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6901B -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6901B
CN117146901B CN202311338869.2A CN202311338869A CN117146901B CN 117146901 B CN117146901 B CN 117146901B CN 202311338869 A CN202311338869 A CN 202311338869A CN 117146901 B CN117146901 B CN 117146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lift
cargo
bottom shape
weight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88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46901A (zh
Inventor
陈鑫睿
陈章杰
刘意峰
傅巍
余琛
张学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liantong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liantong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liantong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liantong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88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6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6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6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46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6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60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 B65G67/603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us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7504Accessories, e.g. for towing, charging, loc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755Position control; Position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02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wheeled or rolling bodies, e.g.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62Over or under weigh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3/00Auxiliary devices for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3/14Devices for determining tare weight or for cancelling out the tare by zeroising, e.g. mechanically opera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28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force apply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控制单元自动判断为装船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上时,称重传感器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2,控制单元自动记载装船货物重量G=G2‑G1;多个红外探测器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控制单元计算并获取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本发明通过货物装载船舶或从船舶卸载时,采集货物的重量以及底部形状,不仅仅可以监测装卸的货运量是否正确,而且还可以根据货物底部形状安排其放置的位置,充分利用存储空间的同时也做到了安全存放。

Description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运量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内贸海运是相对于外贸海运而言的,它主要是国内的一种海运方式。内贸海运可以提供国内各个港口的集装箱海运业务,服务范围比较广。
集装箱运输与传统的货物运输有本质区别。首先在货物集(疏)运过程中,分散在各地的小批量货物应预先在内陆地区的集散点集中,组织一定批量后通过内陆、内河或支线运输,采用集装箱专列、船舶等大型的运输工具,将其运往集装箱码头堆场(或相反),使集装箱货物运输建立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其次是集装箱货物的流通过程,体现了集装箱运输系统高度的整体性与组织性。通过上述组织形式的运输,把集装箱系统的各要素,把运输全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同运输方式,不同服务环节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
内贸海运除了集装箱运输货物之外,由于航程短、费用低并且运输手续简单,很多非集装箱的普通货物运输也大量存在。
因此,内贸海运中普通货物占比高,导致港口货运量监控就会存在难度大,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巨大,无法像集装箱运输的货运量那样容易统计和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内贸海运中普通货物占比高,导致港口货运量监控就会存在难度大,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巨大,无法像集装箱运输的货运量那样容易统计和监控。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船舶进入港口放下跳板,需要对船舶装载货物或/和卸载货物;
步骤2、搬运工驾驶空载叉车进入跳板上,跳板中的称重传感器测量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1,同时跳板上的多个红外探测器感应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
步骤3、跳板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1和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发送至控制单元,并存储在港口服务器或/和船舶服务器中;
步骤4、叉车将港口中的货物向船舶中装载时,载货叉车车轮触发岸边压辊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装船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上时,称重传感器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2,控制单元自动记载装船货物重量G=G2-G1;
载货叉车车轮按压岸边压辊会将红外探测器的通光孔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控制单元计算并获取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控制单元根据装船货物重量G与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将货物分配至旁边装货区或中间装货区,并通过移动终端通知叉车搬运工;
或/和,叉车将船舶中的货物向港口卸载时,载货叉车车轮触发船部压辊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卸载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上时,称重传感器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3,控制单元自动记载卸货重量G=G3-G1;
载货叉车车轮按压船部压辊会将红外探测器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控制单元自动计算并获取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控制单元根据卸载货物重量G与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将卸载货物分配至仓储区域,记录货物存储地点的位置信息,并且通过移动终端通知叉车搬运工;
步骤5、装船或卸载完毕,控制单元将装船货物总重量或卸载货物总重量存储在港口服务器或/和船舶服务器中。
优选地,步骤4中叉车上的装船货物重量超过Gmax时,放置在中间装货区,货物重量小于Gmax放置在中间装货区两侧的旁边装货区,两侧的旁边装货区均衡放置装船货物,确保两侧的旁边装货区放置的货物重量差不大于M千克。
优选地,步骤4中装船或卸载货物的过程,控制单元根据称重传感器判断为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不计入装船货物重量或卸载货物重量中。
优选地,步骤5中控制单元将装船货物总重量与预先确定的装船货物总重量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差额在合理区间内,则提示装船完毕,船舶能够出港。
优选地,步骤5中控制单元将卸载货物总重量与预先确定的卸载货物总重量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差额在合理区间内,则提示卸载完毕,船舶能够出港。
优选地,步骤4中如果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与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相同,但是称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又说明叉车并非空载时,此时赋予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为固定值,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为固定值,表面此时货物底面积未超出叉车。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和跳板自动监测装置;跳板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岸边压辊、船部压辊以及多个红外探测器;
载货叉车车轮触发岸边压辊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装船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上时,称重传感器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2,控制单元自动记载装船货物重量G=G2-G1;载货叉车车轮按压岸边压辊会将红外探测器的通光孔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
载货叉车车轮触发船部压辊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卸载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上时,称重传感器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3,控制单元自动记载卸货重量G=G3-G1;载货叉车按压船部压辊会将红外探测器的通光孔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
控制单元自动计算并获取货物底部形状B,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
控制单元根据装船货物重量、卸货重量以及货物底部形状B选择放置在船舶中的区域或港口的仓储区域,实现安全运输与有效利用空间的平衡。
优选地,跳板包括上下两层,上下两层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上层设有空腔,空腔中设有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顶部设有N+1排红外探测器,每排设有M个红外探测器,上层顶部对应设有N排通光孔,每排设有M个通光孔,M,N都为自然数;红外探测器工作时,每排任意一个通光孔位于相邻两个红外探测器之间并且任何红外探测器都不位于通光孔下方;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通过驱动装置向船部压辊或岸边压辊移动,红外探测器移动至通光孔下方并且能够探测通光孔上方物体是否存在。
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杆,第一移动杆一端为第一受力斜面,第一受力斜面与船部压辊下部的第一驱动斜面配合;第一移动杆另一端为第一传动块,第一传动块与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底部凹槽边缘的第一受力部相互配合;船部压辊被载货叉车车轮向下按压时,向下移动的船部压辊通过第一驱动斜面作用第一受力斜面使得第一移动杆向左侧移动,第一移动杆通过第一传动块带动第一受力部带动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也向左侧移动;第一受力斜面与上层的空腔左侧壁之间设有第一水平弹簧实现第一移动杆的复位;船部压辊底部与上层的空腔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垂直弹簧实现船部压辊的复位。
优选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杆,第二移动杆一端为第二受力斜面,第二受力斜面与岸边压辊下部的第二驱动斜面配合;第二移动杆另一端为第二传动块,第二传动块与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底部凹槽边缘的第二受力部相互配合;岸边压辊被载货叉车车轮向下按压时,向下移动的岸边压辊通过第二驱动斜面作用第二受力斜面使得第二移动杆向右侧移动,第二移动杆通过第二传动块带动第二受力部带动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也向右侧移动;第二受力斜面与上层的空腔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水平弹簧实现第二移动杆的复位;岸边压辊底部与上层的空腔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垂直弹簧实现岸边压辊的复位。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的步骤。
该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货物装载船舶或从船舶卸载时,采集货物的重量以及底部形状,不仅仅可以监测装卸的货运量是否正确,而且还可以根据货物底部形状安排其放置的位置,充分利用存储空间的同时也做到了安全存放。
(2)本发明跳板上的多种传感器不仅仅可以自动判断货物重量、装货或卸货、以及货物的大小,大大节省了人员通过经验判断,大大提高的装卸货物的效率。
(3)本发明中跳板上的传感器设置以及工作原理使得压力传感器先被触发,判断装船还是卸货,当叉车完全位于跳板上时就记载载货叉车重量,最后再通过红外探测器判断货物底部形状,不同传感器激活顺序与本发明目的一致,获得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以反映出港口运货量的真实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船舶装卸货物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红外探测器探测空载叉车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红外探测器探测载货叉车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跳板自动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跳板自动监测装置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船舶;11—旁边装货区;12—中间装货区;2—跳板;21—船部压辊;211—第一驱动斜面;212—第一垂直弹簧;213—第一移动杆;214—第一传动块;215—第一受力斜面;216—第一水平弹簧;217—第一压力传感器;22—岸边压辊;221—第二驱动斜面;222—第二垂直弹簧;223—第二移动杆;224—第二传动块;225—第二受力斜面;226—第二水平弹簧;227—第二压力传感器;23—红外探测器;24—通光孔;25—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1—第一受力部;252—第二受力部;26—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船舶进入港口放下跳板2,需要对船舶装载货物或/和卸载货物。
步骤2、搬运工驾驶空载叉车进入跳板2上,跳板2中的称重传感器26测量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1,同时跳板2上的多个红外探测器23感应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
步骤3、跳板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1和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发送至控制单元,并存储在港口服务器或/和船舶服务器中。
步骤2-3完成运输工具的数据采用,为后续装卸货物的计算提供基础。
步骤4、叉车将港口中的货物向船舶1中装载时,载货叉车车轮触发岸边压辊22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27,控制单元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227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装船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2上时,称重传感器26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2,控制单元自动记载装船货物重量G=G2-G1;
载货叉车车轮按压岸边压辊22会将红外探测器23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23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控制单元计算并获取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控制单元根据装船货物重量G与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将货物分配至旁边装货区11或中间装货区12,并通过移动终端通知叉车搬运工。
叉车将船舶中的货物向港口卸载时,载货叉车车轮触发船部压辊21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17,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217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卸载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2上时,称重传感器26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3,控制单元自动记载卸货重量G=G3-G1。
载货叉车车轮按压船部压辊21会将红外探测器23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23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控制单元自动计算并获取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控制单元根据卸载货物重量G与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将卸载货物分配至仓储区域,记录货物存储地点的位置信息,并且通过移动终端通知叉车搬运工。
步骤5、装船或卸载完毕,控制单元将装船货物总重量或卸载货物总重量存储在港口服务器或/和船舶服务器中。
步骤4中叉车上的装船货物重量超过Gmax时,放置在中间装货区12,货物重量小于Gmax放置在中间装货区12两侧的旁边装货区11,两侧的旁边装货区11均衡放置装船货物,确保两侧的旁边装货区11放置的货物重量差不大于M千克。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货物堆积在船舶一侧,造成翻船的风险。
步骤4中装船或卸载货物的过程,控制单元根据称重传感器判断为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不计入装船货物重量或卸载货物重量中。
步骤5中控制单元将装船货物总重量与预先确定的装船货物总重量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差额在合理区间内,则提示装船完毕,船舶能够出港;步骤5中控制单元将卸载货物总重量与预先确定的卸载货物总重量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差额在合理区间内,则提示卸载完毕,船舶能够出港。
步骤4中如果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与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相同,但是称重传感器26采集的数据又说明叉车并非空载时,此时赋予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为固定值,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为固定值,表面此时货物底面积未超出叉车。
本发明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跳板自动监测装置;跳板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岸边压辊22、船部压辊21以及多个红外探测器23;
载货叉车车轮触发岸边压辊22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27,控制单元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227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装船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2上时,称重传感器26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2,控制单元自动记载装船货物重量G=G2-G1;载货叉车车轮按压岸边压辊22会将红外探测器23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23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
载货叉车车轮触发船部压辊21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17,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217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卸载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2上时,称重传感器26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3,控制单元自动记载卸货重量G=G3-G1;载货叉车按压船部压辊21会将红外探测器23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23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
控制单元自动计算并获取货物底部形状B,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
控制单元根据装船货物重量、卸货重量以及货物底部形状B选择放置在船舶中的区域或港口的仓储区域,实现安全运输与有效利用空间的平衡。
如图2所示,多个红外探测器23感应空载叉车底部的底部形状为B1。
如图3所示,多个红外探测器23感应载货叉车底部的底部形状为B2。通常货物宽度会大于叉车的宽度,所以,载货叉车底部形状大于空载叉车底部形状,B2是包含伸出叉车外部货物底部的形状。B2-B1剩下的形状就是货物伸出叉车的形状。另外货物在叉车上被支撑区域B3。最终,叉车上货物底部形状B:B2-B1+B3。
通常计算出的货物底部形状B与货物实际底部形状可能会存在误差,可以通过修正值进行调整,使得计算出的货物底部形状B最接近真实数值。
如图4至图5所示,跳板2包括上下两层,上下两层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26。上层设有空腔,空腔中设有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顶部设有N+1排红外探测器23,每排设有M个红外探测器23,上层顶部对应设有N排通光孔24,每排设有M个通光孔24,M,N都为自然数;红外探测器23工作时,每排任意一个通光孔24位于相邻两个红外探测器23之间并且任何红外探测器23都不位于通光孔24下方;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通过驱动装置向船部压辊21或岸边压辊22移动,红外探测器23移动至通光孔24下方并且能够探测通光孔24上方物体是否存在。
本发明设置N+1排红外探测器23和N排通光孔24的目的在于:为了避免红外探测器23被环境因素干扰,红外探测器23不工作时位于空腔中不会感应外部环境的物体,只有叉车进入跳板2上时,红外探测器23通过通光孔24才会开始工作对上方的物体进行感应,多个红外探测器23有些会感应到物体,有些则不会感应到,因此根据出现感应结果的红外探测器23分布位置可以对应的探测出上方叉车以及货物的形状。
鉴于,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会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最临近船部压辊21的一排排红外探测器23不能通过通光孔24对外部叉车进行感应。同样的,向右移动时,最临近岸边压辊22的一排红外探测器23不能通过通光孔24对外部叉车进行感应。因此,需要设置N+1排红外探测器23和N排通光孔24,红外探测器23排数比通光孔24多一排。
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杆213,第一移动杆213一端为第一受力斜面215,第一受力斜面215与船部压辊21下部的第一驱动斜面211配合;第一移动杆213另一端为第一传动块214,第一传动块214与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底部凹槽边缘的第一受力部251相互配合;船部压辊21被载货叉车车轮向下按压时,向下移动的船部压辊21通过第一驱动斜面211作用第一受力斜面215使得第一移动杆213向左侧移动,第一移动杆213通过第一传动块214带动第一受力部251带动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也向左侧移动;第一受力斜面215与上层的空腔左侧壁之间设有第一水平弹簧216实现第一移动杆213的复位;船部压辊21底部与上层的空腔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垂直弹簧212实现船部压辊21的复位。
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杆223,第二移动杆223一端为第二受力斜面225,第二受力斜面225与岸边压辊22下部的第二驱动斜面221配合;第二移动杆223另一端为第二传动块224,第二传动块224与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底部凹槽边缘的第二受力部252相互配合;岸边压辊22被载货叉车车轮向下按压时,向下移动的岸边压辊22通过第二驱动斜面221作用第二受力斜面225使得第二移动杆223向右侧移动,第二移动杆223通过第二传动块224带动第二受力部252带动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也向右侧移动;第二受力斜面225与上层的空腔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水平弹簧226实现第二移动杆223的复位;岸边压辊22底部与上层的空腔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垂直弹簧222实现岸边压辊22的复位。
工作原理如下:船部压辊21被载货叉车车轮向下按压时,向下移动的船部压辊21通过第一驱动斜面211作用第一受力斜面215使得第一移动杆213向左侧移动,第一移动杆213通过第一传动块214带动第一受力部251带动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也向左侧移动。
向左移动的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通过第二受力部252作用第二传动块224带动第二移动杆223向左移动,第二受力斜面225作用岸边压辊22向上移动,第二水平弹簧226和第二垂直弹簧222处于拉伸状态。当船部压辊21不再被载货叉车车轮按压时,第一垂直弹簧212释放弹力使得岸边压辊22向上移动,第一水平弹簧216释放弹力使得第一移动杆213向右移动复位,第一传动块214与第一受力部251分离。第二水平弹簧226收缩将第二移动杆223向右侧拉动复原,第二移动杆223通过第二传动块224带动第二受力部252也使得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向右侧移动复位。第二移动杆223向右移动的同时也使第二垂直弹簧222复原,岸边压辊22向下移动。
同样的,如果岸边压辊22被载货叉车车轮向下按压时,其工作方式为上述逆过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船舶进入港口放下跳板(2),需要对船舶装载货物或/和卸载货物;
步骤2、搬运工驾驶空载叉车进入跳板(2)上,跳板(2)中的称重传感器(26)测量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1,同时跳板(2)上的多个红外探测器(23)感应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
步骤3、跳板(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1和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发送至控制单元,并存储在港口服务器或/和船舶服务器中;
步骤4、叉车将港口中的货物向船舶(1)中装载时,载货叉车车轮触发岸边压辊(22)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27),控制单元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227)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装船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2)上时,称重传感器(26)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2,控制单元自动记载装船货物重量G=G2-G1;
载货叉车车轮按压岸边压辊(22)会将红外探测器(23)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23)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控制单元计算并获取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控制单元根据装船货物重量G与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将货物分配至旁边装货区(11)或中间装货区(12),并通过移动终端通知叉车搬运工;
或/和,叉车将船舶中的货物向港口卸载时,载货叉车车轮触发船部压辊(21)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17),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217)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卸载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2)上时,称重传感器(26)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3,控制单元自动记载卸货重量G=G3-G1;
载货叉车车轮按压船部压辊(21)会将红外探测器(23)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23)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控制单元自动计算并获取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控制单元根据卸载货物重量G与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将卸载货物分配至仓储区域,记录货物存储地点的位置信息,并且通过移动终端通知叉车搬运工;步骤4中如果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与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相同,但是称重传感器(26)采集的数据又说明叉车并非空载时,此时赋予装船货物底部形状B为固定值,卸载货物底部形状B为固定值,表面此时货物底面积未超出叉车;
步骤5、装船或卸载完毕,控制单元将装船货物总重量或卸载货物总重量存储在港口服务器或/和船舶服务器中;步骤5中控制单元将装船货物总重量与预先确定的装船货物总重量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差额在合理区间内,则提示装船完毕,船舶能够出港;或者,步骤5中控制单元将卸载货物总重量与预先确定的卸载货物总重量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差额在合理区间内,则提示卸载完毕,船舶能够出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叉车上的装船货物重量超过Gmax时,放置在中间装货区(12),货物重量小于Gmax放置在中间装货区(12)两侧的旁边装货区(11),两侧的旁边装货区(11)均衡放置装船货物,确保两侧的旁边装货区(11)放置的货物重量差不大于M千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装船或卸载货物的过程,控制单元根据称重传感器判断为空载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不计入装船货物重量或卸载货物重量中。
4.一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和跳板自动监测装置;跳板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岸边压辊(22)、船部压辊(21)以及多个红外探测器(23);
载货叉车车轮触发岸边压辊(22)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27),控制单元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227)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装船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2)上时,称重传感器(26)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2,控制单元自动记载装船货物重量G=G2-G1;载货叉车车轮按压岸边压辊(22)会将红外探测器(23)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23)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
载货叉车车轮触发船部压辊(21)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17),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217)激活信号从而自动判断为卸载货物;当载货叉车车轮完全位于跳板(2)上时,称重传感器(26)记载载货叉车和搬运工的重量G3,控制单元自动记载卸货重量G=G3-G1;载货叉车按压船部压辊(21)会将红外探测器(23)的通光孔(24)打开,多个红外探测器(23)配合采集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
控制单元自动计算并获取货物底部形状B,货物底部形状B通过载货叉车的底部形状B2剔除空载叉车的底部形状B1的部分,并保留货物底部与叉车的接触区域B3;
控制单元根据装船货物重量、卸货重量以及货物底部形状B选择放置在船舶中的区域或港口的仓储区域,实现安全运输与有效利用空间的平衡;
跳板(2)包括上下两层,上下两层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26),上层设有空腔,空腔中设有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顶部设有N+1排红外探测器(23),每排设有M个红外探测器(23),上层顶部对应设有N排通光孔(24),每排设有M个通光孔(24),M,N都为自然数;红外探测器(23)工作时,每排任意一个通光孔(24)位于相邻两个红外探测器(23)之间并且任何红外探测器(23)都不位于通光孔(24)下方;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通过驱动装置向船部压辊(21)或岸边压辊(22)移动,红外探测器(23)移动至通光孔(24)下方并且能够探测通光孔(24)上方物体是否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杆(213),第一移动杆(213)一端为第一受力斜面(215),第一受力斜面(215)与船部压辊(21)下部的第一驱动斜面(211)配合;第一移动杆(213)另一端为第一传动块(214),第一传动块(214)与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底部凹槽边缘的第一受力部(251)相互配合;船部压辊(21)被载货叉车车轮向下按压时,向下移动的船部压辊(21)通过第一驱动斜面(211)作用第一受力斜面(215)使得第一移动杆(213)向左侧移动,第一移动杆(213)通过第一传动块(214)带动第一受力部(251)带动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也向左侧移动;第一受力斜面(215)与上层的空腔左侧壁之间设有第一水平弹簧(216)实现第一移动杆(213)的复位;船部压辊(21)底部与上层的空腔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垂直弹簧(212)实现船部压辊(21)的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杆(223),第二移动杆(223)一端为第二受力斜面(225),第二受力斜面(225)与岸边压辊(22)下部的第二驱动斜面(221)配合;第二移动杆(223)另一端为第二传动块(224),第二传动块(224)与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底部凹槽边缘的第二受力部(252)相互配合;岸边压辊(22)被载货叉车车轮向下按压时,向下移动的岸边压辊(22)通过第二驱动斜面(221)作用第二受力斜面(225)使得第二移动杆(223)向右侧移动,第二移动杆(223)通过第二传动块(224)带动第二受力部(252)带动红外探测器移动平台(25)也向右侧移动;第二受力斜面(225)与上层的空腔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水平弹簧(226)实现第二移动杆(223)的复位;岸边压辊(22)底部与上层的空腔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垂直弹簧(222)实现岸边压辊(22)的复位。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的步骤。
CN202311338869.2A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Active CN117146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8869.2A CN117146901B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8869.2A CN117146901B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6901A CN117146901A (zh) 2023-12-01
CN117146901B true CN117146901B (zh) 2024-03-29

Family

ID=88902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8869.2A Active CN117146901B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690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816A (zh) * 2018-10-23 2019-02-12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集装箱装卸的船岸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613897A (zh) * 2018-11-21 2019-04-12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集装箱船及用于集装箱船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9948968A (zh) * 2019-01-21 2019-06-28 船船数据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大宗商品贸易物流跟踪分析方法
CN113065832A (zh) * 2021-04-22 2021-07-02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基于企业应用集成技术的港口海运物流系统
CN114612048A (zh) * 2022-05-09 2022-06-10 天津外轮理货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货物理货监测分析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964622A (zh) * 2022-06-06 2022-08-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载货重心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5858888A (zh) * 2022-11-28 2023-03-28 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港口可视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816A (zh) * 2018-10-23 2019-02-12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集装箱装卸的船岸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613897A (zh) * 2018-11-21 2019-04-12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集装箱船及用于集装箱船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9948968A (zh) * 2019-01-21 2019-06-28 船船数据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大宗商品贸易物流跟踪分析方法
CN113065832A (zh) * 2021-04-22 2021-07-02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基于企业应用集成技术的港口海运物流系统
CN114612048A (zh) * 2022-05-09 2022-06-10 天津外轮理货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货物理货监测分析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964622A (zh) * 2022-06-06 2022-08-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载货重心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5858888A (zh) * 2022-11-28 2023-03-28 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港口可视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6901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35562B1 (ko) 로봇 컨테이너 핸들링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US20160340122A1 (en) A multi-storey goods storage arrangement
US5794416A (en) Computer controlled system for loading pallets in a confined cargo area
MX2012009828A (es) Metodos para la transferencia de contenedores y sistemas de almacenamiento para contenedores.
JPH0248398A (ja) リフトスォーク式荷役装置
CN112794096B (zh) 一种码头集装箱自动化装卸堆存系统及方法
JP2006528120A (ja) 非パレット方式の貨物保管システムの入出庫用積載台
US2779487A (en) Vehicle mounted handling device for pallet stacks
CN110758964A (zh) 一种自动化家具成品物流立体仓库及其运行方法
US3948403A (en) Device adapted to facilitate the simultaneous transportation of a number of standardized load units
CN117146901B (zh) 一种内贸海运的港口货运量监测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SE511187C2 (sv) Sätt och anläggning för transport av stora enheter, särskilt för lastning och lossning av containrar
CN211365837U (zh) 一种自动化家具成品物流立体仓库
CN210285977U (zh) 一种叉车式搬运小车专用托盘回收装置
EP0664265B1 (en) Automated installation for pallet loading and unloading on lorries, especially at automated warehouses
CN209367031U (zh) 一种垂直升降库用载物称重及传动安全装置
FI62995C (fi) Anordning foer transport foervaring och sortering av foeremaol
WO2018231222A1 (en) Shipping container hand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5206259A (ja) パレットレス自動倉庫
KR102124818B1 (ko) 물품 이송 대차용 포크 어셈블리
CN114890092B (zh) 一种自动码垛方法
CN219991082U (zh) 一种货叉机构和搬运机器人
US5660025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argo units and arrangement for same
CN111003401A (zh) 一种升降式立体存储装置
JPS613435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