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3916A -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3916A
CN117223916A CN202311439081.0A CN202311439081A CN117223916A CN 117223916 A CN117223916 A CN 117223916A CN 202311439081 A CN202311439081 A CN 202311439081A CN 117223916 A CN117223916 A CN 117223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heating element
heating
loop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90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小华
马子扬
李婉
肖小朋
聂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390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39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3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3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和引线,发热件具有导电功能且为片状结构,发热件设有间隙,间隙贯通发热件的前后两侧,且间隙外的发热件构成回路;引线设有两条,两条引线分别与回路的两端连接。本申请通过在为导电片材制成的发热件上设置间隙,使得发热件构成回路,并将回路的两端与引线连接,从而实现在通电后电流从引线流向发热件并从另一条引线流出,使得发热件可以产生热量。现阶段采用金属陶瓷基材通过进行烧结工艺和厚膜印刷工艺制作发热组件,本申请的发热组件仅需将具有导电片材的基材通过切割工艺就可制成,简化了发热组件的制备工艺,降低了所述发热组件的制造成本且易于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常化,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使用需求量越来越高。目前,气溶胶发生装置根据发热件的发热方式分为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发生装置(HNB)和烟油雾化型气溶胶发生装置,其中HNB工作原理是电子发热装置以烘烤的形式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温度通常为250~350℃),释放气溶胶。现阶段HNB的发热件大部分采用金属陶瓷件作为基材,且在金属陶瓷件上印刷电阻线路,通电后进而实现加热不燃烧的作用,而该发热件在生产时需要进行烧结工艺和厚膜印刷工艺,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以简化发热组件的制备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其包括: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具有导电功能且为片状结构,所述发热件设有间隙,所述间隙贯通所述发热件的前后两侧,且所述间隙外的所述发热件构成回路;
引线,所述引线设有两条,两条所述引线分别与所述回路的两端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中,所述回路为单条所述回路;或,所述回路包括多条子回路,多条所述子回路通过串联或并联组合形成所述回路。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固定在所述间隙中。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中,所述发热件的一端为尖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中,两条所述引线均位于所述发热件的同一侧。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包括通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引线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法兰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粘接件,所述粘接件连接所述发热件和所述法兰。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中,所述法兰为带倒角的矩形块体。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中,所述法兰为陶瓷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包括: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和引线,所述发热件具有导电功能且为片状结构,所述发热件设有间隙,所述间隙贯通所述发热件的前后两侧,且所述间隙外的所述发热件构成回路;所述引线设有两条,两条所述引线分别与所述回路的两端连接。本申请通过在为导电片材制成的所述发热件上设置所述间隙,使得所述发热件构成回路,并将所述回路的两端与所述引线连接,从而实现在通电后电流从所述引线流向所述发热件并从另一条所述引线流出,使得所述发热件可以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作用。比起现阶段采用金属陶瓷基材通过进行烧结工艺和厚膜印刷工艺制作发热组件,本申请的所述发热组件仅需将具有导电片材的基材通过切割工艺就可制成,简化了所述发热组件的制备工艺,降低了所述发热组件的制造成本且易于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并且由于所述发热件可以直接向气溶胶产生基质传递热量,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提高控温精度,改善气溶胶的口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组件一侧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组件另一侧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发热件;110、间隙;120、回路;200、引线;300、法兰;3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展示了本发明的发热组件的一实施例。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100和引线200,所述发热件100具有导电功能且为片状结构,所述发热件100设有间隙110,所述间隙110贯通所述发热件100的前后两侧,且所述间隙110外的所述发热件100构成回路120;所述引线200设有两条,两条所述引线200分别与所述回路120的两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发热件100为具有导电功能的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的元件,所述发热件100通电后可以产生热量,并因此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从而实现加热不燃烧的作用;在所述发热件100上设有间隙110,所述间隙110贯通所述发热件100相对的前后两侧,所述间隙110通过原位切割工艺在所述发热件100上进行切割形成,使得除所述间隙110外的所述发热件100可以构成回路120,即所述发热件100形成发热线路,从而可以实现所述发热件100的发热功能;且在所述回路1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引线200,所述引线200与所述回路120的两端固定连接,因此在所述发热组件通电后,电流从一条所述引线200流入,经过所述发热件100构成的所述回路120,最终从另一条所述引线200流出,使得所述发热件100可以正常工作,保证所述发热件100的发热,进而实现加热部燃烧的作用。
所述发热件100为金属材质。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因此将金属作为所述发热件100的材质,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便于将金属进行加工,节省加工成本,且可以根据需求加工成任意形状;且金属具有导电和导热性能,因此十分适用于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发热件100,通电后可以进行发热。
本申请通过在为导电片材制成的所述发热件100上设置所述间隙110,使得所述发热件100构成回路120,并将所述回路120的两端与所述引线200连接,从而实现在通电后电流从所述引线200流向所述发热件100并从另一条所述引线200流出,使得所述发热件100可以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作用。比起现阶段采用金属陶瓷基材通过进行烧结工艺和厚膜印刷工艺制作发热组件,本申请的所述发热组件仅需将具有导电片材的基材通过切割工艺就可制成,简化了所述发热组件的制备工艺,降低了所述发热组件的制造成本且易于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现阶段采用绝缘基板的脆性大,使得发热组件在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或气溶胶产生模具时受到的冲击容易发生折断问题,本申请采用导电片材,从而避免所述发热组件容易被折断;除此之外,所述发热件100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因此其换热效率高,能耗低;并且由于所述发热件100可以直接向气溶胶产生基质传递热量,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提高控温精度,改善气溶胶的口感。
特别地,所述发热件100通过构成所述回路120进行导电发热,因此通过在所述回路120的TCR效应或通过在所述发热件100上设置测温元件(如:热电偶)来对所述发热件100进行测温和控温,且可以通过改变所述回路120来调节温场;除此之外,所述发热件100可通过调整局部导电面积从而减小所述发热件100的电阻,进而减小所述发热件100的发热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回路120为单条所述回路120;或,所述回路120包括多条子回路120,多条所述子回路120通过串联或并联组合形成所述回路120。具体地,在所述发热件100上通过切割工艺进行切割,且切割后形成所述间隙110,切割后形成的所述发热件100的形状具有多种,且所述发热件100构成回路120,所述回路120可以为单条的所述回路120,此时所述发热件100的形状简单,生产简便;或者所述回路120包括多条子回路120,所述回路120由多条所述子回路120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组合形成,因此所述回路120的形状具有多种,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通过多种方式构件多种所述回路120,使得所述发热件100的适用性更高;同时,所述间隙110贯通所述发热件100的两侧,因此所述发热件100的两侧面均能进行发热,所述发热体两面的温差较小,从而减小对气溶胶的口感的不利。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绝缘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绝缘件固定在所述间隙110中。具体地,所述间隙110使得所述发热件100构成回路120,为避免所述发热件100由于挤压使得所述间隙110两端的所述发热件100进行触碰从而造成所述发热件100短路,因此在所述间隙110填充满所述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可以采用如陶瓷釉、玻璃釉、无机胶等耐温粘结材料,并进行加热熔化或固化,使得所述发热件100和所述绝缘件的结构稳定,避免所述发热件100不能构成所述回路120,从而影响所述发热件100的正常工作;除此之外,采用所述无机胶固化或釉料熔化的温度远低于陶瓷片发热体的烧结稳定,因此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发热件100的一端为尖状。具体地,所述发热件100以插入的方式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或气溶胶产生模具,因此将所述发热件100的一端设置为尖状,所述尖状可以为多个或者单个,即所述发热件100的一端可以具有多个尖状的结构组成,此时的所述发热件100的一端为锯齿状;或者所述发热件100的一端可以具有单个尖状结构,此时的所述发热件100的一端为三角结构,从而便于在所述发热件100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或气溶胶产生模具时更加简单省力,便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安装。特别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发热件100为将合适厚度的导电片材加工成一头带尖的长条形状,从而使得所述发热件100带有尖端的一端方便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或者气溶胶产生模具中,且长条状可以使得所述发热件100具有大面积的加热部位,增加所述发热件100的工作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两条所述引线200均位于所述发热件100的同一侧。具体地,两条所述引线200均与所述发热件100的同一端固定连接,即所述回路120的两端均位于所述发热件100的同一端,从而便于将所述引线200固定连接在所述回路120的两端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切割工艺将导电片材原位分割出一条发热线路,即通过所述间隙110使得所述发热件100形成所述回路120,所述发热线路的两端位于尾部,即所述发热线路的两端均位于远离尖状的一端上,再将所述引线200焊接到所述发热线路的两端上,使得生产更加容易,且所述发热件100的结构稳定,线路简单。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法兰300,所述法兰300还包括通孔310,所述发热件100与所述引线200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310,所述发热件100与所述法兰30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法兰300,所述法兰300起固定所述发热件100的作用,所述法兰300设有通孔31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发热件100为片状结构,因此所述通孔310为“一”字孔,与所述发热件100相适配,将所述发热件100与所述引线200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310,所述发热件100与所述法兰300固定连接,因此所述法兰300位于远离所述发热件100的尖状的一端,所述发热件100的尖状的一端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或气溶胶产生模具中,所述法兰300可以进行限位作用,同时所述法兰300位于所述发热件100与所述引线200连接的一端,可以防止所述发热件100上的线路散开,保证所述发热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粘接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粘接件连接所述发热件100和所述法兰300。具体地,所述法兰300与所述发热件100的固定连接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卡接、嵌入、螺钉螺母等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粘接的方式使得所述法兰300与所述发热件100固定连接,由于所述发热件100通电后会产生热量,因此将所述粘接件采用耐温粘接材料,所述粘接件粘接所述法兰300和所述发热件100,所述粘接件可以在所述通孔310内粘接所述法兰300和所述发热件100,或所述粘接件可以沿所述法兰300与所述发热件100接触的边缘进行粘接,在此不做限定。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所述法兰300和所述发热件100,可以使得在生产所述发热组件时更加简单,节省生产成本;且耐温的粘接材料可以使得所述法兰300与所述发热件100的连接更加牢固,保证所述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法兰300为带倒角的矩形块体。具体地,所述法兰300为矩形块体,可以更好地使所述发热件100插入所述通孔310中,使得二者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法兰300的拐角处均设置为倒角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发热组件的转动,且方便所述发热组件的装配,使得所述发热组件装置在其他零件上时的结构更加稳定,避免所述发热组件的晃动和转动从而影响设备的应用。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法兰300为陶瓷材料制成。具体地,所述法兰300一般由热导率较低的材料制成,如陶瓷、玻璃等,该结构可以保证所述发热件100的热量稳定,降低热量损耗,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陶瓷材料作为所述法兰300的主要材料,由所述陶瓷材料制成的所述法兰300,硬度更高,生产成本较低,生产简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图中未示出),该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可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发热组件,由于前面说明书已经对该发热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地介绍,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发热组件,从而简化了所述发热组件的制备工艺,降低了所述发热组件的制造成本且易于批量生产,提高了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避免了所述发热组件容易被折断的问题,使得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除此之外,所述发热件100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及所述发热件100可以直接向气溶胶产生基质传递热量,因此其换热效率高,能耗低,还可以提高控温精度,改善气溶胶的口感,使得用户的体验感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具有导电功能且为片状结构,所述发热件设有间隙,所述间隙贯通所述发热件的前后两侧,且所述间隙外的所述发热件构成回路;
引线,所述引线设有两条,两条所述引线分别与所述回路的两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为单条所述回路;或,所述回路包括多条子回路,多条所述子回路通过串联或并联组合形成所述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固定在所述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的一端为尖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引线均位于所述发热件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包括通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引线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法兰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粘接件,所述粘接件连接所述发热件和所述法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为带倒角的矩形块体。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为陶瓷材料制成。
10.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
CN202311439081.0A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Pending CN1172239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9081.0A CN117223916A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9081.0A CN117223916A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3916A true CN117223916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8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9081.0A Pending CN117223916A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391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7216U (zh) 低温烘焙型电子烟用直入式陶瓷发热片
CN103222015B (zh) 片状热敏电阻和热敏电阻集合基板
KR20090008352A (ko) 세라믹 히터 및 이 세라믹 히터에 열전쌍을 고정하는 방법
CN113712277B (zh) 烘烤烟具及其加热组件
JPH10112577A (ja) 接続導体用接触フィールドを有する回路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2057009A (ja) 抵抗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抵抗器
CN109363247A (zh) 一种电子烟及其片式发热体、以及片式发热体的制备方法
WO2022062645A1 (zh)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JP2010114167A (ja) 低抵抗チップ抵抗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82064A (ja) チップヒューズ
JP2002184282A (ja) ヒューズ素子及びチップ型ヒューズ
CN213045195U (zh) 一种面状发热体和加热装置
CN117223916A (zh)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JPH10117063A (ja) 少なくとも一つの金属層を有する回路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路板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WO2020244682A1 (zh) 一种加热元件及雾化设备
US6515572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n SMD-component, in particular a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emperature sensor
WO2021142939A1 (zh) 一种立体式发热元件及包括其的加热不燃烧卷烟烟具
JPH0243701A (ja) チップ状ヒューズ抵抗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062361A1 (zh) 加热器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N209376697U (zh) 一种电子烟及其片式发热体
KR100840796B1 (ko) 세라믹 발열체용 단자
JPH0745357A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ー
WO2012094003A1 (en) Planar-axial thermistor for bolometry
CN209659646U (zh) 一种低温烘烤电子烟发热体
JP2585661Y2 (ja) 電気半田ご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