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3050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3050A
CN117153050A CN202311099905.4A CN202311099905A CN117153050A CN 117153050 A CN117153050 A CN 117153050A CN 202311099905 A CN202311099905 A CN 202311099905A CN 117153050 A CN117153050 A CN 117153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display
display module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999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凯
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999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3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3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3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和连接件,显示面板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柔性电路板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以及感光部,固定部与显示面板连接,感光部与显示面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连接件位于感光部与显示面板之间且固定连接感光部与显示面板,连接件中设有安装孔,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靠近固定部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通过上述方案降低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剥离的概率。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端电子产品的不断迭新,感光元件由于能够感知环境光线的强弱,已经成为了显示产品的重要的功能部件,尤其是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中,感光元件更是不可或缺。
感光元件通常连接在FPC(柔性电路板)上,并在FPC上通过垫高块将感光元件垫高保护,避免感光元件直接接触显示面板,并通过胶带和显示面板粘结在一起,但是容易出现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剥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降低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剥离的概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和连接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非显示面一侧,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以及感光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感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感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固定连接所述感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连接件中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固定部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优选地,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由于连接部的厚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得与连接部连接的感光部弯折幅度进一步减小,改善柔性电路板的应力分布,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剥离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均处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均处于第二平面;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而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而形成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感光部沿平面延伸,降低应力。连接部的厚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得与连接部连接的感光部弯折幅度进一步减小,改善柔性电路板的应力分布,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剥离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均处于第一弧面。感光部包括弧面段,能够优化应力分布,不易产生过大反弹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面朝向所述第一平面凸出,进一步优化应力分布。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其中,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并合围形成所述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感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邦定在所述感光部上,所述感光元件容置于所述安装孔中,形成封闭空间,降低漏光概率。
优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均逐渐增大。进一步降低感光部的弯折程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一体成型,提高制备效率。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呈闭合方环形,制备更为便捷。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非显示面之间设有粘接层,进一步增大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贴合度。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件的最小厚度,避免柔性电路板弯折过大导致的剥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均设有至少一个切口,提高连接件的变形能力,降低剥离概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显示面板连接的固定部和用于安装感光元件的感光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在柔性电路板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了连接件,用于垫高柔性电路板的感光部,为感光部上的感光元件提供安装空间,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由于连接件靠近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小于远离固定部的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即连接件靠近固定部的一端为较薄的一端,改善柔性电路板的应力分布,降低柔性电路板的部分反弹力,从而改善柔性电路板与连接件、以及连接件与显示面板剥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连接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FPC在被垫高后有一定的弯折反弹性,FPC和垫高块之间、垫高块和显示面板之间容易在FPC反弹力的作用下开裂,造成漏光问题,严重的会造成感光元件功能性缺陷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以下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柔性电路板20和连接件30。
显示面板10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10a和非显示面10b。具体地,显示面10a为出光侧,非显示面10b为背光侧,在显示面10a指向非显示面10b的方向上,显示面板10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封装层、发光层、阵列层、基板(图中均未标示)和缓冲层11,缓冲层11用于与柔性电路板20贴合。
柔性电路板20位于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10b一侧,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22以及感光部21,固定部22与显示面板10连接,感光部21与显示面板10在第一方向上(图1中X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固定部22连接在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10b,感光部21则不与显示面板10直接连接。
连接件30位于感光部21与显示面板10之间且固定连接感光部21与显示面板10,连接件30中设有安装孔35,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以及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相对于第二连接部32靠近固定部22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31在第一方向上(图1中X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部32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其中,第一方向即为垂直于显示面板10的方向。
连接件30用于将感光部21和显示面板10连接在一起,并垫高感光部21,使得感光部21与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10b具有一定的间隔,沿第二方向,即在远离固定部22的方向上(图1中Y方向上)连接件3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由于第一连接部31在图1中X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部32在X方向上的厚度,即连接件30靠近固定部22的一端为较薄的一端,当柔性电路板20的感光部21与连接件30连接后,在Y方向上感光部21逐步远离显示面板10,从而改善柔性电路板20的应力分布,将柔性电路板20的反弹力均匀分摊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上,从而改善柔性电路板20与连接件30、以及连接件30与显示面板10剥离的问题,提升了柔性电路板20的可靠性。
可选地,该显示模组还包括感光元件40,感光元件40位于感光部21与显示面板10之间,且邦定在感光部21上,感光元件40容置于安装孔35中。安装孔35可以全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上或第二连接部3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具体地,由于非显示面10b一侧的缓冲层11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因此缓冲层11上对应感光元件40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1a,使得感光元件40能够透过通孔11a从非显示面10b一侧感知环境光。由于感光元件40位于感光部21、显示面板10和安装孔35合围形成的空间中,且感光元件40与感光部21邦定,避免了感光元件40与显示面板10的直接接触,确保感光元件40的感光性能。且由于柔性电路板20与连接件30、以及连接件30与显示面板10不易剥离,因此连接件30中也不易出现漏光的问题,也降低了感光元件40产生功能性缺陷问题的概率。
具体地,连接件30可以由泡棉胶带制成,泡棉胶带具有弹性,能够为柔性电路板20提供一定的缓冲,泡棉胶带的两侧具有胶层,能够分别与感光部21和显示面板10粘接。连接件30的最小厚度应大于1mm,以确保感光元件40不与显示面板10直接接触。
可选地,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沿第二方向,即在远离固定部22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部31的厚度逐渐增大,和/或,第二连接部32的厚度逐渐增大。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图3是图2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部31朝向显示面板10的表面和第二连接部32朝向显示面板10的表面均处于第一平面30a,第一平面30a与显示面板10平行;第一连接部31背离显示面板10的表面(图中30c所示)与第一平面30a相交而形成第一夹角α,第二连接部32背离显示面板10的表面(图中30b所示)与第一平面30a相交而形成第二夹角β;其中,第一夹角α小于第二夹角β。具体地,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均为10°-20°,例如第一夹角α为12°,第二夹角β为18°等。本实施例中,由于沿Y方向,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在X方向上的厚度均逐渐增大,且第一连接部31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部32,因此,沿Y方向,连接件30的厚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得与连接件30连接的感光部21弯折幅度进一步减小,改善柔性电路板20的应力分布,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柔性电路板20与显示面板10剥离的概率,因此连接件30不易出现漏光的问题,同时降低了感光元件40产生功能性缺陷问题的概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厚度可以阶梯式变化。或者,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中的一者,其厚度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
另一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5,图4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部31朝向显示面板10的表面和第二连接部32朝向显示面板10的表面均处于第一平面30a;第一连接部31背离显示面板10的表面和第二连接部32背离显示面板10的表面均处于第二平面30d,第二平面30d与第一平面30a相交而形成一夹角γ。具体地,夹角γ为10°-20°,例如夹角γ为15°。如图4所示,感光部21与连接件30连接后,感光部21呈一直线,进一步降低感光部21的反弹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感光部21与显示面板10剥离的概率,因此连接件30不易出现漏光的问题,同时降低了感光元件40产生功能性缺陷问题的概率。
可选地,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的连接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连接件30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部33和第四连接部34,其中,第三连接部33、第四连接部34均连接第一连接部31以及第二连接部32。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三连接部33和第四连接部34合围形成安装孔35,该安装孔35内可以用于容置感光元件40,能够进一步保证安装孔35内部封闭的状态,降低漏光的概率。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图6中Y方向),第三连接部33和第四连接部34在第一方向上(图6中X方向)的厚度均逐渐增大,使得与第三连接部33、第四连接部34连接的感光部更为平整,降低剥离概率。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33和第四连接部34的厚度可以保持不变。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三连接部33以及第四连接部34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通过裁切泡棉胶带形成一体化的连接件30,提高制备效率。连接件3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呈闭合方环形,该结构制备更为方便快捷,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3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可以呈闭合的圆环形、椭圆环形等。
另一可选地,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31朝向显示面板10的表面、第二连接部32朝向显示面板10的表面均处于第一平面30a;第一连接部31背离显示面板10的表面和第二连接部32背离显示面板10的表面均处于第一弧面30e,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30e朝向第一平面30a凸出。
进一步地,感光部21包括两部分,其中,远离固定部22一侧的部分感光部21与第一弧面30e贴合,为曲面结构,而与固定部22连接的部分感光部21为与第一弧面30e相切,为平面结构。即如图7所示,感光部21与连接件30连接后,感光部21包括相切的曲面段和平面段,进一步优化了感光部21上的应力分布,以降低其剥离的概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面30e也可以为朝向远离显示面板10方向的凸面。
可选地,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固定部22与非显示面10b之间设有粘接层23,通过设置粘接层23增加柔性电路板20与显示面板10的结合力,进一步降低剥离概率。
可选地,粘接层23的厚度小于连接件30的最小厚度,以避免柔性电路板20因弯折程度过大而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9,第一连接部31背离第二连接部32的表面、第二连接部32背离第一连接部31的表面均设有至少一个切口36,由于感光部21被连接件30垫高,因此仍不可避免柔性电路板20对连接件30产生一定的反弹力,导致连接件30产生形变,当连接件30上设置切口36时,能够增加连接件30边缘的变形能力,连接件30能够沿厚度方向被拉伸,从而降低连接件30与感光部21或显示面板10剥离。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非显示面一侧,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以及感光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感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连接件,位于所述感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固定连接所述感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连接件中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固定部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均处于第一平面;
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均处于第二平面;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而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而形成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均处于第一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面朝向所述第一平面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其中,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并合围形成所述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感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邦定在所述感光部上,所述感光元件容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优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均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呈闭合方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非显示面之间设有粘接层;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件的最小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均设有至少一个切口。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311099905.4A 2023-08-29 2023-08-29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153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9905.4A CN117153050A (zh) 2023-08-29 2023-08-29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9905.4A CN117153050A (zh) 2023-08-29 2023-08-29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3050A true CN117153050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7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99905.4A Pending CN117153050A (zh) 2023-08-29 2023-08-29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30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00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US90982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US7495738B2 (en) Display
US20210223464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772255B (zh) 用于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US92743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chassis
US2021011673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555412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599018B (zh) 显示装置
US2022030414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90150297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th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US70463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US20090061166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305798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109507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4600195B2 (ja) 表示装置
US20080123335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JP2011191444A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JP2004055430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5099221A (ja) Lcdの保持構造
JP201123762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06125A (ja) Lcdバックライトフレーム、lcdモジュールの保持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17153050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909021A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87589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