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1344A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1344A
CN117231344A CN202311427454.2A CN202311427454A CN117231344A CN 117231344 A CN117231344 A CN 117231344A CN 202311427454 A CN202311427454 A CN 202311427454A CN 117231344 A CN117231344 A CN 117231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il
cavity
channel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74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康鑫
张立成
金潮
王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ikeda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eikeda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eikeda Motor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eikeda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74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13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1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1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水路可靠性差,且对机油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摩托车发动机,包括箱体和缸体,箱体前侧壁上安装有油冷器和机油滤清器,缸体前侧壁上安装有节温器,油冷器位于节温器的下方,机油滤清器位于油冷器横向的一侧,箱体内开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上端均与节温器相连通,进水通道的下端与油冷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出水通道的下端与油冷器的出水口相连通,箱体内还开设有进油通道,该进油通道的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相连通,另一端与油冷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本摩托车发动机的水路可靠性高,且对机油的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就是将进入气缸中的燃料混合气点燃使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为机械能,并由曲轴将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给摩托车后轮而变为车辆行驶动力的机械。摩托车发动机主要八廓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缸盖、缸体和箱体,在缸盖内设有火花塞、气门等部件,缸体内设有燃烧室,箱体内设有曲轴,燃烧室能的活塞通过连杆带动下方的曲轴转动,曲轴外端通过传动机构与后轮连接,实现动力输出。由于发动机在刚启动时温度较低,影响工作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升温,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对其进行散热冷却,为此需要设置循环水路,即在缸盖内设有上水套,上水套是缸盖内的一个腔室,用于对缸盖、火花塞等降温冷却,缸体内设有下水套,该下水套环绕燃烧室设置,用于对缸体进行冷却,而发动机内的循环水路有两条,分别为小循环水路和大循环水路,节温器则是通过内部的阀芯对两条循环水路进行切换,其中小循环水路为水泵-上水套-节温器-下水套-水泵,整个循环过程没有经过散热,能够将热量循环输送,使得发动机启动时快速均匀升温。大循环水路为水泵-上水套-节温器-散热器-节温器-下水套-水泵,冷却水经过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却,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
发动机内还具有机油用于润滑,即机油泵将油底壳内的机油抽入油道,油道内的机油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对曲轴、凸轮轴等部件进行润滑,但是工作过程中机油温度会升高,因此发动机上还会安装有油冷器,油冷器是一种现有的热交换器件,内部具有水路和油路,因此具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至循环水路,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通至油道,通过冷却水对机油进行冷却。
如专利申请(申请号:202211647623.9)公开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盖,水循环结构包括水泵、节温器、和水路,水路包括位于缸体内的缸体水套和位于缸盖内的缸盖水套,水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水循环结构还包括位于发动机一侧的节温器,节温器内具有通过进液腔和出液腔,进液腔和出液腔通过过液口连通,缸体水套与该进液腔连通,缸盖水套与该出液腔连通,该进液腔的内壁上具有进液口,该出液腔的内壁上具有出液口。同时发动机还包括油冷器,进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端口一,出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端口二,端口一和端口二分别通过外接水管与油冷器的出口和进口连通,对机油进行冷却。其中该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在发动机侧部,节温器和油冷器安装在发动机前侧壁上,功能器件安装较为分散。尤其是向油冷器供水的出液腔是与缸盖水套相连通,即水泵将冷却水输入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缸盖水套内的冷却水再进入出液腔,然后进入油冷器对机油进行冷却器,而对缸盖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水具有较高的温度,此时直接进入到油冷器内对机油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不佳。而且节温器通过外接水管向油冷器供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外接水管容易受到外力干涉影响,还会出现老化、开裂、对接位置漏水等缺陷,导致发动机的水路结构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用以解决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水路可靠性差,且对机油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包括箱体和固定在箱体上方的缸体,所述箱体前侧壁上安装有油冷器,所述缸体前侧壁上安装有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侧壁上还安装有机油滤清器,所述油冷器位于节温器的下方,所述机油滤清器位于油冷器横向的一侧,所述箱体内开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上端均与节温器相连通,进水通道的下端与油冷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出水通道的下端与油冷器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箱体内还开设有进油通道,该进油通道的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相连通,另一端与油冷器的进油口相连通。
发动机由下至上依次为油底壳、箱体、缸体和缸盖,箱体内安装有曲轴,缸体内具有燃烧室,燃烧室内的活塞通过连杆带动下方的曲轴转动实现动力输出。发动机内的循环水路有两条,分别为小循环和大循环,节温器则用于对两条循环水路进行切换,其中小循环用于发动机启动时快速升温,大循环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油冷器是一种现有的热交换器件,内部具有水路和油路,因此具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冷却水对机油进行冷却,机油滤清器用于过滤机油中的杂质。本申请将节温器、油冷器和机油滤清器均安装在发动机的前侧,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气流能够正面作用并进行冷却降温,也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其中水循环中的冷却水需要进入油冷器对机油进行冷却后回到水循环,而本申请将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直接开设在箱体内,无需额外设置水管,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水管因为受到干涉而出现拉扯、开裂、断裂、老化等,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箱体前侧收到气流降温,开设在箱体上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也能够直接与箱体进行热交换,对冷却水起到冷却降温,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的,将机油滤清器设置在油冷器横向一侧,使得两者更加靠近,能够直接在箱体上开设进油通道,无需设置油管,简化结构,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样,进油通道内的机油也能够直接与箱体进行热交换,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所述箱体前侧壁上具有向前凸出的油冷安装座和机滤安装座,所述油冷器固定安装在油冷安装座前端面上,所述机油滤清器固定安装在机滤安装座前端面上,所述油冷安装座和机滤安装座沿横向排列并靠近设置。油冷安装座和机滤安装座均朝前凸出,能够与正面受到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对通过油冷安装座的冷却水以及通过机滤安装座的机油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油冷安装座和机滤安装座沿横向靠近,使得结构紧凑,进油通道结构更加简化、可靠。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安装座和机滤安装座之间形成过风通道,所述箱体前侧壁上具有向前凸出的散热凸部,该散热凸部沿横向穿过过风通道,所述进油通道沿横向开设在散热凸部内。散热凸部位于箱体前侧壁上并向前凸出,过风通道对气流起到聚流和引导,使得能够气流通过时冲击散热凸部进行散热降温,从而对内部进油通道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所述过风通道沿竖向设置,且过风通道的中部向油冷安装座所在一侧呈弧形弯曲。由于缸体通常向前倾斜,因此将过风通道沿竖向设置,能够时气流由上至下更加顺畅的通过,而过风通道中部向油冷安装座一侧弯曲,使得进入过风通道内的气流冲击油冷安装座的侧面,提高对安装在油冷安装座上的油冷器以及通过的冷却水及机油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所述箱体前侧壁上具有两条呈长条状并向前凸出的散热凸筋,该两散热凸筋的下端均延伸至油冷安装座的上侧面,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在两散热凸筋内。在箱体侧壁上设置凸出的散热凸筋,散热凸筋与箱体一体成型使其材质与箱体材质一致,均为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该散热凸筋位于前侧壁并朝前设置,再将进水通道开设于散热凸筋内,摩托车行驶时气流正面作用于散热凸筋,对散热凸筋进行散热,降低进水通道内冷却水的温度,使得冷却水以更低的温度进入油冷器对机油进行冷却降温,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同时出水通道也开设在另一散热凸筋内,即在油冷器内与机油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在经过出水通道时也能够被冷却降温,从而使得冷却水以较低的温度进入节温器,提高整个大循环水路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两所述散热凸筋之间形成长条状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上端向前倾斜,下端延伸至油冷安装座上侧面上。气流能够汇聚于导流槽内,避免直接从左右两侧扩散,气流沿着导流槽向下流动,提高对两侧散热凸筋的冷却效果,同时导流槽内的气流直接冲击下方的油冷安装座,提高对油冷安装座的散热效果,这也使得安装在油冷安装座上的油冷器得到散热降温,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固定在缸体上方的缸盖,所述缸盖具有上水套,所述缸体具有下水套,所述节温器包括罩设在缸体前侧壁上的壳体,且壳体与缸体之间形成进水腔和回水腔,在壳体内还设有出水腔,所述回水腔具有用于连接散热器出水端的回水接口,所述出水腔具有用于连接散热器进水端的出水接口,所述回水腔与下水套相连通,所述进水腔分别与上水套及出水腔相连通,所述回水腔与出水腔之间通过过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腔内还设有能够控制过水口和出水接口启闭的阀芯,所述进水通道的上端与进水腔相连通,出水通道的上端与回水腔相连通。水泵的输出端与缸盖的上水套相连通,输入端与缸体的下水套相连通,散热器的输入端与出水腔的出水接口相连通,输出端与回水腔的回水接口相连通,阀芯控制过水口和出水接口启闭的结构属于节温器的现有结构,当温度较低时在弹性件作用下开启过水孔兵关闭出水结构,当温度升高后阀芯能够移动关闭过水孔兵开启出水接口,因此当阀芯开启过水口并关闭出水接口时形成小循环水路:水泵-上水套-进水腔-出水腔-回水腔-下水套-水泵;当阀芯关闭过水口并开启出水接口时形成大循环水路:水泵-上水套-进水腔-出水腔-散热器-回水腔-下水套-水泵;其中进水腔内的部分冷却水通过进水通道进入油冷器对机油进行冷却,然后通过出水通道回到回水腔,因此经过油冷器回到回水腔的冷却水并不会经过散热器进行散热降温,而通过散热凸筋内的出水通道能够对油冷器出来的冷却水进行冷却,从而降低回水腔内冷却水的温度,避免因为对机油进行冷却后而影响对缸体的冷却。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所述进水腔位于回水腔的上方,所述回水腔内具有从底面向上延伸至顶面的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呈柱状,在换热部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换热通道,该换热通道的上端与进水腔相连通,下端与进水通道的上端相连通。由于进水腔内的冷却水是从上水套流入,已经与缸盖进行热交换,温度较高,而回水腔内的冷却水是从散热器进入,已经得到散热冷却,温度较低,为此本节温器将进水腔设置在回水腔上方,使得换热通道需要穿过回水腔,因此在回水腔内设置柱状的换热部,换热通道开设在换热部内,进水腔内的冷却水在通过换热通道流向油冷器时能够得到进水腔内冷却水的冷却,然后再从换热通道进入进水通道,得到气流冷却,从而将水冷与风冷相结合,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所述缸体侧壁上具有两个连通下水套和回水腔的贯穿口,所述换热部大致位于回水腔宽度方向的中部并向前凸出,该两贯穿口分别位于换热部的两侧。缸体内具有燃烧室,下水套为环绕燃烧室的一个冷却腔室,该下水套通过贯穿口直接与回水腔相连通。回水腔通过两个贯穿口与下水套相连通,且使得换热部位于回水腔的中部,两个贯穿口分别位于换热部的两侧,换热部起到对冷却水分流的作用,冷却水能够充分冲击并作用于换热部,从而对换热部进行降温冷却,即对换热通道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冷却,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所述缸体还还开设有缓冲腔和回水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下端和进水通道上端均与缓冲腔相连通,所述回水通道的下端与出水通道的上端相连通,上端与回水腔相连通。换热通道流向进水通道的冷却水能够先进入缓冲腔进行缓冲,从而减小进入进水通道时的流速,延长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发动机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申请将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直接开设在箱体内,无需额外设置水管,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水管因为受到干涉而出现拉扯、开裂、断裂、老化等,提高使用可靠性。
2、由于节温器、油冷器和机油滤清器均安装在发动机的前侧,车辆行驶过程中气流能够正面作用并进行冷却降温,同时箱体前侧受到气流降温,开设在箱体上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也能够直接与箱体进行热交换,对冷却水起到冷却降温,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3、由于将机油滤清器设置在油冷器横向一侧,使得两者更加靠近,能够直接在箱体上开设进油通道,无需设置油管,简化结构,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样,进油通道内的机油也能够直接与箱体进行热交换,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4、由于在箱体前侧壁上设置凸出的散热凸筋,进水通道开设于散热凸筋内,摩托车行驶时气流正面作用于散热凸筋,对散热凸筋进行散热,降低进水通道内冷却水的温度,从而使得对缸盖冷却后的冷却水能够先进行冷却降温,再进入油冷器对机油进行冷却降温,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5、由于回水腔内具有换热部,换热通道开设在换热部内,进水腔内的冷却水在通过换热通道流向油冷器时能够得到回水腔内冷却水的冷却,然后再从换热通道进入进水通道,得到气流冷却,从而将水冷与风冷相结合,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发动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摩托车发动机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前视图。
图4是缸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B-B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C-C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3中D-D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是图3中E-E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10是图3中F-F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图3中G-G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2是图3中H-H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箱体;11、散热凸筋;12、进水通道;13、出水通道;14、导流槽;15、油冷安装座;16、机滤安装座;17、过风通道;18、散热凸部;19、进油通道;2、缸体;21、下水套;22、换热部;23、换热通道;24、缓冲腔;25、回水通道;26、贯穿口;3、缸盖;31、上水套;4、节温器;41、壳体;42、进水腔;43、回水腔;431、回水接口;44、出水腔;441、出水接口;45、过水口;46、阀芯;47、节流部;48、节流通道;5、油冷器;6、机油滤清器;7、水泵;71、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包括箱体1、缸体2和缸盖3,缸体2固定在箱体1顶面上,缸盖3固定在缸体2顶面上,且缸盖3朝前倾斜设置。缸体2前侧壁上安装有节温器4,箱体1前侧壁上安装有油冷器5和机油滤清器6,油冷器5位于节温器4下方,机油滤清器6位于油冷器5横向的一侧。箱体1的侧部安装有水泵7,水泵7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连接有水管71。结合图3、图4所示,缸盖3内具有上水套31,用于对缸盖3、火花塞等降温冷却,缸体2内具有下水套21,其环绕燃烧室设置,用于对缸体2进行降温冷却。水泵7输出端的水管71与缸盖3内的上水套31连通,水泵7输入端的水管71与缸体2内的下水套21连通。节温器4包括壳体41,该壳体41固定罩设在缸体2的前侧壁上,且壳体41与缸体2前侧壁之间形成进水腔42和回水腔43,在壳体41内还具有出水腔44,其中进水腔42分别与缸盖3的上水套31以及出水腔44相连通,出水腔44横向的一端通过过水口45与回水腔43相连通,出水腔44横向的另一端具有出水接口441,该出水接口441用于连接散热器的进水端,回水腔43具有回水接口431,该回水接口431用于连接散热器的出水端,回水腔43还与缸体2的下水套21相连通,在壳体41的出水腔44内还设有能够控制过水口45和出水接口441启闭的阀芯46,该阀芯46的控制结构为现有技术,包括弹性件和温控器,在发动机刚启动整体温度较低时,在弹性件作用阀芯46的一端关闭出水腔44的出水接口441,另一端开启过水口45,此时循环水路为小循环水路:水泵7-上水套31-进水腔42-出水腔44-回水腔43-下水套21-水泵7,用于发动机启动时快速升温。当发动机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阀芯46移动开启出水接口441,关闭过水口45,此时循环水路为大循环水路:水泵7-上水套31-进水腔42-出水腔44-散热器-回水腔43-下水套21-水泵7,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
具体来说,结合图5、图6所示,油冷器5是一种现有的热交换器件,内部具有水路和油路,因此具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冷却水对机油进行冷却。结合图9、图10、图11所示,箱体1前侧壁上具有向前凸出的油冷安装座15和机滤安装座16,油冷器5固定安装在油冷安装座15前端面上,机油滤清器6固定安装在机滤安装座16前端面上。箱体1前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两条散热凸筋11,该两条散热凸筋11呈长条状并向前凸出,其中一条散热凸筋11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进水通道12,另一条散热凸筋11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出水通道13。缸体2内沿竖向开设有换热通道23、缓冲腔24和回水通道25,缓冲腔24的横截面大于换热通道23以及进水通道12的截面积。换热通道23的上端与进水腔42相连通,换热通道23的下端向下贯穿至缓冲腔24的顶面并与缓冲腔24相连通,进水通道12的上端贯穿至缓冲腔24的底面并与缓冲腔24相连通,进水通道12的下端贯穿至油冷安装座15并与油冷器5的进水口相连通。出水通道13的下端贯穿至油冷安装座15并与油冷器5的出水口相连通,出水通道13的上端与回水通道25的下端相对接连通,回水通道25的上端贯穿至回水腔43的底面并与回水腔43相连通。
箱体1前侧壁的上端向前倾斜设置,使得两散热凸筋11的上端向前倾斜,油冷安装座15位于两散热凸筋11的下方,且两散热凸筋1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油冷安装座15的上侧面上。两散热凸筋11之间形成长条状的导流槽14,导流槽14的上端向前倾斜,下端延伸至油冷安装座15上侧面上。油冷器5呈矩形块状,该油冷器5位于两散热凸筋11的下方,所述油冷器5的上侧面与散热凸筋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结合图7、图8所示,油冷安装座15和机滤安装座16沿横向排列并靠近设置,油冷安装座15和机滤安装座16之间形成过风通道17,该过风通道17沿竖向设置,且过风通道17的中部向油冷安装座15所在一侧呈弧形弯曲,箱体1前侧壁上具有向前凸出的散热凸部18,该散热凸部18沿横向穿过过风通道17,在散热凸部18内沿横向开设有进油通道19,该进油通道19的一端与机油滤清器6连通,另一端穿过油冷安装座15并与油冷器5的进油口相连通,过风通道17通过的气流能够对散热凸部18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对进油通道19内的机油进行冷却降温。
结合图12、图13所示,进水腔42位于回水腔43的上方,回水腔43内具有从底面向上延伸至顶面的换热部22,换热部22呈柱状,换热通道23沿的上端沿长度方向开设在换热部22内,且换热通道23的上端向上贯穿至进水腔42的底面,缸体2侧壁上具有两个连通下水套21和回水腔43的贯穿口26,换热部22大致位于回水腔43横向的中部并向前凸出,该两贯穿口26分别位于换热部22的两侧,回水腔43的回水接口431的内端向后倾斜并朝向换热部22。回水腔43底面上还具有朝向换热部22凸出的节流部47,节流部47向前延伸至回水腔43前侧壁上,该节流部47位于换热部22的侧前方,且节流部47与换热部22之间形成节流通道48,其中一个贯穿口26与回水接口431分别位于节流通道48的两端,回水腔43内的冷却水进入侧部的贯穿口26时需要通过节流通道48,而节流通道48能够使通过的水流更靠近换热部22,且流速变快,从而提高对换热部22的冷却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箱体1、平衡腔11、安装孔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包括箱体(1)和固定在箱体(1)上方的缸体(2),所述箱体(1)前侧壁上安装有油冷器(5),所述缸体(2)前侧壁上安装有节温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前侧壁上还安装有机油滤清器(6),所述油冷器(5)位于节温器(4)的下方,所述机油滤清器(6)位于油冷器(5)横向的一侧,所述箱体(1)内开设有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该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的上端均与节温器(4)相连通,进水通道(12)的下端与油冷器(5)的进水口相连通,出水通道(13)的下端与油冷器(5)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箱体(1)内还开设有进油通道(19),该进油通道(19)的一端与机油滤清器(6)相连通,另一端与油冷器(5)的进油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前侧壁上具有向前凸出的油冷安装座(15)和机滤安装座(16),所述油冷器(5)固定安装在油冷安装座(15)前端面上,所述机油滤清器(6)固定安装在机滤安装座(16)前端面上,所述油冷安装座(15)和机滤安装座(16)沿横向排列并靠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安装座(15)和机滤安装座(16)之间形成过风通道(17),所述箱体(1)前侧壁上具有向前凸出的散热凸部(18),该散热凸部(18)沿横向穿过过风通道(17),所述进油通道(19)沿横向开设在散热凸部(1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17)沿竖向设置,且过风通道(17)的中部向油冷安装座(15)所在一侧呈弧形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前侧壁上具有两条呈长条状并向前凸出的散热凸筋(11),两散热凸筋(11)的下端均延伸至油冷安装座(15)的上侧面,所述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在两散热凸筋(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散热凸筋(11)之间形成长条状的导流槽(14),所述导流槽(14)的上端向前倾斜,下端延伸至油冷安装座(15)上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固定在缸体(2)上方的缸盖(3),所述缸盖(3)具有上水套(31),所述缸体(2)具有下水套(21),所述节温器(4)包括罩设在缸体(2)前侧壁上的壳体(41),且壳体(41)与缸体(2)之间形成进水腔(42)和回水腔(43),在壳体(41)内还设有出水腔(44),所述回水腔(43)具有用于连接散热器出水端的回水接口(431),所述出水腔(44)具有用于连接散热器进水端的出水接口(441),所述回水腔(43)与下水套(21)相连通,所述进水腔(42)分别与上水套(31)及出水腔(44)相连通,所述回水腔(43)与出水腔(44)之间通过过水口(45)相连通,所述出水腔(44)内还设有能够控制过水口(45)和出水接口(441)启闭的阀芯(46),所述进水通道(12)的上端与进水腔(42)相连通,出水通道(13)的上端与回水腔(4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42)位于回水腔(43)的上方,所述回水腔(43)内具有从底面向上延伸至顶面的换热部(22),所述换热部(22)呈柱状,在换热部(22)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换热通道(23),该换热通道(23)的上端与进水腔(42)相连通,下端与进水通道(12)的上端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2)侧壁上具有两个连通下水套(21)和回水腔(43)的贯穿口(26),所述换热部(22)大致位于回水腔(43)宽度方向的中部并向前凸出,该两贯穿口(26)分别位于换热部(22)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2)还还开设有缓冲腔(24)和回水通道(25),所述换热通道(23)下端和进水通道(12)上端均与缓冲腔(24)相连通,所述回水通道(25)的下端与出水通道(13)的上端相连通,上端与回水腔(43)相连通。
CN202311427454.2A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Pending CN1172313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7454.2A CN117231344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7454.2A CN117231344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1344A true CN117231344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7454.2A Pending CN117231344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13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3871B1 (ko) 다구획 일체형 하이브리드 열교환기
KR20150055060A (ko) 내연기관
CN101315042B (zh) 一种v型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
CN221002929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CN117231344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CN221002930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KR101808542B1 (ko) 차량용 냉각 시스템
CN221002928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CN117211945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CN117231345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CN201006707Y (zh) 机车油水冷却装置
CN210034360U (zh) 降温导风罩
CN210087431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JP2018193930A (ja) 内燃機関のegr装置
KR101371460B1 (ko)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KR100435946B1 (ko) 엔진의 냉각 시스템
KR100409563B1 (ko) 라디에이터의 바이패스밸브
CN219139176U (zh) 发动机及摩托车
KR100418748B1 (ko) 차량의 변속기용 오일쿨러
CN213574356U (zh) 一种高效冷却式柴油发动机箱体
CN216477512U (zh) 一种发动机的机滤座总成
CN201129233Y (zh) 风、水冷发动机汽缸头
WO2009003349A1 (fr) Corps d'un moteur diesel à refroidissement par circulation d'air
CN210592321U (zh) 动力装置及电动摩托车
CN212614999U (zh) 一种冷却系统布置出水管座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