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8759A -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 - Google Patents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8759A
CN117158759A CN202311305611.2A CN202311305611A CN117158759A CN 117158759 A CN117158759 A CN 117158759A CN 202311305611 A CN202311305611 A CN 202311305611A CN 117158759 A CN117158759 A CN 117158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gear
power output
driving
speed re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056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angmi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angmi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angmi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angmi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056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87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8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87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窗帘收放装置包括:齿链;外壳体和驱动电机,齿链伸入外壳体内;减速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入减速器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减速器具有第一动力输出部;动力输出组件,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动力输出轴、离合件和驱动齿轮,动力输出轴插入第一动力输出部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离合件设于动力输出轴和驱动齿轮之间,驱动齿轮用于驱动齿链运动;其中,驱动电机、减速器、动力输出组件同轴设置。由此,通过将离合件设置于驱动齿轮内,并且使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组件均伸入减速器内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可以缩短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隐蔽安装于室内。

Description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窗帘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具有该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的电动窗帘。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窗帘收放装置用于自动收放窗帘布,以减少用户手动操作,从而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设计。现有的窗帘收放装置中,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离合器连接,且离合器通过传动轴与减速器连接,且减速器通过传动轴与驱动齿轮连接,如此造成现有的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较长,窗帘收放装置难以在室内隐蔽安装,从而造成窗帘收放装置安装于室内时容易被用户观察到,进而导致电动窗帘不满足外观设计要求,影响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尽量避免窗帘收放装置安装于室内时被用户观察到,提升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
本申请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动窗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包括:齿链,所述齿链具有第一啮合齿,且所述齿链适于挂载窗帘布;外壳体和驱动电机,所述外壳体具有避让口,所述外壳体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避让口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齿链穿过所述避让口且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入所述减速器内以与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用于对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减速增矩,所述减速器具有第一动力输出部;动力输出组件,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动力输出轴、离合件和驱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插入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内以与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外侧,所述离合件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和所述驱动齿轮之间,所述离合件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动力传输,所述驱动齿轮具有第二啮合齿,且所述第二啮合齿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其中,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减速器、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且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离合件设置于驱动齿轮内,并且使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组件均伸入减速器内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可以在窗帘收放装置中减少传动轴的设置数量,且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有效地缩短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帘收放装置易于隐蔽安装在室内,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窗帘收放装置,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外观设计要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具有第一动力输入部和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动力适于从第一动力输入部向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传导,且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适于对输入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减速增矩;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具有第二动力输入部和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动力适于从第二动力输入部向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传导,且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适于对输入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减速增矩,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入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内以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行星轮组件内的齿轮组中各齿轮啮合连接,并且调节第二行星轮组件内的各齿轮的齿数,可以使第二行星轮组件以适宜的传动比调节动力的转速和扭矩。同时,通过第一行星轮组件与第二行星轮组件传动连接,可以使驱动电机输入减速器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调速后输出至动力输出组件。
优选的,所述减速器还设有: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底板,所述减速器壳体固定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减速器壳体与所述减速器底板连接配合,所述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底板共同限定出安装腔,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和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减速器底板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的第一避让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底板可以为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提供防护。同时,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底板可以防止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的零件散乱脱落,减速器能够形成总成结构,生产厂家可以首先将减速器装配完成,然后生产厂家将减速器整体装配与外壳体内,如此设计能够提高窗帘收放装置的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一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具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一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外侧,所述减速器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连接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沿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一行星架与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均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设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朝向靠近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和所述第一齿圈均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齿圈被固定,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间以固定传动比传导动力,输入至第一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传导至第一行星架。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动力输出部和第一齿圈均同轴设置可以使第一行星轮组件运行更稳定,可以减少减速器的运行噪音。由此,输入第一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动力输出部调速后输出至动力输出轴。
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动力输出轴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传动凹槽,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一传动销,所述第一传动销伸入所述第一传动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传动凹槽的内壁止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动力输出部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可以实现动力输出轴插入减速器内的技术效果。通过使第一传动销与第一传动凹槽的内壁止抵,第一动力输出部绕第一行星轮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第一传动凹槽的内壁与第一传动销发生干涉,第一传动凹槽的内壁可以推动第一传动销运动以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减速器输出至动力输出轴。
优选的,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二太阳轮、多个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具有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二齿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太阳轮外侧,所述减速器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连接于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沿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二行星架与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均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靠近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均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齿圈被固定,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间以固定传动比传导动力,输入至第二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传导至第二行星架。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第二动力输出部和第二齿圈均同轴设置可以使第二行星轮组件运行更稳定,可以减少减速器的运行噪音。由此,输入第二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动力输出部调速后输出至第一行星轮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太阳轮具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一太阳轮构造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传动凹槽,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二传动销,所述第二传动销伸入所述第二传动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传动凹槽的内壁止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第二行星架与第一太阳轮之间采用插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将第二行星架与第一太阳轮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可以减少减速器的加工步骤和装配步骤,也有助于减小第二行星架与第一太阳轮之间的间隔距离。并且,在第二动力输入部上设置第二连接孔可以实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入减速器内的技术效果。通过使第二传动销与第二传动凹槽的内壁止抵,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输出动力时,第二传动销与第二传动凹槽的内壁发生干涉,第二传动销可以推动第二传动凹槽运动以带动第二太阳轮转动,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动力输入部输入至减速器。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内固设有内壳体,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固定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减速器壳体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内壳体的内周壁对应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以将所述减速器壳体固定于所述外壳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器固定于内壳体内,内壳体可以支撑减速器。通过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限制减速器壳体转动,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均被固定于外壳体内,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均以固定传动比对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进行调速,从而便于窗帘收放装置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圈数以调节窗帘布的移动行程,进而可以使电动窗帘精准地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构造为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凸出于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外周壁,且所述定位凸起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构造为定位凹陷,所述定位凹陷沿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凹陷于所述内壳体的内周壁,且所述定位凹陷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定位凸起伸入所述定位凹陷内,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导向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器壳体产生绕减速器的中心轴线转动的趋势时,定位凸起与定位凹陷的内壁止抵,定位凹陷可以阻止定位凸起转动,从而实现将减速器壳体固定于内壳体内的技术效果。并且,在定位凸起上设置第一导向斜面能够减小定位凸起的截面积大小,从而可以使定位凸起更容易插入定位凹陷内,第二导向斜面与第一导向斜面相对,第二导向斜面可以在于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陷后与第一导向斜面止抵,第二导向斜面能够支撑第一导向斜面,从而可以限制定位凸起在定位凹陷内运动。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和所述齿链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减速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内;所述第二壳体部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盖设于所述减速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板上安装有快拆机构,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通过所述快拆机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快拆机构用于锁止或解锁所述第二壳体部的顶盖,所述顶盖用于敞开或封闭所述第二壳体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外壳体分为两部分,窗帘收放装置的各部件分别可以装入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中对应的一个,然后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装配在一起,可以实现窗帘收放装置的装配。通过利用快拆机构连接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可以降低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的装配和拆卸难度。
优选的,所述快拆机构包括解锁按钮、复位件、传动齿轮和从动拨片,所述解锁按钮和所述从动拨片均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解锁按钮适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拨片运动,所述解锁按钮被按压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顶盖从所述第二壳体部解锁且解锁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解锁按钮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所述解锁按钮和所述从动拨片将所述顶盖锁止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且锁止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解锁按钮以使解锁按钮和从动拨片共同将顶盖从第二壳体部解锁且解锁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并且利用复位件驱动解锁按钮和从动拨片将顶盖锁止于第二壳体部且锁止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可以实现快拆机构将窗帘收放装置快速拆卸和安装效果,可以使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之间的分离和装配难度更低。
优选的,所述解锁按钮具有按压部、主动部和第一锁止销,所述主动部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拨片具有从动部和第二锁止销,所述从动部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沿所述窗帘收放装置的第一方向上,所述主动部与所述从动部分别设于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且所述主动部与所述从动部沿所述窗帘收放装置的第二方向反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销和所述第二锁止销均穿过所述顶盖的第一安装孔且穿入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销和所述第二锁止销均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部被按压时能够带动主动部和第一锁止销运动,从动部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锁止销运动,解锁按钮与从动拨片的运动方向相反。当解锁按钮被按压时,解锁按钮和从动拨片均朝向第二壳体部内运动,当解锁按钮不再被按压时,复位件驱动解锁按钮和从动拨片均朝向第二壳体部外运动。并且,解锁按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止销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从而第一锁止销可以限制第二壳体部的顶盖相对第二壳体部运动,且可以限制第一壳体部相对第二壳体部运动,第二锁止销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从而第二锁止销可以限制第二壳体部的顶盖相对第二壳体部运动,且可以限制第一壳体部相对第二壳体部运动。
解锁按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销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从而第一锁止销可以将第二壳体部的顶盖从第二壳体部上解锁,且可以将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解锁,第二锁止销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从而第二锁止销可以将第二壳体部的顶盖从第二壳体部上解锁,且可以将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解锁。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部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二壳体部内分隔形成第一子安装空间和第二子安装空间,所述减速器和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子安装空间内;所述窗帘收放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板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启停,所述电源控制板与外部电源、所述控制器均电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板用于控制外部电源向所述控制器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可以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转动,且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根据用户的要求控制窗帘布拉展或折叠,且控制器可以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角度检测件,所述角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的转动角度,所述控制器适于根据所述角度检测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启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角度检测件检测第一动力输出部的转动角度,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动力输出部的转动角度确定窗帘布的运动行程,从而控制器可以根据窗帘布的运动行程确定窗帘布的展开程度。当控制器判断窗帘布的展开程度达到适宜的展开程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如此可以精准地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可以使照射进室内的光线强度更适宜,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离合件构造为传动球,所述驱动齿轮的内周壁具有适于所述传动球伸入的传动槽,所述传动球适于与所述传动槽的内壁止抵,所述动力输出轴伸入所述驱动齿轮内的端部设有驱动凸起,所述动力输出轴转动时所述驱动凸起驱动所述传动球伸入所述传动槽,且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传动球的伸出所述传动槽的部分结构止抵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力输出轴被减速器驱动后转动时,驱动凸起推动传动球沿动力输出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传动球在离心作用下朝向远离动力输出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运动,且传动球可以运动至伸入传动槽内,传动球在传动槽内运动时能够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并且动力输出轴能够通过传动球的伸出传动槽的部分结构运动以间接地驱动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离合件接合于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时,动力输出轴能够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组件还包括支撑轴套、分离片和封堵件,所述支撑轴套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侧,所述支撑轴套具有沿所述支撑轴套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具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球的支撑面,所述驱动齿轮朝向所述减速器敞开,所述封堵件封堵于所述驱动齿轮的敞开口,所述分离片夹设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支撑台之间,所述分离片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球从所述传动槽内脱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面支撑传动球,可以尽量防止传动球在静止状态下从驱动齿轮内脱出,并且,支撑面可以使传动球在任意位置静止时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以确保驱动凸起能够与传动球接触以驱动传动球运动。并且,封堵件可以尽量防止动力输出轴、传动球和支撑台从驱动齿轮内脱出导致动力输出组件失效。同时,当传动球伸入传动槽内、且驱动凸起未驱动传动球时,分离片可以驱动传动球沿动力输出组件的径向方向向内运动且移出传动槽,从而可以实现离合件断开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动力传输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所述减速器包括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的第二避让孔,所述支撑轴套与所述第二避让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限转槽,所述支撑轴套的外周壁对应设有限转凸起,所述限转凸起伸入所述限转槽内且与所述限转槽的内壁止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转凸起与限转槽发生干涉,可以使支撑轴套相对减速器壳体静止,其中,减速器壳体被固定于外壳体内,通过限转凸起与限转槽限转配合,减速器壳体能够限制支撑轴套转动。通过限制支撑轴套转动,当动力输出轴转动时,动力输出轴不能通过动力输出轴与支撑轴套之间的摩擦力驱动支撑轴套转动,从而支撑轴套不能通过支撑轴套与封堵件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封堵件转动,进而封堵件不能带动驱动齿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壳体延伸段,所述壳体延伸段设有所述避让口,所述壳体延伸段用于安装窗帘导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壳体部上设置壳体延伸段,壳体延伸段能够增大第一壳体部与窗帘导轨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使第一壳体部对窗帘导轨的支撑效果更好。另外,壳体延伸段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窗帘导轨的安装位,窗帘导轨能够通过壳体延伸段被固定于窗帘收放装置上。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窗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窗帘,包括:窗帘布;窗帘导轨,所述窗帘导轨用于对所述窗帘布导向;窗帘收放装置,所述窗帘收放装置的齿链挂载有所述窗帘布,所述窗帘收放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窗帘布沿所述窗帘导轨运动,所述窗帘收放装置为上述的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窗帘设置有窗帘收放装置,窗帘收放装置通过驱动窗帘布运动以使窗帘布自动拉展或折叠,通过将窗帘收放装置的离合件设置于驱动齿轮内,并且使窗帘收放装置的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组件均伸入减速器内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可以在窗帘收放装置中减少传动轴的设置数量,且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有效地缩短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帘收放装置易于隐蔽安装在室内,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窗帘收放装置,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外观设计要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离合件设置于驱动齿轮内,并且使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组件均伸入减速器内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可以在窗帘收放装置中减少传动轴的设置数量,且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有效地缩短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帘收放装置易于隐蔽安装在室内,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窗帘收放装置,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外观设计要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2.通过第二行星轮组件内的齿轮组中各齿轮啮合连接,并且调节第二行星轮组件内的各齿轮的齿数,可以使第二行星轮组件以适宜的传动比调节动力的转速和扭矩。同时,通过第一行星轮组件与第二行星轮组件传动连接,可以使驱动电机输入减速器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调速后输出至动力输出组件;
3.通过将外壳体分为两部分,窗帘收放装置的各部件分别可以装入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中对应的一个,然后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装配在一起,可以实现窗帘收放装置的装配。通过利用快拆机构连接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可以降低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的装配和拆卸难度;
4.当动力输出轴被减速器驱动后转动时,驱动凸起推动传动球沿动力输出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传动球在离心作用下朝向远离动力输出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运动,且传动球可以运动至伸入传动槽内,传动球在传动槽内运动时能够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并且动力输出轴能够通过传动球的伸出传动槽的部分结构运动以间接地驱动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离合件接合于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时,动力输出轴能够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减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的安装于第二壳体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的安装于第二壳体部的部分结构去除顶盖后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驱动电机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壳体部去除顶盖后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壳体部去除顶盖后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的安装于第一壳体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动力输出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动力输出组件的正视图;
图14是图1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动力输出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窗帘收放装置;
10、外壳体;101、避让口;102、安装空间;110、第一壳体部;111、第二安装孔;112、壳体延伸段;120、第二壳体部;121、限位板;122、分隔板;123、第一子安装空间;124、第二子安装空间;125、顶盖;
20、驱动电机;201、动力输出端;202、第二传动销;
30、减速器;310、第一行星轮组件;311、第一动力输出部;3111、第一连接孔;3112、第一传动凹槽;312、第一太阳轮;313、第一行星轮;314、第一行星架;315、第一齿圈;
320、第二行星轮组件;321、第二动力输入部;3211、第二连接孔;3212、第二传动凹槽;322、第二太阳轮;323、第二行星轮;324、第二行星架;325、第二齿圈;
330、减速器壳体;331、第一定位结构;332、第一导向斜面;333、第二避让孔;334、限转槽;340、减速器底板;
40、动力输出组件;401、动力输出轴;4011、第一传动销;4012、驱动凸起;402、离合件;403、驱动齿轮;4031、第二啮合齿;4032、传动槽;404、支撑轴套;4041、支撑台;4042、限转凸起;405、分离片;406、封堵件;
50、内壳体;501、第二定位结构;502、第二导向斜面;
60、快拆机构;610、解锁按钮;611、按压部;612、主动部;613、第一锁止销;620、传动齿轮;630、从动拨片;631、从动部;632、第二锁止销;
70、角度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100,窗帘收放装置100设置于电动窗帘,通过窗帘收放装置100驱动窗帘布运动,可以使窗帘布拉展或折叠,窗帘布拉展时能够遮挡窗户,从而减少照射进室内环境的阳光,电动窗帘利用窗帘收放装置100自动控制窗帘布拉展或折叠,可以使用户无需手动拉展或折叠窗帘布,从而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设计,在一些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窗帘收放装置100安装于墙壁上且靠近电动窗帘的顶端设置。
参照图1-图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100包括:齿链、外壳体10、驱动电机20、减速器30和动力输出组件40。齿链可以构造为闭合的环状结构,且齿链具有第一啮合齿,第一啮合齿位于齿链内侧,齿链适于挂载窗帘布,齿链运动时带动窗帘布运动,以使窗帘布被拉展或折叠。
外壳体10具有避让口101,避让口101用于齿链的避让,且外壳体10限定出安装空间102,避让口101与安装空间102连通,齿链穿过避让口101且伸入安装空间102内,齿链与动力输出组件40传动连接。
并且,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入减速器30内以与减速器30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可以为无刷电机,无刷电机的转子端部形成有动力输出端201,驱动电机20通过动力输出端201输出动力,且驱动电机20输出的动力可以传导至减速器30,减速器30用于对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减速增矩,这样窗帘收放装置100输出的动力转矩更大,可以确保窗帘收放装置100能够带动窗帘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驱动电机20输出的动力可以驱动窗帘运动以使窗帘拉展,当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驱动电机20输出的动力可以驱动窗帘运动以使窗帘折叠,应当理解的是,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的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仅代表相反的转动方向,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的实际转动方向可以根据窗帘收放装置100的安装环境进行设定。
减速器30具有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减速器30减速增矩的动力通过第一动力输出部311进行输出。通过将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入减速器30内,可以使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与减速器30之间无需设置传动轴,减小了驱动电机20与减速器30连接后的长度尺寸。
同时,动力输出组件40包括动力输出轴401、离合件402和驱动齿轮403,动力输出轴401插入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内以与减速器30传动连接,驱动齿轮403套设于动力输出轴401外侧,离合件402设置于动力输出轴401和驱动齿轮403之间,离合件402用于连通或阻断动力输出轴401与驱动齿轮403之间的动力传输,驱动齿轮403具有第二啮合齿4031,且第二啮合齿4031与第一啮合齿啮合。其中,当动力输出轴401与驱动齿轮403之间通过离合件402接合时,减速器30减速增矩的动力可以通过动力输出轴401输出至驱动齿轮403,动力输出轴401能够驱动驱动齿轮403绕驱动齿轮403的中心轴线转动,驱动齿轮403转动时带动齿链运动,以使齿链带动窗帘运动。驱动电机20、减速器30、动力输出组件40均安装于外壳体10内且同轴设置。
通过将动力输出轴401插入减速器30内,可以使动力输出轴401与减速器30之间无需设置传动轴,减小了动力输出组件40与减速器30连接后的长度尺寸。并且,通过将动力输出轴401、离合件402和驱动齿轮403集成在一起,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结构更紧凑。
由此,通过将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入减速器30内、且将动力输出轴401插入减速器30内、且将离合件402设置于驱动齿轮403内,可以有效地减小窗帘收放装置100的整体长度尺寸,需要说明的是,窗帘收放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通过减小窗帘收放装置100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帘收放装置100易于隐蔽安装在室内,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窗帘收放装置100,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外观设计要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参见图2、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减速器30包括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和第二行星轮组件320,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具有第一动力输入部和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动力适于从第一动力输入部向第一动力输出部311传导,且第一行星轮组件310适于对输入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动力减速增矩,其中,通过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内的齿轮组中各齿轮啮合连接,并且调节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内的各齿轮的齿数,可以使第一行星轮组件310以适宜的传动比调节动力的转速和扭矩。
并且,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具有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和第二动力输出部,动力适于从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向第二动力输出部传导,且第二行星轮组件320适于对输入第二行星轮组件320的动力减速增矩,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入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内以与第二行星轮组件320传动连接,第二动力输出部与第一动力输入部传动连接。
其中,通过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内的齿轮组中各齿轮啮合连接,并且调节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内的各齿轮的齿数,可以使第二行星轮组件320以适宜的传动比调节动力的转速和扭矩。同时,通过第一行星轮组件310与第二行星轮组件320传动连接,可以使驱动电机20输入减速器30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和第二行星轮组件320调速后输出至动力输出组件40。
需要说明的是,减速器30的总传动比为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传动比与第二行星轮组件320的传动比的乘积,行星轮组件的体积与行星轮组件的传动比相关联,相较于在减速器30中设置一个行星轮组件,在减速器30中设置两个行星轮组件可以有效减小减速器30的体积,从而可以使减速器30的结构更紧凑,有助于进一步地减小窗帘收放装置100的几何尺寸。
参见图2、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减速器30还设置有:减速器壳体330和减速器底板340,减速器壳体330固定于外壳体10内,减速器壳体330与减速器底板340连接配合,减速器壳体330和减速器底板340共同限定出安装腔,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和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均安装于安装腔内,减速器底板340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二动力输入部321的第一避让孔。减速器壳体330和减速器底板340可以为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和第二行星轮组件320提供防护。
同时,减速器壳体330和减速器底板340可以防止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和第二行星轮组件320的零件散乱脱落,减速器30能够形成总成结构,生产厂家可以首先将减速器30装配完成,然后生产厂家将减速器30整体装配与外壳体10内,如此设计能够提高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生产效率。第二动力输入部321穿过第一避让孔后伸出至减速器30外,这样便于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与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对齐后插入减速器30内。
参见图2、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包括:第一太阳轮312、多个第一行星轮313、第一行星架314和第一齿圈315,第一太阳轮312具有第一动力输入部,第一齿圈315套设于第一太阳轮312外侧,第一太阳轮312的轮齿与第一齿圈315的轮齿相对设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减速器壳体330形成有第一齿圈315,减速器壳体330的内周壁设有轮齿,也可以理解为,减速器壳体330被构造为第一齿圈315,如此可以减少减速器30的零件数量,通过增加减速器壳体330的功能性,能够使减速器30的结构更紧凑。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圈315可以为独立的部件,第一齿圈315可以固定于减速器壳体330内。
并且,第一行星轮313连接于第一齿圈315和第一太阳轮312之间,且多个第一行星轮313沿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第一太阳轮312转动时带动第一行星轮313沿第一太阳轮312的周向方向运动。由于第一齿圈315被固定,第一太阳轮312与第一行星轮313间以固定传动比传导动力。第一行星架314与多个第一行星轮313均枢转连接,具体而言,第一行星架314具有朝向第一行星轮313延伸的枢转轴,枢转轴与第一行星轮313枢转连接,第一行星轮313绕第一太阳轮312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第一行星轮313绕枢转轴的中心轴线自转,输入至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太阳轮312、第一行星轮313传导至第一行星架314。
同时,第一行星架314设置有第一动力输出部311,第一动力输出部311朝向靠近动力输出组件40延伸设置,第一太阳轮312、第一行星架314、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和第一齿圈315均同轴设置,如此可以使第一行星轮组件310运行更稳定,可以减少减速器30的运行噪音。由此,输入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太阳轮312、第一行星架314和第一动力输出部311调速后输出至动力输出轴401。
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6,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具有第一连接孔3111,第一连接孔3111与动力输出轴401插接配合,在第一动力输出部311上设置第一连接孔3111可以实现动力输出轴401插入减速器30内的技术效果。第一连接孔3111的内周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传动凹槽3112,动力输出轴401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一传动销4011,第一传动销4011伸入第一传动凹槽3112内且与第一传动凹槽3112的内壁止抵。通过使第一传动销4011与第一传动凹槽3112的内壁止抵,第一动力输出部311绕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第一传动凹槽3112的内壁与第一传动销4011发生干涉,第一传动凹槽3112的内壁可以推动第一传动销4011运动以带动动力输出轴401转动,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减速器30输出至动力输出轴401。
参见图2、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包括:第二太阳轮322、多个第二行星轮323、第二行星架324和第二齿圈325,第二太阳轮322具有第二动力输入部321,第二齿圈325套设于第二太阳轮322外侧,第二太阳轮322的轮齿与第二齿圈325的轮齿相对设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减速器壳体330形成有第二齿圈325,减速器壳体330的内周壁设有轮齿,也可以理解为,减速器壳体330被构造为第二齿圈325,如此可以减少减速器30的零件数量,通过增加减速器壳体330的功能性,能够使减速器30的结构更紧凑。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齿圈325可以为独立的部件,第二齿圈325可以固定于减速器壳体330内。
并且,第二行星轮323连接于第二齿圈325和第二太阳轮322之间,且多个第二行星轮323沿第二行星轮组件320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第二太阳轮322转动时带动第二行星轮323沿第二太阳轮322的周向方向运动。由于第二齿圈325被固定,第二太阳轮322与第二行星轮323间以固定传动比传导动力。第二行星架324与多个第二行星轮323均枢转连接,具体而言,第二行星架324具有朝向第二行星轮323延伸的枢转轴,枢转轴与第二行星轮323枢转连接,第二行星轮323绕第二太阳轮322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第二行星轮323绕枢转轴的中心轴线自转,输入至第二行星轮组件320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太阳轮322、第二行星轮323传导至第二行星架324。
同时,第二行星架324靠近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一侧设有第二动力输出部,第二太阳轮322、第二行星架324和第二齿圈325均同轴设置,如此可以使第二行星轮组件320运行更稳定,可以减少减速器30的运行噪音。通过将第二行星架324设置于第二太阳轮322的靠近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一侧,并且将第二动力输出部设置于第二行星架324靠近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一侧,可以减少第二动力输出部与第一行星轮组件310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降低第二动力输出部与第一太阳轮312传动连接的难度,有助于进一步地减小减速器30的几何尺寸,进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窗帘收放装置100的整体长度尺寸。
进一步地,参见图3,第二行星架324与第一太阳轮312同轴设置,且第二行星架324与第一太阳轮312构造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第二行星架324与第一太阳轮312之间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形成。相较于第二行星架324与第一太阳轮312之间采用插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将第二行星架324与第一太阳轮312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可以减少减速器30的加工步骤和装配步骤,也有助于减小第二行星架324与第一太阳轮312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可以降低减速器30的生产成本,且可以减小减速器30的几何尺寸。
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3、图7,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具有第二连接孔3211,第二连接孔3211与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接配合,在第二动力输入部321上设置第二连接孔3211可以实现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入减速器30内的技术效果。第二连接孔3211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传动凹槽3212,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二传动销202,第二传动销202伸入第二传动凹槽3212内且与第二传动凹槽3212的内壁止抵。通过使第二传动销202与第二传动凹槽3212的内壁止抵,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输出动力时,第二传动销202与第二传动凹槽3212的内壁发生干涉,第二传动销202可以推动第二传动凹槽3212运动以带动第二太阳轮322转动,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动力输入部321输入至减速器30。
参见图8、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内固设有内壳体50,减速器30固定于内壳体50内,内壳体50可以支撑减速器3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内壳体50与外壳体10构造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内壳体50与外壳体1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成型。
减速器壳体330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331,内壳体50的内周壁对应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501,第一定位结构331与第二定位结构501定位配合,以将减速器壳体330固定于外壳体10内。通过第一定位结构331与第二定位结构501配合以限制减速器壳体330转动,第一齿圈315和第二齿圈325均被固定于外壳体10内,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和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均以固定传动比对驱动电机20输出的动力进行调速,从而便于窗帘收放装置100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0的转动圈数以调节窗帘布的移动行程,进而可以使电动窗帘精准地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
参见图3、图8、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331构造为定位凸起,定位凸起沿减速器壳体330的径向方向凸出于减速器壳体330的外周壁,第二定位结构501构造为定位凹陷,定位凹陷沿减速器壳体330的径向方向凹陷于内壳体50的内周壁,定位凸起伸入定位凹陷内,减速器壳体330产生绕减速器30的中心轴线转动的趋势时,定位凸起与定位凹陷的内壁止抵,定位凹陷可以阻止定位凸起转动,从而实现将减速器壳体330固定于内壳体50内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凸起为多个,且多个定位凸起沿减速器壳体330的周向方向依次排布,定位凹陷可以对应设置为多个。定位凹陷在内壳体50的敞开端形成有敞开口,定位凸起适于通过定位凹陷的敞开口伸入定位凹陷内。通过将定位凸起设置为多个,减速器30能够被机械手以任意角度装入内壳体50内,从而可以提高窗帘收放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参见图3、图8、图9,定位凸起具有第一导向斜面332,定位凹陷具有第二导向斜面502,第一导向斜面332与第二导向斜面502导向配合,在定位凸起上设置第一导向斜面332能够减小定位凸起的截面积大小,从而可以使定位凸起更容易插入定位凹陷内,第二导向斜面502与第一导向斜面332相对,第二导向斜面502可以在于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陷后与第一导向斜面332止抵,第二导向斜面502能够支撑第一导向斜面332,从而可以限制定位凸起在定位凹陷内运动。
参见图1、图2、图4、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部110和第二壳体部120,动力输出组件40和齿链设置于第一壳体部110内,驱动电机20和减速器30设于第二壳体部120内,通过将外壳体10分为两部分,窗帘收放装置100的各部件分别可以装入第一壳体部110和第二壳体部120中对应的一个,然后将第一壳体部110和第二壳体部120装配在一起,可以实现窗帘收放装置100的装配。生产厂家可以同时进行第一壳体部110和第二壳体部120的装配工序,如此可以提高窗帘收放装置100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电动窗帘的生产效率,可以降低电动窗帘的生产成本。
并且,第二壳体部120内设置有限位板121,限位板121盖设于减速器30的靠近第一壳体部110的一侧,通过限位板121和内壳体50配合,减速器30可以被限位于第二壳体部120内。限位板121上安装有快拆机构60,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通过快拆机构60可拆卸连接,且快拆机构60用于锁止或解锁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顶盖125用于敞开或封闭第二壳体部120。通过利用快拆机构60连接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可以降低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的装配难度。
同时,当第一壳体部110内的部件或第二壳体部120内的部件损坏时,维修人员能够通过快拆机构60将第一壳体部110和第二壳体部120中存在损坏部件的一个拆下,且维修人员可以将具有状态良好的部件的第一壳体部110或第二壳体部120重新装配至窗帘收放装置100上,从而可以实现窗帘收放装置100的快速维修,提高了电子窗帘的维护效率。另外,快拆机构60也可以实现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的快速装卸,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二壳体部120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参见图5,快拆机构60包括解锁按钮610、复位件、传动齿轮620和从动拨片630,解锁按钮610和从动拨片630均与传动齿轮620啮合连接,解锁按钮610适于驱动传动齿轮620带动从动拨片630运动,解锁按钮610被按压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解锁按钮610驱动传动齿轮620带动从动拨片630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解锁按钮610与从动拨片630配合以将顶盖125从第二壳体部120解锁且解锁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此时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之间能够相互分离,且顶盖125能够从第二壳体部120上拆下。
复位件用于驱动解锁按钮610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当解锁按钮610不再被按压时,通过复位件驱动解锁按钮610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解锁按钮610驱动传动齿轮620带动从动拨片630从第四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以使解锁按钮610和从动拨片630将顶盖125锁止于第二壳体部120且锁止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通过按压解锁按钮610以使解锁按钮610和从动拨片630共同将顶盖125从第二壳体部120解锁且解锁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并且利用复位件驱动解锁按钮610和从动拨片630将顶盖125锁止于第二壳体部120且锁止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可以实现快拆机构60将窗帘收放装置100快速拆卸和安装的技术效果,可以使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之间的分离和装配难度更低。
进一步地,传动齿轮620套设于减速器壳体330的第二避让孔333的周壁外侧,传动齿轮620适于使动力输出轴401的穿过,如此可以减少传动齿轮620在窗帘收放装置100内的占用空间大小,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结构更紧凑。
进一步地,参见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按钮610具有按压部611、主动部612和第一锁止销613,按压部611穿出第二壳体部120外且适于被按压,第一锁止销613用于锁止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且用于锁止第一壳体部110和第二壳体部120。按压部611、主动部612和第一锁止销613构造为一体成型件,按压部611被按压时能够带动主动部612和第一锁止销613运动。
主动部612具有啮合齿,主动部612与传动齿轮620啮合连接。并且,从动拨片630具有从动部631和第二锁止销632,从动部631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锁止销632运动,第二锁止销632用于锁止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且用于锁止第一壳体部110和第二壳体部120。从动部631具有啮合齿,从动部631与传动齿轮620啮合连接。
沿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第一方向上,主动部612与从动部631分别设于传动齿轮620的两侧,且主动部612与从动部631沿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第二方向反向延伸设置,其中,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当窗帘收放装置100以图1所示的方向摆放时,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第一方向可以指图1中窗帘收放装置100的前后方向,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第二方向可以指图1中窗帘收放装置100的左右方向,如此设计可以使解锁按钮610与从动拨片630的运动方向相反。
当解锁按钮610被按压时,解锁按钮610和从动拨片630均朝向第二壳体部120内运动,当解锁按钮610不再被按压时,复位件驱动解锁按钮610和从动拨片630均朝向第二壳体部120外运动。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复位件可以为螺旋弹簧,限位板121具有朝向快拆机构60凸出的凸台,螺旋弹簧支撑于按压部611与限位板121的凸台之间,当按压部611被按压时,按压部611与限位板121的凸台共同挤压螺旋弹簧,螺旋弹簧被挤压后产生弹力,当按压部611不再被按压时,螺旋弹簧的弹力可以驱动按压部611朝向第二壳体部120外运动。
同时,解锁按钮610运动至第一位置且从动拨片630运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锁止销613和第二锁止销632均穿过顶盖125的第一安装孔且穿入第一壳体部110的第二安装孔111,第一锁止销613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且与第二安装孔111的内壁发生干涉,从而第一锁止销613可以限制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相对第二壳体部120运动,且可以限制第一壳体部110相对第二壳体部120运动,第二锁止销632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且与第二安装孔111的内壁发生干涉,从而第二锁止销632可以限制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相对第二壳体部120运动,且可以限制第一壳体部110相对第二壳体部120运动,由此可以实现解锁按钮610和从动拨片630将顶盖125锁止于第二壳体部120且锁止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的技术效果。
解锁按钮610运动至第二位置且从动拨片630运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一锁止销613和第二锁止销632均伸出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111。第一锁止销613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且与第二安装孔111的内壁分离,从而第一锁止销613可以将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从第二壳体部120上解锁,且可以将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解锁,第二锁止销632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且与第二安装孔111的内壁分离,从而第二锁止销632可以将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从第二壳体部120上解锁,且可以将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解锁,由此可以实现解锁按钮610和从动拨片630将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从第二壳体部120上解锁且将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解锁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参见图4、图5,第一锁止销613和第二锁止销632均设置有导向斜面,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装配至第二壳体部120上、或者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连接配合时,导向斜面与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或第一壳体部110止抵,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或第一壳体部110可以通过导向斜面挤压第一锁止销613和第二锁止销632,第一锁止销613和第二锁止销632能够朝向第二壳体部120内运动,以避免第一锁止销613和第二锁止销632在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装配至第二壳体部120上、或者第一壳体部110与第二壳体部120连接配合时与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或第一壳体部110发生干涉,如此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窗帘收放装置100的装配难度。
参见图2、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部120内可以设置有分隔板122,分隔板122可以将第二壳体部120内分隔形成第一子安装空间123和第二子安装空间124,减速器30和驱动电机20安装于第一子安装空间123内。窗帘收放装置100还包括:电源控制板和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电机20通信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电机20启停,电源控制板与外部电源、控制器均电连接,电源控制板用于控制外部电源向控制器供电。控制器可以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的转动,且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根据用户的要求控制窗帘布拉展或折叠,且控制器可以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可以由遥控器发出,用户按压遥控器时,遥控器可以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且遥控器可以向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基站、网络等向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驱动电机20工作。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当电动窗帘设置有光线检测件时,光线检测件可以检测室外的光线强度,光线检测件可以根据检测的光线强度对应生成控制信号,如此可以使电动窗帘能够根据室外环境的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窗帘的展开程度,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智能化设计的要求,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部120的底盖可以设置有通信端口和电源端口,通信端口可以用于控制器与外部通信设备的通信连接,电源端口可以使位于外壳体10内的电源控制板与位于外壳体10外的外部电源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壳体部120的底盖还可以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与电源控制板通信连接,电源开关被按压时控制电源控制板控制驱动电机20和控制器通电或断电。
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板121上还可以设置有角度检测件70,其中,角度检测件70可以为红外角度传感器,角度检测件70用于检测第一动力输出部311的转动角度,控制器适于根据角度检测件70的检测信号控制驱动电机20启停。通过利用角度检测件70检测第一动力输出部311的转动角度,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动力输出部311的转动角度确定窗帘布的运动行程,从而控制器可以根据窗帘布的运动行程确定窗帘布的展开程度。当控制器判断窗帘布的展开程度达到适宜的展开程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电机20停止,如此可以精准地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可以使照射进室内的光线强度更适宜,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参见图13、图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合件402构造为传动球,驱动齿轮403的内周壁具有适于传动球伸入的传动槽4032,传动球适于与传动槽4032的内壁止抵,动力输出轴401伸入驱动齿轮403内的端部设有驱动凸起4012,动力输出轴401转动时驱动凸起4012驱动传动球伸入传动槽4032,且动力输出轴401与传动球的伸出传动槽4032的部分结构止抵配合。
其中,当动力输出轴401被减速器30驱动后转动时,驱动凸起4012推动传动球沿动力输出组件40的中心轴线转动,传动球在离心作用下朝向远离动力输出组件4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运动,且传动球可以运动至伸入传动槽4032内。传动槽4032可以与传动球匹配,当传动球伸入传动槽4032内时,传动球在离心作用下被定位于传动槽4032内,传动球在传动槽4032内运动时能够带动驱动齿轮403转动。传动球的部分结构位于传动槽4032外,动力输出轴401能够通过传动球的伸出传动槽4032的部分结构运动以间接地驱动驱动齿轮403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离合件402接合于动力输出轴401与驱动齿轮403之间时,动力输出轴401能够驱动驱动齿轮403转动的技术效果。
参见图12、图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输出组件40还可以包括支撑轴套404、分离片405和封堵件406,支撑轴套404套设于动力输出轴401的外侧,支撑轴套404具有沿支撑轴套404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支撑台4041,支撑台4041具有用于支撑传动球的支撑面,通过支撑面支撑传动球,可以尽量防止传动球在静止状态下从驱动齿轮403内脱出,并且,支撑面可以使传动球在任意位置静止时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以确保驱动凸起4012能够与传动球接触以驱动传动球运动。
并且,驱动齿轮403朝向减速器30敞开,动力输出轴401、传动球和支撑台4041均可以通过驱动齿轮403的敞开端伸入驱动齿轮403内,封堵件406封堵于驱动齿轮403的敞开口,封堵件406可以尽量防止动力输出轴401、传动球和支撑台4041从驱动齿轮403内脱出导致动力输出组件40失效。
分离片405夹设于封堵件406与支撑台4041之间,分离片405用于驱动传动球从传动槽4032内脱出。具体而言,分离片405和传动球中的一个构造为磁性件且另一个构造为铁金属件,例如分离片405构造为磁性件、且传动球构造为铁金属件,或者分离片405构造为铁金属件、且传动球构造为铁金属件,当传动球伸入传动槽4032内、且驱动凸起4012未驱动传动球时,磁性件与铁金属件之间的磁力可以驱动传动球沿动力输出组件40的径向方向向内运动且移出传动槽4032,从而可以实现离合件402断开动力输出轴401与驱动齿轮403之间的动力传输的技术效果。并且,通过将分离片405夹设于封堵件406与支撑台4041之间,磁性件与铁金属件之间的磁力可以驱动传动球与支撑面贴合,从而可以使驱动凸起4012更易于与传动球接触。
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分离片405与传动球均可以构造为磁性件,或者分离片405和传动球中的一个可以利用磁性材料制成且另一个可以利用钴金属、镍金属等金属及其合金制成,如此均可以使分离件通过磁力将传动球从传动槽4032内移出。
参见图2、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减速器壳体330具有用于避让第一动力输出部311的第二避让孔333,支撑轴套404与第二避让孔333插接配合,第二避让孔333的内周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限转槽334,支撑轴套404的外周壁对应设置有限转凸起4042,限转凸起4042伸入限转槽334内且与限转槽334的内壁止抵。通过限转凸起4042与限转槽334发生干涉,可以使支撑轴套404相对减速器壳体330静止,其中,减速器壳体330被固定于外壳体10内,通过限转凸起4042与限转槽334限转配合,减速器壳体330能够限制支撑轴套404转动。
通过限制支撑轴套404转动,当动力输出轴401转动时,动力输出轴401不能通过动力输出轴401与支撑轴套404之间的摩擦力驱动支撑轴套404转动,从而支撑轴套404不能通过支撑轴套404与封堵件406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封堵件406转动,进而封堵件406不能带动驱动齿轮403转动,即动力输出轴401不能通过支撑轴套404间接地驱动驱动齿轮403转动,能够防止离合件402失效,进而可以提高窗帘收放装置100的工作可靠性。
参见图1、图2、图10、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110具有壳体延伸段112,壳体延伸段112设置有避让口101,壳体延伸段112用于安装窗帘导轨。其中,窗帘导轨水平设置于窗户上方,窗帘导轨用于对窗帘布进行导向,窗帘布沿窗帘导轨运动时被拉展或折叠。当窗帘收放装置100安装于墙壁上时,壳体延伸段112可以沿窗帘导轨延伸,通过在第一壳体部110上设置壳体延伸段112,壳体延伸段112能够增大第一壳体部110与窗帘导轨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使第一壳体部110对窗帘导轨的支撑效果更好。另外,壳体延伸段11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窗帘导轨的安装位,窗帘导轨能够通过壳体延伸段112被固定于窗帘收放装置100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110内还设有导向板,导向板设于驱动齿轮403的外侧,导向板用于对齿链进行导向。
基于此,本申请进一步地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动窗帘包括:窗帘布、窗帘导轨和窗帘收放装置100。窗帘布用于遮挡窗户以减少照射进房间内的阳光,窗帘导轨用于对窗帘布导向,窗帘导轨能够使窗帘布精准地沿预设路线运动以使窗帘布被拉展和折叠。窗帘收放装置100的齿链挂载有窗帘布,窗帘收放装置100用于驱动窗帘布沿窗帘导轨运动,以实现电动窗帘自动拉展和折叠窗帘布的技术效果,其中,窗帘收放装置100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窗帘收放装置1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动窗帘,电动窗帘设置有窗帘收放装置100,窗帘收放装置100通过驱动窗帘布运动以使窗帘布自动拉展或折叠,通过将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离合件402设置于驱动齿轮403内,并且使窗帘收放装置100的驱动电机20和动力输出组件40均伸入减速器30内以与减速器30传动连接,可以在窗帘收放装置100中减少传动轴的设置数量,且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有效地缩短窗帘收放装置100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帘收放装置100易于隐蔽安装在室内,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窗帘收放装置100,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外观设计要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齿链,所述齿链具有第一啮合齿,且所述齿链适于挂载所述电动窗帘的窗帘布;
外壳体(10)和驱动电机(20),所述外壳体(10)具有避让口(101),所述外壳体(10)限定出安装空间(102),所述避让口(101)与所述安装空间(102)连通,所述齿链穿过所述避让口(101)且伸入所述安装空间(102)内;
减速器(30),所述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入所述减速器(30)内以与所述减速器(30)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30)用于对所述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减速增矩,所述减速器(30)具有第一动力输出部(311);
动力输出组件(40),所述动力输出组件(40)包括动力输出轴(401)、离合件(402)和驱动齿轮(403),所述动力输出轴(401)插入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内以与所述减速器(30)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403)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401)外侧,所述离合件(402)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401)和所述驱动齿轮(403)之间,所述离合件(402)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动力输出轴(401)与所述驱动齿轮(403)之间的动力传输,所述驱动齿轮(403)具有第二啮合齿(4031),且所述第二啮合齿(4031)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20)、所述减速器(30)、所述动力输出组件(40)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0)内且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30)包括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和第二行星轮组件(320),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具有第一动力输入部和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动力适于从第一动力输入部向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传导,且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310)适于对输入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动力减速增矩;
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具有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和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动力适于从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向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传导,且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320)适于对输入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320)的动力减速增矩,所述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入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内以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32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30)还设有:减速器壳体(330)和减速器底板(340),所述减速器壳体(330)固定于所述外壳体(10)内,所述减速器壳体(330)与所述减速器底板(340)连接配合,所述减速器壳体(330)和减速器底板(340)共同限定出安装腔,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和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减速器底板(340)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321)的第一避让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包括:第一太阳轮(312)、多个第一行星轮(313)、第一行星架(314)和第一齿圈(315),所述第一太阳轮(312)具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一齿圈(315)套设于所述第一太阳轮(312)外侧,所述减速器壳体(330)形成有所述第一齿圈(315),所述第一行星轮(313)连接于所述第一齿圈(315)和所述第一太阳轮(312)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313)沿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一行星架(314)与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313)均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314)设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朝向靠近所述动力输出组件(40)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太阳轮(312)、所述第一行星架(314)、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和所述第一齿圈(315)均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具有第一连接孔(3111),所述第一连接孔(3111)与所述动力输出轴(401)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孔(3111)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传动凹槽(3112),所述动力输出轴(401)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一传动销(4011),所述第一传动销(4011)伸入所述第一传动凹槽(3112)内且与所述第一传动凹槽(3112)的内壁止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320)包括:第二太阳轮(322)、多个第二行星轮(323)、第二行星架(324)和第二齿圈(325),所述第二太阳轮(322)具有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321),所述第二齿圈(325)套设于所述第二太阳轮(322)外侧,所述减速器壳体(330)形成有所述第二齿圈(325),所述第二行星轮(323)连接于所述第二齿圈(325)和所述第二太阳轮(322)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323)沿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320)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二行星架(324)与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323)均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324)靠近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310)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所述第二太阳轮(322)、所述第二行星架(324)和所述第二齿圈(325)均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310)包括第一太阳轮(312),所述第一太阳轮(312)具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二行星架(324)与所述第一太阳轮(312)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行星架(324)与所述第一太阳轮(312)构造为一体成型件;
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321)具有第二连接孔(3211),所述第二连接孔(3211)与所述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3211)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传动凹槽(3212),所述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201)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二传动销(202),所述第二传动销(202)伸入所述第二传动凹槽(3212)内且与所述第二传动凹槽(3212)的内壁止抵。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内固设有内壳体(50),所述动力输出组件(40)固定于所述内壳体(50)内,所述减速器壳体(330)设有第一定位结构(331),所述内壳体(50)的内周壁对应设有第二定位结构(501),所述第一定位结构(331)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01)定位配合,以将所述减速器壳体(330)固定于所述外壳体(10)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331)构造为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减速器壳体(330)的径向方向凸出于所述减速器壳体(330)的外周壁,且所述定位凸起具有第一导向斜面(332);
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01)构造为定位凹陷,所述定位凹陷沿所述减速器壳体(330)的径向方向凹陷于所述内壳体(50)的内周壁,且所述定位凹陷具有第二导向斜面(502),所述定位凸起伸入所述定位凹陷内,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32)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502)导向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部(110)和第二壳体部(120),所述动力输出组件(40)和所述齿链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内,所述驱动电机(20)和所述减速器(3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内;
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内设有限位板(121),所述限位板(121)盖设于所述减速器(30)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部(110)的一侧,所述限位板(121)上安装有快拆机构(60),所述第一壳体部(110)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20)通过所述快拆机构(6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快拆机构(60)用于锁止或解锁所述第二壳体部(120)的顶盖(125),所述顶盖(125)用于敞开或封闭所述第二壳体部(1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机构(60)包括解锁按钮(610)、复位件、传动齿轮(620)和从动拨片(630),所述解锁按钮(610)和所述从动拨片(630)均与所述传动齿轮(620)啮合连接,所述解锁按钮(610)适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620)带动所述从动拨片(630)运动,所述解锁按钮(610)被按压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解锁按钮(610)与所述从动拨片(630)配合以将所述顶盖(125)从所述第二壳体部(120)解锁且解锁所述第一壳体部(110)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20);
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解锁按钮(610)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所述解锁按钮(610)和所述从动拨片(630)将所述顶盖(125)锁止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20)且锁止所述第一壳体部(110)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按钮(610)具有按压部(611)、主动部(612)和第一锁止销(613),所述主动部(612)与所述传动齿轮(620)啮合连接,所述从动拨片(630)具有从动部(631)和第二锁止销(632),所述从动部(631)与所述传动齿轮(620)啮合连接,沿所述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第一方向上,所述主动部(612)与所述从动部(631)分别设于所述传动齿轮(620)的两侧,且所述主动部(612)与所述从动部(631)沿所述窗帘收放装置(100)的第二方向反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销(613)和所述第二锁止销(632)均穿过所述顶盖(125)的第一安装孔且穿入所述第一壳体部(110)的第二安装孔(111);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销(613)和所述第二锁止销(632)均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11)。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内设有分隔板(122),所述分隔板(122)将所述第二壳体部(120)内分隔形成第一子安装空间(123)和第二子安装空间(124),所述减速器(30)和所述驱动电机(20)安装于所述第一子安装空间(123)内;
所述窗帘收放装置(100)还包括:电源控制板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20)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0)启停,所述电源控制板与外部电源、所述控制器均电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板用于控制外部电源向所述控制器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21)上设有角度检测件(70),所述角度检测件(7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的转动角度,所述控制器适于根据所述角度检测件(70)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0)启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件(402)构造为传动球,所述驱动齿轮(403)的内周壁具有适于所述传动球伸入的传动槽(4032),所述传动球适于与所述传动槽(4032)的内壁止抵,所述动力输出轴(401)伸入所述驱动齿轮(403)内的端部设有驱动凸起(4012),所述动力输出轴(401)转动时所述驱动凸起(4012)驱动所述传动球伸入所述传动槽(4032),且所述动力输出轴(401)与所述传动球的伸出所述传动槽(4032)的部分结构止抵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组件(40)还包括支撑轴套(404)、分离片(405)和封堵件(406),所述支撑轴套(404)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401)的外侧,所述支撑轴套(404)具有沿所述支撑轴套(404)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支撑台(4041),所述支撑台(4041)具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球的支撑面,所述驱动齿轮(403)朝向所述减速器(30)敞开,所述封堵件(406)封堵于所述驱动齿轮(403)的敞开口,所述分离片(405)夹设于所述封堵件(406)与所述支撑台(4041)之间,所述分离片(405)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球从所述传动槽(4032)内脱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30)包括减速器壳体(330),所述减速器壳体(33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311)的第二避让孔(333),所述支撑轴套(404)与所述第二避让孔(333)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避让孔(333)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限转槽(334),所述支撑轴套(404)的外周壁对应设有限转凸起(4042),所述限转凸起(4042)伸入所述限转槽(334)内且与所述限转槽(334)的内壁止抵。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10)具有壳体延伸段(112),所述壳体延伸段(112)设有所述避让口(101),所述壳体延伸段(112)用于安装所述电动窗帘的窗帘导轨。
19.一种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
窗帘布;
窗帘导轨,所述窗帘导轨用于对所述窗帘布导向;
窗帘收放装置(100),所述窗帘收放装置(100)的齿链挂载有所述窗帘布,所述窗帘收放装置(100)用于驱动所述窗帘布沿所述窗帘导轨运动,所述窗帘收放装置(100)为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窗帘收放装置。
CN202311305611.2A 2023-10-10 2023-10-10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 Pending CN1171587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5611.2A CN117158759A (zh) 2023-10-10 2023-10-10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5611.2A CN117158759A (zh) 2023-10-10 2023-10-10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8759A true CN117158759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5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05611.2A Pending CN117158759A (zh) 2023-10-10 2023-10-10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875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64445Y1 (ko) * 2001-11-21 2002-02-19 김영춘 커튼 자동 개폐장치
CN2712218Y (zh) * 2004-02-23 2005-07-27 王正宏 啮合式传动窗帘盒
CN103600327A (zh) * 2013-09-18 2014-02-2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转速可调的电动螺丝刀
CN110454518A (zh) * 2019-07-25 2019-11-15 浙江省永康市金都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水钻机的离合器
US20210164290A1 (en) * 2019-11-28 2021-06-03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Window covering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WO2022206445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宁波森瑞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窗帘的驱动装置及电动窗帘
CN219229584U (zh) * 2023-01-14 2023-06-23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窗帘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64445Y1 (ko) * 2001-11-21 2002-02-19 김영춘 커튼 자동 개폐장치
CN2712218Y (zh) * 2004-02-23 2005-07-27 王正宏 啮合式传动窗帘盒
CN103600327A (zh) * 2013-09-18 2014-02-2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转速可调的电动螺丝刀
CN110454518A (zh) * 2019-07-25 2019-11-15 浙江省永康市金都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水钻机的离合器
US20210164290A1 (en) * 2019-11-28 2021-06-03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Window covering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WO2022206445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宁波森瑞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窗帘的驱动装置及电动窗帘
CN219229584U (zh) * 2023-01-14 2023-06-23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窗帘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0414B2 (en) Motorized window shade
EP2841672B1 (en) Quick change battery arrangement for motorized shade
KR101537377B1 (ko) 냉장고 도어용 자동개폐 장치
CN106150230B (zh) 一种用于加油小门和充电小门的微型执行器
JP5311567B2 (ja) 擂潰装置
CN105525857B (zh) 窗帘控制器
CN109532473B (zh) 车身能源口的盖门执行器
CN109805727B (zh) 窗帘机动力系统及隐藏式电动窗帘机
CN117158759A (zh)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
CN210870963U (zh) 一种电动窗帘
KR101447468B1 (ko) 비상오픈 장치가 구비된 전자동 도어락 스위치
TW201346158A (zh) 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安裝裝置
CN110074644A (zh) 一种电动窗帘
CN211093269U (zh) 一种电动窗帘
CN217951131U (zh) 自动门窗传动装置
CN213063288U (zh) 旋转执行器及具有该旋转执行器的智能门窗
CN205386093U (zh) 具有离合功能的料理设备
CN208917545U (zh) 一种衣类处理装置
CN111809999A (zh) 旋转执行器及具有该旋转执行器的智能门窗
JP3178741B2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タのワイヤ巻取装置
CN113852233A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伺服电机驱动器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7736198U (zh) 电动窗帘变速箱
CN205377522U (zh) 一种弧形空调面板的电机驱动机构
KR20180003019U (ko) 도어락의 구동 모듈 조립체
CN217842542U (zh) 自动门窗传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