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1295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1295A
CN117141295A CN202311421821.8A CN202311421821A CN117141295A CN 117141295 A CN117141295 A CN 117141295A CN 202311421821 A CN202311421821 A CN 202311421821A CN 117141295 A CN117141295 A CN 117141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alue
node
new energy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18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41295B (zh
Inventor
陈立彬
夏俊鹄
韩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cho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cho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cho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cho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18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1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1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1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41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1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4Optimising energy costs, e.g. responding to electricity 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5/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nergy stored within a vehicle to a power network, i.e. vehicle-to-grid [V2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站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具体为:首先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然后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再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最后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通过提高对充电桩实行主动充电过程中稳定性风险或者失衡的量化,工作增强了充电站对各个充电桩实施主动充电过程中相对风险识别的精确性,进一步排除具有主动充电性能不足的充电桩。降低由于新能源汽车性能导致的差异引起个别新能源汽车在往充电站充电过程中出现供电性能不足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及充电站。
背景技术
有序充电可避免充电站中无需充电的充电桩导致的充电站配电变压器过载等,获取电动车当前电池电量,当前电量与电池总容量比例,即电池荷电状态,车主期望的充电时间以及期望的荷电状态,即可由充电站进行统一的有序充电控制。在此基础上现有一种基于V2G技术的有序充电,如果电动车闲置在充电站,可以晚上低价充电,白天高价把电力供应到充电站,或者可以在电力供应不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低价,在电力供应紧张的状态下作为电力供应提供给到充电站,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缓解电网在白天高峰用电期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可在充电站中通过充电桩实现供电和充电两种功能。
然而能够实现这种基于V2G技术的有序充电的方法中,在电车往充电站进行供电的过程则会由于车辆的使用年限、电池质量、电池类型还有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质量等等都会影响其向电网供电的供电质量,尤其是当多个电车可同时供电的情况下,往充电站充电的电压稳定性不足则会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产生负面影响,产生谐波,谐波和电压波动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充电站的电力质量,并不可以简单通过安装滤波器和谐波抑制装置达到这种电力质量污染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解决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及充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
S200,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
S300,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
S400,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中,所述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的方法是:充电站场景包括若干充电桩,充电桩为高压充电桩,充电桩作用于从充电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将从充电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行为定义为常规充电,充电桩还作用于从新能源汽车对充电站进行充电,将从新能源汽车对充电站进行充电的行为定义为主动充电;充电桩包含测量装置,其中测量装置包括数字电压表、电力质量分析仪或者示波器中的任一种,以充电桩作为节点。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中,所述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的方法是:当节点进行主动充电,其对应测量装置实时测量获得的有效电压作为实测值,获取实测值的时间间隔为tg,tg∈[0.5,5]秒;设定一个时间段作为阶值窗口tmv,tmv∈[5,10]分钟;将节点开始执行主动充电的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距离记作该节点的主充时长,如果一个当前在进行主动充电的节点对应主充时长小于阶值窗口,则定义该节点为预备节点,如果一个当前在进行主动充电的节点对应主充时长大于等于阶值窗口,则定义该节点为作业节点;以一个作业节点当前时刻获得的实测值与其在最近tmv时间段内获得的各个实测值的平均值的比值,作为该作业节点在当前时刻的实时阶值RTN。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的方法是:以各个作业节点的主充时长中的最小值作为分析窗口tan,将最近tan内时段内所有作业节点的实时阶值的平均值定义为阶值参考;集合一个作业节点最近tan内时段内的各个实时阶值构建一个序列作为该作业节点的阶值序列;以阶值序列中最大值与任一个元素的差值作为该元素的上偏程值t.RTN,以任一个元素与阶值序列中最小值的差值作为该元素的下偏程值b.RTN;
如果阶值序列中一个元素较其上一个元素数值大并且该元素大于阶值参考则定义该元素为增程点,并定义增程点的程差VD为该元素与其上一个元素的差值,如果阶值序列中一个元素较其上一个元素数值小并且该元素小于阶值参考则定义该元素为减程点,并定义减程点的程差VD为该元素的上一个元素与其的差值;将减程点与增程点统称为失调程点;
将一个作业节点所有失调程点的程差构成的集合的标准差作为该作业节点的程差幅值EDUO;若一个时刻下至少一个作业节点拥有失调程点,则该时刻的失调程点拥有子失调距离fTds,其计算方法是:同一个时刻下各个失调程点的程差的集合中的最小值记作mn.VD,则该时刻下任一失调程点的子失调距离为失调程点对应程差与mn.VD的比值; 根据作业节点的程差幅值及其各个失调程点计算一个作业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SZLv。
在上述稳性失调水平的分析过程中分析的对应有效电压,对各个时刻中出现数值拉锯的位点进行有效识别,所以能够准确的标记出系统稳定性坍缩或者缺陷位置,但由于该分析方法的基础单元为各个时刻,会出现分析量化中的欠拟合问题,尤其是在个别时间段获得的数据集中偏高的时候,会出现对该类数据的灵敏性欠缺导致稳性失调水平量化不足的现象,然而现有技术并无法解决所述的量化缺失问题,为了使更好并解决该问题,消除欠拟合导致的量化缺失现象,所以本发明提出了一个更优选的方案如下:
优选地,在步骤S300中,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的方法是:以各个作业节点的主充时长中的最小值作为分析窗口tan,获取各个作业节点最近tan时段内的各个实时阶值构建稳性失调模型SAMx,以一个时刻下不同作业节点的实时阶值为一列,以一个作业节点中不同时刻下的实时阶值为一行,构建一个矩阵作为稳性失调模型;
对稳性失调模型中一列元素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作为该列对应时刻的失调弹性MIEL;将tan时段内各个时刻的失调弹性的平均值记作失调弹性均值e.MIEL;如果一个时刻的失调弹性比其前一个时刻和后一个时刻的失调弹性数值都大,并且该时刻的失调弹性大于失调弹性均值,则标记该时刻为第一弹性刻度;
将一个第一弹性刻度与其逆时间搜索的首个第一弹性刻度之间的中间时刻作为该第一弹性刻度的前置弹性刻度,将一个第一弹性刻度与其顺时间搜索的首个第一弹性刻度之间的中间时刻作为该第一弹性刻度的后置弹性刻度;将同时拥有前置弹性刻度和后置弹性刻度的第一弹性刻度作为第二弹性刻度,定义任一个第二弹性刻度的前置弹性刻度和后置弹性刻度的时间段为一个失调参考区间;
从稳性失调模型截取一个失调参考区间对应的矩阵作为该失调参考区间的表现矩阵pr.SAMx;表现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平均值记作e.pSM;将作业节点在一个失调参考区间对应表现矩阵中对应的一行元素作为作业节点在该失调参考区间的表现序列pr.Ls,
如果表现序列中一个时刻较其前一个时刻的元素数值大则定义该元素为增程要素,将各个增程要素中数值大于对应表现矩阵的e.pSM的数量比例记作Rt.o,如果表现序列中一个时刻较其前一个时刻的元素数值小则定义该元素为减程要素,将各个减程要素中数值小于对应表现矩阵的e.pSM的数量比例记作Rt.u, 根据作业节点在任一失调参考区的表现序列、Rt.u以及Rt.o计算获得失调风险ZRS;
将一个作业节点中各个失调风险从大到小排列的序列记作RkLs,以一个失调风险数值在RkLs中排列位置对应序号值作为对应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距离Tds;根据作业节点在各个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风险以及失调距离计算获得其稳性失调水平SZLv。
有益效果:因为稳性失调水平是根据历史获得的各个有效电压计算得到,对各个时刻中出现数值拉锯的位点进行有效识别,所以能够准确的标记出系统稳定性坍缩或者缺陷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对充电桩实行主动充电过程中稳定性风险或者失衡的量化,通过作业节点之间横向比对增强了充电站对各个充电桩实施主动充电过程中相对风险识别的精确性,为进一步排除具有主动充电性能不足的节点作有力的数据支撑。
进一步地,在步骤S400中,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的方法是:获取各个作业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并构建一个序列作为失调序列,将历史上获得的各个失调序列作为训练数据构建大数据训练模型,所述大数据训练模型为深度学习模型;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选择当前的失调序列中的异常的稳性失调水平,以该异常的稳性失调水平对应的作业节点作为中断对象,当一个作业节点被识别为中断对象,则停止该作业节点的主动充电,并向客户端发送警报信息,所述警报信息为文本、声音、数据、图像或者视频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在步骤S400中,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的方法是:获取各个作业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并构建一个序列作为失调序列,通过Z-Score检测算法进行离群点检测获得离群点,将离群点对应的作业节点作为中断对象;当一个作业节点被识别为中断对象,则停止该作业节点的主动充电,并向客户端发送警报信息,所述警报信息为文本、声音、数据、图像或者视频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在步骤S400中,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的方法是:如果一个作业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将该作业节点作为中断对象;当一个作业节点被识别为中断对象,则停止该作业节点的主动充电,并向客户端发送警报信息,所述警报信息为文本、声音、数据、图像或者视频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其中,本发明中所有未定义的变量,若未有明确定义,均可为人工设置的阈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站,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中的步骤,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可以运行于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及云端数据中心等计算设备中,可运行的系统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服务器集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在以下系统的单元中:
场景预配单元,用于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
实时测量单元,用于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
失调分析单元,用于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
自适应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及充电站,通过提高对充电桩实行主动充电过程中稳定性风险或者失衡的量化,通过作业节点之间横向比对增强了充电站对各个充电桩实施主动充电过程中相对风险识别的精确性,为进一步排除具有主动充电性能不足的节点作有力的数据支撑。使得基于V2G技术的有序充电的方法下,有效识别在电车往充电站进行供电的过程由于车辆的使用年限、电池质量、电池类型还有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质量等差异引起个别新能源汽车在此过程中出现供电性能不足引起供电质量下降的不稳定因素,降低产生谐波和电压波动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对结合附图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本发明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所示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来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
S200,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
S300,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
S400,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中,所述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的方法是:充电站场景包括若干充电桩,充电桩为高压充电桩,充电桩作用于从充电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将从充电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行为定义为常规充电,充电桩还作用于从新能源汽车对充电站进行充电,将从新能源汽车对充电站进行充电的行为定义为主动充电;充电桩包含测量装置,其中测量装置包括数字电压表、电力质量分析仪或者示波器中的任一种,以充电桩作为节点。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中,所述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的方法是:当节点进行主动充电,其对应测量装置实时测量获得的有效电压作为实测值,获取实测值的时间间隔为tg,tg∈[0.5,5]秒;设定一个时间段作为阶值窗口tmv,tmv∈[5,10]分钟;将节点开始执行主动充电的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距离记作该节点的主充时长,如果一个节点的主充时长小于阶值窗口,则定义该节点为预备节点,如果一个节点的主充时长大于阶值窗口,则定义该节点为作业节点;以一个作业节点当前时刻获得的实测值与其在最近tmv时间段内获得的各个实测值的均值之间的比值作为该作业节点在当前时刻的实时阶值RTN。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的方法是:
以各个作业节点的主充时长中的最小值作为分析窗口tan,将最近tan内时段内所有作业节点的实时阶值的平均值定义为阶值参考st.RTN;集合一个作业节点最近tan内时段内的各个实时阶值构建一个序列作为该作业节点的阶值序列Ls.RTN;以阶值序列中最大值与任一个元素的差值作为该元素的上偏程值t.RTN,以任一个元素与阶值序列中最小值的差值作为该元素的下偏程值b.RTN;
如果阶值序列中一个元素较其上一个元素数值大并且该元素大于阶值参考则定义该元素为增程点,并定义增程点的程差VD为该元素与其上一个元素的差值,如果阶值序列中一个元素较其上一个元素数值小并且该元素小于阶值参考则定义该元素为减程点,并定义减程点的程差VD为该元素的上一个元素与其的差值;将减程点与增程点统称为失调程点;
将一个作业节点所有失调程点的程差构成的集合的标准差作为该作业节点的程差幅值EDUO;若一个时刻下至少一个作业节点拥有失调程点,则该时刻的失调程点拥有子失调距离fTds,其计算方法是:同一个时刻下各个失调程点的程差的集合中的最小值记作mn.VD,则该时刻下任一失调程点的子失调距离为失调程点对应程差与mn.VD的比值; 计算一个作业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SZLv:
其中j1为累加函数,min{}为最小值函数,nort为作业节点拥有的失调程点的数量,VDj1为第j1个失调程点的程差,e为自然常数,fTdsj1为第j1个失调程点的子失调距离,t.RTNj1和b.RTNj1分别代表第j1个失调程点的上偏程值和下偏程值。
优选地,在步骤S300中,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的方法是:
以各个作业节点的主充时长中的最小值作为分析窗口tan,获取各个作业节点最近tan时段内的各个实时阶值构建稳性失调模型SAMx,以一个时刻下不同作业节点的实时阶值为一列,以一个作业节点中不同时刻下的实时阶值为一行,构建一个矩阵作为稳性失调模型;
对稳性失调模型中一列元素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作为该列对应时刻的失调弹性MIEL;将tan时段内各个时刻的失调弹性的平均值记作失调弹性均值e.MIEL;如果一个时刻的失调弹性比其前一个时刻和后一个时刻的失调弹性数值都大,并且该时刻的失调弹性大于失调弹性均值,则标记该时刻为第一弹性刻度;
将一个第一弹性刻度与其逆时间搜索的首个第一弹性刻度之间的中间时刻作为该第一弹性刻度的前置弹性刻度,将一个第一弹性刻度与其顺时间搜索的首个第一弹性刻度之间的中间时刻作为该第一弹性刻度的后置弹性刻度;其中两个时刻之间的中间时刻为两个时刻的时间刻度的平均值;将同时拥有前置弹性刻度和后置弹性刻度的第一弹性刻度作为第二弹性刻度,定义任一个第二弹性刻度的前置弹性刻度和后置弹性刻度的时间段为一个失调参考区间;
从稳性失调模型截取一个失调参考区间对应的矩阵作为该失调参考区间的表现矩阵pr.SAMx;表现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平均值记作e.pSM; 将作业节点在一个失调参考区间对应表现矩阵中对应的一行元素作为作业节点在该失调参考区间的表现序列pr.Ls,
如果表现序列中一个时刻较其前一个时刻的元素数值大则定义该元素为增程要素,将各个增程要素中数值大于对应表现矩阵的e.pSM的数量比例记作Rt.o,如果表现序列中一个时刻较其前一个时刻的元素数值小则定义该元素为减程要素,将各个减程要素中数值小于对应表现矩阵的e.pSM的数量比例记作Rt.u, 则作业节点在任一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风险ZRS为:
其中,ln()为自然常数e为底数的对数函数,ds<>为极差函数,通过极差函数获取调用序列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len<>为测距函数,通过测距函数获取调用序列中元素的数量;
将一个作业节点中各个失调风险从大到小排列的序列记作RkLs,以一个失调风险数值在RkLs中排列位置对应序号值作为对应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距离Tds;
在同一个失调参考区间中各个作业节点的失调风险的中位数记作mid.ZRS,将同一个失调参考区间中数值大于mid.ZRS的各个失调风险作第一风险标记;对一个作业节点各个拥有第一风险标记的失调风险对应的失调参考区间作第二风险标记,对作业节点中各个拥有第二风险标记的失调参考区间下所有时刻作第三风险标记; 根据作业节点在各个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风险计算其稳性失调水平SZLv:
其中i1为累加变量,ZRSi1为第i1个拥有的第二风险标记的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风险,exp为自然常数e为底数的指数函数,err为作业节点在稳性失调模型中所有拥有第三风险标记的时刻的元素的标准差;nfp为作业节点拥有的第二风险标记的失调参考区间的数量,m.ZRS为作业节点所有失调风险中的最小值;Tdsi1第i1拥有的第二风险标记的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距离;
进一步地,在步骤S400中,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的方法是:获取各个作业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并构建一个序列作为失调序列,将历史上获得的各个失调序列作为训练数据构建大数据训练模型,所述大数据训练模型为深度学习模型;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选择当前的失调序列中的异常的元素,以该异常的元素对应的作业节点作为中断对象,当一个作业节点被识别为中断对象,则停止该作业节点的主动充电,并向客户端发送警报信息,所述警报信息为文本、声音、数据、图像或者视频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站,充电站的服务器或者处理器中包括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的结构图,该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在以下系统的单元中:
场景预配单元,用于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
实时测量单元,用于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
失调分析单元,用于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
自适应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
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可以运行于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中。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可运行的系统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例子仅仅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例子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运行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可运行系统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 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尽管本发明的描述已经相当详尽且特别对几个所述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其并非旨在局限于任何这些细节或实施例或任何特殊实施例,从而有效地涵盖本发明的预定范围。此外,上文以发明人可预见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提供有用的描述,而那些目前尚未预见的对本发明的非实质性改动仍可代表本发明的等效改动。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
S200,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
S300,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
S400,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0中,所述布置充电站场景,充电站场景中布置有充电桩,以充电桩作为节点的方法是:充电站场景包括若干充电桩,充电桩为高压充电桩,充电桩作用于从充电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将从充电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行为定义为常规充电,充电桩还作用于从新能源汽车对充电站进行充电,将从新能源汽车对充电站进行充电的行为定义为主动充电;充电桩包含测量装置,其中测量装置包括数字电压表、电力质量分析仪或者示波器中的任一种,以充电桩作为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0中,所述在各个节点实时测量获得有效电压计算实时阶值的方法是:当节点进行主动充电,其对应测量装置实时测量获得的有效电压作为实测值,获取实测值的时间间隔为tg,tg∈[0.5,5]秒;设定一个时间段作为阶值窗口tmv,tmv∈[5,10]分钟;将节点开始执行主动充电的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距离记作该节点的主充时长,如果一个当前在进行主动充电的节点对应主充时长小于阶值窗口,则定义该节点为预备节点,如果一个当前在进行主动充电的节点对应主充时长大于等于阶值窗口,则定义该节点为作业节点;以一个作业节点当前时刻获得的实测值与其在最近tmv时间段内获得的各个实测值的平均值的比值,作为该作业节点在当前时刻的实时阶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0中,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的方法是:以各个作业节点的主充时长中的最小值作为分析窗口tan,将最近tan内时段内所有作业节点的实时阶值的平均值定义为阶值参考;集合一个作业节点最近tan内时段内的各个实时阶值构建一个序列作为该作业节点的阶值序列;以阶值序列中最大值与任一个元素的差值作为该元素的上偏程值,以任一个元素与阶值序列中最小值的差值作为该元素的下偏程值;
如果阶值序列中一个元素较其上一个元素数值大并且该元素大于阶值参考则定义该元素为增程点,并定义增程点的程差为该元素与其上一个元素的差值,如果阶值序列中一个元素较其上一个元素数值小并且该元素小于阶值参考则定义该元素为减程点,并定义减程点的程差为该元素的上一个元素与其的差值;将减程点与增程点统称为失调程点;
将一个作业节点所有失调程点的程差构成的集合的标准差作为该作业节点的程差幅值;若一个时刻下至少一个作业节点拥有失调程点,则该时刻的失调程点拥有子失调距离,其计算方法是:同一个时刻下各个失调程点的程差的集合中的最小值记作mn.VD,则该时刻下任一失调程点的子失调距离为失调程点对应程差与mn.VD的比值; 根据作业节点的程差幅值及其各个失调程点计算一个作业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0中,根据实时阶值进行稳性失调分析并形成稳性失调水平的方法是:以各个作业节点的主充时长中的最小值作为分析窗口tan,获取各个作业节点最近tan时段内的各个实时阶值构建稳性失调模型,以一个时刻下不同作业节点的实时阶值为一列,以一个作业节点中不同时刻下的实时阶值为一行,构建一个矩阵作为稳性失调模型;对稳性失调模型中一列元素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作为该列对应时刻的失调弹性;将tan时段内各个时刻的失调弹性的平均值记作失调弹性均值;如果一个时刻的失调弹性比其前一个时刻和后一个时刻的失调弹性数值都大,并且该时刻的失调弹性大于失调弹性均值,则标记该时刻为第一弹性刻度;
将一个第一弹性刻度与其逆时间搜索的首个第一弹性刻度之间的中间时刻作为该第一弹性刻度的前置弹性刻度,将一个第一弹性刻度与其顺时间搜索的首个第一弹性刻度之间的中间时刻作为该第一弹性刻度的后置弹性刻度;将同时拥有前置弹性刻度和后置弹性刻度的第一弹性刻度作为第二弹性刻度,定义任一个第二弹性刻度的前置弹性刻度和后置弹性刻度的时间段为一个失调参考区间;从稳性失调模型截取一个失调参考区间对应的矩阵作为该失调参考区间的表现矩阵;表现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平均值记作e.pSM;将作业节点在一个失调参考区间对应表现矩阵中对应的一行元素作为作业节点在该失调参考区间的表现序列,
如果表现序列中一个时刻较其前一个时刻的元素数值大则定义该元素为增程要素,将各个增程要素中数值大于对应表现矩阵的e.pSM的数量比例记作Rt.o,如果表现序列中一个时刻较其前一个时刻的元素数值小则定义该元素为减程要素,将各个减程要素中数值小于对应表现矩阵的e.pSM的数量比例记作Rt.u, 根据作业节点在任一失调参考区的表现序列、Rt.u以及Rt.o计算获得失调风险ZRS;将一个作业节点中各个失调风险从大到小排列的序列记作RkLs,以一个失调风险数值在RkLs中排列位置对应序号值作为对应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距离Tds;根据作业节点在各个失调参考区间的失调风险以及失调距离计算获得其稳性失调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0中,通过各个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进行充电控制的方法是:获取各个作业节点的稳性失调水平并构建一个序列作为失调序列,通过Z-Score检测算法进行离群点检测获得离群点,将离群点对应的作业节点作为中断对象;当一个作业节点被识别为中断对象,则停止该作业节点的主动充电,并向客户端发送警报信息,所述警报信息为文本、声音、数据、图像或者视频中的任意一种。
7.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方法中的步骤,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二合一高压充电系统运行于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或者云端数据中心的计算设备中。
CN202311421821.8A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Active CN117141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1821.8A CN117141295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1821.8A CN117141295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1295A true CN117141295A (zh) 2023-12-01
CN117141295B CN117141295B (zh) 2024-01-16

Family

ID=88912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1821.8A Active CN117141295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12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5297A (zh) * 2023-12-14 2024-01-30 嘉丰盛精密电子科技(孝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智能冷却系统
CN117491054A (zh) * 2023-12-18 2024-02-02 嘉丰盛精密电子科技(孝感)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换热器性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49068A1 (en) * 2009-12-24 2012-10-04 Hitachi Ltd Power Grid Control System Using Electric Vehicle, Power Grid Control Apparatus,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ethod
CN105024432A (zh) * 2015-07-30 2015-11-0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电价的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调度方法
CN105958498A (zh) * 2016-04-28 2016-09-21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电动汽车的机组组合与分时电价联合优化方法
CN109910671A (zh) * 2019-03-11 2019-06-21 三峡大学 基于智能充电桩的电动汽车v2g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49068A1 (en) * 2009-12-24 2012-10-04 Hitachi Ltd Power Grid Control System Using Electric Vehicle, Power Grid Control Apparatus,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ethod
CN105024432A (zh) * 2015-07-30 2015-11-0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电价的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调度方法
CN105958498A (zh) * 2016-04-28 2016-09-21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电动汽车的机组组合与分时电价联合优化方法
CN109910671A (zh) * 2019-03-11 2019-06-21 三峡大学 基于智能充电桩的电动汽车v2g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5297A (zh) * 2023-12-14 2024-01-30 嘉丰盛精密电子科技(孝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智能冷却系统
CN117491054A (zh) * 2023-12-18 2024-02-02 嘉丰盛精密电子科技(孝感)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换热器性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1295B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4129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充电方法及充电站
CN109613440B (zh) 电池的分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60017416A (ko) 패턴 정보에 기초하여 사용자 특성에 따른 배터리 수명을 추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1476435B (zh) 基于密度峰值的充电桩负荷预测方法
CN112613680A (zh) 续航里程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98408B (zh) 一种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自适应反窃电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1881243B (zh) 一种出租车轨迹热点区域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3605647A (zh) 用于测试设备参数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9768340B (zh) 一种电池放电过程电压不一致性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4384896A (zh) 轨道交通列控车载设备模拟电路级健康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325411A (zh) 电池充电安全预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38247A (zh) 燃料电池系统功率模型预测计算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04484600A (zh) 一种基于改进密度聚类的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986874A (zh) 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5902628A (zh) 一种电池内阻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84459A (zh) 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224751A (zh) 电池充电剩余时长的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3399799A (zh) 云操作系统中计算物理资源节点负载评价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00763B (zh) 基于车云协调的电池内阻异常监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16709B (zh) 芯片动态功耗估计方法、装置、处理器芯片及服务器
CN113097998A (zh) 充电站智能化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7314822B2 (ja) バッテリ劣化判定装置、バッテリ劣化判定方法、及びバッテリ劣化判定プログラム
CN115113071A (zh) 电池soc值修正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070230B (zh) 一种局部电网机组窝电量评估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86850A (zh) 自放电参数值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