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8018A - 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8018A
CN117148018A CN202311405341.2A CN202311405341A CN117148018A CN 117148018 A CN117148018 A CN 117148018A CN 202311405341 A CN202311405341 A CN 202311405341A CN 117148018 A CN117148018 A CN 117148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est
tested
function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53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48018B (zh
Inventor
陈军健
张巧惠
关志华
向柏澄
谢心昊
陶伟
董飞龙
邓清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053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8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8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8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48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8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gital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功能底板、连接器、待测模组和上位机;测试接口模块,用于接收待测模组发出的测试报文;主控单元,用于根据测试报文生成对应的响应报文,并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待测模组,用于根据待测模组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并根据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分析定位模块,用于在验证结果为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通过本申请,解决了配电模组功能测试不通过时,无法快速定位配电模组的问题元件的问题,实现了提高问题定位分析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功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功能测试(Functional Circuit Test,简称为FCT)指的是对测试目标板提供模拟的运行环境,使其工作于各个设计状态,从而通过各个状态下的参数验证测试目标板的不同功能。而在配电设备中,需要对配电模组进行功能测试,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目前的功能测试方法,为测试对象定制测试治具,根据测试对象的功能特点设计相应的外围测试电路,以及搭建外部激励采集设备,例如电源模块、时钟源、功率源、示波器和万用表等,并开发专用的测试程序进行功能测试。但是,上述测试方案在配电模组功能测试不通过时,无法快速定位配电模组的问题元件,导致问题定位分析效率较低。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配电模组功能测试不通过时,无法快速定位配电模组的问题元件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配电模组功能测试不通过时,无法快速定位配电模组的问题元件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功能底板、连接器、待测模组和上位机,所述功能底板包括主控单元和多个测试接口模块;每个所述测试接口模块均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待测模组连接;所述上位机包括分析定位模块,所述分析定位模块与所述待测模块连接;
所述测试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待测模组发出的测试报文;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生成对应的响应报文,并将所述响应报文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
所述待测模组,用于根据所述待测模组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响应报文,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
所述分析定位模块,用于在验证结果为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所述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为针盘,所述针盘与所述待测模组插针连接,且与各个所述测试接口模块排线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板级连接器,所述板级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功能底板和所述待测模组之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底板还包括接口扩展单元,所述接口扩展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控制所述待测模组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所述测试报文,并接收与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验证结果。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包括初始化模块;
所述初始化模块,分别与所述待测模组和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待测模组和所述主控单元执行初始化操作。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还包括报告生成模块;
所述报告生成模块,与所述待测模组连接,用于生成与所述验证结果对应的测试报告。
第二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方法,所述方法与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相适配;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测模组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
在主控单元通过所述测试接口模块接收到所述测试报文时,生成与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
将所述响应报文返回至所述待测模组,根据所述响应报文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
在验证结果为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所述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响应报文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包括:
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响应报文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各个所述响应报文,生成对应的测试报告。
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通过根据待测模组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并在主控单元通过测试接口模块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生成与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进一步地,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待测模组,根据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并在验证结果为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解决了配电模组功能测试不通过时,无法快速定位配电模组的问题元件的问题,实现了提高问题定位分析效率,并减轻测试人员的问题定位工作压力。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底板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测试连接方法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动测试连接方法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底板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上位机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0、功能底板;11、主控单元;12、测试接口模块;121、串口测试接口模块;122、集成电路总线测试接口模块;123、串行外设接口测试接口模块;124、网口测试接口模块;125、控制器局域网测试接口模块;126、采样测试接口模块;127、看门狗测试接口模块;128、时钟测试接口模块;13、接口扩展单元;20、连接器;201、针盘;30、待测模组;40、板级连接器;50、上位机;51、初始化模块;52、报告生成模块;53、分析定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和说明。
除另作定义外,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具有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具备一般技能的人所理解的一般含义。在本申请中的“一”、“一个”、“一种”、“该”、“这些”等类似的词并不表示数量上的限制,它们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其任何变体,其目的是涵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和系统、产品或设备并未限定于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而可包括未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或者可包括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模块(单元)。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不限定于物理的或机械连接,而可以包括电气连接,无论是直接连接还是间接连接。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字符“/”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只是对相似对象进行区分,并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图1是本实施例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功能底板10、连接器20、待测模组30和上位机50,功能底板10包括主控单元11和多个测试接口模块12;每个测试接口模块12均与主控单元11连接,且通过连接器20与待测模组30连接;上位机50包括分析定位模块53,分析定位模块53与待测模组30连接;
测试接口模块12,用于接收待测模组30发出的测试报文;
主控单元11,用于根据测试报文生成对应的响应报文,并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30;
待测模组30,用于根据待测模组30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发送测试报文,并根据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30的功能进行验证;
分析定位模块53,用于在验证结果为待测模组30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待测模组30中的问题元件。
具体地,功能底板10采用最大化兼容设计,根据待测模组30所需的测试类别,在功能底板10中设置多个测试接口模块12,每个测试接口模块12与主控单元11连接,且通过连接器20与待测模组30连接。其中,由主控单元11对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进行统一控制,以提供相应的测试接口功能。
进一步地,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将待测模组30通过连接器20与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连接,此时待测模组30作为发起测试的主站,而功能底板10模拟子站。由待测模组30发送测试报文至测试接口模块12,功能底板10中主控单元11通过测试接口模块12接收到上述测试报文;根据测试报文生成对应的响应报文,并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30;待测模组30对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判断响应报文的格式是否符合预设格式,格式符合则表明待测模组30的当前项功能正常。
需要知道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应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测试接口模块12包括但不限于串口测试接口模块121、集成电路总线测试接口模块122、串行外设接口测试接口模块123、网口测试接口模块124、控制器局域网测试接口模块125、采样测试接口模块126、看门狗测试接口模块127和时钟测试接口模块128。
其中,以串口功能测试为例,对待测模组30的功能测试过程进行说明。由待测模组30发送测试报文至串口测试接口模块121,功能底板10中主控单元11通过串口测试接口模块121接收到该测试报文,并根据测试报文生成对应的响应报文。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30,对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判断响应报文的格式是否符合预设格式。对于串口功能的验证,报文帧格式依次包括帧头、数据长度、16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为CRC)以及功能码,且帧头为1字节,数据长度、16位CRC校验码以及功能码均为2字节。例如,数据长度为0,功能码为0001时,测试报文为5A 000004 BC 00 01,当返回的响应报文为5A 00 01 06 3B 00 01 01,报文末尾的01表示收到串口数据,且数据长度为1,符合预设格式,则判定当前的待测模组30串口功能正常。
另外,本实施例的功能测试系统设有上位机50,上位机50中分析定位模块53与待测模组30相连接。在验证结果为待测模组30的功能异常时,该分析定位模块53调用提供分析定位服务的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为API),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得到待测模组30中的问题元件。
在进行功能测试之前,按照待测模组30的测试条目细化测试条件、测试结果与对应的异常原因,且异常原因通常由人工分析具体的测试结果得出;根据每个测试条目中的测试条件、测试结果与异常原因,生成对应的训练数据,并对训练数据进行标注,其中将异常原因标注为问题定位;基于标注后的训练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工具库(Paddl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为PaddleNLP)进行数据训练,并保存训练得到的模型数据;进一步地,基于训练得到的模型数据,创建能够提供分析定位服务的应用编程接口,并在功能测试时启动该服务。
当分析定位服务接口检测到新的模组异常情况时,在测试过程中收集相同异常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在原先训练得到的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上述相关数据进行数据训练,生成新的模型数据对分析定位服务接口进行更新。
目前的功能测试方法,为测试对象定制测试治具,根据测试对象的功能特点设计相应的外围测试电路,以及搭建外部激励采集设备,例如电源模块、时钟源、功率源、示波器和万用表等,并开发专用的测试程序进行功能测试。但是,上述测试方案较为复杂,需要设计特定的硬件电路,无法低成本实现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导致测试成本高。而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在上位机50中提供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在检测到待测模组30的功能异常时,可以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待测模组30进行问题定位,实现问题元件的快速定位。
具体地,通过根据待测模组30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发送测试报文,并在主控单元11通过测试接口模块12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生成与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进一步地,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待测模组30,根据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30的功能进行验证,解决了配电模组功能测试不通过时,无法快速定位配电模组的问题元件的问题,实现了提高问题定位分析效率,并减轻测试人员的问题定位工作压力。
此外,在功能底板10中设置多个测试接口模块12,每个测试接口模块12与不同的测试类别相对应,从而能够将待测模组30的测试报文发送至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由主控单元11通过测试接口模块12接收到测试报文,并生成响应报文返回至待测模组30,用于判断待测模组30功能是否正常,无需设计专用硬件电路,从而低成本实现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且上述测试方式的通用性较高。且基于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测试系统,可以建立自动化测试流水线,以便于对大量的待测模组30进行功能测试,提升测试效率。
请参阅图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20为针盘201,针盘201与待测模组30插针连接,且与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排线连接。
需要知道的是,本实施例采用针盘201作为系统中的连接器20,设置针盘201与功能底板10中的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通过排线连接,且每个待测模组30与针盘201插针连接。在此基础上,将待测模组30与针盘201进行插针连接,即可连接到功能底板10执行功能测试过程,所以,可基于包含多个测试接口模块12的功能底板,建立自动化测试流水线,用于高效实现大量待测模组30的功能测试,显著提升测试效率,且待测模组30与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独立连接,可以实现同时测试单个待测模组30的多项功能。
具体地,在对待测模组30进行功能测试时,根据当前的测试类别,从功能底板10中选择测试接口模块12与待测模组30连接。由待测模组30将测试报文下发至该测试接口模块12,主控单元11通过测试接口模块12接收到测试报文,生成与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返回至待测模组30,并根据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30的功能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在同时测试待测模组30的多项功能时,由待测模组30下发多个类别的测试报文至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同时对每个测试报文进行监控,且每个测试接口模块12独立判断。其中,主控单元11接收到各个测试报文,依次返回响应报文至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由待测模组30接收返回的响应报文进行各项功能验证,并根据多项功能验证结果,生成最终的测试报告。
通过本实施例,采用针盘201作为系统中的连接器20,设置针盘201与功能底板10通过排线连接,且每个待测模组30与针盘201插针连接,实现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的独立测试,从而能够同时测试单个待测模组30的多项功能,以及基于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测试系统,建立自动化测试流水线,以便于对大量的待测模组30进行功能测试,有效提升测试效率。
请参阅图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板级连接器40,板级连接器40设置于功能底板10和待测模组30之间。
具体地,设置板级连接器40与功能底板10中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连接,且与待测模组30连接。在待测模组30需要功能测试时,可以手动将待测模组30与板级连接器40进行连接,由此连接到功能底板10中的测试接口模块12。且手动连接时采用的功能测试方式与自动化的功能测试方式相同,由待测模组30根据测试需求下发对应的测试报文,并根据返回的响应报文验证待测模组30的功能是否正常。
需要知道的是,在系统中设有板级连接器40,是为了留有接口用于手动连接待测模组30与功能底板10,在自动化测试出现连接异常时,可以采用手动测试方案,实现待测模组30与功能底板10的可靠连接。
通过本实施例,设置板级连接器40与功能底板10连接,避免自动化测试时出现连接异常,无法进一步执行功能测试过程,从而在显著提升测试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底板10还包括接口扩展单元13,接口扩展单元13与主控单元11连接。
具体地,在功能底板10中设置接口扩展单元13。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以在该接口扩展单元13中增加相应的单个或多个测试接口模块,每个测试接口模块均与主控单元11连接。
需要知道的是,上述增加的测试接口模块可以与功能底板10中测试接口模块12的类别相同,也可以与功能底板10中测试接口模块12的类别不同。在并行测试多个待测模组30时,将每个待测模组30连接到相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分别执行功能测试过程,且并行测试中各个待测模组30的测试类别可以相同或不同。
通过本实施例,设置接口扩展单元13与主控单元11连接,以此增加其他测试接口模块,且能够实现多个待测模组30的并行测试。
请参阅图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50还用于控制待测模组30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发送测试报文,并接收与响应报文对应的验证结果。
具体地,根据当前的功能测试需求,上位机50控制待测模组30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发送测试报文。主控单元11通过测试接口模块12接收到测试报文;根据测试报文生成对应的响应报文,并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30。
进一步地,对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验证待测模组30的功能是否正常,并将各个验证结果传输至上位机50,生成与待测模组30对应的测试报告。
通过本实施例,设置上位机50与待测模组30连接,用于控制待测模组30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发送测试报文,并接收与响应报文对应的验证结果,生成相应的测试报告,以保证测试报文的下发和测试结果的获取。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50包括初始化模块51;
初始化模块51,分别与待测模组30和主控单元11连接,用于对待测模组30和主控单元11执行初始化操作。
具体地,在每次对待测模组30进行功能测试之前,对待测模组30执行初始化操作,同时初始化功能底板10中的主控单元11,避免其他功能测试过程对当前的功能测试过程产生干扰,提高功能测试的准确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50还包括报告生成模块52;
报告生成模块52,与待测模组30连接,用于生成与验证结果对应的测试报告。
具体地,由待测模组30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发送测试报文,主控单元11通过测试接口模块12接收到测试报文,生成响应报文并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30。待测模组30接收到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的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验证待测模组30的功能是否正常,并将各个验证结果传输至上位机50,生成与待测模组对应的测试报告,实现待测模组30的功能测试结果汇总与展示。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描述和说明。
图7是本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功能底板10、针盘201、待测模组30、板级连接器40和上位机50,功能底板10包括主控单元11、多个测试接口模块12和接口扩展单元13;其中,每个测试接口模块12均与主控单元11连接,且通过针盘201与待测模组30连接,接口扩展单元13与主控单元11连接,板级连接器40分别与功能底板10和待测模组30连接,上位机50与待测模组30连接。
具体地,根据待测模组30所需的测试类别,在功能底板10中设置多个测试接口模块12,每个测试接口模块12与主控单元11连接,由主控单元11对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进行统一控制,以提供相应的测试接口功能。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将待测模组30与功能底板10连接,包括自动化连接和手动连接;其中,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通过针盘201与待测模组30连接,该连接方式可配合自动化流水线实现自动化测试;而对于手动连接,设置板级连接器40与功能底板10连接,在自动化连接异常时,可手动将待测模组30通过板级连接器40与测试接口模块12连接,以实现待测模组30与功能底板10的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由待测模组30将测试报文下发至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12,主控单元11通过测试接口模块12接收到测试报文,生成与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返回至待测模组30,并根据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30的功能进行验证。
需要知道的是,在功能底板10中配置接口扩展单元13。基于测试需求的变化,可以在接口扩展单元13中增加单个或多个测试接口模块,每个测试接口模块与主控单元11连接,且可以与待测模组30连接,用于执行待测模组30的功能测试。
通过本实施例,在功能底板10中设置多个测试接口模块12,每个测试接口模块12与主控单元11连接,由主控单元11对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进行统一控制,各个测试接口模块12通过针盘201与待测模组30连接,从而可以配合自动化流水线实现待测模组30的自动化功能测试,无需为不同的待测模组30设计特定的硬件电路用于功能测试,提高测试系统的通用性,且测试效率显示提高。此外,在功能底板10中配置接口扩展单元13,能够基于测试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测试接口模块的类别与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可以是功能模块也可以是程序模块,既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对于通过硬件来实现的模块而言,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还可以按照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方法,该方法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
图8是本实施例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10,根据待测模组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
具体地,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将待测模组通过连接器与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连接。此时待测模组作为发起测试的主站,而功能底板模拟子站,由待测模组发送测试报文至测试接口模块。
需要知道的是,本实施例应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测试接口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串口测试接口模块、集成电路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IIC)测试接口模块、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简称为SPI)测试接口模块、网口测试接口模块、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为CAN)测试接口模块、采样测试接口模块、看门狗测试接口模块和时钟测试接口模块。
其中,以IIC测试和SPI测试为例,执行功能测试时,待测模组作为发起测试的主站,而IIC测试接口模块模拟IIC子站,SPI测试接口模块模拟SPI子系统,两个测试接口模块均会接收待测模组发出的测试信号并响应反馈。
步骤S820,在主控单元通过测试接口模块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生成与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
具体地,功能底板中主控单元通过测试接口模块接收到上述测试报文;根据测试报文生成对应的响应报文,并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
步骤S830,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待测模组,根据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
具体地,待测模组对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判断待测模组的当前项功能是否正常。
步骤S840,在验证结果为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验证结果为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提供分析定位服务的应用编程接口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得到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基于此,利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功能异常的待测模组进行问题定位,提高了问题定位分析效率,实现问题元件的快速定位,并有效减轻测试人员的问题定位工作压力。
在进行功能测试之前,按照待测模组的测试条目细化测试条件、测试结果与对应的异常原因,且异常原因通常由人工分析具体的测试结果得出;根据每个测试条目中的测试条件、测试结果与异常原因,生成对应的训练数据,并对训练数据进行标注,其中将异常原因标注为问题定位;基于标注后的训练数据,利用PaddleNLP进行数据训练,并保存训练得到的模型数据;进一步地,基于训练得到的模型数据,创建能够提供分析定位服务的应用编程接口,并在功能测试时启动该服务。
当分析定位服务接口检测到新的模组异常情况时,在测试过程中收集相同异常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在原先训练得到的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上述相关数据进行数据训练,生成新的模型数据对分析定位服务接口进行更新。
通过本实施例,根据待测模组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并在主控单元通过测试接口模块接收到测试报文时,生成与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进一步地,将响应报文返回至待测模组,根据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从而能够在验证结果为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解决了配电模组功能测试不通过时,无法快速定位配电模组的问题元件的问题,实现了提高问题定位分析效率。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包括:
对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对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
具体地,待测模组对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判断响应报文的格式是否符合预设格式,格式符合则表明待测模组的当前项功能正常。
其中,以串口功能测试为例,对待测模组的功能验证过程进行说明。对于串口功能,报文帧格式依次包括帧头、数据长度、16位CRC校验码以及功能码,且帧头为1字节,数据长度、16位CRC校验码以及功能码均为2字节。例如,数据长度为0,功能码为0001时,测试报文为5A 00 00 04 BC 00 01,当返回的响应报文为5A00 01 06 3B 00 01 01,报文末尾的01表示收到串口数据,且数据长度为1,符合预设格式,则判定当前的待测模组串口功能正常。
通过本实施例,对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对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以此高效实现功能测试。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响应报文对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各个响应报文,生成对应的测试报告。
具体地,上位机控制待测模组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主控单元通过测试接口模块接收到测试报文,生成响应报文并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
进一步地,待测模组接收到各个测试接口模块的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验证待测模组的功能是否正常,并将各个验证结果传输至上位机,生成与待测模组对应的测试报告。
通过本实施例,通过解析响应报文验证对应的待测模组功能,以根据接收到的验证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实现待测模组的功能测试结果汇总与展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流程中或者附图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应该明白的是,这里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这个应用,而不是用来对它进行限定。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本申请保护范围。
显然,附图只是本申请的一些例子或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也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适用于其他类似情况,但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在此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可能是复杂和漫长的,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申请披露的技术内容进行的某些设计、制造或生产等更改仅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被视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足。
“实施例”一词在本申请中指的是结合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短语出现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并不一定意味着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意味着与其它实施例相互排斥而具有独立性或可供选择。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清楚或隐含地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描述的实施例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功能底板、连接器、待测模组和上位机,所述功能底板包括主控单元和多个测试接口模块;每个所述测试接口模块均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待测模组连接;所述上位机包括分析定位模块,所述分析定位模块与所述待测模组连接;
所述测试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待测模组发出的测试报文;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生成对应的响应报文,并将所述响应报文返回至对应的待测模组;
所述待测模组,用于根据所述待测模组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响应报文,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
所述分析定位模块,用于在验证结果为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所述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针盘,所述针盘与所述待测模组插针连接,且与各个所述测试接口模块排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板级连接器,所述板级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功能底板和所述待测模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底板还包括接口扩展单元,所述接口扩展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控制所述待测模组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所述测试报文,并接收与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验证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包括初始化模块;
所述初始化模块,分别与所述待测模组和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待测模组和所述主控单元执行初始化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包括报告生成模块;
所述报告生成模块,与所述待测模组连接,用于生成与所述验证结果对应的测试报告。
8.一种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与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相适配;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测模组的测试需求,向对应的测试接口模块发送测试报文;
在主控单元通过所述测试接口模块接收到所述测试报文时,生成与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
将所述响应报文返回至所述待测模组,根据所述响应报文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
在验证结果为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异常时,调用分析定位服务接口对所述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测模组中的问题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响应报文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包括:
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响应报文对所述待测模组的功能进行验证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各个所述响应报文,生成对应的测试报告。
CN202311405341.2A 2023-10-27 2023-10-27 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7148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5341.2A CN117148018B (zh) 2023-10-27 2023-10-27 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5341.2A CN117148018B (zh) 2023-10-27 2023-10-27 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8018A true CN117148018A (zh) 2023-12-01
CN117148018B CN117148018B (zh) 2024-03-26

Family

ID=88902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5341.2A Active CN117148018B (zh) 2023-10-27 2023-10-27 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801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445A (ja) * 2002-06-18 2004-01-22 Sony Corp 電子装置の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4279337A (ja) * 2003-03-18 2004-10-07 Toyota Motor Corp 電子制御装置の機能検査方法および機能検査装置
CN104242450A (zh) * 2014-09-15 2014-12-24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系统中无线模块状态的监测方法
US20170214362A1 (en) * 2014-07-18 2017-07-27 Emazys Technologies Aps Method and system of fault detection and localisation in DC-systems
CN107656874A (zh) * 2017-11-07 2018-02-0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模拟挡板及系统
CN108663581A (zh) * 2017-11-15 2018-10-1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供电局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测试方法
CN110543428A (zh) * 2019-09-09 2019-12-06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289815A (zh) * 2020-02-11 2020-06-16 山东华天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hmi的便携式高压链式apf模块测试仪及方法
CN112415936A (zh) * 2020-12-04 2021-02-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串口通讯故障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671605A (zh) * 2020-12-16 2021-04-16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57598A (zh) * 2021-05-26 2021-07-2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测试方法和模拟挡板
CN115423009A (zh) * 2022-08-25 2022-12-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云边协同的电力设备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5940409A (zh) * 2022-11-23 2023-04-07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安控系统功能测试命令的全周期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CN116383061A (zh) * 2023-04-04 2023-07-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变电站站控系统基础平台接口测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445A (ja) * 2002-06-18 2004-01-22 Sony Corp 電子装置の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4279337A (ja) * 2003-03-18 2004-10-07 Toyota Motor Corp 電子制御装置の機能検査方法および機能検査装置
US20170214362A1 (en) * 2014-07-18 2017-07-27 Emazys Technologies Aps Method and system of fault detection and localisation in DC-systems
CN104242450A (zh) * 2014-09-15 2014-12-24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系统中无线模块状态的监测方法
CN107656874A (zh) * 2017-11-07 2018-02-0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模拟挡板及系统
CN108663581A (zh) * 2017-11-15 2018-10-1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供电局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测试方法
CN110543428A (zh) * 2019-09-09 2019-12-06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289815A (zh) * 2020-02-11 2020-06-16 山东华天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hmi的便携式高压链式apf模块测试仪及方法
CN112415936A (zh) * 2020-12-04 2021-02-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串口通讯故障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671605A (zh) * 2020-12-16 2021-04-16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57598A (zh) * 2021-05-26 2021-07-2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测试方法和模拟挡板
CN115423009A (zh) * 2022-08-25 2022-12-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云边协同的电力设备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5940409A (zh) * 2022-11-23 2023-04-07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安控系统功能测试命令的全周期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CN116383061A (zh) * 2023-04-04 2023-07-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变电站站控系统基础平台接口测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8018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ES20000160A2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microprocessor-based boards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US868345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lating software code
CN111289922B (zh) 线缆插接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717337A (zh) 一种批量测试手机应用的方法及其使用的设备
CN108319549B (zh) 一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1767241B (zh) 一种PCIe注错测试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9977012B (zh) 系统的联调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32499A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N111221727A (zh) 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2707710A (zh)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诊断功能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7148018B (zh) 用于配电模组的功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9491909A (zh) 一种cpld刷新验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68004B (zh) 一种基于FPGA原型验证开发板的Cable测试系统
CN111427582A (zh) Rtl代码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57132A (zh) 一种卫星接口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12559A (zh) 测试硬件管理软件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794530A (zh) 一种硬件连接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090077537A1 (en)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test cases to test command line interfaces
CN109960238B (zh) 一种车辆诊断仪自动化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2162919A (zh) 车载设备的调试方法、调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9738150U (zh) 用于硬件仿真加速器的连接装置
CN114490165A (zh) 计算机调试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950391A (zh) 整车控制器诊断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2693A (zh) 一种测试数据的生成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器
CN109726476B (zh) 基于uvm验证平台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