏面板20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122与电池组111连接,主控制器13同时与光伏储能逆变单元12、人机交互单元14和通讯单元15连接,其中主控制器13内设有EMS。切换开关JDQ1的一端用于与负载连接,另一端能够在S1端口和S2端口之间切换连接,S1端口与双向逆变器123连接,S2端口与电网40连接,以使得切换开关JDQ1切换连接至S1端口时负载30与双向逆变器123连接,切换开关JDQ1切换连接至S2端口时负载30与电网40连接。开关JDQ2设置于双向逆变器123与电网40之间,用于储能电源10与电网40的断开或连接,且开关JDQ2的两端设置于S1端口与S2端口之间。其中的主控制器13用于执行实施例一种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当储能系统需要离网运行时,开关JDQ2处于断开状态、切换开关JDQ1选择接通S1端;当储能系统需要执行电网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时,开关JDQ2处于闭合状态、切换开关JDQ1选择接通S2端。
切换开关JDQ1从接通S1端切换到接通S2端,再从S2端切换到S1端,这一个来回属于一次切换;开关JDQ2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再从闭合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也属于一次切换。而切换开关JDQ1的端切换和JDQ2的开合切换是同步进行的,故切换开关JDQ1的一次切换和JDQ2的一次切换属于继电器的一次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可被一处理器运行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存储于图2中的储能系统中的储能电源10中的主控制器13中。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下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一和提出的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为用户端工作模式的实施例,需要在有储能系统带载需要的时候主动切换切换开关JDQ1和开关JDQ2,由于继电器的切换是有次数限制的,为了在满足用户端工作模式的需求的同时兼顾继电器切换寿命问题,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以下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以下供用户选择的设置内容:(1)充放电时间段:用户可按需设置某个时间段为充电时间段、放电时间段或待机时间段;(2)电网充电电池使能:该参数使能表示允许储能系统使用电网给电池充电;该参数禁止时表示禁止储能系统主动使用电网给电池充电。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电池的安全问题,为提高电池保护优先级,若电池触发了电池补电需求,则不管电网充电电池使能是否使能,都应允许使用电网给电池充电。
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EMS判断当前系统时间是否落在充电时间段内,若是,则执行步骤A2;若否,则执行步骤A3。
A2:调用充电时间段的储能系统的子控制方法。
其中,充电时间段的储能系统的子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21:EMS判断当前“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是否为禁止或电池SOC是否大于90%,若是,则执行步骤A26;若否,则执行步骤A22;
A22:EMS判断当前电池SOC是否小于88%,若是,则执行步骤A23;若否,则执行步骤A24;
A23:EMS置位充电允许标志位。下一步执行步骤A25;
A24:EMS判断充电标志位是否置位,若是,则执行步骤A25;若否,则执行步骤A26;
A25: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充电。下一步执行步骤A6;
A26:EMS清除开始充电标志,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下一步执行步骤A6。
A3:EMS判断当前系统时间是否为待机时间段,若是,则执行步骤A5;若否,则执行步骤A4。
A4:调用放电时间段的储能系统的子控制方法,下一步执行步骤A6。
其中,放电时间段的储能系统的子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41:EMS判断是否上电后初次调用该放电时间段的储能系统的子控制方法,或者时间段设置参数是否有变更,或者时钟运行是否跨天,如果存在是,则执行步骤A42,如果均为否,则执行步骤A43;
A42:计算每个放电时间段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K,并将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M赋值为K,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0,继续执行步骤A49;其中,K=n/i,n为当天继电器切换的最值,i为当前时间到24时存在的放电时间段的个数;
例如,在一个实例中:用户设定一天内有3个放电时间段(即i=3),根据继电器寿命及质保年限核算每天最多平均切换6次(即n=6),则每个放电时间段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为2次(即K=n/i=6/3=2)。
A43:EMS判断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为离网运行,如果是,则执行步骤A4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A45;
A44:EMS判断当前电池SOC是否小于等于20%,若是,则执行步骤A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A49;
A45:每个放电时间段包括多个放电子时间段,判断是否发生放电子时间段的切换,即是否跨越到下一放电子时间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A46,如果否,则执行步骤A47;
A46:先将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M赋值为K+M-JdqCnt,再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0,并执行步骤A47;
A47:判断JdqCnt是否小于M以及当前电池SOC是否大于等于30%,如果同时为是,则执行步骤A48,否则,执行步骤A49;
A48: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JdqCnt+1,并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离网运行,继续执行步骤A6。
A49: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下一步执行步骤A6;
A5: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下一步执行步骤A6;
A6:EMS下发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到双向逆变器,下一步执行步骤A7;
A7:双向逆变器按接收到的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执行继电器或功率控制操作,下一步执行步骤A8;
A8:算法结束。
现有技术中由于存在电网馈电的工况,导致储能系统在连接电网时通常需要做并网认证,此外,向电网馈电的储能系统不仅要做并网认证,安装上也要满足一系列的接线安全要求。而本发明提供的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电网仅为并网充电或并网待机的功能,当需要为负载供电时可以通过切换继电器转为离网运行带载,这样可以完全杜绝向电网卖电的同时向负载供电,此功能实现后本储能系统便不需要再做并网认证了同时安装方面的要求也得到降低,达到在不降低用户使用的情况下降低研发和安装成本的效果。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兼顾了继电器切换寿命,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背景部分可以包含关于本发明的问题或环境的背景信息,而不是由其他人描述现有技术。因此,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包含的内容并不是申请人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时间所述储能系统所处的状态时间段,如果当前时间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充电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2,如果当前时间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待机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3,如果当前时间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放电时间段,则执行步骤S4;
S2: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继续执行步骤S5;
S3: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
S4: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离网运行、或者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S5: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发送给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根据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参数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以及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继续执行步骤S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具体包括:
S2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或者当前电网充电电池使能参数是否为禁止,如果均为是,则执行步骤S26,否则,执行步骤S22;
S2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3,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4;
S23:置位充电允许标志位,并执行步骤S25;
S24:判断充电允许标志位是否置位,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5,否则,执行步骤S26;
S25:将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充电,继续执行步骤S5;
S26:清除充电允许标志位,并将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阈值为90%,第二阈值为8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包括: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发送给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根据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参数对继电器进行切换和/或对功率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以及预设参数,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离网运行、或者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其中所述预设参数包括上电后进入放电时间段的次数、状态时间段的参数、时钟运行阶段参数、继电器切换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判断三个预设条件是否存在是,如果存在是,则执行步骤S42,否则,执行步骤S43,其中三个预设条件包括上电后是否为首次进入放电时间段、状态时间段的参数是否有变更以及时钟运行是否跨阶段;
S42:计算每个放电时间段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K,并将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M赋值为K,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0,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其中,K=n/i,n为一个时钟运行阶段继电器切换的最值,i为当前时间到当前时钟运行阶段的最后时间节点存在的放电时间段的个数;
S43:判断储能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为离网运行,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5;
S44: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阈值,如果是,则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继续执行步骤S5,如果否,则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S45:每个所述放电时间段包括多个放电子时间段,判断是否跨越到下一放电子时间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6,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7;
S46:先将继电器允许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M赋值为K+M-JdqCnt,再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0,并执行步骤S46;
S47:判断JdqCnt是否小于M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SOC是否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如果同时为是,则将继电器切换次数的中间变量JdqCnt赋值为JdqCnt+1,并将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离网运行,继续执行步骤S5;否则,使得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保持不变,继续执行步骤S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阈值为20%,所述第四阈值为30%。
9.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源、电网和负载,所述储能电源中设有双向逆变器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且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能够在S1端口和S2端口之间切换连接,S1端口与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S2端口与所述电网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1端口时所述负载与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2端口时所述负载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两端设置于S1端口与S2端口之间,所述储能电源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当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并网待机或并网充电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2端口,所述第二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双向逆变器目标状态参数赋值为离网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切换连接至S1端口,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可被一处理器运行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311513533.5A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7239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3533.5A CN117239812B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3533.5A CN117239812B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9812A true CN117239812A (zh) 2023-12-15
CN117239812B CN117239812B (zh) 2024-04-09

Family

ID=8908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3533.5A Active CN117239812B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98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6427A (zh) * 2024-01-04 2024-02-06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238A (zh) * 2010-04-29 2010-12-29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基于主从策略的微网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CN109066753A (zh) * 2018-09-28 2018-12-21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524978A (zh) * 2018-11-26 2019-03-26 上海融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91098A (zh) * 2019-09-12 2021-03-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智能微电网能源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123327A (zh) * 2021-11-26 2022-03-01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并网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76130A (zh) * 2022-12-29 2023-03-10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并离网切换方法、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
CN116454974A (zh) * 2023-05-04 2023-07-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顺序控制的微电网一键顺控运行控制方法
CN116683486A (zh) * 2023-04-28 2023-09-01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集群储能系统功率调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327473A1 (en) * 2022-04-06 2023-10-1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238A (zh) * 2010-04-29 2010-12-29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基于主从策略的微网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CN109066753A (zh) * 2018-09-28 2018-12-21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524978A (zh) * 2018-11-26 2019-03-26 上海融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91098A (zh) * 2019-09-12 2021-03-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智能微电网能源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123327A (zh) * 2021-11-26 2022-03-01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并网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27473A1 (en) * 2022-04-06 2023-10-1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15776130A (zh) * 2022-12-29 2023-03-10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并离网切换方法、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
CN116683486A (zh) * 2023-04-28 2023-09-01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集群储能系统功率调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6454974A (zh) * 2023-05-04 2023-07-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顺序控制的微电网一键顺控运行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鹏;张雪松;赵波;王子凌;孙景钌;: "多微网多并网点结构微网设计和模式切换控制策略", 电力系统自动化, vol. 39, no. 09, pages 172 *
马贝龙等: "基于电池管理系统的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控制理论与应用》, vol. 38, no. 4, pages 1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6427A (zh) * 2024-01-04 2024-02-06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9812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3924B2 (en) Battery system
KR102244042B1 (ko) 폐배터리 기반의 독립형 가정용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JP5584763B2 (ja)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CN117239812B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34320B (zh) 电池供电设备及其功率的控制方法
CN111756065A (zh) 一种混合供电储能系统
CN109301914A (zh) 一种具有soc优化的光伏微网储能控制方法
CN110661278A (zh) 储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H09191565A (ja)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CN109274088B (zh) 能源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922440A (zh) 一种储能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储能系统及储能设备
JP5861128B2 (ja) 蓄電池管理装置
CN115360736A (zh) 储能系统及储能控制方法
CN106026346B (zh) 应急供电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Hasaranga et al. A Fuzzy logic based battery SOC level control strategy for smart Micro grid
JP2007300792A (ja) 電源システム
CN112600216B (zh) 母线电压和功率的控制方法
JP2004222341A (ja) 電源システム
CN210430931U (zh) 储能空调系统
KR20180007673A (ko) 하이브리드 ess
CN211018289U (zh) 储逆一体机及包括其的光储一体化系统
KR102081780B1 (ko) 다중 배터리용 에너지 관리 장치
CN113949085A (zh) 一种用于移动智能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CN113937751A (zh) 一种直流微网群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663828B (zh) 一种光伏储能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