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6543B - 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6543B
CN117236543B CN202311494896.9A CN202311494896A CN117236543B CN 117236543 B CN117236543 B CN 117236543B CN 202311494896 A CN202311494896 A CN 202311494896A CN 117236543 B CN117236543 B CN 1172365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scape
nodes
node
score
objective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948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6543A (zh
Inventor
熊薇
王利成
李湘
涂梦媛
刘庆林
李西
李鑫
张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4948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65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6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6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6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6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传统村落的景观节点;S2、根据景观节点构建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得到景观节点的评分;S3、确定传统村落观景路线规划指标权重,结合景观节点的评分得到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S4、根据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建立多目标函数模型,生成最优观景路线规划图,完成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本发明基于客观、科学的分析与规划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增强传统村落的吸引力,提升旅游品质,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为旅游人群提供游览距离较短、时间成本较低观景效果最佳的路线,形成一套基于数据分析判别进而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统村落景观规划分析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保护传统村落及其乡村特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探讨村落景观保护更新、乡村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内容。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藏羌传统村落具有景观节点数量多、分布散,景观层次丰富等特点,然而目前的观景路线的规划存在景观节点识别性不强,景观节点之间的互联性不高的问题,导致观景路线的规划科学性受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解决了目前的观景路线的规划存在景观节点识别性不强,景观节点之间的互联性不高的问题,导致观景路线的规划科学性受限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传统村落的景观节点;
S2、根据景观节点构建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得到景观节点的评分;
S3、确定传统村落观景路线规划指标权重,结合景观节点的评分得到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S4、根据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建立多目标函数模型,生成最优观景路线规划图,完成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
进一步地:所述S1中,景观节点包括文化景观节点和自然景观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S2中,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包括准则层及其对应的指标层,景观节点的评分具体为景观节点的指标层的评分;
其中,所述准则层包括自然环境要素、景观节点视觉特征、景观节点可达性和基础设施;
所述自然环境要素对应的指标层包括坡度、坡向和洪水灾害风险程度;
所述景观节点视觉特征对应的指标层包括可视性、视线通达性和景观集聚程度;
所述景观节点可达性对应的指标层包括成本路径和内部交通可达性;
所述基础设施对应的指标层包括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S3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计算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准则层对应的指标层的权重值;
S32、根据指标层的权重值与景观节点的评分计算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进一步地:所述S31具体为:
对建立的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层的每个评价因子通过数值形式进行编码,编码用于表示每个因子的重要程度等级,构建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特征矩阵,将矩阵的值作为指标层的权重值,其中,所述特征矩阵的表达式R具体为:
式中,a pq为评价因子p与评价因子q的重要性比较的赋值,pq均取值为1,…,n为参与比较因子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S32中,计算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z的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Uc为指标层的权重值,Fc为指标层的评分,c为指标层的序数。
进一步地:所述S4中,多目标函数模型包括第一目标函数模型和第二目标函数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S4中,构建第一目标函数模型的方法具体为:
S411、设置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MAXR 1,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x ij为从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n为景观节点的数量;
S412、设置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MAXR 2,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z j为景观节点j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S413、根据观赏景观节点的需求设置约束条件,所述需求包括第一需求与第二需求,第一需求具体为:观景路线能够把所有的景观节点游览完后回到起始点,第二需求具体为:观景路线不回到起始点;
其中,根据第一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s.t.为约束符号,d ij为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的距离矩阵,w i为景观节点i权重,w j为景观节点j的权重;
根据第二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S414、基于设置的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完成第一目标函数模型的构建。
进一步地:所述S4中,构建第二目标函数模型的方法具体为:
S421、设置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
S422、设置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
S423、设置最短出游时间约束条件,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T为出游时间,t ij为从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的所用时间,t 2为在景观节点逗留的时间;
S424、根据观赏景观节点的需求设置约束条件,所述需求包括第一需求与第二需求;
其中,根据第一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根据第二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S425、基于设置的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完成第二目标函数模型的构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对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传统村落内各景观节点的指标权重,得到传统村落内各景观节点综合观景效果排序,结合传统村落内现有道路网络,基于目标函数提取出最佳观景路线,切中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避免旅游规划结果的单一化和同质化,本发明方法基于客观、科学的分析与规划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增强传统村落的吸引力,提升旅游品质,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2)本发明综合自然地理环境、景观节点视觉特征、景观节点可达性和基础设施状况等条件对传统村落中景观节点进行科学量化筛选,探索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为旅游人群提供游览距离较短、时间成本较低且观景效果最佳的路线,形成一套基于数据分析判别进而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传统村落的景观节点;
S2、根据景观节点构建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得到景观节点的评分;
S3、确定传统村落观景路线规划指标权重,结合景观节点的评分得到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S4、根据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建立多目标函数模型,生成最优观景路线规划图,完成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
所述S1中,景观节点包括文化景观节点和自然景观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文化景观节点包括民居碉房、碉楼等建筑空间,寺庙、白塔、转经筒等宗教活动空间,民俗文化活动空间,古遗址空间等景观;自然景观节点包括山体、河流、林地、农田、牧场等风景要素。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叠加传统村落高程数据、坡度、坡向、地表径流等进行综合分析,可提取景观节点。通过在线地图获取景观节点的位置点,即可拾取对应景观节点的地理经纬度信息。
所述S2中,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包括准则层及其对应的指标层,景观节点的评分具体为景观节点的指标层的评分;
其中,所述准则层包括自然环境要素、景观节点视觉特征、景观节点可达性和基础设施;
所述自然环境要素对应的指标层包括坡度、坡向和洪水灾害风险程度;
所述景观节点视觉特征对应的指标层包括可视性、视线通达性和景观集聚程度;
所述景观节点可达性对应的指标层包括成本路径和内部交通可达性;
所述基础设施对应的指标层包括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构建的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具体如表一所示。
表一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
如表一所述,评估方法采用GIS进行数据量化,基础数据源为传统村落样地30m分辨率的DEM数据。DEM数据以栅格数据形式表现,每个栅格数据单元都含有对应的地理位置和高程信息,在ArcGIS内能够进一步的对坡度、坡向、可见性、可达性等参数做分析,得到景观节点指标层的评分的方法具体如下:
得到坡度评分的方法为:
获取传统村落各地段的坡度,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度范围不小于60度,则坡度评分为1,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度范围在45~60度内,则坡度评分为3,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度范围在30~45度内,则坡度评分为5,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度范围在15~30度内,则坡度评分为7,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度范围在0~15度内,则坡度评分为9;
对坡度进行评分需要结合传统村落的进行分析,比如川西藏羌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在坡度为 15°~35°的陡坡地段,根据其分布位置的不同海拔高度,主要形成了河谷平地型(地形坡度范围2%~15%)、山腰缓坡型(15%~40%)、山间台地型(3%~20%)、高山坡地型(15%~60%)四种选址类型。其中藏羌传统村落数量分布最多,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村落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以及山腰缓坡地带。因此,以此为主要评价标准对坡度选值为2%~60%,对坡度值进行分区打分。
得到坡向评分的方法为:
获取传统村落各地段的坡向,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向为西,则坡向评分为1,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向为东北,则坡向评分为3,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向为西北,则坡向评分为5,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向为东北,则坡向评分为7,若景观节点的地形坡向为东南,则坡向评分为9;
得到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评分的方法为:
获取景观节点的地表径流量,根据传统村落的降水数据和土壤条件设置水灾害风险阈值,根据景观节点的地表径流量与水灾害风险阈值得到发生的洪水灾害程度,其中,所述洪水灾害程度包括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中危险区、中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根据洪水灾害程度得到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评分;
其中,若洪水灾害程度为高危险区,则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评分为1,若洪水灾害程度为中高危险区,则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评分为3,若洪水灾害程度为中危险区,则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评分为5,若洪水灾害程度为较低危险区,则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评分为7,若洪水灾害程度为低危险区,则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评分为9;
在本实施例中,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评分主要涉及到坡度、高程、降水、土壤质地、排水密度、土地利用等影响因子,其评分方法具体为:
(1)数据获取及处理。从公开数据源或者专业机构获取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降雨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类型等数据。使用GIS对传统村落区域的DEM进行预处理,包括填洼、平滑和提取流向等操作。可以帮助识别出传统村落所处的流域边界和流向,并生成流向栅格和流域边界等数据。
(2)水文参数提取:根据流向栅格和DEM数据,计算流域的水文参数,如流域面积、坡度和流长等。
(3)降雨数据处理:根据该区域降雨数据和传统村落所处的流域边界,计算流域内的降雨量。使用插值方法将点降雨数据插值到流域内,得到流域内的降雨分布。
(4)地表径流量计算:使用NRCS-CN水文模型(美国农业部开发)进行地表径流量的计算。根据流域面积、降雨量、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状况等栅格数据类型获得的曲线数(Curve Number,简称CN),NRCS-CN模型使用曲线数CN来估计地表径流量,曲线数越小表示土壤的入渗能力越好,地表径流量越小。根据公式P = Ia + F + Q,降雨量分解为初始产流量、累计渗透量和地表径流量三个部分。
其中 P 为降雨量,Ia为初始产流量(流域特定参数),F为累积渗透量,Q为地表径流量,S为土壤蓄水容量,λ为初始抽取系数,通常取值为0.05—0.30的经验参数,所有值以毫米mm为单位。计算地表径流量Q的NRCS-CN方程可以直接从以上方程式中计算获得。在降雨开始时,一部分降雨以初始产流的形式快速流失。累计渗透量是地表降雨中被土壤吸收的部分。如果降雨强度大于土壤的渗透能力,部分降雨水分无法被土壤吸收,就形成地表径流。利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和日降水的数据记录确定该地区的地表径流潜力,根据土地利用获取CN值估算地表径流量,CN值越高表示地表径流越多,相对而言,CN值越低则表示地表径流越少。
(5)关于洪灾和次生灾害,地表径流量的积累超过一定阈值时,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洪水、山洪、泥石流等。通常情况下,当地表径流累积达到极高的值时,容易发生次生灾害。一般而言,超过正常情况下的年际最大降雨事件引起的地表径流量时,可能会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具体的阈值要根据当地的降水数据、土壤条件进行评估。依据地表径流量值对洪水灾害风险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洪水灾害与地表径流量大小呈现正比关系,即径流量越大,发生的洪水灾害程度越高,分为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中危险区、中高危险区、高危险区。
得到可视性评分的方法为:
计算景观节点的可视景观节点栅格总数,若可视景观节点栅格总数在0-20%范围内,则可视性评分为1,若可视景观节点栅格总数在20%-40%范围内,则可视性评分为3,若可视景观节点栅格总数在40%-60%范围内,则可视性评分为5,若可视景观节点栅格总数在60%-80%范围内,则可视性评分为7,若可视景观节点栅格总数在80%-100%范围内,则可视性评分为9;
在GIS中分析藏羌传统村落内其中一个景观节点对其他景观节点的可视性。依据可见性的关系定义为完整可见、部分可见。以观赏到景观节点数量较多的点为观赏效果较佳,其中,计算可视景观节点栅格总数V的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V 1为完整可见景观节点栅格数,V 2为部分可见景观节点栅格数,V m为全部栅格数;
得到视线通达性评分的方法为:
获得景观节点间互视数量,若景观节点间互视数量不大于1,则视线通达性评分为1,若景观节点间互视数量在2~4范围内,则视线通达性评分为3,若景观节点间互视数量在5~6范围内,则视线通达性评分为5,若景观节点间互视数量在7~9范围内,则视线通达性评分为7,若景观节点间互视数量不小于10,则视线通达性评分为9;
视线是指从一个观察点引出一条虚拟的直线,在AcrGIS从某景观节点向其他景观节点引出视线,即可判定两点之间是否存在视线的阻挡。两点互视,则两个景观之间视线通达,数量记为1。
得到景观集聚程度评分的方法为:
在各景观节点创建直径为200米的缓冲区,获得缓冲区内其他景观节点的数量,若其他景观节点的数量在[2,4)范围内,则景观集聚程度评分为1,若其他景观节点的数量在[4,6)范围内,则景观集聚程度评分为3,若其他景观节点的数量在[6,8)范围内,则景观集聚程度评分为5,若其他景观节点的数量在[8,10)范围内,则景观集聚程度评分为7,若其他景观节点的数量不小于10,则景观集聚程度评分为9;
得到成本路径评分的方法为:
通过ArcGIS确定相临近的两个景观节点之间的最佳距离成本,若最佳距离成本大于800米,则成本路径评分为1,若最佳距离成本在(600,800]范围内,则成本路径评分为3,若最佳距离成本在(400,600]范围内,则成本路径评分为5,若最佳距离成本在(200,400]范围内,则成本路径评分为7,若最佳距离成本不大于200米,则成本路径评分为9;
得到内部交通可达性评分的方法为:
通过depth-map空间句法定量分析景观节点的整合度数值,所述整合度数值用于表示景观节点与其他景观节点中最短距离的空间关系,设置整合度区间,所述整合度区间包括值最低的区间、值较低的区间、值平均的区间、值较高的区间和值最高的区间;
若整合度数值在值最低的区间,则内部交通可达性评分为1,若整合度数值在值较低的区间,则内部交通可达性评分为3,若整合度数值在值平均的区间,则内部交通可达性评分为5,若整合度数值在值较高的区间,则内部交通可达性评分为7,若整合度数值在值最高的区间,则内部交通可达性评分为9;
得到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评分的方法相同,其具体为:
在各景观节点创建直径为200米的缓冲区,获得缓冲区内服务设施的数量,若服务设施的数量不大于1,则评分为1,若服务设施的数量在2~4范围内,则评分为3,若服务设施的数量在5~8范围内,则评分为5,若服务设施的数量在9~14范围内,则评分为7,若服务设施的数量不小于15,则评分为9。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景观节点指标层评分的方法如表二所示。
表二景观节点指标层评分
所述S3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计算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准则层对应的指标层的权重值;
S32、根据指标层的权重值与景观节点的评分计算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所述S31具体为:
对建立的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层的每个评价因子通过数值形式进行编码,编码用于表示每个因子的重要程度等级,构建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特征矩阵,将矩阵的值作为指标层的权重值,其中,所述特征矩阵的表达式R具体为:
式中,a pq为评价因子p与评价因子q的重要性比较的赋值,pq均取值为1,…,n为参与比较因子的数量。求解特征矩阵的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向量。
式中,表示第p个指标的权重,/>表示归一化的权重。
对特征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的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CI为一致性指数,λmax为矩阵的最大值,n为参与比较因子的数量。RI为随机一致性指数,通过比较因子数量n查表得到对应的RI值。当C.I≤0.1时,即可判定通过一致性检验,权重系数分配合理,若C.I>0.1则需要对矩阵进行重新调整。在此基础上,即可得到指标评价体系中的准则层和目标层的权重值和优先级。
所述S32中,计算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z的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Uc为指标层的权重值,Fc为指标层的评分,c为指标层的序数。
观景效果综合得分代表观景效果值,依据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排序,剔除不易抵达、视觉景观效果较差和排名靠后的景观节点,其余景观节点作为核心景观节点纳入到最佳观景路线的规划考虑范畴中。
所述S4中,多目标函数模型包括第一目标函数模型和第二目标函数模型。
构建第一目标函数模型的目的为:路线规划的观赏的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观赏的景观节点个数最多。
所述S4中,构建第一目标函数模型的方法具体为:
S411、设置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MAXR 1,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x ij为从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n为景观节点的数量;x ij值为1,表示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的路径存在,x ij值为0,表示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的路径不存在。
S412、设置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MAXR 2,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z j为景观节点j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为保证在观景路线中每个景观节点都能被游览且只能被游览一次,路径可引入约束条件w iw jw iw j分别表示景观节点i和景观节点j的权重,w iw j根据传统村落景观节点间的距离来确定,其约束公式为:
1<i≠j≤n
S413、根据观赏景观节点的需求设置约束条件,所述需求包括第一需求与第二需求,第一需求具体为:观景路线能够把所有的景观节点游览完后回到起始点,第二需求具体为:观景路线不回到起始点;
在第一需求中,观景路线能够把所有的景观节点游览完后回到终点即形成闭合回路,保证了最优解中的路径是唯一的。
其中,根据第一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s.t.为约束符号,d ij为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的距离矩阵,w i为景观节点i权重,w j为景观节点j的权重;
在第二需求中,观景路线不回到起始点的最短路线规划中,即终点和起点不属于同一地点的非闭合回路,需引入一个虚拟的景观节点,该节点离所有的其他任何景观节点的距离为0即可。
根据第二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S414、基于设置的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完成第一目标函数模型的构建。
构建第二目标函数模型的目的为:路线规划的观赏的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观赏的景观节点个数最多且出游时间相对较短。
所述S4中,构建第二目标函数模型的方法具体为:
S421、设置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
S422、设置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
S423、设置最短出游时间约束条件,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T为出游时间,t ij为从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的所用时间,t 2为在景观节点逗留的时间;
S424、根据观赏景观节点的需求设置约束条件,所述需求包括第一需求与第二需求;
其中,根据第一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根据第二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S425、基于设置的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完成第二目标函数模型的构建。
所述S4中,基于建立的多目标函数模型,调用求解器函数即可得到多目标函数模型的输出结果,生成最优观景路线规划图,使用intlinprog等优化工具箱中的求解器函数来解决问题。求解器函数将尝试找到满足约束条件下最小化或最大化目标函数的决策变量的值,在获取求解器函数的输出结果即满足条件的决策变量值后,使用MATLAB中的绘图函数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生成最优观景路线规划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对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传统村落内各景观节点的指标权重,得到传统村落内各景观节点综合观景效果排序,结合传统村落内现有道路网络,基于目标函数提取出最佳观景路线,切中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避免旅游规划结果的单一化和同质化,本发明方法基于客观、科学的分析与规划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增强传统村落的吸引力,提升旅游品质,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发明综合自然地理环境、景观节点视觉特征、景观节点可达性和基础设施状况等条件对传统村落中景观节点进行科学量化筛选,探索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为旅游人群提供游览距离较短、时间成本较低且观景效果最佳的路线,形成一套基于数据分析判别进而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由“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Claims (6)

1.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传统村落的景观节点;
S2、根据景观节点构建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得到景观节点的评分;
S3、确定传统村落观景路线规划指标权重,结合景观节点的评分得到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S4、根据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建立多目标函数模型,生成最优观景路线规划图,完成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
所述S4中,多目标函数模型包括第一目标函数模型和第二目标函数模型;
所述S4中,构建第一目标函数模型的方法具体为:
S411、设置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MAXR 1,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x ij为从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n为景观节点的数量;
S412、设置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MAXR 2,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z j为景观节点j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S413、根据观赏景观节点的需求设置约束条件,所述需求包括第一需求与第二需求,第一需求具体为:观景路线能够把所有的景观节点游览完后回到起始点,第二需求具体为:观景路线不回到起始点;
其中,根据第一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s.t.为约束符号,d ij为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的距离矩阵,w i为景观节点i权重,w j为景观节点j的权重;
根据第二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S414、基于设置的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完成第一目标函数模型的构建;
所述S4中,构建第二目标函数模型的方法具体为:
S421、设置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
S422、设置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
S423、设置最短出游时间约束条件,其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T为出游时间,t ij为从景观节点i到达景观节点j的所用时间,t 2为在景观节点逗留的时间;
S424、根据观赏景观节点的需求设置约束条件,所述需求包括第一需求与第二需求;
其中,根据第一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根据第二需求设置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具体为:
S425、基于设置的观赏景观节点个数最多的目标函数、观赏景观节点综合评价分最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完成第二目标函数模型的构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景观节点包括文化景观节点和自然景观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包括准则层及其对应的指标层,景观节点的评分具体为景观节点的指标层的评分;
其中,所述准则层包括自然环境要素、景观节点视觉特征、景观节点可达性和基础设施;
所述自然环境要素对应的指标层包括坡度、坡向和洪水灾害风险程度;
所述景观节点视觉特征对应的指标层包括可视性、视线通达性和景观集聚程度;
所述景观节点可达性对应的指标层包括成本路径和内部交通可达性;
所述基础设施对应的指标层包括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计算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准则层对应的指标层的权重值;
S32、根据指标层的权重值与景观节点的评分计算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1具体为:
对建立的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层的每个评价因子通过数值形式进行编码,编码用于表示每个因子的重要程度等级,构建观景路线规划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特征矩阵,将矩阵的值作为指标层的权重值,其中,所述特征矩阵的表达式R具体为:
式中,a pq为评价因子p与评价因子q的重要性比较的赋值,pq均取值为1,…,n为参与比较因子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2中,计算景观节点的观景效果综合得分z的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Uc为指标层的权重值,Fc为指标层的评分,c为指标层的序数。
CN202311494896.9A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Active CN117236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4896.9A CN117236543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4896.9A CN117236543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6543A CN117236543A (zh) 2023-12-15
CN117236543B true CN117236543B (zh) 2024-02-02

Family

ID=89091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94896.9A Active CN117236543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6543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1692A (ja) * 2001-09-17 2003-03-28 Taisei Corp 地域計画手法
CN104634343A (zh) * 2015-01-27 2015-05-20 杭州格文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景区路线自动规划方法
CN109063914A (zh) * 2018-08-10 2018-12-21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时空数据感知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
CN111401683A (zh) * 2020-02-11 2020-07-10 苏州科技大学 古村落传统性的测算方法及装置
CN111622345A (zh) * 2020-06-08 2020-09-04 河北传媒学院 一种城市景观建设组合设计方法
CN111831934A (zh) * 2020-07-07 2020-10-27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乡村旅游路线规划系统及规划方法
CN111898043A (zh) * 2020-07-02 2020-11-06 北京大学 一种城市旅行路线规划的方法
CN113076580A (zh) * 2021-03-26 2021-07-06 东南大学 一种公路景观视觉环境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CN113935547A (zh) * 2021-11-11 2022-01-14 扆林海 最优效用的定制化旅游景区线路规划系统
CN114485706A (zh) * 2022-01-14 2022-05-13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529129A (zh) * 2021-12-31 2022-05-24 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方案的低碳节约化改进方法
CN115099481A (zh) * 2022-06-20 2022-09-23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
CN115619250A (zh) * 2022-09-26 2023-01-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可视域分析的古村落景观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5796629A (zh) * 2022-02-28 2023-03-14 浙大城市学院 传统村落活力量化评价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6050686A (zh) * 2022-12-30 2023-05-02 贵州金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旅游路径规划方法
CN116542409A (zh) * 2023-04-13 2023-08-04 贵州大学 面向用户满意度的虚拟村寨游览路径规划方法
CN116976692A (zh) * 2023-07-12 2023-10-31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适应性循环路径的传统村落分类分区保护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525984A (ja) * 2008-06-26 2011-09-2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高速且つ正確な経路プランニング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1692A (ja) * 2001-09-17 2003-03-28 Taisei Corp 地域計画手法
CN104634343A (zh) * 2015-01-27 2015-05-20 杭州格文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景区路线自动规划方法
CN109063914A (zh) * 2018-08-10 2018-12-21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时空数据感知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
CN111401683A (zh) * 2020-02-11 2020-07-10 苏州科技大学 古村落传统性的测算方法及装置
CN111622345A (zh) * 2020-06-08 2020-09-04 河北传媒学院 一种城市景观建设组合设计方法
CN111898043A (zh) * 2020-07-02 2020-11-06 北京大学 一种城市旅行路线规划的方法
CN111831934A (zh) * 2020-07-07 2020-10-27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乡村旅游路线规划系统及规划方法
CN113076580A (zh) * 2021-03-26 2021-07-06 东南大学 一种公路景观视觉环境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CN113935547A (zh) * 2021-11-11 2022-01-14 扆林海 最优效用的定制化旅游景区线路规划系统
CN114529129A (zh) * 2021-12-31 2022-05-24 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方案的低碳节约化改进方法
CN114485706A (zh) * 2022-01-14 2022-05-13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796629A (zh) * 2022-02-28 2023-03-14 浙大城市学院 传统村落活力量化评价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099481A (zh) * 2022-06-20 2022-09-23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空间形态开放度预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适宜性的方法
CN115619250A (zh) * 2022-09-26 2023-01-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可视域分析的古村落景观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6050686A (zh) * 2022-12-30 2023-05-02 贵州金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旅游路径规划方法
CN116542409A (zh) * 2023-04-13 2023-08-04 贵州大学 面向用户满意度的虚拟村寨游览路径规划方法
CN116976692A (zh) * 2023-07-12 2023-10-31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适应性循环路径的传统村落分类分区保护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嘉绒藏区易地搬迁新村景观的地域呈现研究——以黑水羊茸哈德村为例;黄诗艺;安徽农业科学;第51卷(第18期);190-193 *
基于"三生"空间的乡村综合评析及重构路径研究――以徐州市姚集镇为例;谭敏;陈浮;张敏;魏峥嵘;朱凤武;;江苏农业科学(第04期);310-315 *
基于生态旅游功能的红树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陈燕;郑松发;武锋;;西北林学院学报(第02期);275-279 *
藏彝走廊嘉绒藏族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以马尔康市为例;蒋思玮 等;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699-7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6543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ke et al. Using GIS and large-scale digital data to implement hedonic pricing studies
CN107704592A (zh) 一种基于WebGIS的洪水预报服务构建方法
Yang et al. Land 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for town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Nanjing hilly areas: A case study of Tangshan new town, China
CN106599080B (zh) 一种基于gis的避洪转移图的快速生成方法
Ardahanlıoğlu et al. GIS-based approach to determine suitable settlement areas compatible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N117236543B (zh) 一种藏羌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规划方法
Marinescu et al. Evaluation of urban fragmentation in Craiova city, Romania
CN116976692A (zh) 一种基于适应性循环路径的传统村落分类分区保护控制方法
CN106980701A (zh) 一种地理影响民居建筑形态的统计系统及统计方法
CN109900242A (zh) 一种跨国流域生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4818310B (zh) 一种森林景观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0918008B1 (ko) Gis를 이용한 습지위치 탐색방법
Lyu et al.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Resources of Urban Forest Park Based on GIS–Take Beijing Tongzhou Grand Canal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
Shaviraachin Flood simul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lower Limpopo valley, Mozambique using the SOBEK flood model
Min et al. Landscape Evaluation of Forest Park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Yang et al. Ecolog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for bird communities in high-density urban areas: A perspective of integrated approaches
Jacinto et al. Predicting Pollicipes pollicipes (Crustacea: Cirripedia) abundance on intertidal rocky shores of SW Portugal: a multi-scale approach based on a simple fetch-based wave exposure index
Manaouch et al. Integrating WaTEM/SEDEM model and GIS-based FAHP Method for Identifying Ecological Rainwater Harvesting Sites in Ziz upper watershed, SE Morocco
Qian et al.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able land red line in Donggang, China
Prakasam et al. Evaluation of geomorphic resources using GIS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selected villages in Ausgram Block, Burdwam District, West Bengal, India
Hadipour Geospatial modeling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level in geo-‎ tourism regions
Turkyilmaz et al. A GIS-based model for rating natural protection areas according to natural protection priorities
Awawdeh et al. Mapping Potential Sites for Rainwater Harvesting (Dams) in the Pan-Handle of Jordan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Hosni et al. Landscape visual classification using land use and contour data for tourism and planning decision making in Cameron Highlands District
Shuaibu Flood Reduction through Flood Risk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Mapping in Hadejia River Basin, Niger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