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7837A - 连接器以及高频信号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高频信号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7837A
CN117157837A CN202180096907.0A CN202180096907A CN117157837A CN 117157837 A CN117157837 A CN 117157837A CN 202180096907 A CN202180096907 A CN 202180096907A CN 117157837 A CN117157837 A CN 117157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
spacer
signal transmission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69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平浩司
米泽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57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7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供高频信号传送线缆(4)电连接的连接器(1、2)具有:隔离件(11);和接触端子组(12),其沿着隔离件(11)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各自包括一个以上的信号用接触端子(12S)以及一个以上的接地用接触端子(12G)的至少M个排布单元(C1-C8),其中,M表示2以上的自然数。隔离件(11)具有隔离件主体(21)、和相对于隔离件主体(21)安装并沿着隔离件(11)的宽度方向配置的至少M个安装部件(22)。至少M个排布单元(C1-C8)中所包含的各个排布单元由至少M个安装部件(22)中所包含的各个安装部件独立支承。

Description

连接器以及高频信号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以及高频信号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高频信号传送用连接器,要求能够进行信号的高速传送。专利文献1公开了调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宽度来获取阻抗匹配。专利文献2公开了为了信号的高速传送时的串扰的降低,使用公共触点而使夹着信号用接触端子的接地用接触端子的电位相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4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84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连接器中接触端子组由共同的绝缘部件支承是惯例。本申请发明者重新审视这种惯例的构造,发现了提供能够适合于传送信号频率更加高频率化的连接器的意义。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是供高频信号传送线缆电连接的连接器,其具有:隔离件;和接触端子组,其沿着所述隔离件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各自包括一个以上的信号用接触端子以及一个以上的接地用接触端子的至少M个排布单元,其中,M表示2以上的自然数。隔离件具有隔离件主体、和相对于隔离件主体安装并沿着隔离件的宽度方向配置的至少M个安装部件。至少M个排布单元中所包含的各个排布单元由至少M个安装部件中所包含的各个安装部件独立支承。虽然并不必须限定于此,但各排布单元包括由两个接地用接触端子夹着一对信号用接触端子(换言之,设于两个接地用接触端子之间)的合计四个接触端子。由所述安装部件保持将四个接触端子中所包含的两个接地用接触端子彼此电连接的导电性部件。
隔离件主体的容纳槽的宽度可以与接触端子的臂部的宽度变化对应(即,微调)而设定。例如,容纳槽具有用于容纳接触端子的臂板部的第1槽宽度、和用于容纳接触端子的臂杆部的比第1槽宽度小的第2槽宽度。此外,臂杆部与臂板部相比设为更远离安装部件(换言之,设于接触端子的顶端侧),且与臂板部相比宽度小。容纳槽可以在与接触端子的接点部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的槽宽度。
通过在隔离件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安装部件的各凹部的组合而形成有用于固定配件的插入路。固定配件具有向插入路插入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在插入部的向插入路的插入方向上变化的宽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还具有至少M个导电性部件。至少M个导电性部件中所包含的各个导电性部件由至少M个安装部件中所包含的各个安装部件独立保持。固定配件的个数可以为M+1。
安装部件具有供导电性部件插入的插入孔,且以使信号用接触端子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在插入孔内具有露出部的方式支承信号用接触端子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高频信号传送装置具有:上述的连接器;和与连接器电连接的高频信号传送线缆。在高频信号传送线缆设有M个通道的信号传送线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提供能够适合于传送信号频率更加高频率化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高频信号传送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线缆装置的概略仰视图。
图3是表示FPC的概略且局部的截面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FPC的一端的概略局部仰视图。
图5是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表示其前侧。
图6是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表示其后侧。
图7是连接器的概略分解立体图,主要表示八个安装部件和九个固定配件从隔离件主体向后方分离的状态。
图8是表示GSSG排列的四个接触端子被设于隔离件主体的下板的四个容纳槽分别容纳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沿着图8的单点划线X9-X9的概略截面的示意图。
图10是安装部件的概略分解立体图,表示从安装部件拆除导电性部件后的状态。
图11是安装部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单点划线X12-X12的概略剖视图。
图13是连接器的概略局部后视图。
图14是表示连接器内插入FPC且双方电连接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模拟结果的图。
图16表示比较例的连接器的模拟结果。
图17表示本发明方式的连接器的模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图1至图17边说明各实施方式及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多余说明就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及/或各特征组合,也能够理解基于该组合获得的相乘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间的重复说明。附图以发明的记述为主要目的,为了便于制图被简略化。各特征并非仅针对本申请公开的连接器有效,应被理解为其是对于本说明书未公开的其他各种连接器也通用的普遍特征。本说明书中,根据需要使用了第1、第2等用语来彼此区分连接器等同种构件,但也能够代替性或追加性地使用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和方向的用语(前、后、左、右、上、下)来区分同种构件。
高频信号传送装置9具有(第1)连接器1、(第2)连接器2以及线缆装置3。连接器1、2是相同构造的连接器,因此,无需区分双方而说明。换言之,关于一方连接器的说明也能够直接适用于另一方连接器,反之亦然。随后详细说明连接器1、2的构成。
线缆装置3具有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4、为了辅助FPC4与连接器1的连接而安装于FPC4的端部41的(第1)插头部件5、和为了辅助FPC4与连接器2的连接而安装于FPC4的端部42的(第2)插头部件6。此外,FPC4是高频信号传送线缆的非限定性的一例。也可以将FPC代替性地称为扁平线缆。
连接器1、2分别与插头部件5、6机械连结,与FPC4(具体地,排列于FPC4的端部的接触片组)电连接。插头部件5、6是相同构造的插头部件,因此,无需区分双方而说明。根据FPC4及/或插头部件5、6的关系,也能够将连接器1、2称为插孔连接器(receptacleconnector)。此外,插头部件5、6是可选构件,能够省略。
FPC4是电介质层70、(第1)配线层71、(第2)配线层72、将配线层71覆盖的被覆层73、以及将配线层72覆盖的被覆层74的层叠体(参照图3)。FPC4是具有以能够弯折为U字状程度的挠性的线缆,但也能够采用不具有挠性的线缆。电介质层70可以是LCP(液晶聚合物)、聚酰亚胺等具有规定的相对介电常数的树脂片。同样地,被覆层73、74例如可以是LCP(液晶聚合物)、聚酰亚胺等的树脂膜。FPC4的端部41、42中去除了被覆层,作为结果,与由被覆层覆盖的部位相比较,后述的信号线85与第1接地线81之间的浮游电容发生变化。配线层71、72中所包含的配线可以是铜箔等金属箔。
在配线层71设有至少M(M表示2以上的自然数)条差动传送线路8、和至少2×M条第1接地线81(称为第1接地线组)。差动传送线路8的信号线85和第1接地线81配置于同一平面。在配线层72配置有至少M条第2接地线82(称为第2接地线组)。典型性地,第2接地线组中所包含的第2接地线82的数量为第1接地线组中所包含的第1接地线81的数量的一半,但并不必须限定于此。此外,图示的情况下M=8,但并不限定于此。
相对于M条差动传送线路8的各差动传送线路8,不重复地分配有第1接地线组中所包含的至少两条第1接地线,且相对于M条差动传送线路8的各差动传送线路8,不重复地分配有第2接地线组中所包含的至少一条第2接地线。作为该结果,各差动传送线路8由(被分配的)至少两条第1接地线81(详细地,在同一平面中)夹着,与(被分配的)至少一条第2接地线82(详细地,隔着电介质层70)相对设置(参照图3)。根据该构成,抑制了接地线或GND板在差动传送线路之间被共有的情况下产生的串扰。此外,接地线或GND板在差动传送线路之间被共有的情况下,担心信号会从某条差动传送线路经由接地线或GND板向其他差动传送线路漏出(例如从设备向接地线传递的共模噪音(或电流)),即使采用差动传送方式也无法将其充分避免。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第1平面内的四条配线(即,差动传送线路8的两条信号线85和两条第1接地线81)和第2平面内的一条配线(即,一条第2接地线82)的(至少)合计五条配线构成了一个通道的信号传送线路。信号传送线路的通道数量也由M表示。有利的是,接地线在相邻的信号传送线路之间在FPC4上(例如,FPC4的全长)中没有被共有。
在各信号传送线路中,优选为,将各第1接地线81经由多条贯穿配线86与共同的第2接地线82电连接,使第1接地线81和第2接地线82的电位稳定化(参照图4)。此外,第1接地线81与第2接地线82相比宽度小。而且,在一条信号传送线路中,针对为了某条第1接地线81与第2接地线82的连接而设的贯穿配线86、和为了其他的第1接地线81与第2接地线82的连接而设的贯穿配线86,优选为,双方的条数相同,且以同一间距设置,但并非必须限定于此。也能够通过与第2接地线82同样的方式,在被覆层73上形成多条单独的第3接地线(未图示)。
信号线85可以为,以使没有由被覆层73覆盖而露出的部分与由被覆层73覆盖的部分相比宽度小的方式被赋予形状(参照图4的宽度W1和宽度W2)。例如,以使信号线85的两端的接触片85a与在这些接触片85a之间延伸的中间配线部85b相比宽度小的方式被赋予形状。由此能够将被覆层73与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之差吸收而维持均匀的信号传送特性。此外,虽然因将接触片85a设为小宽度而需要更高的校准精度来进行FPC4与连接器1、2的电气连接,但能够通过采用插头部件来避免该问题。
第1接地线81可以为,以使没有由被覆层73覆盖而露出的部分与由被覆层73覆盖的部分相比宽度大的方式被赋予形状(参照图4的宽度W3和宽度W4)。例如,第1接地线81以使其两端的接触片81a与在这些接触片之间延伸的中间配线部81b相比宽度大的方式被赋予形状,第1接地线81的接触片81a与信号线85的接触片85a之间的间隔根据该宽度大的接触片81a而变窄。由此能够将被覆层73与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之差吸收而维持均匀的信号传送特性。此外,即使将接触片81a设为宽度大,但接触片85a仍是宽度小,由此仍然需要更高的校准精度来进行FPC4与连接器1、2的电气连接。此外,信号线85的接触片85a的宽度可以为第1接地线81的接触片81a的宽度的2/3以下或1/2以下。
信号线85的接触片85a可以配置为,与第1接地线81的接触片81a相比更远离FPC4的末端。由此当连接器1的接触端子12的接点部与信号线85的接触片85a接触时,能够缩短形成于这些接点位置与信号线85的顶端之间的开路短截线的长度。
返回图1继续说明。插头部件5、6安装于FPC4的端部41、42。插头部件5具有插头主体51、设于插头主体51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插头突起52、和在插头主体51的宽度方向上设于一对插头突起52之间的被锁定部53。插头主体51是设有供FPC4穿插的空间的框体。因此,若FPC4穿插于插头部件5,则FPC4的接触片(即,第1接地线81的接触片81a和信号线85的接触片85a)在从插头主体51向前方延伸的一对插头突起52之间沿着FPC4的宽度方向配置。
详细地,由一对(第1接地线81的)接触片81a夹着一对(信号线85的)接触片85a而得的接触片的排布单元沿FPC4的宽度方向排列。各排布单元中,接触片85a定位于与接触片81a相比更远离FPC4的末端的位置。关于插头部件5的说明也适用于插头部件6,并省略其说明(附图标记5、51~53由附图标记6、65~67置换)。
如图5至图7所示,连接器1具有隔离件11和接触端子组,该接触端子组沿着隔离件11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各自包括一个以上的信号用接触端子12S以及一个以上的接地用接触端子12G的至少M(M表示2以上的自然数)个排布单元C1~C8(信号用接触端子12S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12G无需区分双方而仅称为接触端子12)。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件11具有隔离件主体21、和相对于隔离件主体21安装并沿着隔离件11的宽度方向配置的至少M个安装部件22。而且,至少M个排布单元C1~C8中所包含的各个排布单元由至少M个安装部件22中所包含的各个安装部件独立支承。由此,排布单元C1~C8分别由安装部件22支承,提高了排布单元C1~C8间的电气隔离,也能够促进串扰的降低。
由排布单元C1~C8分别支承的接触端子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某些情况下,在各排布单元中包括一个信号用接触端子12S和一个接地用接触端子12G。在其他情况下,各排布单元中包括两个信号用接触端子12S和两个接地用接触端子12G。
优选为,各安装部件22构成为,支承在两个接地用接触端子12G之间夹着一对信号用接触端子12S的四个接触端子12。通过将M个安装部件22相对于隔离件主体21安装而在隔离件11上配备有接触端子12。由四个接触端子12的组合构成的信号传送线路由不同的安装部件22支承,提高了信号传送线路间的电气隔离,也促进了串扰的降低。此外,安装部件22的个数不限于M=8,也可以为,M=2或其以上的自然数。
隔离件11是隔离件主体21以及安装部件22的组装品,作为接受FPC4的插座而被赋予形状。作为选配件,为了安装部件22对于隔离件主体21的安装而设有M+1个固定配件23。另外,为了隔离件11向供连接器1装配的装配基板(例如母板或子板)上固定,还设有两个固定配件24。此外,连接器1/隔离件11的宽度方向等于FPC4的宽度方向,同样地,等于接触端子12的配置方向以及安装部件22的配置方向。
隔离件主体21是具有FPC4侧的前口21a(参照图5)和与FPC4为相反侧的后口21b(参照图7)的框体,并具有上板25、下板26、左壁27以及右壁28。此外,前方设为从连接器1朝向FPC4的方向,并也以该方向为基准规定左右。
在上板25的上表面设有凹部31,在凹部31的底面设有锁定部33。在与左壁27相邻的位置设有沿前后方向将隔离件主体21贯穿的贯穿孔(也仅称为孔)32,同样地,在与右壁28相邻的位置设有沿前后方向将隔离件主体21贯穿的贯穿孔32。向这些贯穿孔32内单独插入插头部件5的插头突起52,促进FPC4对于连接器1的良好校准。此外,贯穿孔32与隔离件主体21的前口21a在空间上连通,抑制了隔离件11成为大宽度。在安装部件22相对于隔离件主体21安装后的状态下在安装部件22与贯穿孔32之间设有隔壁29,避免了因插头突起52向贯穿孔32插入而导致安装部件22位移。
当FPC4在连接器1内充分插入至规定位置时,插头部件5的被锁定部53与隔离件主体21的锁定部33卡定。锁定部33与被锁定部53的具体的卡定机构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各种设定。例如,被锁定部53是能够枢轴运动的爪部,其根据FPC4向连接器1内的插入而在锁定部33的(后方升高斜面的)引导斜面33m上升高,然后,与从引导斜面33m的顶部向下方延伸的锁定面33n接触。
在下板26并列设有容纳槽26g,尤其为,规定数量(四个)的容纳槽26g的单位组沿着隔离件主体21的宽度方向配置。各容纳槽26g为了将由安装部件22支承的接触端子12容纳而沿前后方向延伸。例如,各容纳槽26g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壁面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面划分出,在上方、前方以及后方开口。接触端子12可以从容纳槽26g的上方的开口插入容纳槽26g内。根据接触端子12的形状也能够从容纳槽26g的后口插入。同一单位组内的容纳槽26g的间距间隔I1小于单位组间的间隔I2,为其1/2以下。单位集合中所包含的容纳槽26g的数量与由一个安装部件22支承的接触端子12的数量一致。
各接触端子12具有从安装部件22向前方以悬臂梁状延伸的臂部61、固定于安装部件22的固定部62、和从安装部件22向后方延伸的接点部63(参照图7,图8)。臂部61包括臂板部61a、和与臂板部61a相比设置得更远离安装部件22且宽度比臂板部61a窄的臂杆部61b。臂板部61a具有随着向前方延伸而逐渐减少的左右宽度。臂杆部61b从臂板部61a的前端进一步向前方延伸。臂杆部61b向斜前方延伸,接着向斜下方延伸,使得为了与FPC4的接触片接触而具有弧状的接点部61c。因采用臂杆部61b而对于FPC4与接触片的校准要求更高的精度,但可以通过采用插头部件来降低该负担。
接触端子12的接点部61c与臂杆部61b的前端61d之间的部分作为开路短截线发挥功能,根据信号传送的观点是不需要的,但其是为了抑制接触端子12因与FPC4碰撞而弯折而设的。由共同的安装部件22所支承的接触端子12的接点部61c配置于与隔离件1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L1上,但并不必须限定于此。也可以为,通过将安装部件22相对于隔离件主体21恰当地安装,而使设于隔离件11的所有接触端子12的接点部61c配置于直线L1上。
当安装部件22相对于隔离件主体21安装时,安装部件22的接触端子12的臂部61插入容纳槽26g(参照图9)。由此能够将相对介电常数比空气大的树脂(例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LCP(液晶聚合物)等)配置在相邻的接触端子12之间,能够调整相邻的接触端子12间的浮游电容,使与FPC4的阻抗匹配为良好。接触端子12由于在弧状的接点部61c处从容纳槽26g向上方稍微拱起,所以确保了接触端子12与FPC4的电气连接。
容纳槽26g以在臂部61的顶端(前端)侧变深的方式被赋予形状。具体地,容纳槽26g具有将接触端子12的臂板部61a容纳的后方槽部26g1、和将接触端子12的开路短截线容纳的前方槽部26g2,前方槽部26g2的深度大于后方槽部26g1的深度。由此,除了接点部61c的拱起部分之外将臂部61的整体容纳于容纳槽26g。
容纳槽26g的宽度可以与臂部61的宽度变化对应设定。即,容纳槽26g具有用于容纳臂板部61a的第1槽宽度、和用于容纳臂杆部61b的比第1槽宽度窄的第2槽宽度。作为追加或代替,容纳槽26g在与接点部61c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的槽宽度。由此能够增加接触端子12间的树脂量。
此外,通过与FPC4的接触而使臂部61向下方按下,臂部61的前端61d与容纳槽26g的底面接触。该情况下,FPC4和接触端子12成为彼此按压的关系,双方更可靠地电连接。
在接触端子12的固定部62设有在安装部件22的插入孔34内露出的露出部62c。固定部62的剩余部62a、62b埋设于安装部件22的树脂。接点部63从安装部件22向后方延伸,但针对其长度、粗细度以及弯折的方式以及弯折次数,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安装部件22是设有供导电性部件13插入的插入孔34的部件(参照图10至图12)。安装部件22是具有前壁35、后壁36、左壁37以及右壁38的筒体,在由这些壁划分出的插入孔34内可以压入导电性部件13。此外,插入孔34在上下两侧开口。在右壁38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右侧开口的凹部39。同样地,在左壁37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左侧开口的凹部39。
导电性部件13可以是在绝缘性树脂中分散有导电性填充物而得的部件。导电性部件13具有主体部13j和从主体部13j向下方突出的至少两个突起13p。主体部13j是前后宽度W4随着向下方延伸而变小的锥形部件。突起13p是从主体部13j的左右端向下方突出的块体,在其下表面处与接地用接触端子12G的露出部62c的上表面接触。此外,导电性部件13的(最大)左右宽度W3与安装部件22的左壁37跟右壁38之间的间隔相比,为相同或比其稍微大或稍微小。同样地,导电性部件13的(最大)前后宽度W4与安装部件22的前壁35跟后壁36之间的间隔相比,为相同或比其稍微大或稍微小。导电性部件13的上下宽度W5根据突起13p的有无而变动。
若导电性部件13插入安装部件22的插入孔34,则导电性部件13的各突起13p与位于插入孔34内的接地用接触端子12G的露出部62c接触。在突起13p之间设有空间13q,因此,避免了导电性部件13与信号用接触端子12S之间的电气连接。
接触端子12相对于安装部件22的安装(例如埋入)能够通过运用嵌件成形而实现。以使树脂附着于接触端子12的固定部62的剩余部62a、62b并固化的方式进行注塑成形。在由固定模具和移动模具划分出的型腔内配置接触端子12的上述部分,接着向该型腔内供给熔融树脂,接着将模具冷却。这样地使型腔内的熔融树脂固化,能够获得接触端子12局部被埋入的安装部件22。此外,插入孔34是与当注塑成形时为了固定接触端子12而配置于型腔内的型芯对应形成的空间。
由于接触端子12由安装部件22支承,所以需要将安装部件22相对于隔离件主体21定位。即,隔离件主体21中的安装部件22的定位精度的低下归结于连接器1中的接触端子12的位置精度的低下。根据这种观点,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隔离件主体21中的安装部件22的定位,能够使用固定配件23。
固定配件23具有插入部23a、向左右两侧突出的突起23b、以及弯折部23c(参照图7)。当安装部件22在隔离件11的宽度方向上相邻时,通过相邻的安装部件22的凹部39的组合而形成了用于固定配件23的插入路22k(参照图13)。固定配件23的插入部23a向插入路22k内插入(优选为,压入),限制了安装部件22的在隔离件主体21中的位移。插入部23a具有在插入部23a的向插入路22k的插入方向上变化的宽度,例如,以使宽度在相邻的插入孔34(或相邻的导电性部件13)之间变窄的方式被赋予形状。由此能够将固定配件23恰当地压入插入路22k。通过固定配件23的突起23b与安装部件22的后表面的碰撞而决定了固定配件23的插入停止位置,另外,安装部件22由突起23b从后方按压。弯折部23c相对于连接器1的装配基板通过软熔焊接而软钎焊。固定配件23可以在供连接器1装配的装配基板上与接地电位连接。由此提高了连接器1中的信号传送线路间的隔离。某些情况下,固定配件23的插入部23a插入至设于隔离件主体21的槽内,由此有效地限制了固定配件23的位移。
当为了将FPC4相对于连接器1电连接而将插头部件5相对于连接器1连结时,通过插头突起52与贯穿孔32的嵌合而能够顺利引导FPC4向连接器1内插入。若FPC4经由隔离件11的前口21a插入隔离件11内,则FPC4配置于隔离件主体21的下板26上。接触端子12的接点部61c从容纳槽26g向上方稍微拱起。因此,FPC4的下表面伴随着FPC4的插入与其接点部61c的上表面接触而使接点部61c向下方被按下。若FPC4插入至规定位置,则针对连接器1的各接触端子12的接点部61c与FPC4的各接触片81a、85a而确保接触(参照图14)。详细地,信号用接触端子12S的臂部61的接点部61c与信号线85的接触片85a接触。同样地,接地用接触端子12G的臂部61的接点部61c与第1接地线81的接触片81a接触。
作为应该特别说明的点,在由FPC4以及连接器1、2的组合构筑的高频信号传送装置9中,接地电位在各信号传送线路之间没有共有。具体地,接地线在FPC4的差动传送线路8之间没有共有。接地用接触端子12G在与差动传送线路8电连接的连接器1、2的一对信号用接触端子12S之间没有共有。这样地在FPC4和连接器1、2的双方中均避免了接地电位在差动传送线路之间的共有,由此提高电气隔离,能够期待串扰的抑制。此外,也可以为,不对FPC4以及连接器1、2的双方,而仅对FPC4或仅对连接器1、2实施接地电位的非共有。
图15表示与高频信号传送装置(在线缆装置的两端结合有连接器)有关的插入损耗的模拟结果。图15的(a)表示第1接地线在相邻的差动传送线路之间共有且第2接地线在全部差动传送线路之间共有的情况下的结果。图15的(b)表示本发明方式的结果。如图15所示,本发明方式中,在30GHz附近的频率中实现了波纹(ripple)的改善。
图16表示比较例的连接器(即,所有排布单元由共同的一个安装部件支承的连接器)的模拟结果。图17表示本发明方式的连接器(即,排布单元由安装部件独立支承的连接器)的模拟结果。此外,连接器的模拟在将短尺寸的线缆和短尺寸的基板与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进行,也使伴随这些部件的连接出现的阻抗变化反映出来。
如根据图16以及图17的比较而明确那样,能够确认到在本发明方式的连接器中降低了串扰。另外,也能够确认到波纹的降低(例如,20GHz附近的大波纹等)。
根据上述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相对于各实施方式增加各种变更。接触端子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也能够采用在一个接触端子设有两个以上的接点部的构造。也可以排列接触端子以使其与FPC的两面的接触片电连接。具体地,一方的接触端子的排列为了与FPC的表侧的接触片进行接触而设,另一方的接触端子的排列为了与FPC的背侧的接触片进行接触而设。这样地,FPC不限于在一面具有接触片,也可以采用在两面设有接触片的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2:连接器
4:FPC
5、6:插头部件
8:差动传送线路
9:高频信号传送装置
11:隔离件
12:接触端子(12G:接地用接触端子,12S:信号用接触端子)
13:导电性部件
21:隔离件主体
22:安装部件
70:电介质层
71、72:配线层
73、74:被覆层
81:第1接地线
82:第2接地线
85:信号线。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器,其供高频信号传送线缆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隔离件;和
接触端子组,其沿着所述隔离件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各自包括一个以上的信号用接触端子以及一个以上的接地用接触端子的至少M个排布单元,其中,M表示2以上的自然数,
所述隔离件具有隔离件主体和相对于所述隔离件主体安装并沿着所述隔离件的宽度方向配置的至少M个安装部件,
所述至少M个排布单元中所包含的各个排布单元由所述至少M个安装部件中所包含的各个安装部件独立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各排布单元包括由两个接地用接触端子夹着一对信号用接触端子的四个接触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安装部件保持将所述四个接触端子中所包含的所述两个接地用接触端子彼此电连接的导电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具有供所述导电性部件插入的插入孔,所述导电性部件具有至少两个突起,各突起与位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插入孔内的所述接地用接触端子的露出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是至少具有前壁、后壁、左壁以及右壁的筒体,通过这些壁划分出所述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在上下两侧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用接触端子以及所述接地用接触端子分别具有以从所述安装部件离开的方式延伸的臂部,在所述隔离件主体设有将多个所述臂部独立容纳的多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宽度与所述臂部的宽度变化对应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包括臂板部和臂杆部,所述臂杆部与所述臂板部相比设为更远离所述安装部件,且与所述臂板部相比宽度小,
所述容纳槽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臂板部的第1槽宽度和用于容纳所述臂杆部的比所述第1槽宽度小的第2槽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为了与设于所述高频信号传送线缆的接触片接触而具有接点部,
所述容纳槽在与所述接点部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的槽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隔离件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安装部件的各凹部的组合而形成有用于固定配件的插入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配件具有向所述插入路插入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在所述插入部的向所述插入路的插入方向上变化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离件主体设有供安装于所述高频信号传送线缆的端部的插头部件的插头突起插入的孔,在该孔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设有隔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主体是具有供所述至少M个安装部件插入的后口和供所述高频信号传送线缆插入的前口的框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至少M个导电性部件,所述至少M个导电性部件中所包含的各个导电性部件由所述至少M个安装部件中所包含的各个安装部件独立保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具有供所述导电性部件插入的插入孔,且以使所述信号用接触端子以及所述接地用接触端子在所述插入孔内具有露出部的方式支承所述信号用接触端子以及所述接地用接触端子。
15.一种高频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和
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的高频信号传送线缆,
在所述高频信号传送线缆设有M个通道的信号传送线路。
CN202180096907.0A 2021-04-19 2021-04-19 连接器以及高频信号传送装置 Pending CN1171578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5933 WO2022224324A1 (ja) 2021-04-19 2021-04-19 コネクタ及び高周波信号伝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7837A true CN117157837A (zh) 2023-12-01

Family

ID=83722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6907.0A Pending CN117157837A (zh) 2021-04-19 2021-04-19 连接器以及高频信号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95127A1 (zh)
EP (1) EP4329105A1 (zh)
JP (1) JP7464898B2 (zh)
CN (1) CN117157837A (zh)
WO (1) WO202222432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3583B2 (en) 2011-10-05 2013-09-03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JP2014164884A (ja) 2013-02-22 2014-09-08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
CN109962353B (zh) 2017-12-14 2020-10-30 莫列斯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JP7307312B2 (ja) * 2019-03-18 2023-07-12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用コネクタ
JP7432840B2 (ja) * 2019-05-08 2024-02-19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コネクタ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64898B2 (ja) 2024-04-10
US20240195127A1 (en) 2024-06-13
WO2022224324A1 (ja) 2022-10-27
JPWO2022224324A1 (zh) 2022-10-27
EP4329105A1 (en) 2024-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53273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0536236C (zh) 电连接器
CN111801849B (zh) 带有差分对线缆接口的低高度电连接器系统
CN106921060B (zh) 刚性-柔性电路连接器
EP1911131B1 (en)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with crosstalk compensation apparatus
US7618296B2 (en)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758060B2 (en) Communication jack having layered plug interface contacts
KR20080034853A (ko) 전기 상호 연결 시스템
US1089709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5527960A (ja) シールドされたケーブルのためのパドルカード終端部
MXPA05011617A (es) Acoplador para cables planos y montaje de conector electrico.
US7285025B2 (en) Enhanced jack with plug engag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11916925B (zh) 主连接器及具备该主连接器的插座组件
US5967832A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JPH1050413A (ja) 高速伝送用コネクタ
KR20170058274A (ko) 전기 커넥터
US2023023872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CN117157837A (zh) 连接器以及高频信号传送装置
CN117136419A (zh) 高频信号传送装置以及高频信号传送线缆
CN108933361A (zh) 柔性电路连接器
KR102565933B1 (ko) 케이블용 커넥터
US2007008759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US7524193B2 (en) Connector excellent in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JP2006331711A (ja) コネクタ
JP748082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