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4920A - 一体化双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双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54920A CN117154920A CN202311106152.5A CN202311106152A CN117154920A CN 117154920 A CN117154920 A CN 117154920A CN 202311106152 A CN202311106152 A CN 202311106152A CN 117154920 A CN117154920 A CN 1171549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circuit
- voltage
- chip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3R,4R)-3,4-dihydroxycyclohexa-1,5-diene-1-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H]1C=CC(C(O)=O)=C[C@H]1O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1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DC-DC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M1/092—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control signals being transmitted optical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3—Suppression of common mode voltage or 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using passive 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more than one ouput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一体化双电源,包括:交流转直流电源和直流变换电源,其中,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分别与负载电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为220V,所述直流变换电源为‑48V;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中输出电压更高的一项,输出电流为所述负载供电。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化双电源能够在某一电源故障时自动切换供电电源,实现用电设备的不间断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双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电力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源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电力系统中,当设备的电源处于检修或意外故障时,会导致设备直接停止工作,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双电源,可以在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另一电源供电,实现设备的不间断工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双电源,包括:交流转直流电源和直流变换电源,其中,
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分别与负载电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为220V,所述直流变换电源为-48V;
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中输出电压更高的一项,输出电流为所述负载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包括:防雷电路、抗干扰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第一电源芯片、反馈电路、第一变压器、第一电压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防雷电路、所述抗干扰滤波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依次连接,交流电压经过所述防雷电路、所述抗干扰滤波电路和所述整流电路后,转换为直流高压;
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所述直流高压用于启动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开关;
所述反馈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电连接,用于提供反馈电压,以使所述第一电源芯片根据所述反馈电压调控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
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主绕组连接,第一电压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绕组连接,所述直流高压经过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电路后,得到输出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电路包括:
第一光耦组件,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第一目标电压的情况下发光并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源芯片导通,并调控所述输出电压降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还包括启动电阻和启动电容,其中,
所述启动电阻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启动电容的正极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启动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启动电阻与所述启动电容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启动电阻用于给所述启动电容充电,从而给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还包括吸收电路,其中,
所述吸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变换电源包括:第二防雷电路、滤波电路、第二电源芯片、第二反馈电路、第二变压器、功率开关管、第二电压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防雷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二反馈电路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电连接,用于提供第二反馈电压,以使所述第二电源芯片根据所述第二反馈电压调控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
所述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主绕组、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开关;
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绕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变换电源还包括:
防反接二极管,与所述第二防雷电路连接,直流电压接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变换电源还包括启动电路,其中,
所述启动电路的一端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
所述启动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启动电阻和第二启动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变换电源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并联的两个检测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
第二光耦组件,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目标电压的情况下发光,并使所述第二电源芯片导通,调控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降低。
上述一体化双电源包括交流转直流电源和直流变换电源,其中,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分别与负载电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为220V,所述直流变换电源为-48V;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中输出电压更高的一项,输出电流为所述负载供电。由于交流转直流电源和直流变换电源的输出电压不同,当其同时接入负载时,输出电压高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低的不输出电流,空载工作;当负载默认直流变换电源为主供电时,若直流变换电源供电中断,将切换为交流转直流电源自动供电,切换期间负载不会停止,实现不间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双电源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交流转直流电源的电路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直流变换电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应当理解,本披露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披露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披露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定本披露。如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双电源10。一体化双电源10包括交流转直流电源110和直流变换电源120。其中,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110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120分别与负载130电连接。交流转直流电源110为220V,所述直流变换电源120为-48V。交流转直流电源110与直流变换电源120中输出电压更高的一项,输出电流为负载130供电。
其中,交流转直流电源110是ACDC(Alternating Current Direct Current,交流直流)电源,是一种输入为交流,输出为直流的电源变换器。直流变换电源120是DC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源,是一种将某一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源变换其他电压等级直流电源的装置。负载130为电力系统中的用电设备。交流转直流电源110和直流变换电源120同时与负载130电连接。交流转直流电源110和直流变换电源120的输出电压不同。
可选的,交流转直流电源110的输出电压高于直流变换电源120的输出电压,则负载130默认交流转直流电源110为主供电电源,输出电流为负载130供电。直流变换电源120不输出电流,空载工作。当交流转直流电源110供电中断时,直流变换电源120给负载130自动供电,实现负载130的不间断工作。
可选的,交流转直流电源110的输出电压低于直流变换电源120的输出电压,则负载130默认直流变换电源120为主供电电源,输出电流为负载130供电。交流转直流电源110不输出电流,空载工作。当直流变换电源120供电中断时,交流转直流电源110给负载130自动供电,实现负载130的不间断工作。
示例性的,交流转直流电源110的输入可以为220V市电,直流变换电源120的输入可以为-48V直流供电电源。负载可以为12V用电设备。交流转直流电源110的输出电压可以为12.5V,直流变换电源120的输出电压可以为12.8V。直流变换电源120的输出电压12.8V高于交流转直流电源110的输出电压12.5V,12V用电设备默认直流变换电源120为主供电。
上述一体化双电源包括交流转直流电源和直流变换电源,其中,交流转直流电源与直流变换电源分别与负载电连接;交流转直流电源与直流变换电源中输出电压更高的一项,输出电流为负载供电。由于交流转直流电源和直流变换电源的输出电压不同,当其同时接入负载时,输出电压高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低的不输出电流,空载工作;当负载默认直流变换电源为主供电时,若直流变换电源供电中断,将切换为交流转直流电源自动供电,切换期间负载不会停止,实现不间断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交流转直流电源110包括:防雷电路、抗干扰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第一电源芯片、反馈电路、第一变压器、第一电压输出电路。其中,防雷电路、抗干扰滤波电路与整流电路依次连接,交流电压经过防雷电路、抗干扰滤波电路和整流电路后,转换为直流高压。整流电路与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高压用于启动第一电源芯片的开关。反馈电路与第一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电连接,用于提供反馈电压,以使第一电源芯片根据反馈电压调控第一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变压器的主绕组连接,第一电压输出电路与第一变压器的副绕组连接,直流高压经过第一变压器和第一电压输出电路后,得到输出电压。
具体地,防雷电路可以包括热敏电阻NTC、压敏电阻RV1、压敏电阻RV2以及气体放电管GDT(gas discharge tube)。热敏电阻NTC的一端可以与220VAC的火线连接,另一端与压敏电阻RV1连接。压敏电阻RV2的一端可以与220VAC的零线连接。气体放电管GDT的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1以及压敏电阻RV2连接,另一端接地(PG,PowerGround)。220VAC的输入端还可以并联一个电容C1,用于保护电路。
其中,热敏电阻NTC是一种负温度系数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具有抑制电路的浪涌电流能力。当加在压敏电阻RV1以及压敏电阻RV2上的电压低于其阈值时,压敏电阻RV1以及压敏电阻RV2相当于无穷大的电阻;或者,当加在压敏电阻RV1以及压敏电阻RV2上的电压超于其阈值时,压敏电阻RV1以及压敏电阻RV2相当于无穷小的电阻。当气体放电管GDT两端施加的电压小于触发电压时,气体放电管GDT为断路状态;或者,当气体放电管GDT两端施加的电压高于触发电压时,气隙被击穿,气体放电管GDT可被认为是短路状态。
抗干扰滤波电路可以包括共模电感L1、电容C29以及电容C30。共模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2以及热敏电阻NTC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9以及电容C30连接。电容C29以及电容C30串联,其之间的连接点接地。抗干扰滤波电路可以用于抑制EMI(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整流电路可以包括桥式整流器BR以及电容C18。桥式整流器BR可以包括桥式连接的四个二极管。电容C18并联在桥式整流器BR上,用于滤波。防雷电路、抗干扰滤波电路与整流电路依次连接。220V交流电压可以自线路输入端输入,经过一个用于抑制EMI的抗干扰滤波电路以及整流电路后,产生直流高压。直流高压可以为400V的直流电压。
可选的,第一电源芯片可以采用原装进口电源芯片5M0365R(IC1),构成了连续电流模式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第一电源芯片可以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以及第四引脚。
本申请实施例中,整流电路与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可以用整流后的直流高压作为第一电源芯片的启动电压,开启第一电源芯片。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还可以与整流二极管D4连接,整流二极管D4与第一变压器的反馈绕组连接。在第一电源芯片的正常工作期间,反馈绕组提供的反馈供电电压经过整流滤波后开始为第一电源芯片供电。
反馈电路与第一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电连接。反馈电路可以包括可调式精密并联基准电压稳压器构成的外部误差放大器,以及第一光耦组件IC5。反馈电路可以将反馈电压加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反馈端),从而使第一电压输出电路达到稳定的12.5V电压输出。
第一变压器可以用于将直流高压转换为符合负载用电标准的直流低压。第一变压器可以包括主绕组、副绕组以及反馈绕组。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变压器的主绕组连接。第一电压输出电路与第一变压器的副绕组连接。第一电压输出电路可以包括二极管D5、电阻R9、电容C28等。二极管D5可以起到整流作用,电阻R9以及电容C28可以用于吸收突变的峰值电压,以保护电路。第一电压输出电路还可以包括电容C26、电容C25、电阻R6、电感L1等,其作用皆为滤波或保护电路。第一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可以为12.5V。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电源芯片、第一变压器、反馈电路等配合连接,可以将反馈电压加到第一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从而达到稳定的12.5V电压输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光耦组件。第一光耦组件与第一电压输出电路连接,用于在输出电压大于第一目标电压的情况下发光并导通,以使第一电源芯片导通,并调控输出电压降低。
其中,第一光耦组件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30与第一电压输出电路中电感L1的一端电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电阻R2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目标电压可以为预先设定的第一电压输出电路输出的目标电压。在第一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一目标电压的情况下,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与此同时,三极管导通。三极管的一端与第一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另一端与整流电路连接。第一电源芯片导通,并可以根据反馈电路提供的反馈电压调控输出电压降低至第一目标电压12.5V。
可选的,反馈电路中还可以包括二极管IC6。二极管IC6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正极接地。反馈电路中还可以包括分压电阻R13与分压电阻R31,分压电阻R13与分压电阻R31串联,并且与第一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IC6可以接在分压电阻R13与分压电阻R31中间的连接点,以通过分压电阻R13与分压电阻R31的大小,调控第一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大小。反馈电路中还可以包括电容C7、电容C8、电容C23以及电容C24等,皆起到保护电路作用。
具体地,采用二极管CJ431(IC6)配合第一光耦组件EL817(IC5)作为参考、隔离、取样,当输出电压升高时,经分压电阻R13与分压电阻R31分压后输入到二极管IC6的参考端的电压也升高,此时流过第一光耦组件中的发光二极管1、2脚的电流增大,第一光耦组件IC5里三极管集射极3、4脚的电位下降,使第一电源芯片5M0365(IC1)的4脚电位下降,经内部的控制电路处理后,使内部集成开关管导通时间缩短,开关电源输出下降,达到稳压的目的,反之亦然,使输出电压保持恒定,不受电网电压或者负载变化的影响。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反馈电路中设置有光耦组件,可以将反馈电压加到第一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从而达到稳定的12.5V电压输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交流转直流电源110还包括启动电阻R25和启动电容C21。其中,启动电阻R25与整流电路连接,启动电容C21的正极与整流电路连接,启动电容C21的负极接地。启动电阻R25与启动电容C21的连接点与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启动电阻R25用于给启动电容C21充电,从而给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供电。
具体地,在第一次接通电源时第一电源芯片以旁路模式工作通过启动电阻R25给启动电容C21充电,当启动电容C21的电压达到锁定阀值15V范围的上限,第一电源芯片就开始开关,其电流需求增加,VCC电压(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的电压)开始下降,在正常工作期间,反馈绕组提供的反馈供电电压经过整流滤波后开始为第一电源芯片供电。第一变压器的副绕组的次级电压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稳定的12.5V输出电压。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启动电容和启动电阻实现第一电源芯片的开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交流转直流电源110还包括吸收电路。其中,吸收电路分别与第一变压器、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具体地,吸收电路可以包括二极管D2、电容C20以及电阻R29。电容C20以及电阻R29并联后,与二极管D2串联。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吸收电路可以吸收第一变压器的主绕组电压的突变的峰值电压,以保护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直流变换电源120包括第二防雷电路、滤波电路、第二电源芯片、第二反馈电路、第二变压器、功率开关管、第二电压输出电路。其中,滤波电路与第二防雷电路和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电连接。第二反馈电路与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电连接,用于提供第二反馈电压,以使第二电源芯片根据第二反馈电压调控第二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功率开关管与第二变压器的主绕组、第二电源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电源芯片的开关。第二电压输出电路与第二变压器的副绕组连接。
具体地,第二防雷电路可以包括压敏电阻RV3、压敏电阻RV4以及气体放电管GDT。压敏电阻RV3的一端可以与-48VDC的正极线连接,压敏电阻RV4的一端可以与-48VDC的负极线连接。气体放电管GDT的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V3以及压敏电阻RV4连接,另一端接地。
滤波电路可以包括电容C1以及电容C2,以滤除电磁干扰。电容C1以及电容C2并联,一端与压敏电阻RV3连接,另一端与气体放电管GDT连接。滤波电路与第二电源芯片IC4的第七引脚电连接。经过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可以作为第二电源芯片的启动电压,开启第二电源芯片。第二电源芯片可以为振荡器UC3843。第二电源芯片可以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以及第八引脚。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还可以与整流二极管D3连接,整流二极管D3与第二变压器的反馈绕组连接。在第二电源芯片的正常工作期间,反馈绕组提供的反馈供电电压经过整流滤波后开始为第二电源芯片供电。
第二反馈电路与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电连接。第二反馈电路可以将第二反馈电压加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反馈端),从而使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达到稳定的12.5V电压输出。
第二变压器可以用于将直流高压转换为符合负载用电标准的直流低压。第二变压器可以包括主绕组、副绕组以及反馈绕组。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与第二变压器的主绕组连接。第二电压输出电路与第二变压器的副绕组连接。第二电压输出电路可以包括二极管D1、电阻R24、电容C15、电容C14、电感L4(VTC-C02-2R2)、电容C32等。上述元器件皆可以起到吸收突变的峰值电压,以保护电路的作用。第二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可以为12.8V。
功率开关管Q1与第二变压器的主绕组、第二电源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功率开关管Q1可以控制第二电源芯片的开关。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电源芯片、第二变压器、第二反馈电路等配合连接,可以将第二反馈电压加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从而达到稳定的12.8V电压输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直流变换电源120还包括防反接二极管D7。防反接二极管D7与第二防雷电路连接,直流电压接入防反接二极管D7。防反接二极管D7、第二防雷电路与滤波电路依次连接。-48V直流电压可以自线路输入端输入,经过一个防反接二极管D7、第二防雷电路以及用于抑制EMI的滤波电路后,产生滤波后的直流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直流变换电源130还包括启动电路,其中,启动电路的一端与滤波电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启动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启动电阻和第二启动电阻。
具体地,启动电路可以包括串联的第一启动电阻R1与第二启动电阻R2。第一启动电阻R1可以与滤波电路中的电容C2连接。第二启动电阻R2可以与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48V直流电压经第一启动电阻R1与第二启动电阻R2降压后加到第二电源芯片的供电端(第七引脚),为第二电源芯片提供启动电压,电路启动后第二变压器的副绕组的整流滤波电压一方面为第二电源芯片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另一方面经电阻R40和电阻R41分压后加到第二光耦组件(可控精密稳压源IC2)的反相输入端,为第二电源芯片提供负第二反馈电压,其规律是此脚电压越高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越小,以此稳定输出电压。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启动电容和启动电阻实现第一电源芯片的开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直流变换电源120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其中,电流检测电路的一端与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并联的两个检测电阻。
具体地,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包括并联的两个检测电阻R36。两个检测电阻R3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管Q1以及电阻R35连接。两个检测电阻R36用于电流检测,经电阻R35和电容C25滤波后送入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形成电流反馈环,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以及过流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第二光耦组件,与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连接,用于在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目标电压的情况下发光,并使第二电源芯片导通,调控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降低。
其中,第二光耦组件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电连接,负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30和电容C22后与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第一引脚连接。并联的电阻R30和电容C22可以起到保护电路作用。并联的电阻R30和电容C22与第一引脚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并联的电容C21以及电阻R29,同样起到保护电路作用。三极管可以与分压电阻R38以及分压电阻R39的中间点连接。其反相输入端可以与二极管IC6连接。第二目标电压可以为预先设定的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输出的目标电压。在第二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目标电压的情况下,三极管导通,与此同时,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第二电源芯片导通,并可以根据第二反馈电路提供的第二反馈电压调控输出电压降低至第二目标电压12.8V。
可选的,第二反馈电路中还可以包括二极管IC6。二极管IC6的正极接地。,第二反馈电路中还可以包括分压电阻R41与分压电阻R40,分压电阻R41与分压电阻R40串联,并且与第二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IC6可以接在分压电阻R41与分压电阻R40中间的连接点,以通过分压电阻R41与分压电阻R40的大小,调控第二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大小。第二反馈电路中还可以包括电容C29、电容C34、电容C23以及电组R42等,皆起到保护电路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反馈电路中设置有第二光耦组件,可以将第二额反馈电压加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从而达到稳定的12.8V电压输出。
可选的,第二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外接有电阻R31和电容C24,其决定了振荡频率,振荡频率可以为300KHz。电阻R31和电容C24用于改善增益和频率特性。第二电源芯片的第六引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经电阻R34和电阻R33分压后驱动功率开关管Q1,第二变压器原边绕组的能量传递到副边各绕组,经整流滤波后输出12.8V的直流电压供负载使用。由第二电源芯片构成的直流变换电源120是双闭环控制系统,电压稳定度非常高,当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电压高于1V时振荡器IC4停振,保护功率开关管Q1不至于过流而损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转直流电源和直流变换电源,其中,
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分别与负载电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为220V,所述直流变换电源为-48V;
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中输出电压更高的一项,输出电流为所述负载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包括:防雷电路、抗干扰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第一电源芯片、反馈电路、第一变压器、第一电压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防雷电路、所述抗干扰滤波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依次连接,交流电压经过所述防雷电路、所述抗干扰滤波电路和所述整流电路后,转换为直流高压;
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所述直流高压用于启动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开关;
所述反馈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电连接,用于提供反馈电压,以使所述第一电源芯片根据所述反馈电压调控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
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主绕组连接,第一电压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绕组连接,所述直流高压经过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电路后,得到输出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
第一光耦组件,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第一目标电压的情况下发光并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源芯片导通,并调控所述输出电压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还包括启动电阻和启动电容,其中,
所述启动电阻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启动电容的正极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启动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启动电阻与所述启动电容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启动电阻用于给所述启动电容充电,从而给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还包括吸收电路,其中,
所述吸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包括:第二防雷电路、滤波电路、第二电源芯片、第二反馈电路、第二变压器、功率开关管、第二电压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防雷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二反馈电路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电连接,用于提供第二反馈电压,以使所述第二电源芯片根据所述第二反馈电压调控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
所述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主绕组、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开关;
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绕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还包括:
防反接二极管,与所述第二防雷电路连接,直流电压接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还包括启动电路,其中,
所述启动电路的一端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
所述启动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启动电阻和第二启动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电源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并联的两个检测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
第二光耦组件,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目标电压的情况下发光,并使所述第二电源芯片导通,调控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降低。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06152.5A CN117154920A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一体化双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06152.5A CN117154920A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一体化双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54920A true CN117154920A (zh) | 2023-12-01 |
Family
ID=88886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06152.5A Pending CN117154920A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一体化双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54920A (zh) |
-
2023
- 2023-08-30 CN CN202311106152.5A patent/CN11715492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495012B2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US7339359B2 (en) | Terminal for multiple functions in a power supply | |
US20060274468A1 (en) | Active inrush current control using a relay for AC to DC converters | |
JP4108457B2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US4937722A (en) | High efficiency direct coupled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 |
US20030197425A1 (en) | Dual input voltage adapter system and method | |
US8184457B2 (en) |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for in-line voltage applications | |
US11264915B2 (en) | AC-DC converter and AC-DC rectifier | |
US11081876B2 (en) | Control circuit for an input filter capacitor in a switch-mode power supply | |
CN210246625U (zh) | 功率转换电路和设备 | |
KR101184252B1 (ko) | 대기전력 절감 smps | |
CN116667653A (zh) | 电源电路及供电设备 | |
CN117154920A (zh) | 一体化双电源 | |
CN116131637A (zh) | 一种低成本高效率交流到直流转换拓扑及转换方法 | |
CN214205901U (zh) | 降低输出电压空载值的原边反馈led驱动电路及电源 | |
CN111491423B (zh) | 单火开关电路及单火开关装置 | |
CN210297332U (zh) | 具有延长维持时间的控制电路及其转换系统 | |
JP2014236639A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CN210297565U (zh) | 一种交直流宽输入调压电路及驱动器 | |
CN114144966A (zh) | 具有保持电路和浪涌控制电路的转换器 | |
CN218771755U (zh) | 电源隔离电路 | |
CN210807098U (zh) | 一种中压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的电源电路 | |
CN219322279U (zh) | 一种Brown-in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10016414U (zh) | Ac-dc电路 | |
CN220190676U (zh) | 电源电路及供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