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4978A -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24978A CN109524978A CN201811417878.XA CN201811417878A CN109524978A CN 109524978 A CN109524978 A CN 109524978A CN 201811417878 A CN201811417878 A CN 201811417878A CN 109524978 A CN109524978 A CN 1095249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storage system
- operation mode
- current operation
- par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224 prote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31316 Panax pseudoginseng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 H02J7/027—
-
- H02J7/045—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4—Energy storage un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电网侧电压确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获取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判断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若是,则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双向逆变器按运行参数运行以使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否则发送待机指令,以使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本申请提供了一套适用于退役动力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明确了各个器件的工作顺序,能够控制各个器件安全稳定地工作,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如上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由控制器、储能容器、双向逆变器,配电柜以及各个器件通讯所需的传输线等组成。其中,电池是最主要的储能容器之一,而利用退役动力电池包来储能在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和提高电池的寿命和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新电池储能,很少有利用退役动力电池包储能的方案,由于新电池的一致性好,新电池的控制系统简单,控制逻辑简单,这种控制方式不适用于采用退役动力电池包的储能系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退役动力电池包,明确了各个器件的工作顺序,能够控制各个器件安全稳定地工作,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如上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
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所述电网侧电压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判断所述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
若是,则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双向逆变器按所述运行参数运行以使所述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否则,发送待机指令,以使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优选地,所述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所述电网侧电压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的过程具体为:
当所述电网侧电压为0时,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离网放电模式;
当所述电网侧电压不为0时,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
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的过程具体为:
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压和/或荷电状态SOC。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将当前工作模式和/或所述电量参数和/或所述运行参数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备用户分析所述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所述电网侧电压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若是,则触发控制单元,否则触发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双向逆变器按所述运行参数运行以使所述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待机指令,以使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电网侧电压为0时,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离网放电模式;当所述电网侧电压不为0时,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
优选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压和/或荷电状态SOC。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当前工作模式和/或所述电量参数和/或所述运行参数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备用户分析所述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电网侧电压确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获取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判断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若是,则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双向逆变器按运行参数运行以使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否则,发送待机指令,以使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套适用于退役动力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明确了各个器件的工作顺序,能够控制各个器件安全稳定地工作,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退役动力电池包,明确了各个器件的工作顺序,能够控制各个器件安全稳定地工作,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如上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11: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
具体地,储能系统启动后,由于储能系统是基于电网实现储能的,因此,电网侧是否存在电压,即电网是否有电可以直接决定储能系统要以何种工作模式工作,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储能系统的运行参数,即控制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储能系统启动之前,储能系统通电后先进行系统自检以及通讯检查,在系统自检和通讯检查都正常以后,通过发送唤醒指令唤醒电池包(吸合电池包),储能系统才能启动,否则在任一环节异常时都会发出报警提示,直至故障消除。
这里的通讯检查包括电池包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通讯,双向逆变器的RS-485通讯,以及为了保证各器件兼容而设置的协议转换器与控制器之间的通讯,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器件之间的通讯,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步骤S12: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电网侧电压确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具体地,除了上述介绍的电网侧电压决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外,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也会影响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这里的工作参数包括储能系统在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的时间段,例如,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不考虑电网断电的影响下,在电价低峰期时,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而在电价高峰期时,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放电模式,这样储能系统可实现峰谷套利,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工作参数可以为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进行修改和更新后,按照远程终端的设定确定当前工作模式,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步骤S13:获取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判断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14,否则进入步骤S15。
具体地,虽然根据设置的工作参数和电网侧电压可以确定出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但这只是根据外部条件确定的,还需要根据储能系统自身的条件来判断是否允许进入当前工作模式,而电池包的情况对是否允许进入当前工作模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入当前工作模式之前,需要获取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然后判断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若满足,则可以进入当前工作模式,否则进入待机状态,等待下一个工作周期,以此实现智能、高效的储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2和步骤S13的执行顺序不分先后,也可以先根据电量参数确定可以进入的工作模式,再根据设置的工作参数选择最适合当前环境的当前工作模式,本申请在此并不做特别的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预设电量阈值是预先根据工作模式的需要设置好的,一般设置一次后便可直接使用,无需每次都进行设置,除非后续需要修改或者更新,本申请通过远程终端或者现场的控制系统均可实现修改和更新。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池包是回收的退役动力电池,各个电池包的性能并不一致,甚至差异较大,此处的预设电量阈值是综合考虑了每个电池包的情况后设定的最优值。
步骤S14: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双向逆变器按运行参数运行以使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
具体地,在电量参数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时,储能系统进入当前工作模式,由于不同工作模式下,双向逆变器的运行方式不同,例如充电模式下,双向逆变器将电网侧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后对电池包充电,根据设置的充电电流等参数进行闭环控制;放电模式下,双向逆变器将电池包输出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供给用户,此时根据设置的放电电流等参数进行闭环控制;因此,需要控制双向逆变器按运行参数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介绍的运行参数外,运行参数还有很多,如一些保护双向逆变器内部器件的参数,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步骤S15:发送待机指令,以使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具体地,当电量参数不能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时,控制系统发送待机指令,使得电池包断开,储能系统进入待机状态,等待下一个工作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发送待机指令使储能系统进入待机状态时,是通过向储能系统的配电柜发送相应的指令实现这一控制功能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控制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电网侧电压确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获取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判断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若是,则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双向逆变器按运行参数运行以使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否则,发送待机指令,以使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套适用于退役动力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明确了各个器件的工作顺序,能够控制各个器件安全稳定地工作,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电网侧电压确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的过程具体为:
当电网侧电压为0时,确定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离网放电模式;
当电网侧电压不为0时,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确定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
具体地,考虑到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电网侧不存在电压时,即电网断电时,无法对电池包充电,为了防止出现电池包电量放空的情况,此时无需考虑设置的工作参数,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为离网放电模式,此时储能系统利用自身的UPS(UninterruptiblePower System/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启动,并且对储能系统内的负载进行全功率供电,此时的放电比较少,如果在电池包的电量参数低于离网电量阈值时仍然没能接入电网,控制系统可以发送待机指令,使储能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相应地,在电网侧电压不为0时,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确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是充电模式还是放电模式,当然,也可以远程控制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本实施例介绍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确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获取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的过程具体为:
获取电池包的电压和/或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
具体地,为了保证各个器件安全稳定地工作,在进入当前工作模式之前,都需要查看电池包的电压和/或荷电状态,防止充电造成过压或者放电造成放空的情况,相应地,各个工作模式下都预先设置了电压和/或荷电状态的阈值,而且各个工作模式的电压和/或荷电状态的阈值可以不相同。
还需要说明的是,电量参数除了电压和荷电状态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电量参数,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将当前工作模式和/或电量参数和/或运行参数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备用户分析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
具体地,考虑到用户的需要,本实施例还可以将当前工作模式和/或电量参数和/或运行参数等数据实时(或者每隔预设周期)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用户可以根据这些运行数据实现远程监控,实时了解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实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当然,除了上述的当前工作模式和/或电量参数和/或运行参数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数据,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可见,本申请采用一套控制逻辑既可控制双向逆变器,又可控制电池包、配电柜和协议转换器等,还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方便用户分析管理储能系统,实现远程监控,控制逻辑可以采用严格的闭环控制,明确了各设备的工作顺序,减少了故障率,增强了储能系统安全运行的稳定性,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用于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
确定单元2,用于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电网侧电压确定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第二获取单元3,用于获取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
判断单元4,用于判断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若是,则触发控制单元5,否则触发第一发送单元6;
控制单元5,用于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双向逆变器按运行参数运行以使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
第一发送单元6,用于发送待机指令,以使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确定单元2具体用于当电网侧电压为0时,确定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离网放电模式;当电网侧电压不为0时,根据设置的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确定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二获取单元3具体用于获取电池包的电压和/或荷电状态SOC。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当前工作模式和/或电量参数和/或运行参数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备用户分析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具有如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存储器7,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8,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设备,具有如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设备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如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
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所述电网侧电压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判断所述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
若是,则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双向逆变器按所述运行参数运行以使所述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否则,发送待机指令,以使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所述电网侧电压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的过程具体为:
当所述电网侧电压为0时,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离网放电模式;
当所述电网侧电压不为0时,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的过程具体为:
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压和/或荷电状态SOC。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将当前工作模式和/或所述电量参数和/或所述运行参数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备用户分析所述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
5.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储能系统的电网侧电压;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和所述电网侧电压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包的电量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量参数是否满足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预设电量阈值;若是,则触发控制单元,否则触发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双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双向逆变器按所述运行参数运行以使所述储能系统工作在当前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待机指令,以使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电网侧电压为0时,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离网放电模式;当所述电网侧电压不为0时,根据设置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压和/或荷电状态SOC。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当前工作模式和/或所述电量参数和/或所述运行参数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备用户分析所述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
9.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17878.XA CN109524978A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17878.XA CN109524978A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24978A true CN109524978A (zh) | 2019-03-26 |
Family
ID=65779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17878.XA Pending CN109524978A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24978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0693A (zh) * | 2021-05-31 | 2021-07-30 | 冯凯 | 储能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298337A (zh) * | 2021-12-17 | 2022-04-08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硬件系统内部子系统失效状态评估方法、设备、介质 |
CN115603351A (zh) * | 2022-12-13 | 2023-01-13 | 麦田能源有限公司(Cn) | 储能系统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
CN117239812A (zh) * | 2023-11-14 | 2023-12-15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298337B (zh) * | 2021-12-17 | 2024-11-19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硬件系统内部子系统失效状态评估方法、设备、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5772A (zh) * | 2009-08-31 | 2011-04-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3255318A (ja) * | 2012-06-06 | 2013-12-19 | Aida Engineering Co Ltd | 駐車場システムで使用可能な電源装置 |
CN105140947A (zh) * | 2015-09-02 | 2015-12-09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智能社区微电网电池储能系统 |
CN107046293A (zh) * | 2016-11-21 | 2017-08-15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基于电池梯次利用的公交充电站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及方法 |
CN108832646A (zh) * | 2018-06-11 | 2018-11-16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一种适用于可动态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2018
- 2018-11-26 CN CN201811417878.XA patent/CN10952497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5772A (zh) * | 2009-08-31 | 2011-04-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3255318A (ja) * | 2012-06-06 | 2013-12-19 | Aida Engineering Co Ltd | 駐車場システムで使用可能な電源装置 |
CN105140947A (zh) * | 2015-09-02 | 2015-12-09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智能社区微电网电池储能系统 |
CN107046293A (zh) * | 2016-11-21 | 2017-08-15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基于电池梯次利用的公交充电站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及方法 |
CN108832646A (zh) * | 2018-06-11 | 2018-11-16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一种适用于可动态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0693A (zh) * | 2021-05-31 | 2021-07-30 | 冯凯 | 储能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190693B (zh) * | 2021-05-31 | 2023-01-20 | 冯凯 | 储能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298337A (zh) * | 2021-12-17 | 2022-04-08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硬件系统内部子系统失效状态评估方法、设备、介质 |
CN114298337B (zh) * | 2021-12-17 | 2024-11-19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硬件系统内部子系统失效状态评估方法、设备、介质 |
CN115603351A (zh) * | 2022-12-13 | 2023-01-13 | 麦田能源有限公司(Cn) | 储能系统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
CN117239812A (zh) * | 2023-11-14 | 2023-12-15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7239812B (zh) * | 2023-11-14 | 2024-04-09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8795E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ity supply | |
EP4220892A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microgrid management system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 | |
CN108879780A (zh) | 微电网控制方法、微电网控制系统及光储充微电网 | |
CN204465152U (zh) | 一种风光电互补的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7579591B (zh) | 一种交流电源供电的备电系统 | |
CN103038977A (zh) | 小区基站电力系统管理,包括电池电路管理 | |
CN104779634B (zh) | 一种微电网储能调度方法 | |
CN109524978A (zh) |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203491707U (zh) | 基于电池梯次利用的储能系统 | |
CN105408833A (zh) | 用于能量削减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8988371A (zh) | 用户侧储能系统的能量管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 |
CN104297697A (zh) | 一种实现蓄电池内阻在线检测的配网电源系统 | |
Ghai et al. | DC picogrids: A case for local energy storage for uninterrupted power to DC appliances | |
CN103248100A (zh) | 一种后备电源充放电控制电路 | |
CN203278327U (zh) | 一种后备电源充放电控制电路 | |
CN104617592B (zh) | 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1910637U (zh) | 可再生能源储存及电网智能调峰系统 | |
CN110095205A (zh) | 一种监测电缆温度的系统 | |
CN110299757A (zh) | 基于梯次动力蓄电池的应急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9347132A (zh) | 一种电力调峰用工业储能系统及其充放电策略 | |
CN103269118B (zh) | 一种后备电源供电控制电路 | |
CN202210696U (zh) | 一种家用太阳能充放电系统 | |
CN104167780B (zh) | 一种连续可控隔离式有源主动均衡充电模块及其充电系统 | |
CN201898362U (zh) | 锂电池充放电监控装置 | |
US2017035304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longing battery lif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