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3060A - 旋转台 - Google Patents

旋转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3060A
CN117223060A CN202280031167.7A CN202280031167A CN117223060A CN 117223060 A CN117223060 A CN 117223060A CN 202280031167 A CN202280031167 A CN 202280031167A CN 117223060 A CN117223060 A CN 117223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worm
rotary table
base body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11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户张公介
坂井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homps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homp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23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3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 B23Q1/44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 B23Q1/50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rotating pairs only, the rotating pairs being the first two elements of the mechanism
    • B23Q1/52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rotating pairs only, the rotating pairs being the first two elements of the mechanism a single rotating p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6/00Equipment for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ool or work into particular loc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6/00Equipment for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ool or work into particular loc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16/02Indexing equipment
    • B23Q16/04Indexing equipment having intermediate members, e.g. pawls, for locking the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in the indexed position
    • B23Q16/06Rotary indexing
    • GPHYSICS
    • G12INSTRUMENT DETAILS
    • G12B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COMPARABLE DETAILS OF OTHE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2B5/00Adjusting position or attitude, e.g. level, of instruments or other apparatus, or of parts thereof; Compensating for the effects of tilting or acceleration, e.g. for optical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Details Of Measuring And Other Instrument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旋转台具备基座体、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基座体上的可动轮、配置在所述可动轮的内周侧且固定于所述基座体的固定轮、多个滚动体。所述旋转台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体的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可动轮的感应配件。所述可动轮具有沿外周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刻度、形成为在所述可动轮的外周中的与所述刻度对应的位置从外周向内侧凹陷的槽状的凹部。所述感应配件具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脚部、从所述脚部向外侧凸出并能够被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的被检测部。所述脚部能够在所述凹部的任意的位置上相对于所述可动轮固定。

Description

旋转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台。本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5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089430号的优先权,援引上述日本专利申请所记载的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关于旋转台,已知有为了控制工作台的旋转动作,使用固定在旋转台上的感应配件和设置在基台上的传感器的技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441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优选能够在旋转台中容易地设定旋转角度并进行旋转角度的改变和调整。因此,目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设定旋转角度并进行旋转角度的改变和调整的旋转台。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台,其中,具备:基座体,具有平面状的保持面;可动轮,能够围绕轴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基座体上;固定轮,配置在所述可动轮的内周侧,并固定于所述基座体;以及多个滚动体,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可动轮的内周面和所述固定轮的外周面上滚动。所述旋转台包括: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基座体;以及感应配件,固定于所述可动轮。所述可动轮具有:刻度,沿外周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以及槽状的凹部,形成为在所述可动轮的外周中的与所述刻度对应的位置从外周向内侧凹陷。所述感应配件具有:脚部,与所述凹部嵌合;以及被检测部,从所述脚部向外侧凸出,能够被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脚部能够在所述凹部的任意位置相对于所述可动轮固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旋转台,能够容易地设定旋转角度并进行旋转角度的改变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基座体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立体剖面图。
图10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中去除一部分结构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蜗杆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蜗杆壳体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取出旋转台的工作台和感应配件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放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剖面图。
图16是放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首先,列举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旋转台具备:基座体,具有平面状的保持面;可动轮,可围绕轴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基座体上;固定轮,配置在所述可动轮的内周侧,并固定于所述基座体;以及多个滚动体,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可动轮的内周面和所述固定轮的外周面上滚动。所述旋转台包括: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基座体;以及感应配件,固定于所述可动轮。所述可动轮具有:刻度,沿外周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以及槽状的凹部,形成为在所述可动轮的外周中的与所述刻度对应的位置从外周向内侧凹陷。所述感应配件具有:脚部,与所述凹部嵌合;以及被检测部,从所述脚部向外侧凸出,能够被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脚部能够在所述凹部的任意位置相对于所述可动轮固定。
优选一种能够容易地设定旋转角度并进行旋转角度的改变和调整的旋转台。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旋转台中,为了控制工作台的旋转动作,使用固定在旋转台上的感应配件和固定在基台上的感应器。若要改变旋转台的旋转角度,则要考虑改变传感器的位置或感应配件的位置。但是,旋转台中所使用的传感器多与专用托架一并提供。因此,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会受到限制。另外,用于安装托架的空间难以确保。鉴于这样的状况,期望能有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其能够用在小型的旋转台中,还期望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改变感应配件的位置。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该课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利用本发明的旋转台能够解决该课题。即,本发明的旋转台在可动轮的外周侧面设置刻度,并在与可动轮的外周侧面的刻度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凹部,感应配件可移动地固定于该凹部。通过该结构,容易确认感应配件的安装位置。由此,即使在用户自身调整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也能够观察刻度且容易进行旋转角度的调整作业。
在所述旋转台中,所述可动轮的凹部形成于所述外周侧面的整周,所述感应配件的所述脚部可以是平板圆环状。根据该结构,可动轮的形状在整周上实现了均匀化。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旋转台的控制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的耐久性。另外,能够更可靠地固定感应配件。
在所述旋转台中,能够设置为,所述可动轮包括外轮和工作台,并通过组合所述外轮和所述工作台来形成所述凹部,所述外轮包括所述滚动体的轨道面,所述工作台固定于所述外轮的上表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现有的旋转台的外轮的设计,并构成在外周侧面具有刻度且在外周侧面具有凹部的可动轮。由此,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实现质量稳定的旋转台。
在所述旋转台中,能够设置为,所述感应配件为多个感应配件,所述多个感应配件的每一个能够相互独立地相对于所述可动轮固定在任意位置上。根据该结构,旋转角度的设定范围变得灵活,进而,通过与原点传感器组合,能够得到可适用于广泛用途的旋转台。
在所述旋转台中,外轮可以是一个蜗轮,所述蜗轮具有在整周形成有第一齿轮的外周面。另外,所述旋转台还具备固定在所述保持面上的蜗杆单元,所述蜗杆单元可以包括:蜗杆,被保持为可围绕轴旋转,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蜗杆壳体,包围所述蜗杆并保持所述蜗杆,以在平面状的接触面上与所述保持面接触的方式固定。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一种由所谓的蜗杆装置驱动的旋转台,其即使在负载大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控制旋转,并且尤其适合需要微小的旋转角度的用途。
在所述旋转台中,可以在所述蜗杆壳体的上表面,以沿着所述可动轮的外周的形状来形成刻度。根据该结构,在调整感应配件时,更容易视觉辨认作为基准的刻度,且更容易调整感应配件。
在所述旋转台中,在所述保持面和所述接触面中的一个面上配置有从所述一个面凸出的圆筒状的销,在所述保持面和所述接触面中的另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容纳所述销并具有与所述销对应的宽度,所述第一凹部沿所述蜗轮的径向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调整蜗轮装置的轮齿侧隙,通过与上述结构相组合,能够得到更易于使用且动作稳定性优异的旋转台。
在所述旋转台中,能够设置为,所述传感器由包括第一板构件和第二板构件的保持构件夹持并固定,所述第一板构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体上并由一张弯曲的金属板构成,所述第二板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板构件上并由一张弯曲的金属板构成。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传感器的安装空间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结构简单的构件来保持传感器。通过设置利用金属板制成的传感器安装构件,扩大了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的范围,并能够按所期望的位置和方向来安装传感器。
[实施方式的具体示例]
接着,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在以下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应部分附以相同的参考标记,不作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中,Z轴方向是沿着蜗轮的旋转轴R延伸的方向(轴向)的方向。图2是表示旋转台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视角观察的旋转台的俯视图。图4提取并表示构成旋转台的基座体。图5是表示以图2中的A-A切开旋转台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图5中区域α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以图2中的B-B切开旋转台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以图2中的C-C切开旋转台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考图1~图3,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台1具备基座体10、滚动轴承单元20、蜗杆单元30。
下面,对基座体10进行说明。
参考图1,基座体10呈板状。参考图1和图4,基座体10具有第一面101、作为蜗杆单元30的保持面的第二面102、第三面103。参考图1,与第一面101对应的区域的厚度大于与第二面102对应的区域的厚度。即,在Z轴方向上,第二面102的高度低于第一面101的高度。第一面101与第二面102通过第三面103连接。参考图4,第一面101呈平面状。在第一面101的角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四个贯通孔105。在第一面101上,以包围贯通孔107的方式形成有圆环状凹部101B。在凹部101B的中心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贯通孔107。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贯通孔107呈以旋转轴R为中心的圆形形状。以包围凹部101B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凹部101A。参考图7,与凹部101A对应的第一面101的区域的厚度大于与凹部101B对应的第一面101的区域的厚度。参考图4,凹部101A、101B的形状分别对应于后述的蜗轮21和内轮22(图5)。在凹部101B上,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螺纹孔10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在第一面101上,在凹部101A的外周侧形成有多个螺纹孔10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
参考图4,在Y轴方向上,第二面102的长度L3比第一面101的长度L4短。第二表面102呈平面状。在第二面102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四个贯通孔108A、108B、108C、108D。贯通孔108A、108B、108C、108D的内径大于后述螺钉53(图3)的螺纹部的外径。在第二面102上,在贯通孔108B与贯通孔108D之间形成有第一凹部11。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第一凹部11在X轴方向上形成在比第二面102的中央更靠近与第一面101相反一侧的长边的区域。参考图4和图6,在基座体10上形成有与第一凹部11连通的第一螺纹孔12。第一螺纹孔12沿X轴方向延伸。
下面,对滚动轴承单元20进行说明。
参考图7和图8,滚动轴承单元20包括:作为外轮的蜗轮21;工作台61;作为固定轮的内轮22;作为多个滚动体的多个第一滚子23和多个第二滚子24。蜗轮21与工作台61相互固定,构成可动轮26。蜗轮21配置在基座体10的第一面101上。蜗轮21配置为与第一面101的形成有凹部101A的位置对应。以沿着蜗轮21的旋转轴R的方向与垂直于第一面101的方向(Z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蜗轮21。蜗轮21呈圆环状。
蜗轮21包括:内周面21A;外周面21B;轴向上的一个端面21D;轴向上与端面21D相反一侧的端面21E。在外周面21B的整个周向上形成有第一齿轮215。内周面21A包括第一区域211和第二区域212。第一区域211配置在轴向上比内周面21A的中央更靠近端面21D一侧的位置上。第二区域212配置在轴向上比内周面21A的中央更靠近端面21E一侧的位置上。在Z轴方向上,在第一区域211和第二区域212之间形成有呈圆环状凹陷的空间21C。空间21C由圆环状的第一滚动面213和圆环状的第二滚动面214包围。第一滚动面213与第二滚动面214交叉(正交)。空间21C沿着多个第一滚子23和多个第二滚子24的滚动路径形成。
工作台61固定于蜗轮21。工作台61和蜗轮21构成可动轮26。工作台61呈圆环状。工作台61包括:外周面61A;内周面61B;轴向上的一个端面61D;轴向上与端面61D相反一侧的端面61E。旋转台1的上表面即工作台61的端面61D呈平面状。外周面61A包括第一部分611和第二部分612。第二部分612的直径小于第一部分611的直径。在第一部分611的整个圆周上设置刻度(图1)。第一部分611与第二部分612通过端面613连接。端面613是与蜗轮21的端面21D平行的面。第二部分612的直径小于外轮的外周面21B的直径。通过组合蜗轮21和工作台61,形成由端面613、外周面的第二部分612、蜗轮21的端面21D包围的凹部650。凹部650是以从可动轮26的外周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槽状的凹部。凹部650形成在可动轮26的整周上。工作台61的内周面61B的直径与内轮22的内周面22B的直径大致相等。在工作台61上,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螺纹孔21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图1)。形成螺纹孔216的位置与蜗轮21中形成八个螺纹孔226(图10)的位置相匹配。八个螺纹孔216、226中的四个用于固定工作台61和蜗轮21。螺钉256(图15)拧入工作台61的螺纹孔216和蜗轮21的螺纹孔226中。如此,工作台61固定在蜗轮21上。
内轮22呈圆环状。内轮22配置在蜗轮21的内周侧。内轮22配置为与基座体10的第一面101中的形成凹部101B(图4)的位置相对应。内轮22包括:外周面22A;内周面22B;轴向上的一个端面22D;轴向上与端面22D相反一侧的端面22E。外周面22A包括第三区域221和第四区域222。第三区域221配置在轴向上比外周面22A的中央更靠近端面22D一侧的位置上。第四区域222配置在轴向上比外周面22A的中央更靠近端面22E一侧的位置上。在Z轴方向上,在第三区域221与第四区域222之间形成有呈圆环状凹陷的空间22C。空间22C由圆环状的第三滚动面223和圆环状的第四滚动面224包围。第三滚动面223与第四滚动面224交叉(正交)。空间22C沿着多个第一滚子23和多个第二滚子24的滚动路径形成。第一滚动面213与第四滚动面224相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旋转轴R的截面中,第一滚动面213与第四滚动面224平行地配置。第二滚动面214与第三滚动面223相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旋转轴R的截面中,第二滚动面214与第三滚动面223平行地配置。
在内轮22上,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螺纹孔236(图16)。形成螺纹孔236的位置与基座体10的形成螺纹孔106(图3)的位置相匹配,螺纹52(图3)拧入基座体10的螺纹孔106与内轮22的螺纹孔236中。如此,内轮22固定在基座体10上。
参考图7和图8,第一滚子23和第二滚子24呈圆筒状。第一滚子23和第二滚子24在周向上交替配置。第一滚子23配置为能够在外周面23A上与第二滚动面214和第三滚动面223接触并滚动。第二滚子24配置为能够在外周面24A上与第一滚动面213和第四滚动面224接触并滚动。第一滚子23的中心轴与第二滚子24的中心轴交叉(正交)。在此,所谓第一滚子23的中心轴与第二滚子24的中心轴交叉的状态是指,当蜗轮21旋转时,若第一滚子23和第二滚子24的重心通过规定的点,则第一滚子23的中心轴与第二滚子24的中心轴交叉(正交)。如此,蜗轮21能够相对于基座体10围绕旋转轴R旋转。
下面,对蜗杆单元30进行说明。
图10是从旋转台1去除含工作台61和蜗杆壳体32的若干结构后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1是提取并表示蜗杆单元30的侧视图。图12是提取并表示蜗杆壳体32的立体图。图13是放大表示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接触的区域的周围的剖视图。
参考图1,蜗杆单元30配置在基座体10的第二表面102上。参考图10和图11,蜗杆单元30包括:蜗杆31;蜗杆壳体32;销33;电机34;联轴器35;第一支撑轴承37;第二支撑轴承38。蜗杆31呈圆柱状。在蜗杆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齿轮31A。第二齿轮31A与第一齿轮215啮合。蜗杆31的一个端部侧固定于第一支撑轴承37的内轮。第一支撑轴承37的外轮固定于蜗杆壳体32。蜗杆31由第一支撑轴承37支撑且相对于蜗杆壳体32可旋转。在蜗杆31的另一端部侧配置有联轴器35。电机34由电机附件34A固定,并安装于电机支架35A。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机34,例如,可采用步进电机或AC(交流)伺服电机。蜗杆31由第二支撑轴承38支撑且相对于联轴器35可旋转。蜗杆31经由联轴器35与电机34连接。电机34与外部电源(未图示)电连接。
参考图12,蜗杆壳体32的形状为形成有内部空间S的长方体状。蜗杆壳体32包括第一外壁面32A、作为接触面(底面)的第二外壁面32B、第三外壁面32C、第四外壁面32D、第五外壁面32E和第六外壁面32F。第一外壁面32A、第二外壁面32B、第三外壁面32C、第四外壁面32D和第六外壁面32F呈平面状。第一外壁面32A和第二外壁面32B并列配置在Z轴方向上。第一外壁面32A和第二外壁面32B平行配置。第三外壁面32C和第四外壁面32D并列配置在X轴方向上。第三外壁面32C和第四外壁面32D平行配置。第五外壁面32E和第六外壁面32F排列配置在Y轴方向上。在第一外壁面32A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沿着可动轮26的外周的刻度98。
参考图6和图12,在作为蜗杆壳体32的底面的第二外壁面32B上形成有凹部321。在第三外壁面32C上形成有与内部空间S连通的开口部324A。在开口部324A的周围形成有四个螺纹孔327。第五外壁面32E具有向X轴方向凹陷的曲面状(圆弧状)的相向面322。在相向面322上形成有与内部空间S连通的第一贯通孔323。蜗杆壳体32包括从相向面322向X轴方向凸出的凸缘部325。凸缘部325的凸出方向的末端部325A呈曲面状(圆弧状)。末端部325A构成第五外壁面32E的一部分。
参考图11、图12,在蜗杆壳体32上形成有从第四外壁面32D贯穿至相向面322的供脂孔326。供脂孔326在相向面322上具有第一开口部326A,在第四外壁面32D上具有第二开口部。第一开口部326A在Y轴方向上与第一贯通孔323隔开间隔地而形成。以封闭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安装有滑脂嘴328。通过安装滑脂嘴328,供脂量的调整变得容易。
参考图6,以从第二外壁面32B凸出的方式配置圆筒状的销33。销33嵌入第二外壁面32B的凹部32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销33的外径略小于基座体10的第一凹部11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L5(图4)。
参考图11和图13,蜗杆壳体32包围蜗杆31。蜗杆31容纳在蜗杆壳体32所形成的内部空间S中。蜗杆31的第二齿轮31A从蜗杆壳体的第一贯通孔323露出。参考图6,作为蜗杆壳体32的底面的第二外壁面32B与基座体10的第二面102接触。蜗杆壳体32的相向面322与蜗轮21的外周面21B相向。参考图13,从相向面322的第一贯通孔323露出的第二齿轮31A与蜗轮21的第一齿轮215啮合。
参考图6,销33插入基座体10的长孔状的第一凹部11。旋转台1还具有作为拧入基座体10的第一螺纹孔12的第一螺钉的内六角止动螺钉40。内六角止动螺钉40的末端部40A接触销33的外周面33A。参考图3和图4,以基座体10的形成有贯通孔108A、108B、108C、108D的位置与形成在作为蜗杆壳体32的底面的第二外壁面32B上的螺纹孔的位置相互匹配的方式进行配置,并拧入螺钉53。如此,蜗杆壳体32固定于基座体10。
下面,对在基座体10上固定蜗杆单元3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在基座体10上安装有滚动轴承单元20的结构体。然后,如图2所示,在基座体10上配置蜗杆单元30。此时,参考图6,将压入蜗杆壳体32的凹部321的销33插入基座体10的第一凹部11中。然后,参考图2、图3、图4,通过将螺钉53插入贯通孔108A、108B、108C、108D,能够将蜗杆壳体32临时固定在基座体10上。接着,参考图2,使蜗杆单元沿着蜗杆的径向靠近第一齿轮215,以适当的力使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接触。接着,参考图6,内六角止动螺钉40拧入第一螺纹孔12。然后,参考图2、图3,通过拧紧螺钉53,能够将蜗杆壳体32固定于基座体10。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台1中,第一凹部11具有与销33对应的宽度(略大于销33的外径),并呈沿蜗轮21的径向延伸的形状。通过在第一凹部11中插入销33,能够限制蜗杆壳体32在蜗轮21的切线方向上的移动,并能够使蜗杆壳体32沿径向移动。进而,能够以销33为支点,使蜗杆壳体32相对于基座体10旋转。通过使蜗杆单元30沿着蜗轮的径向靠近第一齿轮215,以适当的力使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接触,从而,利用上述蜗杆壳体32的径向移动和以销33为支点的旋转,适当地调整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之间的轮齿侧隙。因此,对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之间的轮齿侧隙的调整变得容易。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台1,能够容易地调整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之间的轮齿侧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第一螺纹孔12,所述第一螺纹孔12与第一凹部11连通并具有与销33的外周面相向的开口部。旋转台1具备内六角止动螺钉40,所述内六角止动螺钉40拧入第一螺纹孔12并具有与销33的外周面33A接触的末端部40A。在调整蜗杆壳体32相对于基座体10的相向位置之后,将内六角止动螺钉40拧入第一螺纹孔12。如此一来,能够限制蜗杆壳体32相对于基座体10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之间的轮齿侧隙随时间的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蜗杆壳体32具有与蜗轮21的外周面21B相向的相向面322。蜗杆壳体32包括凸缘部325,所述凸缘部325从相向面322凸出,覆盖与相向面322相向的第一齿轮215的侧面215A。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异物进入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接触的区域,并能够减少润滑脂向旋转台1外部飞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图7、图8,假想平面U包括第一滚子23的中心轴的中点的轨迹和第二滚子24的中心轴的中点的轨迹。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平面U包括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接触的区域。在Z轴方向上,滚动轴承单元20的轨道中心的高度同蜗杆单元30中的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的齿接触高度一致。因为通过这样配置滚动轴承单元20和蜗杆单元30,高效地从第二齿轮31A向第一齿轮215传递力,所以,易于优化第一齿轮215与第二齿轮31A的齿接触。
下面,对旋转台的传感器和感应配件进行说明。
参考图1,旋转台1具有作为固定在基座体10上的传感器的传感器71、72、73。传感器71、72、73例如是接近传感器。传感器71、72用作限位传感器。传感器73用作原点传感器。传感器71、72经由保持构件即保持体91安装在基座体10上。传感器73经由保持体93安装在基座体10上。
旋转台1具有固定在可动轮26上的感应配件81、82、83。感应配件81、82安装在Z轴方向上与传感器71、72对应的位置上。感应配件83安装在Z轴方向上与传感器73对应的位置上。
下面,对感应配件81、82、83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参考图1、图10,作为原点感应配件的感应配件83安装在蜗轮21的外周侧面。感应配件83是设置为从蜗轮21的外周侧面向外侧凸出的构件。感应配件83被螺纹固定于在蜗轮21的外周侧面上设置的螺纹孔中。
参考图9、图14、图16,感应配件81、82由形状相同的构件构成。感应配件81、82的每一个具有呈平板圆环状的脚部811、821和从脚部向外侧凸出的被检测部812、822。被检测部812、822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部分。通过该形状,容易被传感器71、72检测。感应配件81、82夹持于由工作台61和蜗轮21形成的凹部650。在工作台61上形成有螺纹孔631。螺纹孔631是从工作台61的上表面即端面61D向端面613(图7)贯穿的贯通孔。通过将螺钉插入螺纹孔631并紧固,能够按压并固定感应配件81、82。另外,若松开螺钉,则感应配件81、82能够在保持于凹部650的状态下沿可动轮26的周向旋转。即,松开螺钉,使感应配件81、82旋转至期望的位置,再次固定螺钉,从而,能够将感应配件81、82固定在期望的任意位置上。感应配件81、82能够独立地移动。
参考图15、图16,工作台61和蜗轮21通过插入螺纹孔216、226的螺钉256而相互固定。另一方面,感应配件81、82通过插入螺纹孔631的螺钉,能够固定在可动轮26上。通过该结构,无需解除工作台61与蜗轮21之间的固定,就能够改变感应配件81、82的位置。另外,为了确定感应配件的位置,可参考工作台61的外周面61A上所形成的刻度。因此,容易定位。并且,通过利用刻度98(图12)进行定位,能够在用户侧容易地设定、改变感应配件的位置。
参考图9、图10,传感器71、72的保持构件即保持体91包括:作为第一板构件的基础部911;作为第二板构件的保持部912A、912B。在图9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了传感器71、72。基础部911由一张弯曲的金属板构成。基础部911利用螺钉941、942固定在基座体10上。基础部911与基座体10的上表面即第一面101接触,并具有:与蜗轮21的外周对应地沿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从第一部分沿Z轴方向立起的第二部分。在基础部911的第二部分上,固定有保持部912A、912B。保持部912A、912B由一张弯曲的金属板构成。传感器71夹持于基础部911与保持部912A之间。传感器72夹持于基础部911与保持部912B之间。通过将传感器的保持构件设置为该结构,能够以利用简单的构件形成的保持构件来保持传感器。根据这样的保持构件,即使在用于设置传感器的空间小的小型旋转台中也能够容易地设置多个传感器。
传感器73的保持构件即保持体93包括:作为第一板构件的基础部931;作为第二板构件的保持部932。基础部931和保持部932均由一张弯曲的金属板构成。基础部931被螺钉固定在基座体10的上表面即第一面101上。保持部932相对于基础部931被螺钉固定。传感器73夹持于基础部931与保持部932之间。虽然传感器71、72与传感器73的设置方向互不相同,但在任意设置方向上,均能利用由两个板构件组合而成的保持体91、93来保持传感器。
(变形例)
将感应配件固定在可动轮上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感应配件与工作台一体形成,并相对于蜗轮旋转,固定于任意位置。另外,也可以是感应配件与蜗轮一体形成,并相对于工作台旋转,固定于任意位置。另外,能够根据作为目标的旋转动作来改变感应配件的数量。也可以是设置两个相对于外轮固定的感应配件,设置一个相对于外轮可移动地被保持的可动感应配件。
设置在可动轮的外周的刻度和凹部并不限于设置在可动轮的整周的方式。也可以是,仅在可动轮的外周的一部分上形成刻度和凹部,感应配件能够在沿周向延伸的凹部的范围内移动。
应当理解,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内容均为示例性内容,并且不受任何实施方式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上述说明限制,而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旋转工作台
10基座体
11第一凹部
11A、11B、11C、11D侧壁面
11E底壁面
12第一螺纹孔
13第二螺纹孔
20单元
21蜗轮
21A、22B内周面
21B、22A、23A、24A、33A、412外周面
21C、22C空间
21D、21E、22D、22E端面
22内轮
23第一滚子
24第二滚子
25盖构件
26可动轮
30蜗杆单元
31蜗杆
31A第二齿轮
32蜗杆壳体
32A第一外壁面
32B第二外壁面
32C第三外壁面
32D第四外壁面
32E第五外壁面
32F第六外壁面
33销
34马达
34A环
35联轴器
35A电机支架
37第一支撑轴承
38第二支撑轴承
40内六角止动螺钉
40A、325A末端部
52、53、螺钉
101第一面
101A、101B、321凹部
102第二面
103第三面
104、106、216、226、236、251、327螺纹孔
105、107、108A、108B、108C、108D、109贯通孔
211第一区域
212第二区域
213第一滚动面
214第二滚动面
215第一齿轮
215A、325A侧面
221第三区域
222第四区域
223第三滚动面
224第四滚动面
322相向面
323第一贯通孔
324A、324B开口部
325凸缘部
325B壁面
326供脂孔
326A第一开口部
326B第二开口部
328滑脂嘴
412A、412B、412C、412D外壁面
61工作台
611、612部分
613端面
61A外周面
61B内周面
61D、61E端面
631螺纹孔
650凹部
71、72、73传感器
81、82、83感应配件
811脚部
812被检测部
91、92保持体
911、931基础部
912A、912B、932保持部
98刻度。

Claims (8)

1.一种旋转台,其中,具备:
基座体,具有平面状的保持面;
可动轮,能够围绕轴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基座体上;
固定轮,配置在所述可动轮的内周侧,并固定于所述基座体;以及
多个滚动体,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可动轮的内周面和所述固定轮的外周面上滚动,
所述旋转台包括:
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基座体;以及
感应配件,固定于所述可动轮,
所述可动轮具有:
刻度,沿外周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以及
槽状的凹部,形成为在所述可动轮的外周中的与所述刻度对应的位置从外周向内侧凹陷,
所述感应配件具有:
脚部,与所述凹部嵌合;以及
被检测部,从所述脚部向外侧凸出,能够被所述传感器检测到,
所述脚部能够在所述凹部的任意位置相对于所述可动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旋转台,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可动轮的外周侧面的整周,
所述感应配件的所述脚部呈平板圆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旋转台,其中,
所述可动轮包括:
外轮,包括所述滚动体的轨道面;以及
工作台,固定于所述外轮的上表面,
通过组合所述外轮与所述工作台而形成所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旋转台,其中,
所述感应配件为多个感应配件,所述多个感应配件的每一个能够相互独立地相对于所述可动轮固定在任意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旋转台,其中,
所述外轮是具有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第一齿轮的外周面的蜗轮,
所述旋转台还具备固定在所述保持面上的蜗杆单元,
所述蜗杆单元包括:
蜗杆,保持为能够围绕轴旋转,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以及
蜗杆壳体,包围所述蜗杆并保持所述蜗杆,以在平面状的接触面上与所述保持面接触的方式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旋转台,其中,
在所述蜗杆壳体的上表面,以沿所述外轮的周向的形状形成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旋转台,其中,
在所述保持面和所述接触面中的一个面,配置有从所述一个面凸出的圆筒状的销,
在所述保持面和所述接触面中的另一个面形成有容纳所述销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与所述销对应的宽度并沿所述蜗轮的径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旋转台,其中,
所述传感器由保持构件夹持并固定,
所述保持构件包括:
第一板构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体,由一张弯曲的金属板构成;
第二板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板构件,由一张弯曲的金属板构成。
CN202280031167.7A 2021-05-27 2022-03-29 旋转台 Pending CN1172230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9430 2021-05-27
JP2021089430A JP7322095B2 (ja) 2021-05-27 2021-05-27 回転テーブル
PCT/JP2022/015587 WO2022249744A1 (ja) 2021-05-27 2022-03-29 回転テーブ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3060A true CN117223060A (zh) 2023-12-12

Family

ID=84228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1167.7A Pending CN117223060A (zh) 2021-05-27 2022-03-29 旋转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22095B2 (zh)
CN (1) CN117223060A (zh)
TW (1) TW202245962A (zh)
WO (1) WO20222497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4151A (ja) * 1989-10-31 1991-06-19 Toshiba Corp 位置決め装置
JPH03167415A (ja) * 1989-11-22 1991-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テーブル位置検出装置
JP3167415B2 (ja) 1992-04-30 2001-05-21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固相免疫検査における抗原細胞の保存方法
JP3144151B2 (ja) 1993-05-12 2001-03-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交通流異常検出装置
JP4500879B1 (ja) * 2009-05-20 2010-07-14 株式会社ミラック光学 あおり旋回機能付き手動ステージ及びあおり旋回ステージ
US20220347807A1 (en) * 2019-11-08 2022-11-03 Sankyo Seisakusho Co. Rotational position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9744A1 (ja) 2022-12-01
TW202245962A (zh) 2022-12-01
JP2022182097A (ja) 2022-12-08
JP7322095B2 (ja) 202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5451B2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quipped with built-in steering angle sensor
US7690800B2 (en) Mirror angle controller
CN100570176C (zh) 线性致动器
KR101149805B1 (ko) 다방향 입력장치
US10483823B2 (en) Electric actuator
JP5896238B2 (ja) 液面検出装置
US10910911B2 (en) Electric actuator including two cases fixed to each other
US20200099270A1 (en) Electric actuator
KR20210133905A (ko) 회전 액추에이터 및 로봇
CN117223060A (zh) 旋转台
US11561117B2 (en) Absolute encoder for detecting rotation angle
JP2011075553A (ja) エンコーダ
US6404187B1 (en) Actuator/sensor assembly
CN113167407B (zh) 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JP3771180B2 (ja) ブラシ装置の支持構造
JP4043744B2 (ja) モータ
JP6933737B2 (ja) 回転テーブル
US11152832B2 (en) Electric actuator
JP2004170205A (ja) 回転角検出装置
JP2004340966A (ja) 回転センサおよび回転センサ用の連結部材
US20230020212A1 (en) Absolute encoder
JP6868131B1 (ja) リニア伝動装置
JP7097395B2 (ja) 回転テーブル
JPH0610408Y2 (ja) 表示灯支持装置
US6109120A (en) Universal active shaft sensor mounting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