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6508A -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6508A
CN117176508A CN202210593604.6A CN202210593604A CN117176508A CN 117176508 A CN117176508 A CN 117176508A CN 202210593604 A CN202210593604 A CN 202210593604A CN 117176508 A CN117176508 A CN 117176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unit
baseband processing
standby
uni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3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石
穆东栋
罗鸣
刘清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936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650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2669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4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6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6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其中,接入网络,包括分布式基站,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及至少一组射频拉远单元组;其中: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射频拉远单元,并且,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的站址相同;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一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以及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接成至少两个环网结构,各所述环网结构之间相同站址的射频拉远单元不同。

Description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分布式基站指把传统的基站分为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简称为RRU)和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简称为BBU)。其中,BBU负责完成无线信号的基带处理部分,RRU负责完成基带信号的变频调制和信号放大,BBU和RRU之间通过标准接口,采用光纤相连接,完成数字基带信号的传递。
目前在GSM系统和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广泛使用分布式基站进行组网。实际组网时,可以将若干个独立的射频拉远单元RRU通过光纤进行拉远;BBU和RRU之间的拓扑组网方式一般采用单BBU环形组网方式。
相关技术中,单BBU环形组网方式的组网图如图1所示,在单BBU环形组网场景下,当有RRU或者光纤异常后,业务只能通过倒换到其他基带板上以尽快恢复,但是在倒换的过程中会出现短暂的业务中断,使得基站设备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单BBU环形组网方式,当有RRU或者光纤异常后,在倒换的过程中会出现短暂的业务中断,使得基站设备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络,包括分布式基站,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及至少一组射频拉远单元组;
其中: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射频拉远单元,并且,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的站址相同;
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一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以及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接成至少两个环网结构,各所述环网结构之间相同站址的射频拉远单元不同。
可选的,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通过光纤和/或高速电缆进行连接;
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之间通过交换机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均包括:至少两对传输接口,其中,一对传输接口,用于与该单元的上级节点单元进行数据传输,另一对传输接口,用于与该单元的下级节点单元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均包括主控板;
所述主控板用于检测设备间的连接情况,以及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工作情况,其中,所述设备间包括: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之间,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应用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接入网络中的主用基带处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
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判断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是否符合倒换条件;
如果符合所述倒换条件,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可选的,所述链路状态包括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备用基带单元之间的第一链路状态,以及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环网结构到所述备用基带单元的第二链路状态;
所述倒换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并且所述第二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可选的,所述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包括:
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基于所述环网结构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第一心跳;
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直接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第二心跳;
根据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心跳和所述第二心跳的接收情况,确定所述链路状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心跳和所述第二心跳的接收情况,确定所述链路状态,包括:
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续第一预设次数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心跳时,确定所述链路状态中第一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续第二预设次数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心跳时,确定所述链路状态中第二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可选的,所述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包括:
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倒换命令,以使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倒换命令写入自身的光口寄存器,并切换为主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系统,应用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接入网络,包括:
主用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判断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是否符合倒换条件;如果符合所述倒换条件,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备用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在符合所述倒换条件时,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射频拉远单元,用于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后,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接收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通过将接入网络中的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及至少一组射频拉远单元组,连接设置成至少两个环网结构,并且各所述环网结构之间相同站址的射频拉远单元不同。如此,即使在任一环网结构中射频拉远单元或光纤异常后,可以无需倒换,由该异常的射频拉远单元同址的射频拉远单元所在的环网结构进行业务的处理,提高了基站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组网方式的硬件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网络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接入网络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故障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入网络,参见图2,该接入网络包括分布式基站,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主用基带处理单元201、备用基带处理单元202,及至少一组射频拉远单元组203;其中:
每组射频拉远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射频拉远单元2031,并且,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的站址相同;
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一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以及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接成至少两个环网结构,各所述环网结构之间相同站址的射频拉远单元不同。
如此,即使在任一环网结构中射频拉远单元或光纤异常后,可以无需倒换,由该异常的射频拉远单元同址的射频拉远单元所在的环网结构进行业务的处理,提高了基站设备的稳定性。
其中,射频拉远单元组中射频拉远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每个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射频拉远单元的数量越多,构成的环网结构越多,过多的环网结构同样也会使成本较高,优选的,本申请中将射频拉远单元组中射频拉远单元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主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与备BBU是相对而言,二者结构相同。一般的,对于两个BBU而言,可以设置其中一个为默认主BBU。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以射频拉远单元组的数量为3个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在图3中,射频拉远单元1(Remote Radio Unit,RRU)和RRU2同站址部署,RRU3和RRU4同站址部署,RRU5和RRU6同站址部署;RRU1和RRU2同时覆盖cell(小区)1,RRU3和RRU4同时覆盖cell2,RRU5和RRU6同时覆盖cell3;主BBU、RRU1、RRU3、RRU5和备BBU连接成第一环网结构,主BBU、RRU2、RRU4、RRU6和备BBU连接成第二环网结构。以第一环网结构出现异常为例,例如,其中的RRU3发生故障,则对于第一环网结构中RRU3之后的链路将不能正常提供业务,但是,由于RRU3和RRU4为同站址,因此,在RRU3故障后,可以由第二环网结构中的RRU4为该站址的小区提供服务,并且,由于RRU4所在的第二环网结构依旧在正常运行,因此,无需进行BBU的倒换,也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同理的,RRU1和RRU2同时工作,当RRU1异常时,RRU2可以继续工作,cell1可以继续提供服务。RRU3和RRU4同时工作,当RRU3或者RRU4异常时,cell2可以继续提供服务。RRU5和RRU6同时工作,当RRU5或者RRU6异常时,cell3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在该接入网络下,流量是单个RRU的两倍,进而,能够提高服务的可靠性。
其中,在该接入网络的各设备之间,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通过光纤和/或高速电缆进行连接;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之间通过交换机连接。
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均包括:至少两对传输接口,其中,一对传输接口,用于与该单元的上级节点单元进行数据传输,另一对传输接口,用于与该单元的下级节点单元进行数据传输。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容灾,将主BBU与备BBU异地部署,两个BBU之间一般相隔3到5公里左右,将两个BBU之间通过两对光纤将RRU连接,环头和环尾相连,BBU和RRU通过光纤拉远,从而,在主备倒换时,能够通过另一路光纤进行通信。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均包括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用于检测设备间的连接情况,以及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工作情况,其中,所述设备间包括: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之间,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
在基带处理单元中通过主控板检测设备间的连接情况和设备的工作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应对设备或光纤故障的情况。
具体的,可以通过主BBU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CPRI)心跳包,以及向备BBU发送网络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心跳包的方式,检测链路间工作情况,精确判定是设备间的链路异常还是真正的设备发生异常。
示例性的,若其中一个环网结构中未能接受到心跳包,而主BBU与备BBU间心跳正常,则可能是由于该环网结构中的RRU故障或光纤故障,此时,采用另外一条环网结构继续提供服务即可,无需进行BBU设备间的倒换。若主BBU与备BBU之间心跳异常,而环网结构中主BBU与RRU之间心跳正常,则由于主BBU与RRU之间依然能够保持心跳,从而,能够继续提供服务,则无需进行BBU设备间的倒换。
进而,主BBU能够准确判决是否需要通过BBU设备倒换来保证业务不中断,提高BBU备份的可靠性。极大提高了BBU设备异常的容灾处理,使得BBU环网能够进行正式商用。
本申请的接入网络,基于5G的网络架构新的基站设备组网方式下,组网简单可行,如果BBU异常可以准确倒换,如果单根光纤或者单个RRU异常,业务不倒换,同时兼顾了设备正常情况下,小区业务流量提升,提升用户体验,设备异常时尽量降质不倒换,如果一定需要倒换,可以精确进行故障检测判决,确保准确倒换,提升设备可靠性。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接入网络中的主用基带处理单元,相同之处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的故障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
步骤S402,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判断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是否符合倒换条件。
步骤S403,如果符合所述倒换条件,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通过上述步骤401至步骤403,本发明通过将接入网络中的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及至少一组射频拉远单元组,连接设置成至少两个环网结构,并且各所述环网结构之间相同站址的射频拉远单元不同。如此,即使在任一环网结构中射频拉远单元或光纤异常后,可以无需倒换,由该异常的射频拉远单元同址的射频拉远单元所在的环网结构进行业务的处理,提高了基站设备的稳定性。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状态包括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备用基带单元之间的第一链路状态,以及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环网结构到所述备用基带单元的第二链路状态;
所述倒换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并且所述第二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通过两链路的心跳,对主BBU进行状态监测,基于上述实施例,若其中一个环网结构(即第一链路)中未能接受到心跳包,而主BBU与备BBU间心跳正常,则可能是由于该环网结构中的RRU故障或光纤故障,此时,采用另外一条环网结构继续提供服务即可,无需进行BBU设备间的倒换。若主BBU与备BBU之间(即第二链路)心跳异常,而环网结构中主BBU与RRU之间心跳正常,则由于主BBU与RRU之间依然能够保持心跳,从而,能够继续提供服务,则无需进行BBU设备间的倒换。基于此,在第一链路状态和所述第二链路状态均链路异常时,可认为主BBU发生异常,此时将主BBU与备BBU进行倒换,由备BBU接管相关业务,从而保障服务。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包括:
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基于所述环网结构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第一心跳;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直接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第二心跳;根据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心跳和所述第二心跳的接收情况,确定所述链路状态。
对于接入网络中的主BBU,通过发送心跳包的方式,检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具体的,主BBU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环网结构中的UUR传输心跳包值至备BBU,以及,主BBU直接通过与备BBU之间的交换机,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向备BBU发送第二心跳,从而使备BBU获取第一心跳和第二心跳,根据其接收心跳的情况,确定链路状态。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定,例如,第一预设时长为1至3秒,第二预设时长为1至3秒。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心跳和所述第二心跳的接收情况,确定所述链路状态,包括:
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续第一预设次数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心跳时,确定所述链路状态中第一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续第二预设次数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心跳时,确定所述链路状态中第二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具体的,主BBU对两个链路发送心跳,进行链路监测。对于第一链路,若备BBU连续多次未接收到该心跳,则认为该心跳丢失;同样的,备BBU也会向主BBU发送心跳包,若主BBU连续多次未接收到该心跳,则认为该心跳丢失,即第一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对于第二链路,主BBU向备BBU发送心跳,若备BBU连续多次未接收到该心跳,则认为心跳丢失;同样的,备BBU向主BBU发送心跳,若主BBU连续多次未接收到该心跳,则认为心跳丢失,即第二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其中,第一预设次数和第二预设次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定,例如,第一预设次数为3至5秒,第二预设次数为3至5秒。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包括:
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倒换命令,以使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倒换命令写入自身的光口寄存器,并切换为主工作状态。
具体的,在确定主BBU与备BBU需要设备倒换时,由主BBU向备BBU发送倒换命令,主BBU退出服务,备BBU在接收到倒换命令后,将倒换命令写入自身的光口寄存器,将工作状态切换为主工作状态,并完成光口倒换。进而,倒换后的备BBU向与其连接的RRU发送接管指令,以通知RRU从该BBU接收数据。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主BBU和备BBU上电完成,两个基站上的主备小区都建立完成,初始默认主BBU上的小区工作,终端接入主BBU上的小区,两个BBU开始心跳监测,框间心跳正常,CPRI链路心跳正常,系统进入稳态。
一般的,在主BBU和备BBU中均包括主控板和基带板,在进行心跳时,对于第一链路,主BBU的主控板在基站设备环网场景,周期2s发送心跳到主BBU的基带板;主BBU的基带板收到主BBU的主控板的CPRI心跳命令,在配置拓扑的光口上,设置心跳控制字;备BBU的基带板周期2s检测拓扑光口上收到CPRI心跳控制字,并上报给备BBU的主控板;备BBU的主控板连续3次未收到心跳,则认为心跳丢失。反方向的CPRI链路心跳流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第二链路,从主BBU到备BBU方向,主BBU的主控板在双BBU环网场景,周期2s发送心跳到备BBU的主控板;备BBU的主控板连续三次未收到心跳,则认为心跳丢失。反方向的IP链路心跳流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链路监测结果,如果检测到框间IP心跳异常,同时CPRI链路心跳异常,主备BBU整体倒换(此情况可能是发生在主BBU掉电的场景)。
如果检测到框间IP心跳异常,同时CPRI链路心跳正常,主备BBU维持现状,主备BBU不倒换(此情况可能是发生在拔掉框间(即主备BBU之间)连线场景)。
如果检测到框间IP心跳正常,同时CPRI链路心跳异常,主备BBU维持现状,主备BBU不倒换(此情况可能是发生在RRU掉电场景)。
如果检测到框间IP心跳正常,同时CPRI链路心跳正常,主备BBU维持现状,主备BBU不倒换(此情况时系统处于稳态场景)。
进而,本申请能够做到RRU故障或者光纤异常后不倒换,可以减少业务中断,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故障处理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铁路、矿井等对设备可靠性要求高的通讯领域的基站设备中。通常无线基站设备由BBU和RRU组成,铁路上通过基站设备承载列车的控制调度信息,需要考虑业务不能中断或者减少中断,如果业务中断后需要能尽快恢复业务,如果业务中断长时间不能恢复,列车就会出现降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应用本申请的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BBU冗余备份组网中,主BBU与备BBU异站址设置,当主BBU故障时,备BBU仍能正常工作,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持续可用,能够提高基站设备的可靠性。
另外,5G网络里边扁平化,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控制节点或已不存在,本申请中的接入网络无需BSC参与,从而提高本申请接入网络的适用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系统,该故障处理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故障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故障处理系统包括:
主用基带处理单元601,用于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判断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是否符合倒换条件;如果符合所述倒换条件,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备用基带处理单元602,用于在符合所述倒换条件时,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射频拉远单元603,用于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后,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接收数据。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故障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接入网络,包括分布式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及至少一组射频拉远单元组;
其中: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射频拉远单元,并且,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的站址相同;
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每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组中的一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以及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接成至少两个环网结构,各所述环网结构之间相同站址的射频拉远单元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通过光纤和/或高速电缆进行连接;
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之间通过交换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均包括:至少两对传输接口,其中,一对传输接口,用于与该单元的上级节点单元进行数据传输,另一对传输接口,用于与该单元的下级节点单元进行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均包括主控板;
所述主控板用于检测设备间的连接情况,以及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工作情况,其中,所述设备间包括: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之间,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之间。
5.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络中的主用基带处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
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判断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是否符合倒换条件;
如果符合所述倒换条件,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状态包括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与备用基带单元之间的第一链路状态,以及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环网结构到所述备用基带单元的第二链路状态;
所述倒换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并且所述第二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包括:
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基于所述环网结构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第一心跳;
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直接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第二心跳;
根据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心跳和所述第二心跳的接收情况,确定所述链路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心跳和所述第二心跳的接收情况,确定所述链路状态,包括:
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续第一预设次数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心跳时,确定所述链路状态中第一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连续第二预设次数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心跳时,确定所述链路状态中第二链路状态为链路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包括:
向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发送倒换命令,以使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倒换命令写入自身的光口寄存器,并切换为主工作状态。
10.一种故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络,包括:
主用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环网结构的链路状态;根据所述链路状态,判断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和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是否符合倒换条件;如果符合所述倒换条件,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备用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在符合所述倒换条件时,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
射频拉远单元,用于在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与所述主用基带处理单元倒换后,从所述备用基带处理单元接收数据。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93604.6A 2022-05-27 2022-05-27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71765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3604.6A CN117176508A (zh) 2022-05-27 2022-05-27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PCT/CN2023/072669 WO2023226458A1 (zh) 2022-05-27 2023-01-17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3604.6A CN117176508A (zh) 2022-05-27 2022-05-27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6508A true CN117176508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18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3604.6A Pending CN117176508A (zh) 2022-05-27 2022-05-27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6508A (zh)
WO (1) WO20232264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133A (zh) * 2011-08-10 2012-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站点共小区组网方法、基带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系统
US20170250927A1 (en) * 2013-12-23 2017-08-31 Dali Systems Co. Ltd. Virtu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sin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of remotes and digital multiplexing switches
CN206620298U (zh) * 2016-12-31 2017-11-07 南京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铁路stp系统的lte无线冗余组网结构
CN107948948B (zh) * 2017-11-07 2020-12-22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te-r分布式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6458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555B (zh) 通信设备间的主备倒换方法、通信设备和系统及服务请求设备
CN103188712B (zh) 分布式基站冗余覆盖网络系统及无线信号处理的方法
KR100374025B1 (ko) 무선통신망에서 오류가 있는 오버헤드 채널의 선택적인복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088372B (zh) 一种心跳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9981353B (zh) 一种机框式网络通信设备中的邻站冗余保护方法及系统
JP5012295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障害時のエリア救済方法
CN104184640A (zh) 一种环形组网的基站系统及故障自愈方法、装置
CN101909316B (zh) 操作维护方法及系统
CN112218321B (zh) 主备链路切换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036724A (zh) 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组合设备
CN113225670A (zh) 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的异构无线网络及其垂直切换方法
CN101860888B (zh) 一种通过无线链路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7176508A (zh) 接入网络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4222321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接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125099B (zh) 传输设备、传输系统和故障通知方法
CN102571310B (zh) 语音信箱业务的容灾方法及装置
CN102340407A (zh) 保护倒换方法及系统
CN111343659A (zh) 一种处理网络异常的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处理单元
CN102724692B (zh) 呼叫处理方法、系统和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CN110891278A (zh) 桥型组网方法、设备、分布式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CN110192352B (zh) 无线设备自动冗余结构
CN103414635A (zh) 基于非相干网络数据通信的路由备份装置及方法
JP2016146594A (ja) 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867865B2 (ja) 予備回線切替制御方式
CN116209028A (zh) 一种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