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7594A - 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7594A
CN117227594A CN202210640511.4A CN202210640511A CN117227594A CN 117227594 A CN117227594 A CN 117227594A CN 202210640511 A CN202210640511 A CN 202210640511A CN 117227594 A CN117227594 A CN 117227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late
seat
side wall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05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亮
宋永乐
束萍萍
傅强
史明玉
杨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05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75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7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75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结构包括座位本体、角度调节装置、衣帽架总成和侧围总成,所述衣帽架总成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所述衣帽架总成的端部设有容置腔,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锁扣和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驱动组件,所述锁扣与所述座位本体的靠背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锁扣运动进而牵拉所述靠背转动。本发明能够减小座位总成的靠背的厚度,节省座位总成的车内布置空间,并合理降低座位总成的集成化程度从而改善其零件成本高、难以维修以及维修费用高昂的劣势,有利于车辆平台化布置和乘员舒适性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传统车辆(例如五座小轿车)设计中,座位总成内通常设有齿盘总成A、传动轴B和驱动组件3,其中传动轴B沿实车左右方向设置,一对齿盘总成A分别位于传动轴B的左右两侧并与传动轴B相连,驱动组件3位于传动轴B的左端上方并与位于传动轴B左侧的齿盘总成A相连,以驱动该齿盘总成A转动,并使位于传动轴B右侧的另一齿盘总成A也连带着转动,从而令座位总成的靠背向前或向后旋转,进而实现座位总成靠背的角度调节。这种设置具有如下缺点:
1、由于驱动组件3需要内置在座位总成中,因此座位总成的厚度必须设计得较厚,不利于车辆内部进行平台化布置;
2、该方案由于集成化程度过高,因此存在零件成本高、难以维修以及维修费用高昂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较小的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发明提供的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包括座位本体、角度调节装置、衣帽架总成和侧围总成,所述衣帽架总成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所述衣帽架总成的端部设有容置腔,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锁扣和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驱动组件,所述锁扣与所述座位本体的靠背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锁扣运动进而牵拉所述靠背转动。
可选地,所述座位本体内固定有锁合组件,所述锁合组件包括一锁钩,所述锁扣与所述锁钩勾扣连接。
可选地,所述衣帽架总成包括沿实车左右方向设置的横梁,所述容置腔设置在所述横梁的靠近所述侧围总成的一侧,所述容置腔的左右两端及前端的至少一部分贯通,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容置腔并伸向所述座位本体。
可选地,所述衣帽架总成包括第一合围件和承托件,所述第一合围件、所述承托件和所述侧围总成合围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合围件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承托件包括均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的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所述第三板件用于承托所述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四板件自所述第三板件的后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板件盖设于所述第三板件和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件斜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第四板件的前侧。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合围件,所述第一合围件、所述承托件和所述第二合围件两两相连,所述第一合围件、第二合围件与承托件中的任一者均与侧围总成相连;
所述第一合围件、所述第二合围件和所述侧围总成在所述承托件的下方合围成横截面为多边形的补强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合围件包括互成夹角的第五板件和第六板件,所述第六板件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所述第六板件还与所述第四板件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五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和所述第三板件相连,并在所述第三板件下方与所述侧围总成互为相对侧。
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连接支架、传动板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能在所述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前后运动,所述传动板与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且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导向槽,所述传动板能够沿所述导向槽滑动,所述锁扣固定在所述传动板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实车左右方向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电机,所述传动件为沿实车前后方向设置的丝杆,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运动转换部,所述运动转换部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传动件相连,能将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力转化为所述传动件的前后运动驱动力,所述运动转换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运动转换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的所述导向槽内,并与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侧围总成上,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在实车左右方向上对所述连接支架施加紧固力;
所述连接支架还具有伸入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第四板件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的部分,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在实车前后方向上对所述连接支架施加紧固力。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
可选地,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后部的第一座位总成、第二座位总成和第三座位总成,所述第一座位总成与所述第二座位总成连为一体,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座位总成与所述第二座位总成的靠背角度,另一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座位总成的靠背角度;或
所述第一座位总成、所述第二座位总成和所述第三座位总成连为一体,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有一个,该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此三者的靠背角度。
综上所述,通过在轿车的衣帽架总成上设置容置腔,并设置包括锁扣和驱动组件的角度调节装置,令该锁扣与座位本体的靠背相连,并使(能间接驱动该锁扣运动的)驱动组件及角度调节装置的其他对应部件位于容置腔内,本发明中的角度调节装置设置在座位本体之外,位于衣帽架总成和侧围总成之间,能够减小座位总成的靠背的厚度,节省座位总成的车内布置空间,并合理降低座位总成的集成化程度从而改善其零件成本高、难以维修以及维修费用高昂的劣势,有利于车辆平台化布置和乘员舒适性的提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座位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内部座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锁扣与座位本体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锁扣与座位本体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衣帽架总成与角度调节装置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衣帽架总成与角度调节装置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合围件、第二合围件、承托件和角度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合围件与侧围总成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承托件与侧围总成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合围件与侧围总成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角度调节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角度调节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角度调节装置的示意图三;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角度调节装置的卡扣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齿盘总成,B-传动轴;
1-座位总成,11-第一座位总成,111-座位本体,1111-配合槽,112-锁合组件,1121-锁钩,12-第二座位总成,13-第三座位总成;
2-角度调节装置,21-驱动组件,22-锁扣,23-连接支架,231-导向槽,24-传动板,25-传动件,26-运动转换部,27-卡扣件,271-定位柱;
3-齿盘总成,4-容置腔,5-衣帽架总成,51-横梁,52-第一合围件,521-第一板件,522-第二板件,5221-贯穿槽,53-承托件,531-第三板件,532-第四板件,54-第二合围件,541-第五板件,542-第六板件,6-侧围总成,61-连接板件,62-轮罩,7-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一
如图2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五座小轿车,其后排从左到右依次设有三个座位总成1和两个角度调节装置2,分别为第一座位总成11、第二座位总成12和第三座位总成13,其中第一座位总成11与第二座位总成12连为一体,第三座位总成13单独成型,一角度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第一座位总成11和第二座位总成12的靠背角度,另一角度调节装置2(图未示)用于调节第三座位总成13的靠背角度,第三座位总成13的结构设计与第一座位总成11的结构设计类似,第一座位总成11包括座位本体111,角度调节装置2包括驱动组件21和U形状的锁扣22,座位本体111包括靠背,该靠背的左上部开设有一贯穿自身的配合槽1111,该靠背的左上部内固定设有一锁合组件112,该锁合组件112包括锁钩1121,锁扣22与该锁钩1121勾扣连接,并能在驱动组件21的驱动下前后运动,进而使座位本体111的靠背在角度调节装置2的带动下,凭借座位本体111上的齿盘总成3前后转动,以实现靠背角度的调节。基于此,当乘坐在第一座位总成11上的乘员,以及乘坐在第二座位总成12和/或乘坐在第三座位总成13上的乘员需要调节靠背角度时,只需使从属于对应座位总成1的角度调节装置2工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锁合组件112的设置目的是使角度调节装置2与座位本体111固定连接,因此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锁合组件11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闩锁,也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靠背锁,例如CN201821870322.1或CN201680013153.7中的靠背锁结构。
请进一步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小轿车的左后部和右后部上各设有一容置腔4,该容置腔4设置在位于三个座位总成1后方的衣帽架总成5上,用于容置角度调节装置2近乎一半的体积,以减少角度调节装置2占用的车内空间。
具体地,衣帽架总成5包括沿实车左右方向设置的横梁51,以及位于衣帽架总成5的端部并大致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合围件52、承托件53和第二合围件54;如图7所示,第一合围件52包括第一板件521和第二板件522,承托件53包括第三板件531和第四板件532,第二合围件54包括第五板件541和第六板件542,其中第一板件521大致为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台,第二板件522自第一板件521的前边沿向前下方斜向延伸形成,且第二板件522上设有L型的开口朝右的贯穿槽5221,第三板件531为一水平设置的阶梯状平台,并用于承托角度调节装置2,第四板件532自第三板件531的后边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五板件541与第六板件542互成夹角,且均为大致沿竖直方向布置延伸的板件。本实施例中,第一合围件52、第二合围件54和承托件53的右部均与横梁51相连,第六板件542的上部与第四板件532的下部焊连,第五板件541的前部与第二板件522的右部焊连,第五板件541的上部与第三板件531的下部焊连,第三板件531的前部与第二板件522的上部焊连,第四板件532的上部与第一板件521的后部焊连,第一板件521盖设于第三板件531的上方,第二板件522位于第三板件531的远离第四板件532的一侧(即前侧)。
如此,第一合围件52和承托件53合围形成前述容置腔4,第二合围件54用于增强整个容置腔4的结构强度;具体而言,构建该容置腔4的上壁为第一板件521,下壁为第三板件531,前壁为第二板件522,后壁为第四板件532;该容置腔4于其前方凭借贯穿槽5221的存在能够通向座位总成1,以便角度调节装置2的相关结构外伸以与座位本体111配合;该容置腔4在实车右向上通向横梁51,在实车左向上通向侧围总成6,这种结构能减轻衣帽架总成5的重量,以使容置腔4的设计不至于过分增加整车重量。
承上述,侧围总成6与衣帽架总成5焊连,并包括连接板件61和轮罩62,其中连接板件61位于轿车C柱(图未示)的下方,其设置在轮罩62的下方并与轮罩62相连;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第一板件521的左部与连接板件61焊连,第二板件522的左部与轮罩62焊连,如图9所示,第三板件531的左部与轮罩62焊连,第四板件532的左部与连接板件61和轮罩62焊连,如图10所示,第六板件542的左部与轮罩62焊连。如此,第一合围件52、第二合围件54与承托件53三者之间两两相连,同时第一合围件52、第二合围件54与承托件53三者中的任一均与侧围总成6相连,这种结构能在侧围总成6与衣帽架总成5之间构建出具有高强度的容置腔4,确保安置于其内的角度调节装置2的稳固性。
更进一步地,第二板件522、第五板件541和第六板件542均具有相对于第三板件531向下延伸的部分,在第三板件531的下方,第二合围件54与第一合围件52围合成具有U型横截面的结构,该结构的开口朝向侧围总成6;如此,由于第二板件522和第六板件542均与侧围总成6焊连,因此在承托件53的下方,第二合围件54、第一合围件52与侧围总成6实际上合围成了一横截面为四边形的补强结构,该补强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容置腔4的强度。优选地,该补强结构的底部还可以与车辆的地板固定连接或连成一体,以进一步确保容置腔4的强度。
请进一步参阅图11和图12,除前述驱动组件21和锁扣22外,本实施例中的角度调节装置2具体包括连接支架23、传动板24、传动件25和运动转换部26,其中传动板24设置在连接支架23的前端上,连接支架23的前端上还设有贯穿其的导向槽231(见图13),该导向槽231倾斜设置,具有沿靠背的预期转动轨迹设置的走向,能决定靠背的转动行程;一卡扣件27沿导向槽231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23上,并穿过该导向槽231与传动板24扣合,以将传动板24可滑动地设于连接支架23上;锁扣22固定在传动板24上,传动件25为沿实车前后方向布置的丝杆,且其前端与传动板24固定连接,其后端设置在运动转换部26内,运动转换部26设置在连接支架23的后端下方并与连接支架23固定连接;驱动组件21包括电机,该电机设置在运动转换部26的右侧,且其沿实车左右方向位于容置腔4内,其机轴伸入运动转换部26,能在运动转换部26内相关部件的转换作用下带动丝杆前后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1、运动转换部26和部分的连接支架23位于容置腔4内,锁扣22、传动板24、导向槽231和卡扣件27位于容置腔4外,传动件25穿设在容置腔4中,并具有伸出于容置腔4的前端部;如此,当电机工作并带动丝杠前后移动时,传动板24能在丝杠的带动下沿导向槽231运动,进而使锁扣22牵动着座位总成1的靠背旋转。需要说明的是,电机驱动丝杠运动的具体方案(也即运动转换部26的详细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本文不做赘述。
优选地,连接支架23的后部与第四板件532通过第一紧固件(例如螺栓,图未示)固定相连,连接支架23的左侧设有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8,其中第一支架7位于连接支架23的上部左侧,第二支架8位于连接支架23的前部左侧,第一支架7与第二支架8均和连接支架23通过第二紧固件(例如螺栓,图未示)固定相连;同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支架7与轮罩62和连接板件61焊接,其底面横跨轮罩62和连接板件61的交界处;第二支架8设置在轮罩62上,并与轮罩6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凭借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分别从实车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对连接支架23进行固定,以确保连接支架23及其上各部件在车辆中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更优选地,请结合图12与图14,本实施例中的卡扣件27上设有定位柱271,相对应地,传动板24的中部设有能与该定位柱271配合的定位孔,以便工人能在装配卡扣件27与传动板24时能进行快速定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座位总成11、第二座位总成12和第三座位总成13连为一体,轿车后排仅设有一套角度调节装置2。
综上所述,通过在轿车的衣帽架总成5上设置容置腔4,并设置包括锁扣22和驱动组件21的角度调节装置2,令该锁扣22与座位本体111的靠背相连,并使(能间接驱动该锁扣22运动的)驱动组件21及角度调节装置2的其他对应部件位于容置腔4内,本发明中的角度调节装置2设置在座位本体111之外,位于衣帽架总成5和侧围总成6之间,能够减小座位总成1的靠背的厚度,节省座位总成1的车内布置空间,并合理降低座位总成1的集成化程度从而改善其零件成本高、难以维修以及维修费用高昂的劣势,有利于车辆平台化布置和乘员舒适性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位本体(111)、角度调节装置(2)、衣帽架总成(5)和侧围总成(6),所述衣帽架总成(5)与所述侧围总成(6)相连,所述衣帽架总成(5)的端部设有容置腔(4),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4)内;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4)外的锁扣(22)和位于所述容置腔(4)内的驱动组件(21),所述锁扣(22)与所述座位本体(111)的靠背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21)能驱动所述锁扣(22)运动进而牵拉所述靠背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本体(111)内固定有锁合组件(112),所述锁合组件(112)包括一锁钩(1121),所述锁扣(22)与所述锁钩(1121)勾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衣帽架总成(5)包括沿实车左右方向设置的横梁(51),所述容置腔(4)设置在所述横梁(51)的靠近所述侧围总成(6)的一侧,所述容置腔(4)的左右两端及前端的至少一部分贯通,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容置腔(4)并伸向所述座位本体(1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衣帽架总成(5)包括第一合围件(52)和承托件(53),所述第一合围件(52)、所述承托件(53)和所述侧围总成(6)合围形成所述容置腔(4),所述第一合围件(52)包括第一板件(521)和第二板件(522),所述承托件(53)包括均与所述侧围总成(6)相连的第三板件(531)和第四板件(532),所述第三板件(531)用于承托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所述第四板件(532)自所述第三板件(531)的后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板件(521)盖设于所述第三板件(531)和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的上方,所述第二板件(522)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件(521)斜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第四板件(532)的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合围件(54),所述第一合围件(52)、所述承托件(53)和所述第二合围件(54)两两相连,所述第一合围件(52)、第二合围件(54)与承托件(53)中的任一者均与侧围总成(6)相连;
所述第一合围件(52)、所述第二合围件(54)和所述侧围总成(6)在所述承托件(53)的下方合围成横截面为多边形的补强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围件(54)包括互成夹角的第五板件(541)和第六板件(542),所述第六板件(542)与所述侧围总成(6)相连,所述第六板件(542)还与所述第四板件(532)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五板件(541)与所述第二板件(522)和所述第三板件(531)相连,并在所述第三板件(531)下方与所述侧围总成(6)互为相对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还包括连接支架(23)、传动板(24)和传动件(25),所述传动件(25)能在所述驱动组件(21)的带动下前后运动,所述传动板(24)与所述传动件(2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23)与所述侧围总成(6)相连,且所述连接支架(23)上设有导向槽(231),所述传动板(24)能够沿所述导向槽(231)滑动,所述锁扣(22)固定在所述传动板(24)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1)包括沿实车左右方向设于所述容置腔(4)内的电机,所述传动件(25)为沿实车前后方向设置的丝杆,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还包括运动转换部(26),所述运动转换部(26)与所述驱动组件(21)和所述传动件(25)相连,能将所述驱动组件(21)的的驱动力转化为所述传动件(25)的前后运动驱动力,所述运动转换部(26)设于所述容置腔(4)内并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23)上,所述传动件(25)的一端与所述运动转换部(26)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板(24)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还包括卡扣件(27),所述卡扣件(27)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23)的所述导向槽(231)内,并与所述传动板(24)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7)和所述第二支架(8)固定于所述侧围总成(6)上,所述连接支架(23)与所述第一支架(7)和所述第二支架(8)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在实车左右方向上对所述连接支架(23)施加紧固力;
所述连接支架(23)还具有伸入所述容置腔(4)并与所述第四板件(532)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的部分,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在实车前后方向上对所述连接支架(23)施加紧固力。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后部的第一座位总成(11)、第二座位总成(12)和第三座位总成(13),所述第一座位总成(11)与所述第二座位总成(12)连为一体,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角度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座位总成(11)与所述第二座位总成(12)的靠背角度,另一角度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座位总成(13)的靠背角度;或
所述第一座位总成(11)、所述第二座位总成(12)和所述第三座位总成(13)连为一体,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设有一个,该角度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此三者的靠背角度。
CN202210640511.4A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172275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0511.4A CN117227594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0511.4A CN117227594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7594A true CN117227594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7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0511.4A Pending CN117227594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75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4401B1 (en) Seat backrest cover module
RU2489272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размещения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го 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компонента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приводящего в движение автомобиль
KR102675815B1 (ko) 차량 좌석용 하중 지지 구조 부품
US20030218356A1 (en) Motor vehicle door module
CN107107791B (zh) 车用座椅
US8439436B2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duct
US20180290531A1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US20130299257A1 (en) Battery housing
JPH0723629U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7753424B2 (en) Armrest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CN117227594A (zh) 一种座位靠背调节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JP3823416B2 (ja) シート構造
CN114571974A (zh) 电池支承结构
JP660982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53756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支持構造
JP489258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102358136B1 (ko) 차량시트용 롱 슬라이드 레일과 마운팅 브라켓 체결 구조
US6042170A (en) Light vehicle
CN111098766B (zh) 一种集成有电器箱的座椅及座椅安装架
CN219969410U (zh) 一种滑轨总成
US11945340B2 (en) Vehicle driver's seat structure
KR20140003377U (ko) 레일보강장치
CN113320558B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1098761B (zh) 一种集成座椅固定架
JP2018167817A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