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5795B - 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5795B
CN117205795B CN202311287055.0A CN202311287055A CN117205795B CN 117205795 B CN117205795 B CN 117205795B CN 202311287055 A CN202311287055 A CN 202311287055A CN 117205795 B CN117205795 B CN 117205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all
nano particles
silicon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870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05795A (zh
Inventor
弓景耀
李轶
张培
李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u Tian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lu Tian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u Tian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lu Tian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870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5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5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5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05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5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由底座、门型架、旋涂机构以及超声波搅拌机构配合完成异性微纳米颗粒的均质混合,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门型架,门型架竖向段相对侧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旋涂机构和超声波搅拌机构,旋涂机构包括共同安装在外筒内壁和内筒上的翻动组件、通过横板固定连接在门型架上且位于外筒轴线上的安装管、安装管外壁周向等距嵌接有若干个喷洒管,外筒圆周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与拨片配合的楔形块,本发明通过内筒旋转带动搅拌板与振动板运动进而带动硅氧碳基质翻动以及跳动,从而使得硅氧碳基质能够被悬浮液均匀涂覆到,提高了均质混合处理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背景技术
硅氧碳负极材料是一种由硅、氧和碳等元素组成的复合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常用负极材料,异性微纳米颗粒是具有不同成分、形状或尺寸的微小颗粒,在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中,异性微纳米颗粒可以在硅氧碳负极材料中改善锂离子的嵌入/脱嵌能力,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因此在硅氧碳负极材料制备过程中通过会在硅氧碳基质表面均匀涂覆一层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然后进行均质混合作业处理,以确保异性微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并促进异性微纳米颗粒与硅氧碳基质的界面结合。
然而传统的用于异性微纳米颗粒与硅氧碳基质混合设备离心旋涂机在对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涂抹在硅氧碳基质上时,由于硅氧碳基质随着离心旋涂机旋转时其相对离心旋涂机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放入到的硅氧碳基质之间相互挤压,导致悬浮液只能够喷涂到靠近喷管的一面的硅氧碳基质上,喷涂不均匀,降低硅氧碳基质的涂覆质量。
此外,传统的超声波搅拌器在对涂覆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硅氧碳基质作进一步均质混合处理过程中,由于悬浮液还未干燥,使得部分硅氧碳基质出现粘附在超声波搅拌器上的情况,影响超声波搅拌器的正常搅拌,同时还会降低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与硅氧碳基质的均质混合处理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解决了传统的离心旋涂机在对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与硅氧碳基质进行均质混合处理时,硅氧碳基质容易堆积在一起,导致部分硅氧碳基质涂覆不均匀,降低均质混合质量以及现有的超声波搅拌机运行时,涂覆完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硅氧碳基质容易粘附在超声波搅拌器上,影响正常的搅拌混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具体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的混合工艺步骤如下:
S1、选择颗粒:选择颗粒尺寸合适且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硅纳米颗粒作为异性微纳米颗粒。
S2、悬浮液制备:将表面修饰好的异性微纳米颗粒、分散剂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后制备得到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
S3、制备基质:在惰性气氛下通过热处理方式制备得到硅氧碳基质。
S4、涂覆颗粒:将S2中的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以及S3中的硅氧碳基质分别输入到旋涂机构中,通过旋涂机构来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均匀地涂覆在硅氧碳基质上。
S5、均质混合处理:接着再将S4中涂覆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硅氧碳基质输入到超声波搅拌机构进行均质混合处理,得到均质混合样品。
S6、热处理作业:最后,对均质混合样品进行热处理作业,以进一步促进异性微纳米颗粒与硅氧碳基质之间的界面结合。
上述异性微纳米颗粒S1-S4步骤中的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步骤需要由底座、门型架、旋涂机构以及超声波搅拌机构配合完成。
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门型架,所述门型架竖向段相对侧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旋涂机构和超声波搅拌机构,所述旋涂机构包括: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在门型架上的外筒、若干个通过驱动环等距转动设置在外筒内腔上的内筒、所述内筒沿着外筒轴向排布、固定连接在内筒腔底上的透液网、共同安装在外筒内壁和内筒上的翻动组件、通过横板固定连接在门型架上且位于外筒轴线上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外壁周向等距嵌接有若干个喷洒管,所述翻动组件包括:若干个嵌接转动连接在内筒圆周壁板上的转轴,所述转轴靠近内筒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盘,若干个周向等距固定连接在安装盘圆周外壁上的搅动板,固定连接在外筒内壁上的环形轨,所述转轴远离内筒轴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触在环形轨上的轨轮,所述内筒圆周外壁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槽,所述通槽上下槽壁共同开设有纵向槽,所述纵向槽内部通过限位弹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内筒圆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板,所述滑块靠近外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片,所述外筒圆周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与拨片配合的楔形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超声波搅拌机构包括通过横柱固定连接在门型架上的上部开口的矩形盒,所述矩形盒腔底固定连接有底部呈圆弧状的V形底,V形底的四侧边缘与矩形盒的内壁无缝连接,所述矩形盒腔底沿V形底走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抵触在V形底外壁上的超声波头,所述V形底内表壁通过支柱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外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端部铰接有贴合在V形底内壁上的刮片,所述V形底和矩形盒腔底中部共同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内部安装有用于带动硅氧碳基质运动的吹动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吹动组件包括通过横柱固定连接在出料孔中的吹气管,所述吹气管上部通过转柱左右对称铰接有阀板,两个所述阀板相对侧通过伸缩铰接杆共同铰接有导流板,所述吹气管左右腔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和转柱通过皮带轮部相互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前端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和安装板共同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转动轴外部转动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圆周外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板为V字形状,所述吹气管左右腔壁且位于两个圆环之间正下方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引流板,两个所述引流板为八字状布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矩形盒左右相对侧腔壁均通过横杆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折形导料板片,且两个所述横杆上的折形导料板片呈镜像布置,所述V形底内表壁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挡条,且每组挡条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V形底内表壁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弧形导向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筒腔底和安装管外部共同安装有出料单元,所述出料单元包括若干个圆周等距开设在内筒腔底上的通孔,所述内筒靠近其自身圆心的一侧周向等距滑动连接有若干个与通孔对应的滑板,所述滑板上端面开设有用于与通孔对应的下料孔,所述滑板靠近安装管的一侧通过支杆共同铰接有套设在安装管外部的套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环上部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侧槽壁通过顶簧固定连接有抵触在安装管外部的弧形块。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通过内筒旋转过程中轨轮与环形轨的组合带动搅动板旋转,再通过拨片与楔形块相互组合带动振动板上下震动,从而即可带动内筒中的硅氧碳基质处于运动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悬浮液均匀涂覆在硅氧碳基质表壁上,提高了悬浮液与硅氧碳基质的均质混合质量。
本发明中,通过转环带动刮片在V形底上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将粘附在V形底上的硅氧碳基质刮除下来,再通过吹动组件中的阀板抵触到V形底内表壁上,使得气流沿着V形底腔底走向进行流动,以此来吹动硅氧碳基质跳动,从而保证了悬浮液和硅氧碳基质能够有效的完成搅拌混合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旋涂机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旋涂机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内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出料单元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超声波搅拌机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超声波搅拌机构前视视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吹动组件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吹动组件前视视角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底座;2、门型架;4、旋涂机构;41、外筒;42、内筒;43、透液网;44、翻动组件;441、转轴;442、安装盘;443、搅动板;444、环形轨;445、轨轮;446、滑块;447、振动板;448、拨片;449、楔形块;45、安装管;46、喷洒管;5、超声波搅拌机构;51、矩形盒;52、V形底;53、超声波头;54、转环;55、刮片;56、吹动组件;561、吹气管;562、阀板;563、伸缩铰接杆;564、导流板;565、转动轴;566、皮带轮部;567、复位弹簧;568、圆环;569、扇叶;6、引流板;7、折形导料板片;8、弧形导向片;9、出料单元;91、通孔;92、滑板;93、下料孔;94、套环;10、弧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具体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的混合工艺步骤如下:
S1、选择颗粒:选择颗粒尺寸合适且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硅纳米颗粒作为异性微纳米颗粒。
S2、悬浮液制备:将表面修饰好的异性微纳米颗粒、分散剂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后制备得到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
S3、制备基质:在惰性气氛下通过热处理方式制备得到硅氧碳基质。
S4、涂覆颗粒:将S2中的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以及S3中的硅氧碳基质分别输入到旋涂机构4中,由喷洒管46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均匀喷洒至内筒42内壁方向上,内筒42旋转带动翻动组件44运行,进而带动内筒42中的硅氧碳基质运动,即可来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均匀地涂覆在硅氧碳基质上。
S5、均质混合处理:接着再将S4中涂覆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硅氧碳基质输入到超声波搅拌机构5进行均质混合处理,通过转环54往复运动带动刮片55在V形底52表面移动,来将粘附在V形底52上的硅氧碳基质刮除下来,再通过吹动组件56带动搅拌中的硅氧碳基质在V形底52表面跳动,使得硅氧碳基质能够被均匀的搅拌混合到,得到均质混合样品。
S6、热处理作业:最后,对均质混合样品进行热处理作业,以进一步促进异性微纳米颗粒与硅氧碳基质之间的界面结合。
上述异性微纳米颗粒S1-S4步骤中的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步骤需要由底座1、门型架2、旋涂机构4以及超声波搅拌机构5配合完成。
底座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门型架2,门型架2竖向段相对侧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旋涂机构4和超声波搅拌机构5。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旋涂机构4包括: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在门型架2上的外筒41、若干个通过驱动环等距转动设置在外筒41内腔上的内筒42、内筒42沿着外筒41轴向排布、固定连接在内筒42腔底上的透液网43、共同安装在外筒41内壁和内筒42上的翻动组件44、通过横板固定连接在门型架2上且位于外筒41轴线上的安装管45、安装管45外壁周向等距嵌接有若干个喷洒管46。
请参阅图3、图5和图6,翻动组件44包括:若干个嵌接转动连接在内筒42圆周壁板上的转轴441,转轴441靠近内筒42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盘442,若干个周向等距固定连接在安装盘442圆周外壁上的搅动板443,固定连接在外筒41内壁上的环形轨444,转轴441远离内筒42轴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触在环形轨444上的轨轮445,内筒42圆周外壁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槽,通槽上下槽壁共同开设有纵向槽,纵向槽内部通过限位弹簧固定连接有滑块446,滑块446靠近内筒42圆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板447,滑块446靠近外筒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片448,外筒41圆周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与拨片448配合的楔形块449。
将制备出后的硅氧碳基质放入到内筒42中,同时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以下简称悬浮液)通入到喷洒管46中,喷洒管46将悬浮液雾化朝着透液网43的位置喷出,穿经透液网43喷向内筒42中的硅氧碳基质表面上,接着通过驱动环带动内筒42旋转,旋转过程中翻动组件44开始运行,内筒42旋转带动轨轮445在环形轨444上滚动,进而带动转轴441旋转,转轴441接着带动安装盘442旋转,安装盘442接着带动搅动板443旋转,搅动板443旋转翻动内筒42里的硅氧碳基质不断流动,与此同时,内筒42旋转还会带动拨片448与楔形块449相接触,拨片448与楔形块449相接触时会沿着楔形块449的斜面逐渐上升,进而带动滑块446上升,使得限位弹簧发生形变,在拨片448移动至与楔形块449脱离时,发生形变后的限位弹簧复位带动滑块446上下往复抖动,滑块446接着带动振动板447上下往复抖动,进而带动内筒42中的硅氧碳基质抖动起来,从而使得内筒42中的硅氧碳基质运动起来,保证硅氧碳基质的表面能够被悬浮液所均匀喷涂到,使得悬浮液喷涂的更加全面,提高了硅氧碳基质的涂覆质量。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内筒42腔底和安装管45外部共同安装有出料单元9,出料单元9包括若干个圆周等距开设在内筒42腔底上的通孔91,内筒42靠近其自身圆心的一侧周向等距滑动连接有若干个与通孔91对应的滑板92,滑板92上端面开设有用于与通孔91对应的下料孔93,滑板92靠近安装管45的一侧通过支杆共同铰接有套设在安装管45外部的套环94,套环94上部对称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侧槽壁通过顶簧固定连接有抵触在安装管45外部的弧形块10。
驱动环带动内筒42运行时旋向为顺时针方向,由于支杆的布向如图6所示,因而运行中的内筒42带动带动支杆绕着铰接点旋转,进而缩短滑板92和安装管45之间的距离,支杆拉动滑板92旋转,滑板92将通孔91堵住,此时内筒42运行旋转过程中带动着套环94在安装管45外部旋转,在对硅氧碳基质涂覆完成后,通过驱动环反向旋转带动内筒42旋转,内筒42逆时针旋转带动支杆移动,此时在顶簧顶动下弧形块10抵触在安装管45上,从而增大套环94与安装管45之间的摩擦力,套环94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暂时旋转,支杆接着顶动滑板92朝着外筒41靠近移动,直至下料孔93与通孔91完全重合在一起,随后涂覆完成后的硅氧碳基质从而与外界连通的通孔91流出,向下进入到超声波搅拌机构5中,内筒42腔底位于相邻的两个通孔91之间的弧形段表面为略微倾斜的状态,便于硅氧碳基质在坡面下滑入到通孔91中。
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超声波搅拌机构5包括通过横柱固定连接在门型架2上上部开口的矩形盒51,矩形盒51腔底固定连接有底部呈圆弧状的V形底52,V形底52的四侧边缘与矩形盒51的内壁无缝连接,矩形盒51腔底沿V形底52走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抵触在V形底52外壁上的超声波头53,V形底52内表壁通过支柱连接有转环54,转环54外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斜杆,斜杆端部铰接有贴合在V形底52内壁上的刮片55,V形底52和矩形盒51腔底中部共同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内部安装有用于带动硅氧碳基质运动的吹动组件56。
请参阅图9和图10,吹动组件56包括通过横柱固定连接在出料孔中的吹气管561,吹气管561上部通过转柱左右对称铰接有阀板562,两个阀板562相对侧通过伸缩铰接杆563共同铰接有导流板564,吹气管561左右腔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内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65,转动轴565和转柱通过皮带轮部566相互传动连接,转动轴565前端固定连接有拨杆,拨杆和安装板共同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67,转动轴565外部转动连接有圆环568,圆环568圆周外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叶569,导流板564为V字形状,吹气管561左右腔壁且位于两个圆环568之间正下方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引流板6,两个引流板6为八字状布置。
请参阅图8和图9,矩形盒51左右相对侧腔壁均通过横杆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折形导料板片7,且两个横杆上的折形导料板片7呈镜像布置,V形底52内表壁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挡条,且每组挡条呈左右对称分布,通过前后布置的两个挡条对V形底52的表面进行分隔,使得上方掉落下来的硅氧碳基质只能够掉入到V形底52的上表面左右段上,V形底52内表壁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弧形导向片8。
完成涂覆后的硅氧碳基质进入到超声波搅拌机构5中,从上掉落出来的硅氧碳基质进入到矩形盒51中,在呈镜像布置的若干个折形导料板片7作用下对进入到矩形盒51中的硅氧碳基质进行分流,分流后的硅氧碳基质在折形导料板片7的斜面下流落到V形底52弧面上,在硅氧碳基质与V形底52接触前控制吹动组件56运行,通过将外部的气泵连通在吹气管561下端,气泵自下而上向吹气管561中吹入气流,向上流动的气流在呈八字状布置的两个引流板6作用下聚集到吹气管561中部并吹向两个圆环568之间位置上的扇叶569上,被吹动的扇叶569带动着圆环568旋转,圆环568与转动轴565之间为略微的过盈配合,因而在圆环568与转动轴565之间的摩擦力下圆环568进而带动转动轴565旋转,转动轴565接着再通过皮带轮部566带动转柱旋转,转柱接着带动阀板562旋转,两个阀板562旋转逐渐打开直至抵触到V形底52的左右弧形面上。
转动轴565旋转还会带动拨杆转动,拨杆接着拉动复位弹簧567被拉伸,阀板562贴合在V形底52弧面上后转柱停止旋转,紧接着皮带轮部566与转动轴565也停止转动,圆环568和转动轴565之间由相对静止变为圆环568在转动轴565外部转动,转动过程中的圆环568利用其与转动轴565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向转动轴565施加周向力,从而使得阀板562紧紧的抵触在V形底52弧面上,两个阀板562旋转展开的过程中带动着伸缩铰接杆563缓缓拉伸,进而带动导流板564上升,在阀板562抵触到V形底52表面上后,上升运动的气流在导流板564的V字型形状下被分隔成两股,并从导流板564和阀板562之间沿着阀板562的上表面流出,进入到V形底52的上表壁左右段上,气流沿着V形底52的上表面吹动着硅氧碳基质运动,在V形底52表面流动的气流接着在弧形导向片8的弧面下形成旋流反向流动,从而带动硅氧碳基质在V形底52上跳动,避免硅氧碳基质粘附到V形底52表面上,再通过外部驱动设备与转环54相连并带动转环54往复正反转,进而再通过斜杆带动刮片55在V形底52表面上移动,进一步的可将粘附在V形底52上的硅氧碳基质刮除掉,在阀板562和刮片55运行的同时控制超声波头53启动来对硅氧碳基质进行超声波搅拌处理。
在对硅氧碳基质超声波搅拌完成后,停止向吹气管561中吹气,接着复位弹簧567复位收缩通过拨杆拉动转动轴565旋转,转动轴565接着再通过皮带轮部566和转柱带动阀板562旋转,两个阀板562向后靠近移动直至抵触在一起,形成屋脊形状,随后在坡面作用下搅拌完成后的硅氧碳基质沿着V形底52向下流动,从出料孔排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号”、“二号”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一号”、“二号”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的混合工艺步骤如下:
S1、选择颗粒:选择颗粒尺寸合适且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硅纳米颗粒作为异性微纳米颗粒;
S2、悬浮液制备:将步骤S1得到的异性微纳米颗粒、分散剂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通过搅拌混合后制备得到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
S3、制备基质:在惰性气氛下通过热处理方式制备得到硅氧碳基质;
S4、涂覆颗粒:将S2中的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以及S3中的硅氧碳基质分别输入到旋涂机构(4)中,通过旋涂机构(4)来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均匀地涂覆在硅氧碳基质上;
S5、均质混合处理:接着再将S4中涂覆了异性微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硅氧碳基质输入到超声波搅拌机构(5)进行均质混合处理,得到均质混合样品;
S6、热处理作业:最后,对均质混合样品进行热处理作业,以进一步促进异性微纳米颗粒与硅氧碳基质之间的界面结合;
上述异性微纳米颗粒S1-S4步骤中的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步骤需要由底座(1)、门型架(2)、旋涂机构(4)以及超声波搅拌机构(5)配合完成;其中:
底座(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门型架(2),所述门型架(2)竖向段相对侧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旋涂机构(4)和超声波搅拌机构(5);
所述旋涂机构(4)包括:
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在门型架(2)上的外筒(41)、若干个通过驱动环等距转动设置在外筒(41)内腔上的内筒(42)、所述内筒(42)沿着外筒(41)轴向排布、固定连接在内筒(42)腔底上的透液网(43)、共同安装在外筒(41)内壁和内筒(42)上的翻动组件(44)、通过横板固定连接在门型架(2)上且位于外筒(41)轴线上的安装管(45)、所述安装管(45)外壁周向等距嵌接有若干个喷洒管(46);
所述翻动组件(44)包括:
若干个嵌接转动连接在内筒(42)圆周壁板上的转轴(441),所述转轴(441)靠近内筒(42)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盘(442),若干个周向等距固定连接在安装盘(442)圆周外壁上的搅动板(443),固定连接在外筒(41)内壁上的环形轨(444),所述转轴(441)远离内筒(42)轴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触在环形轨(444)上的轨轮(445);
所述内筒(42)圆周外壁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槽,所述通槽上下槽壁共同开设有纵向槽,所述纵向槽内部通过限位弹簧固定连接有滑块(446),所述滑块(446)靠近内筒(42)圆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板(447),所述滑块(446)靠近外筒(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片(448),所述外筒(41)圆周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与拨片(448)配合的楔形块(449);
所述超声波搅拌机构(5)包括通过横柱固定连接在门型架(2)上的上部开口的矩形盒(51),所述矩形盒(51)腔底固定连接有底部呈圆弧状的V形底(52),V形底(52)的四侧边缘与矩形盒(51)的内壁无缝连接,所述矩形盒(51)腔底沿V形底(52)走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抵触在V形底(52)外壁上的超声波头(53),所述V形底(52)内表壁通过支柱连接有转环(54),所述转环(54)外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端部铰接有贴合在V形底(52)内壁上的刮片(55),所述V形底(52)和矩形盒(51)腔底中部共同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内部安装有用于带动硅氧碳基质运动的吹动组件(56);
所述吹动组件(56)包括通过横柱固定连接在出料孔中的吹气管(561),所述吹气管(561)上部通过转柱左右对称铰接有阀板(562),两个所述阀板(562)相对侧通过伸缩铰接杆(563)共同铰接有导流板(564),所述吹气管(561)左右腔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65),所述转动轴(565)和转柱通过皮带轮部(566)相互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565)前端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和安装板共同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67),所述转动轴(565)外部转动连接有圆环(568),所述圆环(568)圆周外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叶(56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64)为V字形状,所述吹气管(561)左右腔壁且位于两个圆环(568)之间正下方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引流板(6),两个所述引流板(6)为八字状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盒(51)左右相对侧腔壁均通过横杆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折形导料板片(7),且两个所述横杆上的折形导料板片(7)呈镜像布置,所述V形底(52)内表壁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挡条,且每组挡条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V形底(52)内表壁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弧形导向片(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2)腔底和安装管(45)外部共同安装有出料单元(9),所述出料单元(9)包括若干个圆周等距开设在内筒(42)腔底上的通孔(91),所述内筒(42)靠近其自身圆心的一侧周向等距滑动连接有若干个与通孔(91)对应的滑板(92),所述滑板(92)上端面开设有用于与通孔(91)对应的下料孔(93),所述滑板(92)靠近安装管(45)的一侧通过支杆共同铰接有套设在安装管(45)外部的套环(9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94)上部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侧槽壁通过顶簧固定连接有抵触在安装管(45)外部的弧形块(10)。
CN202311287055.0A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Active CN117205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7055.0A CN117205795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7055.0A CN117205795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5795A CN117205795A (zh) 2023-12-12
CN117205795B true CN117205795B (zh) 2024-03-12

Family

ID=8905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87055.0A Active CN117205795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5795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115480A (ko) * 2004-06-03 2005-12-08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이차전지의 전극활물질용 탄소복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CN203425739U (zh) * 2013-06-26 2014-02-12 冶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搅拌过滤装置
CN103904335A (zh) * 2014-04-21 2014-07-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8909A (zh) * 2016-11-18 2017-01-11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二氧化硅‑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7910513A (zh) * 2017-11-03 2018-04-13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硅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07887079U (zh) * 2018-01-24 2018-09-21 苏州松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式混合机
CN110429257A (zh) * 2019-08-02 2019-11-08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46151A (zh) * 2020-10-13 2021-01-22 安庆皖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裂腻子粉制备用加工系统
CN112317269A (zh) * 2020-10-31 2021-02-05 江西点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芯片的荧光粉涂覆装置
CN113644252A (zh) * 2021-08-04 2021-11-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574328A (zh) * 2022-04-21 2022-06-03 庄国庆 一种微生物菌剂制备工艺
CN217410593U (zh) * 2022-02-14 2022-09-13 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焦化浓盐废水处置用预处理装置
CN218196995U (zh) * 2022-08-12 2023-01-03 四川印无忧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用耗材拌色装置
CN116159493A (zh) * 2023-03-23 2023-05-26 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径向反应器
WO2023115566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广东天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锡粉加工雾化装置
CN116651561A (zh) * 2023-06-07 2023-08-29 日鸿半导体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用无铅玻璃粉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115480A (ko) * 2004-06-03 2005-12-08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이차전지의 전극활물질용 탄소복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CN203425739U (zh) * 2013-06-26 2014-02-12 冶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搅拌过滤装置
CN103904335A (zh) * 2014-04-21 2014-07-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8909A (zh) * 2016-11-18 2017-01-11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二氧化硅‑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7910513A (zh) * 2017-11-03 2018-04-13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硅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07887079U (zh) * 2018-01-24 2018-09-21 苏州松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式混合机
CN110429257A (zh) * 2019-08-02 2019-11-08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46151A (zh) * 2020-10-13 2021-01-22 安庆皖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裂腻子粉制备用加工系统
CN112317269A (zh) * 2020-10-31 2021-02-05 江西点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芯片的荧光粉涂覆装置
CN113644252A (zh) * 2021-08-04 2021-11-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23115566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广东天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锡粉加工雾化装置
CN217410593U (zh) * 2022-02-14 2022-09-13 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焦化浓盐废水处置用预处理装置
CN114574328A (zh) * 2022-04-21 2022-06-03 庄国庆 一种微生物菌剂制备工艺
CN218196995U (zh) * 2022-08-12 2023-01-03 四川印无忧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用耗材拌色装置
CN116159493A (zh) * 2023-03-23 2023-05-26 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径向反应器
CN116651561A (zh) * 2023-06-07 2023-08-29 日鸿半导体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用无铅玻璃粉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5795A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8068B (zh) 一种环保抗裂腻子粉制备工艺
CN117205795B (zh) 一种异性微纳米颗粒均质混合工艺
CN110935385B (zh) 一种分离式涂料研磨搅拌装置
CN111780515A (zh) 一种粉末涂料加工用原料烘干机构
CN216026149U (zh) 一种混凝土浆骨料分离用震动筛分装置
CN112721004B (zh) 一种刮刀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46306B (zh) 混凝土搅拌机
CN211274383U (zh) 一种混合设备
CN112246151B (zh) 一种抗裂腻子粉制备用加工系统
CN215695603U (zh) 一种用于土壤调理剂的筛分筒
CN209828833U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搅拌装置
CN113522452A (zh) 一种石灰石粉制浆设备
CN208436803U (zh) 制粒装置
CN214262577U (zh) 一种丝网印刷用丝网涂胶装置
CN207187295U (zh) 一种乳液过滤器
CN111518431A (zh) 一种防水涂料搅拌制备工艺
CN217410467U (zh) 一种高搅拌均匀性的涂料分散机
CN216137035U (zh) 一种双轴混合机
CN218901608U (zh) 一种涂料生产用混合设备
CN220919893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进料筛分结构
CN218962296U (zh) 一种碳酸钙生产用防结团搅拌设备
CN211808948U (zh) 一种用于汽车高强度塑胶件
CN217449840U (zh) 一种可异面旋搅式的搅拌机
CN220918807U (zh) 一种腻子粉加工装置
CN217249784U (zh) 一种用于离心机的加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