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15708A - 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15708A
CN117215708A CN202311264902.1A CN202311264902A CN117215708A CN 117215708 A CN117215708 A CN 117215708A CN 202311264902 A CN202311264902 A CN 202311264902A CN 117215708 A CN117215708 A CN 117215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isplay
group
screen
displa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49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得地贤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215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57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MS or e-mai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6Delivery according to prior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6Handling conversation history, e.g. grouping of messages in sessions or thr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显示器显示第一用户群组的第一对话空间,所述第一对话空间显示所述第一用户群组的多个消息;以及响应于在显示器上执行的第一用户操作,控制显示器显示与第一用户群组不同的第二用户群组的第二对话空间。第一对话空间包括第一用户群组的多个消息。第二对话空间包括第二用户群组的多个消息。第一用户操作是从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显示器移动到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二位置的手势。第一用户操作是在第一对话空间正在显示时开始。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18年9月26日,申请号为201811122426.9,发明名称为“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存储程序(program)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移动电话装置,其用于在显示器(display)上进行三方通话服务(service)或切换通话服务。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用于一边与多个对方就各不相同的话题同时并行地进行通话,一边同时参照原始消息(message)。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445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1932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相同的画面上,能够显示多个对话群组(group)来进行对话。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器,经配置以:控制显示器显示包括属于第一用户群组的第一对话空间的画面,所述第一对话空间显示所述第一用户群组的多个消息;接收对所述显示器进行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用户操作;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执行第一预定操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操作显示属于与所述第一用户群组不同的第二用户群组的第二对话空间,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显示所述第二用户群组的多个消息,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从由对话应用程序所管理的多个对话空间中选择的,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是从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显示器移动到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二位置的手势。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多个元素,每一所述元素代表所述多个对话空间中的相应一个。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一用户操作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外结束。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接收对所述显示器进行的第二方向的第二用户操作;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执行第二预定操作,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操作显示属于与所述第一用户群组和所述第二用户群组不同的第三用户群组的第三对话空间,所述第三对话空间显示所第三用户群组的多个消息,所述第三对话空间是基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从由所述对话应用程序所管理的所述多个对话空间中选择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表示所述第三对话空间的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不同于表示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第一元素,其中所述第二用户操作是在所述第二元素正在显示时开始。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是垂直方向,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是水平方向。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当所述第一用户操作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内结束的情况下,执行与所述第一预定操作不同的第二预定操作。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二预定操作不显示所述第二对话空间。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二预定操作滚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当通过所述第一预定操作显示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推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的第一缘部。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当所述第一用户操作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内结束的情况下,执行与所述第一预定操作不同的第二预定操作。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选择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的所述第一方向。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选择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的第一速度。
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选择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的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对话空间的选择是基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的所述第二方向。
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选择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的第一速度,所述第三对话空间的选择是基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的第二速度。
技术方案19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computer)执行信息处理,所述信息处理包括:控制显示器显示包括属于第一用户群组的第一对话空间的画面;接收对所述显示器进行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用户操作;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执行第一预定操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操作显示属于与所述第一用户群组不同的第二用户群组的第二对话空间,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从由对话应用程序所管理的多个对话空间中选择的,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是物体从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显示器移动到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二位置。
技术方案20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控制显示器显示包括属于第一用户群组的第一对话空间的画面;接收对所述显示器进行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用户操作;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执行第一预定操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操作显示属于与所述第一用户群组不同的第二用户群组的第二对话空间,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从由对话应用程序所管理的多个对话空间中选择的,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是物体从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显示器移动到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是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正在显示时开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服务器(server)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5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6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7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8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9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0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1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2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3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4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5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6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7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8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19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0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1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2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3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4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5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6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7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8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29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30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31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32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33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34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35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36是表示画面的图。
图37是表示画面的图。
符号的说明
10:终端装置
12:服务器
14、26:通信部
16:UI部
18、28:存储部
20:探测部
22、30:控制部
24:显示控制部
32:服务提供部
34、52、132、244、260:画面
36、38、40、54、56、116、118、120、122、124、126、128、130、140、142、144、154、156、174、176、178:图像
42、44、46、48、58、60、62、64、72、76、146、148、150、152、158、160、162、164、168、170、172、192、194、198、216:发言内容
50、66、68、70、74、78、88、90、92、94、96、98、100、102、104、106、186、188、190、196、200、208、210、262:箭头
80:批准画面
82、86、108:消息
84:邀请画面
110、112:信息
114:映射图像
134、202、218、220、230、232、234、246、254:假想线
136、138、204、206、222、224、226、228、236、238、240、242、248、250、252、256、258:显示区域
180:直线
182、184:符号
212、214:输入区域
A、B、C、D、E:用户
N:通信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图1中表示了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例。
作为一例,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包含多个终端装置10与服务器12。例如,各终端装置10与服务器12具有经由国际互联网(Internet)等通信路径N来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当然,终端装置10与服务器12也可不利用通信路径N,而分别经由不同的通信路径来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还可直接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图1所示的示例中,信息处理系统中包含三个终端装置10,但也可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终端装置10。
终端装置10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tablet)PC、智能电话(smartphone)、移动电话等装置,具有与其他装置之间收发数据的功能。终端装置10也可为可穿戴式(wearable)终端(手表型终端、腕带(wristband)型终端、眼镜型终端、戒指型终端、隐形眼镜(contact lens)型终端、体内植入型终端、可听式(hearable)终端等)。而且,终端装置10也可具有柔性显示器(flexibledisplay)作为显示装置。作为柔性显示器,例如使用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型的显示器(柔性有机EL显示器)、电子纸(paper)型的显示器、柔性液晶显示器等。也可使用采用除这些以外的显示方式的柔性显示器。柔性显示器是显示部分柔软可变形的显示器,例如是可弯曲、折叠、卷绕、扭曲或伸展的显示器。终端装置10既可整体包含柔性显示器,也可使柔性显示器与除此以外的结构在功能上或物理上分开。
服务器12是进行数据(data)或用户信息的管理等的装置。例如,服务器12具有对用户提供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的功能。终端装置10通过利用服务器12所提供的SNS,能够与利用所述SNS的其他终端装置10之间进行信息(例如字符串、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语音等)的收发。在所述SNS中,能以对话群组为单位来进行对话(信息的交换),服务器12对各对话群组中的对话进行管理。一个或多个用户(也称作发言人)可参加各对话群组,在属于同一对话群组的多个用户的终端装置10之间,可进行信息的收发。例如,当多个用户登录(login)到同一对话群组中时,在所述多个用户的终端装置10之间收发信息。
以下,参照图2来详细说明终端装置10的结构。
通信部14为通信接口,具有向其他装置发送数据的功能、以及从其他装置接收数据的功能。通信部14既可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通信接口,也可为具有有线通信功能的通信接口。通信部14例如也可支持一种或多种通信方式,依照适合于通信对方的通信方式(即,通信对方所支持的通信方式)来与通信对方进行通信。通信方式例如为红外线通信、可见光通信、Wi-Fi(注册商标)通信、接近式无线通信(例如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等)等。作为接近式无线通信,使用Felica(注册商标)、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RFID)等。当然,也可使用其他方式的无线通信作为接近式无线通信。通信部14既可根据通信对方来切换通信方式或频带,也可根据周围环境来切换通信方式或频带。
UI部16为用户接口部,包含显示部与操作部。显示部例如为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显示部也可为柔性显示器。操作部例如为触控面板(touch panel)或键盘(keyboard)等输入装置。当然,也可为兼作显示部与操作部的用户接口(例如包含触控式显示器、或在显示器上显示电子键盘等的装置等)。而且,UI部16也可包含麦克风(microphone)等拾音部或扬声器(speaker)等发声部。此时,既可通过语音输入来将信息输入至终端装置10,也可通过语音来发出信息。
存储部18是硬盘(hard disk)或存储器(memory)(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rive,SSD)等)等存储装置。在存储部18中,例如存储有各种数据、各种程序(例如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各种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应用软件(applicationsoftware))等)、表示其他终端装置10的地址(address)的信息(终端地址信息)、表示服务器12的地址的信息(服务器地址信息)等。它们既可存储在不同的存储装置中,也可存储在一个存储装置中。例如,将用于利用服务器12所提供的SNS的SNS应用程序存储在存储部18中,通过执行所述SNS应用程序,从而可利用所述SNS。而且,也可将终端装置10利用SNS所发送的信息或接收的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8中。
探测部20具有对用户的操作进行探测的功能。用户的操作例如为用户的手势(gesture)动作或语音等。手势动作例如为用户手指的动作、手的动作、手臂的动作、头部的动作、脚的动作、眼球的动作、眼睑的动作、上半身的动作、下半身的动作、全身的动作、面部的表情变化、嘴的动作等。例如,探测部20使用传感器(sensor)来探测用户的操作。作为传感器,例如使用探测对UI部16的显示部的物理接触的传感器。作为此类传感器,例如使用探测对显示部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探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探测接触引起的温度变化的温度传感器、探测湿度变化的湿度传感器等。而且,也可使用摄像机(camera)来作为传感器。通过使用摄像机,既可探测对显示部的物理接触,也可探测未物理接触到显示部的用户操作。当使用柔性显示器来作为显示部时,作为传感器,使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gyro)传感器等,探测部20也可探测柔性显示器的弯曲变化、压力变化、静电电容的变化、光学特性的变化、温度、湿度、加速度、方向等。另外,也可通过设在终端装置10以外的场所或装置中的外部传感器来探测用户的操作。此时,表示所述探测结果的信息从所述传感器发送至终端装置10,控制部22受理所述信息。当使用外部传感器时,终端装置10也可不具有传感器。而且,也可使用麦克风等拾音装置来作为传感器,从而探测部20探测用户的语音。
控制部22具有对终端装置10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功能。例如,控制部22进行各种程序的执行、通信部14的通信控制、使用UI部16的信息通知(例如显示或语音输出等)的控制、使用UI部16而输入的信息的受理等。例如,通过控制部22执行SNS应用程序,从而可利用服务器12所提供的SNS。而且,控制部22包含显示控制部24。
显示控制部24具有对各种信息的显示进行控制的功能。例如,当利用SNS时,显示控制部24使利用所述SNS而发送或接收的信息(字符串或图像等)显示于UI部16的显示部。另外,也可从扬声器等输出利用SNS而发送或接收的语音信息。而且,当用户进行用于将SNS中的当前的对话对方变更为另一对话对方的操作,且探测部20探测到所述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显示于显示部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所述另一对话对方进行对话的画面。显示控制部24的处理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图3来详细说明服务器12的结构。图3中表示了服务器12的结构。
通信部26为通信接口,具备向其他装置发送数据的功能、以及从其他装置接收数据的功能。通信部26既可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通信接口,也可为具有有线通信功能的通信接口。
存储部28为硬盘或存储器(例如SSD等)等存储装置。在存储部28中,例如存储有各种数据、各种程序、终端装置10的终端地址信息、服务器12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等。当然,它们既可存储在不同的存储装置中,也可存储在一个存储装置中。例如,也可将终端装置10利用SNS所发送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28中。
控制部30控制服务器12的各部的动作。例如,控制部30控制通信部26的通信。而且,控制部30包含服务提供部32。
服务提供部32具有对终端装置10提供SNS的功能。例如,服务提供部32将利用所述SNS从终端装置10送往服务器12的信息(例如字符串、图像、语音信息等)发送至利用所述SNS的其他终端装置10。而且,服务提供部32具有对以对话群组为单位的对话(信息的交换)进行控制的功能。具体而言,服务提供部32对登录到同一对话群组中的多个用户的终端装置10之间的信息收发进行控制。即,服务提供部32将从登录到某对话群组中的用户的终端装置10发送至服务器12的信息发送至登录到所述对话群组中的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例如,服务提供部32针对每个对话群组,使用于识别对话群组的对话群组识别信息、与用于识别登录到所述对话群组中的用户或终端装置10的识别信息(例如,用户账户(account)信息等用户识别信息或终端识别信息等)彼此对应,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服务提供部32通过参照所述受到管理的信息,从而确定登录到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或终端装置10,控制多个终端装置10之间的信息收发。
另外,利用SNS的信息收发既可经由服务器12来进行,也可不经由服务器12而在多个终端装置10之间直接(不经由其他装置)或者间接(经由其他装置)地进行。
以下,举具体例来详细说明终端装置10的动作。
例如,假设用户A、B、C属于对话群组1,用户A、D、E属于对话群组2,对话群组1、2均在利用SNS进行对话。例如,假设用户A、B、C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收发消息,用户A、D、E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收发消息。
各用户利用自身的终端装置10来利用SNS。当然,若在同一终端装置10中可进行用户账户的切换、或可区别各用户来进行信息收发,则也可由多个用户共用同一终端装置10。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用户A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0称作“终端装置10A”,将用户B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0称作“终端装置10B”,将用户C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0称作“终端装置10C”,将用户D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0称作“终端装置10D”,将用户E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0称作“终端装置10E”。
例如,既可通过某用户向其他用户发送信息,而由这些用户形成对话群组,也可通过新用户参加或被邀请到已形成的对话群组中,而将所述新用户追加至所述对话群组中。而且,也可预先形成对话群组。这些对话群组是由服务器12的服务提供部32进行管理。
例如,用户A、B、C各自利用自身的终端装置10来启动SNS应用程序,登录到由服务提供部32提供的SNS所形成的对话群组1中。为了进行登录,也可使用用于识别用户的信息(例如用户ID或姓名等)或者认证信息(例如密码(password)或用户的生物信息等)。当用户A指示向对话群组1的消息的发送时,终端装置10A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服务器12。服务器12的服务提供部32接收从终端装置10A发送来的消息,并将所述信息发送至用户B的终端装置10B与用户C的终端装置10C。另外,终端装置10B、10C各自的终端地址信息既可从终端装置10A送往服务器12,也可预先存储在服务器12中。服务提供部32使用这些终端地址信息来识别终端装置10B、10C,并将来自用户A的消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B、10C。终端装置10B的显示控制部24使来自终端装置10A的消息显示于UI部16的显示部。在终端装置10C中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另外,服务提供部32也可将表示从用户A发送有消息的意旨的确认消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B、10C。此时,终端装置10B的显示控制部24使所述确认消息显示于显示部。当用户B使用UI部16指示了获取来自用户A的消息时,终端装置10B将所述消息的获取请求发送至服务器12。服务提供部32根据所述获取请求,将来自用户A的消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B。终端装置10B的显示控制部24使所述消息显示于显示部。在终端装置10C中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另外,在用户B未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情况下、或在终端装置10B中未启动SNS应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0B的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所述确认消息显示于显示部。例如,显示控制部24使表示SNS应用程序的图像(例如图标(icon))显示于显示部,并与所述图像关联地使确认消息(例如由用户B所获取或未读的消息的数量)显示于显示部。当用户B登录到对话群组1时、或在终端装置10B中启动了SNS应用程序时,终端装置10B将对用户A的消息的获取请求发送至服务器12。服务提供部32根据所述获取请求来将所述消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B。终端装置10B的显示控制部24使所述消息显示于显示部。用户C未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情况、或在终端装置10C中未启动SNS应用程序的情况下,也进行与所述相同的处理。
用户B、C发送消息的情况下,也执行与用户A发送消息的情况相同的处理。而且,对于对话群组2,也执行相同的处理。各用户既可在后来登录到对话群组中,也可在中途从对话群组退出(logout)。
参照图4来说明在SNS的利用时显示于终端装置10的画面。图4中表示了用户A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0A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例。终端装置10A的显示控制部24使画面34显示于UI部16的显示部,且使各种信息显示于所述画面34。画面34是用于与其他用户(发言人)进行对话的接口(对话画面)。在画面34上,显示各用户所输入的信息(例如字符串或图像等)。多个用户之间的对话也可为所谓的聊天(chat)形式的对话(即,实时(real time)形式的对话,进一步换言之,为各用户一边发言一边推进对话的形式)。例如,通过终端装置10A的控制部22执行SNS应用程序,从而显示控制部24使用于利用SNS来进行对话的画面34显示于UI部16的显示部。另外,通过执行SNS应用程序,除了聊天功能以外,也可利用国际互联网电话功能等。
画面34是显示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用户A、B、C之间的对话内容的画面。显示中的对话群组1对于用户A而言为当前的对话对方(对话群组),用户B、C对于用户A而言为当前的发言人。
显示控制部24使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36、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38、及与用户C关联的图像40显示于画面34。图像36是用于识别用户A的图像,图像38是用于识别用户B的图像,图像40是用于识别用户C的图像。另外,也可取代图像36、或者与图像36一同,显示表示用户A的字符串(例如姓名、用户ID、笔名(handle name)、昵称(nickname)等般用于识别用户的字符串)。对于图像38、40也同样。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36是在画面34内显示于被分配给利用终端装置10A的用户的区域,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38和与用户C关联的图像40是在画面34内显示于被分配给其他用户的区域。
随后,在用户A、B、C之间进行对话。各用户既可通过操作自身的终端装置10的UI部16来输入字符串或图像等,从而输入发言内容,也可通过语音来输入发言内容。而且,各用户的发言内容也可作为语音而输出。所输入的发言内容依照用户的指示而被发送至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各发言内容是依照发送的日期时间,顺着时间序列而显示。当在画面34上推进对话时,画面34滚动,在画面34上显示不下的过去的发言内容从画面34消失,最新的发言内容或其最近的发言内容显示于画面34。
发言内容42是用户B利用终端装置10B所发送的发言内容(例如消息)。发言内容42是从终端装置10B发送至服务器12,并由服务提供部32从服务器12发送至属于对话群组1的终端装置10A、10C。当然,发言内容42也可不经由服务器12而从终端装置10B发送至终端装置10A、10C。发言内容42是关联于用户B的图像38而显示于画面34。发言内容42也在终端装置10B、10C上,作为用户B的发言内容而显示。发言内容44是用户A利用终端装置10A所发送的发言内容,且关联于用户A的图像36而显示于画面34上,而且,在终端装置10B、10C上,也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而显示。发言内容46是用户C利用终端装置10C所发送的发言内容,且关联于用户C的图像40而显示于画面34上,而且,在终端装置10B、10C上,也作为用户C的发言内容而显示。发言内容48是由用户A所发送的发言内容。图4所示的示例中,以发言内容42、44、46、48的顺序而发送了各发言内容,发言内容42、44、46、48是依照发送的日期时间而顺序时间序列予以显示。以后的发言内容也同样。
而且,表示发送各发言内容的时间(例如时刻或日期时间)的信息也可显示于画面34上。例如,在画面34上,显示有表示日期(例如今天的日期,11月2日)的字符串。较表示所述日期的字符串的显示位置而显示于下部的发言内容是所述日期以后发送的发言内容,较所述显示位置而显示于上部的发言内容是在所述日期之前的日期发送的发言内容。例如,发言内容42是由用户B在11月2日的16:00发送,表示所述时刻的信息关联于发言内容42而显示。对于其他发言内容也同样地显示有表示时刻的信息。当然,也可不显示表示时刻或日期时间的信息。
而且,也可对发言内容的已读及未读进行管理。此处,对已读消息与未读消息进行说明。已读消息是已被其他用户读过的发言内容,未读消息是未被其他用户读过的发言内容。例如,当用户A发送给对话群组1的消息(发言内容)已被其他用户(例如用户B或用户C)读过时,将表示所述消息已被读过的已读信息从读了所述消息的用户的终端装置10发送至终端装置10A。例如,当在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中执行SNS应用程序,且在用于对话的画面(例如相当于画面34的画面)上显示有用户A的消息时,则将所述消息视为已被所述其他用户读过来进行处理。此时,将已读信息从所述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发送至终端装置10A。当然,也可在其他用户在自身的终端装置10中指定了用户A的消息的情况、指定所述消息而使所述消息显示于另外的窗口(window)(另外的画面)的情况、或给予了已读信息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将已读信息从所述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发送至终端装置10A。作为另一例,也可在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的显示部上显示表示发送有用户A的消息的确认消息,且其他用户给予了对用户A的消息的显示指示时,或者所述消息已实际显示时,将已读信息从所述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发送至终端装置10A。
当从其他终端装置10向终端装置10A发送了已读信息时,终端装置10A的显示控制部24使已读信息(字符串或图像等)关联于消息而显示于显示部。图4所示的示例中,用户A的发言内容44(消息)已被其他用户读过,关联于发言内容44而显示有已读信息(例如字符串“已读”)。例如,在发言内容44的附近显示已读信息。既可在发言内容44被所有的其他用户读过时,关联于发言内容44而显示已读信息,也可在被至少一位其他用户读过时,关联于发言内容44而显示已读信息。
关联有已读信息的发言内容相当于已读消息,未关联已读信息的消息相当于未读消息。在用户A的发言内容48中,未关联显示已读信息(例如字符串“已读”),因此发言内容48相当于未读消息。
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表示消息未被其他用户读过的未读信息关联于未读消息而显示于画面34。例如,也可关联于发言内容48而显示未读信息。而且,既可显示已读信息及未读信息这两者,也可显示其中任一者。
另外,图4所示的示例中,是将已读信息作为字符串而关联于发言内容予以显示,但作为已读的表达方法,也可采用使用字符串的方法以外的方法。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已读消息与未读消息的表达形态不同。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用特定的字体(font)来表达未读消息中所含的字符串,还可利用特定的颜色来表示所述字符串,还可用粗字来表达所述字符串,还可对未读消息的显示框进行装饰,还可高亮(high light)显示未读消息。借此,可彼此区别地显示已读消息与未读消息。图4所示的示例中,发言内容44为已读消息,发言内容48为未读消息,因此显示控制部24使发言内容44与发言内容48的表达形态不同。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对已读消息适用所述处理,而对未读消息不适用所述处理。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在显示已读信息或未读信息的同时,执行所述处理。
已读消息与未读消息的概念并不限定于所述概念。例如,也可为:当用户A读过了其他用户发送的消息时,将所述消息作为已读消息进行处理,而当用户A未读过其他用户发送的消息时,将所述消息作为未读消息进行处理。例如,当用户B发送给对话群组1的消息未被用户A读过时,所述消息对于用户A而言相当于未读消息。在用户A在终端装置10A上指定了用户B的消息的情况、指定所述消息而使所述消息显示于另外的窗口(另外的画面)的情况、或给予了已读信息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0A的控制部22判断为所述消息已被用户A读过。作为另一例,也可在终端装置10A的显示部上显示表示发送有用户B的消息的确认消息,且用户A给予了对用户B的消息的显示指示时,或者所述消息被实际显示时,控制部22判断为所述消息已被用户A读过。而且,也可在画面34上显示有用户B的消息时,控制部22判断为所述消息已被用户A读过。此种情况下,将已读信息从终端装置10A发送至终端装置10B。
当终端装置10A的控制部22判断为其他用户的消息已被用户A读过时,终端装置10A的显示控制部24使已读信息关联于所述消息而显示于画面34。例如,当判断为用户B的发言内容42已被用户A读过时,显示控制部24使已读信息(例如字符串“已读”)关联于发言内容42而显示于画面34。显示控制部24也可不使已读信息关联于已读消息而显示于画面34,或者在显示的同时,使未读信息(例如字符串“未读”)关联于未读消息而显示于画面34。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已读消息与未读消息的表达形态不同,以区别显示已读消息与未读消息。
也可在将关于用户A的消息的已读信息或未读信息显示于画面34的同时,将关于其他用户的消息的已读信息或未读信息显示于画面34。另外,也可不显示已读信息或未读信息。
如上所述,当在画面34上显示有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时,用户A进行用于将当前的对话群组变更为用户A登录中的其他对话群组的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部20探测时,终端装置10A的显示控制部24将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所述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例如,当用户A进行了朝箭头50所示的方向移动画面34的操作时(例如进行了轻拂(flick)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也可当用户朝上方向、下方向、左方向或右方向进行了轻拂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变更画面34。用于变更对话群组的操作也可为轻拂操作以外的手势动作,还可为语音输入,还可为手势动作与语音的组合。
以下,参照图5来说明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图5中表示了所述画面的一例。画面52是显示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用户A、D、E之间的对话内容的画面。显示中的对话群组2对于用户A而言为当前的对话对方(对话群组),用户D、E对于用户A而言为当前的发言人。
显示控制部24使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36、与用户D关联的图像54、及与用户E关联的图像56显示于画面52。图像54是用于识别用户D的图像,图像56是用于识别用户E的图像。另外,也可与画面34同样地,取代用户的图像,或者与图像一同,显示表示用户的字符串。也可与画面34同样地,将表示发送各发言内容的时间(例如时刻或日期时间)的信息显示于画面52。图5所示的示例中,在画面52上,显示有表示日期(例如昨天的日期,11月1日)的字符串。较所述日期的字符串的显示位置而显示于下部的发言内容是在所述日期以后发送的发言内容,较所述显示位置显示于上部的发言内容是在所述日期之前的日期发送的发言内容。例如,发言内容58是由用户D在11月1日的21:00发送,表示所述时刻的信息关联于发言内容58而显示。对于其他发言内容也同样地显示有表示时刻的信息。而且,也可显示已读信息或未读信息,还可使它们的显示形态互不相同,以便能够识别未读消息与已读消息。图5所示的示例中,关联于用户A的发言内容和其他用户的发言内容而显示有已读信息。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36是在画面52内,显示于被分配给利用终端装置10A的用户的区域,与用户D关联的图像54和与用户E关联的图像56是在画面52内,显示于被分配给其他用户的区域。
随后,在用户A、D、E之间进行对话。各用户的发言内容从各用户自身的终端装置10发送至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而予以显示。例如,用户D的发言内容58关联于用户D的图像54而显示于画面52上,用户A的发言内容60关联于用户A的图像36而显示于画面52上,用户E的发言内容62关联于用户E的图像56而显示于画面52上,用户A的发言内容64关联于图像36而显示于画面52上。与画面34同样地,各发言内容依照发送的日期时间,顺着时间序列而显示。
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例如手势动作或语音)来变更用于与对话对方进行对话的画面。所述示例中,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将对话群组1的画面变更为对话群组2的画面,从而变更对话群组。
作为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比较例,可考虑:显示用于选择对话对方的画面(例如,显示对话群组一览的选择画面),当改变对话对方时,用户在所述选择画面上选择对话对方。此时,考虑通过以下的流程,将用于与对话群组1进行对话的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对话群组2进行对话的画面52。首先,当显示有画面34时,用户通过操作UI部16来给予对话对方的选择画面的显示指示。根据所述显示指示,取代画面34而显示选择画面。当用户在所述选择画面上选择作为其他对话对方的对话群组2时,取代选择画面而显示画面52。如上所述,在比较例中,会产生选择画面的显示指示、选择画面的显示、及选择画面上的对话群组2的选择等作业及处理。与此相对,根据第1实施方式,无须执行如上所述的作业或处理,便能够变更对话对方与画面。
而且,作为另一比较例,考虑显示其他对话群组的弹出(pop-up)消息,当用户选择了所述消息时,将对话对方切换为所述其他对话群组。所述情况下,也会产生弹出消息的显示及选择等处理及作业。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须执行如上所述的处理或作业,便能够变更对话对方与画面。
另外,也可预先制作对于对话群组的显示顺序进行定义的列表(list),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显示顺序来变更画面。例如,当以对话群组1、2、3的顺序定义了显示顺序时,显示控制部24根据画面的变更操作,以对话群组1、2、3的顺序来变更画面。当在显示有对话群组3的画面时进行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对话群组3的画面变更为对话群组1的画面。显示顺序既可由用户定义,也可依照用户登录的对话群组的顺序来定义。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变形例1中,显示控制部24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放大或缩小显示中的画面。例如,如图6所示,当显示有画面34时,用户进行如箭头66所示那样放大画面34的操作(例如捏放(pinch out)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放大画面34。而且,当用户进行捏住画面34的操作(例如捏合(pinch in)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缩小画面34。放大操作及缩小操作例如也可预先定义,并由用户变更所述定义。也可通过所述捏放操作或捏合操作以外的操作来放大或缩小画面。
当对显示中的画面34进行了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也可联动于所述操作,来放大或缩小非显示中的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例如画面52)。即,显示控制部24在显示中的对话群组的画面与非显示中的对话群组的画面之间,使画面的放大或缩小同步。非显示中的画面52的放大率(放大量)或缩小率(缩小量)既可与显示中的画面34的放大率(放大量)或缩小率(缩小量)相同,也可不同。所述设定也可由用户来进行。当探测到用于变更对话群组的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例如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反映出放大或缩小的状态的画面)(例如画面52)。借此,即使不对变更后的画面进行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也可显示经放大或缩小的画面,从而节省用户进行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工夫。
当然,当对显示中的画面进行了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也可仅放大或缩小显示中的画面,而不联动于所述操作来放大或缩小非显示中的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联动控制(同步控制)或非联动控制(非同步控制)也可由用户进行设定。
(变形例2)
参照图7及图8来说明变形例2。变形例2中,显示控制部24根据用户的操作来使显示中的画面滚动,从而使画面上显示不下的信息(字符串或图像等)显示于显示部。例如,如图7所示,当显示有画面34时,用户A进行如箭头68所示那样使画面34滚动的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画面34朝所述箭头68所示的方向滚动。
当对显示中的画面进行了滚动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也可联动于所述滚动操作,来使非显示中的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滚动。即,显示控制部24在显示中的对话群组的画面与非显示中的对话群组的画面之间,使画面的滚动同步。图8中表示了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52。尽管画面52未显示于显示部,但显示控制部24联动于针对画面34的滚动操作,而使画面52朝箭头70所示的方向(与箭头68所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滚动。非显示中的画面52的滚动量既可与显示中的画面34的滚动量相同,也可不同。所述设定也可由用户来进行。当探测到用于变更对话群组的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例如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反映出滚动的状态的画面)(例如画面52)。借此,即使不对变更后的画面进行滚动操作,也可显示经滚动的画面,因此可节省用户进行滚动操作的工夫。
当然,当对显示中的画面进行了滚动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也可仅使显示中的画面滚动,而不联动于所述操作来使非显示中的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滚动。联动控制(同步控制)或非联动控制(非同步控制)也可由用户进行设定。
当对显示中的画面进行了滚动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非显示中的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滚动至显示未读消息的位置为止。
例如,当对显示中的画面34进行了滚动操作时,若在非显示中的对话群组2中存在未读消息,则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2的画面52在非显示状态下滚动至所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例如,显示控制部24使画面52滚动,以使所述未读消息显示于画面52的特定位置(例如中央位置、最上部、最下部等)。图9中表示了滚动后的画面52的一例。例如,当今天(11月2日)由用户A所发送的发言内容72处于未读状态时,显示控制部24使画面52滚动,以使所述发言内容72显示于画面52的中央位置。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画面52滚动,以使发言内容72显示于画面52的最上部或最下部。另外,较表示今天的日期(11月2日)的字符串的显示位置而显示于下部的发言内容是在11月2日以后发送的发言内容,较所述显示位置显示于上部的发言内容是在11月2日之前的日期发送的发言内容。当存在多个未读消息时,显示控制部24既可使画面52滚动至最早的日期时间发送的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也可使画面52滚动至最新的日期时间发送的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
当探测到用于变更对话群组的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例如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反映出已滚动至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的状态的画面)(例如画面52)。借此,即使不对变更后的画面进行滚动操作,也可显示未读消息,从而减轻用户进行滚动操作的工夫。图9所示的示例中,在画面变更后,显示发言内容72。
而且,当对显示中的画面34进行了滚动操作时,若在非显示中的对话群组2中存在未被用户A读过的未读消息,则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2的画面52在非显示状态下,滚动至所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借此,当显示中的画面34被变更为画面52时,即使不对变更后的画面52进行滚动操作,也可显示未读消息(用户A未读的消息),从而减轻用户进行滚动操作的工夫。
而且,若在显示中的对话群组1中存在未读消息,则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对显示中的画面34的滚动操作,使画面34滚动至所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
(变形例3)
变形例3中,当探测到用于将当前的对话群组变更至其他对话群组的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对话群组的画面优先变为用于与活跃状态的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例如是有其他用户登录的对话群组、或从最终消息的收发时算起的经过时间处于预定时间内的对话群组等。例如,当用户A登录到多个对话群组而在多个对话群组中进行对话时,显示控制部24根据画面的变更操作,将当前显示中的对话群组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
另一方面,显示控制部24也可将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并非所述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群组)从显示对象中予以除外,还可在进行了多次变更操作时,使用于与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
可推测为: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与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相比,用户进行对话的可能性高。因此,根据变形例3,优先显示用户可能进行对话的对话群组的画面。
(变形例4)
变形例4中,显示控制部24依照基于各对话群组中的登录中的用户数的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控制部22基于登录到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数(发言人数)来决定各对话群组的优先顺位。例如,登录中的用户数越多的对话群组,则优先顺位越高。若举具体例进行说明,则假设用户A登录到对话群组4、5、6中。假设在对话群组4中,包含用户A在内登录有四位用户,在对话群组5中,包含用户A在内登录有五位用户,在对话群组6中,包含用户A在内登录有六位用户。此时,对话群组6的优先顺位为第1位,对话群组5的优先顺位为第2位,对话群组4的优先顺位为第3位,以对话群组6、5、4的顺序来变更画面。例如,当在显示有对话群组4的画面时探测到画面的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对话群组4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优先顺位为第1位的对话群组6进行对话的画面。当在显示有对话群组6的画面时探测到画面的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对话群组6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优先顺位为第2位的对话群组5进行对话的画面。当在显示有对话群组5的画面时探测到画面的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对话群组5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优先顺位为第3位的对话群组4进行对话的画面。以后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根据变形例4,用户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进行与登录中的用户数相应的画面变更。
也可根据操作来变更优先顺位。例如,当探测到第1操作(例如在画面上朝右方向轻拂的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当探测到第2操作(例如在画面上朝左方向轻拂的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依照与所述优先顺位相反的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借此,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改变优先顺位。第1操作及第2操作既可预定,也可由用户进行变更。
另外,当探测到特定的变更操作(例如在画面上朝上方向轻拂的操作)时,控制部22也可确定用户A为登录中的对话群组且登录中的用户数为最大的其他对话群组,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所述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当探测到特定的变更操作以外的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借此,用户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与登录中的用户数为最大的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特定的变更操作既可预定,也可由用户进行变更。
也可将变形例3、变形例4加以组合。例如,当存在多个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时,控制部22将所述多个对话群组作为对象来决定变形例3的优先顺位,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
(变形例5)
变形例5中,显示控制部24依照基于各对话群组中的最新发言内容(消息)的发送日期时间的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控制部22针对每个对话群组,确定发送最新发言内容的日期时间(即,最终消息的发送日期时间),并基于各对话群组的最新发言内容的发送日期时间,来决定各对话群组的优先顺位。例如,最新发言内容的发送日期时间越靠近当前日期时间的对话群组,则优先顺位越高。若举具体例进行说明,则假设用户A登录到对话群组4、5、6中。假设对话群组4中的最新发言内容的发送日期时间为“2017年10月30日10时00分”,对话群组5中的最新发言内容的发送日期时间为“2017年10月30日10时30分”,对话群组6中的最新发言内容的发送日期时间为“2017年10月30日11时00分”。此时,对话群组6的优先顺位为第1位,对话群组5的优先顺位为第2位,对话群组4的优先顺位为第3位,以对话群组6、5、4的顺序来变更画面。即,以与变形例4中说明的顺位相同的顺位来变更画面。
根据变形例5,用户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进行与发言内容的输入日期时间相应的画面变更。
也可与变形例4同样地,根据操作来变更优先顺位。而且,当探测到特定的变更操作时,控制部22也可确定用户A为登录中的对话群组且输入有最新发言内容的对话群组(即,最终发言内容的发送日期时间最接近当前日期时间的对话群组),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所述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当探测到特定的变更操作以外的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借此,用户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与输入有最新发言内容的对话群组进行对话。
也可将变形例3、变形例5加以组合。例如,当存在多个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时,控制部22将所述多个对话群组作为对象来决定变形例5的优先顺位,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
而且,也可将变形例4、变形例5加以组合。即,控制部22也可基于登录中的用户数与最新发言内容的发送日期时间来决定优先顺位。此时,控制部22也可对基于用户数的顺位、或基于发送日期时间的顺位适用加权处理。也可将变形例3、变形例4、变形例5加以组合。
(变形例6)
变形例6中,显示控制部24依照基于各对话群组中的未读消息数量的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在用户A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0A中,未读消息既可为未被其他用户读过的用户A的消息,也可为用户A未读的其他用户的消息,还可为这两者。控制部22对用户A登录中的每个对话群组管理未读消息数,并基于各对话群组中的未读消息数来决定各对话群组的优先顺位。例如,未读消息数越多的对话群组,则优先顺位越高。若举具体例进行说明,则假设用户A登录到对话群组4、5、6中。假设对话群组4中的未读消息数为“4”,对话群组5中的未读消息数为“5”,对话群组6中的未读消息数为“6”。此时,对话群组6的优先顺位为第1位,对话群组5的优先顺位为第2位,对话群组4的优先顺位为第3位,以对话群组6、5、4的顺序来变更画面。即,以与变形例4中说明的顺位相同的顺位来变更画面。
根据变形例6,用户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进行与未读消息数相应的画面变更。
也可与变形例4同样地,根据操作来变更优先顺位。而且,当探测到特定的变更操作时,控制部22也可确定用户A为登录中的对话群组且未读消息为最大的对话群组,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所述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当探测到特定的变更操作以外的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借此,用户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与未读消息为最大的对话群组进行对话。另外,也可使未读消息数越少的对话群组,优先顺位越高。如上所述的设定也可由用户来进行。
也可将变形例3、变形例6加以组合。例如,当存在多个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时,控制部22将所述多个对话群组作为对象来决定变形例6的优先顺位,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
而且,也可将变形例4、变形例6加以组合。即,控制部22也可基于登录中的用户数与未读消息数来决定优先顺位。此时,控制部22也可对基于用户数的顺位或基于未读消息数的顺位适用加权处理。也可将变形例3、变形例4、变形例6加以组合。
而且,也可将变形例5、变形例6加以组合。即,控制部22也可基于最新消息的发送日期时间与未读消息数来决定优先顺位。此时,控制部22也可对基于最新消息的发送日期时间的顺位或基于未读消息数的顺位适用加权处理。也可将变形例3、变形例5、变形例6加以组合,还可将变形例3、变形例4、变形例5、变形例6加以组合。
而且,当未能通过所述优先顺位的决定方法而决定优先顺位时,控制部22也可基于各对话群组过去的显示历史来决定优先顺位。例如,在多个对话群组中,当最新消息的发送日期时间和未读消息数相同时,根据这些条件,无法决定所述多个对话群组的优先顺位。此时,控制部22基于各对话群组的显示历史来决定优先顺位。例如,控制部22对于未显示对话内容的期间(非显示期间)越长的对话群组,使其优先顺位越高。若根据非显示期间也无法决定优先顺位,则控制部22也可基于对话群组的名称来决定优先顺位。例如,控制部22依照五十音顺序或字母(alphabet)顺序来决定优先顺位。
(变形例7)
在变形例7中,当探测到用于将当前的对话群组变更为其他对话群组的操作时,控制部22确定登录到当前的对话群组的一个或多个用户所登录的其他对话群组,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所述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若无如上所述的其他对话群组,则显示控制部24依照预定的显示顺序来变更画面。
举具体例进行说明。例如,假设用户A已登录到对话群组1、2、3,对话群组1为当前的对话群组。此时,在用户A的终端装置10A上,显示有图4所示的画面34。当在所述状态下,用户A进行了变更对话群组的操作时,控制部22确定用户A所登录的其他对话群组且用户B、C中的至少一人所登录的其他对话群组。如上所述,在对话群组1中登录有用户A、B、C,在对话群组2中登录有用户A、D、E。而且,假设在对话群组3中登录有用户A、B、D。此时,控制部22将用户B所登录的对话群组3确定为其他对话群组,显示控制部24将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对话群组3进行对话的画面。当显示有用于与对话群组3进行对话的画面时,若探测到用于变更画面的操作,则显示控制部24将用于与对话群组3进行对话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对话群组2进行对话的画面52。
根据变形例7,用户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与登录到当前对话群组的用户登录中的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
而且,控制部22也可基于登录中的共同用户的数量来决定优先顺位,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例如,登录中的共同用户的数量越多的对话群组,优先顺位越高。举具体例进行说明。假设用户A登录了对话群组1、7、8。假设在对话群组1中登录有用户A、B、C,在对话群组7中登录有用户A、B、D,在对话群组8中登录有用户A、B、C、E。此时,除了用户A以外,对话群组1与对话群组7之间的共同用户数为“1”(用户B为共同用户),对话群组1与对话群组8之间的共同用户数为“2”(用户B、C为共同用户)。因而,对话群组8的优先顺位为第1位,对话群组7的优先顺位为第2位,显示控制部24以对话群组8、7的顺序来变更画面。即,所述示例中,以对话群组1、8、7的顺序来变更画面。
也可与变形例4同样地,根据操作来变更优先顺位。而且,当探测到特定的变更操作时,控制部22也可确定用户A登录中的对话群组且共同用户数为最大的对话群组,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所述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当探测到特定的变更操作以外的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依照所述优先顺位来变更画面。借此,用户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与共同用户数为最大的对话群组进行对话。
也可将变形例3、变形例4、变形例5、变形例6中的至少一个变形例与变形例7加以组合。
(变形例8)
变形例8中,控制部22确定用户A最近刚进行了对话的对话群组,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变更为用于与所述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借此,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与最近的对话群组进行对话。
(变形例9)
变形例9中,控制部22在多个对话群组之间进行发言内容的复制及转发(copy andpaste)。发言内容既可为用户自身所发送的发言内容,也可为其他用户所发送的发言内容。
以下,参照图10及图11来详细说明变形例9。图10中表示了对话群组1的画面34,图11中表示了对话群组2的画面52。例如,当用户A在显示中的对话群组1的画面34上指定了用户B的发言内容42,并进行了对非显示中的其他对话群组的复制操作时,控制部22复制发言内容42,并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而粘贴到非显示中的所述其他对话群组的画面(例如对话群组2的画面52)中。复制操作例如是使发言内容42朝箭头74所示的方向滑动的操作。也可在用户A使作为复制对象的发言内容滑动到画面34的外侧时,将所述发言内容粘贴到其他对话群组的画面中。在图11所示的画面52上,追加有所复制的发言内容42以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76。所述发言内容76被发送至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用户D、E的终端装置10。另外,既可在进行复制操作的时间点将发言内容76发送至用户D、E的终端装置10,也可在探测到将画面34变更为画面52的操作的时间点将发言内容76发送至用户D、E的终端装置10。
当探测到用于变更对话群组的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例如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例如,显示有经复制和粘贴的发言内容的画面52)。
根据变形例9,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在多个对话群组之间进行发言内容的复制和粘贴。
另外,当用户A在作为复制源的画面34内停止了复制操作时(例如,停止了对画面34的接触时),控制部22不进行复制。
(变形例10)
变形例10中,控制部22将登录到某对话群组的用户追加至其他对话群组中。例如,控制部22将显示中的对话群组中所含的用户,追加至非显示中的对话群组中。
以下,参照图12及图13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0。图12中表示了对话群组1的画面34,图13中表示了对话群组2的画面52。例如,当用户A在显示中的对话群组1的画面34上指定了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38,且进行了对非显示中的其他对话群组的追加操作时,控制部22将用户B追加至非显示中的所述其他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2)。追加操作例如是使图像38朝箭头78所示的方向滑动的操作。也可在用户A使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的图像滑动至画面34的外侧时,将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追加至其他对话群组。在图13所示的画面52上,显示有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38,由此,将用户B追加至对话群组2中。即,成为用户B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状态。
当探测到用于变更对话群组的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当前显示中的画面(例如画面34)变更为用于与其他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例如,追加有用户B的对话群组2的画面52)。
根据变形例10,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将登录到某对话群组中的用户追加至其他对话群组中。
另外,当用户A在作为追加源的画面34内停止了追加操作时(例如,停止了对画面34的接触时、或者在画面34内将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的图像配置于特定的显示区域内时),控制部22不进行用户的追加。
在变形例10中,也可在得到登录到要追加其他用户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批准时,将所述其他用户追加到所述对话群组中,在未得到批准时,不将所述其他用户追加到所述对话群组中。例如,当由用户A进行了将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用户B追加至对话群组2中的操作时,终端装置10A向用户D的终端装置10D与用户E的终端装置10E发送批准请求。此时,如图14所示,在终端装置10D、10E的UI部16上显示批准画面80,在所述批准画面80上,显示询问是否批准用户B参加的消息82。当用户D批准了用户B的参加时(例如,当用户D在批准画面80上按下按钮(button)“是”时),终端装置10D将表示批准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A、10B。当用户D未批准用户B的参加时(例如,当用户在批准画面80上按下按钮“否”时),终端装置10D将表示未批准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A、10B。对于用户E也同样。
当得到所有用户(例如用户D、E)的批准时,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若并非如此,则不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作为另一例,也可在得到预定数以上的用户的批准时、或得到特定用户(例如具有批准权限的用户)的批准时,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
通过像所述那样将批准设为必要,从而能够反映出已登录到作为追加目标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的意见。
而且,也可在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B同意参加时,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而在用户B未同意参加时,不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例如,终端装置10A向用户B的终端装置10B发送参加请求。此时,如图15所示,在终端装置10B的UI部16上显示邀请画面84,在所述邀请画面84上,显示表示请求用户B参加对话群组2的消息86。当用户B希望参加对话群组2时(例如,当用户B在邀请画面84上按下按钮“是”时),终端装置10B将表示参加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A。当用户B不希望参加对话群组2时(例如,当用户B在邀请画面84上按下按钮“否”时),终端装置10B将表示不参加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A。
当用户B希望参加对话群组2时,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当用户B不希望参加对话群组2时,不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借此,能够反映出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的意见。
而且,也可在得到登录到作为追加目标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例如用户D、E)批准,且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例如用户B)希望参加时,将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追加到所述对话群组中。
(变形例11)
变形例11中,控制部22根据用户的操作形态来对作为变更对象的对话群组进行变更。所述操作的形态例如是由操作的方向、操作的速度、及操作的次数中的至少一个所决定。
以下,参照图16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1。图16中表示了对话群组1的画面34。对于朝向各方向的轻拂操作,关联有用户A登录中的其他对话群组。以下,表示各轻拂操作与对话群组的对应关系。
·朝向箭头88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右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对话群组2
·朝向箭头90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左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对话群组3
·朝向箭头92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上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对话群组4
·朝向箭头94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右斜上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对话群组5
·朝向箭头96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左斜上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对话群组6
·朝向箭头98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左斜下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对话群组7
·朝向箭头100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右斜下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对话群组8
·朝向箭头102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下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对话群组9
·朝向箭头104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右方向)的两次连续的轻拂操作:对话群组10
·朝向箭头106所示的方向(画面34的右方向)的一次快速的轻拂操作:对话群组11
进一步详细说明各轻拂操作。箭头88至箭头102所示的轻拂操作预定的通常速度范围内的一次轻拂操作。箭头104所示的轻拂操作是连续进行通常速度范围内的两次轻拂操作的操作。例如,当两次轻拂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处于预定的时间内时,探测为连续进行了两次轻拂操作。箭头106所示的轻拂操作是比所述通常速度范围快的一次轻拂操作。
例如,当朝箭头88所示的方向进行了通常速度范围内的一次轻拂操作,且所述轻拂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2的画面52取代对话群组1的画面34而显示于显示部。而且,当朝箭头104所示的方向连续进行了通常速度范围内的两次轻拂操作,且所述连续轻拂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10的画面取代对话群组1的画面34而显示于显示部。而且,当朝箭头106所示的方向进行了比通常速度范围快的一次轻拂操作,且所述轻拂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11的画面取代对话群组1的画面34而显示于显示部。在探测到其他方向的轻拂操作时,显示中的画面也变更为用于与跟所述轻拂操作关联的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画面。
在变更后的画面上,对于朝向与变更后的对话群组关联的方向的轻拂操作,则关联有变更前的对话群组1。例如,当在画面34上进行箭头88所示的轻拂操作时,取代画面34而显示对话群组2的画面52。此时,对于朝向箭头88所示的方向的一次轻拂操作,则关联有对话群组1。当在画面52上进行箭头88所示的轻拂操作时,取代画面52而显示对话群组1的画面34。当然,也可针对各对话群组用的每个画面,而将操作与对话群组相关联。
所述对应不过是一例,也可采用其他对应,还可由用户来进行对应。例如,也可由用户来设定操作的方向、速度、次数等,而且,由用户来进行操作形态与对话群组的对应。
根据变形例11,能够根据操作形态来变更对话群组,因此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变更对话群组。
另外,所述轻拂操作不过是用于变更对话群组的操作的一例,也可通过轻拂操作以外的操作(手势动作或语音)来变更对话群组。而且,对话群组也可关联于用户的手势动作与语音的组合。
变形例11中,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表示操作形态与对话群组的对应关系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例如,假设用户A登录了对话群组1、2、3、4,当前的对话群组为对话群组1。此时,如图17所示,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1的画面34显示于显示部。显示控制部24与图4所示的示例同样地,使与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各用户关联的图像和对话内容显示于画面34,进而,使表示其他对话群组2、3、4的信息显示于画面34。例如,假设在画面34的右方向关联有对话群组2,在画面34的左方向关联有对话群组3,在画面34的上方向关联有对话群组4。此时,显示控制部24使表示对话群组2的信息108显示于画面34的右侧,使表示对话群组3的信息110显示于画面34的左侧,使表示对话群组4的信息112显示于画面34的上侧。表示对话群组的信息例如是表示对话群组的字符串或图像。当用户A在画面34上朝右方向进行轻拂操作,且所述轻拂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2的画面52取代画面34而显示于显示部。通过显示表示操作形态(例如操作方向)与对话群组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从而可将表示在进行何种操作时能与哪个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视觉信息提供给用户。
另外,表示对话群组的信息108等既可始终显示于画面34,也可根据用户的指示来显示。例如,也可在用户进行了特定的操作,且所述特定的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表示对话群组的信息108等在预定的时间内、或者直至探测到其他操作为止的期间,显示于画面34。特定的操作例如是:在画面34内,对未显示与用户关联的图像或对话内容的部位,按下预定时间以上的操作(长按操作)等。当然,也可将其他操作规定为特定的操作。而且,信息108等也可在显示中以半透明的状态来显示。
图18中表示了表示对应关系的信息的另一例。所述示例中,显示控制部24使映射(map)图像114显示于对话群组1的画面34上。映射图像114是表示操作方向与对话群组的对应关系的图像。显示在映射图像114内的数值表示对话群组的编号,所述数值的显示位置表示关联有对话群组的操作方向。例如,数值“2”表示对话群组2。由于数值“2”在映射图像114内显示在右侧位置,因此朝向右方向的操作关联有对话群组2。因而,当用户A在画面34上朝右方向进行操作(例如轻拂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2的画面52取代画面34而显示于显示部。通过显示如上所述的映射图像114,从而可将表示在进行何种操作时能与哪个对话群组进行对话的视觉信息提供给用户。
与图17所示的示例同样地,映射图像114既可始终显示于画面34,也可根据用户的指示来显示。例如,也可在探测到用户的特定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使映射图像114显示于画面34。而且,也可在显示有映射图像114时,当画面34变更为其他对话群组的画面时、或其他用户移动到其他对话群组时,显示控制部24将映射图像114设为不显示。借此,当用户的操作完成时,不再显示映射图像114,因此能够避免因映射图像114的显示导致用户看不清发言内容的状况。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将映射图像114显示到用户给予了不显示的指示为止。而且,映射图像114也可在显示中以半透明的状态来显示。
图19中表示了表示对应关系的又一例。图19所示的示例中,显示控制部24使表示操作方向与对话群组的对应关系的图像116~130显示于画面34的缘部。显示于各图像内的数值表示对话群组的编号,图像的显示位置表示关联有对话群组的操作方向。例如,数值“2”表示对话群组2。由于表示所述数值“2”的图像116是显示于画面34的右缘部,因此朝向右方向的操作关联有对话群组2。因而,当用户A在画面34上朝右方向进行操作(例如轻拂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2的画面52取代画面34而显示于显示部。通过如上述那样将表示对话群组的图像显示于画面的缘部,从而所述图像难以重叠于发言内容上,因此发言内容难以被所述图像挡住。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掌握显示内容的位置或大小,从而以避开与用户关联的图像或各用户的发言内容的显示部分的方式,将表示对话群组的图像配置于画面34内。此时,显示控制部24也可通过缩小与用户关联的图像或各用户的发言内容来实现所述配置。或者,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表示操作方向与对话群组的对应关系的图像缩小而显示于画面34。借此,能够不降低表示操作方向与对话群组的对应关系的图像的辨识性而予以显示。与图18所示的映射图像114同样,也可在画面34变更为其他对话群组的画面时、或其他用户移动到其他对话群组时,显示控制部24将图像116~130设为不显示。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将图像116~130显示到用户给予了不显示的指示为止。而且,图像116~130也可在显示中以半透明的状态来显示。借此,即使图像116~130重叠显示于与用户关联的图像或各用户的发言内容的显示部分,也能够防止各图像或发言内容的辨认性降低。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相同的结构。第2实施方式的服务器1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服务器12相同的结构,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提供SNS的功能。而且,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0相同的结构,但显示控制部24的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部24的功能不同。以下,主要对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部24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显示控制部24在利用SNS时,使利用所述SNS而发送或接收的信息(字符串或图像等)显示于UI部16的显示部。第2实施方式中,当用户登录了多个对话群组时,显示控制部24使所述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上。
以下,举具体例来详细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0的动作。
例如,假设用户A、B、C属于对话群组1,用户A、D、E属于对话群组2,对话群组1、2均在利用SNS进行对话。例如,假设用户A、B、C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收发消息,用户A、D、E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收发消息。
参照图20来说明在SNS的利用时显示于终端装置10的画面。图20中表示了在用户A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0A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例。终端装置10A的显示控制部24使画面132显示于UI部16的显示部,并使各种信息显示于所述画面132。画面132是用于与其他用户(发言人)进行对话的接口(对话画面)。在画面132上,显示各用户所输入的信息(例如字符串或图像等)。多个用户之间的对话也可为所谓的聊天形式的对话(即,实时形式的对话,进一步换言之,为各用户一边发言一边推进对话的形式)。例如,通过终端装置10A的控制部22执行SNS应用程序,从而显示控制部24使用于利用SNS来进行对话的画面显示于UI部16的显示部。另外,通过执行SNS应用程序,除了聊天功能以外,也可利用国际互联网电话功能等。
例如,假设用户A登录了对话群组1、2。此时,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与对话群组2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132上。例如,显示控制部24以假想线134为边界,在画面132内沿横方向(左右)设定显示区域136、138,在显示区域136内显示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在显示区域138内显示对话群组2的对话内容。在显示区域136内,显示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用户A、B、C之间的对话内容。在显示区域138内,显示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用户A、D、E之间的对话内容。在用户A登录了两个对话群组的情况下,假想线134例如被设定在画面132的横方向的中央。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各对话群组中的发言内容(例如消息)的长度来改变假想线134的位置,由此来控制各显示区域的大小。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以发言内容长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比发言内容短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大的方式,来改变假想线134的位置。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发言内容的量来改变假想线134的位置。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改变假想线134的位置。另外,显示控制部24既可使假想线134显示于画面132,也可不使其显示。
图20所示的示例中,在同一画面132上显示有两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但也可将三个以上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132上。例如,若用户A登录了三个以上的对话群组,则将所述三个以上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132内。当然,若用户A登录了一个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1),则如图4所示,显示所述一个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
例如,若用户A登录了一个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1),则显示控制部24如图4所示,使用于与对话群组1进行对话的画面34显示于显示部。在所述状况下,若用户A进一步登录到其他的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2)中,则显示控制部24例如加大用于对话的画面,而在所述画面132上显示对话群组1、2的对话内容。
作为另一例,当用户A登录了一个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1)时,显示控制部24如图4所示,以纵长的状态来使用画面,使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所述纵长的画面上。当用户A进一步登录到其他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2)时,显示控制部24将画面由纵长的状态变为横长的状态,使对话群组1、2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所述横长的画面132上。图20所示的示例中,在横长的画面132上显示有对话群组1、2的对话内容。
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为:要显示越多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则使各对话内容(字符串或图像等)越缩小地显示于画面。
以下,对显示于各显示区域的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显示控制部24使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140、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142、及与用户C关联的图像144显示于被分配给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内。图像140是用于识别用户A的图像,图像142是用于识别用户B的图像,图像144是用于识别用户C的图像。另外,也可取代图像140、或者与图像140一同,显示表示用户A的字符串(例如姓名、用户ID、笔名、昵称等般用于识别用户A的字符串)。对于图像142、144也同样。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140是在显示区域136内,显示于被分配给利用终端装置10A的用户A的区域,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142和与用户C关联的图像144是在显示区域136内,显示于被分配给其他用户的区域。
随后,在用户A、B、C之间进行对话。各用户既可通过操作自身的终端装置10的UI部16来输入字符串或图像等,从而输入发言内容,也可通过语音来输入发言内容。而且,各用户的发言内容也可作为语音而输出。各发言内容是依照发送的日期时间而顺着时间序列来显示。当在显示区域136上推进对话时,显示区域136滚动,在显示区域136中显示不下的过去的发言内容从显示区域136消失,最新的发言内容或其最近的发言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136。
发言内容146是用户B利用终端装置10B所发送的发言内容(例如消息),且关联于用户B的图像142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6中。发言内容146在终端装置10B、10C中,也作为用户B的发言内容而显示。发言内容148是用户A利用终端装置10A所发送的发言内容,且关联于用户A的图像140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6中,而且,在终端装置10B、10C中,也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而显示。发言内容150是用户C利用终端装置10C所发送的发言内容,且关联于用户C的图像144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6中,而且,在终端装置10B、10C中,也作为用户C的发言内容而显示。发言内容152是由用户A所发送的发言内容。图20所示的示例中,以发言内容146、148、150、152的顺序而发送了各发言内容,发言内容146、148、150、152是依照发送的日期时间而顺着时间序列来显示。以后的发言内容也同样。
而且,也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将表示发送各发言内容的时间(例如时刻或日期时间)的信息显示于显示区域136中。例如,在显示区域136中,显示有表示日期(例如今天的日期,11月2日)的字符串。较表示所述日期的字符串的显示位置而显示于下部的发言内容是所述日期以后发送的发言内容,较所述显示位置而显示于上部的发言内容是在所述日期之前的日期发送的发言内容。当然,也可不显示表示时刻或日期时间的信息。
而且,也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发言内容的已读及未读进行管理。已读消息和未读消息的定义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定义相同。
而且,显示控制部24使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140、与用户D关联的图像154、及与用户E关联的图像156,显示于被分配给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内。图像154是用于识别用户D的图像,图像156是用于识别用户E的图像。另外,也可与显示区域136同样地,取代用户的图像、或者与图像一同,显示表示用户的字符串。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140是在显示区域138内,显示于被分配给利用终端装置10A的用户A的区域中,与用户D关联的图像154和与用户E关联的图像156是在显示区域138内,显示于被分配给其他用户的区域。
随后,在用户A、D、E之间进行对话。各用户的发言内容从各用户自身的终端装置10发送至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其他用户的终端装置10并予以显示。例如,用户D的发言内容158关联于用户D的图像154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8中,用户A的发言内容160关联于用户A的图像140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8中,用户E的发言内容162关联于用户E的图像156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8中,用户A的发言内容164关联于用户A的图像140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8中。与显示区域136同样地,各发言内容是依照发送的日期时间而顺着时间序列来显示。
在显示区域138中,也可与显示区域136同样地,显示表示发送各发言内容的时间(例如时刻或日期时间)的信息。例如,在显示区域138中,显示有表示日期(例如昨天的日期,11月1日)的字符串。较表示所述日期的字符串的显示位置而显示于下部的发言内容是在所述日期以后发送的发言内容,较所述显示位置而显示于上部的发言内容是在所述日期之前的日期发送的发言内容。当然,也可不显示表示时刻或日期时间的信息。
而且,在对话群组2中,也可与对话群组1同样地,对发言内容的已读及未读进行管理。
用户A能够在画面132上向对话群组1、2发送发言内容。即,成为可向对话群组1、2发送发言内容的状态。例如,用户A使用UI部16来选择作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并输入发言内容。由此,将所述发言内容发送至作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例如,当用户A指定显示区域136并输入发言内容时,所述发言内容被发送至对话群组1。显示区域的指定例如是通过对显示区域的触摸操作或语音来进行。用户A也可在输入了发言内容之后,指定作为所述发言内容的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例如,用户A也可通过轻拂操作等操作来指定作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所述情况下,所述发言内容也会被发送至作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
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在相同的画面上显示多个对话群组来进行对话。例如,不需要扩展显示区域、增加显示部或者利用多个画面,便能够显示多个对话群组来进行对话。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2)
变形例12中,显示控制部24使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部,而不使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部。当存在多个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时,显示控制部24使所述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上。
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例如是有其他用户登录的对话群组、或从最终消息的收发时算起的经过时间处于预定时间内的对话群组等。
例如,当用户A登录了对话群组1、2,且对话群组1、2相当于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时,显示控制部24如图20所示,使对话群组1、2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132。
显示控制部24将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并非所述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群组)从显示对象中予以除外。显示控制部24也可在探测到用户的特定操作(表示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显示指示的操作)时,使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部。此时,显示控制部24既可使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与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这两者显示于同一画面,也可不使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部,而使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部。
可推测为: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与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相比,用户进行对话的可能性高。因此,根据变形例12,优先显示用户可能进行对话的对话群组。
(变形例13)
变形例13中,显示控制部24控制各发言内容的显示,以使发表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中所含的发言内容的用户能够识别。例如,显示控制部24对于每个用户,将发言内容分色显示。以下,参照图21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3。图21中表示了画面132。
此处,对于对话群组1进行说明。与图20所示的示例同样,显示控制部24使用户B的发言内容166、用户A的发言内容168、172以及用户C的发言内容170显示于显示区域136。此时,显示控制部24使各用户的发言内容的显示色互不相同。
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用于识别对话群组1的字符串(例如字符串“对话群组1”)显示于显示区域136。图21所示的示例中,在显示区域136的上部显示有字符串“对话群组1”。
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各用户的信息汇总显示于显示区域136。图21所示的示例中,作为各用户的信息,在显示区域136的上部汇总显示有与各用户关联的图像174、176、178。图像174是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图像176是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图像178是与用户C关联的图像。各图像的显示色对应于各用户的发言内容的显示色。例如,与用户A关联的图像174的显示色是与用户A的发言内容168、172的显示色相同。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176的显示色是与用户B的发言内容166的显示色相同。与用户C关联的图像178的显示色是与用户C的发言内容170的显示色相同。借此,容易在视觉上知晓各发言内容是谁的发言内容。
另外,当将各发言内容分色显示时,也可不显示与用户关联的图像140、142、144。这是因为,即使不显示图像140、142、144,也能够识别出各发言内容是谁的发言内容。
显示控制部24也可在将各发言内容分色的同时,使各发言内容的显示形状互不相同,或者,也可不分色而使各发言内容的显示形状互不相同。与此相应地,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与各用户关联的图像174、176、178的显示形状互不相同。例如,显示控制部24将与同一用户关联的图像和发言内容的显示形状设为彼此相同,而使各图像与各发言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136中。
另外,图21所示的示例中,仅对于对话群组1适用了所述处理,但也可对于对话群组2也适用所述处理。
(变形例14)
变形例14中,显示控制部24将同一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中所含的各发言内容(例如消息)配置在同一直线上,而显示于被分配给所述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以下,参照图21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4。
此处,对于对话群组1进行说明。显示控制部24在显示区域136内,设定沿着时间序列方向的假想直线180,在所述直线180上配置发言内容166、168、170、172。例如,显示控制部24以各发言内容的中央部分配置于直线180上的方式来配置各发言内容。由此,各发言内容具有将直线180作为对称轴而线对称的关系(左右对称)。借此,如图20所示,与将各用户的发言内容分为左右地显示于显示区域136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显示区域136内确保更多的空间(space)。即,通过沿着直线180来紧凑地配置各发言内容,从而与分散配置各发言内容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更多的空间。例如,能够确保在最靠近规定显示区域136、138的假想线134的位置处显示的跟用户A关联的图像140与假想线134之间的距离量的空间(符号182所示的空间)。而且,如所述变形例13中所说明的那样,在不显示与用户关联的图像140、142、144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在最靠近假想线134的位置处显示的发言内容172与假想线134之间的距离量的空间(符号184所示的空间)。也可将其他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加大所述空间量。例如,也可使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缩窄而使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加大所述空间量。
根据变形例14,能够有效地活用有限的显示区域。
所述配置例不过是一例,也可采用其他配置例。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配置于直线180上的状态的各发言内容在显示区域136内移动到其中一个缘部(例如画面132的左侧缘部),还可使各显示区域的一端对准一直线上。
另外,图21所示的示例中,仅对于对话群组1适用了所述处理,但也可对于对话群组2也适用所述处理。
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将多个对话群组中的最长发言内容为最短的对话群组作为对象,将各发言内容配置在同一直线上而显示于显示区域内。例如,显示控制部24将对话群组1中的最长发言内容(例如字符数最多的消息)与对话群组2中的最长发言内容进行比较。若对话群组1中的最长发言内容短于对话群组2中的最长发言内容(例如字符数少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4将对话群组1中的各发言内容配置于同一直线上。借此,能够确保更多的空间。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将所有对话群组作为对象来适用变形例14的处理。
(变形例15)
变形例15中,显示控制部24联动于多个对话群组中所含的某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显示区域的变化,而使其他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显示区域发生变化。例如,显示控制部24联动于用户对某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的操作(例如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而使其他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放大或缩小。以下,参照图22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5。图22中表示了画面132。
例如当显示有画面132时,用户如箭头186所示那样,进行将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放大的操作(例如捏放操作),当探测到所述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显示区域136放大。伴随于此,显示于显示区域136内的发言内容或与用户关联的图像被放大显示。而且,显示控制部24联动于显示区域136的放大操作,而使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缩小所述放大的量。伴随于此,显示于显示区域138内的发言内容或与用户关联的图像被缩小显示。显示控制部24使放大后的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与缩小后的对话群组2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132上。而且,当用户进行捏住显示区域136的操作(例如捏合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将显示区域136缩小,并与此联动地将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放大。
根据变形例15,能够在有限的显示区域中,将一部分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放大或缩小显示。
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将用户A输入有发言内容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放大,并与此联动地将其他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缩小。例如,当用户A输入有针对对话群组1的发言内容时,显示控制部24将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放大,而将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缩小。当所述发言内容的发送完成时,显示控制部24使显示区域136的尺寸恢复到放大前的尺寸,并使显示区域138的尺寸恢复到缩小前的尺寸。而且,当用户A输入有针对对话群组1的发言内容时,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显示区域136显示于整个画面132,而不使显示区域138显示于画面132。即,执行显示区域136的全屏显示。当所述发言内容的发送完成时,显示控制部24使显示区域136、138的尺寸恢复到原本的尺寸。输入针对对话群组2的发言内容时也同样。
当然,当对画面132进行了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也可将画面132的整个区域放大或缩小。所述设定也可由用户来进行。
(变形例16)
变形例16中,显示控制部24根据用户的操作来使显示区域滚动,由此,使所述显示区域中显示不下的信息(字符串或图像等)显示于显示部。此时,显示控制部24在多个对话群组之间使对话内容的滚动同步。即,显示控制部24在对某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进行了滚动操作时,使所述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滚动,进而,使显示于同一画面的其他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滚动。以下,参照图23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6。
图23中显示了画面132。例如,当用户A如箭头188所示那样,进行使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滚动的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显示区域136朝所述箭头188所示的方向滚动。而且,显示控制部24如箭头190所示那样,使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朝与箭头188所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滚动。借此,实际上未进行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也会滚动,因此可节省用户进行滚动操作的工夫。
实际进行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136中的滚动量与未进行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138中的滚动量既可相同,也可不同。所述设定也可由用户来进行。
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实际进行了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136滚动,但不联动于所述滚动操作来使未进行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138滚动。联动控制(同步控制)或非联动控制(非同步控制)也可由用户进行设定。
在进行滚动操作的情况下,若存在未读消息,则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显示区域滚动到所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以下,参照图24来说明所述处理。图24中表示了画面132。
例如,在对于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进行滚动操作的情况下,若在对话群组1中存在未读消息,则显示控制部24使显示区域136滚动到所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例如,显示控制部24使显示区域136滚动,以使所述未读消息显示于显示区域136的特定位置(例如中央位置、最上部、最下部等)。图24中表示了滚动后的显示区域136。例如,若在对话群组1中用户A的发言内容192为未读状态,则显示控制部24使显示区域136滚动,以将所述发言内容192显示于显示区域136的特定位置。若存在多个未读消息,则显示控制部24既可使显示区域136滚动到最早的日期时间发送的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也可使显示区域136滚动到最新的日期时间发送的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
而且,若在未进行滚动操作的对话群组2中存在未读消息,则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滚动到所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图24中表示了滚动后的显示区域138。例如,若在对话群组2中用户A的发言内容194为未读状态,则显示控制部24使显示区域138滚动,以使所述发言内容194显示于显示区域138的特定位置。存在多个未读消息时的处理与针对显示区域136的所述处理相同。
通过如上述那样使显示区域滚动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从而可节省用户寻找未读消息的工夫。而且,对于未进行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也使其滚动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从而可节省用户进行滚动操作的工夫。
(变形例17)
变形例17中,控制部22在多个对话群组之间进行发言内容的复制及转发(复制和粘贴)。发言内容既可为用户自身所发送的发言内容,也可为其他用户所发送的发言内容。
以下,参照图25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7。图25中表示了画面132。例如,当用户A在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上指定用户B的发言内容146,向对话群组2进行复制操作时,控制部22复制发言内容146,并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而粘贴到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中。复制操作例如是使发言内容146朝箭头196所示的方向滑动的操作。也可在用户A使作为复制对象的发言内容146滑动到作为复制目标的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时,控制部22将发言内容146粘贴到显示区域138中。图25所示的示例中,所复制的发言内容146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198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8中。所述发言内容198被发送至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用户D、E的终端装置10。另外,既可在进行复制操作的时间点,将发言内容198发送至用户D、E的终端装置10,也可当由用户A给予了发送指示时,将发言内容198发送至用户D、E的终端装置10。
根据变形例17,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在多个对话群组之间进行发言内容的复制和粘贴。
另外,当用户A在作为复制源的显示区域136内停止复制操作时(例如,停止对显示区域136的接触时),控制部22不进行复制。
(变形例18)
变形例18中,控制部22将登录在某对话群组中的用户追加到其他对话群组中。
以下,参照图26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8。图26中表示了画面132。例如,当用户A在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中指定了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142,并向对话群组2进行追加操作时,控制部22将用户B追加至对话群组2中。追加操作例如是使图像142朝箭头200所示的方向滑动的操作。也可在用户A使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B的图像142滑动到作为追加目标的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时,控制部22将用户B追加至对话群组2中。图26所示的示例中,在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内,显示有与用户B关联的图像142,由此,用户B被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即,成为用户B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状态。
根据变形例18,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来将登录到某对话群组中的用户追加至其他对话群组中。
另外,当用户A在作为追加源的显示区域136内停止了追加操作时(例如,停止对显示区域136的接触时、或在显示区域136内将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的图像配置于特定的显示区域内时),控制部22不进行用户的追加。
在变形例18中,也可在得到登录到要追加其他用户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批准时,将所述其他用户追加到所述对话群组中,在未得到批准时,不将所述其他用户追加到所述对话群组中。例如,当由用户A进行了将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的操作时,终端装置10A向用户D的终端装置10D与用户E的终端装置10E发送批准请求。此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终端装置10D、10E的UI部16上显示批准画面(例如图14所示的批准画面80),在所述批准画面上,显示询问是否批准用户B参加的消息。当用户D批准了用户B的参加时(例如,用户D在批准画面上按下按钮“是”时),终端装置10D将表示批准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A、10B。当用户D未批准用户B的参加时(例如,用户在批准画面上按下了按钮“否”时),终端装置10D将表示未批准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A、10B。对于用户E也同样。
当得到所有用户(例如用户D、E)的批准时,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若并非如此,则不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作为另一例,也可在得到预定数的用户的批准时、或得到特定用户(例如具有批准权限的用户)的批准时,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
通过像所述那样将批准设为必要,从而能够反映出已登录到作为追加目标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的意见。
而且,也可在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B同意参加时,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而在用户B未同意参加时,不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例如,终端装置10A向用户B的终端装置10B发送参加请求。此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终端装置10B的UI部16上显示邀请画面(例如图15所示的邀请画面84),在所述邀请画面上,显示表示请求用户B参加对话群组2的消息。当用户B希望参加对话群组2时(例如,当用户B在邀请画面上按下按钮“是”时),终端装置10B将表示参加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A。当用户B不希望参加对话群组2时(例如,当用户B在邀请画面上按下按钮“否”时),终端装置10B将表示不参加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10A。
当用户B希望参加对话群组2时,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当用户B不希望参加对话群组2时,不将用户B追加到对话群组2中。借此,能够反映出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的意见。
而且,也可在得到登录到作为追加目标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例如用户D、E)批准,且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例如用户B)希望参加时,将作为追加对象的用户追加到所述对话群组中。
(变形例19)
变形例19中,显示控制部24使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以沿纵方向排列的状态显示于同一画面上。以下,参照图27来详细说明变形例19。图27中表示了画面132。
显示控制部24以纵长的状态来使用画面132,使对话群组1、2的对话内容沿纵方向排列地显示于画面132。例如,显示控制部24以假想线202为边界,在画面132内沿纵方向(上下)设定显示区域204、206,使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04内,使对话群组2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06内。在显示区域204内,显示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用户A、B、C之间的对话内容。在显示区域206内,显示登录到对话群组2中的用户A、D、E之间的对话内容。在用户A登录了两个对话群组的情况下,假想线202例如被设定在画面132的纵方向的中央。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各对话群组中的发言内容的长度来改变假想线202的位置,由此来控制各显示区域的大小。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以发言内容长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比发言内容短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大的方式,来改变假想线202的位置。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发言内容的量来改变假想线202的位置。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以发言内容多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比发言内容少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大的方式,来改变假想线202的位置。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改变假想线202的位置。另外,显示控制部24既可使假想线202显示于画面132,也可不使其显示。
图27所示的示例中,在同一画面132上显示有两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但也可将三个以上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132上。
例如,在用户A登录了一个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1)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4如图4所示,使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显示于纵长的画面上。所述状况下,当用户A进一步登录到其他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2)中时,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1、2的对话内容沿纵方向排列地显示于纵长的画面132。
而且,当用户A如箭头208所示,进行使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204滚动的操作,且所述操作被探测到时,显示控制部24使显示区域204朝所述箭头208所示的方向滚动。而且,显示控制部24如箭头210所示,使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206朝与箭头208所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滚动。借此,实际上未进行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也会滚动,因此可节省用户进行滚动操作的工夫。
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实际进行了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204滚动,但不联动于所述滚动操作来使未进行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206滚动。联动控制(同步控制)或非联动控制(非同步控制)也可由用户进行设定。
另外,图27所示的示例中,未显示发言内容的发送日期时间或已读信息,但这些显示这些信息。
而且,也可与所述变形例16同样地,显示控制部24使进行了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滚动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显示控制部24也可联动于进行了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的滚动,而使未进行滚动操作的显示区域滚动到未读消息的显示位置为止。
而且,也可与所述变形例12同样地,显示控制部24使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部,而不使非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部。也可与所述变形例13同样地,显示控制部24对每个用户的发言内容进行分色。也可与所述变形例15同样地,显示控制部24联动于某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的放大或缩小,而使其他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放大或缩小。也可与所述变形例17同样地,控制部22在多个对话群组之间进行发言内容的复制和粘贴。也可与所述变形例18同样地,控制部22将登录到某对话群组中的用户追加至其他对话群组中。
在发言内容(例如消息)的输入时,显示控制部24如图28所示,使输入区域212显示于画面132上。当用户A在输入区域212内输入消息并指示了发送时,将输入至输入区域212内的消息发送至被指定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例如,当要向对话群组1发送发言内容时,用户A指定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204。显示控制部24根据所述指定来使输入区域212显示于画面132。显示控制部24既可使输入区域212显示于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204内,也可使输入区域212显示于并非发言内容的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206内。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输入区域212跨及显示区域204、206而显示于画面132上。输入区域212的显示位置或显示尺寸的设定也可由用户来进行。当在输入区域212内输入消息,且消息的发送完成时,显示控制部24将输入区域212设为不显示。当然,用户A也可在输入区域212内输入了消息后,指定作为所述消息的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例如,当用户A通过轻拂操作等操作来使输入区域212移动至某显示区域时,控制部22将消息发送至与所述显示区域关联的对话群组。
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画面切换条件来切换横长的画面(参照图20)与纵长的画面(参照图27)。画面切换条件既可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为预定。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画面132的整体尺寸、用户A登录中的对话群组的数量、每单位时间的各对话群组的发言数或长度、每单位时间的未读消息数、最近(当前时间点与从当前时间点回溯了预定时间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间)的发言数或长度、最近的未读消息数、发言的总数、发言长度的合计、未读消息的总数等条件,来切换横长的画面与纵长的画面。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多个条件来切换画面。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在用户A登录中的对话群组的数量为预定的阈值以上时,使用纵长的画面,而在所述数量小于阈值时,使用横长的画面。当然,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用户的指示来切换横长的画面与纵长的画面。
(变形例20)
变形例20中,显示控制部24使用于输入发言内容的输入区域跨及多个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而显示于画面。当发言内容的发送完成时,显示控制部24将输入区域设为不显示,而使所述发言内容显示于作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内。以下,参照图29及图30来详细说明变形例20。图29及图30中表示了画面132。
例如,在发言内容(消息)的输入时,显示控制部24如图29所示,使输入区域214显示于画面132。此时,显示控制部24使输入区域214跨及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与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138而显示于画面132。当用户A在输入区域214内输入消息,并指示了所述消息的发送时,将所述消息发送至登录到被指定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中的用户的终端装置10。作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的指定既可在输入区域214的显示前进行,也可在输入区域214的显示后进行。例如,当用户A指定了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时,控制部22将对话群组1识别为作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显示控制部24使输入区域214显示于画面132。继而,当用户A在输入区域214中输入消息并给予了发送指示时,将所述消息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而发送至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用户B、C各自的终端装置10。作为另一例,当用户A给予了输入区域214的显示指示时,显示控制部24使输入区域214显示于画面132。继而,当用户A在输入区域214中输入消息,且指定了作为发送目标的对话群组1并给予了发送指示时,将所述消息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而发送至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用户B、C各自的终端装置10。例如,当用户A通过轻拂操作等而使输入区域214移动到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136内时,控制部22将消息发送至用户B、C各自的终端装置10。
当用户A的消息已被发送时,如图30所示,将所述消息作为用户A的发言内容216,关联于用户A的图像140而显示于显示区域136内。当消息的发送完成时,显示控制部24将输入区域214设为不显示。
(变形例21)
参照图31及图32来说明变形例21。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同一画面上显示有两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但也可将三个以上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图31及图32中表示了对话群组的数量为四个时的显示例。
例如,在用户A登录了四个对话群组1、2、3、4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4如图31所示,设定将画面132左右分割的假想线218与将画面132上下分割的假想线220,从而设定四个显示区域(显示区域222、224、226、228)。显示控制部24例如使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22内,使对话群组2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24内,使对话群组3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26内,使对话群组4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28内。各显示区域的尺寸既可彼此相同,也可根据各对话群组的发言数或长度而使各显示区域的尺寸互不相同。也可由用户来变更各显示区域的尺寸,当某显示区域被放大或缩小时,也可与此联动地将其他显示区域放大或缩小。
图32中表示了另一显示例。所述示例中,显示控制部24设定将画面132左右分割的假想线230、与将画面的横半部分(例如右半部分)沿上下方向分割为三个区域的假想线232、234,从而设定四个显示区域(显示区域236、238、240、242)。显示区域236是比其他显示区域大的区域,显示区域238、240、242是具有彼此相同的尺寸的区域。例如,显示区域236被用作主(main)显示区域,显示由用户所指定的主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区域238、240、242被用作次(sub)显示区域,显示主对话群组以外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
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优先顺位来改变显示于主显示区域236中的对话群组。所述优先顺位例如是根据每单位时间的各对话群组的发言数或长度、每单位时间的未读消息数、最近(当前时间点与从当前时间点回溯了预定时间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间)的发言数或长度、最近的未读消息数、发言的总数、发言长度的合计、未读消息的总数等而定。例如,显示控制部24既可使最近的发言数为最多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36,也可使最近的发言长度为最长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36,还可使最近的未读消息数为最多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36。而且,显示控制部24也可使活跃状态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显示区域236。另外,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所述优先顺位来改变显示区域238、240、242各自的尺寸。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及终端装置10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部24根据切换条件,来切换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与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即,显示控制部24根据切换条件,来切换表示一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画面、与表示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画面。以下,对与切换条件相应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用户A登录中的对话群组的数量,来切换显示控制。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24在用户A登录中的对话群组的数量为预定的阈值以上时,执行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当所述数量小于阈值时,执行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所述阈值也可由用户进行变更。
例如,假设所述阈值为“3”。在用户A登录了三个以上的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1、2、3)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4执行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即,显示控制部24根据用户的变更操作,将显示中的对话群组的画面变更为其他对话群组的画面。例如,在显示部上显示有对话群组1的画面的情况下,当由用户进行了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画面由对话群组1的画面变为对话群组2的画面。另一方面,在用户A登录了两个对话群组(例如对话群组1、2)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4执行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即,显示控制部24使对话群组1、2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
在同一画面上显示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情况下,对话群组的数量越多,则不得不使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显示区域越窄,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各对话内容越难以看清。另一方面,对话群组的数量越少,能够使各对话内容的显示区域便越大,因此,即使在同一画面上显示有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情况下,与使更多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显示于同一画面的情况相比,对于用户而言,各对话内容也容易看清。因此,当对话群组的数量为阈值以上时,通过执行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从而既能防止用户难以看清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又能通过简便的操作来变更各对话群组的画面。而且,当对话群组的数量小于阈值时,通过执行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从而既不需要画面的变更操作,又能以用户容易看清的状态来显示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
而且,作为第1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的组合,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用户的变更操作,将表示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画面变更为表示其他的多个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画面。对于所述处理,参照图33及图34来进行详细说明。
图33中表示了画面132,图34中表示了画面244。例如,假设用户A登录了对话群组1、2、3、4。在画面132上,通过假想线134而规定有显示区域136、138。同样地,在画面244上,通过假想线246而规定有显示区域248、250。作为一例,显示区域136是显示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的区域,显示区域138是显示对话群组2的对话内容的区域,显示区域248是显示对话群组3的对话内容的区域,显示区域250是显示对话群组4的对话内容的区域。例如,显示控制部24也可根据用户A登录到各对话群组的顺序,来规定显示各对话群组的对话内容的显示区域,还可由用户A指定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还可根据变形例21中说明的优先顺位来规定各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另外,各显示区域的尺寸既可由用户变更,也可依据优先顺位来规定,还可为预定。
例如,当在显示部上显示有画面132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当由用户进行了变更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将显示中的画面由画面132变更为画面244。借此,用户A无须进行画面的变更操作,便能够与多个对话群组进行对话,进而,通过进行简便的画面变更操作,便能够进一步与其他的多个对话群组进行对话。
<所述其他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用户的变更操作来逐渐变更画面。以下,参照图35至图37来说明所述处理。图35至图37中表示了显示于终端装置10的画面。
例如,假设用户A登录了对话群组1、2。此时,如图35至图37所示,控制部22形成显示区域252,在所述显示区域252中设定假想线254,从而设定显示区域256、258。控制部22在显示区域256内配置对话群组1的对话内容,在显示区域258内配置对话群组2的对话内容。所述配置状况例如也可与第2实施方式的对话内容的配置状况相同。
图35至图37所示的示例中,显示区域252比终端装置10的画面260大。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则显示区域252的横宽大于画面260的横宽。因而,在画面260上,一次显示不下整个显示区域252。图35所示的示例中,在画面260上显示有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256,用户A能够与登录到对话群组1中的用户B、C进行对话。所述显示状态与图4所示的显示状态相同。而且,在画面260上,未显示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258。
在画面260上显示有显示区域256的状态下,当用户A朝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258的方向操作画面260时(例如,当朝箭头262所示的方向进行轻拂操作或滑动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4根据所述操作量来改变显示于画面260的显示区域252的部位。例如,如图36所示,根据所述操作量,将显示区域256的一部分与显示区域258的一部分显示于画面260。如上所述,对话群组1的显示区域256与对话群组2的显示区域258连续地显示于画面260。
当用户A进一步朝箭头262的方向操作画面260时,显示控制部24根据所述操作量来改变显示于画面260的显示区域252的部位。例如,如图37所示,根据所述操作量,将整个显示区域258显示于画面260上。在所述状态下,显示区域256不显示于画面260上。
如上所述,某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与其他对话群组的显示区域也可相连,通过用户的操作,连续地变更显示于画面260的区域。
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用户的对话对方并不限于作为人类的用户,也可为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而实现的自动响应AI。属于某对话群组的一部分或全部发言人也可为自动响应AI。即,在某对话群组中,既可由作为人类的其他用户与自动响应AI这两者属于发言人(用户与自动响应AI混合存在),也可所有发言人均为自动响应AI。
自动响应AI具有下述功能,即:分析各用户的发言内容,将针对所述发言内容的回答等回应提供给用户。自动响应AI也可为所谓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活用人工智能的自动对话程序)。自动应答AI也可具有下述能力,即,具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功能,通过所述学习功能来进行接近人的判断。而且,也可利用神经网络型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还可利用局部强化学习领域的强化学习等,除此以外,还可利用遗传算法(algorithm)、聚类(cluster)分析、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集成(ensemble)学习等。当然,也可利用除这些以外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
与自动响应AI相关的程序既可安装于终端装置10,也可安装于服务器12等外部装置,自动响应AI的功能也可从外部装置提供给终端装置10。
作为一例,所述终端装置10及服务器12各自是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协动来实现。具体而言,终端装置10及服务器12各自具备未图示的CPU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读出未图示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来执行,从而实现终端装置10及服务器12各自的各部的功能。所述程序是经由光盘(Compact Disc,CD)或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Versatile Disk,DVD)等记录介质,或者经由网络(network)等通信路径而存储在存储装置中。作为另一例,终端装置10及服务器12各自的各部例如也可通过处理器、电子电路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硬件资源而实现。在此实现中,也可利用存储器等元件。作为又一例,终端装置10及服务器12各自的各部也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而实现。

Claims (20)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经配置以:
控制显示器显示包括属于第一用户群组的第一对话空间的画面,所述第一对话空间显示所述第一群组的多个消息;
接收对所述显示器进行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用户操作;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执行第一预定操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操作显示属于与所述第一群组不同的第二用户群组的第二对话空间,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显示所述第二群组的多个消息,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从由对话应用程序所管理的多个对话空间中选择的,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是从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显示器移动到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二位置的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多个元素,每一所述元素代表所述多个对话空间中的相应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外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
接收对所述显示器进行的第二方向的第二用户操作;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执行第二预定操作,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操作显示属于与所述第一群组和所述第二群组不同的第三用户群组的第三对话空间,所述第三对话空间显示所第三群组的多个消息,所述第三对话空间是基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从由所述对话应用程序所管理的所述多个对话空间中选择的,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
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表示所述第三对话空间的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不同于表示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第一元素,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操作是在所述第二元素正在显示时开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是垂直方向,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是水平方向。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信息处理,所述信息处理包括:
控制显示器显示包括属于第一用户群组的第一对话空间的画面;
接收对所述显示器进行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用户操作;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执行第一预定操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操作显示属于与所述第一群组不同的第二用户群组的第二对话空间,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从由对话应用程序所管理的多个对话空间中选择的,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是物体从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显示器移动到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二位置。
1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显示器显示包括属于第一用户群组的第一对话空间的画面;
接收对所述显示器进行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用户操作;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执行第一预定操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操作显示属于与所述第一群组不同的第二用户群组的第二对话空间,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从由对话应用程序所管理的多个对话空间中选择的,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是物体从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显示器移动到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是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正在显示时开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
当所述第一用户操作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内结束的情况下,执行与所述第一预定操作不同的第二预定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操作不显示所述第二对话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操作滚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所述第一预定操作显示所述第二对话空间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推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的第一缘部。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
当所述第一用户操作在所述第一对话空间内结束的情况下,执行与所述第一预定操作不同的第二预定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选择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的所述第一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选择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的第一速度。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选择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的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三对话空间的选择是基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的所述第二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对话空间的选择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的第一速度,
所述第三对话空间的选择是基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的第二速度。
CN202311264902.1A 2017-11-14 2018-09-26 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72157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080A JP7027826B2 (ja) 2017-11-14 2017-11-14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219080 2017-11-14
CN201811122426.9A CN109783167A (zh) 2017-11-14 2018-09-26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2426.9A Division CN109783167A (zh) 2017-11-14 2018-09-26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5708A true CN117215708A (zh) 2023-12-12

Family

ID=6643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64902.1A Pending CN117215708A (zh) 2017-11-14 2018-09-26 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201811122426.9A Pending CN109783167A (zh) 2017-11-14 2018-09-26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2426.9A Pending CN109783167A (zh) 2017-11-14 2018-09-26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6) US10498878B2 (zh)
JP (1) JP7027826B2 (zh)
CN (2) CN11721570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7826B2 (ja) * 2017-11-14 2022-03-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233931B (zh) * 2019-04-30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未读消息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20147941A1 (en) * 2019-07-19 2022-05-12 Delta Pds Co., Ltd. Apparatus of processing dialog based message object and method thereof
US11265278B2 (en) * 2019-07-19 2022-03-01 Delta Pds Co., Ltd. Apparatus of processing dialog based message object and method thereof
CN110536010A (zh) * 2019-08-20 2019-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US11201841B2 (en) 2020-02-27 2021-12-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versation slipstream propagation
KR102511258B1 (ko) * 2020-12-23 2023-03-17 주식회사 다이노스밴드 클라이언트 단말을 이용하여 제3자가 참여하는 채팅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283583A1 (en) * 2022-03-04 2023-09-07 Jae Ho Choi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group mention based on user behavior conditions by mention typ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5094A (ja) * 1990-07-17 1992-03-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ルチウィンドウ方式変更装置
CN101923425A (zh) * 2009-06-10 2010-1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滑动终端屏幕实现窗口切换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95705A (zh) * 2011-11-18 2012-06-1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触摸屏终端多屏幕界面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069969A1 (en) * 2011-09-15 2013-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message thereof
US20130218987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Aggreg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Multiple Chat Room Information
US20140195933A1 (en) * 2013-01-10 2014-07-10 Vm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chat windows
US20150012881A1 (en) * 2013-07-08 2015-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t window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04679381A (zh) * 2013-11-29 2015-06-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切换聊天窗口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07827A (zh) * 2015-12-16 2016-05-25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切换方法及终端
JP6062027B1 (ja) * 2015-12-17 2017-01-18 Line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方法、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168626A (zh) * 2017-06-30 2017-09-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3110B2 (ja) 2001-05-22 2009-09-02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携帯電話装置及び通話対象者表示方法
US7549127B2 (en) * 2002-08-01 2009-06-16 Real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izing video content displayed within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JP2009053932A (ja) * 2007-08-27 2009-03-12 Fuji Xerox Co Ltd 文書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文書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KR101775956B1 (ko) 2009-02-09 2017-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멀티세션 관리방법
JP5278024B2 (ja) 2009-02-19 2013-09-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JP4975129B2 (ja) * 2010-03-23 2012-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操作機器、その操作機器を備えた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ならびにその操作機器における情報表示方法
US9026935B1 (en) * 2010-05-28 2015-05-05 Google Inc. Application user interface with an interactive overlay
KR101701832B1 (ko) * 2010-05-31 201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그룹 대화 제어 방법
KR101726607B1 (ko) * 2010-10-19 2017-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화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2724208B1 (en) 2011-06-24 2017-04-12 Google, Inc. Group conversat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participants
KR101859102B1 (ko) 2011-09-16 2018-05-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US9594405B2 (en) * 2011-10-19 2017-03-14 Facebook, Inc. Composite touch gesture control with touch screen input device and secondary touch input device
KR101861822B1 (ko) 2012-04-02 2018-05-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폰 북을 이용한 sns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이동 단말기
CN102833408B (zh) 2012-08-22 2014-12-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JP6210664B2 (ja) * 2012-09-25 2017-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と記憶媒体
KR101990074B1 (ko) * 2012-11-12 2019-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에서 메시지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75870A (ko) * 2012-12-10 2014-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시지 작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US9069825B1 (en) * 2013-03-15 2015-06-30 Google Inc. Search dialogue user interface
US20160065529A1 (en) * 2013-03-29 2016-03-03 Nec Corporatio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KR102050814B1 (ko) * 2013-04-02 2019-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그룹 대화에서 사적 대화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5659201B (zh) * 2013-10-18 2019-12-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字符串显示装置
US20150350148A1 (en) * 2014-06-02 2015-12-03 pMDsoft, Inc. Healthcare secure messaging and reminder system
KR20160009915A (ko) 2014-07-17 2016-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4391625B (zh) * 2014-10-28 2017-08-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聊天内容显示方法和装置
WO2016137139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item
US20170083168A1 (en) * 2015-04-20 2017-03-23 Idt Messaging,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ultiple chat sessions
JP6523095B2 (ja) 2015-07-30 2019-05-29 株式会社Mugenup スレッド表示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49245B (zh) * 2015-10-30 2021-08-17 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页面布局方法及装置
CN107222382A (zh) * 2016-03-22 2017-09-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31242B (zh) * 2016-03-25 2020-05-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聊天室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196835B2 (en) * 2017-01-09 2021-12-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playing context in group chats using member tagging
JP7027826B2 (ja) * 2017-11-14 2022-03-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5094A (ja) * 1990-07-17 1992-03-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ルチウィンドウ方式変更装置
CN101923425A (zh) * 2009-06-10 2010-1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滑动终端屏幕实现窗口切换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30069969A1 (en) * 2011-09-15 2013-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message thereof
CN102495705A (zh) * 2011-11-18 2012-06-1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触摸屏终端多屏幕界面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218987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Aggreg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Multiple Chat Room Information
US20140195933A1 (en) * 2013-01-10 2014-07-10 Vm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chat windows
US20150012881A1 (en) * 2013-07-08 2015-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t window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04679381A (zh) * 2013-11-29 2015-06-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切换聊天窗口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07827A (zh) * 2015-12-16 2016-05-25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切换方法及终端
JP6062027B1 (ja) * 2015-12-17 2017-01-18 Line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方法、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168626A (zh) * 2017-06-30 2017-09-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91207A (ja) 2019-06-13
US20200366781A1 (en) 2020-11-19
CN109783167A (zh) 2019-05-21
JP7027826B2 (ja) 2022-03-02
US20210377380A1 (en) 2021-12-02
US11785132B2 (en) 2023-10-10
US11128748B2 (en) 2021-09-21
US11134147B2 (en) 2021-09-28
US20190149651A1 (en) 2019-05-16
US10498878B2 (en) 2019-12-03
US20230308536A1 (en) 2023-09-28
US20200068063A1 (en) 2020-02-27
US10771612B2 (en) 2020-09-08
US20200366780A1 (en)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15708A (zh) 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US11849255B2 (en) Multi-participant live communication user interface
US10999426B2 (en) Vo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819840B2 (en) Vo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609361B2 (ja) 複数参加者ライブ通信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US11765114B2 (en) Vo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7591216A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831336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dicia on a display
AU2020210262B2 (en) Vo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U2019100525C4 (en) Vo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