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4277A - 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4277A
CN117224277A CN202311493556.4A CN202311493556A CN117224277A CN 117224277 A CN117224277 A CN 117224277A CN 202311493556 A CN202311493556 A CN 202311493556A CN 117224277 A CN117224277 A CN 117224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onary sinus
support ring
narrowing
suppor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935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4277B (zh
Inventor
阮成民
葛洋
宋士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935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42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4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4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冠状窦缩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同轴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连接,用于与血管壁接触;内凹结构,内凹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连接以形成管腔通道,且内凹结构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内凹陷形成缩径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冠状窦缩窄装置的支撑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背景技术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通常是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
冠状窦缩窄装置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希望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解决方案,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微创手术建立介入通路,冠状窦缩窄装置通过通路经过右心房输送到冠状静脉窦植入部位,缩窄冠状窦内径,建立跨窦压力梯度,使得背压升高,改善心外膜和心内膜下血流灌注比例,增加富氧血液流向以前血流不正常的心脏区域,从而达到缓解心肌缺血的目的。
现有的冠状窦缩窄装置一般是由切割骨架经球囊扩张而成,通过输送系统将装置送入目标位置,并用球囊扩张,使其贴紧血管壁,缩窄冠状窦内径,升高背压,改善血流灌注比例。但是,现有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在释放过程中需要球囊扩张,术式繁琐;中央狭窄段外侧与血管间存在较大空隙,装置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小,内皮化速度慢且缺乏支撑;装置的长度较长,可能影响其他分支血管,器械放置位置要求高;器械不可回收,术中调整再释放难以实现,术中风险和应急处置难度较大。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冠状窦缩窄装置的支撑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冠状窦缩窄装置的支撑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冠状窦缩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同轴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连接,用于与血管壁接触;内凹结构,内凹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连接以形成管腔通道,且内凹结构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内凹陷形成缩径段。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条,内凹结构包括多个连接条,多个支撑条和多个连接条均分别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连接,且沿周向交替设置,各连接条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内凹陷形成管腔通道。
进一步地,各支撑条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外凸出。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条和多个连接条沿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环为树状分支结构,第一支撑环的一端与支撑条和连接条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冠状窦缩窄系统的输送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环的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分支连接点,多个分支连接点分别与多个支撑条和多个连接条连接,第一支撑环的另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卡位件,多个第一卡位件分别与多个分支连接点连接,多个第一卡位件用于与输送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间隔设置,第一段和第二段由相互远离的一端向相互靠近的一端逐渐向内凹陷。
进一步地,第一段和第二段为分隔的两段。
进一步地,第一段和第二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具有向上的弯曲段,弯曲段的末端设置有圆润的球头。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环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环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环和/或第二支撑环具有波浪纹边缘。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环和/或第二支撑环涂覆有柔性材料层。
进一步地,冠状窦缩窄装置还包括第一阻流膜,第一阻流膜设置在内凹结构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冠状窦缩窄装置还包括第二阻流膜,第二阻流膜设置在支撑结构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冠状窦缩窄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上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冠状窦缩窄装置与输送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钢缆;第二卡位件,第二卡位件套设在输送钢缆上,冠状窦缩窄装置的第一支撑环的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卡接;内鞘,内鞘可移动地套设在输送钢缆上,内鞘收容第二卡位件和第一卡位件以使冠状窦缩窄装置与输送钢缆锁定;外鞘,外鞘可移动地套设在内鞘上,用于收容冠状窦缩窄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之间同时设置支撑结构和内凹结构,支撑结构用于与血管壁接触以支撑整个装置,内凹结构形成用于血液流通的管腔通道,通过设置缩径段实现节流调节,使得背压升高,改善心外膜和心内膜下血流灌注比例,这样能够在同一区域实现扩张支撑和内缩节流,无需额外增加装置长度或厚度即可增大装置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内皮爬覆,加速装置生效,在具有较小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提高装置的支撑力和稳定性,降低对装置放置位置的要求和装置释放难度,降低血管损伤风险以及影响其他血管的风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冠状窦缩窄装置的支撑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截面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B处的截面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受到挤压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受到挤压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的冠状窦缩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的冠状窦缩窄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支撑环;11、分支连接点;12、第一卡位件;13、第一汇聚点;14、第二汇聚点;15、第三汇聚点;20、第二支撑环;30、支撑结构;31、支撑条;40、内凹结构;41、连接条;411、第一段;412、第二段;413、球头;50、管腔通道;51、第一扩张段;52、缩径段;53、第二扩张段;60、第一阻流膜;70、第二阻流膜;80、输送钢缆;90、第二卡位件;91、卡槽;100、内鞘;110、外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冠状窦缩窄装置的支撑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其中,下述的冠状窦缩窄系统包括下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冠状窦缩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环10、第二支撑环20、支撑结构30和内凹结构40。第一支撑环10与第二支撑环20同轴设置。支撑结构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20连接,用于与血管壁接触。内凹结构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20连接以形成管腔通道50,且内凹结构40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内凹陷形成缩径段52。
通过在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20之间同时设置支撑结构30和内凹结构40,支撑结构30用于与血管壁接触以支撑整个装置,内凹结构40形成用于血液流通的管腔通道50,通过设置缩径段52实现节流调节,使得背压升高,改善心外膜和心内膜下血流灌注比例,这样能够在同一区域实现扩张支撑和内缩节流,无需额外增加装置长度或厚度即可增大装置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内皮爬覆,加速装置生效,在具有较小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提高装置的支撑力和稳定性,降低对装置放置位置的要求和装置释放难度,降低血管损伤风险以及影响其他血管的风险。
如图1至图2所示,管腔通道50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扩张段51、缩径段52和第二扩张段53。管腔通道50整体为双喇叭形结构。连接条41在第一扩张段51、缩径段52和第二扩张段53之间的过渡处均圆润顺滑。当冠状窦缩窄装置安装在目标位置处后,血液流经冠状窦缩窄装置时先进入第二扩张段53,然后在缩径段52进行节流后进入第一扩张段51,然后继续向下流动,从而提高背压,改善心外膜和心内膜下血流灌注比例,增加富氧血液流向以前血流不正常的心脏区域,从而达到缓解心肌缺血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缩径段52位于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20之间的中央位置。也就是说,第一扩张段51的长度与第二扩张段53的长度相同。当然,也可以是缩径段52相对于第二支撑环20靠近第一支撑环10,即第一扩张段51的长度小于第二扩张段53的长度,或者是缩径段52相对于第一支撑环10靠近第二支撑环20,即第一扩张段51的长度大于第二扩张段53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结构30包括多个支撑条31,内凹结构40包括多个连接条41,多个支撑条31和多个连接条41均分别与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20连接,且沿周向交替设置,各连接条41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内凹陷形成管腔通道50。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条31和各连接条41沿周向依次交替设置,也就是说,一个支撑条31的两侧均为连接条41,相应的,一个连接条41的两侧均为支撑条31。当然,也可以是两个支撑条31之间具有多个连接条41或者两个连接条41之间具有多个支撑条3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可以理解的是,冠状窦缩窄装置为双层结构,外部设置的多个支撑条31使得冠状窦缩窄装置的外层为圆柱形结构,内部设置的多个连接条41使得冠状窦缩窄装置的内层为双喇叭形结构。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原有的单层结构的缩径段处与血管壁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导致装置支撑力不足,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0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环20的直径。也就是说,冠状窦缩窄装置的外层呈圆台形结构,直径由第一支撑环10向第二支撑环20方向缩窄,内层则为“一大一小”的双喇叭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条31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外凸出。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增大支撑结构30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稳定的径向支撑,同时有利于内皮爬覆。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条3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20,所以支撑条31由第一支撑环10向第二支撑环20呈缩窄趋势,支撑条31顺应目标释放位置的管腔形态,外凸形状使支撑条31与目标释放位置的管腔内壁贴合良好。
多个支撑条31和多个连接条41沿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支撑条31或连接条41的端部分别被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20连接在一起,从而整体形成镂空结构,大大减少了冠状窦缩窄装置的重量。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支撑条31和多个连接条41沿周向等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条31和连接条41是均匀设置的。进一步的,支撑条31的宽度和连接条41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里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冠状窦缩窄装置由管材通过激光切割而成,沿管体均匀切割出多个条状结构,通过热定型将切割后的管材定型。其中,一部分条状结构向外扩张即为支撑条31,另一部分条状结构向内凹陷即为连接条41。同时形成支撑条31和连接条41沿周向依次交替的设置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冠状窦缩窄装置由镍钛合金制成。镍钛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性,具备良好的形状适应性,装置植入后无需球囊扩张,简化术式。当然,冠状窦缩窄装置也可以由不锈钢、铁钴合金等其他材质制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0具有波浪纹边缘。具体的,第一支撑环10具有沿周向顺次连接的多个半圆形花边,半圆形花边均光滑圆润无棱角。相邻两个半圆形花边的连接处即为第一支撑环10与支撑条31或连接条41的连接处。进一步的,第一支撑环10涂覆有柔性材料层。相应的,第二支撑环20也具有上述的波浪纹边缘和柔性材料层,这里不再赘述。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限制在冠状窦缩窄装置血管腔内的滑动,同时对血管壁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装置产生对血管壁的过度损伤。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冠状窦缩窄装置还包括第一阻流膜60。第一阻流膜60设置在内凹结构40的内表面。具体的,第一阻流膜60位于管腔通道50的内壁面,整个第一阻流膜60的形状与管腔通道50的形状相适配,即双喇叭形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阻流膜60,依靠膜材料的阻流性,能够冠状窦缩窄装置增加发挥作用的即时性,也就是在临床手术中即时产生节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流膜60的材料为PET、PTFE、TPU等柔性材料中的任意一种。第一阻流膜60与内凹结构40的结合方式可以为缝合、热覆、胶粘等形式。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在具有第一阻流膜60的基础上,冠状窦缩窄装置还包括第二阻流膜70。第二阻流膜70设置在支撑结构30的外表面。具体的,第二阻流膜70沿周向包覆多个支撑条31。通过设置第二阻流膜70,降低装置对于目标血管腔的刺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阻流膜70的材料也为PET、PTFE、TPU等柔性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第一阻流膜60的材料和第二阻流膜7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阻流膜70与支撑结构30的结合方式也可以为缝合、热覆、胶粘等形式。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条41不是一整根设置的,如图12至图15所示,连接条41包括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由相互远离的一端向相互靠近的一端逐渐向内凹陷。具体的,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沿连接条41的延伸方向为分隔的两段。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缩径段52。通过将连接条41分隔为两段,可以根据目标管腔形态自主调节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的形态,从而使得管腔通道50与目标管腔形态相适配,在植入目标位置后同一规格型号的冠状窦缩窄装置的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的位置关系会因为目标管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针对解剖形态有差异的目标管腔,在不改变冠状窦缩窄装置的规格型号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相同的减径节流调节效果,满足更多临床需求。
如图14至图15所示,当本实施例中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受到挤压时,例如被收容在冠状窦缩窄系统的输送装置的外鞘110内时,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相向的两端会相向移动从而部分重合。这样使得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能够具有更多的可调节空间,从而根据目标管腔形态自主调节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的形态。
进一步的,如图12至图15所示,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具有向上的弯曲段,弯曲段的末端设置有圆润的球头41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向上弯曲是指沿远离冠状窦缩窄装置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通过上述设置,当冠状窦缩窄装置设置有第一阻流膜60时,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的末端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与第一阻流膜60接触,即使发生接触也不会对第一阻流膜60造成损坏,保证第一阻流膜60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一支撑环10为树状分支结构。第一支撑环10的一端与支撑条31和连接条4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冠状窦缩窄系统的输送装置连接。
具体的,如图16所示,第一支撑环10的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分支连接点11,多个分支连接点11分别与多个支撑条31和多个连接条41连接,第一支撑环10的另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卡位件12,多个第一卡位件12分别与相同数量的多个分支连接点11连接,多个第一卡位件12用于与输送装置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0具有四组树状分支子结构,每组树状分支子结构的多个分支连接点11在多次汇聚后与第一卡位件12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卡位件12为四个。具体的,相邻的两个分支连接点11汇聚于第一汇聚点13,相邻的两个第一汇聚点13又汇聚与第二汇聚点14,相应的,相邻的两个第三汇聚点15汇聚后与第一卡位件1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树状分支子结构的数量在实际中可以根据输送装置所设置的与第一卡位件12配合部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相应的,汇聚点的数量也可以根据支撑条31和连接条41的数量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图17至图1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冠状窦缩窄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上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冠状窦缩窄装置与输送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输送装置用于将冠状窦缩窄装置输送至目标血管腔位置。
如图17至图18所示,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钢缆80、第二卡位件90、内鞘100和外鞘110。第二卡位件90套设在输送钢缆80上,冠状窦缩窄装置的第一支撑环10的第一卡位件12与第二卡位件90卡接。内鞘100可移动地套设在输送钢缆80上,内鞘100收容第二卡位件90和第一卡位件12以使冠状窦缩窄装置与输送钢缆80锁定。外鞘110套设在内鞘100上,用于收容冠状窦缩窄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位件12为卡位片,第二卡位件90为卡位环。第二卡位件90开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四个卡槽91,四个第一卡位件12分别伸入四个卡槽91内,从而与第二卡位件90卡接。通过设置第一卡位件12与第二卡位件90的卡接结构,使装置在完全释放前可回收,能够实现装置术中的调整再释放,能够降低术中风险和应急处置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位件12具有边缘圆角,这样能够避免装置对目标血管腔造成过度损伤。
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将冠状窦缩窄装置输送至目标血管腔位置的具体过程如下:
装置装载时,将四个第一卡位件12分别嵌入第二卡位件90的四个卡槽91中,使四个第一卡位件12贴合于输送钢缆80上。第一卡位件12包裹在输送钢缆80上,整体呈圆柱结构。此时向前推送内鞘100,直至将第一卡位件12和第二卡位件90完全收容在内鞘100中,完成装置锁定。进而向后回撤输送钢缆80和内鞘100,将装置完全收入外鞘110中,完成装置的装载过程。此时,受到外鞘110的挤压,冠状窦缩窄装置在外鞘110内为“单层”结构,即连接条41为挤压为类直线条。在装置释放过程中,内鞘100将装置锁定在输送钢缆80上,可实现装置的回收调整,最终确定释放位置后,向后回撤内鞘100,四个第一卡位件12从第二卡位件90上脱离,完成器械释放。此时连接条41不再受到外鞘110的挤压而恢复至初始状态,冠状窦缩窄装置变为双层结构,从而既与血管壁接触支撑,又建立形成管腔通道50。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20之间同时设置支撑结构30和内凹结构40,支撑结构30用于与血管壁接触以支撑整个装置,内凹结构40形成用于血液流通的管腔通道50,通过设置缩径段52实现节流调节,使得背压升高,改善心外膜和心内膜下血流灌注比例,这样能够在同一区域实现扩张支撑和内缩节流,无需额外增加装置长度或厚度即可增大装置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内皮爬覆,加速装置生效,在具有较小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提高装置的支撑力和稳定性,降低对装置放置位置的要求和装置释放难度,降低血管损伤风险以及影响其他血管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环(10);
第二支撑环(20),所述第一支撑环(10)与所述第二支撑环(20)同轴设置;
支撑结构(30),所述支撑结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环(10)和所述第二支撑环(20)连接,用于与血管壁接触;
内凹结构(40),所述内凹结构(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环(10)和所述第二支撑环(20)连接以形成管腔通道(50),且所述内凹结构(40)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内凹陷形成缩径段(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0)包括多个支撑条(31),所述内凹结构(40)包括多个连接条(41),多个所述支撑条(31)和多个所述连接条(41)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环(10)和所述第二支撑环(20)连接,且沿周向交替设置,各所述连接条(41)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管腔通道(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条(31)由两端相向逐渐向外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条(31)和多个所述连接条(41)沿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为树状分支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环(1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条(31)和所述连接条(4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冠状窦缩窄系统的输送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的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分支连接点(11),多个所述分支连接点(11)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撑条(31)和多个所述连接条(4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10)的另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卡位件(12),多个所述第一卡位件(12)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支连接点(11)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卡位件(12)用于与所述输送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41)包括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所述第一段(411)和所述第二段(412)由相互远离的一端向相互靠近的一端逐渐向内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411)和所述第二段(412)为分隔的两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411)和所述第二段(41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具有向上的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末端设置有圆润的球头(4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0)的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环(20)具有波浪纹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环(20)涂覆有柔性材料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状窦缩窄装置还包括第一阻流膜(60),所述第一阻流膜(60)设置在所述内凹结构(40)的内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状窦缩窄装置还包括第二阻流膜(70),所述第二阻流膜(70)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30)的外表面。
15.一种冠状窦缩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冠状窦缩窄装置,所述冠状窦缩窄装置与所述输送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冠状窦缩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钢缆(80);
第二卡位件(90),所述第二卡位件(90)套设在所述输送钢缆(80)上,所述冠状窦缩窄装置的第一支撑环(10)的第一卡位件(12)与所述第二卡位件(90)卡接;
内鞘(100),所述内鞘(100)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输送钢缆(80)上,所述内鞘(100)收容所述第二卡位件(90)和所述第一卡位件(12)以使所述冠状窦缩窄装置与所述输送钢缆(80)锁定;
外鞘(110),所述外鞘(110)套设在所述内鞘(100)上,用于收容所述冠状窦缩窄装置。
CN202311493556.4A 2023-11-10 2023-11-10 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Active CN117224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3556.4A CN117224277B (zh) 2023-11-10 2023-11-10 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3556.4A CN117224277B (zh) 2023-11-10 2023-11-10 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277A true CN117224277A (zh) 2023-12-15
CN117224277B CN117224277B (zh) 2024-02-23

Family

ID=89095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93556.4A Active CN117224277B (zh) 2023-11-10 2023-11-10 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427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656A (zh) * 2018-09-06 2019-01-15 葛明均 一种血管支架及血管扩张元件
CN218420149U (zh) * 2022-05-07 2023-02-03 上海鼎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血管科用支撑性能好的血管支架
CN116098749A (zh) * 2022-10-31 2023-05-12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血管支架
US20230225736A1 (en) * 2020-05-04 2023-07-20 Vahaticor Llc Vascular Flow and Pressure Modulator
CN116725732A (zh) * 2023-06-28 2023-09-12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管腔流量调节器及冠状窦缩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656A (zh) * 2018-09-06 2019-01-15 葛明均 一种血管支架及血管扩张元件
US20230225736A1 (en) * 2020-05-04 2023-07-20 Vahaticor Llc Vascular Flow and Pressure Modulator
CN218420149U (zh) * 2022-05-07 2023-02-03 上海鼎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血管科用支撑性能好的血管支架
CN116098749A (zh) * 2022-10-31 2023-05-12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血管支架
CN116725732A (zh) * 2023-06-28 2023-09-12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管腔流量调节器及冠状窦缩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277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00029T3 (es) Aparato para aplicar dispositivos para reducir la presión atrial izquierda
US10688230B2 (en) Malleable cannula
US9789294B2 (en) Expandable cardiac shunt
JP5130204B2 (ja) 心臓治療のための複数の区画装置
US6086557A (en) Bifurcated venous cannula
JP4964235B2 (ja) 心室区画装置用の周辺シール
US8768487B2 (en)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stablishing supplemental blood flow in the circulatory system
JP4395519B2 (ja) フランジ付閉塞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EP2654623B1 (en) Devices for reducing left atrial pressure
EP4241735A2 (en) Heart valve prosthesis fixed through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JP5638614B2 (ja) 血管内吻合コネクタデバイス、供給システム、ならびに供給および使用方法
JP2002505145A (ja) 心臓チャンバージオメトリーを再構成する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KR102563467B1 (ko) 카테터경유 폐의 볼 판막 조립체
EP2498859B1 (en) Cannula stabilizer
US11752314B2 (en) Rivet shunt and method of deployment
JP2023514218A (ja) 組織成長の防止を伴うシャ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2190294A (zh) 一种心肌锚定装置
CN117224277B (zh) 冠状窦缩窄装置及冠状窦缩窄系统
WO2024007491A1 (zh) 心脏重建植入体
US11344259B2 (en) Expandable member for an electrophysiology catheter
CN114983633A (zh) 心室功能辅助装置、输送回收系统及心室功能辅助系统
US9717830B2 (en) Inflow cannula and blood flow assist system
CN220442700U (zh) 管腔流量调节器及冠状窦缩窄装置
CN212853730U (zh) 一种外置式成型环
CN117224278B (zh) 管腔流量调节器及冠状窦缩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