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6427A -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26427A CN117526427A CN202410009550.3A CN202410009550A CN117526427A CN 117526427 A CN117526427 A CN 117526427A CN 202410009550 A CN202410009550 A CN 202410009550A CN 117526427 A CN117526427 A CN 1175264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photovoltaic
- power conversion
- equipment
- storage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所述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串、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以及功率变换电路,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间和储能设备的电量;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并判断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充电条件,以对功率变换电路进行控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并判断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放电条件,以对功率变换电路进行控制。本发明无需相关设备对光伏系统的并网端进行采样或通信,即可直接实现对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控制,成本低且控制简单,且由于没有和其它设备的信息交换,可以较好的匹配第三方光伏逆变器设备,兼容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和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案需要知道光伏发电功率和光伏逆变器的并网功率,才能对光伏系统中储能设备进行充放电控制,而这往往需要在并网端增加额外的采样器件或光伏逆变器进行通信来获取相应数据。
上述方式因为需要额外的采样设备,不仅存在成本较高、增加光伏系统架构的复杂性的问题,且整个系统的控制繁复,需要光伏逆变器通信协议提供相应的参数,无法便捷兼容第三方光伏逆变器,兼容性不好,适应面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串、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以及与所述光伏组串、所述储能设备、所述光伏逆变器相连的功率变换电路,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切换网络和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时间和储能设备的电量;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并判断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充电条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并判断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放电条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本发明上述提出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对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则通过控制所述切换网络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维持关闭状态,以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回路,所述光伏组串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预设的自适应的扰动频率对所述光伏组串进行MPPT(Maximum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追踪)追踪,同时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设定的充电策略对所述储能设备输出充电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还包括:将所述光伏组串的发电功率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输出至储能设备的充电功率的差额功率送入所述光伏逆变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放电策略,通过控制所述切换网络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回路;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策略,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模拟所述光伏组串的发电特性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换网络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光伏组串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且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串的第二输出端且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串、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以及与所述光伏组串、所述储能设备、所述光伏逆变器相连的功率变换电路,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切换网络和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和储能设备的电量;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并判断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充电条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并判断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放电条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本发明上述提出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则通过控制所述切换网络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维持关闭状态,以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回路,所述光伏组串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预设的自适应的扰动频率对所述光伏组串进行MPPT追踪,同时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设定的充电策略对所述储能设备输出充电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串的发电功率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输出至储能设备的充电功率的差额功率送入所述光伏逆变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放电策略,通过控制所述切换网络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回路;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策略,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模拟所述光伏组串的发电特性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换网络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光伏组串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且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串的第二输出端且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无需相关设备对光伏系统的并网端进行采样或通信,即可直接实现对储能设备进行充放电控制,成本低且控制简单,且由于没有和其它设备的信息交换,可以较好的匹配第三方光伏逆变器设备,兼容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串20、储能设备30、光伏逆变器40以及与光伏组串20、储能设备30、光伏逆变器40相连的功率变换电路10,功率变换电路10包括:切换网络13和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如图1所示,基于图2所示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时间和储能设备的电量。
S2,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并判断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充电条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根据第一判断结果对双向功率变换设备、切换网络和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S3,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并判断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放电条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根据第二判断结果对双向功率变换设备、切换网络和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具体地,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可以是家庭光伏系统,切换网络13可以控制储能设备30是否接入光伏系统,以及保证储能设备30放电时输出功率不会倒灌至光伏组串20。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可以双向运行,可以为任意双向直流变换(DC/DC)电路,既可以将光伏组串20的输出功率输入至储能设备30,也可以将储能设备30输出功率输入光伏逆变器40,以供给负载41或者输入至电网42。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无需相关设备对光伏系统的并网端进行采样或通信,即可直接实现对储能设备进行充放电控制,成本低且控制简单,且由于没有和其它设备的信息交换,可以较好的匹配第三方光伏逆变器设备,兼容性强。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切换网络13可以包括:二极管D1、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
其中,二极管D1的阳极与光伏组串2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开关K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且与光伏逆变器4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与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开关K2的一端与光伏组串20的第二输出端且与光伏逆变器4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二开关K2的另一端与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具体地,如图2所示,二极管D1也可以为整流桥堆,其作用是在光伏组串20受光照影响端口电压下降时,防止放电状态下的储能设备30通过功率变换电路10向光伏组串20倒灌电流。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是一种主动切断/导通设备,可以由继电器、接触器、电子开关等实现,其作用是保证储能设备30在非预设放电时间不误放电(针对非隔离buck/boost电路),能够达到本发明的作用即可。光伏组串20的输出功率可以直接输入光伏逆变器40以供给电网42或者负载41,也可以通过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输入储能设备30。储能设备30可以工作在充电模式,也可以工作在放电模式,通过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将输出功率输入光伏逆变器40以供给电网42或者负载41。切换网络13可和任意双向直流变换(DC/DC)电路适配,包括隔离型双向直流功率变换电路、非隔离型双向直流功率变换电路。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描述如何根据判断结果对功率变换电路和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判断结果对双向功率变换设备、切换网络和储能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S21,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则通过控制切换网络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维持关闭状态,以切断储能设备的充电回路,光伏组串通过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举例而言,如果储能设备的电量高于某一设定阈值,则判断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
S22,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预设的自适应的扰动频率对光伏组串进行MPPT追踪,同时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设定的充电策略对储能设备输出充电功率,以及将光伏组串的发电功率与双向功率变换设备输出至储能设备的充电功率的差额功率送入光伏逆变器。
具体地,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则通过控制K1和K2断开,保持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维持关闭状态,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不给储能设备30充电,且光伏组串20正常通过光伏逆变器40输出功率至电网42或者负载41。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K1和K2闭合,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根据预设的自适应的扰动频率对光伏组串20进行MPPT追踪,同时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根据设定的充电策略对储能设备30输出充电功率,同时,将光伏组串的发电功率与双向功率变换设备输出至储能设备的充电功率的差额功率,送入光伏逆变器40,以将差额功率送入电网42或者负载41,由此可以将光伏组串的余电通过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充分发挥光伏发电组串的效能。当光伏组串20输出功率不足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可以通过实时电压采样,快速调整MPPT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根据第二判断结果对双向功率变换设备、切换网络和储能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S31,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放电策略,通过控制切换网络切断储能设备的放电回路。
S32,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储能设备的放电策略,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模拟光伏组串的发电特性并通过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具体地,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若储能设备30存储的电量满足放电条件,控制开关K1、K2导通,并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工作在光伏的发电特性,即I-V(电流-电压)特性,储能设备30放电,经过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进入光伏逆变器40,同时,如果光伏组串20此时还能发电,其发电功率也经过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进入光伏逆变器40,由光伏逆变器40逆变输出功率到负载41和电网42。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若储能设备30存储的电量不满足放电条件,则控制开关K1、K2断开,切断储能设备30的放电回路,储能设备30不能放出功率,如果光伏组串20此时还能发电,则其输出功率经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输出到光伏逆变器40,由光伏逆变器40逆变输出功率到负载41和电网42,若光伏组串20无法发电,则系统此时无法向负载41输出功率,负载41由电网42提供功率。
由此,本发明无需相关设备对光伏系统的并网端进行采样或通信,即可直接实现对储能设备进行充放电控制,成本低且控制简单,且由于没有和其它设备的信息交换,可以较好的匹配第三方光伏逆变器设备,兼容性强。
本发明中,光伏组串2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光伏组串20为一个时,光伏系统结构可参见图2所示,光伏组串20为多个时,光伏系统结构可参见图5和图6所示。
切换网络13的结构也可以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切换网络13包括: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其中,K1连接在光伏组串20的第二输出端和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的第二输入端之间,K2和K4串联后连接在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的第一输入端之间,且K2和K4之间存在第一连接点,K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点连接,K3的另一端与光伏逆变器4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K1的一端还与光伏逆变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具体地,基于图7所示的光伏系统,K1、K2是一种主动切断/导通设备,可以由继电器、接触器、电子开关等器件实现。在储能设备30预设充电时段,若储能设备30的存储的电量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开关K1、K2、K4导通,K3断开,光伏组串20的输出功率进入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追踪光伏组串20的MPPT曲线,给储能设备30充电;在储能设备30的预设充电时段,若储能设备30的存储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开关K3、K4导通,K1、K2断开,光伏组串20的发电功率进入光伏逆变器40输出到负载41和电网42;在储能设备30的预设放电时段,若储能设备30的存储电量满足放电条件,则控制开关K1、K2、K3导通,且K4断开,储能设备30通过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输出功率到光伏逆变器40,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到负载41和电网42,此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工作在光伏I-V曲线模式;在储能设备30预设放电时段,若储能设备30的存储电量不满足放电条件,则控制开关K1、K2断开,K4、K2导通,储能设备30不放电。
本发明的光伏系统的控制功能可以采用控制器实现,控制器可以设置在功率变换电路10中。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无需相关设备对光伏系统的并网端进行采样或通信,即可直接实现对储能设备进行充放电控制,成本低且控制简单,且由于没有和其它设备的信息交换,可以较好的匹配第三方光伏逆变器设备,兼容性强。且光伏组串的余电可以通过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充分发挥光伏发电设备的效能。
与上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对应,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
如图2所示,光伏组串20、储能设备30、光伏逆变器40以及与光伏组串20、储能设备30、光伏逆变器40相连的功率变换电路10,功率变换电路10包括:切换网络13和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0、第一判断模块200、第二判断模块300。
其中,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当前时间和储能设备的电量;第一判断模块200用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并判断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充电条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根据第一判断结果对双向功率变换设备、切换网络和储能设备进行控制;第二判断模块300用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并判断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放电条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根据第二判断结果对双向功率变换设备、切换网络和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判断模块200具体用于: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则通过控制切换网络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维持关闭状态,以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回路,光伏组串通过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预设的自适应的扰动频率对光伏组串进行MPPT追踪,同时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设定的充电策略对储能设备输出充电功率,以及将光伏组串的发电功率与双向功率变换设备输出至储能设备的充电功率的差额功率送入光伏逆变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判断模块300具体用于: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放电策略,通过控制切换网络切断储能设备的放电回路;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储能设备的放电策略,控制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模拟光伏组串的发电特性并通过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切换网络13可以包括:二极管D1、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
其中,二极管D1的阳极与光伏组串2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开关K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且与光伏逆变器4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与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开关K2的一端与光伏组串20的第二输出端且与光伏逆变器4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二开关K2的另一端与双向功率变换设备1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无需相关设备对光伏系统的并网端进行采样或通信,即可直接实现对储能设备进行充放电控制,成本低且控制简单,且由于没有和其它设备的信息交换,可以较好的匹配第三方光伏逆变器设备,兼容性强。且光伏组串的余电可以通过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充分发挥光伏发电设备的效能。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上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无需相关设备对光伏系统的并网端进行采样或通信,即可直接实现对储能设备进行充放电控制,成本低且控制简单,且由于没有和其它设备的信息交换,可以较好的匹配第三方光伏逆变器设备,兼容性强。且光伏组串的余电可以通过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充分发挥光伏发电设备的效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串、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以及与所述光伏组串、所述储能设备、所述光伏逆变器相连的功率变换电路,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切换网络和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时间和储能设备的电量;
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并判断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充电条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并判断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放电条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则通过控制所述切换网络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维持关闭状态,以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回路,所述光伏组串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预设的自适应的扰动频率对所述光伏组串进行MPPT追踪,同时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设定的充电策略对所述储能设备输出充电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对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还包括:
将所述光伏组串的发电功率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输出至储能设备的充电功率的差额功率送入所述光伏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放电策略,通过控制所述切换网络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回路;
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策略,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模拟所述光伏组串的发电特性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网络包括:
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光伏组串的第一输出端相连;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且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串的第二输出端且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6.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串、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以及与所述光伏组串、所述储能设备、所述光伏逆变器相连的功率变换电路,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切换网络和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和储能设备的电量;
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并判断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充电条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否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并判断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是否满足放电条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对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所述切换网络和所述储能设备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充电条件,则通过控制所述切换网络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维持关闭状态,以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充电回路,所述光伏组串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充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充电条件,则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预设的自适应的扰动频率对所述光伏组串进行MPPT追踪,同时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根据设定的充电策略对所述储能设备输出充电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串的发电功率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输出至储能设备的充电功率的差额功率送入所述光伏逆变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不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放电策略,通过控制所述切换网络切断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回路;
如果当前时间处于储能设备的预设放电时段,且所述储能设备的电量满足放电条件,则根据所述储能设备的放电策略,控制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模拟所述光伏组串的发电特性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网络包括:
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光伏组串的第一输出端相连;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且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串的第二输出端且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设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09550.3A CN117526427B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09550.3A CN117526427B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26427A true CN117526427A (zh) | 2024-02-06 |
CN117526427B CN117526427B (zh) | 2024-07-23 |
Family
ID=8974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09550.3A Active CN117526427B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26427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8840A (zh) * | 2015-05-12 | 2015-08-26 |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逆变器离网mppt扰动方法 |
KR20150102767A (ko) * | 2013-10-08 | 2015-09-0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JP2019180210A (ja) * | 2018-03-30 | 2019-10-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電源システム |
CN111711189A (zh) * | 2020-06-18 | 2020-09-25 | 华润协鑫(北京)热电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发电储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085245A (zh) * | 2021-03-10 | 2022-09-20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系统及其适用的控制方法 |
CN116526452A (zh) * | 2023-04-20 | 2023-08-0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一种电能预测计量监测市电负荷光储一体控制系统 |
CN117154810A (zh) * | 2023-10-19 | 2023-12-01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单相光伏构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7239812A (zh) * | 2023-11-14 | 2023-12-15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7375053A (zh) * | 2023-11-01 | 2024-01-09 | 衡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方法及光伏储能系统 |
-
2024
- 2024-01-04 CN CN202410009550.3A patent/CN1175264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50102767A (ko) * | 2013-10-08 | 2015-09-0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4868840A (zh) * | 2015-05-12 | 2015-08-26 |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逆变器离网mppt扰动方法 |
JP2019180210A (ja) * | 2018-03-30 | 2019-10-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電源システム |
CN111711189A (zh) * | 2020-06-18 | 2020-09-25 | 华润协鑫(北京)热电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发电储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085245A (zh) * | 2021-03-10 | 2022-09-20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系统及其适用的控制方法 |
CN116526452A (zh) * | 2023-04-20 | 2023-08-0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一种电能预测计量监测市电负荷光储一体控制系统 |
CN117154810A (zh) * | 2023-10-19 | 2023-12-01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单相光伏构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7375053A (zh) * | 2023-11-01 | 2024-01-09 | 衡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方法及光伏储能系统 |
CN117239812A (zh) * | 2023-11-14 | 2023-12-15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26427B (zh) | 202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17523B (zh) | 一种光伏电池快速通断系统、关断方法及启动方法 | |
CN113629757A (zh) | 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方法以及光伏系统 | |
US20130049478A1 (en) | Power system,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and controller for operating | |
CN109638882B (zh) | 光伏系统 | |
EP3258580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direct current source | |
CN112701913A (zh) | 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与应用装置 | |
CN115549227A (zh) | 控制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池并联系统 | |
CN116345514A (zh) | 储能系统和储能管理系统 | |
CN117175932B (zh) | 光伏智能变结构电源插座 | |
EP4346076A1 (en) | Voltage convers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 |
WO2022000466A1 (zh) | 电能反灌控制方法、变换器及光伏发电系统 | |
CN211579680U (zh) | 一种锂电池直流电源系统 | |
CN117526427B (zh) | 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3401419A (zh) | 双向双输入buck/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 |
CN107154730B (zh) | 一种新能源发电用双向变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14243872B (zh) | 充电桩直流供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 |
CN112684385B (zh) | 一种防反接电路及其应用装置 | |
CN113794364A (zh) | 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972817A (zh) | 固态变压器故障处理系统 | |
CN109038524B (zh) | 一种电流双向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用主动控制式限流保护器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3187746A (zh) | 一种不间断电源拓扑 | |
CN105229891B (zh) | 具有多个电化学单池的单池装置以及用于运行其的方法 | |
CN208424199U (zh) | 一种dc/dc电源电路、包含该电路的电源及其应用 | |
CN102624078A (zh) | 一种直流双路输入的供电切换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 |
CN212435362U (zh) | 一种供电装置及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