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1435B - 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1435B
CN117151435B CN202311421324.8A CN202311421324A CN117151435B CN 117151435 B CN117151435 B CN 117151435B CN 202311421324 A CN202311421324 A CN 202311421324A CN 117151435 B CN117151435 B CN 117151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ction
data packet
model
emergenc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13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1435A (zh
Inventor
段峰
李佳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13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1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1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1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1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1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本发明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模拟,通过对人员突发事件和/或场地突发事件进行模拟,可以比对出待改进的管理机制以及缺失和安全保障的管理机制,从而增强现实中的管理效果,提升突发事件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孪生及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阶段,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因此常常会组织各种演练活动来增强管理,但是无论是消防演练还是防爆演练,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不仅耗时耗力,演练人员也会随着疲倦或者懈怠。
因此,随着数字孪生的不断营业,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来模拟现实情况,以数字化技术代替传统人工模拟,以减少成本消耗以及人力劳动,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发生的突发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模拟,通过对人员突发事件和/或场地突发事件进行模拟,可以比对出待改进的管理机制以及缺失和安全保障的管理机制,从而增强现实中的管理效果,提升突发事件管理效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
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
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
本方案中,所述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基础参数,基于所述基础参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
基于输入的用户群体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用户模型;以及
基于输入的场地配置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场地模型;以及
基于输入的管理机制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所述基础参数包括所述用户群体参数、所述场地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管理机制参数。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具体包括:
获取输入的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基于所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匹配投放的数字化模型,其中,
基于场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的第一数据包;
基于用户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的第二数据包;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场地模型内或者场地模型外突发火警、地震预警以及爆炸预警;所述第二数据包至少包括用户模型内出现受伤事件以及胁迫事件。
本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先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经过预设交互时间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本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基于场地交互周期获取第一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基于用户交互周期获取第二数量的第二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混合交互周期获取第三交互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以及所述第三交互参数得到所述用户交互数据。
本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场地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所述待改进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用户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缺失数据;
基于所述第三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混合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安全保障数据;
基于所述待改进数据、所述缺失数据以及所述安全保障数据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所述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
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
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
本方案中,所述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基础参数,基于所述基础参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
基于输入的用户群体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用户模型;以及
基于输入的场地配置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场地模型;以及
基于输入的管理机制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所述基础参数包括所述用户群体参数、所述场地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管理机制参数。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具体包括:
获取输入的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基于所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匹配投放的数字化模型,其中,
基于场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的第一数据包;
基于用户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的第二数据包;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场地模型内或者场地模型外突发火警、地震预警以及爆炸预警;所述第二数据包至少包括用户模型内出现受伤事件以及胁迫事件。
本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先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经过预设交互时间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本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基于场地交互周期获取第一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基于用户交互周期获取第二数量的第二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混合交互周期获取第三交互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以及所述第三交互参数得到所述用户交互数据。
本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场地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所述待改进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用户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缺失数据;
基于所述第三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混合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安全保障数据;
基于所述待改进数据、所述缺失数据以及所述安全保障数据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机器的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所述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模拟,通过对人员突发事件和/或场地突发事件进行模拟,可以比对出待改进的管理机制以及缺失和安全保障的管理机制,从而增强现实中的管理效果,提升突发事件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2,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
S104,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
S106,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不同的交互模型来模拟现实,其中,构架的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具体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无论是用户模型还是场地模型,或是管理架构模型,都是基于人为输入不同的构建参数得到,具体的构建过程,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本申请中仅将现有的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应用技术来得到对应的数字孪生模型,在构建完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后,需要进一步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用户模型和/或场地模型进行交互,从而将孪生后的交互数据与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现存管理机制(场地管理机制以及人员管理机制)进行比对,以获取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等目标数据,从而经过多次数字孪生模拟可以增强突发事件的管理效果以及扩展管理机制,从而保障在实际生活中突发危险事件时的管理有序和管理成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基础参数,基于所述基础参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
基于输入的用户群体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用户模型;以及
基于输入的场地配置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场地模型;以及
基于输入的管理机制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所述基础参数包括所述用户群体参数、所述场地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管理机制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数字孪生模型具体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来构建,构建时需要基于用户输入的各类参数进行相应的模型生成,具体地,基于输入的用户群体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用户模型,以及基于输入的场地配置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场地模型,以及基于输入的管理机制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所述基础参数包括所述用户群体参数、所述场地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管理机制参数,相应地,无论是用户模型,还是场地模型或者是管理架构模型都是基于输入参数进行实时更改动态变化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具体包括:
获取输入的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基于所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匹配投放的数字化模型,其中,
基于场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的第一数据包;
基于用户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的第二数据包;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场地模型内或者场地模型外突发火警、地震预警以及爆炸预警;所述第二数据包至少包括用户模型内出现受伤事件以及胁迫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由于本申请中,用户模型和/或场地模型是用来模拟突发事件时,用户人群的交互数据以及场地等不动产的交互数据,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数据包对不同的孪生模型进行模拟,具体地,获取输入的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基于所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匹配投放的数字化模型,其中,基于场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的第一数据包,以及基于用户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的第二数据包,相应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场地模型内或者场地模型外突发火警、地震预警以及爆炸预警;所述第二数据包至少包括用户模型内出现受伤事件以及胁迫事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先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经过预设交互时间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不同的突发事件数据包对应交互模型存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数据包类型来决定具体是那个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交互,其中,具体地,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以及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进一步地,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先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经过预设交互时间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即表明对于用户模型以及场地模型均需要数字孪生的场景而言,存在优先级,即先进行用户模型的数字孪生交互,从而在预设交互时间到达时,进行场地模型的数字孪生交互,相应地,预设交互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而动态更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基于场地交互周期获取第一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基于用户交互周期获取第二数量的第二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混合交互周期获取第三交互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以及所述第三交互参数得到所述用户交互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由于数字孪生交互存在三种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对应地,产生的交互数据也相应地存在三种交互参数,并且,交互参数最终目的是为了管理人员,因此,三种交互参数共同组成了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其中,对于场地模型而言,虽然更改的是场地的具体设置,但是最终还是应用于用户在突发事件时的实际场景,因此,也可以归类与用户交互数据,具体地,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场地交互周期获取第一交互参数,或者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基于用户交互周期获取第二数量的第二交互参数,以及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混合交互周期获取第三交互参数,混合交互周期对应于第三种应用场景下,不同时间段的用户交互数据,即对应于预设交互时间前后的用户交互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场地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所述待改进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用户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缺失数据;
基于所述第三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混合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安全保障数据;
基于所述待改进数据、所述缺失数据以及所述安全保障数据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交互参数应用的数字孪生模型是场地模型,相应地,对应于管理架构模型中的场地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可以得到针对于场地的待改进数据,以减少突发事件时,人员因为场地原因造成的二次伤害,而第二交互参数应用的数字孪生模型是用户模型,因此,对应于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用户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可以得到针对于用户的缺失参数据,即说明人员在突发事件时,有哪些针对人员管理的漏洞缺失可以进行补充,而对于第三交互参数而言,由于其应用的数字孪生模型即包括场地模型又包括用户模型,因此,可以基于所述第三交互参数与混合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安全保障数据,即说明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人员在场地进行避难或者逃脱时可以存在那些安全保障的措施进行相应地补充,从而完善整个管理架构,通过多次的数字孪生可以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突发事件时,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对人员和场地进行掌控和管理。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所述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
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
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不同的交互模型来模拟现实,其中,构架的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具体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无论是用户模型还是场地模型,或是管理架构模型,都是基于人为输入不同的构建参数得到,具体的构建过程,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本申请中仅将现有的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应用技术来得到对应的数字孪生模型,在构建完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后,需要进一步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用户模型和/或场地模型进行交互,从而将孪生后的交互数据与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现存管理机制(场地管理机制以及人员管理机制)进行比对,以获取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等目标数据,从而经过多次数字孪生模拟可以增强突发事件的管理效果以及扩展管理机制,从而保障在实际生活中突发危险事件时的管理有序和管理成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基础参数,基于所述基础参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
基于输入的用户群体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用户模型;以及
基于输入的场地配置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场地模型;以及
基于输入的管理机制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所述基础参数包括所述用户群体参数、所述场地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管理机制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数字孪生模型具体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来构建,构建时需要基于用户输入的各类参数进行相应的模型生成,具体地,基于输入的用户群体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用户模型,以及基于输入的场地配置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场地模型,以及基于输入的管理机制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所述基础参数包括所述用户群体参数、所述场地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管理机制参数,相应地,无论是用户模型,还是场地模型或者是管理架构模型都是基于输入参数进行实时更改动态变化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具体包括:
获取输入的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基于所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匹配投放的数字化模型,其中,
基于场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的第一数据包;
基于用户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的第二数据包;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场地模型内或者场地模型外突发火警、地震预警以及爆炸预警;所述第二数据包至少包括用户模型内出现受伤事件以及胁迫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由于本申请中,用户模型和/或场地模型是用来模拟突发事件时,用户人群的交互数据以及场地等不动产的交互数据,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数据包对不同的孪生模型进行模拟,具体地,获取输入的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基于所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匹配投放的数字化模型,其中,基于场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的第一数据包,以及基于用户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的第二数据包,相应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场地模型内或者场地模型外突发火警、地震预警以及爆炸预警;所述第二数据包至少包括用户模型内出现受伤事件以及胁迫事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先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经过预设交互时间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不同的突发事件数据包对应交互模型存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数据包类型来决定具体是那个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交互,其中,具体地,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以及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进一步地,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先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经过预设交互时间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即表明对于用户模型以及场地模型均需要数字孪生的场景而言,存在优先级,即先进行用户模型的数字孪生交互,从而在预设交互时间到达时,进行场地模型的数字孪生交互,相应地,预设交互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而动态更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基于场地交互周期获取第一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基于用户交互周期获取第二数量的第二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混合交互周期获取第三交互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以及所述第三交互参数得到所述用户交互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由于数字孪生交互存在三种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对应地,产生的交互数据也相应地存在三种交互参数,并且,交互参数最终目的是为了管理人员,因此,三种交互参数共同组成了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其中,对于场地模型而言,虽然更改的是场地的具体设置,但是最终还是应用于用户在突发事件时的实际场景,因此,也可以归类与用户交互数据,具体地,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场地交互周期获取第一交互参数,或者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基于用户交互周期获取第二数量的第二交互参数,以及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混合交互周期获取第三交互参数,混合交互周期对应于第三种应用场景下,不同时间段的用户交互数据,即对应于预设交互时间前后的用户交互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场地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所述待改进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用户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缺失数据;
基于所述第三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混合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安全保障数据;
基于所述待改进数据、所述缺失数据以及所述安全保障数据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交互参数应用的数字孪生模型是场地模型,相应地,对应于管理架构模型中的场地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可以得到针对于场地的待改进数据,以减少突发事件时,人员因为场地原因造成的二次伤害,而第二交互参数应用的数字孪生模型是用户模型,因此,对应于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用户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可以得到针对于用户的缺失参数据,即说明人员在突发事件时,有哪些针对人员管理的漏洞缺失可以进行补充,而对于第三交互参数而言,由于其应用的数字孪生模型即包括场地模型又包括用户模型,因此,可以基于所述第三交互参数与混合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安全保障数据,即说明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人员在场地进行避难或者逃脱时可以存在那些安全保障的措施进行相应地补充,从而完善整个管理架构,通过多次的数字孪生可以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突发事件时,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对人员和场地进行掌控和管理。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所述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模拟,通过对人员突发事件和/或场地突发事件进行模拟,可以比对出待改进的管理机制以及缺失和安全保障的管理机制,从而增强现实中的管理效果,提升突发事件管理效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4)

1.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
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
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
所述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具体包括:
获取输入的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基于所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匹配投放的数字化模型,其中,
基于场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的第一数据包;
基于用户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的第二数据包;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场地模型内或者场地模型外突发火警、地震预警以及爆炸预警;
所述第二数据包至少包括用户模型内出现受伤事件以及胁迫事件;
所述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先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经过预设交互时间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所述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基于场地交互周期获取第一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基于用户交互周期获取第二数量的第二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混合交互周期获取第三交互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以及所述第三交互参数得到所述用户交互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场地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所述待改进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用户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缺失数据;
基于所述第三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混合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安全保障数据;
基于所述待改进数据、所述缺失数据以及所述安全保障数据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基础参数,基于所述基础参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
基于输入的用户群体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用户模型;
以及基于输入的场地配置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场地模型;
以及基于输入的管理机制参数构建数字化的所述管理架构模型,其中,所述基础参数包括所述用户群体参数、所述场地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管理机制参数。
3.一种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所述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构建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其中,所述数字孪生交互模型包括用户模型、场地模型以及管理架构模型;
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
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待改进数据、缺失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数据;
所述获取突发事件数据包,具体包括:
获取输入的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基于所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匹配投放的数字化模型,其中,
基于场地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的第一数据包;
基于用户突发事件类型因子获取适用于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的第二数据包;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至少包括场地模型内或者场地模型外突发火警、地震预警以及爆炸预警;
所述第二数据包至少包括用户模型内出现受伤事件以及胁迫事件;
所述基于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和/或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交互,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先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第二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用户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经过预设交互时间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第一突发事件投放至所述场地模型中进行数字孪生交互;
所述基于所述场地模型获取对应的用户交互数据,具体包括: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基于场地交互周期获取第一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仅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基于用户交互周期获取第二数量的第二交互参数;
若所述突发事件数据包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也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基于混合交互周期获取第三交互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以及所述第三交互参数得到所述用户交互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交互数据利用管理架构模型进行交互以获取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场地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所述待改进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用户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缺失数据;
基于所述第三交互参数与所述管理架构模型中的混合交互参数进行配对比较得到安全保障数据;
基于所述待改进数据、所述缺失数据以及所述安全保障数据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所述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的步骤。
CN202311421324.8A 2023-10-31 2023-10-31 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151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1324.8A CN117151435B (zh) 2023-10-31 2023-10-31 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1324.8A CN117151435B (zh) 2023-10-31 2023-10-31 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1435A CN117151435A (zh) 2023-12-01
CN117151435B true CN117151435B (zh) 2024-02-02

Family

ID=8891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1324.8A Active CN117151435B (zh) 2023-10-31 2023-10-31 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143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7850A (zh) * 2021-12-28 2022-04-08 北京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孪生城市仿真推演方法及系统
CN115282525A (zh) * 2022-08-01 2022-11-04 上海维智卓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火情管控方法及装置
WO2023001174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字孪生方法及装置
CN116384901A (zh) * 2023-02-13 2023-07-04 广州港发石油化工码头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化工码头数字孪生管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1174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字孪生方法及装置
CN114297850A (zh) * 2021-12-28 2022-04-08 北京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孪生城市仿真推演方法及系统
CN115282525A (zh) * 2022-08-01 2022-11-04 上海维智卓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火情管控方法及装置
CN116384901A (zh) * 2023-02-13 2023-07-04 广州港发石油化工码头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化工码头数字孪生管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数字孪生的煤矿瓦斯事故安全管理;王佳奇;卢明银;;煤矿安全(第08期);全文 *
应急演练仿真:应急预案更加贴近实战;高艳丽 等;《中国建设信息化》;第30-3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1435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8683A (zh) 基于vr的安全培训方法及装置
CN112448857A (zh) 靶场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A2553206A1 (en) Real-time training si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200184847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premise cyber training
Doyen et al. A generic framework for generalized virtual age models
CN104965695B (zh) 模拟用户实时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51619A (zh) 面向业务的风控方法及装置
CN109767045A (zh) 一种流失用户的预测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介质
CN117035376B (zh) 一种应急救援演习动态监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Maria et al. ScrumS: a model for safe agile development
CN117151435B (zh) 突发事件管理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9023B (zh) 一种程序化内容生成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5273594A (zh) 战场救护训练考核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50299A (zh) 智能软件质量跟踪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7612882B (zh) 一种基于中间日志的用户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460691B (zh) 一种基于体系架构模型的蒙特卡洛仿真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9450724A (zh) 一种nfs内存优化功能的测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391929A (zh)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虚拟平台系统
McGrath et al. A simple distributed simulation architecture for emergency response exercises
CN114758545A (zh) 一种创造开放网络且内控感知用于网络空间研究实践方法
CN110865940B (zh) 一种程序卡顿定位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8882005B (zh) 一种弹幕验证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30148A (zh) 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消防系统
CN111404151A (zh) 一种交直流大电网频率仿真反演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6407504B (zh) 一种声学处理的云平台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