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8995B - 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8995B
CN117208995B CN202311232978.6A CN202311232978A CN117208995B CN 117208995 B CN117208995 B CN 117208995B CN 202311232978 A CN202311232978 A CN 202311232978A CN 117208995 B CN117208995 B CN 117208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action tank
gas
mirror image
ground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29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08995A (zh
Inventor
魏禅
于嘉宾
臧进前
窦炳臣
亓希强
王玉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Priority to CN2023112329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89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8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8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08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8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反应罐,所述反应罐的一侧设置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加热件和循环件,所述反应罐的下部固接有螺旋形导热管,所述螺旋形导热管连通有镜像分布的Y形管,靠近所述加热件一侧的所述Y形管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循环件连通,镜像分布的所述Y形管的上端之间连通有呈镜像分布的弯管。本发明通过将螺旋形导热管设置于反应罐内,使螺旋形导热管直接对地下水进行加热,避免现有设备的热量无法传递到反应罐的圆心处,导致反应罐内地下水的温度内外不一致。

Description

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为使农作物获得的更好的营养,人们通常需要向农用地喷洒农药、铺设化肥等其他化学物质,进而给予农作物所需营养,在人们喷洒农药或铺设化肥的过程中,农药和化肥会通过渗漏或径流进入地下水,其中一些化合物属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果这些被污染的地下水流入人类生活中被人类所误食,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被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
现有的地下水净化设备的工作流程一般为,将被污染的地下水泵送至反应罐内,通过加热设备对反应罐进行加热,以此对反应罐内的地下水进行加热,使地下水内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被蒸发成气体,进而通过气泵将气体向外抽取,以此到达气液分离的效果。
在以上加热设备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过于繁琐,并且无法直接对反应罐内的水进行加热,由于是通过反应罐传递的热量,故而反应罐在传递热量时,会使反应罐内壁的地下水和反应罐中心的地下水产生温差,产生的误差会增加地下水的加热时间,进而延长地下水被净化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解决了地下水净化设备无法直接对地下水进行加热的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反应罐,所述反应罐设置有控制终端,所述反应罐固接有镜像分布的盖板,下侧的所述盖板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内设置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电磁阀,上侧的所述盖板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外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抽风机,所述反应罐固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外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抽液泵,所述反应罐的一侧设置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加热件和循环件,所述反应罐的下部固接有螺旋形导热管,所述螺旋形导热管连通有镜像分布的Y形管,靠近所述加热件一侧的所述Y形管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循环件连通,镜像分布的所述Y形管的上端之间连通有呈镜像分布的弯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反应罐的上部固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下部设置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水孔,镜像分布的所述弯管均位于所述固定环内,所述弯管位于所述固定环出水孔的下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反应罐的下部固接有第一导气环,所述第一导气环转动连接有第一环形转板,所述反应罐固接有镜像分布的进气管,镜像分布的所述进气管均与所述第一导气环连通,所述进气管外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气泵,所述第一导气环通过连通管连通有出气件,所述出气件位于所述第一导气环的圆心,所述出气件设置有呈环形阵列且均匀分布的出气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气件上的出气孔朝向于所述反应罐中部的内壁,用于将周围的液体向上传递。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反应罐的上部螺栓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反应罐的一侧设置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接有贯穿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转杆,所述转杆于所述反应罐内靠近所述出气件的一端固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一环形转板的内环固接,所述第一环形转板通过连通管连通有镜像分布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连通有镜像且均匀分布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倾斜朝向于所述第一环形转板的内环,所述出气管朝向所述弧形板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架的厚度大于所述出气件出气孔的直径,用于遮挡相邻所述出气件的出气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弧形板固接有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管,所述弧形管用于引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反应罐内的上部固接有第二导气环,所述第二导气环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上方,靠近所述固定架一侧的所述进气管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贯穿所述反应罐并与所述第二导气环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环转动连接有第二环形转板,所述第二环形转板连通有镜像分布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朝向于相邻所述盖板的圆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杆固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固接有镜像分布的刮刀,镜像分布的所述刮刀相远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环形转板的内环固接,所述刮刀与相邻所述盖板的底面接触,所述导气管与相邻所述刮刀贴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反应罐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螺栓连接有放置架,所述第一排气管连通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固接有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保护壳内的部分设置有呈方形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保护壳远离所述的第一排气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放置架放置有与所述保护壳螺栓连接的集液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螺旋形导热管设置于反应罐内,使螺旋形导热管直接对地下水进行加热,避免现有设备的热量无法传递到反应罐的圆心处,导致反应罐内地下水的温度内外不一致,通过对固定环内的地下水进行预加热,使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蒸发成气体,以此提高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通过出气管和出气件的配合,使反应罐内的地下水与螺旋形导热管充分接触,通过弧形管对地下水进行引流,降低弧形板与水的接触面积,避免弧形板转动的过程反应罐内的地下水形成旋涡,而使螺旋形导热管无法对反应罐内的地下水进行均匀加热,通过刮刀对相邻盖板底面的水珠进行刮取,减少相邻盖板底面粘附的水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反应罐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环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出气件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架和弧形板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盖板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导气管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U形架和刮刀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保护壳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中:101-支撑座,102-反应罐,1021-固定环,1022-进液管,103-出液管,104-盖板,1041-第一排气管,105-加热件,106-循环件,107-螺旋形导热管,108-Y形管,109-弯管,201-第一导气环,202-第一环形转板,203-进气管,204-出气件,301-固定架,302-驱动电机,3021-转杆,303-连接架,304-弧形板,305-出气管,306-弧形管,401-第二导气环,402-连接管,403-第二环形转板,404-导气管,405-U形架,406-刮刀,501-放置架,502-保护壳,503-固定板,504-第二排气管,505-集液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1: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请参阅图1-图3,包括有镜像分布的支撑座101,镜像分布的支撑座101之间设置有反应罐102,反应罐102设置有控制终端,反应罐102固接有镜像分布的盖板104,下侧的盖板104连通有出液管103,出液管103内设置有电磁阀,在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进行处理时,出液管103内的电磁阀为关闭状态,上侧的盖板104连通有第一排气管1041,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有抽风机,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机用于抽取反应罐102内的气体,反应罐102的右侧固接有进液管1022,进液管1022外接有抽液泵,反应罐102的右侧设置有加热件105和循环件106,加热件105位于循环件106上方,反应罐102的下部固接有螺旋形导热管107,螺旋形导热管107连通有镜像分布的Y形管108,右侧的Y形管108与加热件105和循环件106连通,镜像分布的Y形管108的上端之间连通有呈镜像分布的弯管109,反应罐102的中上部固接有固定环1021,固定环1021的下部设置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水孔,镜像分布的弯管109均位于固定环1021内,弯管109位于固定环1021出水孔的下侧,进液管1022与固定环1021连通,通过弯管109加热固定环1021,使固定环1021对其内的地下水进行预加热,缩短地下水被处理的时间,出液管103内的电磁阀、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机、进液管1022外接的抽液泵、加热件105和循环件106均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请参阅图1-图3,反应罐102的下部固接有第一导气环201,第一导气环201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环形转板202,反应罐102固接有镜像分布的两个进气管203,两个进气管203均与第一导气环201连通,进气管203外接有气泵,第一导气环201通过连通管连通有位于第一导气环201圆心的出气件204,出气件204设置有呈环形阵列且均匀分布的出气孔,出气件204上的出气孔朝向于反应罐102中部的内壁,用于将周围的液体向上传递,通过出气件204出气孔喷出的气体,将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从反应罐102的圆心吹向反应罐102的内壁,使反应罐102圆心处的地下水与螺旋形导热管107进行接触,进气管203外接的气泵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请参阅图1-图6,反应罐102的上部螺栓连接有固定架301,固定架301的上侧设置有驱动电机302,驱动电机302的驱动轴固接有转杆3021,转杆3021贯穿第一排气管1041,转杆3021的下端固接有与第一环形转板202内环固接的连接架303,连接架303位于反应罐102内,连接架303的厚度大于出气件204出气孔的直径,用于遮挡相邻出气件204的出气孔,第一环形转板202通过连通管连通有镜像分布的两个弧形板304,弧形板304连通有镜像且均匀分布的出气管305,出气管305倾斜朝向于第一环形转板202的内环,使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由反应罐102的内壁向反应罐102的圆心转移,进而使反应罐102内壁的地下水与螺旋形导热管107进行接触,出气管305朝向第一环形转板202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用于对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进行反向吹离,避免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伴随连接架303和两个弧形板304的转动,从而发生旋转并形成旋涡,使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导致螺旋形导热管107无法对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进行均匀加热,驱动电机302与控制终端电连接,弧形板304固接有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管306,弧形管306用于引流,通过弧形管306降低弧形板304与反应罐102内地下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不会伴随弧形板304转动从而发生旋转。
当需要对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之前,使用人员向螺旋形导热管107、两个Y形管108和两个弯管109内加入水,使用人员通过控制终端启动加热件105、循环件106、两个进气管203外接的气泵、驱动电机302和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机,循环件106带动螺旋形导热管107、两个Y形管108和两个弯管109内的水进行循环,通过加热件105对螺旋形导热管107、两个Y形管108和两个弯管109内的水进行加热,使螺旋形导热管107、两个Y形管108和两个弯管109内的水温到达工作所需温度,两个弯管109被加热的过程中对固定环1021进行加热。
在对螺旋形导热管107、两个Y形管108和两个弯管109内的水进行加热时,先通过加热件105将螺旋形导热管107、两个Y形管108和两个弯管109内的水加热至略高于工作所需温度,当反应罐102内充水后,再通过加热件105将螺旋形导热管107、两个Y形管108和两个弯管109内的水维持工作所需温度,避免向反应罐102内注水后,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与螺旋形导热管107接触,导致螺旋形导热管107瞬间失温,进而增加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被加热的时间,以此降低对地下水的处理效率。
两个进气管203外接的气泵将气体由两个进气管203输送至第一导气环201内,由第一导气环201将气体经相邻的连通管输送至出气件204和两个弧形板304内,出气件204内的气体由四周的出气孔向外排出,两个弧形板304内的气体由相邻的出气管305向外排出,驱动电机302带动转杆3021、连接架303和弧形板304及其上零件进行转动。
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机抽取反应罐102内的气体,使反应罐102内形成空气流通。
当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使用人员通过控制终端启动进液管1022外接的抽液泵,使进液管1022外接的抽液泵将地下水抽至进液管1022和固定环1021内,地下水从固定环1021下部的出水孔流向反应罐102内,地下水流经固定环1021的过程中,固定环1021在被两个弯管109加热的作用下,对固定环1021内的地下水进行预加热,使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蒸发成气体,以此提高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固定环1021内的水流向反应罐102内后与螺旋形导热管107进行接触,通过螺旋形导热管107将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蒸发,使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蒸发成气体,被固定环1021和螺旋形导热管107蒸发的气体在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机抽出,以此完成对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并通过后续设备对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机抽出的气体进行处理。
当反应罐102内的水位完全漫过螺旋形导热管107后,使用人员通过控制终端关闭进液管1022外接的抽液泵,不再将地下水输送至反应罐102内,连接架303和两个弧形板304转动的过程中,以其中一个弧形板304为例,弧形板304内的气体由出气管305排出后,向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中注入气体,在出气管305倾斜于第一环形转板202内环的作用下,出气管305喷出的气体将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吹向反应罐102的圆心,将靠近反应罐102内壁的地下水被吹至反应罐102的圆心处,以此通过螺旋形导热管107对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进行均匀加热,并在出气管305朝向第一环形转板202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作用下,使连接架303和两个弧形板304转动的过程中对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进行反向吹离,避免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伴随连接架303和两个弧形板304的转动,从而发生旋转并形成旋涡,使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导致螺旋形导热管107无法对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进行均匀加热。
在弧形板304转动的过程中,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流经弧形管306,对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进行引流,以此降低弧形板304与反应罐102内地下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不会伴随弧形板304转动从而发生旋转。
通过出气件204出气孔喷出的气体,将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从反应罐102的圆心吹向反应罐102的内壁,使反应罐102圆心处的地下水与螺旋形导热管107进行接触,并通过出气管305和出气件204的配合,使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由反应罐102的内壁向反应罐102的圆心转移,并依靠出气件204的出气孔,将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由反应罐102的圆心向反应罐102的内壁转移,以此形成循环,使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与螺旋形导热管107充分接触,增加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蒸发效率。
当反应罐102内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全部蒸发后,使用人员先通过控制终端开启出液管103内的电磁阀,使反应罐102内被处理完成的地下水由出液管103流出,当反应罐102内的地下水全部流出后,使用人员关闭加热件105、循环件106、两个进气管203外接的气泵、驱动电机302、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机和出液管103内的电磁阀,加热件105和循环件106停止对螺旋形导热管107、两个Y形管108和两个弯管109内的水进行加热和循环,两个进气管203外接的气泵停止向进气管203内输送气体,驱动电机302不再带动转杆3021及其上零件进行转动,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机不再抽取第一排气管1041和反应罐102内的气体。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图3和图6-图8,反应罐102内的上部固接有第二导气环401,第二导气环401位于固定环1021的上方,左侧的进气管203连通有连接管402,连接管402的上端贯穿反应罐102与并第二导气环401连通,第二导气环401转动连接有第二环形转板403,第二环形转板403连通有镜像分布的两个导气管404,导气管404朝向于相邻盖板104的圆心,转杆3021固接有U形架405,U形架405固接有镜像分布的刮刀406,镜像分布的刮刀406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二环形转板403的内环固接,刮刀406与相邻盖板104的底面接触,导气管404与相邻刮刀406贴合,通过两个刮刀406刮取相邻盖板104的底面,减少相邻盖板104底面上粘附的水珠,并通过导气管404喷出的气体对刮刀406清理出的水珠进行驱赶,进一步减少相邻盖板104底面粘附的水珠。
请参阅图1和图9,反应罐102的右侧螺栓连接有放置架501,第一排气管1041连通有保护壳502,保护壳502内固接有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固定板503,固定板503为金属材质,用于加快固定板503的散热效率,固定板503的下部位于保护壳502内,固定板503的上部位于保护壳502外,通过保护壳502外侧的环境对固定板503进行降温,使固定板503保持低温状态,固定板503位于保护壳502内的部分设置有呈方形阵列分布的通孔,保护壳502远离的第一排气管104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排气管504,放置架501放置有与保护壳502螺栓连接的集液箱505,通过固定板503对气体进行过滤,使气体内的水汽吸附于四个固定板503上,对气体中的湿气进行收集,进而降低后续工作的负担。
在对反应罐102内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的过程中,左侧的进气管203内的气体经连接管402输送至第二导气环401内,并由两个导气管404喷出,反应罐102内地下水中被蒸发出的气体与相邻盖板104的底面接触,从而附着于相邻盖板104的底面,进而形成水珠,转杆302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两个刮刀406、U形架405和第二环形转板403进行转动,两个刮刀406转动的过程中对相邻盖板104的底面进行刮取,减少相邻盖板104底面上粘附的水珠,并通过两个导气管404喷出的气体,将两个刮刀406刮取的水珠向相邻盖板104圆心的方向驱赶,进而使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抽风机的将相邻盖板104圆心处的水珠抽出,进一步减少相邻盖板104底面粘附的水珠。
在对反应罐102内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的过程中,被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的抽风挤抽取的气体进入保护壳502内,由四个固定板503对气体进行过滤,使气体内的水汽吸附于四个固定板503上,增强气体的干燥性,并对气体中的湿气进行收集,进而降低后续工作的负担,四个固定板503上附着的水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形成水珠,并通过四个固定板503的下侧滴入集液箱505内,以此水珠进行收集,通过保护壳502外侧的环境对固定板503进行降温,使固定板503保持低温状态,被过滤后的气体,由第二排气管504排出,而后由使用人员将集液箱505内的水倾倒。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支撑座(101),所述支撑座(101)设置有反应罐(102),所述反应罐(102)设置有控制终端,所述反应罐(102)固接有镜像分布的盖板(104),下侧的所述盖板(104)连通有出液管(103),所述出液管(103)内设置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电磁阀,上侧的所述盖板(104)连通有第一排气管(1041),所述第一排气管(1041)外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抽风机,所述反应罐(102)固接有进液管(1022),所述进液管(1022)外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抽液泵,所述反应罐(102)的一侧设置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加热件(105)和循环件(106),所述反应罐(102)的下部固接有螺旋形导热管(107),所述螺旋形导热管(107)连通有镜像分布的Y形管(108),靠近所述加热件(105)一侧的所述Y形管(108)与所述加热件(105)和所述循环件(106)连通,镜像分布的所述Y形管(108)的上端之间连通有呈镜像分布的弯管(109);
所述反应罐(102)的下部固接有第一导气环(201),所述第一导气环(201)转动连接有第一环形转板(202),所述反应罐(102)固接有镜像分布的进气管(203),镜像分布的所述进气管(203)均与所述第一导气环(201)连通,所述进气管(203)外接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气泵,所述第一导气环(201)通过连通管连通有出气件(204),所述出气件(204)位于所述第一导气环(201)的圆心,所述出气件(204)设置有呈环形阵列且均匀分布的出气孔;
所述反应罐(102)的上部螺栓连接有固定架(301),所述固定架(301)远离所述反应罐(102)的一侧设置有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驱动电机(302),所述驱动电机(302)的驱动轴固接有贯穿所述第一排气管(1041)的转杆(3021),所述转杆(3021)于所述反应罐(102)内靠近所述出气件(204)的一端固接有连接架(303),所述连接架(303)与所述第一环形转板(202)的内环固接,所述第一环形转板(202)通过连通管连通有镜像分布的弧形板(304),所述弧形板(304)连通有镜像且均匀分布的出气管(305),所述出气管(305)倾斜朝向于所述第一环形转板(202)的内环,所述出气管(305)朝向所述弧形板(304)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应罐(102)的上部固接有固定环(1021),所述固定环(1021)的下部设置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水孔,镜像分布的所述弯管(109)均位于所述固定环(1021)内,所述弯管(109)位于所述固定环(1021)出水孔的下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气件(204)上的出气孔朝向于所述反应罐(102)中部的内壁,用于将周围的液体向上传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架(303)的厚度大于所述出气件(204)出气孔的直径,用于遮挡相邻所述出气件(204)的出气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板(304)固接有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管(306),所述弧形管(306)用于引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应罐(102)内的上部固接有第二导气环(401),所述第二导气环(401)位于所述固定环(1021)的上方,靠近所述固定架(301)一侧的所述进气管(203)连通有连接管(402),所述连接管(402)靠近所述固定架(301)的一端贯穿所述反应罐(102)并与所述第二导气环(401)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环(401)转动连接有第二环形转板(403),所述第二环形转板(403)连通有镜像分布的导气管(404),所述导气管(404)朝向于相邻所述盖板(104)的圆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杆(3021)固接有U形架(405),所述U形架(405)固接有镜像分布的刮刀(406),镜像分布的所述刮刀(406)相远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环形转板(403)的内环固接,所述刮刀(406)与相邻所述盖板(104)的底面接触,所述导气管(404)与相邻所述刮刀(406)贴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应罐(102)远离所述固定架(301)的一侧螺栓连接有放置架(501),所述第一排气管(1041)连通有保护壳(502),所述保护壳(502)固接有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固定板(503),所述固定板(503)位于所述保护壳(502)内的部分设置有呈方形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保护壳(502)远离所述的第一排气管(104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排气管(504),所述放置架(501)放置有与所述保护壳(502)螺栓连接的集液箱(505)。
CN202311232978.6A 2023-09-22 2023-09-22 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Active CN117208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2978.6A CN117208995B (zh) 2023-09-22 2023-09-22 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2978.6A CN117208995B (zh) 2023-09-22 2023-09-22 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8995A CN117208995A (zh) 2023-12-12
CN117208995B true CN117208995B (zh) 2024-04-05

Family

ID=89045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2978.6A Active CN117208995B (zh) 2023-09-22 2023-09-22 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89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7927B1 (ko) * 2013-01-15 2013-09-12 아름다운 환경건설(주) 휘발성 유기물질로 오염된 지하수 처리를 위한 최적화 시스템
CN206853155U (zh) * 2017-04-22 2018-01-09 浙江台州市联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酸乙酯回收设备
CN112678901A (zh) * 2020-12-22 2021-04-20 高敏 基于工业废水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预收集设备
CN215828449U (zh) * 2021-03-12 2022-02-15 国环科技发展(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可蒸汽加热脉冲布水器
CN116351406A (zh) * 2023-05-06 2023-06-30 安徽国孚润滑油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再生活性恢复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N585795A0 (en) * 1995-10-06 1995-11-02 Tox Free Systems Inc. Volatile materials treat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7927B1 (ko) * 2013-01-15 2013-09-12 아름다운 환경건설(주) 휘발성 유기물질로 오염된 지하수 처리를 위한 최적화 시스템
CN206853155U (zh) * 2017-04-22 2018-01-09 浙江台州市联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酸乙酯回收设备
CN112678901A (zh) * 2020-12-22 2021-04-20 高敏 基于工业废水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预收集设备
CN215828449U (zh) * 2021-03-12 2022-02-15 国环科技发展(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可蒸汽加热脉冲布水器
CN116351406A (zh) * 2023-05-06 2023-06-30 安徽国孚润滑油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再生活性恢复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8995A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5171B2 (ja) 一定の体積の液体を通して気体流を生成して処理するための装置並びに前記装置を実行するための設備及び方法
CN105556230A (zh) 处理污泥的方法和装置
EP216240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ying a water-containing substance
CN117208995B (zh) 基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液分离装置
JP5118146B2 (ja) 水を含む物質を乾燥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4000064A (en) System for destructing waste products
US4819615A (en) Piggy back evaporator for maple syrup evaporator apparatus or the like
CN215403193U (zh) 水处理用蒸发结晶装置
KR100520815B1 (ko) 해수용 폐열 회수식 냉, 온수 겸용 히트 펌프장치
CN215236737U (zh) 一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
CN205556421U (zh) 一种污泥重金属生化处理罐体
KR200214607Y1 (ko) 어류양식수조의 순환여과장치
CN107265540A (zh) 一种垃圾渗沥液干化装置
CN106422599A (zh) 干熄焦焦炭增湿、抑尘、水循环利用工艺及装置
CN208362146U (zh) 一种污泥酸处理过滤系统
US4953538A (en) Piggy back evaporating for maple syrup evaporator apparatus or the like
CN112110597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的农村家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20860694U (zh) 一种中药提取用浓缩设备
CN207330414U (zh) 一种垃圾渗沥液干化装置
CN217110376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烘干装置
CN210150760U (zh) 污水蒸馏浓缩装置
CN216170000U (zh) 速溶茶制备用高效回流浓缩机构
CN216827900U (zh) 一种热脱附土壤修复中试实验设备
CN218249240U (zh) 一种带除尘的颗粒物料加湿降温设备
CN212356618U (zh) 一种高效可循环利用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