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9763A -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9763A
CN117189763A CN202210618514.8A CN202210618514A CN117189763A CN 117189763 A CN117189763 A CN 117189763A CN 202210618514 A CN202210618514 A CN 202210618514A CN 117189763 A CN117189763 A CN 117189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iece
rolling
suppor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85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泽宽
彭翊
张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85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9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9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9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其中折叠装置包括支架,两个转动机构,以及支撑机构。其中两个转动机构设于支架的相对两侧,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件,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支架,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均滑动连接于连接件,且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相对连接件的滑动方向不平行。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支架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件,支撑件转动连接于连接件,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通过采用支架、转动机构、及支撑机构的相互配合便可实现两个支撑件的相互折叠与相互展开,使支撑件具有更多样化的折叠轨迹,更易形成所需的折叠形态。

Description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折叠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推出多种类的电子设备。由于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可实现小整机尺寸与大显示面积,现已受到越拉越多用户的喜爱。目前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多采用折叠装置进行折叠,但折叠装置的尺寸固定,限制了折叠装置的折叠轨迹与折叠形态。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包括:
支架;
两个转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两侧,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均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所述连接件的滑动方向不平行;以及
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随同转动,且所述连接件还相对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滑动,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滑动与转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折叠装置,通过采用支架、转动机构、及支撑机构的相互配合便可实现两个支撑件的相互折叠与相互展开,即实现折叠装置的折叠与展开功能。并且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相对连接件的滑动方向不平行,使得连接件在转动时还可相对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滑动,从而带动支撑件同步滑动,改变了折叠装置的整体尺寸。配合支撑件相对第一转动件和/或第二转动件进行滑动与转动,使支撑件具有更多样化的折叠轨迹,更易形成所需的折叠形态。
另外,由于支撑件还可滑动,因此可改变折叠状态下折叠装置形成的收容空间的大小,从而降低后续柔性件的弯折应力。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壳体、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折叠装置,两个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折叠装置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折叠装置的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壳体组件,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折叠装置,可改变壳体组件的整体尺寸,并形成多样化的运动轨迹。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件及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壳体组件,所述柔性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一侧。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壳体组件可改变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并形成多样化的运动轨迹,使柔性件更易形成所需的形状。并且还可降低柔性件的弯折应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折叠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折叠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的爆炸图。
图12为图9所示的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与连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支撑件与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15为图9所示的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第一转动件、及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的俯视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与支撑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件与支撑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支架的正视图。
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6为图25所示的支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的爆炸图。
图2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所示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29为图27所示的壳体组件的正视图。
图30-图31分别为图27所示的壳体组件不同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2所示的壳体组件的正视图。
图34-图35分别为图32所示的壳体组件不同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3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与装饰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7为图36所示的壳体组件与装饰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装饰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装饰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40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2-图44分别为图40所示的电子设备不同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4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6-图48分别为图45所示的电子设备不同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折叠装置-1,壳体组件-2,电子设备-3,支架-10,顶面-101,底面-102,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收容空间-11,转动机构-20,第一转动件-21,第一配合孔-21a,第一转动部-210,第一转动轴-2100,第一转动孔-2101,第一容纳孔-2102,第一收容孔-2103,第一滑动部-211,第一滑块-2110,第一滑槽-2111,第一凹槽-212,第一转动轴心线-C1,第二转动件-22,第二转动部-220,第二转动轴-2200,第二转动孔-2201,第二容纳孔-2202,第二收容孔-2203,第二滑动部-221,第二滑块-2210,第二滑槽-2211,第二凹槽-222,第二转动轴心线-C2,连接件-23,第一避让空间-230,支撑机构-30,支撑件-31,支撑面-310,非支撑面-311,周侧面-312,支撑部-313,第一滚动部-314,第一滚动槽-3140,第一限位端-3140a,第二限位端-3140b,连通部-3140c,第一滚动轴-3141,导向部-315,圆弧槽-3150,圆弧轨-3151,壳体-40,本体-41,正面-410,反面-411,侧面-412,装设空间-413,凸起部-42,装饰件-50,底壁-51,侧壁-52,避让部-53,避让空间-54,柔性件-60,弯折区-61,非弯折区-6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再详细介绍下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研发并推出了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例如折叠式电子设备、滑卷式电子设备、卷轴式电子设备等等。其中折叠式电子设备因其独有的折叠性能,在展开状态时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在折叠状态时具有较小的整机尺寸,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喜爱。折叠式的电子设备从弯折方向上来说可以分为内折与外折。其中,内折指的是两半的柔性屏较壳体相互靠近并被壳体给保护起来,使得在折叠状态时用户看不到柔性屏。外折指的是两半柔性屏相较壳体相互远离,虽然柔性屏无法得到壳体的保护,但在折叠状态下依然可以使用户观看到其显示画面。并且对于内折来说,根据柔性屏折叠后的截面形状可分为U形与水滴形。其中,U形顾名思义指的是柔性屏弯折后其截面形状酷似字母U进而得到的命名。水滴形顾名思义指的是柔性屏弯折后其截面形状酷似水滴形状而得到的命名。换句话说,水滴形的柔性屏其两半屏幕之间的间距具有上小下大的特点。
无论是内折还是外折,无论是形成U形还是水滴形,目前为了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功能通常采用装设于电子设备内的折叠装置。折叠装置依靠其支撑件相对支架运动,并通过其他结构件的配合以按照预设好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从而在折叠状态时可将柔性件限制成U形或水滴形。但目前的折叠装置结构复杂且尺寸固定,导致支撑件的运动轨迹较为固定且单一,限制了折叠装置的折叠轨迹。
基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请一并参考图1-图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折叠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折叠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1,包括支架10,两个转动机构20,以及支撑机构30。其中两个转动机构20设于支架10的相对两侧,转动机构20包括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及连接件23,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支架10,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另一端均滑动连接于连接件23,且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对连接件23的滑动方向不平行。支撑机构30包括设于支架10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件31,支撑件31转动连接于连接件23,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其中,当连接件23相对支架10转动时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随同转动,且连接件23还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滑动与转动。
折叠装置1是一种能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折叠与展开、具有折叠功能的一种装置。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中,例如门锁领域、车辆领域、机械领域、电子产品领域等等。本实施方式仅以折叠装置1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中的折叠式电子设备进行示意性说明。当然折叠装置1应用于其他领域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上述提及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本实施方式仅以电子设备为手机时进行示意性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其他种类,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折叠装置1主要包括支架10、转动机构20、以及支撑机构30,本实施方式仅利用支架10、转动机构20、以及支撑机构30便可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折叠装置1只能具有上述这机构,折叠装置1还可以具有其他机构例如同步机构、悬停机构等等。接下来本实施方式将依次对支架10、转动机构20、以及支撑机构30进行详细地介绍。
支架10是折叠装置1中的基础结构件,主要起到支撑、装设的作用,可以使折叠装置1中的其他结构件装设在支架10上。并且支架10在部分实施方式中还能够起到支撑待支撑件的作用。本实施方式并不对支架10的形状、结构、材质等参数进行限制,只要能为其他结构件提供装配基础即可。其中待支撑件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柔性件,或者各种刚性件,或者其他部件。
可选地,支架10具有相背设置的顶面101与背面、及弯折连接于顶面101与底面102之间的两个第一侧面103、及两个第二侧面104,两个第一侧面103间隔设置,两个第二侧面104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侧面104弯折连接于两个第一侧面103的相对两侧。第一侧面103靠近后续的转动机构20且第一侧面103的形状为弧形以使顶面101的宽度大于底面102的宽度。由于顶面101后续需要装设各种结构件,而底面102通常不需要装配部件或装配的部件较少,因此使顶面101大,底面102小可减小支架10的尺寸,装设更多的结构件。另外,第一侧面103设计成弧形可在运动的过程中避让转动机构20或壳体等其他结构件,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干涉的问题。至于第二侧面104可以设计成平面以便后续在第二侧面104上装设其他结构件,例如助转机构、同步机构、悬停机构等等。
转动机构20是折叠装置1中的核心机构之一,主要实现折叠装置1的转动功能,并通过转动机构20的转动从而驱动与限定和转动机构20所连接的部件,使这些部件按照预设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转动机构20主要包括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及连接件23。其中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主要起转动的作用,连接件23主要起中间连接的作用,连接件23后续用于固设于壳体上。第一转动件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10上,即第一转动件21靠近支架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10上。换句话说,支架10通常是固定不动的,因此第一转动件21可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并且,第二转动件22的一端同样转动连接于支架10上,即第二转动件22靠近支架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10上。换句话说,支架10通常是固定不动的,因此第二转动件22可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至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和支架10的具体转动结构本申请在后文再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转动件2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连接件23,即第一转动件21远离支架10的一端滑动连接于连接件23。换句话说,由于第一转动件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10,且支架10是固定不动的,因此第一转动件21也只能相对支架10转动而不能进行滑动,所以是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滑动。并且第二转动件22的另一端同样滑动连接于连接件23,即第二转动件22远离支架10的一端滑动连接于连接件23。换句话说,由于第二转动件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10,且支架10是固定不动的,因此第二转动件22也只能相对支架10转动而不能进行滑动,所以是连接件23相对第二转动件22滑动。至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和支架10的具体连接结构本申请在后文再进行详细介绍。
连接件23可固设于壳体上,从而实现当壳体转动时带动连接件23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3与壳体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当连接件23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时,连接件23与壳体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连接件23与壳体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连接件23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时,连接件23与壳体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在通过各种方法例如粘接、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等方法将连接件23固设于壳体上。本实施方式仅以连接件23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本实施方式并不对第一转动件21、第二转动件22、及连接件23的形状、结构、材质等参数进行限定,只要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一端能与支架1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另一端能与连接件23滑动连接即可。
另外,第一转动件21与连接件23滑动连接时,连接件23相对于第一转动件21具有第一滑动方向(如图3中D1方向所示)。第二转动件22与连接件23滑动连接时,连接件23相对于第二转动件22具有第一滑动方向(如图3中D2方向所示)。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一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动方向不平行,换句话说第一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动方向之间可形成大于0°的夹角,即第一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动方向是相交的。上述设计可具有多种有益效果:第一,当折叠装置1处于静止状态下时由于第一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动方向不平行,因此连接件23被限制不能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进行滑动,提高了折叠装置1的稳定性。但当折叠装置1处于运动过程中时,由于第一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动方向不平行,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互配合可使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进行滑动。
支撑机构30在折叠装置1中主要用于后续支撑待支撑件,并且支撑机构30做为折叠装置1的从动机构,它可以受到转动机构20的运动轨迹的限制从而进行运动,最终实现所需的折叠形态,进而带动待支撑件弯折形成所需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机构30包括两个支撑件31,支撑件31用于支撑待支撑件,支撑件31具有用于支撑待支撑件的支撑面310。可选地,待支撑件可抵接支撑面310,或者待支撑件可与支撑面310之间具有间隙。支撑件31转动连接于连接件23,换句话说,支撑件31可相对于连接件23进行转动。支撑件31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换句话说,支撑件31可相对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滑动与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同时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转动可以理解为两个运动件可绕着转动轴线进行圆周运动,滑动可以理解为两个运动件平行运动,只有位移的变化,没有角度的变化。而两个运动件既可滑动又可转动意味着两个运动件既有位移的变化又有角度的变化,也可将这种滑动与转动称之为滚动。
本实施方式并不对支撑件31的形状、结构、材质等参数进行限定,只要支撑件31能起到支撑待支撑件、且转动连接连接件23、滑动并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的作用即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包括一个支撑机构30、以及两个转动机构20。一个支撑机构30、以及两个转动机构20构成一个整体机构,该整体机构设于支撑机构30中的支撑件31背离支撑面310的一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1包括两个支撑机构30以及四个转动机构20,每一个支撑机构30与两个转动机构20构成一个整体机构,两个整体机构均设于支撑机构30中的支撑件31背离支撑面310的一侧,且沿支撑件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1也可包括三个或以上的支撑机构30,六个或以上的转动机构20,每一个支撑机构30与两个转动机构20构成一个整体机构,三个或以上的整体机构均设于支撑机构30中的支撑件31背离支撑面310的一侧,且沿支撑件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基于上述的连接关系,使得折叠装置1不仅可进行折叠还可按照预设的折叠轨迹进行运动,得到所需的折叠形态。具体地:当连接件23相对支架10转动时,由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连接连接件23,且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转动连接支架10,因此连接件23可带动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同时由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对连接件23的滑动方向不平行,导致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在转动时还可带动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进行滑动,因此连接件23既可转动又可滑动。由于连接件23还连接支撑件31,所以连接件23在转动与滑动时可带动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滑动与转动,使两个支撑件31相互折叠与相互展开。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结构件的主动被动关系可以颠倒,例如也可以为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23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此类运动过程与原理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两个支撑件31相互平行,且两个支撑件31的至少部分位于支架10的相对两侧时,也可以理解为支撑件31靠近支架10的第一侧面103时,此时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展开的状态,换句话说折叠装置1处于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当两个支撑件31相互平行,且两个支撑件31的至少部分均位于支架10的一侧时,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支撑件31的至少部分均位于支架10的顶面101时,此时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折叠的状态,换句话说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如图6所示。当两个支撑件31相互折叠时,即折叠装置1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从图1至图6的过程,此时两个连接件23相互转动并相互靠近,同时两个连接件23还可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沿远离支架10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两个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和/或第二转动件22滑动与转动,以实现相互靠近与折叠。当两个支撑件31相互展开时,即折叠装置1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从图6至图1的过程,此时两个连接件23相互转动并相互远离,同时两个连接件23还可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沿靠近支架10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两个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和/或第二转动件22滑动与转动,以实现相互远离与展开。
当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件31与支架10可共同围设形成用于收容待支撑件的收容空间11,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可使待支撑件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或水滴形。
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通过采用支架10、转动机构20、及支撑机构30的相互配合便可实现两个支撑件31的相互折叠与相互展开,即实现折叠装置1的折叠与展开功能。并且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对连接件23的滑动方向不平行,使得连接件23在转动时还可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从而带动支撑件31同步滑动,改变了折叠装置1的整体尺寸。配合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滑动与转动,使支撑件31不仅具有转动的运动轨迹,还具有滑动的运动轨迹,使支撑件31具有更多样化的折叠轨迹,更易形成所需的折叠形态。例如可通过控制各种参数可使来调整连接件23的滑动距离,从而改变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1距支架10的高度,从而相比使支撑件31相对于不能滑动只能转动的方案来说具有更多的折叠形态。
另外,换个角度来说,由于支撑件31还可滑动,因此可改变折叠状态下折叠装置1形成的收容空间11的大小,从而降低后续待支撑件的弯折应力。例如当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1可沿远离支架10的方向滑动,从而增加收容空间11的高度,因此待支撑件可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弯折,进而降低待支撑件的弯折应力,防止待支撑件出现折痕。
可选地,当折叠装置1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1的支撑面310可与支架10的顶面101共面,使得待支撑件可抵接于支撑件31的支撑面310与支架10的顶面10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机构30还可包括设于两个支撑件31之间的承载件(图中未示出),承载件装设于支架10的顶面101上,承载件也同样具有用于支撑待支撑件的承载面。当折叠装置1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1的支撑面310与承载件的承载面共面,使得待支撑件可抵接于支撑件31的支撑面310与承载件的承载面上。
并且,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各种连接是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比如两个结构件连接包括两个结构件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个结构件或更多的其他结构件进行连接。连接还包括一体化连接和非一体化连接两种情况,一体化连接是指两个部件是一体形成并连接,非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非一体化形成并连接。
请再次参考图8,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还相对连接件23转动,以使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件31均位于支架10的同一侧,且两个支撑件31在远离支架10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两个支撑件31在靠近支架10一端之间的距离。
当折叠装置1在运动时,支撑件31除了可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滑动与转动外,支撑件31还可相对连接件23进行转动,具体地,可使支撑件31靠近支架10的一端朝向靠近连接件23的一端转动,从而使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件31在远离支架10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支撑件31在靠近支架10一端之间的距离,即两个支撑件31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间隙。换句话说,两个支撑件31与支架10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11为上小下大的形状,即水滴形的收容空间11,进而使待支撑件的截面形状为水滴形。至于具体如何设计折叠装置1的结构从而限制支撑件31的运动轨迹最终实现待支撑件的截面形状为水滴形本申请将在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也可不相对连接件23进行转动,此时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件31与支架10便可围设形成U形的收容空间11。换句话说,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件31均位于支架10的同一侧,且两个支撑件31在远离支架10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支撑件31在靠近支架10一端之间的距离,即两个支撑件31之间形成上下等宽的间隙。
关于上述提及的支撑件31可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至少一者,本申请共介绍了三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支撑件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支撑件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支撑件31同时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对于第一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考图9-图12,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的爆炸图。图12为图9所示的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包括支撑部313,及设于支撑部313靠近连接件23一侧的第一滚动部314,第一滚动部314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之间通过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一滚动轴3141配合连接,第一滚动槽3140设于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中的一者,第一滚动轴3141设于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中的另一者。
支撑件31中的支撑部313用于支撑待支撑件,因此支撑部313具有用于支撑待支撑件的支撑面310。第一滚动部314设于支撑部313靠近连接件23的一侧,即第一滚动部314设于支撑部313的下方,且第一滚动部314用于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为矩形板状,支撑件31除了具有支撑面310及与支撑面310相背的非支撑面311外,支撑件31还具有设于支撑面310与非支撑面311之间的周侧面312,第一滚动部314连接于非支撑面311且第一滚动部314相较于支撑部313靠近连接件23。
另外,支撑部313与第一滚动部314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支撑部313与第一滚动部314为一体式结构时,支撑部313与第一滚动部314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支撑部313与第一滚动部314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支撑部313与第一滚动部314为分体式结构时,支撑部313与第一滚动部314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支撑部313与第一滚动部314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因此上述提及的支撑件31与第一转动件21滑动并转动连接,即为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滑动并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之间通过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一滚动轴3141配合连接,第一滚动槽3140设于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中的一者,第一滚动轴3141设于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中的另一者。例如当第一滚动槽3140设于第一滚动部314时第一滚动轴3141设于第一转动件21上,当第一滚动槽3140设于第一转动件21上时第一滚动轴3141设于第一滚动部314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滚动槽3140设于第一滚动部314、第一滚动轴3141设于第一转动件21上进行示意性说明。具体地,第一转动件21上设有第一配合孔21a,第一滚动轴3141设于第一配合孔21a的孔壁上。可选地,第一滚动轴3141包括但不限于销钉。
第一滚动部314上设有第一滚动槽3140,第一滚动槽3140可相对第一滚动轴3141进行转动从而使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转动,同时第一滚动轴3141还可在第一滚动槽3140内进行滑动,从而使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滑动,以使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滑动并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槽3140也可设于第一转动件21开设的第一配合孔21a的孔壁上,第一滚动轴3141装设于第一滚动部314上。
另外,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滚动部314或第一转动件21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转动连接。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轴3141设于第一转动件21上,第一滚动轴3141可固设于第一转动件21上使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第一滚动槽3140相对第一滚动轴3141滑动并转动。或者第一滚动轴3141也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上,使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保持相对转动,这样依然可以使第一滚动槽3140相对第一滚动轴3141滑动并转动。可选地,当第一滚动轴3141固设于第一转动件21上时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为一体式结构时,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一转动件21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及后文仅以折叠装置1的一半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换句话说仅以折叠装置1的右半部分的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例如本实施方式仅以一个支撑件31与一个第一转动件21进行示意性说明,至于另一个支撑件31与另一个第一转动件21可与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支撑件31与一个第一转动件21做同样理解,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仅对第一种实施方式利用图示进行说明,对于第二种实施方式以及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相关附图做同样理解,具体的结构大致相同,只不过是结构件的设置位置发生了变化。具体地,对于第二种实施方式,支撑件31包括支撑部313,及设于支撑部313靠近连接件23一侧的第二滚动部,第二滚动部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之间通过第二滚动槽与第二滚动轴配合连接,第二滚动槽设于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一者,第二滚动轴设于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另一者。
第二滚动部设于支撑部313靠近连接件23的一侧,即第二滚动部设于支撑部313的下方,且第二滚动部用于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为矩形板状,支撑件31除了具有支撑面310及与支撑面310相背的非支撑面311外,支撑件31还具有设于支撑面310与非支撑面311之间的周侧面312,第二滚动部连接于非支撑面311且第二滚动部相较于支撑部313靠近连接件23。
另外,支撑部313与第二滚动部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支撑部313与第二滚动部为一体式结构时,支撑部313与第二滚动部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支撑部313与第二滚动部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支撑部313与第二滚动部为分体式结构时,支撑部313与第二滚动部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支撑部313与第二滚动部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因此上述提及的支撑件31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并转动连接,即为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并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之间通过第二滚动槽与第二滚动轴配合连接,第二滚动槽设于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一者,第二滚动轴设于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另一者。例如当第二滚动槽设于第二滚动部时第二滚动轴设于第二转动件22上,当第二滚动槽设于第二转动件22上时第二滚动轴设于第二滚动部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二滚动槽设于第二滚动部、第二滚动轴设于第二转动件22上进行示意性说明。具体地,第二转动件22上设有第二配合孔,第二滚动轴设于第二配合孔的孔壁上。第二滚动部上设有第二滚动槽,第二滚动槽可相对第二滚动轴进行转动从而使支撑件31相对第二转动件22转动,同时第二滚动轴还可在第二滚动槽内进行滑动,从而使支撑件31相对第二转动件22滑动,以使支撑件31相对第二转动件22滑动并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滚动槽也可设于第二转动件22开设的第二配合孔的孔壁上,第二滚动轴装设于第二滚动部上。可选地,第二滚动轴装包括但不限于销钉。
另外,第二滚动轴与第二滚动部或第二转动件22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转动连接。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滚动轴设于第二转动件22上,第二滚动轴可固设于第二转动件22上使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第二滚动槽相对第二滚动轴滑动并转动。或者第二滚动轴也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上,使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保持相对转动,这样依然可以使第二滚动槽相对第二滚动轴滑动并转动。可选地,当第二滚动轴固设于第二转动件22上时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为一体式结构时,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二滚动轴与第二转动件22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对于第三种实施方式,支撑件31包括支撑部313,及设于支撑部313靠近连接件23一侧的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二滚动部,第一滚动部314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之间通过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一滚动轴3141配合连接,第一滚动槽3140设于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中的一者,第一滚动轴3141设于第一滚动部314与第一转动件21中的另一者。且第二滚动部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之间通过第二滚动槽与第二滚动轴配合连接,第二滚动槽设于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一者,第二滚动轴设于第二滚动部与第二转动件22中的另一者。
本实施方式中是同时使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进行滑动与转动连接。针对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滑动并转动连接可参考上述已详细介绍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针对支撑件31相对第二转动件22滑动并转动连接可参考上述已详细介绍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换句话说,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即为同时满足第一种实施方式与第二种实施方式,因此对于第三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请参考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考图13-图14,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与连接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支撑件与连接件的爆炸图。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远离支架10的一端与连接件23通过圆弧槽3150与圆弧轨3151配合连接,圆弧槽3150设于支撑件31与支架10中的一者,圆弧轨3151设于支撑件31与支架10中的另一者。
支撑件31除了与第一转动件21和/或第二转动件22滑动并转动连接外,还与连接件23转动连接,即支撑件31远离支架10的一端与连接件23转动连接。具体地,支撑件31除了包括支撑部313与滚动部之外还可包括导向部315。导向部315用于与连接件23实现转动连接,因此支撑件31与连接件23的转动连接即为导向部315与连接件23的转动连接。导向部315设于支撑部313中与支撑面310相背的一侧表面即为非支撑面311。
可选地,导向部315与支撑部31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导向部315与支撑部313为一体式结构时,导向部315与支撑部313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导向部315与支撑部313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导向部315与支撑部313为分体式结构时,导向部315与支撑部313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导向部315与支撑部313为一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进一步可选地,支撑部313、滚动部、及导向部315三者可均为一体式结构,即支撑部313、滚动部、及导向部315均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的。或者三者均为分体式结构,即支撑部313、滚动部、及导向部315均为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结合到一起。或者三者中的部分为一体式结构,其余的部分为分体式结构,即支撑部313、滚动部、及导向部315中的部分部件是一道工序制备而成的,其余的部件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将其结合到一起。
因此支撑件31远离支架10的一端与连接件23通过圆弧槽3150与圆弧轨3151配合连接,即为导向部315与连接件23通过圆弧槽3150与圆弧轨3151配合连接。导向部315与连接件23之间通过圆弧槽3150与圆弧轨3151配合连接,圆弧槽3150设于导向部315与连接件23中的一者,圆弧轨3151设于导向部315与连接件23中的另一者。例如当圆弧槽3150设于导向部315时圆弧轨3151设于连接件23上,当圆弧槽3150设于连接件23上时圆弧轨3151设于导向部315上。本实施方式仅以圆弧槽3150设于导向部315、圆弧轨3151设于连接件23上进行示意性说明。具体地,导向部315靠近连接件23的一侧表面设有圆弧形的槽体,连接件23相对应地设置有插设于圆弧槽3150的圆弧形的块体,圆弧轨3151可设于圆弧槽3150内并抵接圆弧槽3150的内壁,且圆弧槽3150的轴心线与圆弧轨3151的轴心线共线,圆弧槽3150的轴心线与支撑件31和连接件23之间的转动轴心线共线,使得支撑件31可相对连接件23进行转动。至于圆弧槽3150与圆弧轨3151的尺寸可根据水滴形的形状来进行调整。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圆弧槽3150也可以设于连接件23上,圆弧轨3151也可设于导向部315上。
可选地,支撑部313的非支撑面311在远离支架10的一侧设有导向部315,导向部315为弧形块。进一步可选地,导向部315朝向连接件23的一侧开设有圆弧槽3150,且圆弧槽3150的相对两端贯穿导向部315靠近支撑部313的一侧表面、以及导向部315远离支架10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13的非支撑面311在对应连接件23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导向部315,两个导向部315面对面设置的表面设有圆弧槽3150,两个圆弧槽3150的轴心线共线。连接件2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圆弧轨3151,两个圆弧轨3151可分别对应插设与圆弧槽3150内。
请再次参考图12与图15,图15为图9所示的支撑件与第一转动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13具有用于支撑待支撑件的支撑面310,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二滚动槽均具有相对的第一限位端3140a与第二限位端3140b,第一限位端3140a相较于第二限位端3140b更远离支架10,且第一限位端3140a相较于第二限位部更远离支撑面310。其中,当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展开状态时,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二滚动轴定位于第一限位端3140a,当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折叠状态时,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二滚动轴定位于第二限位端3140b。
当采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时支撑件31具有第一滚动槽3140,当采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时支撑件31具有第二滚动槽,当采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时支撑件31同时具有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二滚动槽。但不论是单独采用第一滚动槽3140,还是单独采用第二滚动槽,还是同时采用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二滚动槽,对于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二滚动槽来说其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一限位端3140a与第二限位端3140b,由于滚动轴会在滚动槽内进行滑动,因此便可利用第一限位端3140a与第二限位端3140b的侧壁52来限制滚动轴的滑动,使滚动轴滑动到第一限位端3140a与第二限位端3140b时滑动终止,无法再继续滑动下去。如图12所示,第一限位端3140a相较于第二限位端3140b更远离支架10,即第一限位端3140a相较于第二限位端3140b更靠右。同时第一限位端3140a相较于第二限位端3140b更远离支撑面310,即第一限位端3140a相较于第二限位端3140b更靠下,因此第一限位端3140a位于右下的位置,第二限位端3140b则位于左上的位置。
在折叠装置1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当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展开状态时,即折叠装置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二滚动轴定位于第一限位端3140a,以防止支撑件31反折而损坏后续的待支撑件。当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折叠状态时,即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二滚动轴定位于第二限位端3140b,以防止支撑件31进一步弯折从而损坏后续的待支撑件。换句话说,当支撑件31处于完全展开时滚动轴位于右下,当支撑件31处于完全折叠时滚动轴位于左上。
因此在折叠装置1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23在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配合下朝向远离支架10的方向滑动,即连接件23朝右滑动带动支撑件31的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二滚动槽也朝右滑动,相当于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二滚动轴朝左滑动,滚动轴在滚动槽内从右下至左上,此时滚动轴便会与滚动槽侧壁52相接触,从而带动支撑件31相对连接件23通过圆弧槽3150与圆弧轨3151进行转动,使两个支撑件31与支架10共同配合围设水滴形的收容空间11,实现小型化的折叠装置1。
请再次参考图12与图1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槽3140与第二滚动槽均具有连通第一限位端3140a与第二限位端3140b的连通部3140c,连通部3140c朝向远离支撑面310的方向凸起。
不论是第一滚动槽3140还是第二滚动槽,滚动槽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滑槽,因此滚动槽除了第一限位端3140a与第二限位端3140b外,还具有连通第一限位端3140a与第二限位端3140b的连通部3140c,第一滚动轴3141与第二滚动轴在除了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外的其他状态下均位于连通部3140c内,本实施方式可使连通部3140c朝向远离支撑面310的方向凸起,即连通部3140c的形状为弧形,且该弧形向外凸起。这样便可使支撑件31的运动更平稳,在折叠装置1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当滚动轴刚离开第一限位端3140a时,滚动轴朝左下运动,随后当滚动轴运动到最低点后,再朝左上运动,直至滚动轴运动到左边与第一限位端3140a相同的高度后,滚动轴再运动时,支撑件31会相对连接件23转动,从而形成水滴形。所以本实施方式设计的形状可降低支撑件31在运动初期的转动,从而有效地保护待支撑件。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通部3140c的形状也可以为直线,或者为其他形状,只要保证第一限位端3140a与第二限位端3140b的位置即可。
请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第一转动件、及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3具有连通第一配合孔21a的第一避让空间230,第一滚动部314的部分能够设于第一避让空间230内。类似地,连接件23具有连通第二配合孔的第二避让空间,第二滚动部的部分能够设于第二避让空间内。
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和连接件23为滑动连接,因此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会设在连接件23上。又由于支撑件31的滚动部与第一转动件21和/或第二转动件22具有转动的关系,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在连接件23与第一转动件21的配合处开设第一避让空间230,利用第一避让空间230来避让第一滚动部314,当第一滚动部314在滑动与滚动时可部分设于第一避让空间230内,防止第一滚动部314在滑动与转动时和连接件23发生干涉从而阻碍运动的进行。同理,本实施方式也可在连接件23与第二转动件22的配合处开设第二避让空间,利用第二避让空间来避让第二滚动部,当第二滚动部在滑动与滚动时可部分设于第二避让空间内,防止第二滚动部在滑动与转动时和连接件23发生干涉从而阻碍运动的进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还是仅以第一避让空间230进行示意性说明,至于第二避让空间的相关结构可参考第一避让空间230的附图说明,第二避让空间相较于第一避让空间230只是设置的位置,至于其他的结构与第一避让空间230大体相同,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以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7,图17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支撑部313及两个转动机构20关于支架10呈轴对称设置,可简化折叠装置1的结构。
请一并参考图18-图19,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9为图18所示的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件的爆炸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21包括转动连接支架10的第一转动部210,及滑动连接连接件23的第一滑动部211,第一滑动部211与连接件23之间通过第一滑块2110与第一滑槽2111配合连接,第一滑块2110设于第一滑动部211与连接件23中的一者,第一滑槽2111设于第一滑动部211与连接件23中的另一者。
第一转动件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转动部210与第一滑动部211。其中第一转动部210相较于第一滑动部211更靠近支架10,即第一滑动部211相较于第一转动部210更靠近连接件23。第一转动部210用于转动连接支架10,因此上述提及的第一转动件21靠近支架10的一端与支架10转动连接即为第一转动部210与支架10转动连接。第一滑动部211用于滑动连接连接件23,因此上述提及的第一转动件21背离支架10的一端与连接件23滑动连接即为第一滑动部211与连接件23滑动连接。
另外,第一转动部210与第一滑动部21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第一转动部210与第一滑动部211为一体式结构时,第一转动部210与第一滑动部211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第一转动部210与第一滑动部211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第一转动部210与第一滑动部211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一转动部210与第一滑动部211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转动部210与第一滑动部211为一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第一滑动部211与连接件23之间通过第一滑块2110与第一滑槽2111配合连接,第一滑块2110设于第一滑动部211与连接件23中的一者,第一滑槽2111设于第一滑动部211与连接件23中的另一者。例如当第一滑块2110设于第一滑动部211时第一滑槽2111设于连接件23上。当第一滑块2110设于连接件23上时第一滑槽2111设于第一滑动部211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滑块2110设于第一滑动部211、第一滑槽2111设于连接件23上进行示意性说明。具体地,第一滑动部211整体便可视为第一滑块2110,或者在第一滑动部211的相对两端设置第一滑块2110。第一滑槽2111的相对两端可分别贯穿于连接件23靠近支架10的一侧表面,以及连接件23背离支架10的一侧表面。第一滑块2110插设于第一滑槽2111内并在第一滑槽2111内滑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件21与连接件23的滑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第一滑动部211上开设第一滑槽2111,在连接件23上设置第一滑块2110,将第一滑块2110插设于第一滑槽2111内从而使第一转动件21与连接件23实现滑动连接。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3还可设有贯穿靠近支撑部313一侧表面的第一凹槽212,第一滑槽2111还贯穿第一凹槽212的侧壁52,第一凹槽212用于容纳第一转动部210,从而防止第一转动件21与连接件23在滑动时第一转动部210与连接件23相互干涉而阻碍连接件23的滑动。
可选地,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在连接件23上沿着连接件2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请再次参考图18-图19,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件22包括转动连接支架10的第二转动部220,及滑动连接连接件23的第二滑动部221,第二滑动部221与连接件23之间通过第二滑块2210与第二滑槽2211配合连接,第二滑块2210设于第二滑动部221与连接件23中的一者,第二滑槽2211设于第二滑动部221与连接件23中的另一者。
第二转动件2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二滑动部221。其中第二转动部220相较于第二滑动部221更靠近支架10,即第二滑动部221相较于第二转动部220更靠近连接件23。第二转动部220用于转动连接支架10,因此上述提及的第二转动件22靠近支架10的一端与支架10转动连接即为第二转动部220与支架10转动连接。第二滑动部221用于滑动连接连接件23,因此上述提及的第二转动件22背离支架10的一端与连接件23滑动连接即为第二滑动部221与连接件23滑动连接。
另外,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二滑动部2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二滑动部221为一体式结构时,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二滑动部221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二滑动部221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二滑动部221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二滑动部221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二滑动部221为一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第二滑动部221与连接件23之间通过第二滑块2210与第二滑槽2211配合连接,第二滑块2210设于第二滑动部221与连接件23中的一者,第二滑槽2211设于第二滑动部221与连接件23中的另一者。例如当第二滑块2210设于第二滑动部221时第二滑槽2211设于连接件23上。当第二滑块2210设于连接件23上时第二滑槽2211设于第二滑动部221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二滑块2210设于第二滑动部221、第二滑槽2211设于连接件23上进行示意性说明。具体地,第二滑动部221整体便可视为第二滑块2210,或者在第二滑动部221的相对两端设置第二滑块2210。第二滑槽2211的相对两端可分别贯穿于连接件23靠近支架10的一侧表面,以及连接件23背离支架10的一侧表面。第二滑块2210插设于第二滑槽2211内并在第二滑槽2211内滑动,从而实现第二转动件22与连接件23的滑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第二滑动部221上开设第二滑槽2211,在连接件23上设置第二滑块2210,将第二滑块2210插设于第二滑槽2211内从而使第二转动件22与连接件23实现滑动连接。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3还可设有贯穿靠近支撑部313一侧表面的第二凹槽222,第二滑槽2211还贯穿第二凹槽222的侧壁52,第二凹槽222用于容纳第二转动部220,从而防止第二转动件22与连接件23在滑动时第二转动部220与连接件23相互干涉而阻碍连接件23的滑动。
请一并参考图20-图23,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与支撑件的截面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件与支撑件的截面示意图。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具有用于支撑待支撑件的支撑面310,第一滑块2110靠近第一转动部21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滑块2110远离第一转动部21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第二滑块2210靠近第二转动部22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滑块2210远离第二转动部22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
上述内容已提及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对连接件23的滑动方向不平行,从而在静止状态下限制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又利用滑动方向的不平行通过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来驱动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同时本申请可利用滑块与滑槽来实现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和连接件23的滑动。
本实施方式可通过设计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的角度来实现滑动方向的不平行。具体地,第一滑块2110靠近第一转动部21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滑块2110远离第一转动部21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第一滑块2110从靠近第一转动部210至远离第一转动部210的方向上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减小。也可以理解为如图20所示,第一滑块2110从左至右其与支撑面310的距离逐渐减小,即第一滑块2110是向上倾斜的。相对应地,第一滑槽2111同样也是向上即向靠近支撑件31的方向倾斜设置。
第二滑块2210靠近第二转动部22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小第二滑块2210远离第二转动部22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第二滑块2210从靠近第二转动部220至远离第二转动部220的方向上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增加。也可以理解为如图21所示,第二滑块2210从左至右其与支撑面310的距离逐渐增加,即第二滑块2210是向下倾斜的。相对应地,第二滑槽2211同样也是向下即向远离支撑件31的方向倾斜设置。
因此第一滑块2110向上倾斜设置,第二滑块2210向下倾斜设置,即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交错设置,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的方向必定不平行从而在静止状态下限制连接件23的滑动,在运动过程中驱动连接件23的滑动。并且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交错设置还分别降低每个滑块各自的倾斜角度,简化折叠装置1的结构,降低折叠装置1的厚度。例如若根据设计需要使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滑动方向相差10°,那么本申请便可使第一滑块2110向上倾斜5°,第二滑块2210向下倾斜5°,从而使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的倾斜差之和达到10°,降低了折叠装置1的整体厚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的倾斜方向也可以相互交换,例如第一滑块2110向下倾斜设置,第二滑块2210向上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的倾斜方向相同。例如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均向上倾斜,即第一滑块2110靠近第一转动部21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滑块2110远离第一转动部21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第二滑块2210靠近第二转动部22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滑块2210远离第二转动部22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此时若想时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滑动方向相差10°,那么便可使第一滑块2110向上倾斜5°,第二滑块2210向上倾斜15°,从而使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的倾斜差之和达到10°。
或者还可使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均向下倾斜,即第一滑块2110靠近第一转动部21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滑块2110远离第一转动部21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第二滑块2210靠近第二转动部22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滑块2210远离第二转动部220的一端与支撑面310之间的距离。此时若想时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滑动方向相差10°,那么便可使第一滑块2110向下倾斜5°,第二滑块2210向下倾斜15°,从而使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的倾斜差之和达到10°。
综上,由于第一滑块2110与第二滑块2210的倾斜方向不同,因此当连接件23在转动时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会驱动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进行滑动。如图22-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以第二转动件22进行示意性说明。当折叠装置1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23朝向远离支架10的方向滑动,进而使支撑件31相对连接件23转动,最终使两个支撑件31、支架10围设形成水滴形的收容空间11。当折叠装置1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23朝向靠近支架10的方向滑动,进而使支撑件31相对连接件23转动,最终使两个支撑件31完全相互展开,使两个支撑面310齐平。
请参考图24,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支架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21与支架10之间的第一转动轴心线C1平行于第二转动件22与支架10之间的第二转动轴心线C2。
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均可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转动件21相对支架10沿着第一转动轴心线C1进行转动,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沿着第二转动轴心线C2进行转动。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一转动轴心线C1平行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首先两个轴心线相互平行可使连接件23顺利转动,且连接件23在转动时带动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均相对支架10转动,防止转动时出现卡死等问题。其次,第一转动轴心线C1与第二转动轴心线C2平行设置即意味着第一转动轴心线C1与第二转动轴心线C2不重合,第一转动轴心线C1与第二转动轴心线C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这样可使折叠装置1在静止状态下,例如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或者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时使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处于静止状态,防止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可随意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提高折叠装置1的稳定性,使折叠装置1在某一状态下时实现悬停、自锁等功能。再次,第一转动轴心线C1与第二转动轴心线C2平行设置可进一步驱动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进行滑动。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上,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靠内,即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靠近支架10的中心线(如图24中C所示)。或者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靠外,即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远离支架10的中心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靠近支架10的底面102,即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靠下。或者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远离支架10的底面102,即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靠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转动轴心线C1相较于第二转动轴心线C2更靠右上进行示意性说明。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心线C1与第二转动轴心线C2可位于支架10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心线C1与第二转动轴心线C2也可位于支架10外,例如第一转动轴心线C1与第二转动轴心线C2位于支架10上方。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心线C1与第二转动轴心线C2也可以重合设置,不会影响折叠装置1的运动过程。
请一并参考图25-图26,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图26为图25所示的支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的爆炸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21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孔2101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2100设于第一转动件21与支架10中的一者,第一转动孔2101设于第一转动件21与支架10中的另一者。
本实施方式使第一转动件21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孔2101配合连接,换句话说是第一转动部210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孔2101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2100的轴心线与第一转动孔2101的轴心线相重合,且第一转动轴2100的轴心线与第一转动件21和支架10之间的第一转动轴心线C1重合,从而实现第一转动件21转动连接支架10。例如当第一转动轴2100设于第一转动部210上时第一转动孔2101设于支架10,或者当第一转动轴2100设于支架10上时第一转动孔2101设于第一转动部210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转动轴2100设于第一转动部210上第一转动孔2101设于支架10进行示意性说明。具体地,第一转动轴2100凸设于第一转动件21的相对两侧,支架10上设有同时贯穿顶面101、底面102、以及第一侧面103的第一容纳孔2102,第一转动孔2101设于第一容纳孔2102相对的两个侧壁52上,第一转动轴2100插设于第一转动孔2101内使第一转动轴2100能够在第一转动孔2101内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件21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
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采用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孔2101的配合方式,使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孔2101位于支架10内,可降低第一转动轴心线C1的位置。相对于弧形虚拟滑槽的结构形式而言,只需要在支架10上开设第一转动孔2101或者设置第一转动轴2100即可,无需设置弧形滑槽。因此可减小支架10的尺寸,减小折叠装置1的整体尺寸,实现折叠装置1的小型化。并且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孔2101的配合转动方式其尺寸与间隙更好控制,降低了折叠装置1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风险。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2100也可设于第一容纳孔2102相对的两个侧壁52上,第一转动孔2101设于第一转动部210的相对两侧,第一转动轴2100插设于第一转动孔2101内使第一转动轴2100能够在第一转动孔2101内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件21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提及的第一转动孔2101可以为通孔或为盲孔。其中通孔指的是第一转动孔2101同时贯穿结构件相对的两侧表面,盲孔指的是第一转动件21只贯穿结构件的一侧表面,因此盲孔也可称之为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在支架1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转动部210关于支架10呈轴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转动部210也可以为非对称式设置,例如两个第一转动部210的两个轴心线相互重合设置。
另外,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或支架10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转动连接。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2100设于第一转动部210上,第一转动轴2100可固设于第一转动部210上使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保持相对静止,第一转动轴2100插设于第一转动孔2101内并相对第一转动孔2101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件21相对支架10转动。或者第一转动轴2100也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部210上,使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保持相对转动,这样依然可以使第一转动轴2100在第一转动孔2101内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件21相对支架10转动。例如第一转动部210具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第一收容孔2103,第一转动轴2100贯穿第一收容孔2103,且第一转动轴2100的相对两端均凸出于第一转动部210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当第一转动轴2100固设于第一转动部210上时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为一体式结构时,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例如插接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部210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请再次参考图25-图26,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件22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孔2201配合连接,第二转动轴2200设于第二转动件22与支架10中的一者,第二转动孔2201设于第二转动件22与支架10中的另一者。
第二转动件22由于可与支架10转动件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二转动件22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孔2201配合连接,换句话说是第二转动部220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孔2201配合连接,第二转动轴2200的轴心线与第二转动孔2201的轴心线相重合,且第二转动轴2200的轴心线与第二转动件22和支架10之间的第二转动轴心线C2重合,从而实现第二转动件22转动连接支架10。例如当第二转动轴2200设于第二转动部220上时第二转动孔2201设于支架10,或者当第二转动轴2200设于支架10上时第二转动孔2201设于第二转动部220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二转动轴2200设于第二转动部220上第二转动孔2201设于支架10进行示意性说明。具体地,第二转动轴2200凸设于第二转动件22的相对两侧,支架10上设有同时贯穿顶面101、底面102、以及第二侧面104的第二容纳孔2202,第二转动孔2201设于第二容纳孔2202相对的两个侧壁52上,第二转动轴2200插设于第二转动孔2201内使第二转动轴2200能够在第二转动孔2201内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
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采用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孔2201的配合方式,使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一转动孔2101位于支架10内,可降低第一转动轴心线C1的位置。相对于弧形虚拟滑槽的结构形式而言,只需要在支架10上开设第二转动孔2201或者设置第二转动轴2200即可,无需设置弧形滑槽。因此可减小支架10的尺寸,减小折叠装置1的整体尺寸,实现折叠装置1的小型化。并且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孔2201的配合转动方式其尺寸与间隙更好控制,降低了折叠装置1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风险。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轴2200也可设于第二容纳孔2202相对的两个侧壁52上,第二转动孔2201设于第二转动部220的相对两侧,第二转动轴2200插设于第二转动孔2201内使第二转动轴2200能够在第二转动孔2201内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提及的第二转动孔2201可以为通孔或为盲孔。其中通孔指的是第二转动孔2201同时贯穿结构件相对的两侧表面,盲孔指的是第二转动件22只贯穿结构件的一侧表面,因此盲孔也可称之为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在支架1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转动部220关于支架10呈轴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转动部220也可以为非对称式设置,例如两个第二转动部220的两个轴心线相互重合设置。
另外,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或支架10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转动连接。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轴2200设于第二转动部220上,第二转动轴2200可固设于第二转动部220上使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保持相对静止,第二转动轴2200插设于第二转动孔2201内并相对第二转动孔2201转动,从而使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转动。或者第二转动轴2200也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部220上,使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保持相对转动,这样依然可以使第二转动轴2200在第二转动孔2201内转动,从而使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转动。例如第二转动部220具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第二收容孔2203,第二转动轴2200贯穿第二收容孔2203,且第二转动轴2200的相对两端均凸出于第二转动部220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当第二转动轴2200固设于第二转动部220上时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为一体式结构时,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例如插接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二转动轴2200与第二转动部220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可选地,如上述已提及的若第一转动件21和支架10之间的第一转动轴心线C1、及第二转动件22和支架10之间的第二转动轴心线C2重合共线时,此时第一转动轴2100与第二转动轴220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利用该一体式的转动轴同时插设于第一转动孔2101与第二转动孔2201内,从而实现第一转动件21转动连接支架10,以及第二转动件22转动了连接支架10。
除了上述结构件之外折叠装置1也可包括同步机构或悬停机构,同步机构用于使当支架10一侧的连接件23转动从而带动支撑件31运动时,可通过同步机构使支架10另一侧的支撑件31做同步且反向的运动,实现两个支撑件31的同步折叠与同步展开。悬停机构用于使当连接件23转动一定角度时此时若撤去外力,连接件23可保持固定不动实现静止状态,连接件23不会自动回落。至于同步机构与悬停机构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在此不进行展开介绍。另外本申请除了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1外,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该折叠装置1装配而成的壳体组件2。
请一并参考图27-图35,图2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8为图27所示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爆炸图。图29为图27所示的壳体组件的正视图。图30-图31分别为图27所示的壳体组件不同部分的截面示意图。图3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3为图32所示的壳体组件的正视图。图34-图35分别为图32所示的壳体组件不同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包括两个壳体、及如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两个壳体的至少部分设于折叠装置1的相对两侧,且折叠装置1的连接件23固定于壳体。
壳体组件2是一种组合式的部件,即壳体组件2包含了至少两种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2主要包括壳体与上述实施方式介绍的折叠装置1。壳体主要用于装设和承载结构件,例如可在壳体上承载待支撑件,可在壳体内设置例如电路板、电池、摄像头等结构件。因此壳体主要起装设、保护等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表面还可充当外观面,因此可对壳体的表面进行相应地设计,使壳体具有独特的外面效果。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壳体的形状、材质、结构等参数进行限定,只要能实现装设与保护的作用即可。例如壳体的材质可以为全部均为金属,或者全部均为塑料,或者部分为金属,部分为塑料。
折叠装置1的连接件23固定于壳体,换句话说,壳体与连接件2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壳体与连接件23为一体式结构时,壳体与连接件23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壳体与连接件23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壳体与连接件23为分体式结构时,壳体与连接件23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例如螺钉连接、粘接、卡接等方式组装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壳体与连接件23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两个壳体的至少部分设于折叠装置1的相对两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壳体的全部可均设于折叠装置1的相对两侧,例如每个壳体设于支架10的第一侧面10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壳体的部分设于折叠装置1的相对两侧,至于其他部分则设于折叠装置1的其他侧边。例如每个壳体的部分设于支架10的第一侧面103,其余部分设于支架10的底面102。
壳体固设于连接件23上时,当壳体受到用户施加的外力或者其他机构给予的外力时,壳体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连接件23转动,连接件23转动可带动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进行转动,同时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驱动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带动支撑件31、壳体也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滑动,使得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和/或第二转动件22滑动与转动。同时支撑件31在相对第一转动件21和/或第二转动件22滑动与转动的过程中还可相对连接件23转动,直至两个支撑件31与支架10弯折成水滴状或者展开成水平状。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2,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可改变壳体组件2的整体尺寸,并形成多样化的运动轨迹。
请一并参考图36-图37,图3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与装饰件的配合示意图。图37为图36所示的壳体组件与装饰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2还包括装饰件50,装饰件50包括底壁51、及与底壁51周缘弯折连接的侧壁52,折叠装置1的支架10固设于底壁51。
壳体组件2除了包括壳体与折叠装置1外,还可包括装饰件50。装设件主要用于装设折叠装置1,为折叠装置1提供装设基础,并且装饰件50还可保护折叠装置1,防止折叠装置1接触外界而损坏。同时装饰件50可与两个壳体共同构成壳体组件2的外观面,因此可同样对装饰件50的表面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壳体组件2的外观性能。本实施方式并不对装饰件50的材质、形状、结构等参数进行限定,只要装饰件50能够实现装设、保护、及外观等作用即可。
装饰件50可包括底壁51,及与底壁51周缘弯折连接的侧壁52,本实施方式可将支架10固设于底壁51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采用螺钉等方式将支架10螺钉连接至底壁51上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例如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可选地,壳体组件2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叠装置1,多个折叠装置1沿底壁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底壁51上。
请一并参考图38-图39,图3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装饰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装饰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1的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包括避让部53,避让部53用于避让侧壁52。或者,侧壁52设有避让空间54,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能够设于避让空间54内。
由于装饰件50的侧壁52的存在,导致壳体组件2中的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在运动至展平状态时有可能会与侧壁52发生干涉,从而阻碍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的转动。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两种解决的实施方式。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上避让部53,利用该避让部53来避让侧壁52。具体地,可在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靠近底壁51的一侧设置避让部53,并使避让部53朝向远离侧壁52的方向凸起,从而防止侧壁52与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22发生干涉。可选地,避让部53可设于第一转动件21的第一转动部210、及第二转动件22的第二转动部220上。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侧壁52上设置两个避让空间54,这样当两个支撑件31完全展平时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能够分别设于一个避让空间54内,从而防止侧壁52与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22发生干涉。具体地,避让空间54可同时贯穿侧壁52背离底壁51的一侧表面、侧壁52靠近支架10的一侧表面、以及侧壁52远离支架10的一侧表面。至于底壁51可不开设避让空间54,使用户从外界无法透过底壁51看到壳体组件2的内部情况,可更有效地保护壳体组件2。
另外,不管是在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上设置避让部53还是在在侧壁52上设置避让空间54,除了具有避让的功能外,还可利用上述的避让设计,在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展开的状态时使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和侧壁52相接触,利用侧壁52来限位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防止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反折从而损坏壳体组件2。
请再次参考图27-图28,本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本体41及设于本体41一侧的凸起部42,连接件23固设于凸起部42上,当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展开状态时,两个凸起部42设于装饰件50背离折叠装置1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两个壳体的部分设于折叠装置1的相对两侧的具体结构。壳体包括本体41与凸起部42,其中本体41用于承载待支撑件,且本体41内具有用于收容并装设各种各样结构件的空间,例如可在壳体内装设电池、电路板、摄像模组等等。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包括两个壳体,每个壳体的本体41内可设有不同的结构件。凸起部42主要用于装设折叠装置1中的连接件23,并且凸起部42还可起到保护折叠装置1的作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部42内也可相应设置一些尺寸较小的结构件例如小板。
本体41与凸起部4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本体41与凸起部42为一体式结构时,本体41与凸起部42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本体41与凸起部42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本体41与凸起部42为分体式结构时,本体41与凸起部42是分开制备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例如插接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仅以本体41与凸起部42为一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
本体41具有相背设置的正面410、反面411、以及弯折连接于正面410与反面411之间且靠近折叠装置1的侧面412。其中正面410后续用于支撑待支撑件,反面411用于充当壳体组件2的外观面,侧面412则用于设置凸起部42。具体地,凸起部42设于侧面412且靠近反面411的一侧,这样凸起部42与本体41可形成一个台阶结构,即形成一个向上的装设空间413,而连接件23与部分支撑件31便可设于装设空间413内,且连接件23固设于凸起部42靠近正面410的一侧表面上。可选地,凸起部42背离正面410的一侧表面与本体41的背面齐平,可提高壳体表面的平整度。
当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展开时,即壳体组件2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凸起部42可设于装饰件50背离折叠装置1的一侧,这样便可使整个折叠装置1设于两个壳体的装设空间413内,并利用两个凸起部42来遮挡装饰件50与折叠装置1,使壳体组件2从外观上更加简洁。可选地,当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展开时,两个凸起部42可相互抵接,或者两个凸起部42之间可具有一定的间隙。
当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折叠时,即壳体组件2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凸起部42连同各自连接的本体41设于折叠装置1与装饰件50的相对两侧,且两个壳体与装饰件50共同构成壳体组件2的装饰件50。可选地,装饰件50的侧壁52的形状为弧形,从而在壳体的转动过程中壳体避让壳体,防止壳体与侧壁52发生干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壳体组件2装配形成的电子设备。请一并参考图40-图48,图4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1为图40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爆炸图。图42-图44分别为图40所示的电子设备不同部分的截面示意图。图4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6-图48分别为图45所示的电子设备不同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电子设备3包括柔性件60及如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2,柔性件60设于壳体组件2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3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本实施方式对电子设备3的种类并不进行限定。本实施方式仅以电子设备3为手机进行示意性说明。
电子设备3包括柔性件60及壳体组件2,柔性件60是一种具有一定柔性的结构件,相较于刚性件柔性件60可进行一定的弯折。例如柔性件60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备相应功能的柔性部件,或者为固定贴合有柔性支撑板的柔性部件,如贴合有柔性钢板的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等。柔性件60设于壳体组件2的一侧,且可随着壳体组件2折弯或者展平。具体地,柔性件60具有弯折区61、以及设于弯折区61相对两侧的非弯折区62。其中弯折区61对应贴合折叠装置1设置,非弯折区62对应固设于壳体40的正面410。弯折区61的柔性件60由于对应贴合于折叠装置1上,折叠装置1在运动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因此能带动弯折区61的柔性件60也同样弯折,从而随电子设备3的运动折弯或展平。非弯折区62由于固设于壳体40上,壳体40只会发生相对的转动运动,壳体40本身并不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因此即使壳体40转动,壳体40上的柔性件60也不进行弯折。
电子设备3同样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其中展开状态指的是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展开时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柔性件60展平时的状态,或者说柔性件60的显示面齐平时的状态。折叠状态指的是两个支撑件31处于完全相互折叠时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柔性件60弯折且两半柔性件60相互靠近时的状态,或者说柔性件60的显示面弯折时的状态。当电子设备3欲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时,即电子设备3需要进行弯折时,此时用于只需朝电子设备3的中心推动或拉拽壳体40,便可让壳体40进行转动,壳体40转动的过程中便可带动固设于壳体40上的连接件23以及柔性件6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件23连接的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在连接件23上的滑动方向不平行,因此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可驱使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向外滑动,一并带动壳体40与支撑件31向远离支架10的方向滑动。在连接件23滑动与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和/或第二转动件22通过滚动槽与滚动轴实现滑动与转动。由于滚动槽的第一限位端3140a处于右下位置,第二限位端3140b处于左上的位置,因此当滚动轴从第一限位端3140a至第二限位端3140b的过程中还可带动支撑件31靠近支架10的一端相对连接件23朝向靠近连接件23的方向转动,同样使支撑件31上柔性件60朝靠近连接件23的方向弯曲。最终当壳体40转动90°后,两个壳体40上的非弯折区62的柔性件60相互抵接,从而使得电子设备3在两个壳体40处没有间隙,可实现完全抵接,不仅可有效保护柔性件60还可降低电子设备3的厚度。折叠装置1上的弯折区61的柔性件60则形成上小下大的水滴形状。
当电子设备3想要重新从折叠状态回归到展开状态时,用户只需要向外拽壳体40,使壳体40进行转动,壳体40转动的过程中便可带动固设于壳体40上的连接件23以及柔性件6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件23连接的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在连接件23上的滑动方向不平行,因此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可驱使连接件23相对第一转动件21与第二转动件22向内滑动,一并带动壳体40与支撑件31向靠近支架10的方向滑动。在连接件23滑动与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支撑件31相对第一转动件21和/或第二转动件22通过滚动槽与滚动轴实现滑动与转动。在滚动轴从第二限位端3140b至第一限位端3140a的过程中还可带动支撑件31靠近支架10的一端相对连接件23朝向远离连接件23的方向转动,使支撑件31重新回到展平的位置,进而带动支撑件31上的柔性件60朝向远离连接件23的方向反向弯曲,使柔性件60具有回复展平的趋势。最终当壳体40反向转动90°后,两个支撑件31重新恢复到完全展开的状态,柔性件60也重新恢复到表面齐平的形状。
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3,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2可改变电子设备3设备的整体尺寸并形成多样化的运动轨迹,使柔性件60更易形成所需的形状。并且还可降低柔性件60的弯折应力。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两个转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两侧,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均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所述连接件的滑动方向不平行;以及
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随同转动,且所述连接件还相对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滑动,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滑动与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两个所述支撑件处于完全相互折叠状态时两个所述支撑件均位于所述支架的同一侧,且两个所述支撑件在远离所述支架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两个所述支撑件在靠近所述支架一端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及设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第一滚动部,所述第一滚动部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滚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通过第一滚动槽与第一滚动轴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滚动槽设于所述第一滚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一滚动轴设于所述第一滚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中的另一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及设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第二滚动部,所述第二滚动部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滚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通过第二滚动槽与第二滚动轴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滚动槽设于所述第二滚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滚动轴设于所述第二滚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中的另一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待支撑件的支撑面,所述第一滚动槽与所述第二滚动槽均具有相对的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端更远离所述支架,且所述第一限位端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更远离所述支撑面;
其中,当两个所述支撑件处于完全相互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滚动轴与所述第二滚动轴定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当两个所述支撑件处于完全相互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滚动轴与所述第二滚动轴定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槽与所述第二滚动槽均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方向凸起。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滚动轴设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滚动轴设于所述第二配合孔的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配合孔的第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滚动部的部分能够设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内;所述连接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第二避让空间,所述第二滚动部的部分能够设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一转动部,及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一滑槽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二转动部,及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用于支撑待支撑件的支撑面,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的第一转动轴心线平行或者重合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的第二转动轴心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转动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转动孔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转动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转动孔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
14.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两个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折叠装置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折叠装置的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一侧的凸起部、以及装饰件,其中所述装饰件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周缘弯折连接的侧壁,所述折叠装置的支架固设于所述底壁;所述连接件固设于所述凸起部上,当两个所述支撑件处于完全相互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装饰件背离所述折叠装置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的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包括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避让所述侧壁;或者,所述侧壁设有避让空间,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能够设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件及如权利要求14-16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柔性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一侧。
CN202210618514.8A 2022-05-31 2022-05-31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189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8514.8A CN117189763A (zh) 2022-05-31 2022-05-31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8514.8A CN117189763A (zh) 2022-05-31 2022-05-31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9763A true CN117189763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85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8514.8A Pending CN117189763A (zh) 2022-05-31 2022-05-31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97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06817B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70223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601484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658513B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7189763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189766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189765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847076A (zh) 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7189762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20067475U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7189764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948340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WO2023231366A1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371A1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21443069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3231368A1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21652625U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8361450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8793684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7989217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118564546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8361453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219975126U (zh) 转轴机构、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